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民间谚语俗语-谚语大全-谚语俗语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长嫂为母】(谚)排行最大的嫂子,就像母亲一般。指尊敬长嫂,要和尊敬母亲相同。

【第2句】:【自搭梯子自下台】(惯)比喻给自己找借口摆脱窘境。

【第3句】:愁人苦夜长,志士惜日短。

【第4句】:【老猫不在家,耗子上房笆】 释义:房笆:铺在房椽子上面的苇箔(b。)、秫秸等。比喻没有人管束了,便任意胡来。 例句:牛大婶:“对!‘帅不离位’真不假,看你们这‘老猫不在家,耗子上房笆’了。”

【第5句】:方便梵语Paya的意译;犹言善巧、权宜,是利益他人、化度众生的智慧和方式,“方便”与“真实”相对而言,亦即随时设教、随机应变的“权智”。语本《法华经·方便品》佛谓:“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经疏对方便的解释很多,如谓“理正日方,言巧称便”;“众生所缘之域日方,如来适化之法称便”。方便是导向真实之法。

【第6句】:【肩膀头子扛着一张嘴】(惯)指只知道吃。

【第7句】:【三灾八难】俗称多灾多难,灾祸接连不断为“三灾八难”。“三灾”和“八难”在佛经上都有确指的内容,与俗语的泛指用法不同。佛教认为,世界从形成到毁坏为一大劫,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在“住劫”的后期,众生行为邪僻,寿命减少,便陆续发生饥馑、疾疫和刀兵等灾祸,称为“小三灾”。到了“坏劫”之末,则发生更为可怕的火灾、水灾和风灾,称为“大三灾”。最后的风灾,把世界吹得荡然无存,从而进入“空劫”。宋·郭若虚《图画闻见志》卷二记载,唐末僧人智蕴曾在洛阳福先寺画有“三灾变相”数壁。“八难”指的是难以见佛闻法,不能修道的八种处境:“一者地狱,二者畜生,三者饿鬼,四者盲聋喑哑,五世智辨聪,六佛前佛后,七郁单越国,八者寿天。”(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八)前三难为“三恶道”,加上“盲聋喑哑”,称为“苦障”难。“郁单越国”即四大洲中的北洲,意为“胜处”,有福无慧;“长寿天”人有寿无慧。以上二难称为“乐障”之难。此外,“世智辨聪”者自以为是,称为“恶增”之难;“佛前佛后”者无从见佛闻法,称为“善微”之难。例如《红楼梦》第四五回:“从小儿三灾八难,化的银子,照样也打出你这个银人儿来了。”(李明权)

【第8句】: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第9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谚)比喻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或恶劣的国际环境中,总是强凌弱,大欺小。 也作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青泥。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稀泥。

【第10句】:【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释义:比喻接近什么,对什么就熟悉。“近山识鸟音”又作“靠山知鸟音”。 例句:俗话都有得说啦,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你摸得多了,也就自然知道它们的脾性了。

【第11句】:【为人最怕老来贫】(谚)指人生最怕的是年老时贫困,无法生活。

【第12句】:【慈心】对他人爱护、帮助、恻隐之心,称为“慈心”。如方志敏《可爱的中国》:“这种哀叫,并不能感动那肥人和几个打手的慈心,他们反而哈哈的笑起来了。”佛教说菩萨修习“四无量心”,第一就是“慈心”。如《俱舍论》卷二九说:“无量有四:一慈,二悲,三喜,四舍。”“慈心”即为众生做善事,给予欢乐。佛家所说的“慈心”范围极大、对象极广。不分怨亲,故称“无量”。《大日经·住心品》说六十种心相,其中有“慈心”者,谓随顺慈法而修行。《增一阿含经》卷四七谓:修习“慈心”者,可得卧觉皆安、天护人爱、横灾不侵、得生梵天等种种善果。(李明权)

