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公益创投培训收获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悦纳生命的礼物》读后感500字

一个35岁的年轻人,辞去工作,用社区戏剧的形式,全身心地投入和孤独老人的对话中,四处奔波。

采访他时,他正在为东莞的“十二邻”社区剧场招募志愿者和伙伴,并且筹办江苏昆山十二邻社区项目。

  他也获得了人生的礼物,原来生命故事的分享,可以重新发现自己、解放自己,重拾自信与尊重——总有一天你我都会老去,但孤独不再。

  大城市的失落  王俊晓出生在河南农村,父母都是农民。

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了上海。

四年间,他换过很多工作,做过推销员、电脑销售、软件开发等,其中也不乏500强公司,内心却始终找不到一份归宿感:楼房高了,邻居也多了,温暖在哪里

每天穿过匆匆忙忙的人流,没有一个眼神会为你停留,回家也只能面对电脑上虚拟的符号。

虽然住在一个楼,居民们彼此缺乏沟通,甚至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一次,为借水壶,他敲遍左邻右舍,竟无人回应。

  这让王俊晓非常失落。

后来又看到一则新闻。

有个独居老人在家去世一周后才被发现。

现代社会,空巢老人并不在少数,难道他们都要面对这种凄凉和孤独吗

  有心的王俊晓去图书馆查了一下资料,发现仅上海就有260多万老年人,其中独居老人超过80万,单身独居老人有18万。

他们生活不便,精神空虚。

  似乎没有人关心这个问题——如何让老人们走出家门,在一个安全轻松的环境里与人沟通、表达自己

  一次,王俊晓听说一位台湾老师创办了与戏剧工作坊有关的公益组织,他决定一试。

通过这个类似体验式的培训,平时寡言的宅男王俊晓变得开朗自信。

他以前很固执,而在剧中他要扮演别人,想别人所想,和不同性格的人互动合作。

在表演中,对自己性格的缺失就会有所观照。

  王俊晓非常想把这份收获分享给更多的人,甚至能为独居老人们做些什么。

  在1900年~1920年间,美国就出现了社区剧场。

社区里的人自编自导自演。

演出人员几乎都是志愿者,平时工作,只能利用晚上与周末时间参与活动,很受美国老百姓欢迎。

王俊晓从美国社区戏剧的理念中受到启发,决定对其进行移植和改造,创造出为空巢老人服务的社区剧场。

  在老一代上海人的印象中,一幢楼6层,一个单元上下住12家,每家都有一把楼门钥匙,大家关系融洽,那是他们记忆中抹不掉的“完美生活”。

于是,王俊晓灵机一动,给社区剧场取了个别致的名字——十二邻社区发展中心。

  “以前在这个城市干着琐碎低微的工作,我的价值在哪里

我能干什么

我找不到自己擅长的东西,找不到自信和尊重,十二邻恢复了我的激情,让我重新发现了自己。

”王俊晓说,现在还有很多人说他像个高中生,他觉得很开心,“做事积极,对事物保持一颗纯粹心和一份童趣,本身就是美好的。

”  让老人们表演自己的生活  王俊晓从小就喜欢和老人交往。

去同学家,他会去找同学的爷爷奶奶聊天,哪怕老人们口齿不清,他总觉得每位老人都是一本阅历丰富的书。

有了“十二邻”的想法后,王俊晓一边自学表演的相关知识,一边走街串巷地向人们“推销”他社区剧场的创意。

  “老人们渴望交流,希望在社区大家庭里讲述自己或跌宕或平淡的一生,我们如何回应呢

可以把他们的故事展现在舞台上,让大家一起听着他的故事,和老人一起回顾他的一生。

社区里的其他居民可以参加演出,也可以只当观众。

”  这就是王俊晓最初的设想,希望通过舞台剧的表演、观赏,重现老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加强社区居民的沟通。

随后,他找到了上海市闸北区宝山街道,在征得同意后,正式进入社区演出。

  第一场演出演绎的是四位老人一起搭伴过日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从网上找的,由于志愿者都有工作,所以彩排时间大多都在周末,正式演出之前只排练了4次,王俊晓为此惴惴不安。

