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的文案,哪句说出了你的心声?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秋收已毕,穿老板让我爸爸承包干活,价钱太低,干吧不合算,不干又没有活干。妈妈说:“这真是猴子捡块姜,扔了舍不得,吃了辣得慌。”(河南·淅川)

【第2句】:【自己酿的酸酒自己喝】做错事自己承担责任。酸,也说: 苦。成语:自食其果。《天意》:“我不恨任何入,只恨自己, 既然自己偷吃了禁果,那么这杯不幸的苦酒就该自己喝下 去。”

【第3句】:【认钱不认人】(惯)指人只认钱财,没有情意。

【第4句】:【砍的比旋的圆】(惯)旋:旋转着切削。一般砍的不会比旋的圆。 比喻事情违背常理。

【第5句】:【记吃不记打】(惯)斥责人不接受教训,只记得好处而忘了受罪的时候。

【第6句】:媳妇堂前拜,公婆背利债。

【第7句】:母老虎地头蛇——惹不起

【第8句】:猪尿泡上扎刀子一泄气了

【第9句】:【宁可玉碎,不能瓦全】(谚)宁愿作为美玉被击得粉碎,也不作为瓦片而被保护得完好。比喻有气节的人,宁可忠贞而死,绝不苟且偷生。 也作宁为玉碎,不作瓦全。 宁甘玉碎,必不瓦全。

【第10句】:【人无前后眼,祸害一千年】(谚)前后眼:既能看清过去,也能远瞻未来。指人处事待人如果只顾眼前,没有远见,就会造成无穷无尽的后患。

【第11句】:【出岔子】(惯)指出了差错或事故。

【第12句】:鳄鱼上岸——来者不善

【第13句】:【登鼻子上脸】(惯)比喻越来越放肆。 也作踩着鼻子上脸。 踏着鼻子上脸。

【第14句】:劳动是食欲的父亲,是消化的祖父,是健康的曾祖。

【第15句】:【站在锅中间,看见锅沿沿;站在坡尖尖,看见天边边】(谚)人站在锅当中,只能看到锅沿;站在坡顶,就能看到天边。指人看问题,立足点高了就眼界开阔,看得很远。

【第16句】:【家累千金,坐不垂堂】(谚)垂堂:靠近堂屋的檐下。拥有千金家财的人,不肯坐在屋檐下,以防屋瓦掉下砸伤身体。指财富多的人懂得自我保重。

【第17句】:神龛上挂粪桶——糟蹋神像

【第18句】:【水流千里,终归大海】(谚)比喻事物千变万化,总要归结到根本上。也比喻人奔走千里万里,最终总要回归故土。 也作水流千转归大海。 水流千遭归大海,树老叶落要归根。

【第19句】:【探花】“探花”指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第三名。它为何叫探花?与“花”有关系吗? “探花”这一称呼,发端于唐代,定名于南宋末年。“探花”最初和名次无关,仅与科举考试的活动有关。当时,科举得中的新进士在喜庆之余,往往举行盛大的宴游活动,因为科举发榜时间在春季,正值杏花怒放之时,人们便称杏花为“及第花”,把进士们组织的宴游叫“杏园探花宴”。宴游时间确定之后,两名最年轻的新科进士便被挑选出来,担当“两街探花使”或“探花郎”,负责采摘都城中的各种早春鲜花,并和其他进士比赛,最先摘得牡丹、芍药等名花的进士胜出,如果“探花郎”不胜便要受罚。此时的“探花郎”只是戏称。到了宋代,随着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成为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名单和名次。北宋年间的殿试规则是,进士一甲只钦点三人,并规定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都称榜眼。之所以称榜眼,原因是在榜上,状元姓名居中,第二、三名靠下居左、右两边,像人体的两只眼睛;参见皇帝时,状元在前,第二、三名分列两边,也像两只眼睛的位置。到北宋后期,为对殿试中的第二、三名进士有所区别,人们便只以第二名为榜眼,并开始借用唐代“探花郎”一词指代第三名。但在正式发放的金榜上,第三名的称呼是进士一甲第三名。一直到南宋末年,“探花”方才正式成为殿试第三名进士的专名。

