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最新最经典的谚语俗语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姓氏】“姓氏”表明家族的字,后来专指姓。然而在远古时代,“姓”与“氏”却有着严格的区分。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当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应运而生。它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起着“明血统”的作用。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会产生不良后代,所以规定同姓不可通婚,实行氏族外婚制,所以,“姓”还起着“别婚姻”的作用。 “氏”则起源于父系社会。由于人口的增多,一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分解,这样同姓便衍生了许多分支就称为“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姓和氏则成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故有“氏以别贵贱”的说法。 到春秋战国时,社会发生了大变革,姓氏制度也出现了混乱,姓与氏逐渐混同。秦朝时,姓氏合一,通称为姓。两汉时,姓已基本确立,与现在通用的姓大体相仿。

【第2句】:【重打锣鼓另开张】敲锣打鼓,庆祝重新开始。类似的:另 扎台子另唱戏。成语:重整旗鼓、另起炉灶。浩然《艳阳 天》:“得,从今天起,你就提起精神,重打锣鼓另开张。”

【第3句】:【公道原在人心】(谚)公道:公正的道理。公道原本就在众人的心中。指众人对是非曲直自有公正的评价与定论。 也作“公道自在人心”。

【第4句】:穷吃素,老看经“吃素”即“素食”。《汉书·霍光传》:“居道上不素食。”

【第5句】:【鸟无头不飞】 释义:比喻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领头的人。参见“蛇无头而不行”、“人无头不行,乌无翅不腾”。 例句:“鸟无头不飞,你这扶梢的不在,他们都不敢当家。”

【第6句】:【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再好的地方,也不如自己的 家乡好。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人常说,金窝银窝, 不如自己的穷窝。可是你,你为啥要豁出命来往外挣呢?”

【第7句】:学医费人,学书费纸。

【第8句】:【躲在门缝中瞧人——把人都瞧得扁了】见“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9句】:【打了骡子马受惊】(谚)比喻惩罚某人,旁边的人会受到惊吓。 也作打了骡子惊了马。 打了骡子马也惊。

【第10句】:【胡子眉毛一把抓】(惯)1比喻做事没有条理,不分主次先后。2形容不分情况一样对待。 也作胡须眉毛一齐来。 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11句】:【三句话不离本行】这一俗语指人们在说话时,常常离不开与自己本行业密切相关的事物。这句俗语源于民间的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村,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还有一个是使船的。他们不仅技艺好,而且都为人忠厚,办事公平,不论谁家有了纠纷,都愿意请他们去给说和。 有一次,村里有户兄弟要分家,争来争去没有结果,就请来这四个人去给当“说和”。可任凭这四个人怎样劝说,兄弟俩谁也不肯让对方半分。无奈,四位能人先到厨师家开个“碰头会”商讨解决方案。 厨师说:“我看还是快刀斩乱麻,要不锅啦碗啦咋分得清。” 裁缝说:“咱们说话办事都不能有偏,要针能过得去,线也能过得去才行。” 车把式又接着说:“过去咱们也管过这样的事,前有车,后有辙,只要不出大道就行。” 使船的听着听着不耐烦了,便说:“我看咱们不如到他家,见风使舵,不管怎么给他们划拉划拉得了。” 厨师的老伴听到这里,噗嗤一声笑了起来,说:“我看你们四个人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什么吆喝什么。”她的话音刚落,引得全屋的人大笑起来。 原来,厨师的老伴是个做小买卖的。 从此,“三句话不离本行”的俗语便流传开来。

【第12句】:【铁嘴钢牙,柏木舌头】(惯)柏木:木质坚硬。形容人能说会道,嘴巴厉害。

【第13句】:【困头儿上不算计,圈底儿下却算计】(惯)困(qun):古代一种圆形的粮仓。粮满仓时不计划用粮,仓里快没粮时才开始计划。比喻钱快花完时才注意节约。

【第14句】:头头是道原是禅语,指开悟以后的境界:心境融合,内外打成一片,乃至吃饭穿衣、挑水打柴、一举一动、开口闭口,无一事不与“妙道”冥合。所谓“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世间唯诗家与禅家相近,因此诗家亦用“头头是道”来形容通灵人妙的“化境”,亦称“禅趣”。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指出,学诗有“三节”功夫,“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又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三中称誉杜甫《红樱桃》诗谓:“此诗如禅家所谓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者。”后亦用“头头是道”谓语言、举动左右逢源,无一不合规矩。如清代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其癖好与余同……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

