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一眼看上去就很惊艳的谚语俗语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撞倒南墙不回头】(惯)形容人固执,不知变通或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也作撞到南墙不回头。 碰到南墙不回头。

【第2句】:【盲人敲鼓——瞎打一气】(歇)打:本指敲打,转指打仗。指打仗没有明确目标,乱打一通。

【第3句】:【真人不讲假话】(谚)指诚实的人是不说假话的。

【第4句】:【若问黑心人,吃素道中寻】(谚)吃素:信佛的人不吃荤,只吃素。 如果要找心肠狠毒的人,就在那吃素念佛的人群中找。指越是表面上念佛向善的人,往往越是心黑手狠。 也作若要欺心人,吃素队里寻。 若要心凶人,念佛淘里寻。

【第5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心为公,没有私心。宋代范仲淹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犁《风 云初记》:“既然干了这个,就得好性干,不要跟坏人学,要跟 好人学,吃苦在前,享受靠后,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 不话多,不爱沾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

【第6句】:【 五百年前是一家】同姓人认宗的一种用语,意即祖先原 是一家人。明代《警世通言》:“俺姓赵,小娘子也姓赵,五百 年前是一家,从此兄妹相称便了。”

【第7句】:【以毒攻毒】这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医疗手段,谓以带毒性的药来治疗恶性疾病。禅师用以比喻对方使用过的手段来制服对方,或以其错误逻辑克服其妄想。如宋·释正受《普灯录》:“以机夺机,以毒攻毒。”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对于这些打着古文旗子的敌军,是用古书作‘法宝’,这才打退的,以毒攻毒,反而证明了反对白话者自己不识字,不通文。”(常正)

【第8句】:【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释义:拔:超出,高出。萃:聚在一起的人或事物。形容人品德才能出众。 例句:不为习俗所移,不为贫穷所诎,其乎其类,拔乎其萃。

【第9句】:【想起一出是一出】从前富贵人家,把戏班叫到家中唱戏, 戏目由他们决定,叫点戏。他们想点哪一出就演哪一出。 引申为:没有准谱儿,一会儿一个主意。王蒙《活动变人 形》:“老孙办事就是这么荒唐可笑,想去一出(戏)就是一 出。”

【第10句】:【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做好事应该光明正大。背,也 说:瞒。陈登科《淮河边上的儿女》:“鬼鬼祟祟做什么,好事 不瞒人,瞒人没好事,一定出什么岔子了。”

【第11句】: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第12句】:【人不解甲,马不卸鞍】保持作战准备。姚雪垠《李自成》: “后来又到了西番地,整整一个月,一边走一边同曹变蛟打 仗,人不解甲,马不卸鞍,找不到粮食就杀马充饥。”

【第13句】:【将相本无种】将相不是血统决定的,是人奋斗得到的。 姚雪垠《李自成》:“将相本无种,小贼毛子只要替皇帝老子 立大功,为什么不能做将军?”

【第14句】:【月到中秋分外明】 释义:中秋的月亮最明亮。 例句:今晚的月色多好,真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呵!

【第15句】:【蝎子放屁——毒气大】(歇)毒气:本指有毒的气体,转指毒辣的手段。形容人非常狠毒。

【第16句】:水涨船高水位升高,船也随着上浮,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增长而提高。此语出于宋代圆悟《碧岩录》第二九则:“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第17句】: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第18句】:忧民之溺,由己之溺,忧民之忧,由己之饥

【第19句】:【龙配龙,凤配凤,鹁鸪对鹁鸪,乌鸦对乌鸦】(谚)龙要找龙配对,凤要找凤配对,鹁鸪只能配鹁鸪,乌鸦只能配乌鸦。比喻男女婚配,要讲究门当户对。

【第20句】:【墙内开花墙外香】指好事情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外面人 知道了,大加赞扬。《人民日报》(1982,5,11):“墙内开花墙 外香。花香四溢,飘到墙外去了,有何不好?不好的是花在 墙内倒不香了。”

