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彼得潘的经典台词集锦90条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彼得潘的主要内容

《彼得·潘》是苏格兰小说家及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JamesMatthewBarrie,1860年——193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该故事原本为舞台剧,作者将剧本小说化于1911年首次在英美出版,原名《彼得·潘与温迪》(PeterPanandWendy)。小说讲述一个会飞的淘气小男孩彼得·潘和他在永无岛的冒险故事,同他相伴的还有温蒂·达令(WendyDarling)及她的两个弟弟、精灵婷科·贝尔(TinkerBell,或译奇妙仙子)、迷失少年们(LostBoys),以霍克船长(CaptainHook)为首的一群海盗是他们最大的威胁。以下是彼得潘的主要内容,欢迎阅读。

主要内容简介

《彼得·潘》写的是达林先生家里的三个小孩,经受不住由空中飞来的神秘野孩子彼得·潘的诱惑,很快也学会了飞行,趁父母不在,连夜飞出窗去,飞向奇异的“梦幻岛”。这岛上既有凶猛的野兽,又有原始部落中的“红人”,还有可怕的海盗,当然还有仙女和美人鱼,总之,经常出现在儿童梦中和幻想中的一切,这里都有;因此也就有与猛兽搏斗的打猎,有红人与海盗之间或孩子们与海盗之间的真正的战争。孩子们脱离了成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在彼得·潘的率领下,自己处理一切事务,尽情玩耍,也历经了各种危险。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在他们看来,没有妈妈照样可以过得很愉快。只有当妈妈的才认为,孩子离开了妈妈便不能生活。”可是后来,这些离家出走的孩子——尤其是其中的大姐姐温迪,开始想妈妈了,在她的动员下,孩子们告别了给他们带来过无限欢乐的“梦幻岛”,飞回了家中。后来他们都长成了大人。只有彼得·潘永不长大,也永不回家,他老在外面飞来飞去,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带离家庭,让他们到“梦幻岛”上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欢乐。作品的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只要孩子们是欢乐的、天真的、无忧无虑的,他们就可以飞向梦幻岛去。”

人物介绍

彼得·潘

彼得·潘首先是活在儿童们的心里,也部分地残留在成人们的童年记忆里。作者在故事开始后不久就告诉读者:达林夫人在整理孩子们心事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心里到处都涂满“彼得”这个奇怪的名字,从字迹上不难感觉到这个彼得很有点儿淘气劲。

小仙人

美丽的小仙人。经常伴随着彼得·潘的丁零小铃儿就是其中一个。作者告诉我们:“仙女的寿命都是很短的。不过她们的身体很小,短短的生命在她们来说却感到很长很长。”这不是贝洛或格林童话中的传统的仙女形象,而是长得极其小巧的、充满世俗小女孩的孩子脾气的小精灵,说话有如叮叮咚咚的音乐,一刻也不停地满天乱飞。

胡克

胡克作为永无岛上的海盗头,是以面目可憎、残酷无情的形象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的。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和彼得·潘及孩子们作对,对待孩子们和他的手下心狠手辣。但就是这样一个海盗头,却在举止上带着贵族气质,并且总是努力保持良好的风度。“无论他有多么堕落,总是热衷于良好的风度”,“他有时会反省自己的行为:一心想着保持良好的风度,这不是有失风度吗?”而这样的反省让他肝肠寸断。他的这一行为来自于学校的良好传统与曾经的童年时代。从中可以清楚地反映出胡克的人生轨迹:小时候,他也曾是听话的孩子,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他的鞋子、背心、领带和袜子总是穿戴得整整齐齐,对扬帆远航充满了期待。但长大之后,由于受到野心的蛊惑,一步步地堕落成了海盗。在他预感到自己的死期临近时,对自己说过这样的话:“要是胡克的野心小一点,就好了。”这是一个迷失的成人的真心忏悔。而他对良好风度的执着也告诉读者:他的内心深处还存留着童年的美好,而这份美好所散发的光亮能够给他黑暗的海盗生活带来一丝希望和幻想。努力保持良好的风度,这是唯一能够唤起他人性中残存的善良,给他带来精神安慰的东西。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彼得·潘》是一部幻想童话,故事主要发生的.地点永无岛,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个幻境,彼得·潘会飞,而且永远长不大,还有小仙女叮叮铃,这些都体现着这部童话的幻想性。当然这部童话也有真实的人,比如说温迪和她弟弟们,而温迪们是被彼得·潘描述的永无岛吸引。而温迪是主动要求彼得·潘带他们进人永无岛的。就在一个黑暗的夜晚,一个会飞的男孩彼得·潘飞到了他们的窗前,说要教会他们飞翔,带他们去一个充满冒险的地方。温迪、约翰和米高高兴极了,于是,他们很快就跟着彼得·潘学会了飞,而且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海岛—永无岛。温迪有些关于成长的困惑,在永无岛上经历各种冒险的同时渐渐明白什么是爱情、友情和亲情,渐渐明白成长的意义。当然还有不愿长大的彼得·潘,虽然彼得最后没有长大,但是在经历了和温迪的种种冒险之后他已经发生了变化,他其实已经有所成长。

