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超经典歇后语,给身心疲惫的你!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近视眼看匾】(惯)近视眼看不清匾上的字。比喻看不清、抓不准问题的实质。

【第2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释义:把耻辱当光荣。例句:“哈哈哈!”几个小青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竟张着嘴乐开了。

【第3句】:刀子对斧子——硬过硬

【第4句】:吕布拜董卓——挑肥拣瘦

【第5句】:【三十六计走为上】此语指事态无法挽回,别无妙计,只有一走了事。常言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走为上”确实是三十六计之一,排在最后一计。那么,是谁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组合成一句俗语呢?据《南史·王敬则传》,南朝齐代,明帝萧鸾病情严重,生命垂危,辅国将军王敬则趁机谋反。明帝的二儿子萧宝卷当时正在东宫议事,派人上屋观望,见征虏亭大火冲天,王敬则大兵将至,萧宝卷吓得赶紧收拾行装准备逃走。有人报告了王敬则,王敬则自言自语,像是对着明帝父子说:“过去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就让你们父子赶快逃命去吧!”看来王敬则虽然谋反,但没把事做绝。

【第6句】:惊险小说——危言耸听

【第7句】:芸芸家的远房亲戚夸说和芸芸家的关系可近了,可芸芸却说:“哪有像他说的那么近乎,其实两家的关系是八竿子打不着边——远着呢!”(河南·温县)

【第8句】:【女大不由娘】(谚)指女儿长大了,自有主见,很多事就不听母亲的了。 也作女大不由娘作主。 女大不由母,儿大不由父。

【第9句】:口念佛经手拿刀——言行不一

【第10句】:【用哈哈镜照人】歪曲别人的形象,错看了人。《北京日 报》(1984,11,25):“但是有少数同志用哈哈镜照人,把万元 户看歪了。”

【第11句】:玻璃杯盛雪——明明白白;明白

【第12句】:【人逢喜事情神爽】遇到好事,心情舒畅,喜形于色。叶辛 《蹉跎岁月》:“人逢喜事情神爽,今天三喜临门会喝的多喝, 不会喝的少喝,个个都喝一点。”

【第13句】:【天高皇帝远】这一俗语比喻上层官僚不了解下情或比喻中央政权的力量达不到边远地区。“天高皇帝远”起源于北宋末年农民造反的响亮口号。北宋末年,浙江台州、温州一带大旱,很多百姓饿死。宋朝的京官和地方官员数量之多,超过历代,机构庞大,政府支出特别多。加上皇帝奢侈,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负担都转嫁到百姓身上。地方官员贪婪无度,作威作福,欺压百姓。于是天下大乱,农民纷纷起义。其中以浙江一带的方腊起义气势最盛。起义的农民在村子里树起造反大旗,旗上写着四句话:“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虽然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但宋王朝的统治根基已受到根本动摇。

【第14句】:【拿着金碗银筷子,就是吃不成饭】释义:比喻好条件未能利用,得不到好处,仍旧受穷。例句:弄得现在,咱合作社搞副业这样好的条件,要人有人,要牲口有牲口,要本钱有本钱,结果呢,却拿着金碗银筷子,就是吃不成饭。

【第15句】:【评剧】剧种一般冠以地域名称,如豫剧、淮剧、晋剧、河北梆子、秦腔等,评剧则比较特殊,与地域名无关,它是怎么来的呢?有两种说法比较流行。一种说法是,首先使用“评剧”二字的是早期评剧女演员李金顺。民国十七年(1928年)初,两次闯关东的李金顺又回到天津演出。当时这位誉满关内外的名角,对演出的戏报上所用的“蹦蹦”(评剧原来的名称)二字十分厌恶,故把“庆春平腔梆子班”中的“平”字抽取出来,将其改名为“平戏”。但因为当时京剧也叫平戏,两样剧种同名叫人难以区分。因此,天津的一些文人墨客建议李全顺将“平”加一…言”字偏旁,从此就称“评剧”了。还有一说,民国初年,一评剧团到北京演出,当时的“评剧”叫“平剧”,与北平(京)的“平剧”同名。有一天,评、京两班儿演员碰巧到一个饭馆吃饭。京剧演员看不起小地方来的评剧演员,质问他们有什么资格敢叫“平剧”,吵得不可开交。当时知名度很高的李大钊也在饭馆吃饭,他是唐山人,对家乡戏颇有研究,见双方争执不下,便走上前劝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说:“你们平剧(指评剧)的演出风格是善于演出平装戏(相对于古装戏),时评政局,鞭挞丑恶,接近百姓,风趣活泼,不如在‘平’字旁加一‘言’字,改叫‘评剧’,更符合你们的演出风格,你们看如何?”,双方听了,非常佩服李大钊的高见,遂握手言和,“评剧”之名由此而来。

