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谚语俗语文案真性情!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若依佛法,冷水莫呷】(谚)呷(xia):喝。要是严格按照佛教教义的规程行事,就连冷水都不能喝了。泛指凡事都要灵活通变,不可拘泥。

【第2句】:【胳膊拧不过大腿】(谚)胳膊细长,大腿粗壮,胳膊无力扭过大腿。 比喻弱势者拗不过强势者。 也作胳膊扭不过大腿。 胳膊肘弯不过大腿。

【第3句】:【人拉着不走,鬼拉着飞跑】(惯)指责人不跟好人学,光跟着坏人干坏事。

【第4句】: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

【第5句】:【瓜无滚圆,人无十全】见“哪个人也不全,哪个车轮也不圆”。

【第6句】:【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惯)指人表面上和气,背地里使坏。

【第7句】:【鹅吃砻糠鸭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歇)砻糠:稻谷砻过后脱下的外壳。指人各有自己的福分。

【第8句】:【尿不到一个壶里】(惯)比喻合不来,不能合作共事。

【第9句】:【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人勿闻,莫若勿言】(谚)莫若:不如。要想人不知道,最好自己不去做;要想人听不到,最好自己不去说。指人的言行是瞒不住人的,只要自己说过做过,人们就不会不知不闻。 也作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欲人不闻,莫若不言。

【第10句】:【胡子眉毛一把抓】(惯)1比喻做事没有条理,不分主次先后。2形容不分情况一样对待。 也作胡须眉毛一齐来。 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11句】:【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谚)指作一年打算的,要种谷物,当年就可受益;作十年打算的,要栽树木,十年树不可成材;作百年打算的,要修养德行,这是百年大计。

【第12句】:【两好合一好】(谚)指双方都有友好的诚意才能结成良好的关系。

【第13句】:【老婆们斗牌——一张一张地来】(歇)斗牌:玩纸牌。指做事不急于求成,逐步进行。

【第14句】:【往枪头上碰】(惯)比喻自己找死。

【第15句】:人民行动起来,铁铸的宝座也不稳。

【第16句】:【海外赤子】“海外赤子”即我们海外华人,侨胞,他们都是炎黄子孙,他们的根都在华夏。把他们称为“赤子”,正是对祖国母亲而言。 “赤子”一词本指婴儿,源自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后来将赤子一词引申为子民百姓。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故使陛下赤子,签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直到唐朝才有了“海外赤子”的雏形。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太宗对大臣说:“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后来便从中引出“海内赤子”一语。而“海外赤子”则是从“海内赤子”转换而来的。后来“海外赤子”被海外侨胞用以表达他们热爱祖国、向往祖国的赤诚之心。

【第17句】:【河狭水急,人急计生】(谚)河身狭窄,水流就必定湍急;同一道理,人到急处,为形势所迫,就会生出奇计来。指情势危急时会逼出应急的奇谋。 也作“河狭水紧,人急计生”。紧:湍急。

【第18句】:【肥猪拱庙门——自来】(歇)指自己送上门来。

【第19句】:【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谚)借债时要再三忍耐,能不借就不借,能少借就少借;还债时要狠下决心,能早还就早还,能一次还清就一次还清。指借债付利息是个不小的负担,无债才能一身轻松。

【第20句】:【开店容易守店难】(谚)指让店铺开业不难,从早到晚守着店铺支应顾客却不易。

【第21句】:【泼冷水】(惯)比喻打击人的热情或积极性。 也作泼凉水。 泼冰水。 浇冷水。

【第22句】:【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谚)有车在前边行,后边就会有碾出的车辙;有树长得高大,下面自会有树影。比喻再秘密的事也隐瞒不住别人。

【第23句】:【扣屎盆子】(惯)指无中生有地陷害人,损害其名誉。

【第24句】:【大写数字】汉字中本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但因为字形简单,容易篡改,为了防止有人涂改账册,就必须用大写数字。那么,是谁发明了大写数字呢? 目前最早可见的大写数字,出现在唐代石碑武则天的《岱岳观造像记》中。据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考据家顾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记·岱岳观造像记》可知,《岱岳观造像记》是则天朝所树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写数字。顾炎武考证说:“凡数字做壹、贰、叁、肆、伍、陆、漆、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考据大家顾炎武论断大写数字出自武则天当十分可信。这一论断,在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中得到证实:“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捌万贯。”其中“贰、拾、漆、捌”都是大写数字。顾炎武说这个“漆”字,本应作“桼”,多的三点是后人妄自加凿的。 武则天制定大写数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原来,武则天的初衷是为反贪建廉,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改成了大写。 这一改革,大写数字一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有人说,大写数字是朱元璋发明的,这显然是移花接木。唐碑有证在前,有人想把功加在朱元璋头上也是枉然。不过,明太祖朱元璋对大写数字也有贡献,他把“漆”变成了“柒”,把“陌”变成了“佰”,把“阡”变成了“仟”,也算是个完善者。

