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携程网游记2024排名榜的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夜里想得千条路,早上起来还是磨豆腐】无法改变处境。 磨豆腐,亦可改用其他词语。相关的:今年发着来年恨,来 年还是掏大粪/今年盼着来年好,来年裤子改成袄。成语: 终成泡影。李英儒《还我河山》:“妈也是要强要样的人,可 惜的是:心比天高,命比灯花纸还薄。我什么都想过,夜想 千条路,早晨起来还是洗衣服。”

【第2句】:【 假作真时真亦假】以假为真,则真也被怀疑为假。谓真 假不分。《人民日报》(1986,2,18):“最好的办法就是讲真 话,举事实,不讲一句假话。否则,就有可能假作真时真亦 假了。”

【第3句】:【锅里有米,碗里有饭】释义:比喻集体富裕了,个人也会富裕,个人依靠集体。例句:富裕了大家有,社办穷了大家也有份儿!“大河没水小河干。”“锅里有米,碗里有饭。”大家的事,就和大家商量么。

【第4句】:【说老婆舌头】(惯)指翻闲话,搬弄是非。

【第5句】:妈妈回家晚了,我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隔壁王大妈说话真是狗扯羊肠,越扯越长,让我听也不是走也不是。”外婆听到了,接过话茬儿:“你说话倒是三下五除二,挺干脆利落的。”(江西·乐平)

【第6句】:有这么一家子,老子蹲过监狱,大儿子、二儿子又先后被公安局抓走了。我奶奶叹息道:“这一家人哪,真是刺猬肚子里爬出来的小子——没一个光溜的。”(安徽·天长)

【第7句】:【好虎难抵众犬】力量孤单,抵挡不住。或说:好虎抗不住 一群狼。成语:寡不敌众。张孟良《儿女风尘记》:“张天保 单骑战群兵,好虎难抵众犬,被疯狗似的差人打了出去。”

【第8句】:【锔锅的戴眼镜——找碴儿】(歇)碴儿:器物上的破裂处,谐“茬儿”。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第9句】:【扬州虽好,不是久恋之乡】见“长安虽好,不是久恋之乡”。

【第10句】:【单面鼓一面锣】释义:比喻独自发号施令。例句:你徐某得意,一人号令大家听令。喜欢单面鼓一面锣。

【第11句】:【过河卒子扫千军】(谚)卒子:象棋盘上排列在最前列的兵卒。指下象棋时,卒子过了河界,就有横扫干军的力量。比喻战争中如果指挥得当,普通士兵也会发挥无穷的威力。

【第12句】:【断钱如断血】(谚)生活中断了钱财,就像人体断了血一样,难以存活。指钱财极为重要。

【第13句】:【千里眼】喻指人眼光敏锐、看得远。“千里眼”在古代只能是个幻想或夸张比喻之词,现在则变成了现实,天文望远镜能观测到无数个星球。那么,“千里眼”源自哪里呢?据《魏书。杨播传》记载,北魏光州刺史杨逸体恤百姓,为政清廉,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他广设耳目对下属进行监督,下属因公外出时都自带干粮,再也不敢到处吃请了。他们都说杨逸仿佛长着千里眼,纵使躲进密室收受贿赂,也会被他知道的。

【第14句】:穿着汗衫戴棉帽——不相称

【第15句】:奶奶店铺里的糖果总比邻家的几个摊位卖得好,一说起经验来奶奶就自豪地说:“有花自来香,好货客满堂。我卖的都是正牌真货呀!”(河南·南阳)

【第16句】:叔叔对爸爸说他打算贩卖鸡蛋。爷爷说:“你卖鸡蛋不打了才怪呢,我看是豆腐渣捏圈儿,崩箍都没响。”(内蒙古·赤峰)

【第17句】:【糠菜半年粮】(惯)指生活贫寒,一年中有半年吃糠咽菜。

【第18句】:【打着红旗反红旗】释义:打着革命的旗号,干反革命的事。比喻伪装革命。例句:好人也会办错事,坏人也会伪装积极,打着“红旗”反红旗。

【第19句】:【业罐子满了】(惯)业:同“孽”,罪孽。指作恶极多,死期已到。

【第20句】:【刀伤好治,舌伤难医】(谚)受了刀伤还容易治好,受人恶语所引起的精神创伤却很难平复。指恶毒的诽谤对人的伤害最大。

【第21句】:【才脱虎坑逃得去,又遭机阱捉将来】(惯)机阱:设有机关的捕捉野兽的陷阱,比喻坑害人的圈套。指刚逃出险境,又中奸计被捉。

【第22句】:【自己捧起菩萨】自己拜指制造偶像,自己受奴役。即哲学 上所说的“异化”。《短暂的春秋》:“自己捧起菩萨自己拜, 自己做成绞索自己套。这是中国过去封建社会的教训,我 们有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走这条路,不断地重复历史的教 训和错误,每当觉悟起来时,已经晚了。”

