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树与人的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读“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感言怎么写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我们能察觉最小的疾病,却感觉不到最完美的健康;  没有受过创伤的人,才会嘲笑别人的伤痕;  告诉我你有什么样的同伴,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不速之客在告辞时最受欢迎;  持久的争论意味着双方都是错的。

很多人结婚后的感言是:真后悔结婚,吊死在一颗树上;如果还能从头开始,宁愿单身一个人,活得自由快活。

梦回过去,开个怡红院吧

人在最伤心时的感言有哪些

转自 Tomi_Enn所谓眼泪,是流出来就能把辛酸和悲伤冲走的好东西。

可等你们有一天长大成.人就会明白,人生中还有很多眼泪也冲刷不走的巨大悲伤。

还有些痛苦,让你们即使想哭也不能流泪。

我觉得吧,能倾诉能牢骚抱怨的话,就是你还没伤心到那个地步,,真的把心伤了,人会忽然变得安静豁达,虽然可能只是暂时的,但大都无言

懂尊重、知敬畏、树正人的感悟

树和一个男孩儿是好朋友。

每天男孩儿都跑来和它一起玩,他们很快乐。

可是随着时光流逝,男孩儿长大了。

大树感到了孤寂。

一天,孩子来看大树,我需要一些钱。

于是大树把自己的苹果给了孩子。

后来又一天,长大了的孩子来了,我需要一幢房子。

于是大树把所有的树枝都给了孩子。

又过了很长时间,孩子又回来了,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

于是大树又把自己的树干给了孩子。

又过了很久,已经变老了的孩子回来了。

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

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我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我太累了,于是孩子坐下了。

大树很快乐。

是这个吗这是一个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

男孩不停地向树索取,树为男孩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非常快乐。

这个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树的无私、无怨,最催人泪下的是树奉献出了一切,却很快乐。

看着看着,就想到父母、朋友、孩子。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不是无牵无挂的,父母给予其生命,老师为其启智,朋友为其排忧解难。

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的那棵爱心树,在我们需要他们的任何时候,都会毫无怨言地帮助我们,支持我们。

而我们,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多像那个男孩,有了快乐独自享受,一有困难,一有挫折,才会想起他们。

前段时间,网上报道兰州姑娘杨丽娟追星致使其父卖肾,以至最后其父为了劝女醒悟葬身大海。

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分。

世上竟然有这样的爱,这样糊涂的爱,不负责任的爱。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传为美谈。

岳母刺字,教导儿子精忠报国,流芳千古。

今人爱子,没有理性,才发生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

诚然,爱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可我们在付出爱心的同时,也应该教孩子学会感恩,学会感谢,学会知足,这样付出的爱心才有价值。

感恩就是知足,就是爱周围的一切,并将爱的火炬传递下去。

就如同我们给树浇了水,施了肥,树很快长出了叶,抽出新枝,在阳光下,它闪闪发光,在风中,它哗哗笑个不停。

树感恩的最好方式就是长得生机勃勃,这样,浇水、施肥的人就心满意足了。

人,感恩的方式就是以同样的方式去爱自己的父母,爱朋友,爱同事,爱周围的一切。

感恩,就是感谢生活。

感谢供我们衣食住行的人,感谢带给我们快乐的生活,感谢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

感恩,就是感谢这个世界。

感谢蓝天让我们胸襟开阔,感谢大地为我们孕育万物,感谢河流为我们带来清澈。

我们活着,感谢生命赋予我们的一切,我们死后,也要感谢大地给我们一席容身之地。

我们快乐,感谢生活的美好,我们忧伤,感谢生活给了我们另一种丰富的体验。

我们工作,感谢有一个发挥自我价值的平台,我们失业,也要感谢生活让我们重新选择。

一帆风顺时,我感谢生活垂青我,一败涂地时我感谢生活教我学会反思,学会坚韧。

拥有时,我感谢生活让我富足充实,失去时,我感谢生活让我理解珍惜的含义。

求每日格言和值日感言

(每日格言) 读一书,增一智。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缅甸谚语)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英国谚语)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欧洲谚语)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 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自赞就是自轻。

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

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

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言过其实,终无大用。

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

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人唯虚,始能知人。

满招损,谦受益。

满必溢,骄必败。

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朝鲜谚语) 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

(蒙古谚语) 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

(拉丁美洲谚语) 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

以人为师能进步。

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

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不听指点,多绕弯弯。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

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若要精,人前听。

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怕问路,要迷路。

嘴勤不走冤枉路。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英国谚语) 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

(东非谚语) 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

(非洲谚语)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

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心坚石也穿。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勤勉是成功之母。

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

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

(南斯拉夫谚语) 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

(法国谚语) 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

(亚美尼亚谚语) 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丹麦谚语) 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尼泊尔谚语) 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

(日本谚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了懂不了,用处也不大。

一窍通,百窍通 心里没有眼,有眼也无用。

仔细考虑一天,胜过蛮干十天。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尽信书,莫如无书。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温故而知新。

