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兵屋哨所小品台词集锦100句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边疆哨所散文

茫茫戈壁除了沙还是沙,别说是小草的影子难以寻到,就是只麻雀也不愿意飞来。

戈壁上有个哨所,哨所里有六个士兵,最大的那个只不过二十五,但他却是个老兵了,本来要转业复员了,可他又自愿留下来带一带新兵蛋子,于是他成了班长,其实他早就是班长。

几个月后,新兵心中的激情和初到时的新鲜感觉,渐渐被狂风刮走,被黄沙掩埋。面对着几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彼此,一个个如霜打的茄子——蔫了,都想家了。那个最小兵的,蒙着被子哽咽了半个晚上。班长就找这个谈心同那个把道理讲,生活上又照顾得无微不至。战士们才走出了先前的郁闷,重新变得阳光。他们齐声高喊:“让狂风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不怕,我们要挺直脊梁守卫祖国的边疆。”那声音惊天动地地在戈壁中回荡......

士兵毕竟是士兵,每天天蒙蒙亮,班长就催醒大家跑操锻炼,然后迎着初升的太阳,升起五星红旗,唱响国歌,站在哨岗上收腹挺胸,立得笔直。“要站出军人的风采。”班长说,“虽没有人看见我们,可我们要对得起祖国,对得起自己这身橄榄绿。”新兵初上哨所班长都会陪上一宿,戈壁环境恶劣,特别是晚上,让他们总得熟悉熟悉,这一陪就是五个晚上。不站岗的时间是无聊的,班长想尽办法的调动大家的情绪。讲讲各自的故事,文案今后的打算。

班长会说山东话,河南话、四川话、湖南话还会讲广东话,在他南腔北调中士兵常常被逗得捧腹大笑,于是时间就在这笑声中飞快而去。班长还把他女朋友的来信传给大家看,当兵的不仅自己光荣,连女朋友都觉得自己的脸上有光。于是哨所里再寄来的每一封信,都在六个战士的手中传递N遍,几乎大家都能背得滚瓜烂熟。他们谈论着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祝福着爹娘身体健健康康硬硬朗朗。而回的每一份信,你写一句,他写一句,几乎是成了六个人的语言大汇总。他们向家人抱着平安,说着兄弟情深,谈着边疆哨所——他们的最爱。

说是男子汉,其实只是几个嘴唇上刚刚冒出绒毛的大男孩,懒是他们的通病,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可班长总叮嘱他们,衣服袜子我可以帮你们洗,可保家卫国强身健体站岗放哨要严肃认真,这不是游戏,不容打折。闲暇时,班长扶着最小士兵的头说:“怪聪明的,多学习学习等考上军校,就是咱哨所最光荣的事情,也是咱哨所考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那时给你戴光荣花。”

外边的补给车,又一次给班长少来了一封信,小兵一把夺过迅速撕开的信封大声读了起来,随后声音变得越来越小,哽咽得再讲不出话,“念呀!”士兵们着急,接过去读了一半也变得哽咽,几个士兵也看了一遍,默默地交到班长手中。班长的对象提出了分手,她说等了他三年,不想再等三年,她还讲在班长的心中他还比不上一个边疆哨所重要。她放弃了,下月她就要嫁给一个商人了,她说她会幸福,她希望班长也幸福。那天,班长在哨所外的小山上坐了半天,回来后眼红红的,他说沙子眯了眼。第二天醒来,他又一脸的阳光,他说:“保家卫国才是当兵的责任,儿女情长就让它被哨所外的风吹走吧。”那个小兵大人似的拍拍班长的肩膀,“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新媳妇也会有的。”“你做媒人?不过你考上军校我会比娶媳妇还高兴。”班长笑了。

