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戏说乾隆经典台词合集90句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80年代人的追星记忆美文

记得在开博之初,曾经写过一篇叫做“80年代人的感动瞬间”的文章,是自己边哭边写、用心写出来的文章,也很幸运地第一次上了文化博客的首页,虽然点击不多,却有着不少同为80年代出生的朋友的感动留言。到现在回味起来,心中仍然有着不少的感慨,因为文章并不贵在点击,而在于读者是否能够品出其中的真心和诚意,博客贵在交心。娱乐八卦写多了,博客点击也高了,可心里总是空荡荡的,感觉少了些什么,看来,该是写些实在的东西来聊慰自己空虚的精神了。

80年代人,一个在网络上几乎泛滥的名词,一个有着几乎共同志趣、相同思想的年轻群体,也有着共同的追星记忆。我们,也曾疯狂过,也曾执着过,更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追星族的生力军。尽管,我们早已是社会的栋梁,甚至也有人早为人父母,但是这些记忆,却成了我们永久的美好,被我们小心翼翼地珍藏着,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替代。慢慢地撩拨开记忆的心弦,还同为80年代的我们以娱乐的净土,点点滴滴来回味我们所共有的追星记忆……

童年的模糊记忆:费翔、齐秦……

也许,这是属于【第60句】:70年代人的娱乐盛宴,在这些明星最为当红的时候,我们依然处于童年的懵懵懂懂,天真无知。我们并不了解所谓的偶像、实力、摇滚,我们只知道跟着这些熟悉的旋律,轻轻地哼唱着,甚至有模有样地跟着起舞,以赢得大人们的表扬。属于我们的,依然是朗朗上口的儿歌,而这些明星不过是我们童年模糊的记忆,他们的音容笑貌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讲并不重要,只是跟着《冬天里的一把火》、《大约在冬季》等流行曲子的旋律套用上自编的歌词哼上两句罢了。

难忘的甜蜜:邓丽君

生不逢时,让我们错过了邓丽君辉煌灿烂的艺术人生,但她的歌曲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经久不衰。有种经典,是不需要他人传诵美誉便能永驻人们的心头,哪怕是经过数十年,依然是人们心目中不败的绝唱。记忆中,有太多女星打着“甜妹子”的旗号大唱甜蜜情歌,却始终比不过邓丽君那唱入人心的甜美。儿时,我们听着她的歌曲,甜美入睡;少年时,我们听着她的歌曲,憧憬青春;成年后,我们听着她的歌曲,分享甜蜜,治愈情伤。《甜蜜蜜》、《小城故事》、《我只在乎你》、《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曲子早已成为了我们心中的经典咏叹。

我想,明星贴纸、明星照片,是从80年代人身上开始的。记得当年风靡一时的港产武侠剧《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楚留香》、让儿时的我们曾为之疯狂,而明星贴纸便成为了那时候的产物。曾记得当年为了搜集这些明星贴纸而四处奔波,甚至省吃俭用,心细的女生更是会拿起剪刀一张张剪下来贴成一本贴纸册,而我们的书桌、书包、笔盒上也都是这些琳琅满目的俊男美女,而翁美玲、黄日华、刘德华、梁朝伟等更是成为了我们儿时的偶像。到了95版《神雕》和97版《天龙八部》热播的时候,明星照片便取代了明星贴纸成为了我们的新宠,李若彤、古天乐、陈浩民等明星的照片更是成为了我们心爱钱包里的一份子,每每打开钱包,都能和心中的偶像面对面。也许,儿时的我们对于追星并不那么疯狂,但我们却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我们心中的那份喜爱和认定。也许,正是这些怀旧情愫作祟,让我们认定了“蓉儿”、“靖哥哥”、“香帅”、“蓉蓉”、“小龙女”、“过儿”、“小鱼儿”、“花无缺”……任如今的翻拍剧如何精彩,也无法颠覆我们心中永远存留的经典。

生命中的第一位童星:“小龙人”

