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句句入心的民间俗语经典谚语,受益终生!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不怕虎生三只口,只怕人怀两样心】释义:比喻敌人或困难再大也不可怕,就怕自己内部不团结,有人三心二意。例句:下午农会分大组召开的雇贫中农团结辟谣会上的热烈情绪,一直保持着:“嗨,任它狗儿怎样叫,不误马儿走大道!”“真的,不怕虎生三只口,只怕人怀两样心!”

【第2句】:【肉烂在汤锅里】(惯)比喻没有受到损失,或好处还在自己人手里。 也比喻利益、损失都混在一起,分不出来了。 也作肉烂在汤里。 肉烂在锅里。

【第3句】:【慧眼识英雄】有眼光,能识别人才。台湾琼瑶《窗外》: “不过他教书确实有一手,我们校长也算慧眼识英雄。”

【第4句】:猪食盆里鸡伸头——乱插嘴

【第5句】:导火线上拴炸药——触即发

【第6句】:出头的鸟儿——先挨打

【第7句】:妈妈叫我把盆子拿到铺子里修,而我自己却把盆子补好了。妈妈风趣地说:“现在黄鼠狼能拉磨,驴子也不值钱了。”(四川·成都)

【第8句】:【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歇)夜猫子:即猫头鹰,益鸟,头部有角状羽毛,眼睛大而圆,昼伏夜出,常在夜间发出凄厉叫声,民间以为是一种不吉祥的鸟。指来人准不会有好事,凶多吉少。 也作夜猫子进宅——不会有好事。 夜猫子进门——不是好兆头。

【第9句】:麦田里种棉花———举两得

【第10句】:【烧香的赶起和尚来了】(惯)来庙里敬佛的香客,反倒要把和尚赶走。比喻做事违背情理。

【第11句】:【 近水楼台先得月】宋代范仲淹镇守杭州,部下军官多被 保举,有个外任巡检苏麟没有被推荐,便向范仲淹献诗,其 中有此一句(见《清夜录》)。现多用来表示:由于近便而占 便宜。成语:近水楼台。海外於梨华《寻》:“那有什么大惊 小怪的,两个都是独身,两个都在一个学校,近水楼台先得 月。”

【第12句】:【扣子对扣门,歪把跟歪瓢】释义:讽刺不正派的人总喜欢跟不正派的人在一起。例句:社里硬逼着他下到队里劳动,他别别扭扭地到了三队,时间一长,和常顺两人扣子对扣门,歪把跟歪瓢,两人真是一个心眼儿一个脾气,又好得不行。

【第13句】:【无风不起浪】(谚)水面上无风就不会翻起浪。比喻事情的发生总有它的根由,有了前因才会有后果。 也作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 无风不起浪,无缝不生蛆。

【第14句】:【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谚)身卧摇车的小孩,却是爷爷辈的;拄着拐棍的老人,却是孙子辈的。指旧时的主子再小也是老爷,仆人再老也是下人。

【第15句】:我要去外婆家,却把自行车借给了一位远道的同学,只好到隔壁吴叔叔家去借。妈妈见了笑着说:“你啊,真是砍柴卖,买柴烧!”(江西·萍乡)

【第16句】:扫帚写生——大画(话)

【第17句】:阎王打判官——鬼打鬼

【第18句】:【只扫自己门前雪,莫管别人屋瓦霜】见“各人自扫门前雪”。

【第19句】:【顺风行舟船易翻】(谚)比喻人在顺境中行事,往往多的是得意,少的是警惕,失败就很难免。

【第20句】:【一个巴掌拍不晌】(谚)比喻单方面的启动引发不了矛盾冲突。也比喻势孤力单的人成不了事。

【第21句】:檀香木盖茅坑——香臭不分

【第22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谚)山再高,总有人走的路;水再深,总有渡人的船。指上山有山路,渡水有水路,世上没有人走不通的路。

【第23句】:对着镜子做戏——咋好看昨比画

【第24句】:【丢去九霄云外】(惯)九霄:天的最高处。指扔得远远的。

【第25句】:木头人过河——摸不着底

【第26句】:毛毛虫弓腰——以曲(屈)求伸

【第27句】:【嘴上抹石灰——白吃】(歇)白:本指白色,转指无代价。指吃喝后不付钱。

【第28句】:我要带几本字典去上学。爸爸说:“老虎一个能拦路,老鼠一窝喂了猫。带那么多干啥?”(四川·彭州)

【第29句】:【半天下雨——不知来头】(歇)本指不知雨滴来的地方,转指不知事物的来历或根由。

【第30句】:我平时做作业的时候很认真,可是一到考试就会因马虎而出小错误,所以总得不到满分。妈妈常说:“你是夜明珠,背后里放光。”(江西·景德镇)

【第31句】:【东风吹来往西倒,西风吹来往东倒】(惯)形容人立场不坚定,哪边势力大就倒向哪边。

【第32句】:闹钟报时辰——自鸡得意

【第33句】:【卸包袱】(惯)比喻解除思想或经济上的负担。

【第34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第35句】:【地无一垅,房无一间】见“房无一间,地无一垅”。