戈壁的风说来就来,风一来像个恶魔,铺天盖地夹着豆大的沙粒,打得哨所的铁皮墙和房顶啪啪乱响。战士们把屋内所有能顶门的东西全用上了,门还是被撞得一开一合。小兵想去哨岗,今晚他换岗,班长一把拉住他,“还是我去吧,别让风把你刮到邻国去,到那时有十张嘴也说不清,我们可等着你考上军校给哨所争光呢。”“要不算了,一晚不顶岗不会有事,再说这破天又这样。”小兵商量的口气。“扯淡,雪山可怕不可怕,沼泽草地可怕不可怕,日本鬼子的飞机大炮可怕不可怕,敌人的铡刀可怕不怕?哪个军人畏缩过,哪个士兵胆寒过!”班长严肃地讲,“当然这不是那个年代了,可老一辈留下的精神不能丢,用鲜血染成的疆土更不能丢。是个男人,就不能丢了自己的职责。何况我们是个军人,是个守卫边疆的'军人。走,今晚咱俩去值岗。”班长又拉起了小兵。

风吼得厉害,这下真领教了什么是飞沙走石。风裹着石子儿打在身上疼的要命。似乎它还不解气非要把人撕碎不可。班长仍立在那儿一动不动,眼望着前方,笔一样挺直。小兵再看身边又多出四个战士,一样站得笔直。在风的怒吼中,六个士兵手挽手肩并肩站成一排墙,一座长城,一道风景。自此以后,这个边疆哨所便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当天气恶劣时,所有的士兵就会手拉手肩并肩站成一座长城。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退役那天六个士兵齐刷刷地站在哨所前,又一次恭恭敬敬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车走出了很远,他们忍不住还回望那座边疆哨所。

班长新婚那天,边疆哨所的六个士兵从天南海北赶过来。他们谈边疆哨所的风,哨所的沙,哨所的白皮墙,哨所的铁皮瓦,还有那哨所里的六个男孩兄弟情深。那考上了军校小兵,再见班长就问:“新婚夜和新娘子说的啥悄悄话?”班长说:“新娘说他心善人好,能吃苦会照顾人,还会洗衣服。她说跟这样的老公她幸福。”小兵笑了,小兵说过这话,而且一字不差。对了忘告诉你了,那个小兵就是我。班长的媳妇是我二姐,我做的媒人。“再后来呢?”我一脸坏笑。“再后来,再后来就关灯了。”班长搂着我姐高兴地讲。“关灯以后呢?”我打趣地问。“关灯以后,就做了一个梦,又梦见了那座边疆哨所。”

怀念哨所的优美散文

暮春时节,莺飞草长。冒着蒙蒙细雨,我踏上通往角头湾边那条乡间小路、来到岭子脚下那间哨所,映入眼帘的那些熟悉的营房,如今已人去室空,营区内许多树木因无人看管,已被砍掉许多,只有那棵伙房旁的大叶榕,依旧亭亭如盖,枝繁叶茂,保留着当年的风姿。我徜徉在营区内,看看周围熟悉的一切,情不自禁地想起童年时代的许多往事,想起那些朝夕相处的官兵,想起那段无忧无虑、充满美好记忆的似水流年……

哨所始建于五十年代初期,它的番号叫303哨所,隶属于榆林要塞部队。编制只有十几人,但有诸多排级干部,最高长官连级。当地人把哨所称为“大军路”,意思是解放大军驻扎的地方。把解放军称为“大军”,这是解放初期的称呼,因为我们家乡是老区,对自己的子弟兵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大军”这个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自从有了这个哨所,军民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融洽,官兵们经常到村子里来帮助“五保户”挑柴送水,与民兵搞联防。“六一”儿童节,哨所的官兵给村里小学送来图书,战士们轮流到学校当课外辅导员。每逢“八一”建军节,村里的民兵和学生挑柴、送慰问品到哨所慰问战士们。

自从有了这个哨所,村里的文化生活也有了改善,部队文工团、地方文工团不时到哨所慰问演出,给那一带村庄带来欢乐。部队的电影队经常到哨所来放电影,这在五六十年代的农村是难得的奢侈。每逢晚上有电影,村子里就像逢年过节一样高兴,人们奔走相告,附近村庄的人都要赶七八公里路到哨所来看电影。孩子们就别提多高兴了,一打听到电影消息,就早早准备好瓜籽、甘蔗或野果,在看电影瞌睡时用于解困。那时看电影在村民的生活中是件仅次于过年过节的乐事。

