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妈祖保佑的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妈祖是什么佛?是保佑什么的?

妈祖是保佑沿海捕鱼的渔民的,只要有人出海,或者下水,都会去拜妈祖的.你可以去积善网上面去看一下,了解更详细关于妈祖的事情,多学习一下.

关于妈祖显灵

我是湄洲岛的,听过外婆说的很多妈祖显灵的故事,尤其是在海上。

故事发生在1975年,说是一次出海遭遇台风来袭,当时岛上人都以捕鱼为业,闻风云突变,望海上惊涛骇浪,很多妇女都知道丈夫在海上,生命危在旦夕,次数百千妇女携老幼登高望海,看看自己亲人的船在海上随巨浪沉浮,不断有渔船被浪卷起撞碎,海上还有遇难者的尸体,陆地上的人只有跪下不断祈祷,求妈祖保佑海上的亲人。

后来有灵异显现,说是有18艘击鼓船前头有红色火光燃起,似乎在为18艘船指引,船上的人都不在畏惧,船如车行于平地,丝毫不摇摆,安全上岸。

一个女人妈祖庙保佑我和她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我们又没见过面她这样做什么意思

证明她喜欢你嘛,所以希望你们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

妈祖的传说

,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亲昵称呼。

据宋代的文献史料记载,她是莆田湄洲一位姓林的女子。

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

闽林始祖林禄,在晋永嘉元年(307)以琅琊王司马睿渡江镇建业(今)。

十年之后,司马睿于建业即帝位,是为,林禄以招远将散骑常侍领合浦太守。

太宁三年(325),林禄奉敕守晋安(今之闽中、闽西和沿海地区,治所在福州),卒赠晋安郡王。

林禄的十世孙林茂,于隋代迁居莆田北螺村(今西天尾紫霄山一带)。

迨至十六世孙林披,又迁澄渚(今西天尾镇澄渚村)。

( 林披于唐天宝十一年(752)明经出身,官终检校、太子詹事、苏州别驾,赐紫金鱼袋、,生九子,名苇、藻、著、荐、蕴、蒙、迈,皆官至州刺史(即州牧),世称“九牧林”。

)的七世祖林蕴,在“九牧”兄弟中排行第六,唐贞元四年(788)明经出身,辟为西川节度推官。

元和元年(806)西川节度使刘辟谋反,派刽子手持刀胁迫林蕴随他反叛,林蕴毫无畏惧地叱骂“死即死,我颈岂顽奴砺石耶

”刘见其大义凛然,终不敢杀。

川乱平后,擢为邵州刺史。

卒后赐谥“忠烈”。

林蕴后裔有一支居湄洲湾沿岸,地名叫忠门,即表其“忠节”之意,现在地名仍旧。

的高祖林圉,五代时仕闽。

曾祖保吉,仕后周,显德元年(954)任统军兵马使,鉴于天也纷乱,弃官归隐。

祖父名孚,官福建总管。

妈祖的父亲名惟愿(一说名惟悫),宋初官都巡检,母亲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

妈祖是这个家庭中的最小女儿。

在莆田市湄洲湾口,有一个美丽的岛屿叫。

岛上有一座巍峨雄 伟、金碧辉煌的庙宇,供奉着世界闻名的“海神” 妈祖。

妈祖出生于仕宦之家,是福建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

是当地的望族。

她原名林默,妈祖父亲林惟悫,母亲王氏,人多行善积德。

一天晚上,王氏梦见观音大士慈详地对她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之赐。

”于是便怀了孕。

到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将近分娩,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室中,光辉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