说到80年代人心目中的童星,不得不提当年红极一时的《小龙人》了。小兵张嘎是属于【第50句】:60年代人的童星,而80年代的我们,有着自己的童星。记得当年的《小龙人》可以说是盛况空前,可以让小朋友们乖乖地守在电视前,与小龙人一起寻找妈妈,再看他与小伙伴们一起团结友爱。我们会为小龙人的一次次成功而欢呼,会为他寻找妈妈的艰辛而难过,如今,虽然早已成年,却怎么也忘不掉这段我们专属的童年的记忆。到了琼瑶的“六个梦”,我们认识了可爱漂亮的金铭,之后我们又认识了蒋小涵、关凌、释小龙、郝少文……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和这些童星一起慢慢地长大了,回首再看看过去的我们和我们曾经喜爱过的童星们,不禁要感慨岁月的蹉跎和转瞬即逝的宝贵童年。

寒暑假必修课:《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

比起其他几部的四大名著,《西游记》可以说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部了。对于年少的我们来说,另外几部四大名著,似乎已经超越了我们的领悟范围,而最为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还属每年寒暑假与我们见面的《西游记》了。机灵睿智的悟空,傻头傻脑的八戒,憨厚老实的沙僧,哪怕是那些小喽罗的虾兵蟹将,都能让我们捧腹不已。那时候的我们,甚至根本没有过所谓“追星”的概念,但若提起《西游记》无人不是眉飞色舞,里面的经典桥段更是能让我们反复温习、耳熟能详,甚至每次寒暑假都要重温几次而不厌倦,足见旧版《西游记》在80年代人心目中的分量弥足珍贵,无怪乎之后翻拍的几部《西游记》都会招来骂声一片。

另外一部寒暑假常播的电视剧就是《新白娘子传奇》了,那时最火爆的神话剧也就这两部,这部剧里面的角色都很经典,像白娘子,许仙,小青,还有那搞笑的李公甫,傻小子戚宝山等等都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最有趣的就是小伙伴们一起争着扮演剧中的角色了,男孩子们模仿孙悟空多点,女孩子们则模仿白娘子多点。

不甘人后的誓言:BEYOND、郑智化……

有时候,真为80年代人感到冤枉,从出生依始,便背负着太多社会的不理解、舆论压力和责任使命。因为我们多数为独生子女,于是我们便成了人们眼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仿佛是娇弱依赖而正在堕落的一代人。其实,我们虽然年轻,却从小便懂得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要做不甘人后的一代人!于是,那些励志歌曲,仿佛成为了我们的一大精神寄托,每每唱出都豪情万丈、心潮澎湃,也许正是这种激情豪迈,让BEYOND、郑智化等人的歌曲多年来一直为我们所传唱,《海阔天空》、《光辉岁月》、《水手》、《星星点灯》等熟悉的旋律时常萦绕在我们的耳边,时刻激励着我们,燃烧着热血无悔的青春。

难忘的夏天:小志旋风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林志颖的影响力丝毫也不逊色于赵薇和F4。1992年的夏天,伴随着那首《今年夏天》,动感青春、笑脸盈盈的他闯进了我们的世界,精致的五官,流行的唱腔,让他成为了风靡万千少女的偶像,更是成了80年代人心目中第一代的青春偶像。《不是每个恋情都有美好回忆》、《十七岁的雨季》、《戏梦》、《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等歌曲,无不是当年点歌台上的热播歌曲,而小志的旋风更是刮进了我们的生活,放眼大街小巷,满街都是三七分头的小伙,女生开始迷上了有酒窝的男生……当然,更少不了那时代几乎泛滥的明星照片和明星挂画,那经过简单拼接而没有任何艺术加工的明星海报也因此占据了我们的床头、卧室、书房。多年后再来回味这种我们80年代人的追星方式,有点傻气却让人心头甜甜的。