哨所离村约有一里多地,坐落在岭子脚下北麓,岭子标高约三四十米,山上有了望岗亭,还有堑壕和碉堡,山上灌木丛生,有一条小路通向营区。营区内只有几幢房屋,周围绿树成荫。营区北边有一条季节性的小河,平时河里有水,但不流动。到夏秋季节,河水缓缓流动,两岸树木茂盛,蕉肥草绿,呈现勃勃生机。

村里的小孩们都喜欢到哨所去,因为那里既有许多好玩的去处,又充满着军营特有的神秘和好奇。孩子们到那里捕鱼打鸟,捉迷藏,或揣上几个番薯野炊。观看战士们的日常操练,最令他们兴奋的是战士们的实弹射击,听着那一阵阵清脆爆响的枪声,就有亲临战场的感觉,比过年放鞭炮过瘾多了。更可喜的是,射击完后,可以捡到许多子弹壳。在当时,谁的子弹壳多,谁就有号召力,许多小孩都会听你的,一出去就有一帮人簇拥着,俨然像部落的酋长。

哨所的官兵对孩子们很友善,从不干涉孩子们的活动。有两件小事令我至今难以忘怀。那是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年暑假,像往常一样,吃完午饭,我带上弹弓到哨所去打鸟。当我在附近树林转了一圈回到营区时,双脚就感到揪心的痛。因为那时农村都很穷,村里的'小孩大都没鞋穿,平日里都光着脚丫走路。那时农村的卫生条件很差,谁家的猪都不圈着养,满路拉粪。下起雨来,猪粪和雨水满地流,在这样的路上行走,脚底和脚趾间就会被感染上病菌,长出许多水泡,弄破后就红肿起来,又痛又痒。当时农村缺医少药,对这样的小病痛,用些土办法治一治也就完了,谁也不会太在意,包括自己的父母。

当我一跛一跛走到那棵大叶榕树下的磨盘旁坐下歇息时,被一位姓许的战士发现,他走过来关切地问我“脚受伤了”?我痛苦地摇摇头。他蹲下来扳起我的脚掌,发现脚趾间都红肿了。那时哨所没有医生,只有一名卫生员,也没有治疗这类病的药物。“我带你到公社卫生院去”,他二话木说,推出哨所惟一一辆自行车,载着我往公社卫生院赶去,从哨所到公社卫生院有三四公里路。到了医院,医生仔细检查了我的双脚,当时就做了处理,并嘱咐,隔天来换洗一次。在那段时间内,都是这位战士带着我到医院换药,并为我支付了医药费。

读小学三年级时,我就开始喜欢看小说,虽然那时看书只是一知半解,但是书中那些故事和人物却深深吸引我,使我领略到阅读的乐趣。那时村子里能找到的书很少,大人们也不愿意把书借给一个小孩看。有一天我到哨所去,偶然发现在那间既当饭堂又当俱乐部的房间里,有一个书柜,里面有许多书。那时我们对军人有着一种近乎崇拜的感情,不敢轻易乱动乱拿哨所的东西。我在书柜前徘徊着,眼里流露出渴望的神情。我的举动引起一位叫赵昌广的广西籍战士的注意。他走过来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问道:“想看书吗?”我默默地点点头,他随手从书柜里拿出一本书,“能念给我听吗?”他一边说,一边翻开一页,我接过来一看,那是陈然烈士那首“我的自白”诗。我给他念了一遍,他赞许地拍拍我的肩膀说:“如果你喜欢看书,我值班时你就来。”从那以后,我们成了好朋友,每当他值班时,我就能到俱乐部里看书,有时看书忘记回家吃饭,他就给我拿来馒头,那时吃馒头的味道真香!在那段时间里我几乎把书柜里的藏书都浏览了一遍,至今能记得书名的有《革命烈士诗抄》、《雷锋日记》、《红旗飘飘》、《星火燎原》等。在哨所看书的那段经历,养成了我喜欢看书的习惯。

