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一眼惊艳的个性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功到自然成】下够了功夫,就会有成果。歇后语形式为: 铁打的房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明代《西游记》:“师父不 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

【第2句】:鹅卵石下油锅——炸石(扎实)

【第3句】:小江的父亲在村娱乐队吹笛,小江看多了也学会了。李六爷开玩笑地说:“老话说‘吹箫的儿子捏眼子,唱戏的儿子串把子’,哈哈,一点儿也不假。”(河南·辉县)

【第4句】:吃晚饭时,又听见二溜子在门外喊穷,奶奶生气地说:“二溜子怕动弹,不劳动不生产,人家穿好他穿烂,人家吃好他在看。”(陕西·榆林)

【第5句】:【不图锅巴吃,不在锅边转】释义:指为了得到某种利益才去干某项工作。例句:宝三叔满意地望着红榜,“不图锅巴吃,不在锅边转!”“是呀”,他的伙伴们附和着,“不图锅巴吃,不在锅边转嘛!”

【第6句】:【清水锅里煮铜钱,一眼看到了底】释义:比喻对事情了解得很清楚,很透彻。例句:后来这些年,李家大院的所作所为,可真是清水锅里煮铜钱,一眼看到了底。

【第7句】:小叔想把院子里的一棵小榆树往别处移栽,可不知何时移容易活,于是就去问三爷爷。三爷爷摘下帽子弹了弹尘土说:“桑栽骨朵儿槐栽芽儿,榆树栽个冰凌碴儿!”(河南·虞城)

【第8句】:属玫瑰的——刺儿多

【第9句】:2月15日早晨,大地被一层厚厚的春霜覆盖。我站在门口高兴地说:“真美啊!”奶奶站在一旁却说:“春霜不露白,露白要赤脚。”第三天傍晚,天空果真飘起了细细春雨。(浙江·绍兴)

【第10句】:【送上门的买卖主动出售】指事情出于主动自愿。明代 《西游记》:“他两个化斋来,一定寻师父吃;寻不着,一定寻 着我们门上。常言道:送上门的买卖好做。且等慢慢地捉 他。”

【第11句】:鱼儿得水,鸟儿投林——有了自由

【第12句】: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走如风。

【第13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丈二,身高,摸不着头脑。借指 弄不明白。和尚,也说:金刚。成语:莫名其妙。王朔《私人 律师》:“林崖惊异地望着这对表情奇特的男女,有点丈二和 尚——摸不着头脑。”

【第14句】:【女不女,男不男】见“男不男,女不女”。

【第15句】:【受熬煎】(惯)指倍受折磨。 也作“受煎熬”。

【第16句】:【绵羊不叫暗口死】(惯)绵羊没有叫出声来就死了。比喻事情悄悄地了结。

【第17句】:【用着入朝前,用不着人朝后】用得着就热情,用不着就冷 淡,没有友谊和互助,对人态度以个人利益为转移。类似 的:有事叫公公,没事脸朝东。王朔《青春无悔》:“我发现你 这个人真是实用主义,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第18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惯)本想打人,却伤了自己。比喻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也作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搬砖打人砸了自己的脚。 搬石头压自己的脚。

【第19句】:航空公司开业——有机可乘

【第20句】:妈妈在整理豆角架,我站在旁边发愁地说:“这么多,什么时候能干完呢?”妈妈边干边说:“眼是懒蛋,手是好汉。动动手,一会儿就干完了。”(黑龙江·大庆)

【第21句】:【拔出萝卜带出泥】释义:比喻事情办得不利落,不圆满,或引起了别的麻烦。例句:“你快点去看看吧。”老七伯大喊,“可不能把这事办砸了,不能离谱,咱们和他们的事。得论个清楚是非,可不能拔出萝卜带出泥呵!”

【第22句】:【路上行人口似飞】(谚)指凡人们关心的新鲜事,总是传得极快。

【第23句】:【没鸡叫,天也亮】鸡叫不起决定作用。谓缺少什么,无关 紧要。李准《李双双》:“有鸡子叫天明,没鸡子叫天也要明, 离开他这个记工员,我这个队干部也要走路的!”

