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虎牙视频最新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老妈妈睡着吃干腊肉——是恁一丝儿一丝儿的】(歇)干腊肉:腊月里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 恁:那样。一丝儿:谐“意思儿”。 老妈妈牙齿不好,躺着吃干硬的腊肉,只好一点儿一点儿地撕扯着吃。指不必多说,点到就行。

【第2句】:【三斤鸭子两斤嘴】(惯)三斤重的鸭子有两斤重的嘴。形容极会说话。

【第3句】:【秋后的蚂蚱——跳不了几天了】(歇)蚂蚱:蝗虫,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害虫。跳:本指蹦跳,转指挣扎、横行等。指坏人或恶势力已经衰败,离灭亡已经不远,再横行不了多久了。 也作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蹦跶:跳跃。 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跶了。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多久了。

【第4句】:【背靠大树好乘凉】 释义:比喻借别人的势力做靠山,有庇护,有依靠。 例句:自然,背靠大树好乘凉。可是自己没有一点实力,这个凉是乘不好的。

【第5句】:【虎落平原,插翅难逃】 释义:比喻身陷不利的境地,无法逃脱。 例句:石匠于,你要动一下,我就叫喊,门口就是我们的人!你们如今是虎落平原,插翅难逃啦!你饶了我,我也放了你!

【第6句】:【掺沙子】(惯)比喻安插新人,以改变原来的人员组成。

【第7句】:【十家锅灶九不同】 释义:比喻人的思想各不相同。 例句:你姓张,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锅灶九不同。

【第8句】:【肉烂在汤锅里】(惯)比喻没有受到损失,或好处还在自己人手里。 也比喻利益、损失都混在一起,分不出来了。 也作肉烂在汤里。 肉烂在锅里。

【第9句】:【拿皇杠压人】 释义:比喻用皇家或官府的权势压服别人。 例句:什么尊重不尊重国府,你别拿皇杠压人,这是咱地方上的事儿。

【第10句】:【裙带关系】“裙带关系”指官场上任人唯亲的用人不正之风。 “裙带”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赵升《朝野类要》卷三:“亲王南班之婿,号日西官,即所谓郡马也。俗谓裙带头官。”同是宋代,周辉《清波杂志》也记载:“蔡卞之妻七夫人颇知书,能诗词。蔡每有国事,先谋于床第。 然后宣之于庙堂……,蔡拜右相,家宴张乐,伶人扬言日:‘右丞今日大拜,都是夫人裙带。’讥其官职自妻而致。”原来卞妻为王安石之女。在宋朝时,民间管官职由妻而得叫“裙带头儿官”。通常人们所称的“裙带关系”一词即起源于此。 由此可见,古人所谓“裙带关系”,主要指由妻妾亲缘联络纽结的官场利益关系。后泛指因血亲、姻亲和密友、师生等关系而获得政治、经济上的利益,以及领导人物对效忠者、追随者给予特别的庇护、提拔和奖赏都归为“裙带关系”。

【第11句】:【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见“好物不贱,贱物不好”。

【第12句】:【骑虎难下】“骑虎难下”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个词源自晋朝温峤,成自唐代李白。 《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下哉。”最初说的是骑猛兽,包括了所有凶猛的动物。这段话的背景和意思是:东晋成帝时,大臣温峤组织了一支联军去讨伐叛军。不料联军连连失利,使主帅陶侃很着急,便责怪温峤,并提出撤军。温峤对陶侃说:“自古以来,要想打胜仗,首先得内部团结。现在我军虽然缺粮,处境困难,可如果马上撤军,不仅会让人耻笑,而且也会使叛军更加嚣张。我们目前的处境,正如骑在猛兽身上,不把猛兽打死,怎么能够下得来呢?”陶侃接受了温峤的劝说,率军奋勇杀敌,终于打败了叛军。 唐李白在《留别广陵诸公》诗中写道:“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温峤劝说陶侃的“骑猛兽安可下哉”,到这里被李白点化成了“骑虎难下”,表示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想要停下来已经不可能,含有进退两难的意思,于是“骑虎难下”这个词就一直流传下来。