娱乐圈的不败神话: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的成名和走红,至今是娱乐圈的一大神话。刘德华的英俊,张学友的实力,郭富城的活力,黎明的斯文,伴随着90年代中期的那股港台追星热潮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记得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发达的.网络,也没有良好的媒体传播平台,而“四大天王”却奇迹般地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大小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播的都是他们的歌曲,而他们的歌曲《谢谢你的爱》、《一路上有你》、《对你爱不完》、《今夜你会不会来》却成为了流传了十余年的经典。而“四大天王”真正把80年代人的追星热情彻底点燃,一时间他们的歌曲传遍大街小巷,三七分头更为流行,点歌台几乎放的都是他们的歌曲,明星照片、明星海报更是愈来愈流行,甚至连学习流行歌曲的书也变得热销。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时代的追星产物,如今有不少东西都在市场上难以寻觅了,而在那时却真的成为了我们所喜爱的珍藏。

永远的荧幕情侣:郑少秋、赵雅芝

“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春花最爱向风中摇摆,黄沙偏要将痴和怨掩埋……”有个熟悉的旋律常常在我们心底深处游荡,有段痴缠连绵的爱情,在我们的记忆中早已成为了无人能够替代的绝唱。一个是风流倜傥的帝王,一个是爱恨缠绵的女子,共同谱写了一段段曲折跌宕的旷世之恋。《戏说乾隆》,可以说带给了曾经年少的我们,太多关于爱情的美好回忆,更是让我们心目中从此有了一对经典的荧幕情侣郑少秋和赵雅芝。而曾经风靡全国的《新白娘子传奇》也曾让我们为之着迷,可惜一旁反串的叶童却怎么也不比秋官的潇洒多情。虽然秋官和雅芝之后鲜少合作,但单是一部《戏说乾隆》就足以让我们回味至今而难以忘怀。

喜剧之王横空出世:星爷

说到星爷,不得不提他的无厘头,和他那用也用不完的想象力和搞笑天才。80年代人的年少青春,因为星爷的电影,而有了不一样的色彩。因为他,我们知道了搞笑功夫原来可以如此放肆,我们认识了永远的配角吴孟达,我们认识一票美丽“星女郎”,更是认识了一群搞怪牺牲的“如花”,更是记住了“小强”、“旺财”等流行词汇。而星爷的搞怪配音和标志性笑声,更是成为了众人模仿的素材,星爷电影里的一些经典场景、经典台词更是为我们所耳熟能详。虽然如今的星爷电影产量少了很多,但是单是他在80年代人心目中的金字招牌,也足以让他票房长红。可以说,星爷是为80年代人而量身打造的喜剧之王,因为他,80年代人懂得了何为幽默,何为喜剧。

东方武侠电影的颠峰:徐克、李连杰、成龙……

如今的武侠电影,充斥着太多的惊险特技、古怪造型、另类台词和男欢女爱,虽然票房是越来越高,但不过都是些快餐文化,要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我想,不少同为80年代人的朋友,和我一样,怀念起90年代的武侠电影的颠峰时期那些精彩的作品。那时候的武侠,少了电脑的特技,少了怪异的造型,更少了铺天盖地的宣传,豪华的明星阵容,却总能紧紧地揪住观众的心,用真正的武侠电影的魅力征服人,徐克的一系列武侠作品让人叹为观止,李连杰的黄飞鸿和方世玉系列电影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龙的功夫喜剧精彩纷呈……无论重温多少次,都让人兴味盎然,大呼过瘾,武侠还是原汁原味的好!

记忆流年美文

记忆悠悠如水流,流过春日的青草地,流过夏日的平原,流过秋日的山谷,流过冬日的白雪……

春雨细如牛毛,下在田野里,润物细无声。农夫穿着蓑衣赶着耕牛在水田里劳作,悠长的吆喝声在原野里回荡。山脚下的山梅在风雨中暗自掉落。孩童们卷起裤脚在溪水里抓鱼,池塘边坐着一个少年,静静地钓鱼。细雨落在他乌黑的头发上,形成小水珠,轻轻地滴落。

三月末,原野里的油菜花一夜之间开放,明亮的黄色铺满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黄色的地毯。明媚的阳光站在油菜花上,引来蜂蝶翩翩。孩童们摘下几朵小花,在油菜地里钻来钻去,嬉戏打闹。看麦娘长满田埂,在风中微微飘摇。