又听得四隆隆作响,好似轰鸣,地变紫色。

王氏感到腹中震动,妈祖于是降生。

因生得奇,甚为疼爱。

她出生至满,一声不哭,因此,父亲给她取名“默”。

妈祖有一个哥哥和五个姐姐。

八岁时到一所私塾读书,老师所教文章她能很快融会贯通。

十岁余,她信佛焚香念经,早晚不懈。

十三岁时,有一位老道士玄通经常往来她家,对她说:“你具仙性,应得渡入正果。

”于是授以“玄微秘法”。

她依法修炼,均能领悟要旨。

妈祖十六岁时,与群女闲游,照妆于井中。

忽见神人捧铜符一双,拥井而上,后有仙班簇拥着,把铜符授给她,女伴们都骇得跑开,妈祖则受之不疑,不一会便灵通变化。

此后,她虽身在室中,却能时常神游方外,谈吉凶祸福,无不奇中。

能驾云飞渡大海,拯救海难,还经常为人治病消灾,远近的人都很感激她,并称她为“神姑”、“龙女”。

妈祖16岁这年秋天九月,有一天,她的父与兄驾舟渡海北上,当时妈祖正在室中精心织布,忽然伏在织布机上闭起眼睛,脸色突变。

一手抓梭,一手扶抒,两脚紧踏机轴,拼尽全力在挣扎扶持,惟恐有失。

其母发觉后,十分惊恐,急忙把她叫醒。

妈祖于是失手将梭掉在地上。

她睁开眼睛,顿足高声哭说:“我父得救,哥哥坠海死了

”其母听罢,十分惊慌,连忙差人打听消息。

不一会儿有人来报,妈祖所言果然属实。

当时其父在怒涛中,仓皇失措,几次将翻船,若似有人稳住其舵,与她哥哥的船靠近,无奈其兄已是舵摧舟覆了。

当时妈祖闭着眼时,脚踏着的是父亲的船,而手抓的是兄船的舵,母亲把她叫醒,梭坠地,兄船舵摧倾覆了,父亲脱险返航,而其兄则被汹涌的浪涛所吞没。

兄溺水后,妈祖陪着母亲、嫂嫂和几个村民一道驾船径往茫茫大海寻找哥哥的尸体去了。

当时海水汹涌,他们突然发现一群水族聚集海面,大家不由得害怕起来。

妈祖说,不要怕,并告诉水族不必迎接。

突然水色变清,她哥哥的尸体已浮于海面。

这时大家才知道是水神护尸来了。

终于把兄尸载回,湄洲岛民无不称赞她孝顺和慈善。

此后凡遇妈祖诞辰,半夜即有大鱼成群,环列于湄屿之前,好像拜舞的样子,黎明始散去。

湄洲之西,有一个地方叫文夹(今名文甲),为湄洲湾出入的要冲。

礁石夹杂,分布其地。

有一次有艘商船经过这里遭到巨风袭击,船角触礁,海水涌进船舱,情况十分危急,船中人哀号求救,妈祖知道后,非常焦急,忙对村民说:哆头商船即将沉没,应赶快前去援救。

可是大家看着狂风巨浪,不敢向前。

在这紧急关头,妈祖信手将脚边小草,找了几根,抛向大海。

刹时间,几根小草变成大杉,排驾流向船旁,商舟有大杉相附,于是不致沉没。

不一会,风平浪息,船上的人相庆大难不死,都以苍天相助,互相庆贺。

待到将船靠岸,忽发现大木不知去向,经询问乡人,才知化草成杉附舟,乃是妈祖的神奇功力。

这就是传说中的《化草救商》。

话说当时湄洲屿西北方有二神:一聪而善听,号顺风耳。

一明而善观,号千里眼。

二神经常出没作崇,村民甚受其苦,祈求妈祖惩治。

神姑于是混杂在妇女当中上山采摘,经十余日,方与之相遇。

二神误以为妈祖是民间女子,将近前,经妈祖将手中丝帕一拂,遂霾瘴蔽空,狂风卷地,两怪仍持斧疾视。

妈祖说:敢掷下你们手中的斧么

他们竟然丢下,但再也收不起来,因而咋舌伏法。

两年后,二神又出来作崇。

这次是在水上出现,乘涛骑沫,沉浮滚荡。

当时巫觋都治不了它们。

妈祖说:“江河湖海,水德攸钟,彼乘旺相之乡,须以土木方可克之。

”于是演起神咒,林木震荡,呼呼作响,沙石飞扬,二神无处躲闪,于是拜伏在地,愿归依妈祖。

神姑乃将他们收之为徒,作为耳目,为拯救海难,驱恶扬善效力。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妈祖时年二十八岁。