刀越磨越利,脑越用越灵。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强记不如善悟。

思索,就是跟自己争论。

(西班牙谚语) 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

(南斯拉夫谚语) 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万川归海海不盈。

山上的石头能背完,河里的流水能舀干,世上的知识学不完。

书囊无底。

生命有限,学问无涯。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学如积薪,后来者居上。

学到知耻处,方知艺不精。

到处留心皆学问。

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做到老,学到老,活到八十还学巧。

聪明的樵夫,应该是既善于砍柴,也善于磨刀的。

聪明来自见多识广。

(阿拉伯谚语) 不愿看的人,比瞎子还瞎;不愿听的人,比聋子还聋。

(法国谚语) 学者的一天,比不学无术的人的一生还有价值。

(阿拉伯谚语) 数不尽的土粒,渡不尽的学海。

(蒙古谚语) 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蒙古谚语) 时间是宝贵的财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有钱难买少年时。

失落光阴无处寻。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

懒人嘴里明天多。

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熟读游泳学,不如下大河 人在山外觉山小,人进山中知山深。

万事莫如亲下手。

荆条编小篮,看着容易做着难。

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爬崎岖的高山,不知大地的平坦。

见识,见识,不见不识。

天平是轻重的衡量器,实践是是非的试金石。

发一回水,澄一次泥;经一回事,长一回智。

有钱难买经验多。

有知识不会运用,如同耕耘而不播种。

闭眼怎看三春井,出水才看两腿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听不如看,看不如干。

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经常出门的孩子,比父母知道的多。

读千赋者善赋,观千剑者晓剑。

读书如果不与实际结合,知识不过是天空的浮云。

站在森林外边,就不能完全了解森林。

欲知对岸事,就要渡过河。

聪明人听到一次,思考十次;看到一次,实践十次。

舞剑是一回事,作战是另一回事。

(朝鲜谚语) 打铁才能成为铁匠。

(法国谚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交朋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读书的名言

【第1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第2句】: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培根(英国)

【第3句】: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英国)

【第4句】:有些书只需品尝,有些需要吞咽,还有少数的应该细嚼。

---培根(英国)

【第5句】: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形象将在书中永存;它们能免遭时间的磨损,并可永远得到翻新。

---培根(英国)

【第6句】: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培根(英国)

【第7句】: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与智者交谈;在生活的事务中,我们通常都是与愚人交谈。

---培根(英国

【第8句】:读书使人充实,谈话使人敏捷,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严,修辞使人善辩,逻辑使人谨严;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第9句】: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参考资料:网络

读了行道树你的感悟

最近我阅读行道树》这篇短文,不想联翩……短文以道旁的树木的进行了自述.整篇文章都体现了行道树的美好品质——默默奉献.行道树本可以生活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那里有它们的伙伴,有一望无垠的蓝天.它们的同伴们都在吸露,玩凉凉的云,过着快乐的生活.但它们却选择了孤独地站在城市的马路两旁,为城市制造新鲜的空气.它们是一心一意想为人类服务吧!它们是真正的默默奉献者.在社会中也有像行道树一样的人.比如说一些大学生为了西部的开发,主动要求去条件艰苦的西部.他门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因为在他们周围有光环笼罩着他们,那就是默默奉献的精神.但大部分家长都不同意,说,条件太苦.是呀,就像文章中所说的一样: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我个人认为有默默奉献精神的人,让人觉得比较成熟,富有内涵.行道树也是这样,它们一棵棵都在苦难中艰熬,但却不言放弃.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读了《行道树》后,我对默默奉献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能帮到你。