但人永远拒绝不了长大。当你不是一个孩子时,你就会失去了你的想象力,你的身躯会变得日益沉重,一些美好单纯的东西会渐渐被忘却,只剩下世俗的纷扰。永远不要长大,这是一个孩子童话般的梦想。每一个孩提时拥抱过童话的人心底都曾存在过一个彼得·潘,可是他最终会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从你的心中淡去,小说体现了成长的无奈和一种人生的必然。

《彼得·潘》这部作品事实上是成人怀恋美好童年的一个神话。一方面,它用生动、明快的笔法描述了一个至真至纯的儿童世界,让人看到了处于人生源头的童年是人类生命中最美好的一个阶段。另一方面,作者又满怀遗憾和无奈地暗示:童年虽美好,却无法挽留,人终究要长大步入堕落的成人世界。从童年到成年的转变,人类不仅失掉了童年和童真,同时也是个性受到压抑和人性被扭曲的过程。而彼得·潘的存在,说明人类有着周而复始、永存不灭的童年和童心,这份童心让人们心旷神怡、遐思无限,忘却成人世界的喧嚣浮华,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艺术特色

《彼得·潘》是一部水平很高的“意象小说”,其中铺满了扑朔迷离、似幻似真的意象,初看似觉不可能发生,细想想却都有它的心理依据。成人在审美过程中,更侧重于这些意象的“意”,由此带来无穷的回味和思索;儿童则专注于意象的“象”,他们用不到“意”的点拨和暗示,他们的心灵与作品中的奇妙形象是息息相通的。在审美中,儿童们的“激情的宣泄”与“心灵的补偿”,在性质上与读《爱丽丝梦游仙境》时相似,在程度上则要强烈得多了。因为这部作品毕竟带有了更多的现代感。

小孩子们的学飞。孩子很容易飞起来,只要彼得降临后,稍一指点就行了。他们先在家里团团转地学飞,不久就能飞出窗去,飞越大海和蓝天,谁也不能阻挡他们了。不仅达林先生家的三个孩子如此,据说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温迪长大以后,温迪的女儿珍妮果然一遇到彼得·潘,很快就学会了飞翔。

作品中大部分故事所发生的所在地——梦幻岛。这是一个神秘的环境,是孩子们幻想成真的地方,就像当年卡洛尔笔下的“奇境”一样。对于岛上的一切,作者都是写得一本正经,言之凿凿,好像真的在发生一样;但这种一本正经又带着明显的儿童心态和口吻,因此就特别耐人寻味。

彼得潘的好句

【第1句】:彼得老是爱搞恶作剧,总在星星们不留神时,飞到他们身后,大口吹气,想熄灭他们。

【第2句】:幸福是多方面的。我也是很幸福的。创作产生了无比惊人的快乐,而且我感觉出自己的手也在为我们大家共同建造的美丽楼房——砌着砖块,这样,我个人的悲痛便被排除了。

【第3句】: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

【第4句】: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

【第5句】: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第6句】:只有像我这样发疯地爱生活、爱斗争、爱那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建设的人,只有我们这些看透了认识了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

【第7句】:所谓友谊,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

【第8句】:每个新生儿发出第一次笑声时,那笑声会分裂成上千片,并且向四面八方分散而去,每一个碎片都会变成一个小神仙。

【第9句】:我在自己的一生里也曾经历过被遗弃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

【第10句】:医治一切病痛最好的最宝贵的药品,就是劳动。

【第11句】: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第12句】: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第13句】: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第14句】: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第15句】: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对于我,做一个战士是最大的幸福……一切个人问题都不如社会主义事业那样永久。