【第23句】:我和哥哥、弟弟去地里干活,一路上你追我打,到了地里几个人却喷起空来。妈妈说:“你们是走起路来一条龙,干起活来一窝蜂,坐在一块乱嗡嗡。”干了一会儿,我们又蹭到地边歇去了。“这几个孩子,真是吃饭端盆子拿大碗,干活装聋子溜地边。”妈妈的话说得我们很难为情。(陕西·眉县)

【第24句】:【老梅花,少牡丹】释义:梅花植株越老越好,牡丹则相反。例句:“老梅花,少牡丹”,梅花的植株以年老的为好,看这株梅花开的热闹劲儿,怕正是又年老又年轻的。

【第25句】:进了棺材还比赛——死不认输

【第26句】:【兜着豆子——寻炒】(歇)炒:谐“吵”。指没事偏找着与人吵架。

【第27句】:【摆长蛇阵】(惯)长蛇阵:古时作战常用的一种阵法,队伍按一字长条形排列。比喻排长队。

【第28句】:贾宝玉的通灵玉——命根子

【第29句】:扁担搂柴——管得宽

【第30句】:【千金之躯,不死于盗贼之手】(谚)宝贵的生命,绝不肯轻易丧失在盗贼之流的手里。指有作为的人,必定珍惜自己的生命,不作无谓的牺牲。

【第31句】:【头上有疮瞒不过剃头的】(谚)比喻任何事情无法瞒过知情人。

【第32句】:【好俏不穿棉,冻死不可怜】(谚)俏:俊俏。一心追求外观俊俏,严冬也不穿棉衣,这种人冻死也不必可怜。指为求外表美而不顾健康是不可取的。

【第33句】:【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谚)方寸:心。指人把良心放正,不做伤天理、损阴德的事,并让子孙后代依家风正道直行,比留给子孙万贯家财更有用。

【第34句】:【揭底就怕老乡亲】(谚)揭底:揭开见不得人的老底。指老乡亲最知底细,要揭发老底,最有效的还是知情的老乡亲。

【第35句】:【张公吃酒李公醉】(惯)姓张的喝酒,姓李的醉倒。比喻一方得好处,却由另一方枉担其名。也比喻代人受过。

【第36句】:【人去不中留】(谚)指人决意想离开时,不宜勉强挽留。 也作人去不中留,花落难返枝。 人去不中留,留人难留心。

【第37句】:【好言难劝该死的鬼】见“良言难劝该死鬼”。

【第38句】:【换汤不换药】(惯)比喻只改变外表或形式,内容或实质却不变。

【第39句】:隔壁的三婶娶了儿媳妇,可她仍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大小事都要管。妈妈说:“当家三年狗也嫌。该退的时候就得退了,不然就出力不落好啦!”(甘肃·武威)

【第40句】: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子。

【第41句】:【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相关 的:要钱不要命。成语:一钱如命。周立波《暴风骤雨》:“他 是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的老财阀,不能养活枪。他胆儿 又小,瞅着明晃晃的刺刀,还哆嗦呢。”

【第42句】:【救急不救穷】对于紧急的困难,应该帮助;对于贫穷,无 力帮助。《天怒》:“再说,救急不救穷,你光着屁股跑,在人 屋檐下,怎能不低头?”

【第43句】:【雁飞不到处,人被名利牵】(谚)大雁都飞不到的地方,人却为追逐名利而敢冒险前往。指名利对人极有诱惑力。

【第44句】:一天下午,出去踢完足球回家时,弟弟要拿球,爸爸不让。弟弟又哭又闹,坚持要拿,结果被狠狠地打了顿。妈妈知道了说:“这叫犟人吃犟亏,犟驴挨犟鞭。”(陕西·西安)

【第45句】:芸芸家的远房亲戚夸说和芸芸家的关系可近了,可芸芸却说:“哪有像他说的那么近乎,其实两家的关系是八竿子打不着边——远着呢!”(河南·温县)

【第46句】:【老鼠看仓,看得精光】指信任坏人,给了他舞弊的方便。 类似的: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成语:监守自盗。陈中玉 《塔影》:“我早就说过:老鼠看仓,看个精光,决不能让一个 手脚不干净的人来管理钱财。”

【第47句】:【女大十八变】释义:女孩子到了青春期,面貌常有很大变化。例句:“村上有家姑娘,小时长得不好看,性子又野;后来成人了,变得又漂亮又斯文,老人说,这叫女大十八变。”

【第48句】:【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猪八戒为猪头人身。借指里 外不落好,被大家指责。浩然《艳阳天》:“瞧,我忙了半天, 劳而无功,还闹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