【第21句】:【面朝黄土背朝天】见“脸朝黄土背朝天”。

【第22句】:定性佛教谓在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中,只具唯一种子的众生叫“定性”;具两种或三种种子的众生叫“不定性”。不具三乘之无漏种子,但有有漏种子者,称“无种性”。定性之中有三性,加以不定性、无种性,则为“五性”,此为法相宗所立的教义。后谓安定心神。如《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随手关了门,闷闷坐着,定性了一回。”又如《三侠五义》第四回:“等我家相公定性养神,二鼓上坛便了。”也指事物固有的特性。如清代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参两》:“阴阳有定性而无质也,故独言阴而不言阳。”亦指确定事物的成分或性质。如郭沫若《(奴隶制时代)改版书后》:“我国自来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故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划分除依据生产奴隶的定性研究之作,土地所有制的形态也应该是一个值得依据的很好标准。”化学上也分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第23句】:【孩子没娘,说来话长】见“从小离娘,到大话长”。

【第24句】:【牙齿捉对儿厮打】(惯)形容受冻或极度恐惧时哆嗦得上下牙相叩的样子。

【第25句】:做贼偷葱起,贪污揩油起.

【第26句】:【心猿意马】心神散乱,把握不定,俗谓之“心猿意马”。《大日经·住心品》分析六十种心相,其中之一为“猿猴心”,谓躁动散乱之心如猿猴攀缘不定,不能专注一境。“意”则犹如奔马,追逐外物,故称“意马”。佛经上关于“心”和“意”的论述很多,简言之,“心”是精神现象的总称,能变现物质现象。“心”在佛学上有真妄之别。“心猿意马”之“心”显然是指“妄心”。就“心”的生灭流变而言,称为“意”。佛家把“心猿意马”视为入定修道的障碍。如唐代玄奘法师上唐太宗表文谓:“愿托虑于禅门,澄想于定心,制情猿之逸躁,系意马之奔驰。”最早把“心猿”和“意马”连用的例子是唐代《维摩诘经变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又如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俺从今把心猿意马紧牢栓,将繁华不挂眼。”(李明权)

【第27句】:【老牛拉破车,慢慢来】 释义:比喻不慌不忙,慢慢干。 例句:又说:“就靠我们这几个人,老牛拉破车,慢慢来吧。到时候看钱万利怎么向上级交待。”

【第28句】:【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场】 释义:斫:刀砍。寒露:节气名,在阳历十月初八或初九。谓白露时节砍下的高梁,寒露时节要打完。 例句:“老嫂子,俗话说:‘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场’。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不赶快跟大伙说一声,把场打完?”

【第29句】:【老鼠戏猫儿,好大胆】 释义:老鼠戏弄猫儿,形容胆子过大,不知死活。 例句:“[净]是李药婆,老鼠戏猫儿,好大胆。[末]衙里唤他。[老旦]便是。[净]你晓得么,老爷令严,出入的都要搜捡。”

【第30句】:【打牙祭】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的饭,后来泛指偶尔吃一顿带肉的饭菜。据说,过去民间的工商业主规定对店员、徒工,每月初二、十六各给一次肉吃。如清代吴敬梓所写《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就记载:“平时每日就是小菜饭,初二、十六跟着店里吃牙祭肉。”这种说法源自祭祀。 古人尊重祖先亡灵,对于祭祀非常重视。每逢重要节日,都要告祭先人,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要惦记着先给死去的亲人享用。而祭祀时,肉是最常见的祭品,天子要敬奉太牢(羊、猪、牛),诸侯要贡献少牢(羊、猪),普通民众也要供奉猪肉,可惜数量有限。百姓们将肉放在先祖的神龛前,点上冥币、蜡烛、香柱,供亡灵享用。祭了祖先之后,再将那一小坨肉切细“祭”自己的牙齿,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说。

【第31句】:士气不可辱,民意不可欺。

【第32句】:鸟往明处飞,人往高处去.

【第33句】:【乱七八糟】“乱七八糟”是人们常用的口头语,用来形容杂乱无章、一片混乱的一个词语。这词源自历史上的两次叛乱,一次是西汉时的“七国之乱”,一次是西晋时的“八王之乱”。 西汉景帝时,膨胀起来的诸侯王势力已危及到皇帝的统治。汉景帝采纳晁错的意见,削减诸侯王的领地和特权,引起诸侯王的强烈不满,吴王刘漳串通楚王、赵王、胶东王等六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来叛乱。汉景帝听信谗言,错杀了晁错,仍不能退兵。最后,派大将周亚夫领兵平定了这场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西晋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衷做了皇帝,司马衷昏庸无能。 有一次他外出,听到青蛙的叫声,便问侍从:“为官乎,为私乎?”是说这些青蛙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侍从听后,哭笑不得,只得说,在官田为官,在私田为私。这样的皇帝当然掌不了权,结果大权落到其外祖父杨骏手中。 司马衷的皇后贾后野心勃勃,欲掌皇权,她设计谋杀了杨骏,请汝南王司马亮辅佐,后又对汝南王不放心,便派楚王司马韩杀死了汝南王。后来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杀死贾后,自立为帝。这又引起其他一些诸侯王的强烈反对,先后又有五个王参与了这场叛乱,最后,以司马衷被毒死,另立一个新皇帝结束。这场叛乱持续了十六年,先后有八个王参与了叛乱,史称“八王之乱”。 “七乱”、“八乱”,人民灾难深重,将社会搞得一团糟,后人将两次叛乱联系起来,造出一个“乱七八糟”的词来。