【第20句】:【一口咬断铁钉子】(惯)形容人果断、坚决,说话算数不翻悔。

【第21句】:【周身是刀没一把利】(惯)比喻满脑子的主意、点子,却没有一个能顶用。也比喻所学的知识多而杂,没有一门是精通的。

【第22句】:【 死水怕勺舀】没有来源,花费不起。清代《醒世姻缘传》: “其一切打银带,做衣服,买礼物,做盘缠,都是丁利国这碗 死水里舀,却也当真舀得干上来了。”

【第23句】:【王顾左右而言他】释义:王:指梁惠王。顾:看。他:其他的,别的。指回避正面提问而扯其他的。例句:罗汝明总是笑而不答,或者是来一个“王顾左右而言他”。

【第24句】:【 面不改色心不跳】形容镇静,沉着。成语:泰然自若。王 《青春无悔》:“你真是啊,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心不跳。”

【第25句】:【 热锅上的蚂蚁】形容心急,慌乱。清代《红楼梦》:“那贾 瑞只盼到晚,又等他祖父安歇,方溜进荣府,往那夹道中屋 子来等着,热锅上蚂蚁一般。”

【第26句】:【老公、老婆】“老婆”是妻子的别称,在这里新老不分,新娶媳妇也是老婆。“老婆”听起来不怎么好听,却包含着丈夫对妻子的爱意呢!相传,唐代有位名士叫麦爱新,他看到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嫌弃老妻、再纳新欢想法,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从对联中看到了丈夫弃老纳新的念头,于是便提笔续了一副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这副下联,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老藕”与“老偶”谐音,饶有风趣。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所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挥笔写下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渐渐地,妻子的爱称——“老婆”就被传开了,一直沿用到今。“老公”也成了对丈夫的爱称。

【第27句】:【一人向隅,满座不乐】(谚)隅:墙角。指有一人面向墙角悲伤,满屋的人都不得快乐。

【第28句】:【踹浑水】(惯)踹:踩。浑水:不正当的男女之事。比喻抓住别人搞不正当两性关系的短处,趁机占便宜。

【第29句】:【应声虫】“应声虫”用以比喻讽刺那些无主见、随声附和的人。明代田艺蘅的《留青日札》便说:“己无特见,一一随人之声而和之,譬之应声虫焉。”那么,世上真有应声虫么?宋代陈正敏《遁斋闲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北宋末年“六贼”之一的杨勔得了一种怪病,每次说话的时候,肚子里都有一个小声音在仿效。数年之间,这个声音越来越大。一个道士见到后十分惊讶,他说:“这是应声虫,如久不治,会传给妻子儿女,应当去读《本草》,读到哪味药,虫子不答应了,服用了就可治病。”杨勔照着去做,当他读到雷丸时,虫子忽然不做声了,于是赶快吃了一些,病就好了。据《中国药典》载,雷丸又名竹苓、雷应、竹铃芝,属白蘑科真菌类,有杀虫消积功能,用于绦虫、钩虫、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等病的治疗。不知“应声虫”是什么怪病,但雷丸治肚子里的虫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应声虫是传说,传说是靠不住的。但,为我们留下了“应声虫”这一词语,比喻只知道随声附和的人再合适不过了。

【第30句】:李奶奶总是放心不下住在城里的儿子。张阿婆从城里探亲回来,告诉李奶奶:“你别老是周瑜穿草鞋——穷都督(嘟嘟)啦。我碰见你儿子了,他现在是孙悟空进了花果山——称心如意。要甜的拿甜橘,要酸的拿话梅,生活好着呢!”(湖南·醴陵)

【第31句】:上课时,教室闹哄哄的。曹老师说:“你们看看,你们多像池子里抽干了水的鱼儿,个个都是活蹦乱跳的。”(四川·达县)

【第32句】:【毡袜裹脚靴】(惯)毡袜、裹脚布、靴子都是穿在脚上的东西。比喻关系密切的人。

【第33句】:【老鹰捉小鸡】释义:形容动作又猛又狠,准确无误,手到擒来。例句:那老鬼大出意外,早已如老鼠见到猫,缩成一团。老六怒火正上,一手捉住他的衣领,正如老鹰捉小鸡:“你有自己打算?好呀,我立刻就叫你滚!”

