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夏侯惇被修改台词锦集60条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初中语文草船借箭测试题及答案

【第1句】:积累字词,了解《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

2.分析本文的对话描写及人物性格特点。

【第1句】: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公瑾()省悟()半晌()酬劳()

两胁()布幔()酌酒()擂鼓()

【第2句】:词语释义:

连日措办军务:

子敬不肯为我隐讳:

比及号令到来:

将这一件风流罪过:

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作家作品: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他所创作的《三国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全书一百二十回,以东汉灵帝到晋武帝百余年间的历史为蓝本,描述了魏、蜀、吴三国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曹操、孔明、关羽

等众多的人物形象。

草船借箭

知人知天神机妙算安排周密

写作借鉴:

利用对话、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

1.孔明是怎样化解周瑜的杀机的?

【解析】孔明善观天象,知三日内有雾,于是想到了“借箭”一计,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化解了周瑜对他的杀机。

2.课文的中心事件是“草船借箭”,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一事件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

【解析】第一波,鲁肃传话,周瑜决心杀孔明。周瑜设下妙计使蒋干上当,自然十分得意,但他又不放心孔明,因此就让鲁肃去试探孔明。这是一“弛”。没想到孔明心知肚明,这就让嫉妒心十分强的周瑜非常不舒服,下定决心地说:“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这让文中的鲁肃很紧张,也让读者很紧张。这是一“张”。第二波,商讨军务,孔明假中计。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周瑜“请教孔明议事”。这又是一“弛”。但越议越紧张,最后“迫使”孔明“不得不”立下了“军令状”。这时,周瑜暗喜,孔明假急,读者真紧张。这又是一“张”。第三波,草船借箭,周瑜自愧不如。孔明心中有数,但却假装为难,诱使鲁肃私下借给他草船。这是故事的第三“弛”。等到“重雾迷江”,孔明率船向曹操的军营挑战,曹操的军营“箭如雨发”。这是故事的第三“张”。结果,孔明十分潇洒地借到了“十余万箭”,周瑜慨叹不如,读者心中大快。这是故事的最后一“弛”。故事就是这样张弛有致地逐步展开,显示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第1句】:请结合你所读过的文学名著,完成下列文案。

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从吴承恩《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爱憎分明的品格;从老舍《①》里祥子的遭遇中,我们能了解到旧社会的黑暗;从罗贯中《三国演义》里②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忠诚和智慧;从笛福《鲁滨孙漂流记》里鲁滨孙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③的精神。

【第2句】:修改病句

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修改: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3.本文选自,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4.周瑜要杀孔明的原因是,使用了什么计谋?

5.分析下列描写所反映出的人物性格。

⑴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

⑵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

⑶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

【第6句】:你能文案下列人物语言的潜台词吗?

⑴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

⑵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

⑶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危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计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傻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第7句】: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

鲜薄:

⑵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计日……

粮不计日:

【第8句】:孔明在反驳张昭“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时,为什么要先谈治病养身之道?列举韩信一例的原因是什么?

【第9句】:诸葛亮在舌战群儒时针对每个人提出的观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驳,从而展示出人物各自的身份和不同的性格特点。对张昭的舌战,针对张昭的什么特点进行了批驳?采取的是什么方法?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特点?

针对张昭:

采取的方法:

表现了诸葛亮:

答案

【预习作业】

【第1句】:公瑾(jǐn)省悟(xǐng)半晌(shǎng)

酬劳(chóu)两胁(xié)布幔(màn)

酌酒(zhuó)擂鼓(léi)

2.措办:筹划办理。

隐讳: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

比及:等到。

风流罪过:这里指随便寻些理由使自己犯错误。

【课堂训练】

【第1句】:①骆驼祥子②诸葛亮③创新、开拓、顽强不屈等

【第2句】:中学生阅读和理解大量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第3句】:《三国演义》;罗贯中。

【第4句】:嫉妒孔明的才能。让孔明在短期内造十万枝箭。

【第5句】:⑴心胸狭窄,嫉贤妒能⑵老谋深算,阴险毒辣⑶镇定自若,胸有成竹

【第6句】:⑴我倒要看看你孔明用什么东西造十万枝箭!⑵立字为据,还怕到时你不认帐?⑶那他只有用箭攻了,正合吾意!