哨所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大裁军”时撤销了,但每次同家,我都要到那块遗落童年和少年时代许多美好记忆的地方去寻找昔日的踪迹,缅怀那些难忘的岁月和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容。我的心中永远留存着这个哨所,永远珍藏这份记忆。

边疆的小城清又醇的经典散文

阿尔山属兴安盟管辖,是我国最小的城市,人口只有6000人左右。她地处祖国的北疆,位于中蒙边界的哈拉哈河畔,座落在雄浑壮丽的大兴安岭的群山怀抱之中,四周被美丽的呼伦贝尔、广袤的锡林郭勒、英雄的科尔沁和苍茫的蒙古国大草原所环绕。九月的阿尔山,大兴安岭的秋韵在这里凝聚,四大草原的灵气在这里交汇,凝聚交汇的山中小城松桦林泉翠峦、花红草绿天蓝。到达阿尔山的时候,已近黄昏,极目远眺,仿佛不似人间。

清澈透亮的绚丽晚霞从西边山顶漫漫铺展而来,将满山满壑的松桦点燃,周遭的山林红得象燃烧的火焰。林间或长或短的有一声声、一阵阵鸟儿归巢时那清丽的鸣啭,仿佛是在这傍晚的山林里有着游走的精灵,那是她们随意吹响的清幽笛音,一直吹进人的心底。大街上适逢傍晚出巡的阿尔山女骑警列队而来,山色霞光中那飒爽英姿的靓丽身影,一下子把人的眼睛拭亮。没有想到,在这么遥远得又遥远、深山得又深山之中,竟有如此美丽的绝世风华。景与人、景与情,美仑美奂的天衣无缝。

突然遭遇如此绝美的景致,一时间把我惊呆在了这方天地中。神情恍惚间就感觉自己是懵然闯进了圣经中的伊甸园,待定神四下回顾,小城被四周的山势包围得严严实实,一时难觅来时的路。似乎一切的尘嚣、一切的烦忧都被隔到山外去了,剩下的只有清新和宁静,它鲜得象天堂里那一朵绽放的白莲,它纯得又如婴儿降临人世间的那一声啼哭。

眼前的阿尔山有点类似我曾亲历过的贡格尔草原边缘上的热水塘,许是由于地处大东北的群山深处,与热水塘相比,这里多了的是出奇的静谧和纯粹的天然。走进市区,街巷间那些各色欧式风格的建筑令人目不暇接。尖的、圆的和人字型的红色屋顶,粉的、蓝的和黄的雕墙穹窗,酷似孩子们搭的积木,小巧而精致,行走之间又恍入安徒生童话里的梦幻之城。小城被周遭七彩纷呈的山色簇拥着,如小鸟依人般地紧伏在大兴安岭宽厚结实的胸怀里,恬淡而纯净。一时间又感觉,这小城必定是仙子在此翩跹弄影时不慎遗落人间的一块玉佩,她晶莹剔透的如少女的明眸,顾盼之间令人不禁心旌摇曳。周遭的山林,绿色清翠欲滴,橙色金碧澄明,紫色凝靛沁赤,心中直使人疑惑,这是什么季节。

懵然间闯进这样的小城,荡在心头的感受一时难以言说。说它是天堂、是仙境、是圣经中的伊甸园?抑或还是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似乎把这其中的任意一个拿出来形容,却也委屈了这小城。就感觉眼前的这小城有着天堂的圣洁、仙境的渺远、伊甸园的至纯和童话世界的天真无邪。这就是阿尔山。