在重阳节的前一天,妈祖对家中人说:“我心好清净,不愿居于凡尘世界。

明天是重阳节,想去爬山登高。

预先和你们告别。

”大家都以为她要登高远眺,不知将成仙。

第二天早上,妈祖焚了香,念了经,与诸姐说:“今天要登山远游,实现自己的心愿,但道路难走而且遥远,大家不得与我同行,”诸姐笑着安慰她说:“要游去游就是了,何须多虑呢

”妈祖于是告别诸姐,直上湄峰最高处,这时,只见湄峰顶上浓云四合,一道白气冲上天空,仿佛听见天空有丝竹管弦奏起的仙乐声,直彻云天,彩虹辉映,妈祖乘长风驾祥云,翱翔于苍天皎日间。

俯视人世,若隐若现。

忽然彩云布合,不可复见。

湄洲人仰头望去,无不欷嘘惊叹。

此后妈祖经常显灵,乡亲们时常能看到她在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于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

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护国佑民。

于是乡里之人就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后人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 林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妈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

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

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

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十分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大失所望。

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

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

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

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

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

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

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

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

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

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

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又恍惚听见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音乐……。

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

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

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

妈祖姓林名默。

关于她的生平,说法不一,一曰唐天宝年间生人,另说生于宋建隆年间,但有一点确定无疑:妈祖是人,而且是一位普通的渔家姑娘。

据史料较多的宋  海神妈祖  代记载,林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畔一个美丽的小渔村——贤良港。

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

闽林始祖林禄,在晋永嘉元年(307)以黄门侍郎琅琊王司马睿渡江镇建业(今南京市)。

妈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时仕闽。

曾祖林保吉,仕后周,显德元年(954)任统军兵马使,鉴于天下纷乱,弃官归隐。

祖父名孚,官福建总管。

妈祖的父亲名林愿(一说名惟悫),宋初官都巡检,母亲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

妈祖为家中之小女。

  妈祖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

生前,父母已有五女,切盼再生一男,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然终胎又是一女婴,父母大失所望。

在她即要降生之傍晚,邻里乡亲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映得岛屿上之岩石红光四射,父母察觉此婴必非等闲之女,遂关怀备至,疼爱有加。

因其出生至弥月间均不啼哭,故取名林默。

  林默幼时聪明颖悟,胜于姐妹,八岁入塾师读书,勤学强记且过目成诵。

她年小志弘,不满封建婚姻,立志不嫁。

自小钻研医道,妙手回春,教人防疫消灾。

她性情和顺、热情,排难解纷,行善济世,均乐事为。

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专门到海上抢险助人去了。

此后妈祖经常显灵,乡亲亦时常见她于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嗣后,乡里之人便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后人前来朝觐祭祀者络绎不绝。

  妈祖一生奔波海上,救急扶危,济险拯溺,护国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

死后,她仍以行善济世为已任,救逢凶遇难于众,人们最终将妈祖奉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

妈祖节日

妈祖(960年—),俗名林默,祖籍中国福建省莆田湄洲岛,为一传奇性的宗教人物。

又称天妃、湄州娘妈、天后、天妃娘娘、天上圣母等,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台湾、东南亚(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各国沿海华裔人民普遍信仰的海神。

从中国明朝永乐年间开始,随郑和下西洋,妈祖信仰从中国走向世界,先到琉球、日本,再到东南亚各国,例如横滨妈祖庙、澳门妈阁庙、马来西亚吉隆坡天后宫、菲律宾隆天宫。

随著华人远渡重洋到欧洲和美洲,这些地方也开始有了妈祖庙。

妈祖的影响力由湄州岛传播开来,历经千百年,对於华人沿海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被学者们称为妈祖文化。

