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网红民间俗语金句,但读的才是真正的孤独!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北上、南下】说到“北上、南下”人们自然联想到当年红军北上抗日或解放军南下解放海南岛。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说呢?这种以北为上、以南为下,对方位的称谓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在我国古代的礼仪中以北为尊,尊者为上,其位置为“上位”,也叫“上首”。帝王会见群臣时,坐北朝南,叫做“南面称王”;臣子们朝见帝王时,则须背南面北,叫“北面称臣”。例如《易经-说卦传》日:“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古代拜师学艺,以及其他一些庄重场合,在行礼时也均按北南方位为尊卑、上下施礼。在建筑上也是以北为上,北屋为上屋。由于在我国古代礼仪中,北为上,南为下,人们在称渭北、南地理方位时,便借用礼仪中的称谓习惯,称北方为上,南方为下,久而久之,约定俗成,遂成了地理方位的称谓用语了。如地图上的方位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2句】:包公断案——六亲不认;明察秋毫;向理不向人:铁面无私

【第3句】:【人怕上床,字怕上墙】(谚)指写的字挂墙容易发现败笔。

【第4句】:【空口说白话】(惯)指光说不做或说了不兑现。 也作空口讲白话。 空口说空话。

【第5句】:【拿猪头送错了庙门】(惯)比喻巴结、投靠错了人。

【第6句】:大年五更死了驴——不好也说好

【第7句】:【无巧不成话】(谚)话:话本,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指没有巧合的情节,就构不成说唱的故事。后泛指小说、剧本的编写,总离不开引人人胜的巧妙情节。 也作无巧不成书。 无巧不成戏。 无巧不成故事。

【第8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第9句】:【 要吃羊肉又怕膻气】做事顾虑重重。类似的:又想吃鱼又 怕腥/想偷汉子又怕羞。曹禺《北京人》:“我这个人顶喜欢 痛痛快快的,心里想要什么,嘴里就说什么。我可不爱要吃 羊肉又怕膻气的男人。”

【第10句】:【钱财如流水,流去还流回】(谚)钱财如同水流一般,能流出去,也能流回来。指钱财本是流通之物,流进来别喜,流失了别愁。

【第11句】:【执法如山】对刚直不阿、秉公执法的法官,人们赞誉他们“执法如山”。这个说法是从何而来呢?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冬十一月,太平公主赴雍州游玩,相中了当地寺院里的一盘水磨,未经寺院和尚同意,即吩咐随从运往京城,归为已有。寺院和尚迫于太平公主的权势,不敢当面阻拦,立即告到雍州司户李元绒那里。司户是个比七品芝麻官还要小的小吏。但李元绒不畏权势,公正刚直,当即受理此案。经查,该水磨确系寺院合法财产,太平公主无权霸占。随即将水磨判归寺院;这一判决,吓坏了李元绒的顶头上司,一向趋附权贵的雍州刺史窦怀贞。他即刻命令李元绒将水磨改判给太平公主。李元绒对这种恃强凌弱、媚上斯下的行径无比愤慨。二话不说,当即挥笔在原判决书的空白之处写“南山可移,此判无动”八个大字,坚决维持了原判。后世将这八个字逐渐浓缩成“执法如山”四个字。

【第12句】:【锯了嘴的葫芦】释义:葫芦本不响,锯了“嘴”就更不会响了。比喻说不出话或无话可说。例句:至于他爷爷及方必开两个,到了此时,都变成“锯了嘴的葫芦”,只有执壶斟酒,举箸让菜,并无可以插得嘴的地方,所以也只好默默无言。