【第49句】:【苍蝇不钻没缝的蛋】(谚)比喻若人一身正气,邪恶小人便无从钻空子。 也作苍蝇不抱无缝的蛋。 苍蝇无缝不下蛆。

【第50句】:【葫芦牵到扁豆藤】(惯)比喻把不相干的事情扯到一起。

【第51句】:【东家长,西家短】(惯)指议论人家的是非短长或谈论别人的家事。

【第52句】:【七月半烧纸钱——哄鬼】(歇)七月半:指阴历七月十五,迷信说这一天是鬼节。纸钱:迷信的人烧给死人或鬼神的冥钞。本指哄骗鬼魂,转指人说的话或做的事全是骗人的。含责骂意。

【第53句】:【夫妇是树,儿女是花】(谚)夫妻好比树,儿女好比花;有了花就有了情爱的果实。指生儿育女会使家庭生活显得更充实美满。

【第54句】:【男愁唱,女愁哭】(谚)指男人有了愁烦事,往往以唱来排遣;女人有了愁烦事,往往以哭来发泄。 也作“女愁哭,男愁唱”。

【第55句】:【千死敢当,一饥难忍】(谚)指饥饿最难以忍受。

【第56句】:【干屎抹不到身上】(谚)干了的臭屎,无法抹到别人的身上。比喻人若是行为端正,则任凭邪恶小人恶言中伤,栽赃陷害,都不能损坏其名誉。

【第57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遇到困难,得到公众的帮助。类似 的:一人有难,万人出力。姚雪垠《李自成》:“看看,你老大 公子一人有难,万人出力。谢天谢地,你出狱了,我的这出 戏也唱完了。”

【第58句】:今年竹子来年笋——无穷无尽

【第59句】:人身上的汗毛——数不清

【第60句】:沙石打青石——石打石(实打实)

【第61句】:【胜败是兵家之常】见“兵家胜负,自古无常”。

【第62句】:【处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释义: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阳历九月初七或初八。处暑时节不见雨,白露到了也枉然。指雨不及时,收成无望。例句:“处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看来,今年咱们这七寨沟里的三百多口人得挨饿了。

【第63句】:神仙难钓午后鱼。

【第64句】:看《三国》拍桌子一替古人鸣不平

【第65句】:【价高招远客】(谚)远客:远处的客商。只要肯出高价,路途再远,也会有客商把货送上门来。指只要舍得出高价,就不愁买不到缺货。也借指只要舍得出高额酬金,就不愁引不来人才。

【第66句】:天平上乱加砝码——不公平

【第67句】:【矮檐之下出头难】(谚)矮檐:低矮的屋檐。指在矮檐之下身体弯曲,难以伸直头颅。比喻人身处强大势力的压抑之下,身不由己。

【第68句】:隔门缝看吕洞宾——小看了大仙

【第69句】:错走一颗子,输了一盘棋。

【第70句】:【见恶不除三分罪】见到坏人坏事应该制止,否则就等于 犯罪。类似的:见蛇不打三分害。汪幸福《浪迹台湾岛》: “见恶不除三分罪。我代表警察分局正式决定,从现在起, 收缴餐馆的营业牌照,并罚款三十万元台币。”

【第71句】:【警察打他爹——公事公办】(歇)指公家的事按公家规定的章程办理,不徇私情。

【第72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释义:东西总是依照种类聚集在一起,人总是一群一群地分开。常比喻坏人总是与坏人勾结在一起。例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黑鬼对黑鬼,又不碍着谁。

【第73句】:【传言过话,自讨挨骂】传话容易误解,引起不和,最后双方 都会骂传话人。周肖《霞岛》:“你可知传言过话,自讨挨骂 啵!所以今日之事,只当阿姨跟你谈谈家事,就莫向别人讲 罗!”

【第74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原为佛教用语,指改恶从善。成语: 改邪归正。香港梁凤仪《西风逐晚霞》:“他要放下屠刀,立 地成佛是他的事,把我也惹穷了,我可不依呢。”

【第75句】:【眼皮也不眨一下】(惯)形容人满不在乎的样子。 也作“眼也不眨”。

【第76句】:狗尿苔做点心馅儿——不成仁(人)儿

【第77句】:【过耳之言,不可听信】(谚)过耳之言:毫无根据的传言。指不可听信道听途说的传言。 也作“过耳之言,不足为凭”。

【第78句】:【苏州蛤蟆——南蟾】(歇)南蟾:南方的蟾蜍,谐“难缠”。指人或事不容易应付。

【第79句】:【户口本】中国人一出生便要落户口,否则就是“黑人”。户口本以户为单位,登记全家所有的人口,是国家户籍管理的重要依据。人口登记,历朝历代都有,但类似于现在户口本一样的,则是在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在全国清丈土地、核查人口。此时,宁国知府陈灌创建的“户帖制”在南京试行。朱元璋遂取以为式,颁行天下。由户部制作“户帖”(即登记表),统一格式和内容,逐一下发。主要内容有:户主姓名、籍贯及丁口数;记载全家其他成员的“花名册”,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及与户主的关系;“事产”一项,详载该户土地、房屋、山林、河塘、耕畜等不动产和动产情况;最后是“户别”,即属于“军户”、“民户”、“匠户”等。“户帖”登好后,集中“存转”,封存于户部。由此可见,“户帖”实质上已是一种比较严谨的“户口本”,真比现在的户口本还详细,拿来那时的“户帖”,就完全可以当现在的“户口本”用。