演出时又没有话筒,剧场后排的老人听不清台词,大部分中途退场。

  这次打击让王俊晓有点沮丧,他认真分析失败原因,并且一一解决。

比如网上搜索的演出题材与观众有些脱节,于是他与志愿者多次深入社区组织老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一人一故事,给谁写就为谁演,人人有能力、人人能参与、人人是主角;此外招募社工和志愿者,学习社区剧场的理念,并组织社区居民尤其是独居老人参与互动式排练。

  重新准备之后,王俊晓在街道又一次给老人进行了表演。

  这次选取身边的人物葛爷爷的故事。

葛爷爷名叫葛宝根,单身多年找到了一个中意的女朋友,交往期间老太太生病住院,葛爷爷每天去医院护理陪伴。

此举引起了老太太几个女儿的反感。

但是,老太太被葛爷爷的真诚所感动,病愈出院后就和葛爷爷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葛爷爷的个人情况代表了空巢老人的普遍生存状态和需求,真情实感的讲述与表演,引发了社区老人们的普遍共鸣。

十二邻在宝山社区的首次戏剧互动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上海话剧中心一位专家看完一次社区演出后感叹:“哪儿来这么个莫名其妙的人,做了中戏、上戏没人做的事,也做了我们都做不了的事。

”  上海话剧中心邀请十二邻去座谈,商讨推动群众文艺和话剧发展的话题。

高雅戏剧不下基层、不做公益演出,而先锋和实验戏剧又太封闭、太小众,“高手总在民间”,社区戏剧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

  一边工作、一边办剧场,承受不了这样的“混乱”生活,王俊晓决定放弃原来的工作,专心公益。

寻找故事、排练、邀请居民来剧场、演出、分享体验、走访不同社区推广他的社区剧场�1�7�1�7这几乎是王俊晓生活的全部。

  王俊晓说:“一场演出完后,很多老人还不肯走,要给我们讲故事。

这样的信任,让我们非常感动。

”  接受生命中的礼物  从2009年到2024年,十二邻社区剧场的公益服务成功地融入了上海的许多社区,演出百余场,为数万空巢老人做过服务。

目前,十二邻社区发展中心的注册志愿者已接近200人,其中既有世界500强企业的员工,也有私营企业主,既有在校生,也有自由职业者。

  张建慧是十二邻的志愿者之一,她的父亲去世,母亲独自生活在另一个城市,有心照顾却力所不及。

后来她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十二邻的建设里面,把她对妈妈的爱,播撒到同样需要关爱的,和她妈妈一样的独居老人身上。

  投身公益事业多年来,王俊晓一直在各大城市奔波,上海、北京、广州,甚至是香港等公益做得比较好的城市,都会见到他的身影。

  2011年,东莞启动公益创投项目征集大赛,王俊晓以最快的速度,设计了两个公益创投项目《倾听身体之歌——残疾人表达艺术性康复项目》以及《生命的礼物——独居老人生命经历的故事》,凭借着别具一格的设计理念,打动了大多数评委,从200多个项目中入围并最后中标,获得了一笔可观的公益创投资金,同时还被政府购买。

这件事,让他的团队很振奋,大大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在上海做出名气后的王俊晓开始陆续受邀去天津、重庆等地做培训,2024年东莞也成立了“十二邻”社区剧场,杭州、天津等地也开始招募更多的志愿者。

  王俊晓经常背着一个双肩包,在公共汽车上一边颠簸,一边想着剧场的事情。

参加完一上午的培训后,匆忙地吃几口盒饭,再继续下午的排练。

通常忙到很晚,有空就约上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公益人,一起聊聊天:怎么发展剧场,留住志愿者,筹集资金�1�7�1�7聊到午夜。

  以前,王俊晓的父亲王木旺一直不知道儿子在做什么,过年都不回家,钱也没赚多少,于是买了张车票过来了。

正逢王俊晓搬家,王木旺不经意看了儿子的日记本,看到儿子的创业经历时,忍不住落泪了。

  “孩子在外做的是好事,我能理解。

”  听老人们讲自己的故事,是一件平凡却温暖的事情。

年轻人都奔跑在不同的路上,而王俊晓觉得,财富终会散去,唯有精神的传递才楚楚动人。

每个人都会老去,老了不等于没用了,那些岁月深处的故事是一份厚重的生命礼物,他要结结实实地把它接住,传递下去。

如何提高基层妇女素质建议

一、加强女性素质培养,从而发现自我价值 女性是社会和家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生产生活的主力军,撑起了社会和家庭的半边天。