【第34句】:冷水泡茶——不起色

【第35句】:爸爸常说我“你花钱总是不品本儿,给你一个聚宝盆,也会让你用露了底儿”。(河南·焦作)

【第36句】:【无过乱门】(谚)不要走近祸乱的地方。指人必须时刻保持安全感,凡是祸乱是非之地,一定要远远避开。

【第37句】:【猴子装人,忘了自己长尾巴】释义:比喻伪装有破绽,露了马脚。例句:“茶三钱,他猴子装入,忘了自己长尾巴!”沙木龙机敏地断定:“前次化装成山野傈僳汉子,这回又打扮得像个城里的阔佬,可那刀削脸,深眼窝,鹰钩鼻子,他永远也改不了!”

【第38句】:【 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不会从事体力劳动。语序亦可 换置。老舍《离婚》:“您说叫他改行吧,他又手不能提篮,肩 不能担担,作个小买卖都不会,这不是眼看着挨饿吗?”

【第39句】:篙子撑船——竿子到底

【第40句】:【贴人不富自家穷】(谚)贴:补贴,帮补。在钱财上帮补别人,往往是别人没有帮补好,倒把自己拖垮了。指用财物扶持别人,并非救助人的好办法。

【第41句】:【吃人不吐骨头】形容剥削者的贪婪和残酷。类似的:吃 枣不吐核,吃人带皮骨。海外刘宜良《江南小语》:“剥削,剥 削,天下吃人不吐骨头的职业,莫过于律师了!”

【第42句】:【有钱难买不卖货】(谚)别人不卖的货,有钱也买不到。比喻别人不愿意的事,是强迫不得的。

【第43句】:苍蝇跟屎壳郎做朋友——臭味相投

【第44句】:【唱高调】(惯)比喻说不切实际、实现不了或根本不打箅去实践的漂亮话。

【第45句】:【 比死人多口气】形容人无能,不起作用。成语:行尸走 肉。西戎《赖大嫂》:“你活了四十几,比死人多有一口气,有 啥能耐!”

【第46句】:睡多得疾病,哭多烂眼睛。

【第47句】:看着弟弟的作文本,叔叔笑着说:“作文写得倒不错,但怎么像是石灰浆写文章,尽是‘白字’啊!”(云南·昆明)

【第48句】:【大丈夫报仇,十年不迟】谓遇到事情要沉着,找机会对侍。 类似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姚雪垠《李自成》:“大丈夫报 仇十年不迟,何况只用等几个月?气坏了身体可不值!”

【第49句】:大理石压咸菜缸——大材小用

【第50句】:梦里娶媳妇——高兴一时是一时;快活一时算一时

【第51句】:【一言不实,百事皆虚】(谚)指说一句假话,其他事都会让人怀疑是不真实的。

【第52句】:【贼捉贼,鼠捕鼠】(谚)让贼去捉拿贼,让鼠去捕捉鼠,这样更容易见功。比喻只有深入到事物内部,才能研究并掌握其活动规律。

【第53句】:我和堂哥打闹,不小心被打着了眼睛。爷爷在一旁说:“人狂有祸,天狂有雨。”(广西·鹿寨)

【第54句】:【衣服要自己穿破,不能叫人家指破】为人要正派,不能让人 背后议论,被人指责。孙犁《风云初记》:“名帖儿要正,脚跟 儿要稳,衣服要自己穿破,不能叫人从背后指点破!”