【第13句】:【铜钱攥出绿水】(惯)绿:指铜绿。形容人过于吝啬。

【第14句】:泥人戴纸帽——经不起风雨

【第15句】:【标点符号】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古书先要学习句读,自己去给文章断句(加标点符号)。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古代也都没有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流行,只是近两三百年间的事情,它其实是一个商业行为的结果。欧洲工业革命前,出现了古登堡印刷术,书籍出现并成为最古老的工业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出于成本考虑,印刷商也就是书商就想做大量印刷来摊薄成本,于是,他们联手语言文字学家发明了标点符号,让书变得更容易读,读得更快。这还不够,还要分段。分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欧洲人读不分段的《圣经》每次都老老实实从开篇读起,《圣经》分段后,人们开始认为不同段落重要程度不同,分歧就产生了。所以,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说:“《圣经》分段印刷是无耻商人酿制的悲剧,他们为了让《圣经》更畅销强行分段,分段以后我们的信仰将四分五裂。”后来的结果被洛克不幸言中——基督教分裂成一大堆教派、教会。不管商业行为也好,政治目的也好,不可否认,标点符号确实给人们读书带来极大的方便,并且成为语言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第16句】:【抛到东洋大海里抛得很远】多指忘却,损失。明代《二 刻拍案惊奇》:“张禀生没计奈何,只得住手。眼见得这一项 银子抛在东洋大海里了。”

【第17句】:【千口吃饭,主事一人】(谚)主事:主管事务。指一个群体里入员再多,出面主事的头领只能是一个。

【第18句】:【进鬼门关】(惯)鬼门关:迷信指阴阳两界的交界处。戏称人死亡。

【第19句】:【好郎没好妻,瘌痢配花枝】(谚)郎:男子。瘌痢:黄癣,长满黄癣的头,形容形象丑陋。俊美的男子娶不到娇妻,丑陋的男子偏配上美女。指男女婚配往往不相称。 也作好汉无好妻,赖汉娶娇枝。 好汉无好妻,赖汉娶仙女。

【第20句】:【外好里丫槎】(惯)丫槎:树枝歧出的样子。形容人表面上随和宽厚,内心却复杂,让人捉摸不透。 也比喻对外人好,对自己人苛求。

【第21句】:【吃凉不管酸】(惯)比喻对事情不操心。也比喻不管闲事。

【第22句】:【豹死留皮,雁过留声】释义:人应该留下好名声或留下姓名。例句:俗话说,豹死留皮,雁过留声,人一辈子,能像鲁班爷那样,在世上留下几座悬空寺、赵州桥,为后代景仰,被同行推崇,也算没白到人世上走一遭。

【第23句】:【正月十六贴门神——迟了半月】(歇)门神:旧俗除夕或正月初一贴在门上的神像,迷信以为能驱逐鬼怪保平安。指行动迟缓,错过了时机。常含讥讽意味。

【第24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谚)想要让人不知道,只有自己不去做。指凡事只要自己做了,特别是丑恶的事,就没有办法瞒住人。 也作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第25句】:【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友好不是单方面的,要双方相 互真诚相待。成语:将心比心。张恨水《啼笑因缘》:“从今 以后,我才知道人心换人心这句话是假的,不过是金子换人 心罢了。”

【第26句】:【目的】“目的”一词的含义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在“目的”一词中,“目”是眼睛,“的”是箭靶子,两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这源于一个故事。公元581年,隋高祖杨坚篡夺了北周的政权,北周高官窦毅也结束了官宦生涯。窦毅有一女儿不仅姿色出众,而且是女中豪杰,敢于仗义执言,有大丈夫气概。她无限悲愤,骂道:“可恨我不是男子汉,不然,我必挺身解救国难!”窦毅十分赞赏女儿的胆识,决意为她找一个好丈夫,好让她辅佐夫君谋大事。于是,窦毅出榜招婿,条件是不仅要有才学,而且要有武功。窦毅在屏风上画了一只孔雀,宣称谁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儿嫁给他。一时,满城哗然,贵胄王孙,争相角逐。不过,这帮纨绔子弟没有一人中的。这时,有位名叫李渊的青年闻讯赶来,他拉弓如满月,箭出如流星,连发两箭,先后射中孔雀的左右两眼。窦毅高兴极了,立即将女儿嫁给了李渊。窦女不仅辅佐夫君成就了帝业,而且生下了明君唐太宗。窦毅和唐高祖李渊都达到了“目的”。“目的”一词即源于此,意思是把孔雀的眼睛当做箭靶子。其含义后来才引申为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