【第13句】: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第14句】:此外,在家信徒在斋日修“八关斋戒”,使身口意清净,也叫“修斋”。修斋还包括设食供养僧众的“斋僧”,为亡人设斋会的“斋七”等。总之,一切时、一切处“自净其意”,便名“修斋”。俗语用“拜佛修斋”形容修习佛法者。如清代讴歌变俗人《醒世缘弹词》:“生来心地最慈仁,拜佛修斋一秉仁。”

【第15句】:【笑面虎】“笑面虎”比喻那些表面和善而实际心狠手辣为人阴险的人。 “笑面虎”的故事来自宋朝人王公衮。史书上记载说,王公衮的祖坟被守墓人挖掘了,事情被发现后,守墓人被官府惩罚,并责令他去王公衮的家里认罪。 王公衮不动声色,先是摆酒招待他,后即拔出佩剑杀了这个守墓的人。在周围人的印象中,王公衮平常待人和善,与人交往时有说有笑,这件事之后,人们便称呼他为“笑面虎”。这个俗语与“笑里藏刀”一样,都是形容表面常带笑容而实际上心地狠毒的人。

【第16句】:露马脚北宋的黄龙慧南禅师常以三句转语示人,人称“黄龙三关”,名噪丛林。这三句著名的转语是:“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如何是汝生缘处”。黄龙禅师自赋《三关颂》道:“我手何似佛手,禅人直下荐取;不动干戈道出,当处超佛越祖。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会得云收月皎,方知此道纵横。生缘有路人皆委,水母何曾离得虾;但得日头东边出,谁能更吃赵州茶。”

【第17句】:【吃了橄榄灰儿——回过味来】(歇)橄榄:橄榄树的果实,吃时先涩后甜。回味:本指吃了橄榄后细品余味,转指事情过后从记忆里体会。指事后终于醒悟过来。 也作“吃了橄榄——晓得回味”。

【第18句】:【无雨莫种麦】(谚)麦田下种之前如果没有好雨,底墒不足,种子入土后就长不出壮苗。指麦田底墒好是麦子丰收的先决条件。

【第19句】:共命鸟“共命”,梵语Jivajivaka,又译作“命命”或“生生”。宋代法云《翻译名义集·畜生》:“一身二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故日命命。”所谓“共命”,就是两个牛命因果报相同而共有一个躯体,属于生物中的罕见现象。

【第20句】:【前有虎后有豹】(惯)形容处境十分危险。

【第21句】:菜能吃,糠能吃,气不能吃;吃能让,穿能让,理不能让。

【第22句】:【百炼方能成好钢】(谚)铁经过多次锻炼,才能成为优质钢材。比喻人必须在实践中千锤百炼,才能成为优秀人才。

【第23句】:【千里为官,为的吃穿】(谚)为官:当官。离家千里去当官,不过是为了吃饭穿衣。旧指远离家门做官为宦,无非是图谋生计。 也作千里去做官,为的吃和穿。 千里做官,只为吃穿。 千里居官为吃穿。

【第24句】:【老君爷叫蛇咬——法尽了】见“太上老君叫蛇咬——法尽了”。

【第25句】:【既生瑜,何生亮】 释义:瑜:周瑜。三国时东吴大将,气量小,忌妒诸葛亮的才干。亮: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很有才干。既然生了周瑜,何必又生诸葛亮!比喻把某人视为仇敌。语出《三国演义》。 例句: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日:“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第26句】:【锅里有米,碗里有饭】 释义:比喻集体富裕了,个人也会富裕,个人依靠集体。 例句:富裕了大家有,社办穷了大家也有份儿!“大河没水小河干。”“锅里有米,碗里有饭。”大家的事,就和大家商量么。

【第27句】:【洞房内三天不分大小】 释义:新婚三天之内,无论大小长幼,都可以跟新娘子开玩笑。 例句:洞房内三天不分大小,两家亲朋不分长幼,全来闹洞房。于是这个过来叫声嫂子,那个过来抢走手帕。

【第28句】:【强扭的瓜不甜】(谚)比喻用高压手段强迫人去做事情,不会有美满的效果。多用在男女婚姻上。 也作强扭的瓜儿不香甜,强迫的婚事不和美。 强拧的瓜不甜,强拔的苗不长。