【第7句】:⑴稀少。⑵意思是粮食缺乏,不按天数计算供给。

【第8句】:诸葛亮用治病之道论述战争的策略,反驳了张昭对自己的蔑视,以证明自己的真实才干。以韩信为例,增强了反驳的战斗力,使对方无言以对。

9针对张昭的只是善辩的特点,即“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批评了他的“临机应变,百无一能”。采取的是“曲折迂回”的方法。表现了诸葛亮机警雄辩地威力。

初中语文弟子规测试题及答案

【第1句】:把正确答案的的序号填在()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第1句】:“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

A、孙敬和苏秦B、李白和杜甫C、程颐和程颢D、毛泽东和周恩来

【第2句】:“太祖兴,国大明”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

A、李世明B、朱元璋C、赵匡胤D、成吉思汗

【第3句】:“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是说()

A、要坚持锻炼身体。B、要注意天气的变化C、子女要孝敬父母。D、要加紧时间学习。

【第4句】: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A、宋国B、鲁国C、赵国D、楚国

【第5句】:《弟子规》曰:“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那你知道“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A、岳飞B、吕蒙C、杨六郎D、戚继光

【第2句】:看拼音,选择正确的读音。(每小题1分共10分)

【第1句】:父母教,须jìng听A、敬B、近()

【第2句】:出必告,fǎn必面A、反B、返()

【第3句】:事虽小,勿shàn为A、擅B、善()

【第4句】:兄道友,弟道gōngA、恭B、公()

【第5句】:言语忍,fèn自泯A、愤B、忿()

【第6句】:不如人,勿生qīA、气B、戚()

【第7句】:闻yù恐,闻过欣A、誉B、誊()

【第8句】:倘掩饰,增一gūA、姑B、辜()

【第9句】:天同fù,地同载A、覆B、复()

【第10句】:言不huì,色不媚A、炜B、讳()

【第3句】:请给下列各句经文选择正确的理解。(每小题2分共20分)

【第1句】:同是人,类不齐。()

A、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B、同样是人,种类不一样。C、同样是人,类别不整齐。

【第2句】:果仁者,人多畏。()

A、真正品行高尚的人,人们都心存敬畏。B、果敢仁义的人,别人都害怕。

C、果断仁慈的人,人们都害怕他。

【第3句】:工夫到,滞塞通。()

A、只要功夫练到了家,体内就没有任何阻塞。B、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就自然通达了。C、只要功夫练到了家,就能打通关。

【第4句】:字不敬,心先病。()

A、如果文章写得不恭敬,说明你病了。B、如果文字没有表现出敬重,说明你身体有病。C、如果字写得潦草、不工整,说明你浮躁不安,心没定下来,思想不集中。

【第5句】:行高者,名自高。()

A、一个人走得越高,名声就越大。B、一个做好事的人,名声自然会很好。

C、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

【第6句】:勿厌故,勿喜新。()

A、不要讨厌老朋友,不要喜欢新朋友。B、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C、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第7句】:知未的,勿轻传。()

A、知道没有的,不要随便乱传。B、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C、知识不够,不要随便乱说人。

【第8句】:直谅士,渐相亲。()

A、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会逐渐与你亲近起来。B、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会和你成为亲戚。C、直接原谅士兵,就会逐渐与你亲近起来。

【第9句】:事诸兄,如事兄。()

A、对待各位朋友,好像对待哥哥一样。B、在别人的兄长手下做事,就如同在自己的兄长手下做事一样。C、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第10句】:德有伤,贻亲羞。()