【第27句】:【叫化子碰上要饭的——穷对穷】(歇)指穷困的碰上穷困的。

【第28句】:【 置之死地而后生】陷入困境,被逼奋发图存。成语:绝处 逢生。王蒙《活动变人形》:“置之死地而后生,他才会变得 老实和现实一些。”

【第29句】:【公门好修行】(谚)公门:旧时的衙门。修行:本指学佛学道的修炼,此处指行菩事。指在衙门里供职,固然做伤天害理的歹事容易,但要为百姓做好事也很方便。 也作公门里好修行。 公门好修德。

【第30句】:我家劳力少,年年农忙时都落后。又要收麦了,妈妈很着急。爸爸安慰她说:“八十岁的老太太也不能给狼追上啊,人家过年,咱也不会停在年前头。”(江苏·赣榆)

【第31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书本上学习前人的知识,并亲自 实地调查,增广见闻。曹靖华《采得百花酿蜜后》:“最好有 ‘读万卷书’的书本知识和‘行万里路’的生活知识。”

【第32句】:大胆落墨,细心拾书。

【第33句】:【好汉一言,快马一鞭】(谚)指好男儿一诺千金,说到做到;这和快马只需一扬鞭就上道奔驰,不需再催促是一个理。 也作好汉一言,驷马难追。驷马:古时四匹马共驾一辆车。 好人一言,好马一鞭。

【第34句】:【活到老,学到老】(谚)学习是人一辈子的事,活到什么时候,就要学习到什么时候。指学习没有止境。

【第35句】:【百行孝为先】(谚)人有各种行为,当以孝敬老人为第一位。 也作“百善孝为先”。

【第36句】:【好花不向街头卖】(谚)指只要花好,自有人前来购买,不必跑到街头去兜售。泛指好货自会招引众多的买主,不必张扬推销。

【第37句】:【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歇)农历三十晚上没有月亮,盼也白盼。指前景渺茫,没有盼头。

【第38句】:【七十二个心眼儿,九十六个转轴儿】(惯)形容人心眼多,头脑灵活。

【第39句】:云里伸拳头——露一手

【第40句】:【水火无情,刀枪无义】释义:水火不讲情面,会害人;刀枪不懂情义,会伤人。指水火刀枪都能伤人。例句:我们学生、文人,是民族的精华,他们能饶了我们?而且水火无情,刀枪无义,打起仗来,谁能保住不死?

【第41句】:我家刚搬进新房,爸爸要清扫柜子里的灰。他先让我去搬凳子,接着让我去拿铁簸箕,最后让妈妈去找笤帚,还让妈妈给他扶凳子。妈妈对爸爸说:“你呀!一千点活,就喊得雷动风响的。”(青海·互助)

【第42句】:【阎王】在民间传说中,阎王是阴间最大的官,阎王主管着人间的生死簿,并负责对死者的审判。阎王源于佛教。在许多佛经中,的确都可以见到关于阎王的记载。在佛教传人之前的中国,尽管已有了人死之后下黄泉的说法,但却没有阎王的概念。佛教初人中国时,土生土长的道教对其排斥得十分强烈,但到了魏晋时代,讲佛学的引用了老庄,讲老庄的引用了佛经,二者相互借鉴。道教典籍也日益完备,在许多方面都取材于佛教,“地狱”即“阎王”的观念也被道教接纳并运用,“地狱”、“阎王”从而本土化。阎王是由人类编造演绎出的神话人物,有关他的故事令人感到阴森恐怖,却丰富了人类的想象,并成为许多人膜拜的偶像,令人敬畏。文学作品塑造的阎王有两重性,一是那些平日作威作福,缺少仁义,残害百姓的人为阎王。一是用来比喻铁面无私,为民请命的好官。如《宋史·包拯传》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第43句】:六月里的雷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第44句】:牲口不上膘——料不到