【第15句】:【瞌睡给了个枕头】(惯)比喻正需要什么就得到了什么。 也作“正瞌睡,来了个枕头”。

【第16句】:【乌之将死,其呜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释义:鸟快死了,呜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说出来的话是善良而有价值的。 例句: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日:“鸟之将死,其呜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第17句】:【钱为人之胆】见“财是富之苗,钱是人之胆”。

【第18句】:【 不知道门朝哪边开】门的方向不知道,门内情况更不知 道。谓生疏,不了解情况,不熟悉业务。柳青《种谷记》:“活 了四十年,常常连吃饭的碗都不够每人一个,更不知学堂书 房的门是朝哪里开的了,而今办起工作,才知道不识字的难 处。”

【第19句】:【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原指家庭有当家人主事。借指人多 要有组织领导。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家有千口,主事 一人。有你男人在场,叫你做什么?走吧走吧!”

【第20句】:【外边有个擒钱手,家里有个聚钱斗】谓家庭富裕,靠丈夫挣 钱,妻子勤俭,互相配合。《新凤霞回忆录》:“一个男人娶不 着好媳妇苦一辈子。外边有搂钱的耙子,家里有存钱的匣 子,再好的男人没有好媳妇可过不好哇!”

【第21句】:【一日三顿的炸酱面——一点不新鲜】(歇)指没有一点新东西,都是老一套。

【第22句】:【豆腐拌成肉价钱】花费太大,成本太高,不值得。类似 的:萝卜花了肉价钱。茅盾《子夜》:“好!为了舍不得那四 成烂账,倒又赔上十倍去,那真是豆腐拌成肉价钱的玩意!” 肥水不流外人田为自己人着想,不让外人占便宜。海 外张爱玲《沉香屑》:“这回子可趁了心了,自己骨血,一家子 亲亲热热的过活吧,肥水不落外入田。”

【第23句】:【百闻不如一见】 释义:听到不如看到可靠。强调亲眼看见很重要。 例句:孙主任立刻笑了:“哦,你就是李秋兰同志?哈哈,百闻不如一见哪!”

【第24句】:【买卖不成仁义在】做生意是自愿的,不成功,也应友好, 还有下一次。相关的:一物不成,二物见在。邓友梅《那 五》:“买卖不成仁义在,这一对不值钱的假货送你作纪念!”

【第25句】:【没本钱买卖——赚起赔不起】(歇)比喻事情不能失败,只有努力取得成功。

【第26句】:【放火自烧身】(惯)比喻本想谋害他人,最终却害了自己。

【第27句】:【海上风多舟难行,世上官多不太平】(谚)海上的风多了,船只就难以行驶;世上的官多了,百姓就不得安宁。指官多骚扰就多,掣肘更多,使社会不能太平。

【第28句】:【官房漏,官马瘦,官众堂屋鸡屎臭】官,公有。房只住不修, 马只用不喂,公众堂屋无人扫。指公有的东西容易损伤,反 映一种自私的心理。类似的:官船漏,官马瘦,官养的老爹 不长肉。克非《春潮急》:“有道是,官房漏,官马瘦,官众的 堂屋鸡屎臭……你把几十户人拉在一起,人多心不齐,鹅卵 石挤掉皮,岂有兴旺之理?”

【第29句】:勇敢不在臂上,而在智慧上

【第30句】:“火聚”即指地狱。所谓“急掷其身”,指极恶之人没有“中阴身”过渡,死后直接投生地狱,感现“火聚”的报应。后世或以聚集的猛火比喻热恼的尘世或境遇,明代张居正《答李中溪有道尊师书》:“而正以退食之余,犹得默坐澄心,寄意方外,如入火聚得清凉门。”

【第31句】:【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谚)取:谐“娶”,娶亲。隔河叫:随叫就到。旧指姑表兄妹或姐弟最易成亲。

【第32句】:【生意不怕折,只怕歇】(谚)折(she):折本,亏本。指做生意不怕折本,怕的是折本后停业,那就没有机会扭亏为盈了。

【第33句】:菜花不开蜂不采,灶头无食蚁不来

【第34句】:【此亦是一非,彼亦是一非】 释义: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 例句:鳄鱼头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此亦是一非,彼亦是一非;你能说哪一个完全对?”