【第29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释义:宋代某州官名叫田登,忌讳和“登”同音的字,令百姓改称“灯”为“火”,每逢正月十五“放灯”,官榜写作“放火”。百姓讽刺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后用以比喻只许自己胡作非为,不许别人正当行动。“不许”又“不准”、“勿许”等。 例句:尤耿不禁开怀地暗暗笑道:“好,击中要害!什么四大自由,三大民主,全是假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第30句】:【泰山】妻子的父亲被称为“泰山”。这一称呼从何而来?出处有三。 一说认为称妻父是“泰山”,是由于泰山顶上有丈人峰的缘故。《唐六典》记载:“泰山周一百六十里,高四十余里,群峰得名者甚多,而丈人峰在山顶,特出群峰之表。”由此可见,泰山顶上确有丈人峰。这一说法到宋代又被确认,宋代晁说之在《晁氏客语》中也说:“泰山中丈人峰兀然特立,人言泰山必然想起丈人峰,故而日之天长,‘泰山’也成为妻父的尊称。”这是唐宋资料所载,非传说,后世便称妻父为“泰山”。 二说“泰山”之称源自晋朝。清代赵翼著《陔余丛考》一书,其卷三十七说,晋人乐广为卫瑜妻父,卫瑜尊其为“乐丈”,“乐”、“岳”谐音,“乐”讹为“岳”,“乐丈”讹为“岳丈”。其实,卫瑜尊其妻父乐广为“乐丈”,名副其实,无可厚非。“乐丈”讹为“岳丈”是后人之事,也未尚不可,符合约定俗成规律。后又从“岳丈”变为“岳父”。“岳”又使人联想到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因而妻父又被称为“泰山”。为了与“岳父”相并称,人们将妻母尊称为“岳母”。为了与“泰山”相并称,便将妻母称为“泰水”。这圈子兜得也太远了,不过,它的轨迹是乐丈——岳丈——泰山,落脚点还是“泰山”。 三说是源自唐朝。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禅,命中书令张说为封禅使,前往泰山修庙筑路。 张说顺便将女婿郑镒也带了去,把修庙筑路的任务交给郑镒办理。郑镒是个贪官,偷工减料,趁机大捞一把,赃银翁婿二人平分。这当然得到张说的欢心,于是张说给郑镒破格提拔。按照唐代官制,去泰山封禅后,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级。郑镒却像坐直升机一样一下子升了四级,从九品芝麻官一下子成了五品大员,绿衫换成了大红袍。 工程完毕,唐明皇领朝廷文武百官前往泰山举行封神大典。他见工程质量很糟糕,心中十分不悦,正好又看见负责施工的郑镒的官服突然换了颜色,气不打一处来,指着侍立在一旁的郑镒问群臣:“诸位爱卿,尔等可知郑镒官升五品靠的是什么?”群臣慑于张说的权势,不敢直言。此时,一个叫黄幡绰的伶人灵机一动,当即用手指了指脚下的泰山,并用眼睛瞄着张说,一语双关地说:“此泰山之力也!”唐玄宗心中明白,因碍于张说的面子,不便发作。 此言一下子传遍朝野,听者无不掩面失笑。后人因此戏称他人妻父为“泰山”。不料久而久之,戏称变为尊称。

【第31句】:【割爱】在佛教中,“爱”是“贪欲”的别名,位列贪、嗔、痴“三毒”之首。有“爱”便有“嗔“,爱嗔相激,增长惑乱。因此,《楞伽经》卷三指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诸患,皆从爱起。”爱实为生死轮回中的“惑因”。《大集经》卷三说:“离爱恚故,一切世间供养恭敬。”《大智度论》卷二八说:“断诸爱系,直趋涅槃。”佛教认为,世俗的爱,只是虚妄、不净、自私的“贪爱”,只有断爱、离爱、割爱,才能兴起真实、清净、无私的慈悲,去普渡一切众生。正如明·宋濂《报恩说》所说:“汝能割爱,即可破妄;汝能破妄,即是返真,直入菩提(觉悟)之路。”俗语用“割爱”指舍弃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今愿割爱相赠,见刀如见妾也。”又如郭沫若《我怎样写五幕史剧