【第25句】:【砖钱不买瓦】(惯)买砖的钱不用来买瓦。形容人做事不灵活,不知变通。

【第26句】:【卜一人做事一人当】(谚)指自己做下的事,无论后果多么严重,都愿承担全部责任。

【第27句】:【直巷赶狗,回头一口】(谚)直巷:没出路的死巷。将狗赶到死胡同,狗无处逃,只得咬人夺路。比喻坏人没了出路,就会死命顽抗。

【第28句】:【电线杆上吊暖壶——高水瓶】(歇)暖壶:暖水瓶。瓶:谐“平”。 指入水平很高。有时含讽刺意味。

【第29句】:【手无缚鸡之力】(惯)手上连捆鸡的力气也没有。指人没有一点儿力气。

【第30句】:【小姐身子丫环命】(惯)丫环:婢女,也作丫鬟。指女子身体娇弱或容貌美丽,却命运不济,要吃苦受累。 也作小姐胚子丫鬟命。 小姐眉眼丫鬟身。眉眼:容貌。

【第31句】:【人有见面之情】(谚)人和人见了面,往往会有化解怨恨、加深友谊的情分。指亲自当面央人,要比转托别人说情效果好。

【第32句】:【江湖】江、湖本是水域,“江湖”连用变成了指代四方各地,也指各处流浪靠卖艺、卖药等为生的人所处的生存环境。如闯荡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和湖本是两种不同的水域,是谁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呢? 江湖的称谓最早是由庄子提出来的,出自《庄子·大宗师》,原句为“泉涸,鱼双与处于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使对方保持湿润。与其这样困顿,还不如在江河里自由自在,彼此互不相识。 后来,江湖的概念不断引申扩展,不仅指水域,还泛指四方各地。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说:“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或者指民间,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则说:“今江湖间俗语,谓钱之薄恶者日悭钱。”江湖这个词也经常与朝廷(官方政府)相对,如《岳阳楼记》中就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现在江湖更多的是指纷繁复杂的世面,三教九流,无所不包,险恶多变,非闯荡不得立其身。

【第33句】:【掉书袋】(惯)指爱引经据典,卖弄才学。 也作“调书担”。

【第34句】:【百拙无一能】(惯)拙:笨。指一点本领、能耐都没有。

【第35句】:【人不亲土亲】(谚)土:乡土,故乡的土地。指本乡本土的乡亲有着天然亲情,即使彼此不多往来,故乡的情谊也会使他们亲热。 也作人不亲土亲,河不亲水亲。 人不亲土亲,心不热血热。

【第36句】:【摘了奶忘了娘】(惯)断了奶就把母亲忘了。比喻忘本。

【第37句】:【倒抽了一口冷气】(惯)形容突然受惊时极度惊讶、紧张或恐惧的心情。 也作倒抽了一口凉气。 倒吸了一口凉气。 倒抽一口气。

【第38句】:天鹅离不开湖泊,英雄离不开人民,谁脱离了人民,谁就会失去翅膀。

【第39句】:【锔碗的丢了眼镜——这个碴儿你找不着】(歇)碴儿:谐“茬儿”。 指挑不出毛病,找不出差错。

【第40句】:【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成尘】(谚)成尘:化作尘埃,指不再存在。指世间什么事都能淡忘,只有感恩和仇恨,时间再久也不会忘记。 也作惟有感恩并积恨,千年万载不成尘。 惟有感恩并报怨,千年万载不生尘。

【第41句】:【打白赖】(惯)指抵赖,耍赖。

【第42句】:【伶俐人当媒人,糊涂人当保人】(谚)媒人:婚姻介绍人。保人:债务担保人。指聪明人易促成男女双方好事,适合做媒人;糊涂人易答应承担钱财风险,找不到保人可向其求助。

【第43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释义:比喻事物小而齐全,可以作为典型代表。 例句:那小饭馆可以说是北京市最基层最不起眼,甚而会被某些自命高雅的人视为最低级最不屑一顾的社会细胞。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实整个北京城的阴睛风雨、喜怒悲乐,都能从那小小的饭馆中找到清晰而深刻的回响。