生平简介妈祖俗名林默,一般民间称林默娘,其娘字乃对女子的称呼而来,而非其名,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为五代闽王林愿之第六女(张燮《东西洋考》)。

少能言人祸害,亦懂医药,能生人福人,未曾以死与祸恐吓人,故莆田人皆愿与之往来,爱敬如母。

卒后即有徒众朱默兄弟为之扬灵宣威。

但因其生前所传教义宗旨未获政府认同,故莆田之士大夫纵使爱之敬之,但格於朝廷功令,对妈祖生前事迹,亦罕加记载。

妈祖终生未嫁,亦无后裔,世寿约六、七十岁,葬於莆田县之宁海。

1086年,宁海居民合力建庙崇祀,妈祖信仰从此开始播扬於世(蔡相煇 1989,127-8)。

由於妈祖的生平在后来已遭神格化,有关她的记载(尤其是寺庙方面的资料)也似乎有很多和我们既存的文献资料不符合。

无论如何,现今流传的妈祖生平,似乎都会提到某些神绩,其所描述的生平,似乎也和学界所考察出来的知识不太一致。

比如说,我们可以随手找到对於妈祖之生平的以下介绍:林默娘,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殁於宋太宗雍熙四年二月十九日(987年),享年28岁。

林默娘初生时,红光满室,异气氤氲。

由於生而弥月不闻哭声,故名之曰默娘。

林默娘八岁就塾读书,喜烧香礼佛。

十三岁得道典秘法。

十六岁观井得符,能布席渡海救人。

升化以后,有祷辄应。

(引自黄光孝 nd) 妈祖之主要神迹是救济海上遇难之生民。

据传,妈祖有随从千里眼、顺风耳,能解救於千里之外。

妈祖常穿朱衣,乘云游於岛屿之间。

如果海风骤起,船舶遇难,只要口诵妈祖圣号,妈祖就会到场营救。

(引自中华人 nd) 关於妈祖的传说:传说在她十六岁那年,有一天父兄出海打鱼,她在家中织布,傍晚她母亲见她一动也不动做在织布机前,便打了她一巴掌,她「啊」了一声,醒了过来,哭著说:「父亲和哥哥在海上遇难,我出海拯救他们,一手抓著父亲,口中咬著哥哥的衣服,刚刚张开口,哥哥就掉进海里了。

」隔天父亲回家,果然带回哥哥落海的消息。

在宋朝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路允迪带领使团出使高丽,在东海上遇到狂风,九条使船沉没了八条,维独路允迪的一艘船船桅上突然出现一位朱衣女子,保护船只度过风暴,船员说这是湄州女神显灵,宋徽宗下诏赐顺济庙额。

民间流传许多林默娘生前和升天后的神话故事,这些传说也让妈祖成为人们心中战胜大自然的一种精神力量。

历代褒封从宋徽宗到清道光为止,妈祖受皇帝褒封多次,由夫人、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

宋朝 宣和五年1123年, 宋徽宗封 顺济庙额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宋高宗封 赐灵惠夫人绍兴三十年1160年, 高宗加封 灵惠昭应夫人乾道二年1166年, 灵惠昭应崇福夫人淳熙十二年1184年, 孝宗封 灵慈昭应崇福善利夫人绍熙三年1192年, 光宗诏封灵惠妃庆元四年1198年, 甯宗封慈惠夫人嘉定元年1208年, 封 显卫嘉定十年1217年, 灵惠助顺显卫英烈妃嘉熙三年1239年, 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宝佑二年1254年, 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宝佑四年1256年, 灵惠协正嘉应慈济妃开庆元年1259年, 理宗 显济妃景定三年1262年, 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元朝 至元十五年1278年, 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至元十八年1281年, 世祖封 护国明著天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世祖封 护国显佑明著天妃大德三年1299年, 成宗封 辅圣庇民明著天妃延佑元年1214年, 仁宗加封 护国庇民广济明著天妃天历二年1329年, 文宗封 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至正十四年1354年, 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明朝 洪武五年1372年,太祖封 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永乐七年1409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清朝 康熙十九年1680年, 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乾隆二年1737年, 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天后嘉庆五年1814年, 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天后道光十九年1839年, 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天后咸丰七年1857年, 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諴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郑和与天妃明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带领二万七千余官兵,乘百余艘巨舶,七下西洋;大海茫茫,「烈风陡起,怒涛如山,危险至极。