【第13句】:【吃素】在佛教初创时期,并没有要求信徒一定要吃素。在律书《十诵律》里规定可以吃“三净肉”,即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己杀的动物的肉,都是可以食用的。老百姓常说“眼不见为净”,恐怕源于此。 到了南朝梁武帝时期,僧人们才开始只吃素。梁武帝萧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认为食肉就是杀生,违背了佛教“不杀生”的戒条。他发誓断除酒肉,假如再喝酒吃肉,杀害生灵,甘愿受鬼神制裁,并将堕落到阿鼻地狱;他又规定宗庙祭祀用面粉代牲畜。梁武帝严格遵守誓言,每天只吃豆羹粗饭。 僧人们在梁武帝的带动下,开始吃素,并且成了寺院里的戒律。

【第14句】:【老渔翁钓鱼——坐等】(歇)指人消极等待。

【第15句】:【老虎花在背,人心花在内】 释义:人心好坏,从外表看不出来。 例句:什么恩人呀仇人的?老虎花在背,人心花在内!姓赵的话值几个钱?

【第16句】:【大篓洒油,满地捡芝麻】(惯)l比喻大处浪费,却在小处节省。 2比喻大事不在乎,却注意小事。 也作大缸里打翻了油,沿路儿拾芝麻。 整篓洒油,满地捡芝麻。

【第17句】:【软的欺,硬的怕】(惯)指欺负老实的、软弱的,害怕厉害的、强硬的。 也作“软的欺负硬的怕”。

【第18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此语指做事情适当调节,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理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能望文生义,它不是文官和武官之道,也不是文事和武事之道,而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俩的贤明治国之道:有松有紧,一张一弛,宽严相济。 此语典出《礼记·杂记下》,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贡随老师观看一年一度的年终祭祀活动。在这个节日里,老百姓狂欢乱舞,简直像疯了一样。 子贡不明白百姓为什么这样。孔子解释说:“老百姓辛苦了一年,到了年底理应放松一下。一张一弛,有劳有逸,这才是文王、武乇的治国之道。”

【第19句】:【一将无谋.累死千军】(谚)指行军打仗,主将平庸无谋,就会使全军战士作无谓的牺牲。 也作一将无能,万命俱亡。 一将无谋,累死千军;一帅无谋,挫丧万师。

【第20句】:【站在河边不脱鞋】(惯)比喻不深入实际或不做实事。

【第21句】:【山高高不过太阳】(谚)再高的山,也比不过太阳高。比喻地位低下的人,无论怎样攀附,也总在地位高的人之下。

【第22句】:【调皮的骡子能拉套】(谚)拉套:套在车辕的前面或侧面拉车。不驯服的骡子拉套往往很得力。比喻顽皮的年轻人,只要引导得法,往往很有出息。

【第23句】:【单身汉的钱多,讨了婆娘烧破锅】(谚)烧破锅:比喻生活拮据。 指单身汉一人开支小,钱就多,一旦娶了老婆成了家,不精打细算,就会受穷。

【第24句】:【拉硬弓】(惯)l比喻态度强硬,不肯服软、认输。2比喻能担当重任。

【第25句】:【远亲近邻,不如对门】(谚)指对门人家比远亲和近邻更便于相互照应。 也作远亲不如近邻。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第26句】: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第27句】: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第28句】:【闯江湖】(惯)旧指闯荡四方,以从事算卦、卖艺、卖药、治病等职业谋生。

【第29句】:【见世面】见“经风雨,见世面”。

【第30句】:【骑着驴骡思骏马】 释义:比喻人的欲望没有止境。 例句: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第31句】:【好俏不穿棉,冻死不可怜】(谚)俏:俊俏。一心追求外观俊俏,严冬也不穿棉衣,这种人冻死也不必可怜。指为求外表美而不顾健康是不可取的。

【第32句】:【三教不束管】(惯)三教:佛教、儒教、道教。束管:管束。三教都不管。指谁都不愿搭理。

【第33句】:【土块擦屁股——迷了门】(歇)门:本指肛门,转指门路。形容人迷迷糊糊,不知所措。

【第34句】:【莽张飞,粗中有细】 释义:张飞:字翼德,三国时蜀汉大将,性格刚直鲁莽。比喻人虽然粗心大意,但有时做事也很细心。 例句:“莽张飞,粗中有细嘛!”农则丰得意地说。

【第35句】:【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谚)窝:对住处的俗称。指人总是留恋着自己的故居。 也作金窝银窝,不及自家的草窝。草窝:茅草搭成的房舍,指穷家。 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个的土窝窝。

【第36句】:【土地不负勤劳人】(谚)指土地不会辜负勤劳耕作的人,只要下工夫,就会有好的收成。

【第37句】:【阎王爷嘴上拔胡子】(惯)比喻自己找死。

【第38句】:【开弓没有回头箭】 释义:比喻事情无法挽回,无法改变。 例句:“一句话,开弓没有回头箭,下午我们还得赶火车哩!这个地方我们是住够了!”