【第44句】:【胶多不黏,话多不甜】(谚)胶用得过量了,就没有黏性;话说得哕唆了,就没人爱听。指说话贵在简明扼要。

【第45句】:【沾手三分肥】(惯)比喻凡有钱物经手,都要从中捞取一部分私自享用。

【第46句】:【鱼知三日水,水知三日风】(谚)发大水之前,鱼有反应;起大风之前,水有反应。指水灾、风灾的到来,在自然界都能观察到征兆。

【第47句】:【忧能伤人】(谚)指忧愁烦闷,容易使疾病发生。

【第48句】:【老虎嘴里拔牙】 释义:比喻环境危险。 例句:“你这一去,是到老虎嘴里拔牙,可得多加小心,千万别有个闪失。”

【第49句】: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第50句】:【看景不如听景】见“观景不如听景”。

【第51句】:【桥归桥,路归路】(惯)比喻二者互不相干。也比喻事情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 也作“桥是桥,路是路”。

【第52句】:【墙上的泥坯——去了一层又一层】(歇)泥坯:抹在建筑物表面的泥层,掉了一层可以再涂一层,旧时歧视妇女,把妻子比作“泥坯”。 指妻子死了一个又再娶一个。

【第53句】:【堵漏洞】(惯)比喻补救说话、做事中的疏漏之处。

【第54句】:【是亲三分向,是火热如炭】(谚)旧指人情从来就是有亲必顾的。 也作是亲三分向,是火就热炕。 是亲三分向,是灰热过土。 是亲三分向,不亲不一样。

【第55句】:【过河看深浅,走路看高低】(谚)比喻无论做什么事,必须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不要大意了。

【第56句】:【一张嘴不能言两宗事】(谚)旧多指说书艺人的一张嘴不能同时讲两件事情。 也作“一张口难说两家话”。

【第57句】:【杨令公的儿子——一个赛过一个】(歇)杨令公:对北宋名将杨继业的誉称,相传他有七个儿子,一个比一个英勇善战。指一个更比一个强。常用于赞美。

【第58句】:【朝山的不全是为了敬神】 释义:朝山:到山上的寺庙敬神。比喻在某种活动中人们会有不同的动机。 例句:“事情可不简单哪!这次革命可和土改有些不同。‘朝山的不是全为了敬神!一’

【第59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一俗语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面。 此俗语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开蟠桃会,邀请了各路神仙。蟾蜍仙也在被邀之列。蟾蜍仙在王母娘娘的后花园内恰巧遇见鹅仙女,被其美丽所倾倒,大动凡心,遭鹅仙女呵斥并状告至王母娘娘处。王母娘娘大怒,随手将嫦娥月宫中献来的月精盆砸向蟾蜍仙,罚其下界为蟾蜍(癞蛤蟆),那月精盆化作一道金光侵入癞蛤蟆体内。王母娘娘悔其月精盆失手砸出,失却了一件宝物,令癞蛤蟆磨难结束后完璧归赵,方可重列仙班,并命雷神监督。“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由此而来。

【第60句】:【龙不离海,虎不离山】 释义:龙不能离开大海,虎不能离开高山。比喻权贵者不能离开自己的权位或势力范围。 例句:帝正在犹豫,群臣皆言不可。“龙不离海,虎不离山”。陛下安怪大位,岂可远离乎?

【第61句】:【开口子】(惯)l指江河决口。 2比喻从某一方面能获取好处。 3比喻从某一方面突破、进展。

【第62句】:【僧不僧,俗不俗】(惯)俗:俗人,一般人。既不像和尚,也不像俗人。形容不伦不类,不像个样子。

【第63句】:【抠人碗底】(惯)碗底:剩饭。指靠给人干活为生。 也作抠人家饭碗底。 抠人家碗底。

【第64句】:【咬人的狗儿不露齿】(谚)真正下口咬人的狗不龇牙咧嘴,也不汪汪乱叫。比喻实干的人并不声张。 也比喻狠毒的人表面不露形迹,只在暗中做事。 也作咬人的狗不龇牙。 咬人的狗暗下口。 咬人的狗不叫,汪汪叫的狗不咬人。

【第65句】:【半天云里拍巴掌——高手】(歇)本指高空里的手,转指技能高超的人。

【第66句】:【衣冠禽兽】“衣冠禽兽”现在常用来指责品德败坏的官员和坏人。称其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似禽兽。衣冠禽兽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传说古代有一种恶鸟、恶兽,名叫“枭”、“獍”,这两种禽兽出生后均先把生它的母亲吃掉,据此就有了“衣冠枭獍”一语,喻指行为卑劣,品质极坏的人。因一禽一兽,后演变为“衣冠禽兽”。 另一种认为,“衣冠禽兽”一语源于古代官员的衣饰,原来并无贬义。在我国历史和戏剧舞台上,封建官吏服饰上都绣有飞禽走兽,明清两代文官服上绣禽,武官服上绣兽,且看下表:品级:青树林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文官:仙鹤锦鸡孔雀雪雁白鹂露鹚鸳鸯鹌鹑练雀武官:麒麟狮豹虎熊彪犀牛犀牛海马从中不难看出,衣冠上的禽兽,越是珍奇,品级越高。后来这些象征、区别官职的“衣冠禽兽”们,只顾当官做老爷,仗势欺人,鱼肉百姓,到头来却成了人民切齿痛恨的代名词。

