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让人不由沉醉!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 打骡子惊了马】采取惩治行动,威胁到有关的人。类似 的:打黄牛,惊黑牛/打着羊驹驴颤。成语:惩一儆百。浩然 《艳阳天》:“就是对弯弯绕、马子怀这些人,也不能不有一点 骡子马也惊的影响吧?”

【第2句】:【久病成医】(谚)指患病时间长了,对病因、病情以及用药治疗等都有切实的了解,几乎算得个医生了。

【第3句】:【贫家富路】(谚)贫家:居家贫穷。 富路:出门在外带足盘费。指居家节俭容易度日,上路窘困无处呼救。 也作“穷家富路”。

【第4句】:【卷地皮】(惯)比喻贪官对百姓残酷地剥削掠夺。 也作“刮地皮”。

【第5句】:王七他兄弟——王八

【第6句】:【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谚)指求助于别人,必须求那以济人为乐、慷慨大度的豪杰之士;救济别人,必须是在他处境窘困、急需救助的关键时刻。 也作求人须求大丈夫,救人须救急时无。 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第7句】:【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歇)王小二:泛指旧时穷苦人。指日子越来越艰难或境况越来越糟。

【第8句】:【窝里反】(惯)指家族或团体内部发生矛盾和斗争。 也作窝里斗。 窝里发炮。

【第9句】:【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释义:困难要靠自己解决,不能依赖别人。例句:你说得对,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要翻身得靠自己。

【第10句】:俩兽医抬死驴——没治

【第11句】:【 吃过河豚,百样无味】河豚味美。谓见过大世面,对一般 事就看得淡了。清代《孽海花》:“俗话说得好:吃过河豚,百 样无味了。若是做了上海道,也是百官无味了。”

【第12句】:【茶喝多了养性,酒喝多了伤身】(谚)茶是清淡的,多喝能养性;酒是浓烈的,多喝要伤身。指经常喝茶有益,过量喝酒有害。

【第13句】:【一个人跟着影子转】(惯)指一个人孤单地过日子。

【第14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此语的意思是荐举人才,对外不避仇人,对内不避亲属。形容任人唯贤,公正无私。此语源自《吕氏春秋·去私》,讲的是春秋时,晋国大夫祁黄羊年老退官,晋悼公要他荐举贤良。祁黄羊推荐仇人解狐做了南阳县令,又推荐自己儿子祁午在朝中做了军尉。孔子听说后赞叹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真可以说是公正无私啊!”

【第15句】:裱糊吉里的纸人一—点就透;—戳就破

【第16句】:【打死老虎】(惯)比喻打击已经失势或失去反抗能力的人。

【第17句】:【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见“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第18句】:菜园里的羊角葱——越老越辣

【第19句】:【可遇而不可求】意为只能碰运气,碰机会。张洁《无字》: “一切都是机遇,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第20句】:一天晚上,我在做《社会》课本上的讨论题,可是怎么也想不出个道道儿。爸爸看过之后说:“一块砖头难砌墙,一根木头难盖房啊!咱们一起来想想。”(山东·昌邑)

【第21句】:【在云端里过日子】(惯)形容提心吊胆。

【第22句】:【出一身冷汗】形容人惊恐。王安忆《文革轶事》:“有时 候,这些画面还会出现在她的梦境里,真的一样,她不由惊 出一身冷汗。”

【第23句】:【把送殡的埋在坟里】释义:比喻受牵连。例句:他已经看出来了,照这样下去,要处理的处理不了,还得“把送殡的埋在坟里”,还得给自己找一身抖落不净的病……

【第24句】:小明最贪玩,不好好读书,妈妈拿着他的成绩单,叹道:“你呀,顿顿白馍不离手,走出校门像疯狗,玩耍没忧愁,看看成绩你咋抬头?”(河南·镇平)

【第25句】:雨过天晴后的一个晚上,我和爸爸去奶奶家。一路上,我小心翼翼,总怕踩着水和泥。爸爸说:“你看,明是水,暗是泥,不明不暗是好地。”(河北·邯郸)