【第36句】:【做梦娶媳妇儿——光想好事】(歇)指人一心想着实现不了的美事。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做梦娶媳妇儿——净想好事儿。 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

【第37句】:庙里的观音——站得住脚

【第38句】:【当着和尚骂贼秃】释义:借指当面揭短。例句:副厂长邵顺宝听了这些话,明知这是当着和尚骂贼秃,也只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

【第39句】:近视眼看告示——迫在眉睫

【第40句】:炕头上贴灶王爷——不是画(不是话)

【第41句】:寒冬腊月作报告——冷言冷语

【第42句】:鹅上台阶——靠猛劲

【第43句】:爸爸招待客人喝酒时,每次都留些酒在杯里。妈妈笑着说:“打不过人又不在乎这一掐,能喝就喝,不能喝就算。”(江苏·泗阳)

【第44句】:【 —佛出世,二佛涅槃】佛教称修行得道而后死亡,叫涅槃。 意即“死去活来”,谓情况达到极限。香港唐人《金陵春 梦》:“只是苦了几个重要干部,正忙得一佛出世,二佛涅 槃。”

【第45句】:【会行船的,不怕大风大浪】释义:比喻有本事,有信心,什么危险也不怕。例句:斗就跟他们斗!怕什么?真金不怕烈火,会行船的,不怕大风大浪!

【第46句】:【拔出脓来才是好膏药】能够解决问题,有效果,才算好。 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小梅想了半天,皱着眉头说: ‘唉,这个人,真拿他没办法!’双喜给她鼓劲儿,笑着说:‘能 拔出脓来,才是好膏药呢。”’

【第47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俗语用来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有时候会向反面转化,难以预料。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一句民间谚语。在古代,由于黄河河床较高,泥沙淤积严重,河道不固定,经常泛滥成灾,所以黄河经常改道,改道后,某个地方原来在河的东面,很可能就变到河西去了,所以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关于这个说法还有个小故事。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之孙由于挥霍无度,到中年时便将家产败尽,以沿街乞讨为生。某日,他来到河西庄,想起了自己的奶妈,便一边打听一边找。当问到一个农夫时,恰巧这农夫正是奶妈的儿子,郭孙到他家里一看,粮囤座座,牛马成群,很是惊讶,就问他:“你家里已经很有钱了,为什么你自己还要劳作呢?”奶妈的儿子就说:“家母在世时,领我们创业,才有了现在的家业。我们也得勤俭持家,否则金山也会吃空的。”郭孙听后很惭愧。农夫不忘旧情,给郭孙在家里找了活计,无奈他什么也不会做,处境非常尴尬。农夫见状不禁叹息到:“真是三十年河东享不尽荣华富贵,三十年河西寄人篱下。”

【第48句】:画上的大虾——看着眼馋,到不了嘴里

【第49句】:【有钱难买回头看,头若回看后悔无】(谚)回头看:回头再检点一番。指经常回想过去的失误,可以避免许多后悔和烦恼。也指事情做完后,再检查一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遗漏或失误。

【第50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谚)既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就不会说出不是一家人的冷漠话。多指彼此关系亲密得如同一家人,就不可说见外话。

【第51句】:【龙归沧海,虎入深山】释义:沧海:大海。比喻人们各自回到有所作为的地方去。例句:龙归沧海,虎入深山,各有所利耳。不可在此久停,可上白云山聚义。

【第52句】:【九牛二虎之力】释义:形容力气非常大。例句:爬呀爬呀,仿佛爬了很久很久,以为就要爬到山顶了,可是,……上下一看,心立刻凉了,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刚刚爬到半山腰。

【第53句】:宝石在石堆里,智慧在群众中。

【第54句】:【山与山不相遇,人与人总相逢】释义:人终究会有相见的时候。例句。梅腊月一步步走近,坦坦荡荡地说:“山与山不相遇,人与人总相逢。鹰嘎副县长,当真是我红痣娃回来了。”

【第55句】:狐狸精放屁——陉气;妖气;一股邪气

【第56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谚)百足之虫:一种多足的爬虫,即马陆,躯干多节。僵:倒下。比喻有雄厚实力的权势门第,虽然衰败,还不至彻底消亡。 也作百足之虫,三断不蹶。 百脚之虫,至死不僵。

【第57句】:沙石积在一起是座山。

【第58句】:【救急不救穷】对于紧急的困难,应该帮助;对于贫穷,无 力帮助。《天怒》:“再说,救急不救穷,你光着屁股跑,在人 屋檐下,怎能不低头?”