【第34句】:【救人救到底,送人送到家】帮忙要帮到底,不要半途而废。 梁斌《红旗谱》:“救人救到底,送人送到家,你给俺搬进屋来 吧!”

【第35句】:【一个模子铸的】(惯)模子: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I具。形容东西或人物一模一样。 也作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一个模子里磕出来的。

【第36句】:【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谚)规矩:圆规和曲尺,木工画圆形和画方形的工具。指木工不凭借圆规和曲尺,就画不好圆形和方形。比喻为人做事,没有法规的制约,就难入正轨。 也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第37句】:【人不住手,马不停蹄】一刻不停,继续前进。又指忙碌。 住手,也说:歇脚。明代《西游记》:“师徒们人不住手,马不 停蹄,又行了一日一夜,却又天色晚矣。”

【第38句】:【口上仁义道德,心里男盗女娼】说得冠冕堂皇,心里道德败 坏,形容伪君子。类似的:口里阿弥陀佛,心里强盗劫贼。 鲁迅《坟》:“然而愚民究竟也有聪明的,早已看穿了这鬼把 戏,所以又有俗谚说:‘口上仁义道德,心里男盗女娼!’他们 是很明白的。”

【第39句】: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第40句】:满招损,谦受益

【第41句】:【竹篮打水——一场空】(歇)竹篮用竹篾编制成,有许多小孔,盛不住水。指所作的努力到头来都没有结果,或所抱的希望都落了空。 也作竹筐打水——只落了空。 竹篮子打水——落场空。

【第42句】:雁无头,飞不齐。

【第43句】:【既生瑜,何生亮】 释义:瑜:周瑜。三国时东吴大将,气量小,忌妒诸葛亮的才干。亮: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很有才干。既然生了周瑜,何必又生诸葛亮!比喻把某人视为仇敌。语出《三国演义》。 例句: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日:“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第44句】:【骆驼搁在桥板上,两头无着落】 释义:骆驼背有驼峰,仰卧桥板上,头和尾没有着落处。比喻两方面都无着落,处境困难。 例句:陶子尧一听这话,脸上一红,知道各事瞒他不过,不妨同他实说,或者有个商量。便说:“我现在好比骆驼搁在桥板上,两头无着落。你总得替我想个方法才好。”

【第45句】:【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谚)要名:博取美名。忠厚的人不会诽谤别人以求自利,仁慈的人不会危害别人以求美名。 指忠厚仁慈者绝不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 也作“厚者不损人以自益,仁者不危躯以要名”。

【第46句】: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第47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还有晴】(歇)晴:谐“情”。指说是无情却还有情。

【第48句】:【逢桥须下马,过渡莫争先】(谚)过桥时必须下马步行,渡小时不可争先恐后地上下船。泛指在出门上路时要特别注重安全。 也作逢桥须下马,有路莫登舟。 临桥须下马,过渡莫争船。

【第49句】:【一石激起千层浪】(惯)比喻某种言论或行动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反响。

【第50句】:其他宗教教义也多包含利他的内容。近代西方伦理学家孔德创“利他主义”,认为道德的原则就是使利己的冲动从属于利他。

【第51句】:【肚里没冷病,不怕吃西瓜】(谚)指肚子里没有寒症,吃下西瓜之类的凉食毫无关系。比喻人做事光明正大,无愧良心,就不怕三查六问,也不怕闲言碎语。

【第52句】:【吹牛皮不贴印花】 释义:比喻说大话不费力,不花钱。 例句:嫂子说:哼!说两句大话壮壮胆吧!吹牛皮不贴印花,你能考上,我头朝下走三年!