舟人惊骇,仓忙无措,仰赖神灵显然临庇,宁恬无虞」。

所说的神灵指天妃。

永乐元年,郑和出使暹罗国,海上忽刮大风,几百人生命危在旦夕,郑和祈求天妃救助,忽然一阵香风漂飘来,见神站立在桅杆上,顿时风平浪静。

永乐五年(1407年)郑和下西洋,途中遇到台风,郑和祈求神灵保佑得平安。

往渤泥国途中、往榜葛刺国也遇到台风,祈求神灵保佑后平安。

郑和为了答谢天妃的功绩,曾奏请朝廷在南京龙江关建立一所天妃宫,蒙明成祖御赐纪文。

郑和又奏请朝廷在大队官兵驻扎的福建长乐港建立天妃宫作为官兵祈祷之所。

郑和船队聚集在天妃宫下,等候信风出航;出行前郑和带领二万七千余官兵在天妃宫举行大规模祭祀典礼,点燃香烛,供奉牺牲,祈求神灵保佑。

郑和官兵登船后要奉献仙师酒,念祝文「五更起来鸡报晓,卜请娘妈来梳装……第子一心专拜请,湄州娘妈降临来。

急急如律令」。

郑和船中供奉天妃,昼夜香火不断,各船专设司香一名,不管其他事务。

每天清晨舶主带领船员向天妃娘妈顶礼。

宣德七年1431年,郑和奉圣旨往湄洲屿天妃宫拜祭。

郑和每次下西洋回国,必定新修各处天妃宫,或扩修殿堂,或种植青松翠竹;在南京静海寺、太仓天妃宫,郑和还栽种特地从西洋带回来的海棠花。

郑和在刘家港天妃宫和福建长乐南山寺都立天妃纪念石碑,将下西洋的成功,归功於天妃的神佑。

天妃娘娘成为明朝海军的守护神。

郑和的二万七千多名船员多数是从福建、广东、浙江三个沿海省份招募来的;他们之中很多回乡或流居海外,把供奉天妃的信仰传播出去。

妈祖信仰在台湾无论如何,妈祖信仰事实上确实已经是台湾最普遍的一个民间信仰之一。

由於最初的一批汉人是远从大陆渡海而来的,所以保佑海上平安的神明——妈祖,也就成为台湾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