【第39句】:【阎王不嫌鬼瘦】(谚)鬼再瘦,阎王也不会可怜,不会放过。比喻压迫者与剥削者,对劳苦大众的压迫与剥削,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 也作阎王不嫌小鬼瘦。 阎王顾不得鬼瘦。

【第40句】:【家雀跟着檐蝙蝠飞——干熬夜眼】(歇)家雀:麻雀。檐蝙蝠:即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身子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以蚊蛾等昆虫为食,夜间在空中飞翔。指白熬时光,毫无所得。

【第41句】:【剪彩】现在,剪彩之风大时兴,小到店铺开张,大到国家重点工程奠基,都要剪彩;下到店铺老板,上到国家领导人,持刀剪彩。那么,它源自哪里呢? 剪彩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美国商人有一种古老的习俗:新店开张前,清晨打开店门并横系一条布带。这样既可防止开张前被闲人闯入,又可引人注目,招徕顾客。布条取走,宣告商店正式开张。1912年有个叫威尔新的商人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市的华狄密镇开了一家大百货公司。按照传统风俗,清早便在门前横系一条布带,等待正式开张的时刻。威尔斯十岁的小女孩牵着一条狗匆匆走出店门,无意中碰断了布条。顾客以为公司已经开张,于是蜂拥而人,争先恐后地购买货物,给开张之日迎来了大吉大利。后来竟在第二家百货公司开张时,有意让其幼女碰断布带,果然开张大吉。于是人们互相仿效,大为推广。后来,布条被五彩缤纷的彩带取而代之,人们在开张时刻用剪刀郑重地剪断彩带,“剪彩”因而得名。

【第42句】:【丢饭碗】(惯)比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职业。

【第43句】:【癞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歇)旧俗民间取癞蛤蟆表皮腺体的分泌物制药,可外用治疗痔疮等症,时间在每年阴历五月初五(小端午节)和五月十五(大端午节)两天。比喻有了事情想躲也躲不过去。

【第44句】:【八个麻雀抬轿,担当不起】 释义:比喻没有资格或没有力量承担。 例句:凡人遇患小疾,岂敢惊动妙手神医?八个麻雀抬轿,担当不起!算了,我知道你是在警告我哩。

【第45句】:【肚里没冷病,不怕吃西瓜】(谚)指肚子里没有寒症,吃下西瓜之类的凉食毫无关系。比喻人做事光明正大,无愧良心,就不怕三查六问,也不怕闲言碎语。

【第46句】:【不走的路走三遭】(谚)三:多的约数。以为今后不会去走的路,说不定以后会多次去走。比喻人的前途很难预料,必须有适应变化的思想准备。 也作“不走的路还要闯三遭”。

【第47句】:【摸到韭菜就当葱】(惯)比喻由于简单草率而错把不同的事物当成一回事。

【第48句】:【吃大锅饭】(惯)比喻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办法,不管干得如何,报酬、待遇都一样。

【第49句】:【老牛掉在水井里——有劲几使不上】(歇)指陷入困境,有本事无法施展,或有办法用不上。 也作老牛掉井里——有力使不上。 老牛跌到井里头——有劲儿没处使。

【第50句】:【猪八戒掉在泔水桶里——得吃得喝】(歇)泔水:淘米、洗刷锅碗等用过的水,可用来喂猪。指得到吃喝的机会。

【第51句】:【拉不开栓】(惯)指非常紧张、忙碌,难以应付。

【第52句】:【人贫智短,马瘦毛长】(谚)人穷困,受着经济的掣肘,就显得智谋不足;马瘦了,肌肉不丰,毛就显得又长又乱。指贫穷能使人智谋受到限制。 也作人贫志短,马瘦毛长。志:志气。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第53句】:【八擒孟获——多此一举】(歇)孟获:三国蜀汉建宁(治今云南曲靖)人,当地豪强。刘备死后,孟获起兵反蜀。蜀汉建兴三年(金元225年),诸葛亮领兵南征,对孟获采用“心战”,七次生擒,七次释放,

