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凯迪社区2024经典的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吃了包子开面钱——混账

【第2句】:【 山高遮不住太阳】指真实情况掩盖不住,或超越不过。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不怕,有理不在高言,山高遮不住 太阳。”

【第3句】:老猫看游鱼——干着急

【第4句】:老牛拉着磨盘转——个心眼

【第5句】:一家盖不起龙王庙,万人造得起洛阳桥。

【第6句】:【贪多嚼不烂】贪多力不胜任。清代《红楼梦》:“那功课宁 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

【第7句】:【麻雀站牌坊——好大的架子】(歇)牌坊:旧时为褒扬忠孝节义等封建礼教的人树立的高大建筑,状似牌楼。架子:本指牌坊的构架,转喻人的架势、气派。指摆出一副傲慢的、盛气凌人的架势。

【第8句】:打开西窗看风光——晚景;夕阳无限好

【第9句】:【靠墙墙倒,靠屋屋塌】(惯)指无依无靠,命运悲惨。

【第10句】:【下雪不冷消雪冷】(谚)指下雪会吸收冷气,因而不觉得冷;消雪要吸收热量,自然觉得冷。 也作下雪不冷化雪冷。 下雪不寒化雪寒。

【第11句】:【 蜻蜓吃尾巴蜻】蜓有含自己尾端的习性。谓自己占自己 的便宜。清代《官场现形记》:“你让他吃吧,横竖蜻蜓吃尾 巴,多吃了他自己也有份的。”

【第12句】:【惹祸招灾,问罪应该】(谚)指因行为不轨而惹下了祸,招来了灾,就应该受到法律的查处和制裁。

【第13句】:【两眼一抹黑】不熟悉情况。成语:一无所知。谌容《光明 与黑暗》:“现在,摆在面前的,是个六十八万人口的大县,真 有点两眼一抹黑呀!”

【第14句】:【麻秆打狼,两头害怕】谓对立双方均有顾虑。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我挨了几下子打没有什么,咱们是麻秆 打狼,两头害怕,他们打了我,没有占住理。”

【第15句】:【拖后腿】见“拉后腿”。

【第16句】:【把心提到嗓子眼儿上了】(惯)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 也作“把心提到了嗓子口”。

【第17句】:【偷来的钱易尽,买来的官易坏】(谚)指偷来的钱花着不心疼,容易花完;买下的官来路不正,容易败坏。

【第18句】:【人生地不熟】(惯)指到了一个新地方,对一切都很陌生。 也作“人生路不熟”。

【第19句】:【一个雷天下响】指到处都受影响,人人都知道。明代《醒 世恒言》:“原来有了银子,就天上打一个霹雳,满京城无有 不知的。”

【第20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谚)柄:刀把。再锋利的刀剑,也不能削去自身的柄。比喻自己人总不会伤害自己人。

【第21句】:【 狗撵鸭子,刮刮叫】鸭子被追发出叫声。刮刮叫,又指好 得很。《敌后武工队》:“绱鞋不用锥子,针(真)好;狗撵鸭 子,刮刮叫。比我强一百倍。”

【第22句】:【 修了庙,老了和尚】事情进展太慢,等不及。和尚,也说: 神、鬼。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什么理想呀,幻想 呀,那些全都不实在。等庙子修起,鬼都老了。”

【第23句】:梦中游太空——想入非非(飞飞)

【第24句】:【 人有三尺长,天下没处藏】难以隐藏躲避。陈登科《活人 塘》:“一定会到我家来翻,人有三尺长,天下没处藏,那能行 吗?”

【第25句】:【举白旗】在现代战争中,举白旗表示投降,已是国际惯例。它源自古代战争。在战争中使用白旗始于远古,但当时白色旗帜代表要求进行谈判先休战,而不表示投降。当交战的一方打出白旗时,对方便知道另一方要求谈判,于是下令停止一切进攻活动。持白旗的一方则派出军使、号手、旗手和翻译到对方指挥都会明谈判条件和意图。军使从展示白旗始到再回到本方为止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把在战争中打出白旗转认为是投降,后来打白旗就成了投降的标志,一直沿用到今天。