傍晚时分,那深邃的天幕依旧是那么湛蓝,仰目凝视着它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会有泪,就感觉,似乎只有这毫无杂质的晶莹才能配上它。那泛着淡淡红色的清丽浮云,一朵朵轮廓清晰地吊挂在天幕上,就象刚刚绽放的百合花,却又伸手遥不可及,如在天边。那是人在天堂放飞灵魂于山水间的缥缈游弋,那是人在仙境俯视无边无际的草原和无边无际的天空把生命演绎成草黄草绿的重重复复,更是人在伊甸园的山水永恒、生命永恒。于渐渐浓起的暮色里远远地眺望着那静谧幽深的街巷,有暮归而来的游人进进出出的身影,酷似童话世界里的小矮人,毫无声息地穿行在那格调优雅的各式建筑之中。

顾不及一路颠簸的劳顿,在住所放下空空的行囊,我约阿尔山友人走进了小城这渐起渐浓的暮色里。走过市中心那小巧而精致的广场,前面山坡上金翠赤绿的松桦林间,与草色混杂着的是纷呈的花色,在这静谧清新的暮色里,和着从林梢披挂下来的清丽晚霞,花儿绚烂得象蒙族女孩飘曳的裙裾,林间吹拂着徐徐的晚风,筛落一地秋日夕阳的辉光,斑斑斓斓。目光紧紧盯着这夕阳下的小城山色,似乎周遭的一切都这眼前的美景凝固了,人被定格在这天地间美丽的.景色里。就感觉这漫山遍野的翠松白桦在绚烂山花的簇拥下,犹如大东北那亭亭玉立的美少女,日日月月、年年岁岁,站立在这大兴安岭高高的山岗上,金风轻拂裙缦飘逸,似在痴迷地等待着远方的恋人,目光如雨脉脉含情,那楚楚动人的期盼、痴痴深情的守望,激动了这秋日的阿尔山,一任无边的风儿掀起她的红盖头。

走过天涯,伴过海角,曾经亲历过很多旖旎的风景,但从未见过如此清醇淡雅的小城,她藏在深山人未识。也许她在这大东北的深山老林里藏匿得太过于苍远了,从古人的诗文中读不到她;也许她是一个新兴的小城,今天的那些文学大家们游走的脚步还顾及不到这里。这也好,没有了那些先入为主的文字描绘,人在阿尔山,一任自己的心情使然。当立于这山坡上朝四周眺望时,就见那衔于西边山峦间的夕阳轮廓清晰赤透,被身边的山林树影涂划得班驳陆离。近处松桦摇风,远处霞光漫漶,周遭浓丽的秋色,在恣肆地绽放着阿尔山秋天的绚烂,包容着你想象不到的丰富色彩。满目的绚烂之中,眼前的山脊象是被一支神来之笔勾勒着跌宕起伏又虚实相间的线条朝远方舒缓而去,愈远愈淡,如霭如岚,如歌如弦,呼应着远方隐约浮动着的漫漫山色天光。

九月的阿尔山,那满山遍野的落叶松从夏日的嫩绿走向了苍黄,而那间杂其间的樟松依旧葱翠欲滴,红玛瑙般的山柞树,黑珍珠般的稠李子,还有那被秋风催促的热烈而奔放的白桦林,使阿尔山与大兴安岭在这秋日淡远高渺的苍穹下虽纷呈耀眼却浑然天成。浑然天成之中,山脚下的小城就在那秋日夕阳的余辉里氤氲着。眼前偶有一只不知名的山鸟从霞光中划来一道美丽的剪影后一掠而过,留下一串尖利的鸟鸣,周遭愈加显得空寂和旷远。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致呀,说它是旷达、纯美、质朴,说它是一曲天堂的礼赞、是一帘仙界的魔幻、是一支伊甸的清笛、是一声童话的稚音,说它是一篇优美抒情的章回,是一首旷达稠醇的诗行,是一袭青山着意的长卷。心中腾起万端的心语想说与身边的阿尔山朋友,但转身眄视友人一脸的淡泊和练达,旋即感到了自己的浅俗和庸碌。是不是阿尔山人早已读懂了这边疆小城的清与醇,心灵与山灵早已契合到了极至,就象这阒静的山谷中一袭舒缓飘逸的幽蓝,哪还需你再多言?一时间感觉,这样的时刻确实是不需要任何言语的,就这样静立着,看山、看云、看长天,让风儿从自己的身边无声地吹过,随着渐渐落下的夕阳,把自己心头的万端感受慢慢沉淀。