【第16句】:【和气生财】(谚)指待人和气,彬彬有礼,自然就能得到顾客的满意,生意好,多赚钱。为商业场中的常语。

【第17句】:【人死留名,兽死留皮】见“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第18句】:剖开墨鱼肚——黑心肠

【第19句】:【泥鳅难捉,人心难摸】(谚)泥鳅:鱼类,体呈圆柱形,有黏液,光滑难捕捉。指人心难以摸清,就如同泥鳅难以捉摸一样。

【第20句】:【送上门的买卖主动出售】指事情出于主动自愿。明代 《西游记》:“他两个化斋来,一定寻师父吃;寻不着,一定寻 着我们门上。常言道:送上门的买卖好做。且等慢慢地捉 他。”

【第21句】:【顺着蔓摸瓜】释义: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下去。例句:二愣说:“咱顺着蔓摸瓜呗。”

【第22句】:【家常便饭吃得长,粗布衣裳穿得久】(谚)家常便饭:普通人家平常的粗茶淡饭。吃饭最好是家常便饭,穿衣最好是粗布衣裳。指过普通人的生活,最能长久。

【第23句】:【事不过三】(谚)指凡事不宜重复三次。也指一件事情可以一败再败,到第三次就会见效。 也作事不过三,过三难办。 事不过三,事难过三。

【第24句】:喜鹊落头上——红运到了

【第25句】:【摇钱树,人人有,就是自己两只手】(谚)摇钱树:传说中的宝树,用手一摇,就会落下钱来。指人的两手就和摇钱树一样,只要肯出力气,就不会缺少钱财。

【第26句】:【拿香供敬神,也该认准庙门】释义:比喻要认准对象,不要找错了人。例句:你太会投机了!你当了一辈子狗头军师!你拿香供敬神,也该认准庙门啊!

【第27句】:叔叔又和他的女朋友谈崩了,愁得奶奶直闹心。叔叔倒大大咧咧地不在乎,说:“家家地里栽茴香,家家门上出姑娘,有什么愁的?”(云南·保山)

【第28句】:一天,我正在做作业,爸爸在看电视,我说:“把电视关了吧。”爸爸说:“不行。”这话被正在做饭的妈妈听到了,她说:“做大不正,教坏子孙。”(江西·上饶)

【第29句】:【 拾草打兔子,带烧的】带烧的,与捎带的谐音,借指顺便干 的。拾草,也说:耧草。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今天是拾 草打兔子当捎带,把消息告诉了我。”

【第30句】:【扎鱼不扎母子鱼,打猎不打失群雁】(谚)母子鱼:将近产子的鱼。 失群雁:离群的孤雁。指捕鱼打猎也应有怜悯之心。

【第31句】:旱苗得甘露——及时雨

【第32句】:【鞋不加丝,衣不加寸】(谚)丝:长度单位,十丝等于一毫。指鞋或衣服的制作稍大一点就不合适,而鞋的制作准确度比衣服更为严格。 也作“鞋不增分,衣不增寸”。

【第33句】:瓦屋盖蒿草——匿屋(物)

【第34句】:【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谚)彪:小虎中最凶猛残暴的。指母虎一胎所生的几只小虎中,必有一只是最凶猛残暴的。

【第35句】:【生米成了熟饭】(惯)比喻已成事实或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也作生米已煮成了熟饭。 生米做成了熟饭。 生米焖熟了饭。

【第36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小的漏洞不及时修补,小的事情 不检点,容易造成大错。广播讲座《成才之路》:“对儿童进 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俗话说:‘千里 之堤,溃于蚁穴。’小错迁就,就会酿成大错。”

【第37句】:【 背后骂皇帝/背地里骂朝廷】背后连皇帝都可骂,则背后 被人议论是免不了的。也指只能在背后骂,骂也没有用。 类似的:二十五里骂知县。申跃中《挂红灯》:“什么叫人心 不服?人心多少钱一厅?只要你大权在手,就是他背地里 骂朝廷,当面你还是大爷。”

【第38句】:擀面棍捞饺子——搅混一锅汤

【第39句】:【解剖麻雀儿】喻对有代表性的事物作调查研究。王蒙 《风息浪止》:“这是个典型事件,我要解剖这个活麻雀。”

【第40句】:【葫芦牵到扁豆藤】(惯)比喻把不相干的事情扯到一起。

【第41句】:【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惯)1指动刀子杀人或杀生。2指跟人拼命。

【第42句】:釜底的游鱼——命不长

【第43句】:【细米干柴不漏房】(惯)吃的是细米,烧的是干柴,住的是不漏雨的房子。形容家庭生活富裕。

【第44句】:【不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一 律不说话,不表示态度。成语:明哲保身。清代《红楼梦》: “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 难十分去问他。”

【第45句】:【打不掉马蜂窝反螫了自己的手】释义:螫:蜇。比喻没整了别人,自己反而吃了亏。例句:女人坐起来,冷冷地说:“看打不掉马蜂窝反螫了自己的手!”