【第26句】:一缕棉丝难织布,一粒大米难做饭。

【第27句】:一杆没星的秤——掂不出轻重

【第28句】:飞行员的伞——随机应变

【第29句】:【和尚哭丈母——多揽这层闲】(歇)揽:兜揽,拉到自己身上。和尚不结婚,没有岳母。指多管闲事。

【第30句】:【裹脚布——又臭又长】见“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第31句】:【打破脑袋用扇子扇】释义:比喻把生死置之度外,满不在乎。例句:黄金湖一看,来者不善,又是老对头。心里一横,想起金山大哥的那句话:“打破脑袋用扇子扇,上肖县长、常专员那打官司去!”

【第32句】:【焦了尾巴梢子】(惯)焦:干枯,转指断绝。尾巴梢子:比喻子孙。 讥讽人断子绝孙。 也作“焦尾巴”。

【第33句】:【开后门】(惯)比喻利用职权给人以不应有的方便和好处。

【第34句】:【羊群出骆驼】(惯)比喻人群中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也讽刺人十分特别。

【第35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见“拼得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第36句】:一天,刚学电子琴没几个月的一锟对妈妈说,他想学绘画。一旁的爷爷听了说:“孩儿,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毒。你还是先把琴学好吧!”(河南·焦作)

【第37句】:【 好心当成驴肝肺】好心被人恶意曲解。成语:不识好歹。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真是好心当了驴肝肺,好人不 得好报呀!这可把人冤枉死了。”

【第38句】:狗长犄角——装羊(佯);出羊(洋)相

【第39句】:妈妈让我写作业,我总说“明天再写吧”。爸爸听得不耐烦了,批评我说:“你可真应了那句话: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又凉来冬又冷,收拾书包过大年。”(吉林·柳河)

【第40句】:【舍不得牛犊,套不住老虎】(谚)牛犊:小牛。舍得拿牛犊作诱饵,才能套住老虎。借指要敢冒险,敢付出代价,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第41句】:【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战争中不论胜负,双方均有损失。 明代《西游记》:“胜负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杀人一万,自损 三千。何须烦恼?”

【第42句】:【临死拉个垫背的】谓连累别人,或不能饶恕仇人。或说: 自己该死,别拉着别人垫背。梁斌《红旗谱》:“咱满有理的 事,这辈子翻不过案来,死的时候也得拉他垫背,我就是这 个脾气!”

【第43句】:水湾里照影子——到过来

【第44句】:【三个和尚没水吃】自己只顾自己,没有团结合作精神,不 愿意多出力,互相推委。《鲁迅书信集》:“办小刊,我的意见 是不要贴大广告,却不妨卖好货色,编辑要独裁,一个和尚 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中国人的老 毛病。”

【第45句】:【人生何处不相逢】今后仍有相逢的可能,应保持友好关 系。明代《醒世恒言》:“彼此睁眼一认,虽然隔了六年,面貌 依然。正是昔年还银义士。正是: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 处不相逢。”

【第46句】:【豆腐拌成了肉价钱】(惯)比喻由于某种原因,本来不值钱的东西成本提高,价格大幅提升。

【第47句】:【当面教子,背后教妻】释义:可以当着别人的面教训子女,不能当着别人的而教训妻子。例句:“当面教子,背后教妻?_你敢管教在家里管教,别上外边闹笑话给人家看!