【第67句】:【闹洞房】“闹洞房”是一种婚俗,民间又称“闹新媳妇”或“闹媳妇”。 显然,新媳妇是闹的对象。那么,这一风俗源于何时呢? 早在春秋时期,婚礼是比较沉闷的,《礼记·曾子问》中记载:“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结婚本是件大喜之事,居然不让闹个动静,这不符合人们的普遍愿望,理所当然要加以改变。 时兴闹洞房,不迟于汉代。据杨树达先生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中考证,闹洞房在汉代时就已时兴。杨先生引汉末仲长统的《昌言》记载:“今嫁娶之会,捶权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亲族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看来那时闹的热闹程度一点也不逊于现在,现在闹洞房中的不文明之举源于汉代。 闹洞房的来历起源于一个故事。相传在很早以前,紫微星下凡,在路E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一伙迎亲队伍的后面,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他就到了新郎家。结果那个女人先到,并且躲在洞房里。当新郎和新娘拜完天地要人洞房的时候,紫微星在房门口守着不让他们进去,并且说屋子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破解的方法,他说:“魔鬼最怕的就是人多,人一旦多起来,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结果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由此,闹洞房流传了下来。

【第68句】:【能书不择笔】(谚)书:书法。指书法高手不在乎毛笔的优劣,凭的是他写字的功力。

【第69句】:【狗皮膏药,贴上来了】 释义:比喻缠着不放,摆脱不掉。 例句:听说我当了支书,就狗皮膏药,贴上来了,揭也揭不掉啦。

【第70句】:【菜刀不快怨灶王】(惯)比喻自己做不好事情却埋怨别人。

【第71句】:【趁热好打铁】 释义:比喻做事要抓住时机。 例句:“趁热好打铁,把剩下的这些岗楼都他妈的一扫光吧!”

【第72句】:【钉头碰着铁头】(惯)形容厉害人碰上了厉害人,双方态度都很强硬。

【第73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释义:溃:溃决。蚁穴:蚂蚁洞。比喻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 例句:“找教导处,退回去。这样的人,我们不欢迎!”……“高见!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不能开这个耗子洞。”

【第74句】:【老鼠急了会咬猫】(谚)比喻人到了无可忍耐时,什么样的冒险事都会做。

【第75句】:【君子断交,不出恶声】(谚)断交:断绝交往。恶声:伤人的话语。指有修养的人和人断交时能保持冷静的态度,不以恶语相向。

【第76句】:【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谚)画出虎的皮毛容易,要把虎的风骨画出很难;认识人的外貌容易,要看清人的内心很难。指世间最难的事莫过于识透人心。 也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画虎难画骨,知人难知心。

【第77句】:【近山雨多,沿海风多】 释义:山区雨水多,沿海—带大风多。比喻各有特点,应区别对待。 例句:田永怀也直摇头:“近山雨多,沿海风多,可这个鬼地方怎么这么多雾?简直像个迷魂阵。看着都叫人心里发闷,航行就更难了。”

【第78句】:【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 释义:比喻人多,情况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 例句:范克明似有同感,说:“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什么样的全都有哇。”

【第79句】:【檀木雕的菩萨——灵是不灵,就是稳】(歇)檀木:青檀的木材,质地坚硬。灵:本指灵验,转指机灵。 指人虽不机灵,但办事稳当可靠。

【第80句】:【年年防旱,夜夜防贼】(谚)农村年年都可能发生旱灾,住屋夜夜都可能发生偷盗。指人要经常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第81句】:【问医不瞒医,问卜不瞒卜】(谚)卜:占卜、算命之类。请医生看病,不能隐瞒病情;请卜者算命,不能隐瞒内情。指凡求人办习;,必须以真情相告。