【第55句】:【老母猪吃万年糠】(惯)比喻重提老早以前的事。 也作“老母猪嚼万年糠”。

【第56句】:【把头往老虎嘴巴里填】释义:比喻冒险,送死。例句:刘二虎会意,跨步上前,拦住李鼎三,嚷道:“参谋长,您这不是把头硬往老虎嘴巴里填吗?八路军不会放过您的。”

【第57句】:【钉是钉,铆是铆】(惯)“丁是丁,卯是卯”。

【第58句】:【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即木星。古代术数家认为太岁所 在是凶方,不宜动土建筑。此语表示触犯忌讳,胆大妄为, 或敢作敢为。香港金庸《笑傲江湖》:“你天大的胆子,到太 岁头上动土?”

【第59句】:【赞人陷人皆是口,推人扶人皆是手】(谚)同是一张口,能赞扬人,也能陷害人;同是一只手,能扶助人,也能推倒入。指人应该多做扶助人和赞扬人的事,少做陷害人和损伤人的事。

【第60句】:【嘴上挂得油瓶】(惯)形容人生气时嘴巴高高噘起的样子。

【第61句】:【卖卜卖卦,转回说话】(谚)卜:占卜。卦:算卦。指用占卜、算卦给人相面算命的人,是从算命人的嘴里套出的话又说给算命人听,完全是骗人的,绝不可信。

【第62句】:【草绿色军服】“草绿色的军服”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20世纪初,英国人为了掠夺非洲南部的财富,派军队进攻非洲的布尔人。当时,布尔人的武器不如英国军队。为了战胜数量比自己多出五倍的英军,布尔人便根据非洲的山地特点,穿上草绿色的衣服,并把武器也涂上了与草木相似的颜色。他们悄悄地躲在丛林里,敌人简直看不出丛林里有人。而当时的英军却穿着很显眼的红色军服,暴露得十分清楚。由于英军目标太明显,布尔人老远就可以用武器射击,英军被打死打伤七万多人。后来,英国军队接受了这个教训,将红色军服改为暗绿色。以后,各国的军队也相继把军服改成了黄色或草绿色。

【第63句】:妈妈指挥爸爸干活,还没等一件事干完,又催着干另一件事。爸爸笑着说:“就是满屋子老鼠乱跑,两只手也只能捂一个窟窿啊!”(河南·安阳)

【第64句】:【钉是钉,板是板】(惯)形容态度鲜明,毫不含糊。

【第65句】:一夜不睡,十夜不醒。

【第66句】:【戴木头眼镜——看不透】(歇)指对人或事物看不透彻。

【第67句】:《百家姓》少了第二姓——缺钱

【第68句】:【眼睛长在额头上】眼光高,瞧不起人。形容势利眼。类 似的:眼睛比眉毛高。鲁迅《彷徨》:“夥计本来是势利鬼,眼 睛长在额角上的,早就撅着狗嘴的了。”

【第69句】:休息休息再说——歇后语

【第70句】:皇帝的厕所一没有别人的粪(份)

【第71句】:【书生治兵,十城九空】(谚)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实战经验的人领兵作战,十座城池就有九座守不住。指书生领兵打仗,非遭惨败不可。

【第72句】:电线杆挂灯笼——高明;有名(明)的光棍

【第73句】:船上人上岸——不(步)行

【第74句】:猎人打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75句】:我从姥姥家回来的时候,总是往路边土大的地方走。妈妈说:“来,往这边走,那儿土大。”我赶紧走了过去。可是没过一会儿,我又走到土路里边了。妈妈说:“你呀,吃一百个豆也不知道豆腥味儿。”(陕西·宝鸡)

【第76句】:萝卜碰上三九天——要冻(动)心了

【第77句】:【瓮里走了鳖——左右是他家一窝子】(歇)左右:反正。指某事反正是他家里的人干的,与外人无关。

【第78句】:【好男不吃婚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谚)好男儿不吃结婚时的现成饭,好女子不穿出嫁时的现成衣。 指有志气的青年,贵在能独立生活,不靠祖业,不享现成福。 也作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女人不穿嫁时衣,男儿不吃分时饭。