【第32句】:车无轮子路难行,依赖他人事难成

【第33句】:【一棵树上吊死人】 释义:比喻死抱住一种行不通的办法不放。 例句:他又好气,又好笑,肚子里骂道:“笨家伙!只知道一颗树上吊死人。”

【第34句】:【热汤泼老鼠——一窝儿都完蛋】见“滚汤泼老鼠——一窝都是死”。

【第35句】:【只有冻死的苍蝇,没有累死的蜜蜂】(谚)苍蝇不劳动,天冷时只有冻死;蜜蜂勤劳,绝不会因此而累死。比喻上天只会冻死懒惰的人,不会累死勤劳的人。劝人热爱劳动。

【第36句】:【土地爷放屁——神气】(歇)气:本指气体,转指气势、气派。指自以为了不起,装出得意或傲慢的样子。也形容有气派。

【第37句】:【大火开锅,小火焖饭】(谚)指要开锅就得用大火,要焖饭就得用小火。比喻做事不能一个劲儿,该快时就得快,该慢时就得慢。

【第38句】: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第39句】:【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释义:说明做事要小心谨慎。 例句: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第40句】:【吃在脸上,穿在身上】(谚)吃得好,就会红光满面;穿得好,就会精神焕发。指人的外表如何是吃穿好坏的结果。

【第41句】:【扎鱼不扎母子鱼,打猎不打失群雁】(谚)母子鱼:将近产子的鱼。 失群雁:离群的孤雁。指捕鱼打猎也应有怜悯之心。

【第42句】:【摸阎王鼻子】(惯)比喻冒生命危险。也比喻离死不远。

【第43句】:福慧福德与智慧。清代龚自珍《瑶台第一层》词附《王孙传》:“君在家为佳子弟,出门为贵官,乃人世至矜贵人,亦何取以福慧之身忍而为此?”周咏《无题》诗:“满地干戈风雨恶,遥将福慧祝卿卿。”佛为“两足尊”,福德与智慧,两种“庄严具足”。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人性淳质,崇信外道,贵艺学,尚福慧。”隋炀帝《遣使入天台山为智颉建功德愿文》:“设以辩才,千万亿偈,赞师福慧,终不能尽。”

【第44句】:【笑脏笑拙不笑补,笑谗笑懒不笑苦】 释义:只耻笑脏、拙、馋、懒之人,不耻笑穷苦之人。 例句:“笑脏笑拙不笑补,笑馋笑懒不笑苦。穷苦人要饭不见笑。”

【第45句】: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第46句】:【家雀跟着檐蝙蝠飞——干熬夜眼】(歇)家雀:麻雀。檐蝙蝠:即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身子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以蚊蛾等昆虫为食,夜间在空中飞翔。指白熬时光,毫无所得。

【第47句】:当来指将来、未来,区别于过去、现在。当来之世,犹言未来之世。经中指佛涅檗后。《金刚经》:“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后沿用者,如唐代拾得诗:“不忧当来果,惟知造恶因。”此以因果对明,具见当来之义。

【第48句】:【朝来愁檗,暮来愁米】(惯)缺柴少米。形容生活困难。

【第49句】:【一遭生,二遭熟】(谚)指人与人的交际,一次接触生疏,再接触就惯熟了。也指路径多接触,自然就熟悉。 也作一回相见两回熟。 一回生,二回熟。 一次相交,二次相熟。