【第53句】:【引虎入羊群】(惯)比喻把坏人招引来祸害百姓。

【第54句】:无佛处称尊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佛诞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偈颂中也说:“天上天下无如佛,一切无有如佛者。”佛教认为:佛为一切众生所敬仰,故称“世尊”、“无上尊”。

【第55句】:【为人无主见,吃亏在眼前】(谚)为人处世没主见,随时都会吃亏。 指人应有主见,行事不能随风倒。

【第56句】:【佛是金装,人是衣裳】(谚)佛像是靠金粉来装饰的,人是靠衣裳穿戴来装扮的。指人的服饰对仪容关系很大。 也作佛要金装,人要衣裳。 人靠衣装,神靠金装。

【第57句】:龚自珍《乙亥杂诗》中亦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句。

【第58句】:【桑木扁担,宁折不弯】借指坚强。成语:宁死不屈。刘绍 棠《两草一心》:“石在却桑木扁担宁折不弯,不低头,不认 罪,不求饶。”

【第59句】:横说竖说多方取譬,反复讲述,以求详尽,使对方容易理解,谓之“横说竖说”。如明代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说须出自己之意,横说竖说,以抑扬详瞻为上。”语本于禅宗。《景德传灯录·希运禅师》:“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桉子。”多方取譬,旁敲侧击,毕竟不许一语道破,正是禅宗说“话头”的特色。禅宗有顿悟的南宗和渐悟的北宗。横说属于顿悟,竖说属于“渐悟”。禅宗以“顿悟”为主,自称“宗门”,称经教为“教门”。在这个意义上,“横说”为“宗门”,“竖说”为“渐门”。佛经上还有“横遍十方,竖穷三世”之说,“横”属空间,“竖”属时间。再如儒家有经书,又有纬书,亦可称为“横说竖说”。

【第60句】:【人哭天没泪】(惯)指陷入困境,无人同情、帮助。

【第61句】:【上床夫妻,下床君子】(谚)指晚间上床共枕,白天相敬如宾,才是好夫妻。 也作上床夫妻,落地君子。 上床夫妻下床客。

【第62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第63句】:【贤臣择主而佐,良禽相木而栖】见“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佐”。

【第64句】:【一朵鲜花插在牛屎上】 释义:比喻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女嫁给很糟糕的男人。 例句:无论什么人,她都一见如故,毫不在乎,所以大家愿意和她接近,可是暗中又为她叹息:“唉!一朵鲜花插在牛屎上。”

【第65句】:【吊儿郎当】“吊儿郎当”是指不认真、不严肃、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做事不准确求实、边干边玩、得过且过、嘻嘻哈哈甚至嬉皮笑脸的工作作风。 “吊儿郎当”出自北京俚语。早在清末的言情小说、评书、戏剧中就已引用,现在北京口语中也经常使用,并已传播到全国各地。只是词典中多未收入,应是个缺憾。“吊儿”在北方话中是吊起悬挂的东西,含有摇摆不定的意思。“郎当”在文中则有颓唐或衣服宽大不合身之意。因此,“吊儿”和“郎当”合起来,就有了松松垮垮散散漫漫不负责任之意了。

【第66句】:【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谚)农业生产最难得的是农历五月干旱六月涝。指五月天旱,利于夏收复播;六月多雨,利于秋苗成长。

【第67句】:俗语中谓与尘世的因缘。如《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原是天上苟元帅,尘缘已满,众将请他上天归班。”

【第68句】:【戴有色眼镜】(惯)比喻带着偏见或成见看待人或事。

【第69句】:【买卖买卖,和气生财/买主买主,衣食父母】做生意,态度和 蔼,才能招揽顾客,有顾客才能生意兴隆。古华《芙蓉镇》: “买卖买卖,和气生财。买主买主,衣食父母。这是胡玉音 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家训。”

【第70句】:【丁是丁,卯是卯】(惯)丁:天干的第四位。卯:地支的第四位。丁卯不能混为一谈。一说丁卯谐工艺制作中的“钉铆”。钉,榫头;铆,铆眼儿。钉和铆的尺寸错了,器物便安装不成。形容对事认真,一丝不苟,毫不含糊。 也作“钉是钉,铆是铆”。

【第71句】:【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谚)成人:成就有用的人材。自在:舒适安逸。指人要想成材,就不可贪图安逸享乐;贪图安逸享乐,就不能成材。 也作成人的不自由。 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第72句】:【心病还得心药治】思想感情上的事情,只能从心理上去 消解,别的药物无法医治。明代《初刻拍案惊奇》:“自古说 得好:心病还须心上医。眼见得不是盼奴来,医药怎得见 效?”

