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xx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顺应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大趋势,有效实施农民转移工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职教发展举足轻重,加快职教发展势在必行。

一、xx职教发展基本状况

(一)xx职教的创立与探索

(二)xx职教在开放开发中长足发展

(三)xx职教呈现出的现实特点

3、区管民办中职艰难前行。竟成中学和菁华中学是位于两路的两所区管民办中职校,两校均无自有校园校舍,系租地办学。两校设有计算机、商贸营销、机械专业,6个教学班,在校生300人。由于校舍、师资、实训等条件限制,两校办学举步维艰。

二、xx职教发展的利好条件与制约因素

(一)利好条件

2、产业发展需求。近年来,我区强势推进工业强区战略,一大批大中小型企业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汽摩、模具、电线电缆、食品加工、医药化工、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崛起。龙溪、两路两大中心商圈快速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形势喜人。都市农业乘势而上,生态旅游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势头强劲。xx产业大发展,需要数以万计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为xx职业教育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二)制约因素

1、传统理念浓厚。重普轻职,重升学率、轻就业率;目光短视,看不见职教春天已经到来,没有勇气推进职教发展大跨越,在职教不景气专业课教师成历史包袱的假想中自缚手脚;重区管轻区域,主动放弃区域高中职院校的沟通联系和服务,致使xx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整体迁至大学城,xx海联学院到长寿拓展,xx市中小企业管理学校投奔璧山;职教与普教管理“一刀切”,不懂或无视职业教育特殊性。此外,学生家长普遍固守读普高升大学后再就业的传统思维。观念陈旧,是职教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2、职教规划缺失。迄今为止,xx尚未单独制定全区职业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从而导致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不高,布局散乱,管理不力,竞争失控等现象发生。科学规划,是xx职教迈向新阶段不可逾越的鸿沟。

3、职教政策欠完善。目前,xx基本上是用普教政策发展职业教育,几乎没有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专门政策。政策不完善,导致职教生源素质不高,财政投入不足,专业师资匮乏,校企合作难,实训基地少,施教单位良莠不齐等现象发生。政策导向,是xx职教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法宝。

4、资源未整合。从总体看,职教行政管理资源分散,职业学校教育、短期职业培训、职教学生安置等管理,部门各管一块,沟通配合甚少。职业教育院校之间,职教院校与短期职业培训机构间缺乏横向联系。职教施教单位与区内行业、企业很少相互配合。资源分散,是xx职教缺乏合力,难有作为的重要因素。

三、强势推进xx职教发展的建议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1、努力破除发展职教属权宜之计的短视意识,牢固树立小职教大战略的新观念。发展职教既非普及高中教育的配套举措,也非发展教育产业的经济手段。发展职教是实现居民充分就业,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措施,是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必须抓好的重要工作。

2、努力破除重区管轻区域的小职教意识,牢固树立全区职教一盘棋的新观念。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所用的思路,统筹服务全区职教发展。

3、努力破除职教管理“一刀切”意识,牢固树立职教发展特殊性的新观念。按照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性和管理的特殊性,及时调整招生、财政投入、专业课师资配备、教育教学改革等政策。

4、引导群众破除子女上高中读大学后再就业挤“独木桥”的传统意识,逐步树立从实际出发读职教也成才的新观念。据区人事局统计,我区职教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而专科、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80%和70%。实践证明,中职学校贴近就业岗位培训,学生文化虽不高,但实作力强,社会广为需要。

(二)顺应大势,完善规划

制定出台xx区职教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相关单项规划。适应xx“1小时经济圈”建设和xx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建议由区教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及时制定xx区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等专项规划。自觉地用规划统一思想、指导发展、规范运作、强化管理,从而推动xx职教持续上台阶,连续大跨越。

(三)完善政策,强势引导

2、完善人事政策。区办中职学校教工人数应根据办学规模核定编制,专业课教师编制单列;专业课教师选配应以学校为主,区教委和人事局配合,并不受从师范院校xx籍学生中进人的限制,在编制内可从工科院校和其他职业院校引进所需人才;区办中职学校缺编,区财政按每人每年2万元标准补贴,专款用于聘请专业课兼职教师;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允许区办中职学校执行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收入分配政策。

3、完善劳动政策。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用工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优先录用取得职业院校学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劳动部门应加大对用工单位就业准入执行情况监察;定期组织劳动技能大赛,开展“劳动榜样”和“xx十大杰出青年技师”评选活动,大力疏通职教成才通道。

(四)搭建平台,整合资源

1、搭建校地联系平台,整合互利共赢资源。建立区级领导联系区域高职中职院校工作制度。区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到联系院校调研、通报xx改革发展和智力人才需求情况,帮助解决涉及地方的问题,争取联系单位为xx发展多作贡献。

2、搭建校际合作平台,整合施教单位资源。建议由区教委牵头,组建职教院校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参加的xx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会。研究会围绕xx职教发展战略,高中职院校和短期职业培训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校际合作、校企合作、职教政策等进行研讨交流,构建起施教单位联系沟通、共同发展的平台。

3、搭建行业沟通平台,整合校企联动资源。区内工业、商贸、旅游、建筑、农业、卫生、移民等行业主管部门,应建立职业教育行业协调委员会,预测本行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为行业、企业、职教院校搭建沟通联系平台;组织企业和职业院校制定本行业相关岗位的能力标准;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本行业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参与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搭建起校企同发展平台。

(五)突出重点,铸造品牌

2、努力打造品牌专业。专业品牌是职教的立教之本。xx职教开设的机械和服装两大专业,已形成招生规模大、师资力量强、实训实作设备多、学生就业率高的办学格局,区里应在招生、师资、资金等方面向其倾斜,把这两大专业培育成全市甚至全国品牌。

3、规范整顿职教市场。铸造品牌,务必坚持优胜劣汰原则。建议由区教委牵头,劳动、农业等部门配合,对全区职业教育办学单位进行一次全面评估。通过评估,对办学规范且成效突出的予以褒扬和支持;对办学方向不明但具备办学条件的,引导其调正办学方向;对缺乏办学基本条件的,促其与其它施教单位整合;对办学不规范并造成负面效应的,果断取消其办学资格。

11657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