【第24句】:【树要直,人要实】(谚)树身要端直,端直才能成材;为人要诚实,诚实才能立足社会,得到人们的信任。指诚实是做人的根本。

【第25句】:我跟着妈妈去菜地拔草。妈妈嘱咐我不要踩着了菜畦子,可我无意中还是踩了一个深深的脚印。妈妈生气地说:“没见你干什么事,你倒把菩萨眼睛捣瞎了。”(安徽·金寨)

【第26句】:【佛是金装,人是衣裳】(谚)佛像是靠金粉来装饰的,人是靠衣裳穿戴来装扮的。指人的服饰对仪容关系很大。 也作佛要金装,人要衣裳。 人靠衣装,神靠金装。

【第27句】:【得意走官场,失意写文章】(谚)旧指文人的两条出路:要么是称心如意,做官为宦,扬名显势;要么是失意落魄,寄情山林,著书立说。

【第28句】:【炒下豆子众人吃,打烂炒锅让人赔】释义:比喻好处大家分享,祸事一人承担。例句:再说又是这种年月,公家的事是好办的?炒下豆子众人吃,打烂炒锅让人赔,

【第29句】:【树欲静而风不息】(谚)树想安静下来,可风总是不停息地刮动。比喻情势的发展不能如人的心愿。 也作“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30句】:肥胖肥胖,身体不壮。

【第31句】:揪着草绳当蛇打——上当

【第32句】:【 自己的梦自己圆】自己做事,自己收场,自己解决。或 说:各人的梦各人圆。刘澍德《桥》:“要是单干的话,那就各 人的梦各人圆,用不着聚在一起扯。”

【第33句】:【官不修衙,客不修店】(谚)衙:公府衙门。当官一任三年,任满随即调离,故不修衙门;旅客随住随走,任凭旅店破旧,也绝不维修。 指临时应付的差事,不会作长远打算。

【第34句】:【人靠饭,铁靠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谚)人要有精神,靠的是饭食,好比铁要有硬度,靠的是有钢一样。指人的生命是靠饭食维持的,一顿不吃饭也不行。 也作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累倒桩。 人是铁,饭是钢,三天不吃软丁当。

【第35句】:玻璃娃娃——明白人

【第36句】:【鲁班门前掉大斧】(惯)鲁班:也作鲁般,古时著名的木匠。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事。 也作鲁班门口抡斧头。 鲁班门口弄大斧。 鲁班门前耍斧子。

【第37句】:【女大不由娘】(谚)指女儿长大了,自有主见,很多事就不听母亲的了。 也作女大不由娘作主。 女大不由母,儿大不由父。

【第38句】:【气死人,不偿命】(惯)指说话、做事太让人生气。也指故意气对方,幸灾乐祸。 也作“气死活人不偿命”。

【第39句】:【戴乌纱帽】(惯)乌纱帽:古代官员戴的用黑纱布制成的帽子。比喻当官,居于领导地位。

【第40句】:【大炮一晌,黄金万两】(谚)比喻战争之财易发。

【第41句】:【心有灵犀一点通】释义:灵犀:犀牛,传说它是灵异之兽,角内有白纹直通角的两头。比喻心意相通或心心相印。例句:江汉说:“应该说,刘局长有指点,也有暗示,但是,只那么稍微的点一下子,你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第42句】:【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矮檐下直不起腰,谓屈服于环 镜。在人,也说:人到。成语: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明代 《水浒》:“好汉!休说这话!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 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好。”

【第43句】:【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吃】伤害别人,又给一点安慰。成 语:又打又拉、恩威并施。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我 不是三岁两岁的小孩子,用不着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吃。”

【第44句】:【 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油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不可能没 人买。借指事情不会发生什么困难,不必担心。盐、言谐 音,又指总会开口说话。《北京晚报》(1984,7,6):“有句俗 话说得好: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当天下午五时许,他就死 鱼张口了。”

【第45句】:【寒门生将相】(谚)寒门:穷苦人家。将相:将帅和卿相。将相这样的栋梁之材,往往出自穷苦人家。 指贫穷人家的子弟往往有大出息。 也作寒门产贵子,白户出公卿。 贵子:达官贵人。白户:白草盖顶的屋子,借指贫寒人家。 寒门出将相,草莽出英雄。

【第46句】:爸爸见小红的本子上有错题,总是责备来责备去。一次,小红实在忍不住了,就气呼呼地说:“你就是见到红枣当火(炭)吹。”(安徽·庐江)

【第47句】:【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谚)形形色色:各式各样。指人多了,什么样的人都有。也指人群中自有出色的人才。 也作人上一百,五颜六色。 人上一百,五艺俱全。五艺:各种技艺。 人上一百,生奇出怪。

【第48句】:地图上量距离——咫尺万里

【第49句】:【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惯)自以为平安无事,却遭受了意外灾祸。 也作关着门儿家里坐,祸从天上来。 无事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第50句】:【三打不回头,四打连身转】(惯)形容人反应迟钝,懦弱胆小。 也作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 三推不上肩,四推和身转。