满意望采纳哦

关于槐花的人生感言

又到槐花飘香时

昨晚睡前,在心里提醒自己:快到母亲节了,记着给妈妈打个问候电话,再叮嘱妹妹陪妈妈逛街、吃饭。

这一提醒的直接结果是:失眠了。

一晚上,迷迷糊糊中都在回想妈妈和与她有关的一切。

窗外鸟声啁啾,晨曦初露,睡神依然渺茫无踪,索性起床。

多日没看几个朋友的博客了,他们近来怎样呢

平素里各人忙各人的,打电话又怕时机不当扰乱对方生活秩序,好在网络让天涯若比邻,博客宛如纸上家园,朋友之间相互探望、交流倒也方便了许多。

打开师姐的博客,看到一幅槐花图片和一段与槐花有关的记忆:“对槐花别有情愫,是因为母亲。

母亲就是在五月的今天走的。

送别母亲的时候,正有槐花盛开,繁芜的花串层层相叠,悬于枝间,洁白成漫天的哀伤。

有风暗起,花香阵阵袭人,仿佛是母亲不忍离去的留恋。

送走了母亲,我从此成了没娘的孩子,故乡更加遥远,槐香却从此萦绕于记忆。

”感动唏嘘。

宇宙浩渺。

自然中的一景一物,生活中的一地一隅、一人一事,当它们与个体生命交会时,呈现在彼此心版上的景观和感受有时大相径庭,所谓各花入各眼。

原本无异的花花草草、寻常景物和场所便有了别样滋味。

时光飞逝,在记忆深处划下重痕的景物与场所,再邂逅时,曾经的人事与感受便春潮般地涌过来。

和师姐一样,我的记忆里也摇曳着槐花的影子,不一样的是它所链接的是生活和沉淀在记忆里的情愫。

北方人喜欢吃蒸菜,榆钱儿、苜蓿、莴笋叶子等,淋上素油,加点调料,和面粉拌在一起,上锅蒸好后浇上蒜泥、辣油和香醋调制的汁儿,就是一种很好的吃食。

韭菜、萝卜、芹菜……在故乡,似乎各种菜都可以这么做。

记忆中,读初中时似乎还在一个同学家吃过泡桐花蒸菜。

春天,百花绽放,就地取材,就成了盘中餐。

北方干旱,适合槐花生长。

时序进入五月,田边村头的槐花探出了头,还未绽放就已花气袭人,香动四野。

现在想来,在各种蒸菜中我偏爱槐花,或许是因为它比其他花甜香,满足了幼年的我对与花香有关的浪漫和爱情的空想。

我曾经和小伙伴用针线把捋下来的槐花花苞穿成项链和花环套在颈项上,戴在头上。

我不属猴,小时候却擅长爬树。

大一那年,灞桥的桃花开了,菁的父母邀我们宿舍同学去赏花。

几十亩的桃花恣意怒放,映红了半边天,蔚为壮观。

桃花妖娆的姿态诱惑了八个花季女生,清空了初入中文系的文艺青年刚培养起来的矜持和做作,我旧习复发,噌噌噌几下子爬上树,想与桃花融为一体,还一点儿也不淑女地大喊菁的爸爸为我拍照。

日后翻开那天的照片,我的表情是八姐妹中最没涵养的。

自忖:平时至于那么束缚和压抑吗

犯得着得了大自然的解放令便跟绽放的花儿比疯狂

那次成为我爬树史的绝唱。

记得槐花初放时,邻居们聚在一起,分工协作。

树上的人折下槐枝,树下的人把它搬到一边。

相比之下,捋槐花最慢,需要人手多。

人尽其才,通常我的岗位在树上。

花树繁盛,不消几下子就满兜满怀了。

我却并不急着下来,待在树上远眺了望。

树下捋槐花的人也不赶着手中的活儿,一副消停、闲适的样子,与其说边干活边聊天,不如说聊天时捎带着干活。

在树上,远看,俯视,处处安然祥和。

那是我亲历的田园生活,后来生活场景转化,儿时生活发酵成记忆。

去乡二十余载,竟再也没见过昔日场景,更不要说重历当年。

槐花醉人的香气一直埋伏在心里绵延到现在,历久弥醇。

年年五月,思念如故。

去年春三月出差去西安,老同学约吃饭时问我有什么要求,我回复:地道的陕西小吃。

又借机回了一趟故乡,大妹妹亲自上阵,做了苜蓿菜卷儿;小妹妹的婆婆蒸了榆钱儿、茵陈。

在南京,即便倾尽千金也不能买来那些不能移植的吃食。

尽管几乎每年都返乡,可不是暑假就是寒假,囿于季节,有些原料不在期上。

回想起来,这是离乡后第一次在春天回家。

正当其时,足够的乡土味道纾解了压在心底多年的渴望。

遗憾的是,还不到槐花吐苞的季节。

或许是去年春天回家时我面对阙如多年吃食时的称意和迷醉激发了妈妈的心绪,有一天,我收到了妈妈寄来的包裹。

打开一看,哇,是槐花

满屋子里顿时充溢着花香,浸染了母爱的家也立刻温润了许多。

晒干后的槐花色泽、味道都没法和现采的比,但却可以聊解心念。

刘义庆《世说新语

识鉴》里记载:晋人张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念故乡吴中的莼菜羹、鲈鱼脍,于是感慨: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继而起驾归乡。

鲈鱼之思就成了赋归之典。

后来,张季鹰效力的齐王政权垮台,他因而躲过一劫。

有人叹服他未卜先知的明智。

在《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里,金兵进犯,流落江南的抗战派辛弃疾却否定了张季鹰的选择——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无需像张季鹰那样,等到官场危机四伏了才念起故乡莼菜鲈鱼。

因为张季鹰的鲈鱼和陶渊明的田园都只是个象征,比照着他们追逐过、得志过、挣扎过、恐惧过最终弃绝了的官场。

而对于我,童年那些美丽的生命场景已经交融在生命里,我在哪里,它们在哪里。

因为我实实在在聆听过槐叶儿颤动的声音,细嗅过槐花儿流溢的香气,品尝过各种蒸菜的美味,承受并继续感动着以无数佳肴喂养我的妈妈所给予的情怀,那不能复制的味道和蜜爱,在故乡,在远方……

3893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