【第50句】:恋爱是开启人生秘密的钥匙,感情是掌握钥匙的守门人

【第51句】:【摩登】“摩登伽”简作“摩登”,梵语matanga,系古印度旃陀罗族的贱民,以清道为业。佛经中有一部《摩登女经》,谓阿难持钵乞水,遇摩登女。女悦阿难,告母:“非阿难不嫁。”母请阿难赴宴,具述女意。阿难道:“我持戒,不蓄妻。”欲辞去。母以邪术蛊惑威逼阿难。阿难方窘迫间,佛持神咒救阿难出。明日,女复追阿难。佛示以人身不净等法。女悔悟,后成正果。《楞严经》亦以阿难遇摩登女事为一经的缘起。“摩登女”的故事说明爱欲污秽不净,是生死与烦恼的根本。明·徐渭《翠乡梦》第一出:“当时西天那摩登伽女是个有神通的娼妇,用一个淫咒,把阿难菩萨霎时间摄去,几乎儿坏了他的戒体。”即用此典故。也省为“摩登”。如元·伊世珍《琅环记》卷上:“天女本来净,摩登淫第一。”近代用摩登音译英语modern,意为时髦,合乎流行的式样。(李明权)

【第52句】:【母猪赛貂蝉,骆驼容长脸儿】 释义:貂蝉:《三国演义》中人物,司徒王允的歌女,貌美出众。比喻贪恋女、色,再丑的女人也觉得美丽可爱。 例句:“冲她那走路的神气,就不像个大家闺秀。”说着,指着奎老爷的脑门子,“你看哪个女人都是好的,真是母猪赛貂婵(蝉),骆驼容长脸儿。”

【第53句】:【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惯)指人虽穷而有志气,在困难面前不低头。

【第54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释义:防止可能性极小的意外情况,劝人做事要格外谨慎。 例句:“不能大意。”老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第55句】:“别具只眼”,顾名思义,就是比常人多了一只眼。在佛书上,指的是“色究竟天”天主摩醯首罗(Mahesvara)竖生在额头上的那只“顶门眼”。《大智度论》卷二描绘道:“摩醯首罗天(秦言‘大自在’),八臂三目骑白牛。”神话中“灌口二郎神”的三只眼的形象,当源于此。那只“顶门眼”不是肉眼而是“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覆若细,诸色无不能照”(《大智度论》卷五)。意即超尘脱俗、非同一般的。

【第56句】:愿为真理死,不在鞭下活

【第57句】:业报相应于善恶业因而感得的苦乐果报,称之为业报,犹民间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的三世因果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民众的思想。《宝积经》卷九六:“汝自作罪今日来,业报自招无代者。”宋代延寿《宗镜录》卷二六:“命是一期之业报。”业报亦作“业果”,《旧唐书·王缙传》:“义见缙等施财立寺,穷极瑰丽,每对扬启沃,必以业果为证。”

【第58句】:【触霉头】(惯)指倒霉,遇上令人不快的事。

【第59句】:【千个屠夫一把刀】(惯)屠夫:旧时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屠夫再多,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刀。比喻大家的做法都一样。

【第60句】:一刹那时间极短暂,谓之“一刹那”。如冰心《寄小读者》一:“我若不是在童心来复的一刹那顷拿起笔来,我决不敢以成人烦杂之心,来写这通讯。”也省为“一刹”。如杨朔《月黑间》:“河面红光一闪,响起巨大的爆炸声音。就在这一刹间,小船碎成几块。”“刹那”,梵语ksana,“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一刹那”短到什么程度呢?据《仁王护国经》卷上的说法是:“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经九百生灭。”

【第61句】:【青草发芽不离旧根】 释义:比喻走老路,按老办法干。 例句:兄妹俩唾沫说干,余家富全然不听,忽而跳下床来比手画脚说理,忽而又上床去躺着唠叨:“百样雀乌百样音,我青草发芽不离旧根。”

【第62句】:如《红楼梦》第五二同:“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道我们里头的规矩。”又如元代王实甫《破窟记》第三折:“呀!他在我三门下写下两句诗。”

【第63句】:【黄梅天十八变】 释义:指黄梅天气候多变。 例句:黄梅天……又以其对忽睛忽雨,谚有云:“黄梅天十八变。”

【第64句】:【吃江水,说海话】(惯)指人爱吹牛皮,说大话。

【第65句】:【人来投主,鸟来投林】见“鸟来投林,人来投主”。

【第66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惯)明知有危险,仍然冒险前行。比喻无所畏惧,敢于冒险。 也作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 明知山有虎,故向虎边行。 明知山有虎,故作砍樵人。