【第26句】:【置于死地而后快】(惯)把人整死心里才痛快。形容人非常狠毒。 也作“置之死地而后快”。

【第27句】:【大意失荆州】释义:荆州:今湖北江陵,三国时是蜀汉政治、军事重镇,据《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描写,关羽镇守荆州,由于出兵进攻曹操,荆州没有严密设防,上了东吴的当,孙权派兵袭取了荆州。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损失。例句:他推了推眼镜说:“也要防备他们恼羞成怒,来个不管三七二十一,乱搞一气,怎么办?‘大意失荆州’,想得太简单,容易出事。”

【第28句】:【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谚)酒是白色的,喝多了却使人面红;金子是黄色的,却能诱发世人贪取的黑心。指对金钱的贪婪能使人丧失天良。 也作“吃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

【第29句】:【小麦剃了头,高梁没过牛】释义:小麦收割完时,高梁长得像牛那样高了。例句:这里的小麦大部已经收割完了。“小麦剃了头,高梁没过牛。”四下一片片的秋高梁,腰身高大,郁郁葱葱,一棵棵头顶上,像伸出了把枪,叶子支绷着,像大叫驴耳朵。

【第30句】:【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释义:比喻接近什么,对什么就熟悉。“近山识鸟音”又作“靠山知鸟音”。例句:俗话都有得说啦,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你摸得多了,也就自然知道它们的脾性了。

【第31句】: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

【第32句】:【打边鼓】见“敲边鼓”。

【第33句】:斑鸠下蛋———对

【第34句】:好肉上贴膏药——自找麻烦

【第35句】:【 死了的儿子是乖的】对失去的感到惋惜。类似的:死了的 姑娘是好姑娘。《汪精卫的末日》:“民间对死人的评价是偏 于扩大:死了的儿子是乖的。”

【第36句】:【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婚】释义:没有媒人说合成不了婚事。例句:“小姐,俗话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婚嘛”

【第37句】:【乡下人不认识仙人掌——青饼子】(歇)仙人掌:多年生植物,茎多呈长椭圆形,稍扁平,像手掌,绿色。本指乡下人没见过仙人掌,说成是青饼子;转以形容人刻板古怪。

【第38句】:【没理搅三分】见“无理搅三分”。

【第39句】:【墙上画的饼——好看不中吃】(歇)指空有好看的外表而无实际作用。

【第40句】:死马当作活马医——妄想;想尽一切办法

【第41句】:【鸟靠翅膀,人靠脚力】(谚)鸟要生存,全靠翅膀到处飞翔;人要生存,全靠自己的脚力到处活动。指人是凭着亲身实践开拓事业的。

【第42句】:【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源自十八般兵器,多出自文学作品,形容某人武艺高强。最早见于南宋永嘉戏文《张协状元》:“十八般武艺都不会,只有白厮打。”元代关汉卿杂剧《五侯宴》:“孩儿十八岁也,学成十八般武艺。”可见最迟到元代,南北都已通用“十八般武艺”一词。但其包括的内容有各种说法。《水浒传》称十八般兵器是:矛、锤、棒、弓、努、铳、鞭、简、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枪、权。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说是:弓、弩、枪、刃、剑、矛、盾、斧、钺、戟、鞭、简、挝、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徒手搏斗)。清代有两种并存的说法,一说为矛、锤、弓、铳、弩、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一说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锤、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还有九长九短的说法。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钩、槊、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皆因出自小说家之口,可谓五花八门,没有定说,以上诸说,可互相参照。也可理解为武艺精通,样样皆能。

【第43句】:【梅花优于香,桃花优于色】释义:梅花香气浓烈,桃花颜色艳丽。比喻事物的优点只是表现在某一方面,难以十全十美。例句:(梅)花在果子花中尤香。俗云:“梅花优于香,桃花优于色。”故天下之美,有不得而兼者多矣。

【第44句】:天天练长跑,年老变年少。

【第45句】:【乖气致戾,和气致祥】见“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第46句】:【胡萝卜就烧酒——仗个干脆】(歇)仗:讲求。干:谐“甘”。本指又甜又脆,转以形容说话或做事干脆利索。 也作“胡萝卜就酒——嘎嘣脆”。 嘎嘣:拟牙齿咬胡萝卜时发出的声音。