【第59句】:【男僧寺对着女僧寺——没事也有事】(歇)男僧:和尚。女僧:尼姑。指身处是非之地,即使没事也会招惹嫌疑。

【第60句】:眉毛上吊猪胆——苦在眼前前

【第61句】:张三家的孩子结婚,一份人情都没收到,张三感到很奇怪。李四说:“刮了秋风才下秋雨呢,你一向不和人家往来,还想收人情钱,那怎么可能呢?”(山东·东营)

【第62句】:【往日无冤,近日无仇】(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没有结下冤仇。 指互不相干,没有利害冲突。 也作往日无冤,昔日无仇。 往日无仇,近日无冤。

【第63句】:老叫驴噙本《三字经》——皎文嚼字

【第64句】:【耗财买脸儿】(惯)指耗费钱财是为了面子上风光。

【第65句】:黄蜂找窝——乱嗡嗡

【第66句】:【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谚)秀才:明、清称府、州、县学的生员,后泛指读书人。旧指读书人闭门苦读,足不出户就可知道天下大事。 也作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第67句】:高山上建凉亭——好风流

【第68句】:【啄木鸟翻跟头——卖弄花屁股】(歇)比喻人卖弄花哨,或故意炫耀自己的本事或才能。含讥讽意味。 也作啄木鸟打跟头——耍花丽屁股。 啄木鸟翻筋斗——耍花丽屁股。

【第69句】:吊死鬼要账——活该

【第70句】:【低头拉车,抬头看路】(谚)指拉车需要低下头使出气力,同时也要时时抬起头看清前边的道路。比喻做事既要踏实苦干,又要认准目标,明确方向。

【第71句】:狐狸掉进污水池——又臊又臭

【第72句】:落雪天喝冰水——从头凉到脚

【第73句】:高梁撒在麦子地——杂种

【第74句】:【百样通,不如一样精】(谚)指在技艺上样样都会,不如有一样是精到的。 也作“宁要一艺精,不要百艺通”。

【第75句】:掏了肚的鱼——全无心肝

【第76句】:【 吹胡子瞪眼睛】生气发脾气。成语:声色俱厉。古华《姐 姐寨》:“你不要吹胡子瞪眼睛,我可以举出事实来证明。”

【第77句】:耗子掉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第78句】:四肢开刀——无关大体

【第79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第80句】:房顶上的草——刮来的种

【第81句】:【平地起风波】(惯)比喻无端生出是非。

【第82句】:大树上的鹦鹉——多嘴多舌

【第83句】:吴刚砍桂树——没完没了

【第84句】:【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此俗语比喻做事因缺少必要条件而难以做成。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出自宋代陆游《老学奄笔记》卷三:宋朝时,尚书晏景初一次外出,回来时天色已晚,打算在一家寺院借宿。寺院和尚认识他,不想留他住宿,于是推托说:“寺院太穷太破,没有地方住。”晏景初不高兴地说:“再穷再破,安顿一个人总不会成问题吧?”和尚反讥道:“巧妇安能做无面汤饼乎?”

【第85句】:【一个死了,一个还没出世】人世间不存在好人。《台湾小 说选》:“一点都不假,古早人说天良的有两个,一个死了,一 个还没出世。”

【第86句】:【树不打权要歪,人不教育要栽】(谚)树不剪修权枝,就会长得歪歪斜斜;人不加强教育,就容易走向邪路。指教育对成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87句】:【 路是人走出来的】谓道路方法,靠人去创造。台湾陈映 真《将军族》:“老马,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我们肯干,机会 总是在那儿。”

【第88句】:【放秃尾巴鹰】(惯)比喻借出去的钱和物收不回来。

【第89句】:【王妈妈卖了磨——推不的了】(歇)王妈妈:泛指老婆婆。推:本指推磨,转指推托、推卸。指事情、责任等推卸不掉了。也指事情没有指望了。

【第90句】:【客去主人安】(谚)指赴宴的宾客及时离去,主人家才得安歇。

【第91句】:【抄化子不见拐棒儿——受狗的气】(歇)抄化子:叫化子。拐棒儿:叫化子讨饭时手中拿的打狗用的棍子。指受坏人或小人的气。 也作“叫化子丢拐棍——受狗气”。

【第92句】: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块砖头砌不成墙。

【第93句】:【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做事无论是出于爱还是恨,都 要做到底,有效果,不能半途而废。明代《水浒》:“鲁智深 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 州!”

【第94句】:在吃饭的时候,我一只手拿着筷子吃饭,一只手放在口袋里,不扶饭碗。妈妈很看不惯地说:“手被猪踢了?”(江西·景德镇)

【第95句】:媳妇堂前拜,公婆背利债。

【第96句】:神龛上戳窟窿——妙(庙)透了

【第97句】:小江的父亲在村娱乐队吹笛,小江看多了也学会了。李六爷开玩笑地说:“老话说‘吹箫的儿子捏眼子,唱戏的儿子串把子’,哈哈,一点儿也不假。”(河南·辉县)

【第98句】:卖布不带尺——存心不量(良);胡扯

【第99句】:有一次,我生病了,不能上学,天天呆在家里,很无聊。奶奶叹着气说:“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文化。”(山西·阳泉)

17157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