【第54句】:【破巢之下,焉有完卵】见“覆巢之下无完卵”。

【第55句】:【摆擂台】(惯)擂台:旧时为比武而搭的台子。原指搭台子欢迎人来比武,现比喻向人挑战。

【第56句】:【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1942年,美、英、苏、中等国着手建立反法西斯大同盟,并决定草拟一份宣言,但一时没有合适的名称。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多次讨沦名称问题,但一直没有拿出令人满意的名称。一天清晨,罗斯福醒来后,突然想到“联合国”这个名称,丘吉尔闻听后表示赞同。于是,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到1971年才驱逐台湾当局,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57句】:【有了好骑手,驽马也生翼】(谚)驽马:跑不快的马。翼:鸟类的翅膀。指骑手高明,驽马也会跑得像插上翅膀一样快。也泛指有了杰出的人才,就会创造奇迹。

【第58句】:【下不来台】(惯)比喻无法摆脱困难窘迫的处境。 也作“下不了台”。

【第59句】:【一个锅里抡马勺】(惯)马勺:盛粥饭用的木制大勺。吃一个锅里的饭。比喻在一起生活、工作。 也作一个锅里搅马勺。 一个锅里搅稠稀。稠:代指饭。稀:代指粥。 一个锅里抡勺子。

【第60句】:【一条藤上结的瓜——苦都苦,甜都甜】(歇)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甜:本指味道甜美,转指生活幸福。形容彼此利害相关,同甘共苦。 也作“一条藤上的两个瓜——一样苦来一样甜”。

【第61句】:【袖扣】西服的袖口上各缀有一排扣子,看似没有实际用处,纯属装饰。 其实不然,它的来历是大有作用的。 在十八世纪,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非常重视部队的军容。但由于士兵们常常用袖子擦脸,甚至擦鼻涕,制服的袖子往往很脏。于是,他下令在所有士兵的袖口上钉上金属扣子,来改变士兵用袖子当手巾擦脸的习惯。命令发出后,整个部队的仪表果然变得整洁多了。没想到这样一来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不仅改变了部队士兵的不良习惯,还起到了装饰作用,显得更潇洒。从此,这种服装很快流行开来。

【第62句】:【剪牡丹喂牛】(惯)比喻糟蹋、浪费贵重的东西。

【第63句】:【虎伏深山听风啸,龙卧浅滩等海潮】(惯)比喻有野心的人潜伏起来等待时机到来。

【第64句】:【乡下人不认识仙人掌——青饼子】(歇)仙人掌:多年生植物,茎多呈长椭圆形,稍扁平,像手掌,绿色。本指乡下人没见过仙人掌,说成是青饼子;转以形容人刻板古怪。

【第65句】:【神归庙,鬼归坟】(惯)比喻每个人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第66句】:【鱼找鱼,虾找虾,两个浑人凑一家】(谚)浑人:糊涂、不明事理的人。指人的相亲相近,总是以志趣相投为根据的。此处专指素质低下的人。

【第67句】:【眼不见,心不烦】(谚)指只要不是亲眼看到的烦心事,就不会引起内心的烦恼。人们为了回避矛盾,求得自身的安宁,往往以此语作慰藉,也作眼不见,心不乱。 眼不见心净。

【第68句】:【饿得死懒汉,饿不死穷汉】(谚)指人不怕穷,只怕懒,勤劳苦干,就不愁生活不下去。

【第69句】:【好鹰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兽】 释义:比喻行为要光明磊落,昧良心的事不做。 例句:巴满贡追上几步,又气又笑地拦住她:“你把话说明白呀!好鹰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兽,赫哲人办事都在明处。”

【第70句】:【着三不着两】见“道三不着两”。

【第71句】:【新婚三天没大小】见“洞房三天没大小”。

【第72句】:【为人不当差,当差不自在】(谚)当差:旧时在衙门受人指使跑腿打杂的人。指做人不可当差,当差的人由人摆布,身不由己。 也作为人别当差,当差不自在。 为人莫当差,当差不自在。

【第73句】:【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释义:比喻放走敌人,迟早要遭灾祸。 例句:郝村副一听,马上也想起巴三虎过去一连串的罪恶事实,若不弄死,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第74句】:【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这个词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被人们所引用。那么,它源自哪里呢? 其典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君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孔颖达疏引服虔日:“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此后,后世遂用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不相接等来比喻事物之间的毫不相干,没有关联。 “风马牛不相及”除此解释之外,还有一种解释——远距说。认为风为放逸、走失之意。齐楚两地相距甚远,所以马牛不会走失到对方地界。如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说:“‘风’与‘放’通,此指两国相去极远,绝不相干,虽牛马放逸,也无从相及。”