【第45句】:【蠓虫飞过都有影】释义:蠓虫:蠓科的昆虫,比蚊子小,能叮咬人、畜,传染疾病。比喻人经过某处或做什么事情,总会留下形迹。例句:“蠓虫飞过都有影,何况是常常圣旨来到,能够瞒住谁?”

【第46句】:【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谚)百病:各种各样的弊端。人要是勤劳,什么技巧都可掌握;人要是懒惰,什么弊端都会发生。指巧从勤中生,弊从懒中来。

【第47句】:落在热灰里的蚯蚓——浑身抽搐

【第48句】:【聪明反被聪明误】(谚)聪明:智力高,理解力强。指聪明人往往自恃聪明,对己不加检点,拒绝他人建议,结果反而做出蠢事,害了自身。

【第49句】:【伏天吃西瓜,药物不用抓】(谚)伏天:三伏天,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热天吃西瓜,可以解暑去病。 指西瓜不仅能消暑解渴,而且有益于健康。

【第50句】:淘气的小表弟把刚买的塑料管划了一个大口子,结果挨了妗妗一顿揍。妗妗还说:“犯了错就该打,打是亲骂是恩,不打不骂是远人。”(山西·太原)

【第51句】:【哪个猫儿不吃腥】释义:比喻人有贪财、好色之欲。例句:婆惜道:“可知哩!常言道:‘公人见钱,如蝇子见血。’他使人送金子与你,你岂有推了转去的?这话却似放屁!做公人的‘哪个猫儿不吃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第52句】:【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不能苟且偷生。成语:宁死不 屈。《万山红遍》题记:“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于是人 们又像祖先那样,不顾过去失败的教训,一次又一次揭竿而 起,作殊死的斗争。”

【第53句】:【吊死鬼说媒——白绕一番舌】(歇)绕舌:迷信传说吊死鬼的舌头伸出嘴外很长,说话时要把舌头绕起来。绕:谐“饶”。指白费一番口舌。

【第54句】:【木匠戴枷,自作自受】枷,木制刑具。谓自己做事害自己。 成语:自食其果。《北京日报》(1986,9,1):“用‘木匠戴枷, 自作自受’来形容他——最近被崇文公安分局查获的一个 外地来京木匠,真是恰当不过。”

【第55句】:【大姑小姑,气破肚肚】(谚)大姑小姑:丈夫的姐姐和妹妹。媳妇和大姑、小姑相处,常常受气。指姑嫂之间的关系很不容易和谐。

【第56句】:【树挪死,人挪活】见“人离原地活,树离原地死”。

【第57句】:【贼去了关门】(惯)去:离开,离去。财物被贼偷走后才关门。比喻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也作贼走了才关门。 贼走了才拴门。

【第58句】:【人老心不老】(惯)1指虽然上了年纪,但不服老。2指虽然上了年纪,心态还很年轻。

【第59句】:柏油烫猪头——连根拔

【第60句】:【老鼠尾巴上绑鸡毛——不是什么正经鸟】(歇)比喻不是个正派人。常含责骂或讥讽意味。 也作“老鼠尾巴绑鸡毛——不是个正经鸟”。

【第61句】:一次,妈妈让我干活,我却站在那儿拗着不动。妈妈说:“你一直别动,在那儿立个坑站个井才算有本事!”(河北·邯郸)

【第62句】:冬天,妈妈要我穿棉衣,我不肯。妈妈说:“河上都盖盖子了还不穿,啥时候才穿?”(江苏·宝应)