【第16句】:她那甜蜜又略显嘲弄的嘴唇上,总带着一个笑意盈盈的吻,那吻就在她的右唇边,温迪却永远也得不到。

【第17句】: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第18句】:死,是最伟大的冒险。

【第19句】:不停留在已得的成绩上,而是英勇地劳动着,努力要把劳动的锦标长久握在自己手里。

【第20句】:利己的人最先灭亡。他自己活着,并且为自己而生活。如果他的这个“我”被损坏了,那他就无法生存了。

【第21句】:勇敢扬起美丽的风帆,做拥有自己魅力的彼得潘。

【第22句】:童话为我们揭开了记忆帏幔的一角,那里深藏着我们久已淡忘的童稚世界,可是我们已经失去了飞翔的翅膀,在索然寡味的成人世界里,童年如同一个纯洁无邪的梦。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回到了童年时代,无忧无虑。

【第23句】:生活的主要悲剧,就是停止斗争。

【第24句】: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第25句】:在人生的任何场合都要站在第一线战士的行列里。

【第26句】: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

【第27句】: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心灵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第28句】: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会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第29句】: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我的理想……总是充满着生活和泥土气息。我从来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第30句】:那地方我们也曾到过,至今还能听见海浪拍岸的声音,只是我们不再上岸。

【第31句】:初次碰到不公平的对待,每个孩子都会是这样的反应。当他对你友好真诚时,他在心里所期待的,是得到同等的.回应。假如他初次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可能他还会爱你,只是从那以后,他就再不是原来那个孩子了。初次遭遇的不公平没有谁会忘记,当然,彼得确实例外。他常常会碰到不公平的对待,可他从来记不住。我猜想,这大概就是他真正与众不同之处吧。

【第32句】:对时间的慷慨,就等于慢性自杀。

【第33句】:也许彼得会因为刚才和一颗星星讲了个好玩得要命的笑话,就大笑着从天上飞下来,可当你想知道他为什么笑时,他却早把原因忘记得干干净净了。

【第34句】:活赋予我们的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

【第35句】: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

【第36句】:如果你们信仙,拍拍你们的手,别让卡丁死!

【第37句】:人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

【第38句】:一旦你怀疑自己是不是能飞,你就永远都飞不起来了。

【第39句】: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

【第40句】:达林夫妇离开家以后,有一小会儿时间,孩子们床前的夜灯仍然亮着。这是三盏非常漂亮的小夜灯,我们当然希望它们始终睁大明亮的眼睛,这样一来就可以清楚地看见彼得了。谁知温迪床前的小夜灯眨巴了几下眼睛,就打起了长长的哈欠,引得另外两盏夜灯也打起了哈欠,它们还没来得及把嘴巴合上,这三盏夜灯就都熄灭了。

【第41句】: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始终隐藏着一个秘不可宣的梦,那就是永远做一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愿望更为强烈,更加痴迷,以至常常使我们陷入一种梦幻境地,不能自拔。然而,我们却不愿说出来,只是在内心里,在梦中去品尝,有时候甚至嘲笑自己的天真,却不知在这繁杂纷乱的生活中,我们正在不断丧失人与生俱来的许多可贵的品性。

【第42句】: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老潘的散文

听说老潘头的爱人走了,心中不免嗟嘘难过,不是为了老潘头的爱人离开难过,而是为老潘头过度伤心难过。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六十多年的老伴终于在重症监护室里闭上眼睛,她不再拖累老潘头,带着满足或者满意地撒手人寰,她不受罪了,老潘头也不累心了,很多人都说这是老潘头的造化,也有人说这是老潘的悲哀。其实乡邻们都明白,老太太走了,老潘头也就快了...

说起老潘头的故事,真是让人又羡慕又揪心,又佩服又难过。身为老一辈革命工作者,有钱有地位,可惜,儿女成群,却落得老年凄凉,孤单一生,不知这是福还是祸?