【第47句】:【公不离婆,秤不离砣】见“秤不离砣,公不离婆”。

【第48句】:【拆烂污】(惯)拆:排泄(大小便)。 烂污:稀屎。比喻把事情弄得无法收拾。

【第49句】:【交人交心,浇树浇根】释义:交朋友要真诚。例句:“交人交心,浇树浇根,人不能不讲良心,也不能不识抬举。”

【第50句】:【地是大家种,路是众人走】(谚)土地,是大家种的;道路,是大家走的。偏指道路是天下人的道路,不是私有的,人人都有权利行走。

【第51句】:小林说话总是吞吞吐吐。她妈妈说:“难道你就不能吐字清楚些?嘴里像含着热茄子似的,难听死了。”(安徽·肥东)

【第52句】:【草字出了格,神仙认不得】(谚)胡乱潦草的字就算仙人也不认得。 指草书是书法的一体,也有规格,不能任意潦草。

【第53句】:【百步无轻担】(谚)路程一远,肩上的担子就会越挑越觉沉重。指人远路负重极为吃力。 也作“远路无轻担”。

【第54句】:【拿了鸡毛当令箭】(惯)令箭:古时军中发布命令时用作凭据的东西,形状似箭。本指假借名义,发号施令。比喻把别人不重要的话当作命令来执行。 也作拿着鸡毛当令箭。 鸡毛当了令箭。 拾到鸡毛当令箭。

【第55句】:【驴皮影子,由人耍】驴皮影子,指皮影戏中的人物,由演员 在幕后操纵。比喻傀儡。浩然《艳阳天》:“你哩,主任,主任 还是副的,屁味儿,挂牌子的,跑龙套的,驴皮影子,由着人 家耍。”

【第56句】:【骑牛不怕牛身大,骑马不怕马头高】(谚)比喻决意要征服对方,就不怕他的势力有多强大。

【第57句】:妈妈批评我吃饭太慢,说:“你呀,开锅头吃到罢锅头,罢锅头吃到洗灶头,灶头洗完了,你的饭还没吃完哩。”(安徽·郎溪)

【第58句】:一个好朋友的爸爸经常虐待他妈妈。他妈妈死后,他爸爸只好又当爹又当妈,十分狼狈。我妈妈见了说:“真是龙在不知恩,龙走土也崩啊!”(湖南·东安)

【第59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谚)冯唐:汉文帝时名臣。李广:汉武帝时名将。指文帝以年老为由不重用名臣冯唐,武帝因李广非皇亲而不予其爵位。泛指真正的人才往往不被赏识,不被重用。

【第60句】:【扯葫芦倒秧】(惯)比喻东拉西扯地说些无聊的话。

【第61句】:【闲觉日偏长】(谚)指闲着无事,就会觉得时光过得太慢难打发。

【第62句】:【数黄瓜道茄子】(惯)指数落别人的不是或说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也作数东瓜道茄子。 数黄瓜道萝卜。 数了黄瓜数茄子。

【第63句】:花儿里的牡丹一出类拔萃

【第64句】:【百无一有,百巧百穷】(谚)百无一有:技艺上样样都想学得的人,结果是一样也学不到手。百巧百穷:各种技艺都会,但不能精通一门,总不免受穷。指掌握技艺贵在专精,不可贪求全面。

【第65句】:【一肚子苦水】(惯)指心中有说不完的痛苦辛酸的事。

【第66句】:【挖好肉,补烂疮】(惯)比喻用有害的办法临时解救危急。

【第67句】:【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寺】见“藏了和尚藏不了寺”。

【第68句】:王大伯家的棉田遭了蚜虫,非常严重。我问他:“怎么不喷药呢?是没空吗?”他说:“唉!人倒有空,是钱没空。”(河北·临西)

【第69句】:【八字没见一撇】(惯)比喻事情刚刚开了头,还没什么进展。也作“八字还没一撇”。

【第70句】:【 一个媳妇,十个婆】婆谓指挥者太多,下面人无所适从。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现在你们又叫返工!一个媳妇 十个婆婆,哪个婆婆说了算?”