【第73句】: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第74句】:【买金须问识金家】(谚)要买金子,就要让辨识金子的专家来鉴定,这才不至于买来假货。指不识真金的人,会把真金当假金。比喻宝物在外行眼里,显不出它的真价值。

【第75句】:【鸡窝里出凤凰】指条件差的地方,出现了人才,或做出了 成绩。鸡窝,也说:老鸹窝、山窝窝。汪曾祺《大淖记事》: “铁匠里出了这样一个一表人才,真是鸡窝里飞出了金凤 凰。”

【第76句】:【狼赶到屁股后头都不着急】形容人慢性子。张贤亮《灵与 肉》:“我们清清她爹可是个老实巴交的受苦人(干活的),三 脚踢不出一个屁来,狼赶到屁股后头都不着急。”

【第77句】:【城隍庙里的菩萨——人造的】(歇)造:本指塑造,转指捏造、编造。指某些话语或事情是人编造出来的。

【第78句】:【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找话】(歇)指本来无话可说,硬要找些话来说。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见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搭拉话”。搭拉:方言,闲谈,闲扯。

【第79句】:【年三十看皇历——好日子过完了】(歇)好日子:本指吉利的日子,转指美好的日子。指好日子就要结束了。

【第80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81句】:【 一个蛤蟆四两力】力量虽小,也起作用。浩然《艳阳天》: “添个蛤蟆四两力,二爷我咋也比一个蛤蟆强啊!”

【第82句】:【糖大蒜——又甜又辣】(歇)形容人嘴上甜美,手段毒辣。

【第83句】:【亲故亲故,十亲九顾】(谚)亲故:亲戚与朋友。指亲戚故旧之间,遇事总会互相照顾。

【第84句】:【富人家日子好过,穷人家孩子好养】(谚)指富人家有钱,过日子不愁吃穿不愁用;穷人家缺吃少穿,子女容易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成长。

【第85句】:【脑壳提在手里耍】(惯)比喻不怕死,拿死不当一回事。

【第86句】:【不知人间还有羞耻事】这个俗语常用来怒斥无耻之徒。源出北宋欧阳修《欧阳文忠集·与高司谏书》:“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这段话说的是北宋宋仁宗年间,欧阳修卷入了一场政治革新与反革新的斗争中去。当时,各地不断发生农民起义,北方又有西夏入侵,朝廷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非常尖锐。担任参政知事的范仲淹上书宋仁宗,提出革除弊政的十项措施,还指出宰相吕夷简任意超格提拔官吏、滥用私人等情况。为此,他遭到以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的攻击和诋毁,并被降职处分,贬出京城。欧阳修等人却同情范仲淹,为他鸣不平。 当时,有个叫高若纳的谏官,不仅不主持公道,反而和吕夷简一鼻孔出气,伙同权奸诽谤贤士,认为范仲淹应该被斥逐。欧阳修对此十分愤怒,特地写了一封信给高若纳斥责他。信中说:“昨天,这个贬官,那个待罪,而你居然还有脸见众官员,大模大样地在朝中走进走出,并且称是谏官,简直是不知道人间有羞耻这回事了。”这就是欧阳修的名篇《与高司谏书》。

【第87句】:【贼吃贼,越吃越肥】(谚)指贼偷贼,比偷盗其他人得到的更多。

【第88句】: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灵山,即灵鹫山,又称鹫峰。山形如鹫,故名。

【第89句】:船头坐得稳,不怕风来颠。

【第90句】:【一年二年,与佛齐肩;三年四年,佛在一边】(谚)敬佛的人,开始对佛尊敬,一两年后把佛看得和自己并肩高,三四年后就把佛抛到一边了。指人的立志很难持久,时间越长越懈怠。