【第46句】:【太华之下,白骨狼藉】(谚)太华:西岳华山。白骨狼藉:遍地都是死人的白骨。上华山原为求药避世,却多有死在山下的。指华山不易攀登,十分凶险。

【第47句】:【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谓自己的事情不管,干涉别 人。成语:不务正业。《光明日报》(1987,12,5):“在这个问 题上往往管得不够,而在其他问题上管得多了,种了别人的 地,荒了自己的田。”

【第48句】:东施效颦——生搬硬套

【第49句】:【未学爬,先学走】学习上操之过急,未能循序渐进。类似 的:走道不好,倒要学跑/未上楼梯三步,就想一步登天。清 代《何典》:“只见那活死人已经未学爬,先学走,一路扶墙摸 壁的行来。”

【第50句】:【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没有强者,本领不大的人成了 领导者。类似的:山中无虎狗称王/山中无鸟,麻雀做王/山 中无鸟兽,螳螂自称王/山中无大树,茅草也称王。海外聂 华苓《失去的金铃子》:“我就不相信。山中无老虎,猴子称 大王!准是个蒙古大夫!”

【第51句】:【比登天还难】(惯)极言事情之难办。指事情不可能办成。 也作“比登着梯子上天还难”。

【第52句】:爸爸经常办事还没成功就瞎嚷嚷,妈妈说:“爸爸是屎没出来屁一大串。”(新疆·库尔勒)

【第53句】:【没本钱买卖——赚起赔不起】(歇)比喻事情不能失败,只有努力取得成功。

【第54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谚)指知道自己的兵力,深入了解敌情,在战争中就能稳操胜券。

【第55句】:【 恭敬不如从命】谦让不如服从,不必谦让。台湾朱秀娟 《女强人》:“我国有句成语,恭敬不如从命。但愿在很快的 将来,让我也有尽尽地主之谊的机会。”

【第56句】:【砧板上的肉——随人砍,随人剁】(歇)比喻人陷入困境,不能自主,任人摆布。

【第57句】:【聪明人好惹,糊涂人难缠】(谚)指聪明人通情达理,纵然惹了他,也容易讲说明白;糊涂人不通情理,不分是非,难以应付。

【第58句】:谷糠蒸窝头——捏不拢;难捏合

【第59句】:【飞蛾扑火——自讨死吃】(歇)飞蛾向火焰扑去,必定被火焰烧死,指自招祸害,自去送死。

【第60句】:【只能会意,不能言传】只能自己体会,不能明说。海外於 梨华《寻》:“这两字很难解释,只能会意,不能言传。”

【第61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谚)行善的,自有好的报应;作恶的,必有恶的惩罚。原为佛教轮回报应的说法,后流传为劝善惩恶之诫语。 也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不报,时辰不到。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第62句】:姥姥见我要把剩饭倒掉,马上拦着说:“唉!百粒不成面。吃了不痛扔了痛啊!”(江苏·盐城)

【第63句】:【七个头,八个胆头多不怕砍,胆多不怕吓】形容不怕 死,敢冒险。清代《好逑传》:“我只道铁兄是七个头八个胆 的好汉子,却原来青青眉目,白白面孔,真无异女子。”

【第64句】:【皮笑肉不笑】假装笑脸。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第 二次过堂,何世雄还是皮笑肉不笑的说:‘杨小梅,怎么样? 憋闷得慌吧?”’

【第65句】:【官升脾气大】(谚)指官位越高,脾气往往越急躁,越不能谦和平等地待人。 也作“官大脾气长”。

【第66句】:【公要馄饨婆要面】要求不同,难应付,难伺候。香港唐人 《金陵春梦》:“这几年我做夹肉面包做得好惨,把我急得团 团转;公要馄饨婆要面,难为了我这个媳妇!”