作为妇联这一基层妇女组织,所面对的是基层的女性,她们在思想、文化、技术、等方面都相对较弱,因此如何全面提高女性自身素质,提升女性发展空间,拓宽思维,将是基层妇联组织工作所不可缺少的重点。

首先要培养妇女自强、自主、自信、自尊的认识,让她们敢于正视自我、直视人生,在遇到困难时要敢于迎难而上。

如:开展各类演讲或讲座,不仅让妇女吸纳知识,还可以利用身边先进的人物去引导广大妇女,让她们受到启发,自强不惜,提升在家庭中的自我地位,不屈居于做一个平凡的人。

其次要培养妇女的道德和文化素质,正确的道德认知是建立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的,要想提高女性的道德品质,应该从培养她们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开始,进而培养她们的事业感。

而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女性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因此,学习终身化成了为女性具备良好文化素质的动力。

良好的文化素质也有利于女性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塑造和较高的政治素养的培养。

不断加强女性对地知晓率,有助于她们很好地进行,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此外家庭中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每一个家庭的主要问题之一,加强女性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已经刻不容缓。

另外还要加强的培养。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疾病已向年轻化发展,除了让妇女加强自身锻炼,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外,还应呼吁妇女到指定医院参加一年一次的妇女病检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并为广大妇女带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保健知识,定期开展家庭健康知识讲座。

二、抓住机遇,敢于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妇女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妇女实现创业就业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妇女自身发展的需要。

许多妇女没有自身良好的条件,找不到发展空间,常常埋没在家庭里、社会上。

妇联作为妇女组织的领导者,应该经常开设女性创业就业讲座、并联合劳动部门开展各项培训,多个渠道开发、创造妇女就业岗位,培养自主创业精神,为社区妇女特别是下岗女职工、被征地女农民提供就业服务平台。

以此树立广大妇女的信心,激发广大妇女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热情,提升妇女“艰苦奋斗,自主创业”和“创新争优,做强做大”理念,号召广大妇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增强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精品意识,不断开拓新领域,鼓励创业女性以推进事业来展示自我价值。

依托资源和妇女阵地,发挥各类妇女协会的作用,对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需求的妇女实施分层培训,努力为建设培养人才。

不断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开展以“树立新理念、掌握新技能、使用新能源、养成新习惯、形成新风尚、展现新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开展以“树立优良家风、建设优美环境、创造”为主要内容的“三优”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通过活动集中体现女性通过创业,成就自我、服务社会的自立自强精神;女性通过改革创新,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女性参与创建“”、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才奉献精神。

三、搭建对接平台,为弱势群体找到自身的发光点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帮助失业失地妇女、空巢独居老年妇女、病残妇女、单亲贫困母亲、流动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解决就业保障、、等方面实际困难已刻不容缓。

而公益项目的开设已迫在眉睫。

借助公益创投项目延伸妇联工作手臂,有效服务更多的妇女儿童是我们当前的任务。

秦淮区妇联已深入开展“中国梦•巾帼情”圆梦行动,做大做强“向日葵•公益在行动”妇女儿童关爱计划公益项目,不断深化“春蕾计划”和“春蕾圆梦工程”,推动巾帼志愿服务项目与民生关爱活动对接,促成区域内优质资源与独居空巢老人、单亲贫困母亲、流动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结成帮扶对子,切实帮助他们解决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今后要积极开展“关注服务妇女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等为主题的妇女维权活动,着力推动了妇女参与社会管理,化解社会各类矛盾。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随着弱势群体的增多,我们不但要增设更多的社会组织,探索社会管理创新,以项目化、实事化、社会化的运作方式,指导妇女、社会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让渡的社会工作职能,创新延伸妇联工作的手臂,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更大的新的贡献。

此外还可以以“人人奉献、人人分享”、“邻里互助、相帮相扶”、“服务社区群众、造福千家万户”、“绿色、环保、健康”等为主题,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活动,以达到在社会上收到良好的反响的效果。

8685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