A、品德上有缺欠,会让自己感到羞愧。B、父母的品德上有缺欠,会感到羞愧。

C、在德行上有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羞愧。

【第4句】:请就你对生活常识的了解,对下面的情况作出正确的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第1句】:张刚与好朋友李杰因为一句口角,最后大打出手。如果你用《弟子规》中的经文劝说他们化解矛盾,你会用()

A、兄弟睦,孝在中。B、言语忍,忿自泯。C、尊长前,声要低。

【第2句】:如果父母有过失,你会怎么做()

A、常悲咽B、谏使更C、谨为去

【第3句】:当你的朋友请求与他一同去街上上网时,你应该()

A、答应他B、不做声C、拒绝

【第4句】:当你们班大多数同学买校服时,而家里的经济又比较拮据,你应该()

A、打肿脸充胖子,买。B、不买,但心里有点难受。C、不买,也不在意。

【第5句】:当你看见11班的一位同学在厕所抽烟,你的正确心态是()。

A、不关己,莫闲管。B、见人恶,即内省。C、有则改,无加警。

【第6句】:现代教育中提倡的“赏识教育”是要求我们()

A、人有短,切莫揭。B、人有能,勿轻訾。C、道人善,即是善。

【第7句】:新年快到了,父母要带你去置办新衣,你应该做到()

A、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B、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C、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第8句】:除夕的团年饭上,爸爸准备了上好的白酒,你应该怎么做()

A、早就听说这酒好,今天有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尝尝,就一点点。

B、就算是再好的酒,我也不会尝一口的。

C、爸爸今天兴致好,一定要陪爸爸喝两盅,让他尽兴。

【第9句】:课堂上,老师点我回答问题,可这个问题我答不上来,我该怎么办?

A、声音洪亮的说:“对不起,老师,我不会回答。”B、低着头,面红耳赤,不做声。

C、低声细语地说:“老师,我不会。”

【第10句】:同桌一直在找的一截铅笔,我突然发现竟然在我的抽屉里,我应该怎么做?

A、大声骂着说:“哪个死种的铅笔,怎么放在我的抽屉里?”B、管他哪个的铅笔,算我的了。C、轻声对同桌说:“这是你要找的铅笔吗?”

【第5句】:我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代,是值得我们青少年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请就你所掌握的进行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第1句】:俗语“亲兄弟,明算账”是说()

A、恩欲报,怨欲忘。B、与宜多,取宜少。C、凡取与,贵分晓。

【第2句】:请选出与经文“非圣书,屏勿视”相吻合的名句。

A、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B、书非借不能读也。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第3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曹植作的《七步诗》,表达对兄长魏文帝曹丕的不满和怨恨。曹丕的行为与下列哪句经文不符合?

A、兄弟睦,孝在中。B、事诸兄,如事兄。C、财物轻,怨何生。

【第4句】: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孔子的话意思一致的经文内容是()。

A、凡是人,皆须爱。B、人有短,切莫揭。C、己不欲,即速己。

【第5句】:“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句话告诉我们()。

A、恩欲报,怨欲忘。B、善相劝,行皆建。C、报怨短,报恩长。

【第6句】:汪精卫才华出众,相貌英俊,人称“江南第一美男子”,但后来却成为大汉奸,人人唾弃。这说明()。

A、人有能,勿轻訾。B、势服人,心不然。C、人所重,非貌高。

【第7句】:“文房四宝”是指()

A、笔、墨、纸、砚B、笔、墨、纸、尺C、笔、墨、纸、电脑

【第8句】:“读书法,有三到”,这“三到”是()

A、口、眼、手B、心、眼、手C、心、眼、口

【第9句】:战国时,商鞅主张变法,为使人们信任新法,他采用了一个措施,这个措施是()

A、取信于民B、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C、移木取信

【第10句】:西晋司马炎当了皇帝后昏庸无道,吃喝玩乐。一次他问敢说真话的大臣刘毅:“我可以与汉朝的哪个皇帝相比?”刘毅说:“桓灵二帝,他们卖官的钱都入了国库,你卖官的钱却落入了你私人的账上,从这一点说,他们不如你!”假如是你听后,作何打算?