【第67句】:【不食人间烟火】(惯)烟火:指烟火食,即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食人间烟火食。1形容人清高不俗,或逃避现实。2指诗词或书画作品意境超凡脱俗。

【第68句】:【打破饭碗】(惯)比喻失业。

【第69句】:【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见“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

【第70句】:【新米粥,酱萝卜,郎中先生见了哭】(谚)郎中:中医医生。新米熬的粥,有营养,易消化;酱腌的萝卜,化食利胃。指常吃新米粥和酱萝卜,身体康健不生病,就不必去找医生。

【第71句】: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第72句】:宁叫钱吃亏,不叫人吃亏。

【第73句】:【男僧寺对着女僧寺,没事也有事】 释义:比喻事情说不清楚,有暧昧嫌疑。 例句:金莲说道:“我听得说,你住的观音寺背后就是玄明观。常言道:男僧寺对着女僧寺,没事也有事。”

【第74句】:【娇养不如历艰】(谚)历艰:经历艰难困苦。指对孩子娇生惯养,比不上让他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接受磨炼为好。

【第75句】:说话看势头,办事看风头.

【第76句】:【打醮水】(惯)醮(jia。)水:做道场的布施。指强迫人出钱。

【第77句】:【扶贫要扶本】(谚)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状态,要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指扶贫不只是解救目前困难,更要从根本上使之走向富裕。

【第78句】:【上山八条路,下山路八条】(谚)指有多少去的路,也就有多少回来的路。常比喻有多少问题,就会有多少解决问题的办法,用不着发愁。

【第79句】:【扣帽子】(惯)指给人无端加上罪名或不实之词。

【第80句】:【兔子尾巴,长不了】 释义:兔子生来尾巴短,指不会长久存在。 例句:能把地种好不是更好吗?怕就怕兔子尾巴,长不了,机耕队那些小伙子开洋犁子还行,种庄稼可不一定行。

【第81句】:【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打得贴天飞】(谚)家养的鸡,再打也只在家里转;野生的鸡,一打就高高地飞走了。比喻自家人打闹不离开,外人一打闹就跑开了。

【第82句】:【黑老鸹报喜——不是好消息】(歇)黑老鸹:方言,乌鸦。旧俗认为乌鸦叫是不祥之兆。指不是好的兆头。 ‘黑猫白猫-抓住耗子的就,是好j猫】见“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第83句】:【有钱使得鬼动,无钱唤不得人来】(谚)有钱的,连鬼也使得动;没钱的,连人都叫不来。旧指金钱万能,有钱没有办不到的事,无钱一事无成。

【第84句】:【吃惯的嘴,跑惯的腿】(谚)常吃养成了惯性,就总想去吃;常玩养成了惯性,就总想去玩。指贪吃贪玩一旦形成了习惯,就不由自主。

【第85句】:现身说法佛菩萨均有法身、报身和化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够自在变现,度化众生。化身能够根据众生的机缘,随时随地应现于世,所谓“千百亿化身”。佛菩萨出于大悲心,不住于涅檗寂静巾,出生入死,方便宣教,普度众生,称为“现身说法”。释迦佛昔在兜率天为菩萨时,“于十方界,现身说法”(见《五灯会元》卷一)。观世音菩萨自称:“我于彼(众生)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楞严经》卷六)所现之身,包括人、天、龙、鬼乃至禽、鸟,花、树;所说之法,多至“八万四千法门”。后来,人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行为去劝说别人,也叫做“现身说法”。例如《桃花扇·听稗》:“敬亭才出阮家,不肯别投主人,故此现身说法。”茅盾《清明前后》:“这算是开场白。以后,就让登场的人物自己来现身说法。”

【第86句】:【放虎容易擒虎难】 释义:比喻敌人一旦放走,再不易抓获。“容易”又作“归山”。“擒”又作“捉”。 例句:你怎么把龙涛放了?俗话说,放虎容易擒虎难。他们一走,你拿什么救爹呢?