【第75句】:【死人臭一里,活人臭千里】(谚)尸体发臭,只能臭一里远;名声臭了,却能传到千里之外。指人要是名声败坏,就不可收拾。

【第76句】:【蚂蚁啃骨头】(惯)比喻靠一点一点不断苦干来完成大的任务。

【第77句】:【叉手不离方寸】(惯)方寸:指心。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第78句】:【旺火没湿柴】见“火大无湿柴”。

【第79句】:【朝山的不全是为了敬神】 释义:朝山:到山上的寺庙敬神。比喻在某种活动中人们会有不同的动机。 例句:“事情可不简单哪!这次革命可和土改有些不同。‘朝山的不是全为了敬神!一’

【第80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谚)指将领在前线作战,皇命如不利战事,可以不接受。

【第81句】:【树不成林怕大风】(谚)树木如果不能形成森林,孤孤单单,就最怕狂风袭击。比喻人如果不团结成坚强的群体,就无力抗击天灾人祸。

【第82句】:【萝卜精——头上青】(歇)精:精灵。头:本指萝卜顶部,转指人口头。青:青色,谐“清”。本指萝卜露出地表的顶部是青色的,转指人(多指官员)只是口头上清廉。常含讥讽意味。

【第83句】:【过五关,斩六将】此语比喻勇往直前,战无不胜,英雄气概无人能当。 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公请二嫂上船渡河。渡过黄河,便是袁绍地方。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 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后,在一次战役中三人失散。曹操十分喜爱关羽的德才,欲收入帐下。关羽为了刘备二位夫人的安全,与曹操“约三事”后,暂栖曹营。后来,关羽得悉刘备兵败后投在河北袁绍处,立即写信辞别曹操,从河南许昌出发,护送刘备的二位夫人去寻找刘备。由于关羽没有丞相曹操的文凭,沿途守关将领阻截关羽。关羽英武异常,斩将夺关而过。 第一关:东岭关,斩孔秀。 第二关:洛阳关,先斩孟坦,再斩韩福。 第三关:沂水关,斩卞喜。 第四关:荥阳关,斩王植。 第五关:滑州关,斩秦琪。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成就了一世英名。

【第84句】:【老头子】“老头子”在现实生活中是个常用词,有多种用意。年纪大的男子常被称为“老头儿”或“老头子”。在北方,“老头子”一词,多是上年纪的妻子对老伴的昵称。在某些场合下,还指权威高、有威望、岁数大的人。 但有时候“老头子”却似乎含有一些轻视的意思,让被叫者认为是嫌自己太老,不中用了。甚至还带有蔑视或谩骂的意思,如“那脏老头子。”那么,它源出哪里呢?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三十六年,纪的被任命为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负责编修《四库全书》。盛夏的一天,纪的因体胖,经不起炎热酷暑,便盘起发辫,脱掉上衣,袒胸露背地坐在几案旁校阅书稿。不巧的是,乾隆帝这时踱步走进馆来。纪的想穿衣服已经来不及了,便一骨碌钻人案下,用帏幔裹住身体。过了一会,纪的以为乾隆帝已经走了,便探出头问馆中人:“老头子已经走了吗?”话音刚落,他就发现“老头子”还在他身旁坐着,两眼正瞪着他在看呢!登时就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乾隆听见这句话后一脸冰霜地质问纪的:“‘老头子’三个字作何解释啊?”大家都为他捏着一把汗,因为如果被视为对皇帝不敬,是犯杀头的死罪。谁知纪的跪在地上,灵机一动,非常从容地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渭‘头’,父天母地之谓‘子’,故简称为‘老头子’。”乾隆听罢他的解释,虽然知道是巧言辩解,但这番话也着实中听,就转怒为喜地说:“朕就原谅你这样信口乱叫之罪了。” 从此,纪晓岚发明的“老头子”三字便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官场中,常有人效仿他,背后称自己的上司为“老头子”。从它的出处看,“老头子”是一种调侃。