春光明媚的季节,记忆犹如一条长河,流过童年,流过少年,流进青春的血液里。

初夏的风吹动竹林,传来“哗——哗——哗——”的风浪声,仿佛《命运交响曲》般波澜壮阔。站在竹林间,连空气都充满竹叶的清香。走进深山,杨梅已经成熟了,一场大雨下来,落满一地。大人进山砍竹,会带一小篮子杨梅下山。左邻右舍分一点,一起吃着杨梅,坐在大厅里拉家常。穿堂风呼啸而过,孩童们在竹床上沉沉睡去。

光着脚丫走过铺满青石板的'小巷,坐在河边的树荫下。夏日猛烈的阳光照在古树上,没有一丝风,整座村庄陷入一片寂静。深巷中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吠,农夫赶着耕牛缓缓走过石桥。长长的柳枝在水面飘拂,蜻蜓点水般轻柔,像一名温柔的少女。

夏风清凉,流年的记忆像一首诗,写出天真烂漫,写出热血沸腾,写出成熟稳重。

金黄色的稻田,秋风吹过,金浪翻飞。田野中的人们挥动镰刀,辛苦的劳作。偶尔吹来一阵凉风,汗珠低落在湿润的土壤里,阳光在正上方炙烤着大地。孩童们光着脚丫帮忙送水送饭,无忧无虑。

山上的野果成熟了,沉甸甸的挂满枝头。爬上山,在山风中跑山,风在耳边吹,渴了便采摘汁水饱满的野果充饥。淙淙的山泉在谷底流淌,泉水边长满野花,偶尔还能看到野鸡野兔在泉边喝水。

秋高气爽,连天空都变得高远,流年的记忆像一朵野菊花,开在台阶边,开在路边,开在小河边。

收割过后的田野,像一个冲洗过后的玻璃瓶,空旷,透明。牵着耕牛走过田野,来到小溪边,牛儿在山脚下安静地吃草。冬日的阳光,像母亲手中的热糍粑,充满温暖。光秃秃的板栗树站在旷野里,像一个孤独的守望者,守望者这一片田野。

大雪纷纷扬扬地落满大地,原野银装素裹。冬天的原野是寂静的,雪安静地飘落,像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孩童们在雪地里嬉戏,堆雪人,打雪仗,冷了便跑到大人身边烤火,顺便吃一颗烤鸡蛋或烤红薯,其乐融融。

冬日白雪皑皑,流年中的记忆像一片落叶,落在旷野里,落在树底下,落在人的内心深处。

爬上高高的山岗,坐在山顶看那片原野,它像一场电影演绎着春夏秋冬的赞歌。

美文:让记忆停留

最近,听到这样一句的话,“不是感情没有了,感情依旧在,只是我们却已陌生,再也找不到共同的话题,相见亦是无言”。这样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是在心里荡起了很多很多的感慨。

想必都听过“最熟悉的陌生人”吧,曾经最熟悉的朋友或者恋人,再见面却是不知说什么,然后只剩下沉默。曾经,我们朝夕相处,一起谈论着未来的蓝图;曾经,我们吵吵闹闹,却不记恨对方;曾经,我们抄着对方的笔记,争论着题目;曾经,我们一起阅读那些富有哲理的故事,然后再谈自己的体会......曾经,似乎触手可及,却早已远去,然而那份记忆,只要有心,或者说只要愿意,便不会遗忘。

通讯录里号码,仿佛是一道永远也解不开的函数,或许早已遗忘,或许会一直惦念却无从下手.....时间是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我们身处的环境不同,接触的人不同,换句话说,我们的生活圈不同了,有很多事没有亲身体会,根本不可能如身临其境,快乐和悲伤也不一定能够分享。也许刚刚分别的时候,还是很想念对方,经常联系,但是时间久了,真的联系就越来越少了......许是害怕面对好朋友越来越陌生的事实,又或者怕自己打扰到对方,渐行渐远,后来干脆不去联系了,或者说是不敢去联系了。

我不是一个善于处理人际的`人,有时联系朋友的时候,对方迟迟没有回复,这样子的情况多了,也便不再去联系了。就像寒假的时候,遇到一个小学六年的同学,真的是再见面也不过是寒暄一下。那么感情依旧在,又何从说起呢?过去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心里依然记得曾经的你我,或者我对你的记忆停留在我们最好的时候。