【第48句】:【瓜儿恋秧,孩儿恋娘】(谚)就像瓜离不开瓜蔓一样,孩子离不开生身的娘亲。指孩子离不开娘亲是天性。也借指游子恋着故土完全出于真情。

【第49句】:孩子再丑,也是自己的。

【第50句】:针对社会上有些人爱吃野味儿的现象,外婆说:“吃尽美味还是盐,穿尽绫罗还是棉。”(四川·忠县)

【第51句】:【方榫头,圆榫眼】连接不上,结合不上。成语:格格不入。 语文图书:“明明是一种修辞现象,却硬要从逻辑上来解释, 无疑于方榫头,圆榫眼,只能格格难入。”

【第52句】:【老牛力尽刀尖死】释义:比喻辛辛苦苦为人出完了力,却被人害了,落个悲惨结局。例句:白占魁为了自己没有能当上社干部,竟能唱出“老牛力尽刀尖死,忠心为国不出头”的秦腔发牢骚,高增福听了简直发呕,唾了几口酸水。

【第53句】:邻居家忘了关水龙头上班去了,结果他们家发了大水,我们家也遭了殃。哥哥气愤地要去找他们算账。奶奶说:“算了,人家又不是故意的。常言说,走路要好伴,居家要好邻。千金买屋,八百买邻。为了一件意外的事伤了邻居和气,不值得。”(河南·许昌)

【第54句】:【狗是忠臣,猫是奸臣】见“猫奸狗忠。”

【第55句】:星期天,我们学校全体师生上山栽树。爷爷听后,捋着胡须高兴地说:“栽上一棵树,修个小水库;栽上一片林,等于修个水库群。”(河南·汝阳)

【第56句】:【掩耳盗铃——哄人】(歇)掩耳盗铃:捂住耳朵去偷铃铛。指自欺欺人。

【第57句】:老虎的头发——没有人敢理

【第58句】:哪山唱哪山歌——到哪说那

【第59句】:【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歇)横批:与对联相配,贴在对联上面的横幅。旧时供奉灶王爷的对联通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为“一家之主”。指一个家庭当家做主的人。

【第60句】:【长虫钻竹简——死不转弯】(歇)本指蛇钻进竹筒后身体不能转弯,转以形容人固执,死不改变主意。

【第61句】:我摸着奶奶的耳环眼问:“你们为什么要戴耳环呢?”奶奶说:“天打扮地打扮,不戴耳环不好看。”(河南·新野)

【第62句】:【好人不长寿,赖人活不够】(谚)指好人安分守己,正道直行,却往往早死;坏人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却往往长寿。 也作好人没长寿,赖人活不够。 好人命短,坏人命长。

【第63句】:【呆子有呆福】(谚)指呆笨的人心眼单一平实,往往有福气交好运。 也作“憨人自有憨福”。

【第64句】:每年春节,在省城工作的姑姑总要回来接奶奶去她那儿过年,可奶奶说什么也不去。这一次,我忍不住问奶奶为什么不去。奶奶摸着我的头说:“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己的穷窝窝。我待在自己家,心里舒坦。”(河南·内乡)

【第65句】:【好花偏逢三更雨,明月忽来万里云】释义:雨打娇花,乌云遮月。比喻好人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例句:赵氏玉贞衣不解带,昼夜伺候,不想大限已到,古语说的是:“好花偏逢三更雨,明月忽来万里云。”李文元一病不起,呜呼哀哉,竟自死去。

【第66句】:一家盖不起夫子庙,一个人修不起洛阳桥。

【第67句】:【生日吹蜡烛】孩子们过生日,生日蛋糕是少不了的,精明的蛋糕店老板又开始赠送生日蜡烛。生日那天,吃着蛋糕,又吹蜡烛,别提有多高兴了。不过,过生日吹蜡烛的来历恐怕孩子们不知道。过生日要吹灭插在蛋糕上的蜡烛,这一做法最早始于古希腊。古希腊的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新的崇拜者们在庆祝月亮女神生日时,在圣坛上摆上插着蜡烛的甜蜜蛋糕。后来,古希腊人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插上燃烧着的蜡烛,并增加了吹蜡烛的内容。他们相信,燃烧着的蜡烛具有隐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们要求一个心愿,并且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他们便可以如愿以偿。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第68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惯)听到、看到了没听过、见过的事物。 指所听所见的事物十分稀罕,以前没有听过或见过。 也作“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第69句】:饭熟揭锅盖——气冲冲