【第35句】:人靠衣裳,佛靠金塑

【第36句】:【青蛙跳井——扑咚】见“蛤蟆跳井——扑通”。

【第37句】:【班房】现在人们称被司法部门拘留或坐监狱为“蹲班房”。它源自哪里呢? 考其源,是来自明清两代的“三班八房”。所谓“三班”是指皂班、隶班、快班,属于差役组织,分掌维系治安、侦察、捕缉、提刑、解押、传呼诉讼等事务。“八房”是指吏房、礼房、兵房、工房、刑房、仓房和承发房,属于封建国家地方政权中的胥吏机构,分掌地方民政、财政、教育、水利、建设等事务。古代衙门不仅管行政事务,还管审判。故此,根据“三班八房”的性质和职能,人们就把封建衙门、监狱简称为“班房”。

【第38句】:【到了山里再砍柴,到了河边再脱鞋】(谚)指到了该拿出行动的时候再行动也不迟,得看准时机,不可贸然行事。

【第39句】:【打家雀喂小猫,积一家损一家】 释义:积:指积德,迷信的人为了求福而做好事。比喻有利于这方却害了另一方。 例句:斗争地主时,他反对儿子出面,也认命;说那是“打家雀喂小猫,积一家损一家。”

【第40句】:【急惊风遇见慢郎中】谓情况紧急,而行动迟缓。高云览 《小城春秋》:“现在剑平巴眼等着灯灭了。老姚还不来,正 是急惊风遇着慢郎中。”

【第41句】:【卖糖的不卖醋,卖醋的也别卖糖】(谚)卖糖的就只卖糖,卖醋的就只卖醋,不要互相掺和。比喻人各干各的营生,不要相互搅扰干预。

【第42句】:道我过者是我师

【第43句】:【胎毛未干】(惯)胎毛:胎发。讥讽人年幼无知。

【第44句】:【数学符号:+、-、×、÷】数学符号是个伟大的发明。“+”、“一”号都诞生在德国,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了。那时候,德国有个叫魏德曼的数学家,他非常勤劳,整天废寝忘食地计算。当时,还没有什么现成的符号可以使用,他在工作中,一边计算,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在横线上加一竖,就表示增加的意思。‘+’,你就叫加号吧!从加号中拿掉一竖就是减少的意思。 好!‘-’,你就叫减号吧!”从此以后,“+”、“一”号就问世了,并风行世界。 “=”号的名字叫“等号”,它是由16世纪的英国学者雷科特创造出来的。当年他在研究数学时,经常碰到两个数相等的情况,又无法标记,就决心创造一个符号。他比较了许多图形和符号,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更相同了。”于是,他就用两条平行线段来表示两个相等的数,并给他取名为“等号”。 “×”号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发现的。乘法也是增加的意思,但又和加法有所不同,怎么办呢?他就把加号斜过来写,表示数字增加的另一种运算法,并给它取名“乘号”。 “÷”号诞生在瑞士。当时,学者哈纳在算账中遇到要把一个整数分成几份的问题,但没有符号可以表示这种算法。于是,他就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来表示这种算法,并取名为“除号”。

【第45句】:【 咸吃萝卜淡操心】感觉淡而吃咸。咸、闲谐音,淡,无味, 谓白操心,不值得。张贤亮《绿化树》:“他也是成吃萝卜淡 操心!咱们的事,不要人多嘴!我有我的主意。”

【第46句】:【烂麻搓成绳,力能拉千斤】比喻团结起来力量大。韩志君 等《篱笆·女人和狗》:“锅里没搅的,碗里没舀的;烂麻搓成 绳,也能拉千斤。”

【第47句】:只有千里的名声,没有千里的威风.

【第48句】:【大路不走草成窝】做事不能中断,不能荒废。或说:老路 不走生青苔。歌剧《刘三姐》:“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 草成窝,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第49句】:牡丹花虽好,还要绿叶托

【第50句】:【各走各的路,各投各的店】各干各的,互不相干。浩然《艳 阳天》:“咱们是井水不把河水犯,后脊梁对着后脊梁,各走 各的路,各投各的店儿!”