【第79句】:【人咸踬于垤,莫踬于山】见“不踬于山,而踬于垤”。

【第80句】:【入家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人家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长】 谓年长者经历多,见识广。成语:见多识广。柳青《创业 史》:“他大伯,欢娃年轻,你吃盐比他吃米多,他说得不对, 你不用计较。”

【第81句】:【同仁堂】“同仁堂”是中药行业最著名的老字号,时至今日,长盛不衰。最近有一出新编京剧《风雨同仁堂》,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志和赵葆秀主演,好评如潮。那么,“同仁堂”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同仁堂的店名和康熙有关。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宫中的御医怎么治也不见好转,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药。一天,康熙独自出宫微服夜游,来到一条街上,发现一个小药铺,里面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康熙心想,自古道小药铺内有人参,我何不到这里看看。于是,康熙上前敲门,说明来意。郎中说:“好,你脱去上衣,让我看看。”康熙脱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说:“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长期吃人参,火气上攻,因此起了红点子,以致发痒。”康熙问:“此病能根除吗?”郎中肯定地回答:“能,只要用些药就会好的。”顺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个罐子,铺开一个包袱,把罐子里的药全部倒出来,足有七八斤重,说:“这是大黄,你拿回去,用这八斤大黄,煮水百斤,放入缸内,等水温适中,便入缸洗浴,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即可痊愈。”康熙回到宫中,按郎中所嘱,如法洗浴。果然洗了三遍之后,竟全好了。康熙十分高兴,第四天又微服来到小药铺。一打听原来郎中名叫赵桂堂。于是康熙想荐他进宫当御医,但赵桂堂行医为普天下百姓,不想进宫,只想建一个药堂。康熙一听毫不犹豫地说:“若真要建药堂,就叫同仁堂吧,你看这个名字怎样?”说着从桌子上拿起笔来,顺手写了一张字条,又盖上印章,然后说:“赵兄,明天你到内务府衙门去一趟,那儿有我的一位朋友,说不定真能管事。”说完,告辞而去。第二天,赵桂堂忍不住好奇地拿着字条找到内务府衙门,果真拿到了不少银子。原来,写字条的人就是康熙皇帝。赵桂堂受宠若惊,回去建起了“同仁堂”。自雍正元年(1723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这就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就就业业、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第82句】:晚上,妈妈让我洗脚,我却不愿意。妈妈说:“睡觉前洗脚对身体有好处。富人吃药,穷人洗脚嘛!”(河南·洛阳)

【第83句】:【 有他不多,没他不少】谓可有可无。歇后语说:一斗芝麻 拈一颗,有他不多,没他不少。成语:无足轻重。浩然《艳阳 天》:“想安生,就像韩百安那样,一生一世窝窝囊囊,受人摆 布;有他不多,没他不少,潦潦草草地过一辈子。”

【第84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见“不踬于山,而踬于垤”。

【第85句】:【水浅养不住大鱼】条件差,收揽不了人才。类似的:小笼 子盛不住大鸟。姚雪垠《李自成》:“就怕水浅养不住大鱼。 咱如今刚打了败仗,人家牛举人未必会留在这里。”

【第86句】:一次小测验,我语文、数学都考了100分。张老师对我说:“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筐。你可不能骄傲啊!”(河南·许昌)