【第51句】:【姓氏】“姓氏”表明家族的字,后来专指姓。然而在远古时代,“姓”与“氏”却有着严格的区分。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当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应运而生。它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起着“明血统”的作用。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会产生不良后代,所以规定同姓不可通婚,实行氏族外婚制,所以,“姓”还起着“别婚姻”的作用。 “氏”则起源于父系社会。由于人口的增多,一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分解,这样同姓便衍生了许多分支就称为“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姓和氏则成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故有“氏以别贵贱”的说法。到春秋战国时,社会发生了大变革,姓氏制度也出现了混乱,姓与氏逐渐混同。秦朝时,姓氏合一,通称为姓。两汉时,姓已基本确立,与现在通用的姓大体相仿。

【第52句】:十五云边月——不露脸

【第53句】:【快刀切豆腐——两面光】(歇)光:本指光滑,转指光彩。比喻两面讨好或两全其美。 也作快刀打豆腐——两面光。 刀切豆腐——两面光。

【第54句】:【二十四只乌鸦乱张口——不知听谁的是】(歇)指众说纷纭,使人无所适从。

【第55句】:【是山总有路,是河总有桥】(谚)山不论大小,总有可爬上去的路;河不论宽窄,总有可渡过去的桥。 比喻问题不论简单与复杂,都会有解决的方法。

【第56句】:【晚娘的拳头,云里的日头】(谚)晚娘:继母。日头:太阳。云里的日头,看起来不红,但暴晒力很强;晚娘的拳头,看起来不重,但打起来很毒。指旧时继母对前妻的子女往往十分狠毒。 也作“云里的日头最毒,晚娘的拳头最狠”。

【第57句】:【野狼养不成家狗】释义:比喻本性坏的人再教养也改不了。例句:他心一狠,竟咬牙切齿地说出这样的话来了:“养活了你十几年,真是野狼养不成家狗!你要走也行,先把这十几年的饭钱算清了再走!”

【第58句】:【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惯)当:抵挡,阻挡。一人抵挡十人,十人抵挡百人。形容军队士气大振,士兵奋勇拼杀。

【第59句】:二月的春雷——响(想)天下

【第60句】:【太阳从西边出来】见“日头打西出来”。

【第61句】:大年初一没月亮——年年一样

【第62句】:【 —佛出世,二佛涅槃】佛教称修行得道而后死亡,叫涅槃。 意即“死去活来”,谓情况达到极限。香港唐人《金陵春 梦》:“只是苦了几个重要干部,正忙得一佛出世,二佛涅 槃。”

【第63句】:【观棋不语真君子】(谚)指从旁看人下棋,能做到只看不发言的,那才算真正有涵养的君子。 也作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观棋不言真君子,看着多言是小人。 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不悔大丈夫。

【第64句】:【三个鼻孔,多出一口】气意即多嘴多舌,没有必要说话。 刘云若《红杏出墙记》:“我这是三个鼻孔,多出一口气。本 来碍不着咱们,管他呢。”

【第65句】:【毛裢口袋倒西瓜——一会儿就倒完】(歇)毛裢口袋:用毛蓝色厚布或麻布制成的口袋,长方形,农家常用来装麦子等粮食。倒:本指倾倒,转指倾诉。形容人说话痛快,一口气全说出来。 也作“毛蓝口袋倒西瓜——一口气倒个干净”。毛蓝:比蓝色略浅的颜色。

【第66句】:【背乡出好酒】释义:背:偏僻。比喻偏僻、不起眼的地方出入才。例句:别看咱们的胡同小啊,背乡出好酒!

【第67句】:【一朵鲜花插在牛屎上】释义:比喻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女嫁给很糟糕的男人。例句:无论什么人,她都一见如故,毫不在乎,所以大家愿意和她接近,可是暗中又为她叹息:“唉!一朵鲜花插在牛屎上。”

【第68句】:【泡蘑菇】(惯)1比喻拖延时间。 2比喻故意纠缠。

【第69句】:【乱世出英雄】在混乱的情况下,人的才能容易表现出来。 或说:乱世英雄起四方。李晓明等《平原枪声》:“我常说,你 是有能耐的人,要好好干他一场!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第70句】:【千年的野猪——老虎的食】(歇)比喻终将成为强者的占有物。

【第71句】:【脊梁朝天脸朝土】见“脸朝黄土背朝天”。

【第72句】:【老牛力尽刀头死】比喻勤劳善良的人被害,结局悲惨。 柳青《创业史》:“白占魁为了自己没有能当上干部,竟能唱 出‘老牛力尽刀头死,忠心为国不出头’的秦腔发牢骚,高增 福听了简直发呕,唾了几口酸水。”

【第73句】:【初兰初四蛾眉月】释义:蛾眉:女子眉毛。初三初四的月儿样子好像女子蛾眉。例句:初生之月,妇女稍知书者日:“初三初四蛾眉月”,余则日“月牙儿”。

【第74句】:鬼师佬舞镰刀——少见(剑)