【第70句】:【长衫有人穿,长话无人听】(谚)拖拖拉拉、没完没了的话,谁听了都厌烦。指讲话贵在干脆利索,言简意赅。

【第71句】:【 只拉弓,不放箭】做出样子,并不采取行动。成语:引而 不发。清代《官场现形记》:“正钦差听了,别的还不在意,倒 于这个‘只拉弓,不放箭’两句话,着实心领神会。”

【第72句】:【狗不理】一提“狗不理”,人人都知道是天津那个“狗不理”包子铺。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名叫高贵友的年轻人,其父四十得子,由于期望他无病无灾,健康成人,好养活,故取了乳名“狗子”。高贵友十四岁到天津学艺,在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里做小工,练就一手好活。三年师满后,他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自立门户,开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制作的包子色香味美,加上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引得十村百里的人都慕名而来,生意十分兴隆。由于来吃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不可开交。后来高贵友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新的经营点子。顾客们想买包子,他要求先把零钱放进碗内,然后他按价给相应的包子。顾客们吃完包子,放下碗筷离店时,高贵友常常忙得顾不上跟他们说话。于是街坊邻里都取笑他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睬”。后来,好事者干脆把他的包子店改名“狗不理”,把他制作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而高贵友对此也一笑而已,并不介意。此名一经传开,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鲜美而名扬中外,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做工上,它有明确的规格标准,每个包子褶花疏密一致,宛如白菊花形,都是十五个褶。刚出屉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所以一直深得大众百姓和各国友人的青睐。据说袁世凯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品尝后大悦,道:“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这个一百多年老店至今生意兴隆,为保住名声,慎设分店。但头脑活络的商人却打起了擦边球,“天津包子”却在全国遍地开花。

【第73句】:厕所里吃甘蔗——臭嚼

【第74句】:【没喝过墨水没念过书,没有文化】成语:胸无点墨。姚 雪垠《李自成》:“我自幼没喝过墨汁儿,拙口笨舌,说不好什 么话。”

【第75句】:【隐疾难为医】(谚)指生于幽隐处的疾病难以治疗。也指隐瞒真实病情就难以下药。

【第76句】:清水拌石子——合不拢

【第77句】:【水米不沾牙】释义:不吃不喝。“不沾牙”又作“不打牙”。例句:受刑以后,我半死地躺在监牢里水汪汪的地上,一连两天水米不沾牙!

【第78句】:【阎王不在家,业鬼由他闹】(惯)业鬼:即孽鬼,生时作恶的鬼。比喻主事的人不在,坏人乘机捣乱。

【第79句】:【老王的拳捣老王的眼】(惯)比喻自己人内部发生争斗。

【第80句】:邮递员丢邮包——失信了

【第81句】:【花生剥了壳——好赖算个仁】(歇)仁:花生仁儿,谐“人”。指好歹当个人来使用。

【第82句】:鳄鱼的眼泪——可怜不得;假慈悲;掩盖不了凶相

【第83句】:【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歇)受气:本指受气流的挤压,转指遭受指责、欺压。指两方面都受到指责或遭到欺压。 也作老鼠落在风箱里——两头受气。 老鼠入风箱——两头受气。 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

【第84句】:【事缓则圆】(谚)缓:舒缓,从容。 圆:圆满。指遇事不可急于求成,要从容舒缓,才能得到圆满的结果。

【第85句】:【 抱着粗腿不放】一心投靠某种势力。从维熙《大墙下的 红玉兰》:“可是,事情总得有个界限,你要是总抱着他的粗 腿不放,盲人骑瞎马,那你可离悬崖不远了。”

【第86句】:【举头三尺有神明】(谚)神明:神灵。迷信认为神明就在人的头顶上方看着人,人的一善一恶都瞒不过神明。

【第87句】:【生意经】“生意经”指做生意的方法和窍门。生意经源自我国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之后,自己弃官经商,并写了一部叫《计然》的书,总结自己的经商经验:一是“务物完”,即要妥善保管好商品。二是“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宝”。即当东西贵时,要收存货出尽;价格便宜时,要把收购储存视如珠宝。三是“无息市”,即资金流动要迅速。他利用这些经验经商,一下子成了巨富。后来,生意人把《计然》当做必读之经典,把范蠡当做下海经商之典范,《计然》成了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生意经”。

