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我县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纪实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县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纪实

仲夏时节,万物葱茏。从天雷山脚到氵舞水河畔,从偏僻山村到中心集镇,一幢幢村办公楼正拔地而起,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一个个基层组织正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修路搭桥,夯基砌坎,阔步迈向社会主义新农村。

多方投入,把阵地建立起来

“从我当村支书开始,做梦都想着能有一处像样的办公和活动场所……”谈起村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暮山坪村支书唐仲池感慨万千。和暮山坪一样,多年来受诸多条件制约,**许多村存在着办公无地点、活动无阵地、设施不齐全、电教无设备的“四无”现象,这成了困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共性难题,也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就是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基”;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则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基”。在反复地实践和探索中,**县委一班人形成共识。由此,一场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入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攻坚战迅速打响。

为改善村级组织办公条件,建设多功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在省市项目资金未下拨到位的情况下,**财政克服困难,今年上半年提前一次性支付了应配套的项目资金42万元,上报了270个项目计划,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5个;两年来投入资金310万元,改造基层党组织危房5360平方米。与此同时,**还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58个远程教育点,其中,47个点开通了互联网。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用于组建扶贫村、新农村试点村的村级组织设施建设。仅扶罗镇伞寨村,今年就投入建设资金80多万元。

在村级组织场所的建设过程中,为确保项目建设不增添村级债务,**创新工作,点、线、面结合,建、管、用并重,确定了“盘活式、联动式、开发式、预租式”等建设模式。盘活式即盘活村小、加工厂等闲置的固定资产,将其改建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如凳寨乡台洞、李树乡坪地、大湾罗乡向家地等村将闲置的村小改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联动式即与村民联动共建。如李树乡红星、中寨镇大寨、天堂乡地习等村的建设项目与周边群众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前提下,联动共建。开发式即将村集体土地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把土地收益作为扩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规模、提高项目档次的有益补充。如扶罗镇伞寨村通过市场运作,原计划的94平方米建设筑面积扩大到200平方米左右,新增临街(路)门面5间,预计村集体每年新增收入5000元左右。预租式即根据经济发展前景预租临街(路)的部分门面5-8年,筹集建设资金、扩大建设规模。如中寨镇半江村将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3个门面预租7年,共筹到资金1.64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到目前为止,45个项目村没有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而出现负债现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正日益成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石,农村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温馨“新家”。

借助平台,把龙头舞活起来

“广大党员、群众集中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可以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可以通过民情恳谈、民主议事等途径,及时向党组织反映村情民意,还可以为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献计献策。”该县组织部长张远松告诉笔者,该县新建和改造后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不仅做到了有党员活动室、治安调解室、计生服务室等活动场地,有村两委创业承诺公示栏和党务村务公开栏等公示栏,而且还配备了牌子、办公设施、党旗、村级组织工作制度和电教设备,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学习和开展各项活动的需要。

阵地建起来后,**借助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平台,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建设的综合服务功能,使其成为干部联系群众的“桥梁”、村民文化娱乐的“舞台”、 学习实用技术的“课堂”、 开展政治活动的“阵地”。通过这一平台,该县对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学习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对重大决策、建设项目等事项“一事一议”,并及时公开,保证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村民议事和依法行使民主权力的政治活动中心。

为发挥村级组织的“经济服务链条”作用。该县整合各方面资源,延伸涉农部门服务“三农”的链条,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开展便民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阵地。实行村干部值班制,方便群众办事。司法、计生、科技、林业、农业等部门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立业务代办点,为农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计生服务、业务咨询等便民服务和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市场价格、特色农业种植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

与此同时,该县还逐步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配置科技、文化、体育、卫生以及农村实用技术等各类报刊、书籍,免费向村民开放借阅,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配备电教设施,开通远程教育,让广大党员群众通过电教片了解更多的外界信息。目前,村级组织正日益成为群众的培训中心、村民的议事中心、干群的活动中心、便民的服务中心、农村的商务连锁中心和村级经济发展的龙头。据统计,今年来,县乡领导干部已入村召开恳谈会830余场,解决群众所反映的问题580余件。通过科技培训课堂、专题讲座、科普宣传栏、现场咨询等形式,开展党员干部群众现代远程教育等学习培训1132堂次,全县30%以上的村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文娱活动。

注入活力,把百姓带富起来

“村级组织建立起来后,关键是要给它注入活力,充分发挥它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基层组织能否把老百姓带富起来,县委书记王行水对此寄予了厚望。

“我们的当家人应该由我们自己选,谁能带领我们致富,我们就选谁!”这是**碧朗乡比足村农民彭大柱一个普通农民的心里话,也是**县委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抓的一个重点。龙头舞起来后,该县通过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近年来,该县以培养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农村干部为目标,组织实施了“双培双带”工程,即: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农村党员、干部,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该县不断完善农村党员选拔标准,重点选拔懂经营、会管理、致富有方、群众拥护的“经济能人”入党当“村官”。近年来,全县在297个村(居)中的许多村实行了“海选”的办法,选出了群众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一大批年轻有为、思想先进、致富有方的能人进入了村班子。目前,全县80%的村委会主任家庭人均纯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60%以上的村干部都是比较有名的致富能人。

与此同时,该县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村干部培训项目工程、选派村干部赴外地学习等形式,为农村党员干部充电,以提高他们的带奔能力。该县晏家乡坝上村村长姚松智被该县组织部门选送到浙江无锡学习,回来后组织邻近村民种植无籽西瓜近10000亩,使该村成为湘黔边界远近闻名的西瓜村,人均年增收入1000多元。

为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全县将农村村干部工资待遇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000元统一增加至每人每年2400元以上。各乡镇亦结合实际,帮助村支部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发展计划。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大大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村级阵地基础牢固,基层组织坚如磐石。随着农村基层组织活力不断增强,**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正以崭新的姿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胡昌平)

11642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