老潘头今年八十七岁,老太太八十四岁离世。老潘头这一辈子共娶了两房媳妇。第一个媳妇是在土改期间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的娃娃亲。老潘头的父母都是干革命出身,参过军打过仗,根红苗正的老革命。而且父亲还是地区的区长,家庭背景极好。老潘自幼在父母的熏陶之下,上过高小,有文化,自然也被安排到机关单位工作。人又长得帅,一米八零的大高个子,面皮白净,家庭又好,自然而然被父母挑了个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做媳妇。第一个媳妇虽说是娃娃亲,长得倒漂亮,就是个子矮了点,家庭背景也是极其优越的干部家庭。婚后生活倒也和谐,为老潘头生了一儿一女。可是好景不长,老潘头的父亲被无端打成了反革命,家境一落千丈。老潘头也被降职接受审查。这时媳妇的娘家起了孬心,怕被牵连,硬逼着老潘头和媳妇离了婚。不久,老潘头的父亲急火攻心死了,母亲也撒手人寰。老潘头带着孩子过着最煎熬的日子。

这时他结识了会唱样板戏的姑娘,也就是第二个媳妇。这个女人很欣赏老潘,并对他付出了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这让老潘头感动不已,从此俩人情深似海,如胶似漆,恩恩爱爱度过了最煎熬的时光。后来不久,正直壮年的老潘头恢复原职,并且一路高升,当了县里付县长,后来调到医院当了的院长。这时他把妻子调到医院,做了妇女主任,这一干就是好多年,妻子更是出了名的铁娘子,能干。总是把工作为第一,家庭为后。为老潘头生了三个女儿,这三个孩子都没吃过母乳,都是在保育院里长大的。

所以,这三个女儿一个个都跟母亲不亲近,虽然后来老潘头都供她们上了学,安排了工作,但也弥补不了女儿们从小缺失的父爱母爱。女儿们因此对父母的感情不佳。这老潘头一共是五个孩子,大儿子和大女儿各自工作成家,也终因为老潘头的现任妻子是晚娘,也就是后妈,极少来往。

老潘头和第二个妻子生的三个女儿也都远嫁在其他城市,回家甚少。偶打个电话也是寥寥数语,亲情疏远。老潘头和妻子都有退休金,一直住在医院的家属院里。俩个人相互照顾相互依赖,颤颤巍巍地度着晚年时光。他们心境倒也大度平和,也不在乎亲生女儿们的态度,反正觉得对得起她们了,至于她们怎么样怎么做,那是她们的事了。退休金年年涨,俩人加在一起有万把块的,使劲花也花不完。于是乎就特别在意养生,家里电视养生节目必看,衣食住行样样达标,日子过得倒也顺畅。可惜,老太太,刚刚过完六十六岁生日,就得了脑中风,百般医治,从能坐轮椅到最后卧床瘫痪,这一病就是二十多年。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咸也就只有老潘头自己知道了。

老潘头难过啊,他想起妻子第二次病重复发住院时的情形,不仅泪如雨下,伤心良久。那时妻子已经有病十年之后了,再一次脑中风昏迷不醒,住进医院。他把妻子的三个女儿叫了回来,原本以为这三个女儿会精心照顾自己的母亲,谁知却在医院里打了起来,因为老潘头的存款折太吸引眼球,非得要三人平分了不可。气的老潘头青筋暴跳,怒火中烧。顿时把她们骂得屁都不是,狼心不改。一气之下,和三个女儿断绝关系。后来,把病情好转的老太太接回了家,把之前侍候的保姆又请了回来。

可是,这个保姆因为家里添了孙子,不能在老潘头家住宿,只能早晨八点上班,晚上五点下班。已经快八十的老潘头身体还保养的挺好,可能也是年轻时没有出过力的原因,老了比农村的老人身体要健康,也就能打理好生病多年的.妻子。其实,这也是他没有办法的办法。每天早晨起来,先给妻子换尿布,然后给妻子洗脸擦身子。再然后给妻子吃药,在打开电视,让躺在床上的妻子听新闻。自己才能去做饭,然后一勺一勺地喂饱妻子,自己才能吃饭。吃完饭,保姆也就来了,再一起帮老太太翻身,按摩,然后自己就出去溜达散步。再逛逛市场,买菜买日用品。中午,睡个午觉之后,再和保姆一起帮老太太翻身,按摩,然后给老太太吃药,这一天下来,也感觉很累。可是没有办法。

后来,老潘头想明白了,攒钱干啥?儿女不孝,不如给老伴花了,自己还有个作伴的。就给老太太请了个家庭医生,对老太太即时做检查,该打针该买药的该买啥先进的医疗设备,掏钱就行,也不那么累了,老太太也算享福了。