边疆的小城阿尔山,是天地造化的精灵,她的美,不可言状。没到阿尔山,一切语言的描述都毫无意义;到了阿尔山,你会觉得一切语言的描述又都显得苍白无力。我只能笨拙地说,阿尔山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而秋日里的阿尔山,她空灵圣洁的简直就是俗世的仙界、人间的天堂。

祖国边疆的卫士的散文

大漠戈壁,荒草丛生,黄沙席卷着天地,仿佛要吞噬一切,唯有那片白杨树在与风沙抗争着,那么威武、挺拔。望着这片白杨树林,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守卫祖国边境的卫士。

我去年有幸去新疆一趟,跟部队的官兵相处了一段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感慨良多。让我明白,世上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为了边境人民的幸福,长年守在那里。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青春,付出的还有热血和生命。

一个月的相处让我感觉他们是如此的友好。——每次去兵营,他们都是又是让座又是倒水,让我在异乡倍感亲切;每次去,他们屋子里都播着音乐,高兴时嘴里还小唱几句;小屋前也是摆着一些不知名儿的花花草草,别有一番情趣;我最爱吃的就是泡面了,每次他们都是给我泡上一份,我不吃他们也硬强着说就是多双筷子的事;怕我无聊他们也是让我写些文字,他们还夸我写的字儿好呢!想必这些主人呀都是些品德高尚的人才配的上这别致的小屋吧!一次见他们小心翼翼地在擦拭那绿军装上的灰,想必对它是如此的情有独钟啊!多少血气方刚的男儿就是为着这身绿军装才来部队的吧。选择了它就选择了那一份责任那一份属于军人特有的坚强与神圣。

我不喜欢孤独,我爱热闹。一个月我就在那里这呆不下去了。我真的好难想象,要是常年呆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呀!这是常人呆的地方吗?怕只怕连小燕子都不会飞来。这里的条件真苦呀!住惯了城市的人还以为这里仍是原始的状态呢!洗脸用山上流下来的雪水,冰的刺骨;住的是帐蓬;有钱都没有地方花。可是那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做到了。

部队里的官兵每年都要修筑大路,以此方便村里百姓的出行。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位士兵,爱妻腹中的婴儿还没来得及喊他一声爸爸,他就悄无声息的走了。他是在去去筑路工地的时候,车子坠落山下,长眠于祖国的边彊。留给亲人的是肝肠欲断的无尽的伤痛。留给战友的是深切的怀念。那一天和那位战友一起出行的战友还躺在医院的病榻上,虽然保住了生命,却落下了终身残疾。身受重伤的.战士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急着找手机拨打那位战友的电话,其他战友都瞒着战友已经牺牲的消息……大漠戈壁一行,我深知这里的山路有多险。每次上山,我经过险处都不敢把眼睛睁开,下面就是几十米的山沟,而且路被山上的泥水冲得根本看不见路,不是老手的司机根本不敢上路,我一直在心里佩服那位老司机,要不是他,我们下山难上山也难。住在那村子里的老百姓想出来全凭他了。这人真神呀!一般人无法做到。在以前,这样的事情都是在书上才或是电视电影中才能看到的,而如今却让我切身经历了。跟这些舍生忘死的边疆卫士相比,我是那么渺小。

如今我想着那年轻生命的早逝,我还是禁不住潸然泪下。我想说,那些守卫边彊的士兵是祖国最可爱的人。他们守卫着祖国的彊土,他们的精神有意志,就像那闪闪的五角星发出来的光照亮他们前行的路,激励他们向前!向前!

现在,我向祖国边境极目远望,我看到了,两行白杨树长在战士们铸造的一条条大路上,一行行,一排排,像栽种它们的边疆卫士一样参天、挺拨,坚韧、刚强。

9856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