【第87句】:【红白喜事】中国民间称结婚为“红事”,埋人为“白事”,合称“红白喜事”。结婚叫红喜事,还好理解,花轿是红的,新娘穿红的(白色婚纱是后来的外来婚俗),洞房内铺的、盖的全是红的,室内外、院内外墙上贴的、门口挂的全是红的,嫣然似红海洋一样,红事忌白。然而,死了人叫“白喜事”不好理解。那么这又是什么缘由呢?所谓白喜事,有悲喜交加之意。首先,如果百岁老人死了,那是自然归天,有人称之为喜丧。另外,丧葬本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但同时又要跟着“热闹”一番。这种自相矛盾的心态,在中国是有传统的。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死了老婆,他没有悲伤,相反,却在地上鼓盆而歌。在庄子看来,自然界是最高的权威,一切都要听从自然界的安排。人的一生没有任何主动性,一切都是命定的。《庄子·德充符》云:“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他丧妻鼓盆而歌,正是浓厚的宿命论的思想意识的反映。对丧事的喜庆活动,在中国许多民族中都存在过。例如,土家族跳丧舞。人死了以后,尤其是长辈去世后的第一个晚上,丧家就开始了这种跳丧舞的活动。被请的歌师傅一个人击鼓领唱,另有两个人帮和,边歌边舞,围着棺材一跳就是一个晚上,借以给死者家属减轻悲痛,解除忧闷,因此跳舞哀而不悲,伤而不痛。丧葬风俗中这种悲喜交加的现象,寄托了人们对生之眷恋与死之恐惧,这不可调和的矛盾,是“白喜事”的真正根由。

【第88句】:【方寸】“方寸”指人的内心。如“方寸已乱”、“聊表寸心。” 关于方寸一词,有个典故。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刘备礼贤下士,广纳天下人才。当时,刘备身边有一个叫徐庶的人,足智多谋,诸葛亮就是他推荐的。曹操为得到徐庶,为己所用,就软禁了徐庶的母亲。徐庶是个孝子,听说母亲被俘,心急如焚,决心回到母亲身边尽孝道。徐庶辞别刘备时,指着自己的心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于是徐庶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投奔曹操去了。才引出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指一计不献)”。 “方寸”在古代指一寸见方的心部,又作“寸心”,后来人们用它来表示“心”,心烦意乱则称“方寸已乱”。

【第89句】:【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释义:家里有贤惠的妻子,丈夫可以避免意外的祸害。例句:自古说“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只为夫妻是最亲信之人,比不得兄弟朋友,因她朝说暮说,男子心肠虽硬,被她劝阻,也要回心。所以说娶贤妻免祸。

【第90句】:玻璃猴子——成不了气候;不成气候

【第91句】:【肉烂嘴不烂】(惯)形容人嘴硬,不服输。

【第92句】:【打花胡哨】(惯)指虚情假意地应酬或应付。

【第93句】:【舌头磨剃刀——好险】(歇)指好危险或好厉害。

【第94句】:【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嘴上说没有用,得在实际中比 比。张洁《沉重的翅膀》:“他们要求调整生产组织,把车、 钳、铣、装配四摊分开,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到底谁完不 成任务。”

【第95句】:【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借东西要守信用。明代《西游记》: “老孙可是那当面骗物之人?这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第96句】:【跟着龙王吃贺雨】(惯)贺雨:指旧时人们向龙王求雨时摆上的供品。比喻跟着有权有势的人沾光得好处。

【第97句】:倒拿望远镜看人——把人看小了

【第98句】: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她说:“花开在春天,学习在少年。”(广东·新会)

【第99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一俗语比喻已经败落的事物,还能奄奄一息地维持一段时间,甚至死后还能发挥一定作用,属贬义。此典源出《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注,讲的是魏明帝临终的时候,委托曹爽、司马懿一起辅佐幼主曹芳。然而,司马懿久有篡魏之心,曹爽远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当时,曹氏宗室有个叫曹同的人,看出了曹氏政权的危机,上书劝告曹爽,叙说了历代皇族统治灭亡的原因,劝说他亲本族、友异族,依靠有才干的人,以防有变。为此,曹同利用一系列的事物作比喻,来讲明道理。他劝说道:“如果没有泉水,河流就要干涸;树根腐朽,树叶就要枯萎,枝叶繁茂,树根才能得到庇护;枝条凋零,树干也就孤立了。因此人们常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是因为这种虫子脚很多,所以虽然死了,也能支撑其身体不倒。”这句话讲的都是自然现象,却寓意深远。可惜,这时的曹魏政权已经岌岌可危,无力回天。

17657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