【第87句】:【忍辱】梵语ksanti,音译“羼提”,意即“忍辱”。是大乘菩萨所修“六度”之一。所谓“六度”(又名六波罗密),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这在佛经中是屡见不鲜的。如《维摩诘经·佛国品》说:“忍辱是菩萨净土。”《法华经·序品》说:“见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恶骂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这就是说,修忍辱的人,能够忍受外来的一切侮辱和恼害而不生嗔恚之心,真正能做到像《大集经》中所说的“忍辱如大地”,能承受一切。俗话说:“逆来顺受”(语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十二),也就是这个意思。对出家修行者来说,不论是大乘还是小乘,修“忍辱”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大小乘修持者的目的是了生死,成佛果。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断烦恼。如果修行者对于外来逆境不能忍受,就必然产生烦恼。这就没有了生死、成佛果的希望。所以忍辱,关系到他一生修持的成败。今引申为有事业心的人,若遇到意外挫折、打击和困难而不能忍受,则将一事无成。孔子曾曰:“小不忍则乱大谋“(见《论语·卫灵公》)。忍辱一词在《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中引申为“忍辱负重”,形容一个人忍受屈辱并承担重任。(无名氏)

【第88句】:【兵贵神速】(谚)神速:人们料想不到的快速。指行军用兵,贵在行动极其迅速。

【第89句】:【门口挂笊篱——小店】(歇)旧时北方有的地方小客店,常以笊篱代替招牌,悬挂在门口。指小客店。

【第90句】:浇树浇根,交友交心

【第91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谚)疾病往往是由于饮食无节制、不卫生引起的,灾祸往往是由于出口伤人或泄漏机密引起的。指人必须节食慎言,以免生病惹祸。

【第92句】:【官大不压乡邻】(谚)指官位再高,回到故乡也不宜在乡亲面前摆官的架子,要官的威风。 也作“官大青树林,不压乡里”。

【第93句】:【三个核桃两个枣】见“仨核桃俩枣”。

【第94句】:【在人家手心攥着】(惯)比喻被人控制。

【第95句】:【娼妓】“娼妓”指卖淫的女子。娼妓本义并非如此,“娼”和“妓”原本不是双音节的词,娼是娼,妓是妓,只是娼和妓的本义比较接近。古时娼与倡相通,《说文解字》解释说:“倡优,女乐也。”指从事歌舞的女艺人。 妓与伎通,《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妓,女乐也。”可见,娼与妓最初都是指歌舞女艺人。后来,娼和妓的词义发生了转变,均指卖淫的女子,并合二为一,称为“娼妓”。 “娼妓”源于春秋时期。据《战国策》记载:“齐桓公宫中七市,七闾七百,国人非之。”有记载解释说,这就是指齐国相国管仲开设的公营妓院,所收取的钱财都归国库所有,用于军费开支。这种说法被后人接受,清人纪的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娼族祀管仲,以女闾三百也。”因此,明清时扬州等地的妓院里供奉的祖师爷就是管仲。妓院里不仅设有管仲牌位,妓女们还要给管仲叩头烧香,以祈生意兴隆。从此,一代名相管仲,名誉受损,留下此业被后人诟病。

【第96句】:【不怕虎生三只口,只怕人怀两样心】 释义:比喻敌人或困难再大也不可怕,就怕自己内部不团结,有人三心二意。 例句:下午农会分大组召开的雇贫中农团结辟谣会上的热烈情绪,一直保持着:“嗨,任它狗儿怎样叫,不误马儿走大道!”“真的,不怕虎生三只口,只怕人怀两样心!”

【第97句】:【到哪个山头唱哪个歌】 释义:比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方法办事。 例句:有些甚至采用“不跟你耍”的办法与自己原来的未婚夫一刀两断,如果这个未婚夫依然是个农民的话。这种“到哪个山头唱哪个歌”的风习,真是“实际”得不能再实际了。

【第98句】:【打黑枪】(惯)指在暗处向人开枪射击。 也作“打冷枪”。

【第99句】:【走了大褶儿】(惯)褶儿:褶子,衣服、窗帘等上面经折叠而缝成的纹。比喻没了规矩或出了大错。

10639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