【第51句】:J质水推舟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应某种形势而说话、办事。原为禅语,见《续传灯录》卷七:“到这里唤著顺水放船。”又如金代万松老人《从容录》:“本要以毒攻毒,长庆只解顺水推船。”“顺水推舟”在禅宗那里比喻随顺众生的机缘,开示说法。在文学中如元代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又如《红楼梦》第四回:“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

【第52句】:【草莽出英雄】(谚)草莽:草丛,指民间。指英才往往产生于民众。

【第53句】:【敲锣卖糖——各执一行】(歇)行:行当。本指各干各的行当,转指各干各的事,互不干预。也指各人干惯了各自的一行,精通各自的一行。 也作敲锣卖糖——各干一行。 敲锣卖糖——各搞一行。

【第54句】:【蓝靛染白布——一物降一物】(歇)蓝靛:靛蓝的通称,深蓝色的有机染料,用来染布,颜色经久不退。降:降伏,制服。本指一种东西制服另一种东西,转指某人或某事物专门制服另一人或另一事物,或某人、某事物专由另一人、另一事物来制服。

【第55句】:傲不可长,志不可满,乐不可报

【第56句】:【围着锅台转】指烧锅做饭,形容妇女被束缚在家务中。 浩然《艳阳天》:“这可好,伺候你们一辈子,到这会儿,还得 接着茬给你们缝洗,给你们围着锅台转。”

【第57句】:【土居三十载,无有不亲人】(谚)在同一块土地上居住了几十年的人,没有不亲密的。指共同的劳动生活容易使人们亲近和睦。

【第58句】:【吃人饭拉狗屎】(惯)吃的是人饭,做的不是人事。斥人做尽坏事。 也作“吃人饭不拉人屎”。

【第59句】:恶口伤人佛教把言辞粗野,恶从口生,称为“恶口”。并把恶口列为“十恶”(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嗔、痴)之一。《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地持论》:“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故俗有“十恶不赦”之说。佛教对恶口骂詈恼人之言,是最所禁戒的;提倡以爱语、善语与人交谈。如《四分律行事抄》说:“凡有所说,!当说善语,不应恶语。”后来把用恶毒言语诽谤他人,使人的感情和人格受到伤害,叫做“恶口伤人”。

【第60句】:【拿豆包不当干粮】(惯)豆包:包有豆馅儿的包子。比喻小看了有本事的人。

【第61句】:【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个小阳春】 释义:指北方一些地区,十月里天气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例句:俗话说:“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个小阳春”,可在北方,时进初冬,能吃上这又甜又酸的大柿子,也真算得上新鲜物了。

【第62句】:随缘是佛教根本理论之一。“理即佛者,不思议理性也。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教观纲宗》)理性不异不变名“如”,循业发现(随缘)为“来”(色法与心法)。“如来藏”是“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绝待统一体。“随缘”之义,谓“如来藏”中一切清净法,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众生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诸佛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楞严经》卷三、卷四)。后以“随缘”表示随其机缘,不加勉强。《北齐书·陆法和传》:“文宣赐法和奴婢二百人,法和尽免之。日:各随缘去。”又表示听任环境安排,如言“随缘度日”。

【第63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释迦牟尼说法之初,便讲“苦谛”。佛教认为,众生在“生死轮回”中,遭受着种种“苦报”;生死之苦茫茫无边,称为“苦海”。

【第64句】: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第65句】:【一心不乱】“一心”这个词,在先秦儒、道典籍中已经有了。如《尚书·泰誓》:“一心一德,立定厥功。”《庄子·天道 》:“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在佛教中:“一心”或为真如实相的异称;或谓心无杂念,更不他缘,犹言专心。这里仅取后面一种意义。“一心不乱”是净土宗的主要修持方法,意思是收摄众念归于一念,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到“一心不乱”,妄尽真显,就能同阿弥陀佛的愿力“感应道交”,而往生西方净土,其语本于《阿弥陀经》:“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般若三昧经·行品》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在其他佛经中,也可以找到依据,如《坐禅三昧经》说:“菩萨坐禅 ,不念一切,唯念一佛,自得三昧。”《华严经·离世间品一》说十种菩萨行时,提到“一心不乱,修三昧行”。“一心不乱”按其程度,又可分为“事一心”和“理一心”。我们平时所说“一心不乱”,意思是专心致志,不去胡思乱想,如:练气功时,关键是“调心”,只有逐步做到“一心不乱”,才能渐入佳境。(李明权)

【第66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作为“佛、法、僧”三宝之一的出家人以普渡众生、行菩萨道为己任。菩萨道的主要精神体现在替众生“与乐、拔苦”的慈悲心上。因此,南朝梁·沈约《究竟慈悲论》指出:“释氏之教,义本慈悲。”慈悲是发起一切善行的基础。不过,光有慈悲还不够。度化众生还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权巧之智,称为“方便门”。如唐·窥基《法华经玄赞》卷三解释:“利物有则曰方,随时而济曰便。”据说,佛有八万四千方便法门,度化一切众生。如元·朱凯《昊天塔》第四折中长老说:“俺出家的人,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李明权)