【第91句】:【香菇】“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野生菌类,无论炒菜炖汤都美味可口,是宴席上的珍品。何以叫“香菇”这样好听的名字,还有个十分动人的故事呢。 很久以前,巫山脚下住着一对淳朴善良的夫妻,结婚几十年都没有个一儿半女。一直到老人满六十岁时,才生了个女儿,且一出生就天赋异禀,不同凡响,开口就能叫爹娘。老年得娇女,让老夫妻大喜过望,他们搜肠刮肚、苦思冥想地为她取了个名字叫香姑。香姑长到十三岁时,父母先后去世了,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她的生活顿时艰难起来。村里有个财主早就垂涎于香姑的美貌,见此机会便假惺惺地派人上门对香姑问寒嘘暖,心里却打着乘机霸占她的如意算盘。香姑年纪虽小,但早就看穿了财主的用心,她怒斥并赶走了财主派来的人。财主见来软的不行,就亲自带着家丁上门抢人。乡亲们听说后都替香姑担心。但香姑这时候气定神闲,她让乡亲们放心,说自己是天上的仙女,被派下来侍候两位老人,现在这件事已经圆满完成,自己也该回去了。说着她拍手一招,天上马上飞过来一只五彩锦鸡,落到了香姑的身旁,她骑上锦鸡飞到了空中。这时坏财主刚好赶到,看到煮熟的鸭子要飞了,急忙命人用箭向香姑射去。只见香姑不慌不忙,从空中撤下一把小白子儿,将射出的箭倒撞了回去。恶有恶报,财主被箭射死了。那些小白子儿落地后都慢慢变成了菌儿。乡亲们按香姑吩咐,把这些菌儿采来煮菜,味道极为鲜美。 为了纪念香姑,人们便把这种菌儿叫做“香菇”了。

【第92句】:【戴乌纱帽】(惯)乌纱帽:古代官员戴的用黑纱布制成的帽子。比喻当官,居于领导地位。

【第93句】:【只比葫芦多个嘴】(惯)形容人不爱说话。

【第94句】:【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一口气,指呼吸,也指有志气。 谓争名利顾脸面。类似的:人争一口气,鸟为一口食。高云 览《小城春秋》:“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股香,哪个不 要面子!”

【第95句】:【九子不葬父,一女打荆棺】湖南省泪罗江一带曾流传“九 子不能葬父”的故事。借指人多办事互相推委不负责任,一 个人无法推委,倒可以办成。荆棺,也说:金头。台湾《明 报》(1982,6,25):“她一点眼泪也不流,马上到城里打造了 半个金头安在父亲的头上,使父亲能够全尸入殓。事情办 好了,她才放声大哭……这叫做‘九子不葬父,一女打金 头’。”

【第96句】:【他乡遇故知】在外地遇到老朋友,感到特别亲切。海外 张爱玲《倾城之恋》:“柳原伴着他们上楼,一路上大家仿佛 他乡遇故知似的,不断的表示惊讶与愉快。”

【第97句】:【买香囊吊泪——睹物伤情】(歇)香囊:盛香料的小囊,旧时常挂在腰间,可作赠品或传情的信物。指看到与已有关的物品,引起伤感之情。

【第98句】:【十八罗汉】据唐·玄奘所译《法住记》所说,“十六罗汉”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不入涅槃,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这“十六罗汉”的名称是:宾度罗跋罗惰·、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多·、苏频陀、诺距罗、跋陀罗,迦理迦、伐·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迦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和注荼半托迦。佛寺中或供“十六罗汉”,或供“十八罗汉”。然而,“十八罗汉”并没有经典上的根据,是二种附会之说。增添的两位“罗汉”:或谓是《法住记》的作者庆友(斯里兰卡人)和泽者玄奘;或谓是庆友和《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的作者摩拿罗多;或谓将第一尊宾度罗误为宾度罗和宾头卢两人再加上庆友……至少有五、六种说法。民间则将增添妁两位称为“降龙”、“伏虎”。这在小说《济公全传》中亦有反映。五代张玄等始绘十八罗汉像,宋·苏轼作《十八大阿罗汉颂》:“今于海南得此十八罗汉像,以授子由弟,使以时修敬。”宋、元以后,“十八罗汉”流行民间,连神魔小说《西游记}中也有“十八罗汉斗悟空”的故事。(参见“罗汉”条) (李明权)

【第99句】:【听见拉拉蛄叫不敢种地】(惯)拉拉蛄:蝼蛄的通称,昆虫,背部茶褐色,前足发达,适于掘土,生活在泥土里,昼伏夜出,吃农作物嫩茎。 形容人胆子小,听到一点闲话,就不敢做事情了。 也作听拉拉蛄叫,就甭种地了。 听蝼蛄叫就不种地了?

17548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