A、就地革职、杀头并抄没九族B、有则改,无加警。

C、厚脸笑道:“我今天有说直话的大臣,我比他们强!”

【第6句】: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第1句】:《弟子规》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这些规范包括哪些方面?

【第2句】:现代社会提倡人人平等,可《弟子规》中却说“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第3句】:为什么在我校有同学愿意交保护费,假如你是他同学,你该怎样劝他?

【第4句】:如果有同学找你帮他打架或吓唬别人,你该怎样做?

《弟子规》测试题答案

【第1句】:【第1句】:A【第2句】:C【第3句】:C【第4句】:B【第5句】:B

【第2句】:1—5:AAAAB6—10:BABAB

【第3句】:1—5:AABCC6—10:BBACC

【第4句】:1—5:BBCCB6—10:CABAC

【第5句】:1—5:CCABA6—10:CACCC

【第6句】:答案要点

【第1句】:包括孝悌(孝、悌)、谨信(谨、信)、亲仁、泛爱众、余力学文等几个方面。

【第2句】:同意,因为“人人平等”是指人格、权利、责任、义务等方面的平等,而《弟子规》讲的是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二者并不矛盾。

【第3句】:要态度鲜明地拒绝,要讲究方法,要有处理办法。

【第4句】:有三种方法:A、洁身自好,转身就走;B、奉劝同学不要大家;C、告诉老师,让老师去处理。

初中语文趣味测试题

【第1句】:“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B、古筝C、扬琴()

【第2句】:《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A、拨弦乐器B、击弦乐器()

【第3句】:"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

A、强拍B、弱拍()

【第4句】:我们常说"隔着门缝看人”,当我们隔着门缝看人时,看到的人:

A、比原来扁了B、和原来一样C、比原来宽了()

【第5句】: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

A、食器B、酒器()

【第6句】:“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

A、格林童话B、安徒生童话C、伊索寓言()

【第7句】: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A、一个人B、一只鸟C、一只猴子D、一条龙()

【第8句】: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A、王妃对她的陷害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C、大臣说她的坏话()

【第9句】: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A、渔夫B、皇后C、王子()

【第11句】:“卧薪尝胆”说的是:

A、夫差B、范蠡C、管仲D、勾践()

【第12句】: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第13句】: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

A、吴国B、楚国C、越国D、齐国()

【第14句】: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

A、人参B、冬虫夏草C、灵芝()

【第15句】: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A、因蜀锦而得名B、因锦江而得名()

【第16句】: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A、华山B、黄山C、峨眉山D、天姥山D、庐山()

【第17句】:《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

A、甘肃B、新疆C、青海()

【第18句】:“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A、刘备B、诸葛亮C、司马光D、司马迁()

【第19句】:"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厢记B、牡丹亭C、桃花扇()

【第20句】: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A、驾车B、骑马C、奔跑D、飞行()

【第21句】:"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A、历史研究B、风水勘探C、政治事件()

【第22句】: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

A、智慧女神B、爱神和美神C、自由女神()

初中语文《苏州园林》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第十三课苏州园林

【基础练习】

1.选词填空,依次填写正确的是()。

①比方,()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②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

③讲究花草树木的()。

④中国的多数建筑物是讲究()的,左边有什么,右边也会有一个相同的建筑物。

A.①对称②映衬⑧映衬④对衬

B.①对衬②对称⑧对称④映衬

C.①对称②对衬③映衬④对衬

D.①对衬②对衬③映衬④对称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2)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4)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才是可取的。()

3.下列词语都注上了拼音,其中有三个不正确的是()。

A.深眷(juàn)B.轩榭(xanxiè)C.池沼(zhǎo)