无论大庄或小庄、山村或渔村、乡镇或市街、港口或内山,都可看到妈祖庙。

仅台湾一地,「就有妈祖庙510座,其中有庙史可考者39座,内建於明代的2座,建於清代37座」(中华人 nd)。

台湾主要的妈祖庙有彰化鹿港天后宫、云林北港朝天宫、台中大甲镇澜宫、台南市大天后宫、正统鹿耳门圣母庙、竹南镇后厝龙凤宫。

北港朝天宫和大甲镇澜宫和湄州祖庙结成至亲庙。

虽然妈祖信仰的起源地是大陆,当此信仰传到台湾以后,却已经改头换面而成为整个台湾岛香火最盛的神只之一,「『妈祖』在中国福建南方原是『出海妈祖』,只是渔民的守护神。

但在台湾的妈祖已成『过海妈祖』,她在历史上已成离开唐山的移民祈求平安到台湾的过海守护神。

台湾妈祖可以说已扎根於这块土地,成了一部独立於中国妈祖之外的本土神明」(张德麟 2003,3)。

这种见解,大致上已经成为当今不少台湾学者对於妈祖信仰的解释(另见董芳苑 2003,61-4;史明 1992,31-2)。

和台湾妈祖信仰相关的祭祀活动妈祖生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的诞辰。

在这一天,各地的妈祖庙都会张灯结彩、演戏,非常热闹。

最古老的澎湖马公的天后宫,被中华民国内政部列为一级古迹。

大甲镇澜宫每年在妈祖生日前则举办「大甲妈祖回娘家」的活动,让信众步行跟随著妈祖神轿,从大甲一直往南走到北港。

该活动参加者动辄十数万人,队伍迤逦数公里,可说是在台湾仅见的最大规模宗教活动。

近年来改往新港奉天宫进香绕境出巡,路程更远,人数却更多。

至於北港朝天宫的迎妈租,其热闹场面也与大甲妈祖出巡不相上下。

每年开春之后,各地到北港拜妈祖的信众便络绎不绝。

到了诞辰当天,涌进北港的信众,更有如浪涛汹涌般,镇日锣鼓喧天,热闹的程度甚至到疯狂的地步。

迎妈祖所谓的「迎妈祖」,是到外地去迎一尊本地居民普遍信仰或有渊源的妈祖来参与巡境的活动。

不管自己村里或是共同举行迎妈祖的区域是否已有一尊「在庄妈」或「在地妈」,都可能会往外地去迎妈祖。

通常是往地域层级高一点的地方去迎妈祖。

例如,台中县雾峰、乌日与大里地区有一个「东保十八庄」迎妈祖的活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共有十八个村庄参与,这十八个村庄并没有共有的庙,但却有一尊共有的妈祖称为「十八庄妈」。

每年3月1日(农历)开始把附近的旱溪妈祖、南屯妈祖、台中妈祖、彰化妈祖通通请来,参与绕境,队伍当中,「十八庄妈」在前领路,各庄依一定的顺序,逐日在庄内迎神绕境并请客。

近来学界人士从「祭祀圈」的概念来探讨这些迎妈祖的活动,藉由「神界」的疆域观念,重新解读「人界」中不同地域之间的从属关系。

这是典型宗教社会学式的研究取向。

进香「进香」则是到远处的、有名的、历史悠久的、香火旺盛的寺庙去朝香,表示对该神明的敬意。

与迎妈祖的差别是进香并不会把对方的妈祖之神像请回来,只是去分沾她的香火,因此自己的神明是要出去的。

到了进香对象的妈祖庙,神像也要进去,放在神殿上,有时是用「掬火」的方式,有时是用交香的方式,沾取对方的香火。

另一个与迎妈祖的差别是进香的地点不一定与地域层级有关,因此进香的地点远一点也是常见的事。

1987年丁卯年九月初九,是妈祖升天一千周年纪念,在湄州岛举行了大型的妈祖千年祭典。

有上万名的香客涌进祖庙进香,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和学者参与。

妈祖信仰在澳门妈祖在澳门亦相当多人信奉。

最显著的例子,澳门西文名称「Macau」,即是由「妈阁庙」一词转化而来。

妈祖信仰在马祖依据连江县政府观光局表示,马祖当地民间传说,妈祖在16岁时因为投海救父兄而罹难,遗体漂流到马祖南竿岛的澳口,村民葬之於天后宫现址,后来湄洲乡亲将遗体迎回归葬。

马祖地名因此而来,妈祖也是马祖居民重要的信仰。

佛教徒,您们好。

佛说不能杀生,吃素好,放生积德,而妈祖保佑渔民,渔民嘛,捕鱼的,就难免杀生,这妈祖

妈祖是海神信仰,和佛教道教不相关的,她旨在保佑出海的渔民能够丰收,是海洋文化的产物。

宗教嘛就是你信,你才会觉得真,别太顶真。

6906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