【第67句】:【九天阴,一天晴】阴天多于晴天,常用来比喻人的脸部表 情,经常阴沉,难得一笑。海外於梨华《三人行》:“大哥二十 九岁了,还没有对象,脸色九天阴一天晴。”

【第68句】: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

【第69句】:一粒黄豆难磨浆,一根甘蔗难榨糖。

【第70句】:不以穷变节,不以残失志

【第71句】:【老鼠溜舔猫屁眼】 释义:比喻干冒险的事。 例句:李德泰几个老汉也说:“哼!打下马威?不要老鼠溜舔猫屁眼,小心给我们村惹下祸害吧!”

【第72句】:【心急马不快】心急感觉马不快,反衬心急。类似的:心急 等不得人|心急锅不滚|心急嫌柴湿/性急钓不得鱼。《解放 区短篇小说选》:“他又急又不安。走在后面的通信员,以为 讨老婆的人一定心急马行迟,特地拔下一根才发芽的柳条, 在马屁股上狠命的赶起来。

【第73句】:【天下第一菜】苏州一碗“锅巴汤”竞有“天下第一菜”之名,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牧士春游苏州城西南的邓尉山时,被山上的梅景所倾倒,遂在崖壁上题名“香雪海”。康熙皇帝听说此事,很感兴趣,于是便微服私访前往苏州邓尉山游玩。康熙抛开随从,独自畅游在梅花盛开的世界里,沉迷忘返。不知不觉已到中午,康熙感到饥肠辘辘,可偏偏他却迷了路,饥渴难耐的他只好朝一个方向拼命走去,直走到一个小村子里。 他遇到一个中年农妇,便迫不及待地问人家“可有东西充饥”。善良的农妇将康熙领进屋内替他找吃的,可是饭菜都差不多吃光了。农妇看见锅里的几块焦黄的锅巴,便随手将一些剩菜汤倒入,烧煮开后,盛起来端给康熙吃了。 谁料,饥不择食的康熙吃后竟觉得美味可口,赞赏不已,一时兴起,将此菜题为“天下第一菜”。于是,这不起眼的锅巴汤就这样成为“天下第一菜”了。

【第74句】:【打水漂儿】(惯)指在水边投掷石片或瓦片,使其在水面上掠过,激起一串水花。比喻钱物等白糟蹋了,什么也没得到。

【第75句】:【好马不吃回头草】做过的事情不后悔,不必再回去。类 似的:鸟儿不吃回头食。明代《石点头》:“常言好马不吃回 头草,料想延寿寺自然不肯相留,决无再入之理。”

【第76句】:【好意反成恶意】(惯)指以善心待人,却被人误解为歹意。

【第77句】: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

【第78句】:【森罗万象】即纷然罗列在眼前的一切事物,指天地万物。如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在宇宙的森罗万象中,我的胃痛当然不过是小事,或者简直不算事。”森罗万象一词出于三国时译出的《法句经》:“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这两句经偈怎么理解呢?原来,森罗万象是“色”,即一切物质现象,而物质现象是刹那生灭、虚幻不实的。马祖道一禅师指出:“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五灯会元》卷三)所谓“一法”,即指能现森罗万象的“一心”而言。佛教主张“三界唯心”,反对“心取外法”。“森罗万象”也作“万象森罗”。如南朝梁·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李明权)

【第79句】:【截断众流】禅宗的云门宗有三句“转语”示人。《五灯会元》卷十五载:“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流。若辨得出,有参学份;若辨不出,长安路上辊辊地。”“截断众流”,即一法不立,为“真如门”。后论诗者借用禅语,指见识超群、不同凡响的作品。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上》:“禅宗论云门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其二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其深浅以是为序。予尝戏谓学子言,老杜诗亦有此三种语……以‘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为截断众流句。”(李明权)

【第80句】:这就是佛家对身心最简单的解释。后俗语中经常运用,如老舍《女店员》第三幕:“我热爱劳动,锻炼身心。”又如《金瓶梅词话》第八回:“只觉得神思不安,身心恍惚。”

【第81句】:【吐口唾沫一个钉】钉、定,谐音,谓说话算数,有效。韩志 君等《古船·女人和网》:“咱们男子汉大丈夫,可吐口唾沫就 是钉儿啦!走走走,你这就跟我取钱去!”