【第85句】:【洪洞县里没好人】这句俗语是句气话,意思是对某个地方的一些人有不满,埋怨到整个地方,说这一个地方没有好人,便用“洪洞县里没好人”来指代。实在是冤枉了洪洞县。 “洪洞县里没好人”源自京剧《玉堂春》。此剧唱腔动听优美,普及率很广,上岁数的人几乎入人都能哼上几句,要不然也不会形成俗语。剧情是聪明美貌的少女苏三,因家贫被卖到妓院,她反抗迫害妇女的娼妓制度,追求自己所爱,执著地爱上了青年王金龙。老鸨看王金龙把银子花光用完,连打带骂把他赶出妓院。苏三偷偷将自己的私房钱送给王金龙,发誓若非金龙日后来娶,她永世也不会嫁人。 老鸨见苏三如此固执,没法做妓院的摇钱树了,正好有个山西洪洞县的阔佬富豪沈燕林看上了苏三,两下一拍即合,老鸨将苏三卖给了这姓沈的恶人为妾。苏三不从,大吵大闹,把沈妻也烦死了。沈妻伙同私通的奸夫,下毒药要害死苏三,没想到沈燕林误吃了毒食猝死。奸夫淫妇一不做二不休,恶人先告状买通官府,诬陷苏三害死了沈某人。 在起解前往省城太原的途中,苏三见老解差崇公道是个好人,遂认崇公道为干爹。苏三边走边唱,向干爹诉说自己遭遇的不幸,对加害于她的县官、妓院老鸨、姓沈土财主、淫妇沈妻及其奸夫等痛加斥责,越说越气,因为这些人都是当地的,最后说道:洪洞县里没好人! 她也没想到,编剧也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一句使用率非常高的俗语。 只是冤枉了洪洞县的好人。

【第86句】:【八十妈妈休误上门生意】(惯)比喻切不可放过送上门来的好事或机会。

【第87句】:【一壁打鼓,一壁磨旗】(惯)比喻同时做两手准备。

【第88句】:【狗咬刺猬,无处下口】 释义:比喻事情难办,无处下手。“无处下口”又作“无从下口”、“没处下牙”、“下不得口”等。 例句:他只笑笑,啥也没说,这就叫“狗咬刺猬。无处下口了”。

【第89句】:【做了皇帝想登仙】(惯)形容人贪心不足。

【第90句】:【捕得老鼠,打破油瓮】(惯)瓮:缸。比喻因小失大。

【第91句】:【有粉不往脸上搽】(惯)粉:指搽在面部的细粉状化妆品。比喻不顾脸面,不要体面。

【第92句】:【福无双至日,祸有并来时】(谚)走红运的事不会同时到来,遭厄运的事却往往是接二连三。多指人往往会连续发生不幸的事。 也作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祸不单行,福无双至。

【第93句】:【老虎掉进山涧里——伤人过重】(歇)山涧:山间的水沟。重:谐“众”。指伤害的人太多。 也作“老虎掉在山涧里——伤人太重”。

【第94句】:【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谚)夜草:夜里给牲口喂的草料。 外财:也叫横财,不是通过正当渠道得来的钱财。马没有夜草就不会上膘,人不得外财就不能暴富。 指人的暴富,往往都是发了横财的。 也作马不吃野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发。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

【第95句】:【债有主,冤有头】见“冤有头,债有主”。

【第96句】:【年糕】“年糕”是春节必备食品,进入腊月二十几,家家户户蒸年糕。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说起年糕,这里面还有一个既美丽又凄楚的传说。春秋时期,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帮助吴王强兵富国,称霸一方。国家强盛起来以后的吴王产生了骄奢轻敌思想,开始大兴土木。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筑“阖闾大城”,建成后,大宴众将群臣。唯有伍子胥闷闷不乐,他料吴王骄奢不防备越王勾践和范蠡,国家迟早将亡。回营后他密嘱身边随从说:“我死后,如果国家遭难,民饥无食,可往相门(苏州六个主要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遭诬陷身亡,吴国被越国横扫而灭。这时都城粮断,饿殍遍野。 随从们带领百姓前往相门拆城掘地,这才发现原来相门的城砖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从此,人们为了铭记伍子胥的功绩与忠烈,就在春节这一天家家吃年糕。

【第97句】:【有药敷在疼处,有话说在明处】(谚)药用在疼处,见效快;话说在明处,少怀疑。指有话摆在明处说,不要背后说闲话。也指说话要直截了当,不要吞吞吐吐。

【第98句】:【勤生财,俭治家】(谚)勤苦就能创收,这是生财之道;俭省就会有积蓄,这是治家之方。指勤与俭是生财治家的法宝,两者不可缺一。

【第99句】:【兵在精不在多】 释义:兵在精明干练,不在数量多。可泛指一切人一切事物都要重视质量。 例句:“自古常言:兵在精而不在多。兵不精,多有什么用?”

17403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