【第63句】:【 —个霹雳空中过】险情过去,一场虚惊。明代《醒世恒 言》:“今日还亏你家时运高,太平没事,一个霹雳空中过去 了。”

【第64句】:【救人如救火】(谚)救人之命,就像救火一样刻不容缓。指救人是十万火急的事,丝毫不能延迟。 也作“救命如救火”。

【第65句】:【贼咬一口,入骨三分】(谚)指受到恶人诬陷的人,往往含冤受屈,难以洗清。

【第66句】:老母猪进菜窖——以吃为主

【第67句】:【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释义:比喻人本领再高,能力再大,也需要别人帮助。例句: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要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单干是不好的,总是要有人帮,在这样的问题上尤其要有人帮。

【第68句】:【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反映商店与顾客的一种关系,具有 优势者主动,无力者受欺侮。《新凤霞回忆录》:“旧时有句 话: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确实,我们剧种小,演员穷,就被 人家看不起。”

【第69句】:【靠大树草不沾霜】见“大树之下,草不沾霜”。

【第70句】:【强中更有强中手】(谚)指本领高强的人不可自恃高强,须知高强之中还有更高强的。也泛指学问、才艺的造诣无止境,不可自视过高。 也作强中更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强中自有强中手,更有强人在后头。

【第71句】:【客随主便】(谚)指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尊重主人的意愿。 也作客听主便。 客听主安排。

【第72句】:【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味名贵的中草药。它的名字听起来挺古怪,它到底是虫还是草?1723年,法国人巴拉南在中国发现了冬虫夏草,把它介绍给了世界。1842年,真菌学家伯克利初步弄清楚了这个怪东西的真面目,发现它是一种叫虫草菌的子囊菌寄生在蝙蝠蛾的幼虫上形成的。蝙蝠蛾在冬天到来时,把虫卵产在土里,一个月以后就差不多孵化成一条条胖胖的幼虫。这时候,早在一旁等候多时的一种叫虫草的真菌便使劲往幼虫的体内钻,开始专门吸取幼虫体内的营养。于是,整个冬天,幼虫体内都有这种寄生菌大量繁殖,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等到第二年的5—7月,幼虫早已死亡,这种寄生菌就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在虫体顶部长出了3~5厘米,甚至10厘米的“草”,这“草”粗0.4—0.7厘米。这时候的虫体像三眼老蚕,外表深黄色,粗糙,背部有不少皱纹,腹部还有8对足,其中中部的4对足最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冬天看它是虫,夏天看它是草,人们也因此给它起了个“冬虫夏草”的怪名字。冬虫变草虽然可以说是虫和草的结合体,却既不属于虫,也不属于草,它是一种菌藻类生物,大多分布在中国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区。冬虫夏草除含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虫草酸外,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所以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最近由于商家炒作,身价蹿升,直逼黄金。

【第73句】:【见人挑担不吃力】(谚)吃力:费力。比喻凡事不经过亲身实践,就不知其中的甘苦。 也作“见人挑担不吃力,自家挑担重千斤”。

【第74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第75句】:我从县城买了几个苹果要给姥姥带回去,可半路上忍不住自己吃了。妈妈知道后,指着我的脑门说:“你啊,心孝嘴不孝,买个烧饼捎不到!”(河南·邓县)

【第76句】:【商场如战场】经商如同作战,要能够抓住时机,大胆果 断,争利不认人。池莉《来来往往》:“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恐 怕今后很难兼顾家庭这一头了。”