记住我们最愉快的时候,不敢再去联系,没有见面,是不是就可以假装你还是我最熟悉的好朋友呢?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然而,我愿把记忆停留在曾经,偶尔回想起来,可能会觉得当时的我们是多么幼稚,多么纯真,然后会心的一笑,继续着现在的生活。如果往事不堪回首,那么不想不念,淡忘。让记忆停留在那些纯真的时候,不去联系,不让现在的陌生把这份美好打碎。

清明的记忆美文

又到草长莺飞三月天,春意烂漫花万树之时,此时的沂蒙暖风和煦,花团锦簇,一年最美时光“清明”如期而至。

沂蒙地处北方,只有到清明时节才是春暖花开真正意义上的春天了。清明,记忆里一直心中最美的期盼。从二月二春龙节,就开始了期盼,传说春龙节的豆子,留到清明吃,会耳聪目明,那年的我和姐姐真的用小花布缝好一个小袋子,装上满满一袋豆豆,忍者馋虫,又怕忘记,把小袋子挂在门挂上,天天等呀!盼呀!等到清明那天来临了,曾经香香的豆子,已经索然无味,才知道自己做了件多么愚蠢的傻事,但兴致不减,依然快乐。

幼年时,物质匮乏,生活得窘迫,很少有过度的衣服,不像现在有毛衣,绒衣等春季衣服,那时候似乎,脱掉棉衣就是夏装了,总感觉春天是那么的短暂,北方的`天气春季又总是春寒料峭,忽冷忽热,母亲总是说“春捂秋冻”,不许孩子过早地扔掉棉衣。孩子天生活动量大,一到春天亟不可待,盼着能够早些穿上轻快单衣,搬着指头盼呀!清明到了,就可以扔棉衣了,因为老人常说:“清明穿棉裤,会耳聋”。再穷的人家也要给孩子换上春装。退去厚厚的盔甲欢快奔跑在田野上的情景,恍如昨日还是那么清晰地留在记忆深处。

传统的清明节大约源自周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既是节令又是节日的日子。现在的清明节俗,实际上是“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三节融合的结果。人们只要一提起清明,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祭祖、扫墓、挂山之类的内容。其实不然,清明节这天除了祭扫之外,还可出门踏青、折枝插柳、放风筝、荡秋千,开展一系列郊游活动。白居易早有戏言:“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也有人用柳丝挽成一个圆圈,当作帽子戴在头上,以祈福避邪,民间流传“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

清明时节是要上坟祭奠祖先,家家户户会去坟地培土圆坟,学校也会组织学生一起去陵园扫墓,农村孩子难得去一次城里,大家兴奋看做一场旅游。清明因为也是寒食节,做母亲的会在头天夜里就煮好鸡蛋,传说吃了清明的鸡蛋不头痛,远离疾病。第二天孩子就可以带着熟鸡蛋旅行,能够吃上鸡蛋在那年月也是一种奢侈。

在我们家乡有清明消病一说,沂蒙地区温泉多,清明这天四面八方的民众都会扶老携幼去泡温泉,俗称:下汤。洗去一冬天的浮沉,寒气,跑去所有的病痛,迎接新的春天。离温泉远的地方,没有条件下汤,也要全家下河,去河边走走,沐沐春风,在河滩坐坐,用河水洗把脸,让河水带走一年的晦气,冲泡所有的疾病,俗称,扔病。换来健康的身体,带着美好的心愿迎接新的农耕季节。

说道农耕,自古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过后农耕大面开始了,农耕离不开耕牛,爱牛如子的农民,心疼一年到头劳苦的哑巴儿子,这天要很好款待耕牛,一般人家要磨豆子,铡鲜草,给牛吃,常听姥姥说:牛不容易,抽千,打万,盼着清明吃顿饱饭。

春雨清明湿杏花,小山明灭柳烟斜。古人关于清明的诗句不胜其多,思亲怀故,憧憬幸福,清明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如今我们少了当年的期盼,但仍可借着美好的春光,祭祖,旅行、休闲,种下美好的希望!迎接生命中新的挑战!

7641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