【第88句】:电线杆上晒衣服——好大的架子

【第89句】:【朽木不可雕也】此语常用以比喻人没有出息,不堪造就,如扶不起来的阿斗。典出《论语·公冶长》:春秋时,孔子的学生宰予喜欢白天睡大觉。有一次,孔子发现后生气地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学生,也就没有必要再去责备了!” 宰予也够倒霉的,别人说他几句也就过去了,偏偏打瞌睡叫老师撞见了,落了个“青史留名”。

【第90句】:拔萝卜栽葱,撵狐狸来狼———茬比一茬辣,一伙比一伙凶

【第91句】:买菜的等卖菜的说了胡乱要的高价,顺口说道:“你真是宁要跑了,不要少了!”(山东·莱西)

【第92句】:爸爸和一个叔叔在喝酒,看到上来的主食是馒头,爸爸笑着说:“馒头就酒,再好没有。”我们全家人听了都大笑起来。(山西·阳泉)

【第93句】:【一张床上说不出两样话】(谚)能睡在一张床上的夫妻二人,心想的、嘴说的总都一致。指夫妻思维方式、是非观念往往是相同的。

【第94句】:【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谚)港:港湾。指船再多,也不妨碍水上交通;车再多,也不妨碍陆路交通。比喻人虽多,各做各事,互相之间并不妨碍。 也作“船多不碍江”。

【第95句】:【葫芦是吊大的,小孩是哭大的】(谚)葫芦吊在架子上才能长大,婴儿经常哭才能长大。指婴儿啼哭是一种有益的运动,是正常现象。

【第96句】:【不是撑船手,休来弄竹竿】释义:不是干某一行的人,就不要干某一行的事。例句:“这个考语还是请你尧翁代拟了吧。‘不是撑船手,休来弄竹竿’,兄弟实实在在有点来不得了。”

【第97句】:【一窝狐狸不嫌骚】(谚)骚:同“臊”,臊臭气味。同窝的狐狸,谁也不嫌谁臊臭。比喻坏人与坏人臭味相投,互不嫌弃。

【第98句】:【希望】“希望”是指人们期望达到某种目的,或者盼望某种情况的出现,是实现某种目标的欲期。毛泽东曾对青年人说“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其实,“希望”这个词最初指的是期待看到月满月圆,并无它义。为何“希望”最初特指期待月满月圆呢?这还得从“望”字说起。“望”字的产生与月亮有关。众所周知,月有阴晴圆缺,造成圆缺的原因是月亮本身不发光,我们之所以能看见月光,是因为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月亮绕着地球转,农历每月月初之时,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月亮正对着地球的那一面因为照不到太阳,使得我们无法看到它,这就是新月,古人将其称为“朔”。随着月亮的转动,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越来越大,月牙一天比一天“胖”,等到向地球的一面全部照到太阳光时,就成了满月,古人称之为“望”。《说文》解释:“望,月满也。”“望”在农历的十五六,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满月之后,月亮又逐渐变“瘦”,至完全看不见,新月时期又开始了。就这样周而复始,永无止境。因此,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再从“望”到“朔”的时间。月圆月缺一个周期.恰好一个月。正因为“望”是月满月圆之意,“希望”自然就是期待月圆之日的意思了。宋范仲淹在《十四月夜》中写道:“天意将月圆,人心等满时。已知千里共,犹讶一分亏。”表达了人心等满,愿月满无缺,花好月圆。圆月是美好光明的象征,自然“望”是大家所期(希)盼的。 “希望”一词逐步引申演化为期望达到某种目的,实现某种目标,而达到一个“圆满”的结果。

【第99句】:桌布盖牛背——露头角

17601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