D.丘壑(hè)E.蔷薇(qáng)F.自出心裁(cǎi)

4.下面四句中有一项运用的说明方法与其他项不同,它是()。

A.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

B.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综合练习】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⑧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用“‖”线在原文上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

2.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其中又以为主。

3.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答:

4.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5.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6.池沼的相同点是,不同点是。

7.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配合的特点

C.苏州园林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

D.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8.“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相呼应,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美。

9.画线文案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答:

10.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

答:

11.这段文字中标出序码的八个文案是说明池沼的,用简明的语言指出下列文案说明的侧重点。(每处不超过8个字)

①句:②句:③④句:

⑤⑥句:⑦⑧句:

12.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A.先总后分B.先分后总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文中所说明的是苏州园林的()

A.不栽种松柏和道旁树的原因B.栽种藤萝的原因

C.栽种和修剪树木D。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2.文中藤萝花给游览者的感觉是

。(用原文答)

3.文中加点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4.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A.从主要到次要B.从现象到本质C,从原因到结果D.从概括到具体

5.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列数字B.作比较、举例子C.举例子、打比方

6.文中的“寂寞”,意思是()

A.孤单冷清B.单调

7.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用“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

【拓展练习】

一.阅读

北京园林

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城,它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华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极为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多是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房屋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的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无不在烘托气氛中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楞上的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的彩绘,人物形象棚棚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里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细细地玩味。

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大红色的棱、柱,过于庄重,而幽雅倒显得欠缺了一点。也有例外,潭拓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都是灰暗的,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具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个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调对比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大红和金黄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建得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

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北京的园林吧!

1.这篇文章采取什么关系的结构形式?

2.北京园林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3.文中第【第3句】:【第4句】:5自然段各说明了什么中心?

4.“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具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句中“这”指代什么?

5.文中第3段、第5段与苏州园林的第3段、第9段比较有何异同简要说明。

6.文章的结尾的含意是什么?

7.文章第1段的作用是什么?

8.文中第2段与第【第3句】:【第4句】:5段从结构关系和内容上看是怎样的?

二.作文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彩多姿的美景……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选择感受最深的某个方面,以“美景”为话题,写一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要求:

①在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前提下,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②字迹清楚工整(若达到此项要求,评卷时可另加2分),字数不少于600宇。

③作文中请不要写出校名及真实的姓名

第十三课苏州园林

【基础练习】

1.C2.(1)说明(2)描写

(3)描写、议论(4)议论

3.BEF4.D

【综合练习】

一1.……池沼。‖……身在山间。‖……一景。

2.假山和池沼;池沼

3.不能。这是一个段首中心句,它规定了下文展开的先后顺序。

4.有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5.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6.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7.D8.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9: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

10.假山的堆叠、假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真切感受。

11.引用活水;宽畅的池沼作中心;桥梁不雷同;边沿高低屈曲;鱼戏莲叶间

12.A

二1.D

2.“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4.D

5.C(用排除法,没有用列数字和作比较)6.B

7.追求自然美;这是为了将“人工美”与“自然美”作比较,以突出苏州园林花树的自然美。

【拓展练习】

北京园林

1.总一分一总

2.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

3.(1)第一句话(2)第一句话(3)第一句话

4.指代“北京周围的山水……秀丽”(这前面的内容)。

5.⑴.《北京园林》的第3段与《苏州

园林》的第3段比较的异同:

①《北京园林》的第3段:北京园林金碧辉煌,布局极为工整、对称。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是图案画。

②《苏州园林》的第3段: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是美术画。

⑵.《北京园林》的第5段与《苏州园

林》的第9段比较的异同:

①《北京园林》的第3段: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过于庄重,而幽雅倒显得欠缺了一点。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②苏州园林第9段:极少使用彩绘,颜色不刺眼,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6.使读者产生对北京园林的想往。

7.评价北京名胜在世界上的地位。

8.总——分

9638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