【第71句】:【狼腿拉到狗腿上】(惯)比喻把不相干的事情扯在了一起。

【第72句】:好帮好底做好鞋,好爹好娘养好孩。

【第73句】:眼睛下贴钞票——认钱不认人

【第74句】:【眼睛里冒火】(惯)形容人极其愤怒的样子。 也作“眼睛窜火苗子”。

【第75句】:白鸽眼——望高不望低

【第76句】:【驴屎蛋子也冒一阵热】指一时表现还不错。电视剧:“咱 们做人啦,脚正不怕鞋歪,你太不像话了,那驴屎蛋子也冒 一阵热,你这是唱的那出戏?”

【第77句】:【扛起竹竿进城——不晓得转弯】(歇)比喻人不知道变通。

【第78句】:【瘸子打围——坐着喊】(歇)打围:打猎。本指坐着呼喊,转指只是说空话、大话,没有实际行动。

【第79句】:杀猪的改行——放下屠刀

【第80句】:四两棉条子——纺一纺(访一访)

【第81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姜尚,即姜子牙。传说他 在渭水边上,用直钩离水面三尺钓鱼。日:“负命者上来!” 借指出于自愿,并非强迫。成语:心甘情愿。海外陈若曦 《突围》:“伍老师从来就公开承认是迷信。这像姜太公钓 鱼,愿者上钩。”

【第82句】:爸爸每天总是从早到晚忙个没完,好像就没有休息的时间。爷爷心疼地说:“你呀,真是的,做不完在坡上,吃不完在锅上,干吗要那么苦干?”(四川·南充)

【第83句】:【推山山倒,填海海平】释义:比喻力量大,无往而不胜。例句:只有天下穷人都团结起来,扭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个点上使,共同对敌,才能推山山倒,填海海平,把旧世界砸个落花流水。

【第84句】:【千里投名,万里投主】(惯)指不顾路途遥远,投奔有名望的人。

【第85句】:【猴子不上竿,多敲两遍锣】(谚)指猴子不肯做爬竿表演,是锣声催得不紧。比喻事情不成功,是措施不力,压力不够。 也作“猴不上竿紧打锣”。

【第86句】:【茶是茶,饭是饭】(惯)形容饮食很讲究,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第87句】:妈妈是教师,她每天很早就往学校赶,晚上总是天黑了才回家。爸爸心疼地说:“你每天是两头黑洞洞,中间紧绷绷,要注意身体啊!”(江苏·海安)

【第88句】:【 阴沟里翻船】发生意外的挫折。香港唐人《金陵春梦》: “你瞧我这么大一把年纪,这么高的一个地位,给你们这一 下子,阴沟里翻船,什么都完了。”

【第89句】:船上人充油灰——慢慢来

【第90句】:【珍珠土里埋】没有人赏识,处于困境。或说:珍珠落在粪 堆上。刘绍棠《芳草满天涯》:“我不能再看着你珍珠土里 埋,打算提拔你到公社当脱产干部。”

【第91句】:【扣子对扣门,歪把跟歪瓢】(惯)指脾气、秉性相投的人容易聚在一起。讥讽不好的人喜欢聚在一起。

【第92句】:【一滴水不漏】形容严密,多指说话严谨。浩然《艳阳天》: “就拿这两天的事情来说吧,他觉得,他考虑得要算挺周到, 安排得挺合适,计谋用得也最高明,可以说严实合缝,一滴 水也漏不下去。”

【第93句】:鱼飞天空马长角——怪得出奇

【第94句】:关门起国号一自尊自大

【第95句】:【有智不在年高】(谚)有智谋不在于年龄大小。指拔尖的人才往往出于青年人中。

【第96句】:凳子上抹石灰——白挨

【第97句】:卓别林演戏——滑稽

【第98句】:【初入芦圩,不知深浅】芦苇生长在水边或水滩。不易看出 深浅。指刚到一个地方,不了解情况。初,也说:乍。明代 《金瓶梅》:“我家做官的初入芦圩,不知深浅,望乞大人凡事 扶持一二,就是情了。”

【第99句】:奶奶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很不满,说是普通老百姓办个事真难,不送礼办不成事,送礼又不知道该送给谁,真是“拿着猪头,摸不着庙门”。(河南·荥阳)

18061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