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从依法治区工作着眼 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按照依法治区规划的总要求,着眼提升城区法治管理水平,把营造良好区域法治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摆上议事日程,有力推进了“富民强区,加快发展”的进程。当前是我区实现 “一年面貌大变,三年全面小康,五年再创辉煌”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向依法治区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我们有必要审时度势、结合区情,努力寻求工作新思路,开拓新局面,增创新优势,在优化法治环境中服务“第一要务”,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区的法治环境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不同类型投资经营者的要求。主在表现在:

(一)市民法治素养方面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和依法维权意识没有普遍确立;在经济往来中,相关法律知识匮乏,未树立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理念;在主流意识中,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法治观念尚未形成。

( 二)基层稳定方面的问题。短时期内众多改革和建设并举,引发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矛盾纠纷的多样化、复杂化,使社会稳定存在较大隐患。

仅2002年,全区发生各类矛盾纠纷就达1262起,其中重大纠纷6起,造成群体上访17起,数百人次。

(三)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个别领导认识不到位,认为“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处罚”,在管理活动中重行政手段,轻法制手段,习惯用老办法、旧经验办事;执法活动往往注重处罚结果,忽视处罚的法定程序;个别执法人员素质较差,执法方式简单粗暴,执法作风“冷、横、硬、推”,缺乏用法律手段处理工作矛盾的能力;管理体制不顺、执法力量不足,造成执法推诿、多头管理、无人管理等现象,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

(四)服务意识方面的问题。少数单位和部门服务于中心工作的意识不强,执法行为受部门利益驱使,缺乏全局观念,“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的问题还较突出,对轻微无害违规的处罚较重,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仍然存在,影响了秦淮形象。

(五)监督机制方面的问题。执法主体的权力和责任缺乏有机结合,监督机制的责任意识薄弱。

监督工作不到位,对反映的问题缺乏专题调查、处理等硬性监督形式,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例行公事的监督多,解决问题的监督少。 法治环境是政务环境、治安环境、服务环境的综合体现,良好的法治环境能够给投资经营者明确的利益预期,增强投资的信心,成为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信用保证,从而保障招商引资的实施。

我区正面临经济快速发展、集中开发建设的高峰期,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安置就业等多种问题交织,任务重、压力大,繁杂的矛盾和群体性纠纷将会更多、更复杂。依法治区工作要深刻认清面临的形势,无条件融入经济发展中,培育 “法治环境就是投资环境”的工作理念,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积极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引导、服务、保障作用,努力将秦淮营造成为开放、守法,诚信、安全的投资热土。

(一)政务环境的优劣取决于依法行政的水平,并将直接影响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进程。因此,必须要强化依法行政,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政务环境。 &nsp;

1、普法工作在做好常规性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注重贴近经济活动一线,由教育型宣传向服务型宣传转变,提高宣传的实效性。要从投资者需要、关心的问题入手,围绕他们的所需所盼、所急所愁,实行“个性化”、“贴身式”的法律宣传和咨询服务,帮助理解掌握新法律、新政策的内容,引导依法经营、依法维权。

同时,注重宣传的“法德结合”,对经营者开展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促进树立守法经营和信誉至上的诚信意识。

2、开展“法治环境就是投资环境”主题年活动,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改革政务,从“重管理轻服务”向“强化服务”转变,从“注重权力”向“严格责任”转变。健全“一条龙”服务,减少行政审批,试行“无害违规不处罚”,实施市场预警、处罚预告制度、行政审批“阳光操作”等改进管理和服务的措施。

敢于拓展法律的内涵,能动适用法律、政策规定。坚持政策围绕项目走,规定随着市场变,服务按照要求上。

提高办事效率,该办的事迅速畅通,有利发展但规定不明的主动变通。

3、深化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法律服务业的体制改革,完善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体系,大力拓展开放型法律服务产业,加快推进公证产业化进程。通过“律师服务直通车”、“公证批发优惠卡”、企业法律顾问等服务类载体,为市场经济活动延伸服务、主动服务、超前服务。

4、以驻区企业法制建设联席会为载体,丰富为企业服务内容。联席会在促进企业法制建设的同时,发挥其沟通、组织、协调的桥梁作用,做好政府服务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使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主动、高效地向企业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

11614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