这样,又过了快十年的光景,老太太竟然活到八十四岁离世。老潘头伤心哪,不仅仅因为老伴离世,和前妻生的大儿子几年前因为喝酒过多得了偏瘫,现在说话还不清楚,走路靠拐杖,全靠退休的儿媳照顾。唯一的孙子大学毕业后找了个日本女子当媳妇,老潘头百般劝说无效,孙子后来干脆去了日本发展,成了倒插门的日本女婿。老潘头上火,这日本子连连和中国作对,那南京大屠杀死了多少中国人啊?你咋上的大学?在老潘头眼里日本人都不是好鸟。你给日本人做事,能有好结果?得了,你也别回来了,我就当没你这个孙子。

嘴上这么说,孙子每年回来一次,每次来看老潘头,老潘头都给孙子钱。

老太太快不行的时候,他还是给老太太三个女儿打电话了,她们或许是良心发现,都回来守候老太太临终。老潘头的第一个媳妇生的大女儿已经快七十了,身体一直不好,也在家人的陪同下来看她的后妈,并送了老太太火葬入土为安。

老太太走了,离开了相濡以沫的老潘头,他能不难过吗?老太太病了二十年,活着都是老潘头一路照顾打理。他们也算是互相陪伴互相依赖互相取暖。可是,身体日渐消瘦颓靡的老潘头该怎样度过余生呢?他会选择和前妻的子女生活呢?还是和后妻女儿们生活呢?这位老龄化的老人可真难啊!

听说,老潘头被他大儿媳妇接去了,可是老潘头只呆了几天,固执地回到自己的家,精神状态很不好,变卖了家当,去了养老院......

憨民老潘散文

老潘是我搬家后的新邻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场人。他原来在南京洗车,后来夫妻俩为了照顾上学的女儿,特地在我们小区租个小门面一边洗车一边照顾小孩。谈起老潘,我们小区的居民都说他是一个标标准准的“憨”民、“良”民。

老潘憨得可爱。他今年才40多岁,身材魁梧高大,走起路来慢慢吞吞,由于肚子特别大,像如来佛的肚子,所以我家小孙子喜欢经常用小手轻轻怕打他的大肚皮并且乐开了花。平时,老潘与邻居相处总是和蔼可亲,整天笑眯眯的,不多说话,我每天上班前总是从他门市前走过,他总是问候一声“老张,上班啦!”每逢下雨天他闲下来的时候,总喜欢串串门,聊聊天,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闲下来!谈起面对四面楚歌的洗车门市,老潘总是乐呵呵地说:“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吗?钱不把你一个人挣啊!”他总是以一个乐观的心态泰然处之。

老潘憨得可信。他到我们小区洗车已经有三年多了,先后遇到客户遗失贵重物品的好多次,他都是主动和客户联系送给人家或找人转告。特别是有一次,老潘蒙受“不白之冤”令人至今难以忘怀。那是去年的一个夏天,有一个客户在老潘门市洗车后说自己放在车上的金戒子被老潘夫妻俩弄丢了,并且在老潘洗车门市前大发雷霆,叫老潘交出金戒子或赔偿一个,这一闹,引来不少邻居和行人前来围观,面对这个情形,老潘不知所措,在这个客户的再三“逼迫”之下,憨厚老实的'他竟然准备将老婆手上的金戒子取下来“赔”给这位客户,可老潘的妻子死活不同意,认为自己不能无故被冤枉!于是她在这个客户的车上继续寻找,终于在这个客户的车子坐凳皮里面的夹层缝里找到了这枚金戒子,这位客户方才息怒,还不好意思向老潘打起招呼来。现在,这位客户还成了老潘洗车门市的常客。

老潘憨得可嫌。近年来,民间借贷之风盛行,老潘也不知不觉被“卷”了进去,原因就是他人太老实。一位小老板经常在他的门市洗车,与老潘相处得很熟。有一次,这位老板说自己搞工程差钱,请老潘帮忙一下,老实巴交的老潘磨着妻子带着这位客户到他的农场老家找他的邻居、朋友帮忙借了8万元,自己还在借条上签字担保,可这位小老板钱拿到钱后,再也没有回来洗车,老潘妻子为此事与他闹得不可开交,到现在,他们夫妻俩还没有填好这个“窟窿”,可老潘说:“人跑了怎么办呢!只有自己挣钱归还,自己花钱买教训啊!”

748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