【第75句】:馋鬼抢生肉——贪多嚼不烂

【第76句】:老猫教虎——留一手

【第77句】:【宁与千人好,不与一人仇】不可多树敌。类似的:朋友千 个少,冤家一个多。高云览《小城春秋》:“你这是何苦!这 么杀来杀去,哪有个完啊?常言道:宁与千人好,不与一人 仇。”

【第78句】:割驴蛋敬神——驴也痛,神也恼

【第79句】:十二只轮船出海一四通八达

【第80句】:【 一条藤上的瓜】比喻处境相同,关系密切j多指有血缘 关系或为同一社会阶层的人。成语:休戚与共、休戚相关。 刘绍棠《芳年》:“不要骂她,她跟我们都是一条藤上的瓜。”

【第81句】:【撒野火儿】(惯)指故意闹事。

【第82句】:星期天,我在家里做作业。窗外有几个小朋友在玩,我不时地往窗外张望。妈妈见了说:“你呀,真是‘长脖子鹅娘,隔篱笆想吃菜秧’。你还是好好做作业吧!”(浙江·嵊州)

【第83句】:【红粉赠佳人,宝剑赠壮士】见“宝剑脱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

【第84句】:掉下树叶怕打破头一一胆小鬼;胆小怕事

【第85句】:【割不断的亲,打不断的邻】见“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

【第86句】:【让礼一寸,得礼一尺】(谚)对别人有一寸的礼让,就会得到别人十倍的回报。指待人处事,你能尊重人,人自然会尊重你,而且是更加尊重。

【第87句】:星期天,我在舅舅家吃午饭,姥姥让舅舅去拿勺子,舅舅笑着对我说:“老指挥大,大指挥小。去,把勺子拿来!”我谁也指挥不了,只好自己去拿。全家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河南·焦作)

【第88句】:—吊钱放在门槛上一—里外半吊子(外行)

【第89句】:隔河作揖——承情不过了

【第90句】:【借梯子下楼】(惯)比喻利用机会摆脱困境。 也作借梯子下台。 借台阶下去。

【第91句】:崇祯皇帝上吊——走投无路

【第92句】:【羊上狼不上,马跳猴不跳】(惯)形容心不齐,步调不一致。

【第93句】:【六一儿童节】“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六月一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共同节日。每当此时,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其实,“六一”是一个悲惨的日子。 “六一儿童节”源自“二战”的一个悲惨的事件。在“二战”期间,1942年6月,捷克利迪策村十六岁以一上的男性公民和全部婴儿遭到德国法西新的枪杀。他们还把妇女和九十多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烧毁了这个与世无争的村庄。为了纪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也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的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把每年的6月旧定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第94句】:【姜太公使机变——不钓鱼儿只钓贤】(歇)机变:机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指做事另有好的用意。

【第95句】: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在学习上得过一等奖,上二年级的时候得过二等奖,可是上了三年级,什么奖也没得过。妈妈笑着说:“你可真像是喇叭掉进井里,响着响着就没声儿了。”(河南·淅川)

【第96句】:【哈巴狗】“哈巴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它乖巧、玲利又听话,能通人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正因如此,有时把巴结上司的人称为“哈巴狗”,颇为恰当和形象。那么哈巴狗的故乡在哪里呢?它产自东罗马,唐代中国史料称其为“拂菻”。据《旧唐书·高昌传》载:“武德七年(624年),高昌王麴文泰献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文中这种聪慧的“拂菻狗”属于尖嘴丝毛犬,曾经是希腊妓女和罗马主妇的宠物,而高昌所献这对“拂菻狗”则成为中国“哈巴狗”的小祖宗。从唐朝起,国内逐渐有人豢养“哈巴狗”,最初一两百年间,这种时髦而且昂贵的宠物,只限于宫廷喂养。大约在唐朝后期,哈巴狗开始流人民间,随着哈巴狗一窝一窝地成倍繁殖,后来也进入寻常百姓家。

【第97句】:【五福临门】“五福临门”是人们都喜欢的吉祥话。春节期间,不少人家都喜欢贴上“迎春接福”、“五福临门”的横幅,或写上一个大红“福”字贴于正门之中。这“福”和“五福”的含义是什么呢?所谓“福”就是幸福,即福运、福利、福气等。《韩非子》卷六有这样的说法:“全寿富贵之谓福”。清晰解释了“福”的内涵。比较全面地阐述“五福”含义的是《书经》,《书·洪范》中说:“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修好德,五日考终命。”五者构成了五福,详细解释起来是:第一福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第二福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第三福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第四福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第五福善终,是能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只有这“五福”合起来才能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

【第98句】:钻头上加钢针——好厉害

【第99句】:一天,我无意中听见姑姑在说一个人:“猴奸猴奸的,可真是算得上牛吃草帽,一肚子烂圈儿。”(吉林·柳河)

17577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