【第82句】:【能吃过头饭,不说过头话】见“宁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

【第83句】:身体越炼越壮,脑子越用越灵。

【第84句】:【小蛮腰】“小蛮腰”形容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姿,小蛮腰更是不少女子梦寐以求的身材。特别是现在女子以瘦为美,风行减肥,不减出个杨柳细腰决不罢休。在汉语中“蛮”常用来形容粗野强悍,为什么非要用小蛮腰来比喻纤细的腰身呢?这得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起。 白居易性好乐舞,家中养了很多乐妓。他担任刑部侍郎时,按律法规定只能蓄养女姬三人,可他家却养了上百个宠姬。他曾写诗说:“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这里提到的四个人物都是他的家姬,这些家姬精通舞蹈,善于表演,整日吹拉弹唱。白居易沉浸此中,其乐融融。由于他精通此道,妙笔生花,才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佳句。据《本事诗》记载:白居易的家姬中还有两个重要角色,即樊素和小蛮。樊素擅长唱歌,小蛮善于舞蹈,白居易对这两人非常宠爱。他曾写诗说:“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用鲜红可滴的樱桃比喻樊素小口,以飘摇多姿的杨柳比喻小蛮的腰肢,多么形象生动。小蛮纤细柔美的腰肢跃然纸上,如现眼前。 柔弱纤细如同杨柳的小蛮腰,成了女性纤柔婉转曲线美的代名词,为以后的诗作提供了范例。如宋词有句云:“望断桥斜阳,蛮腰竞舞,苏小墙头。” 明代小说《金瓶梅》中也有诗说:“蛮腰细舞章台柳,素口轻歌上苑春。”小蛮腰深受无数女子的爱慕,这个词语也便成了备受女孩青睐的词了。

【第85句】:【跟着龙王吃贺雨】(惯)贺雨:指旧时人们向龙王求雨时摆上的供品。比喻跟着有权有势的人沾光得好处。

【第86句】:【两节甘蔗不能一口咬】 释义:比喻有计划按步骤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例句:马远甫望着他们的背影,自己跟自己说:“那不好。要干也得一个一个来,两节甘蔗不能一口咬呀!”

【第87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谚)你能敬我一尺,我就会还你一丈。 指你对我好,我定会对你更好。旧时江湖艺人表示讲义气的常语。 也作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 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

【第88句】: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

【第89句】:【拿到一根金刚钻,胜过一箱铁钉子】 释义:比喻要抓住主要的,重要的。 例句:你可挑拣那大而珍贵的,捉住一个打铁的,顶一群小炉匠;拿到一根金刚钻,胜过一箱铁钉子。

【第90句】:【提起此马来头大】秦叔宝,秦琼,《说唐》中的人物。他困 住在客店中时,曾要卖去他的战马。借指有来头,事情不简 单。或说:秦叔宝的黄骠马,来头不小。孙犁《风云初记》: “看样子,真是秦叔宝的黄骠马,来头不小哩!”

【第91句】:【弄花一年,看花十日】(谚)指养花护花,得用全年工夫,等花盛开时供人观赏,只不过十来天。泛指凡美好的事物,为之付出的代价总是高昂的。

【第92句】:刻薄成家,终无久享。

【第93句】:【人有薄技不受欺】(谚)薄技:功力不厚的技艺,此处指武术。人只要有点技艺,生活中就不怕被人欺侮。指人即使不专业习武,也应学点护身自卫的武功。

【第94句】:善易消,恶难除

【第95句】: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第96句】:【咽下口水吞了自己的话】(惯)比喻话说出去了又反悔。

【第97句】:【太太死了压断街,老爷死了没人抬】(谚)压断街:形容出动的人多。太太死了,有老爷的权势,谁敢不来送殡讨好;老爷死了,权势没了,没有人会出来为他抬棺材。 形容旧时人们对有权势者的炎凉情态。

【第98句】:【缸里的酱萝卜——没了缨儿】(歇)缨儿:萝卜的茎叶,谐“影儿”。 指人没有踪影,去向不明。

【第99句】:大王及唤众肓各各问言:‘汝见象否?’众盲各言:‘我已见。’王言:‘象类何物?’触其牙者即言:‘象形如萝菔根。’触其耳者言:‘象如箕。’触其头者言:‘象如石。’触其脚者言:‘象如臼。’触其脊者言:‘象如床。’触其腹者言:‘象如瓮。’触其尾者言:‘象如绳。’善男子:如彼众盲不说象体,亦非不说,是众相悉非象者,离是之外更无别象。”又《长阿含经·镜面王经》等亦载其事。

17796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