【第82句】:【神仙也有打盹时】(谚)打盹(dun):打瞌睡。神仙也有迷糊的时候。比喻即使是精明不过的人,也免不了有疏忽、失算的时候。

【第83句】:【只要人手多,牌楼抬过河】(谚)牌楼:旧时街市要冲竖立的高大建筑物。只要人多,连高大的牌楼也能抬过河去。泛指人多力量大,什么困难也不怕。

【第84句】:【月下老人】“月下老人”简称“月老”,指为男女之间牵线搭桥的媒人。 它源自唐代李复占《续幽怪录·订婚店》。 《续幽怪录·订婚店》载:唐代有个叫韦固的人,年少没有婚配。在赴长安途中旅居宋城,晚上,他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拿着一本书正在月下翻看,韦固问老人看的什么书,老人回答是婚书,上面记载着男女婚配姻缘。韦固又问袋中装得什么,老者说:“是用来系夫妻脚的红绳,他们一生下来,我就暗中把他们的脚用红绳相系。不论冤家对头,贵贱贫富,天南地北,只要这小绳子一系,他们终究要成夫妻。”于是韦固又向老人问及自己的婚姻大事。 老人告诉他是店北卖菜盲妇的女儿,与盲妇一样丑,今年三岁。韦固很生气,便派家奴去刺杀丑女。家奴刺伤了丑女的眉间后,与韦固一起逃走。十余年后,韦固任相州参军,被刺史相中,把女儿许配给他。妻子容貌漂亮,只是眉间总贴一花钿,才知道此女即为家奴所刺丑女,被刺史收养。此即“月下老人”的由来,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出处。月下老人原来是司职姻缘之神,中国不少地方建有月老祠,以解人们对“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美好期盼。

【第85句】:【人无再少年,花有重开日】见“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第86句】:【慢橹摇船捉醉鱼】(惯)橹:人力摇的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醉鱼:比喻喝醉酒的人。指慢慢地把人灌醉后再下手。也指从容施计,稳步达到目的。

【第87句】:【吃子孙饭】(惯)民间认为,做坏事的人会连累子孙后代,折他们的福分,好像把子孙的饭都吃绝了。 指做坏事,赚不正当的钱。

【第88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惯)着:挨上,接触。前面不挨着村庄,后面不靠着客店。指走到了荒无人烟的野外,无处投宿。也比喻无依无靠。 也作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巴:挨着。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前不着村,后不挨店。

【第89句】:【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释义:比喻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门前”又作“檐前”。“不管他人瓦上霜”又作“休管他人瓦上霜”、“哪管他家瓦上霜”、“莫管他家瓦上霜”、“莫管他家屋上霜”等。 例句:我可以在我的小酒店里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我可以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或者是带上盘费远走高飞,离开红枫岭这块是非之地。

【第90句】:【汉子做事汉子当】见“好汉做事好汉当”。

【第91句】:君子报仇三年,小人报仇眼前。

【第92句】:【阿爷的衣服辈辈穿】 释义:比喻世代贫寒。阿爷:(方言)父亲或祖父。 例句:他们一直过着衣不果体,食不饱肚的生活。九儿的衣服是祖上留下来的破大褂改成的,真正是阿爷的衣服辈辈穿啊。

【第93句】:【蛮妻拗子,无法可治】(谚)拗(niu):固执,执拗。指最不好管教的,是蛮横不讲理的妻子和执拗不听话的儿子。 也作蛮妻劣子,无药可治。 顽妻逆子,无法可治。 逆子顽妻,无药可治。

【第94句】:【老米饭捏不成团】 释义:借指感情不睦的人聚不到一块。 例句:“我跟他今生不得联合,我跟他‘老米饭捏不成团’,我看见他就来气!”

【第95句】:【属蚂蚱的——不按着不屙屎】(歇)蚂蚱:蝗虫。比喻不采取强硬手段就不接受指令。常含责骂意。

【第96句】:【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黄米包粽】 释义:旧时北方民俗,腊月二十三用麻糖祭灶,端午节吃黄米包枣做的粽子。 指过了端午青黄不接,穷人日子难熬。只有过了腊月二十三,日子才会好过一些。 例句:人常说:“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黄米包粽。”一过五月端午,穷人就又该受冷挨冻。要是一过腊月二十三,吃了祭灶王爷的麻糖棍棍,话说就又是春暖花开,穷人也就又熬出头来。

【第97句】:【豹死留皮,雁过留声】 释义:人应该留下好名声或留下姓名。 例句:俗话说,豹死留皮,雁过留声,人一辈子,能像鲁班爷那样,在世上留下几座悬空寺、赵州桥,为后代景仰,被同行推崇,也算没白到人世上走一遭。

【第98句】:【一棒打着两个人】(惯)比喻一句话伤了两个人。

【第99句】:【一个单子吃药】(惯)单子:指药方。按照同一个药方吃药,患的是一样的病。比喻处境相同。

17186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