【第80句】:【张飞穿针——粗中有细】(歇)指粗鲁的人也有细心的时候。也指人看起来很粗鲁,办起事来却很细心。

【第81句】:【欲要知究竟,处处细留心】(谚)指要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必须细心观察,不放过任何疑点。

【第82句】:一天,妈妈买了二斤月饼,弟弟连看都不看。后来,等我们都快吃完了,弟弟却对妈妈说他也要吃。妈妈指着弟弟的脑袋瓜说:“一人嘴动,十人嘴酸。你早干啥去啦?”(河南·鲁山)

【第83句】:【女大当嫁,男大当婚】见“男大当婚,女大须嫁”。

【第84句】:【卷地皮】(惯)比喻贪官对百姓残酷地剥削掠夺。 也作“刮地皮”。

【第85句】:【兔子满山跑,还得回老窝】释义:借指在外地做事的人,最终还会回到故乡。例句:俗话说,“兔子满山跑,还得回老窝”做官有做一辈子的,有做十辈子、二十辈子的吗?

【第86句】:【伤元气】(惯)元气: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和能力。比喻人或国家、组织的生命力受到损害。

【第87句】:【鸡蛋壳儿里发面——没有大发头儿】(歇)发头儿:本指发酵程度,转指发达、发展程度。指没有大的发展前途。 也作“鸡蛋壳儿发面——没多大发头儿”。

【第88句】:丑婆娘好搽粉。

【第89句】:【炒鱿鱼】“炒鱿鱼”怎么成了“解雇”的同义词呢?它源自南方沿海一带,旧时有这样一个风俗,老板要解聘雇员,并不采用口头或书面通知,而是客客气气地请你吃一顿饭,如果最后一道菜是炒鱿鱼,就等于下了最后通牒:你被解雇了。被请者立即心知肚明,拍拍屁股走人。就像马三立说的相声“离婚上哪吃饭——‘狗不理…。请人吃鱿鱼有两层意思。第一,炒鱿鱼是档次较高的菜肴,最后款待你,聊尽主雇之谊。其实,这时候再好吃的饭菜还有什么味。第二,炒鱿鱼熟后呈卷筒状,暗示你应该卷起行李另谋高就,就像北方人把“被解雇”说成“卷铺盖卷儿”一样,蛮形象的。

【第90句】:【房檐上的冰凌柱——根子在上边】(歇)冰凌柱:雪化后房檐滴水遇冷凝成的柱形的冰。比喻事情的根源在上层领导。 也作“房檐上的冰槌——根子在上面”。

【第91句】:【指到哪儿打到哪儿】(惯)比喻对某人言听计从。

【第92句】:【求大同,存小异】大的方面谋求一致,小的分歧可以保 留。池莉《来来往往》:“都尽力克制自己,求大同存小异,相 互之间愈发地客气了。”

【第93句】: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第94句】:【饿出来的见识,穷出来的聪明】(谚)饥饿能使人增长见识,穷困能使人变得聪明。指忍饥受饿的贫困生活往往迫使人明察是非,升华智慧。

【第95句】:戴斗笠打伞——多此一举;双保险

【第96句】:奶奶六十多岁了,总爱说一些有趣的民谣。一天,吃饭的时候,她看见桌上摆着一碗蒸熟的大虾,就高兴地说道:“虾吹箫,蟹打鼓,螳螂拿旗舞呀舞,水蛙坐轿眼凸凸。”我们听了,都乐得哈哈大笑起来。(福建·罗源)

【第97句】:【墙头草,随风倒】借指没有主见,动摇不定。或说:墙上 一草,风吹两面倒。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你看,他 发了多少财,白手起家,靠的是谁?如今也忘了水源头了,一 墙上的草,两边倒着呢。”

【第98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作战时老是在一处开枪,易被敌人发 现。指没有固定的地点、岗位,经常流动。蒋子龙《乔厂长 上任记》:“难怪工人反映,厂长都不想在一个厂里干一辈 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怎么能把工厂搞好!”

【第99句】:钓鱼有三得:跑得、等得、饿得。

17728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