【第77句】:鹅卵石跌进厕所——又臭又硬

【第78句】:【土地庙里长草——荒神】(歇)土地庙:供奉土地神的小庙。荒:荒芜,谐“慌”。神:本指神灵,转指心神。形容人心慌意乱。

【第79句】:【丑八怪】“丑八怪”这一俗语形容某人长相丑陋。说起丑陋,人们就联想到猪八戒。其实这个词原来并不是指相貌的,它源自“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指的是趣味相投画风相似的一批人,“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所指人物也不尽相同。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其中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来的八人为准,即汪土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八怪中尤以郑燮、金农、汪士慎最为有名。这些人在当时所谓正统画派眼里一是做人不合时宜.我行我素。二是作画我从我法,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所以被蔑称为“丑八怪”。然而,他们的怪异又人情人理,很被广大百姓喜爱,因此,一方面被主流画家和上层社会所攻击、所不容,一方面又深受大众喜爱,名气大振。特别是郑燮(郑板桥),爱民如子,他有诗句为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占声。” 后来被人们喜爱的“扬州八怪”竟然演变出“丑八怪”一词,简直是对扬州八怪的亵读。不过,人们把这种艺术上的怪异当做相貌了,与扬州八怪已无干系,约定俗成,就流传开了。

【第80句】:【家有患难,邻保相助】释义:一家遇到灾难,邻里就会给予帮助。例句:“常言道:‘家有患难,邻保相助。’……吃人暗算,弄出这等事来。……奴没奈何,请将大官人来。”

【第81句】:【揣着元宝跳并——舍命不舍财】见“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第82句】:背后拉弓——暗箭伤人

【第83句】:【生看衣衫熟看人】(谚)指对于素不相识的人,只能从衣着外表上进行观察;而熟人就不必这样了。

【第84句】:【牛鼻上穿绳,哪里情愿】释义:指很不愿意。例句:大阿哥性好游狎,要他静心读书,好像牛鼻上穿绳,哪里情愿?

【第85句】:【 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谓没有做坏事、丑事,没有做什 么对不起人的事情。相关的: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 孙。王蒙《活动变人形》:“说起咱们姜家女人的正经来,咱 们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 孙!”

【第86句】:【秤有头高头低】事情难免有偏差,不可能绝对准确公平。 马烽《刘胡兰传》:“可是众人的事情难办呀!戥子秤都有个 头高头低哩。”

【第87句】:桂花树旁修厕所一一一阵香来一阵臭

【第88句】:【看火候】(惯)叱喻观察时机是否成熟。 也作看火色。 看风色火候。

【第89句】:【上与王公同坐,下与乞丐同眠】能够与任何人相处交谈。 清代《平山冷燕》:“才人游戏,无所不可。古人说:上可与玉 皇同居,下可与乞儿共饭。此正是吾辈所为。”

【第90句】:【东场搬到西场,也要三日饭粮】(谚)从东边场地搬家到西边场地,也得要耗费几天的饭粮。指凡搬动一次,总得有不少的耗费。劝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第91句】:【横下一条心】(惯)指下了非常大的决心。 也作“横下心”。

【第92句】:【挑字眼儿】(惯)指挑人措词用字上的小毛病。

【第93句】:【不知者不作罪】(谚)指不了解情况而误犯了别人,应当得到别人的原谅与宽恕。 也作不知者不怪。 不知者莫怪罪。 不知者不为过。

【第94句】:【单面鼓一面锣】释义:比喻独自发号施令。例句:你徐某得意,一人号令大家听令。喜欢单面鼓一面锣。

【第95句】:【秀才人情纸半张】(谚)指旧时读书人大多穷困,与人交往,只能用书画作馈赠。后用作以薄礼相酬的常语。

【第96句】:老虎的崽儿———个

【第97句】:【一日相思十二时】(惯)十二时:十二个时辰;旧时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指日夜都在思念。

【第98句】:【整篓洒油,满地捡芝麻】见“大篓洒油,满地捡芝麻”。

【第99句】:【心急马不快】心急感觉马不快,反衬心急。类似的:心急 等不得人|心急锅不滚|心急嫌柴湿/性急钓不得鱼。《解放 区短篇小说选》:“他又急又不安。走在后面的通信员,以为 讨老婆的人一定心急马行迟,特地拔下一根才发芽的柳条, 在马屁股上狠命的赶起来。

17092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