【第67句】:【今天栽下树,明天要果子】谓要求太急,做不到。相关的: 早上娶媳妇,晚上想抱娃。浩然《艳阳天》:“就算眼下稍微 少收入点,你得往远看,你不能今天栽下树,明天早起就要 果子,不给果子就砍树。”

【第68句】:【为驴扭棍,伤了紫荆树】(惯)紫荆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紫红色,供观赏,树皮、木材可入药,为较名贵树种。为了折一根赶驴的棍子,损坏了紫荆树。比喻因小失大。

【第69句】:【鼻子穿索子】(惯)索子:绳子。 比喻被人牵制,听命于人。

【第70句】:我是跟姥姥长大的,现在我跟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一次去姥姥家,姥姥对我说:“今晚别回你家了,在我家睡吧!”我说:“我要回我家睡,不在这里睡。”姥姥说:“你真是一只喂不熟的狗。”(陕西·西安)

【第71句】:【不蒸包子蒸(争)口气】(惯)蒸口气:谐“争口气”。争气:要强,

【第72句】:【露水见不得太阳】释义:比喻存在不会长久。例句:“嗨,小鬼子是露水见不得太阳,就要完蛋了!”

【第73句】:【一辈人不管两辈人的事】(谚)指儿女辈的事让儿女自己去料理,当父母的不必包办代替,操多余的心。

【第74句】:【上山容易下山难】(谚)指上山时重心在前,好用力;下山时脚步不稳,易打跌。也比喻人的社会地位上升时神情慰悦,下落时颜面无光。

【第75句】:【得人一牛,还人一马】(谚)马的价值,远比牛高。比喻受人的恩惠,要加倍还报。

【第76句】:半空里点灯——有高招

【第77句】:期中考试妹妹得了全班第一,爷爷提醒她说:“走路怕脚软,学习怕骄傲。你可不能原地踏步,要向前走啊!”(河南·济源)

【第78句】:萝卜地里栽大葱——想冒顶

【第79句】:糊涂虫不知聪明的可贵,健康不知患病的痛苦。

【第80句】:【 没理搅三分】不讲理,耍赖。成语:胡搅蛮缠、无理取闹。 搅,也说:占。赵树理《锻炼锻炼》:“谁给提意见,马上跟谁 闹,没理占三分,吵得天塌了。”

【第81句】:惊枪的山蹦子(兔)——狂颠猛跑

【第82句】:【枣核儿两头尖】比例为中间大两头小。老舍《骆驼祥 子》:“穷人的命他似乎看明白了,是枣核儿两头尖:幼小的 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只有中间的 一段,年轻力壮,不怕饥饱劳碌,还能像个人儿似的。”

【第83句】:【死羊不曾见,活羊见万千l释义:除了死羊没见过外,活羊可见得多了。比喻世面见得广。例句:[净]你老爹怎么料我?[丑]说你是犁牛之子,怎么与我千里驹同行。[净]啐,啐!死羊不曾见,活羊见万千。我看你在眼里?

【第84句】:【爱人】“爱人”是夫妻间的互称,这一称谓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解放区,是平等、互爱、进步的称呼。由于它是革命的产物,至今还限于中国大陆范围内。由于称谓不同,还曾闹过笑话。某中国人去国外工作,他按照国内的习惯向自己的外国同事介绍妻子说:“这是我爱人”。结果,那些外国同事一脸狐疑地看着他们,有的还在窃窃私语。这种状况直到宴会结束,两人都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原来人家以为他在介绍“情人”,因为“爱人”的英文直译就“情人”的意思。 “爱人”最初出现在新文学作品中,比如郭沫若写的诗剧《湘累》中,就有这样的描绘:“九嶷山的白云哟,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哟,有汐有潮。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哟。”但那时“爱人”还不是广义的对妻子和丈夫的称呼。最先使用“爱人”这一称谓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40年代初,解放区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当时解放区提倡男女平等,以前类似“屋里的”、“做饭的”这些称谓带有歧视色彩;而解放前在国统区使用的“先生”、“太太”,又带有资产阶级味道,于是“爱人”便被广泛地使用起来,社会反响很好。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区对配偶的新称谓“爱人”,便在全国流行开来。

【第85句】:借票子做衣裳穿——浑身是债

【第86句】:【两手提两篮——左也篮来右也篮】(歇)篮:谐“难”。指左右为难。

【第87句】:【 太公八十遇文王】姜太公八十岁遇到周文王,文王拜他 为相,后助武王伐纣(见《封神演义》)。借指年老才遇到机 会。明代《初刻拍案惊奇》:“女儿年纪一年大似一年,万一 如姜太公八十岁才遇文王,那女儿不等做老婆婆了?”

【第88句】:【爱挑的担子不觉重】(谚)指做任何事情,只要心甘情愿,就不怕困难,不觉得难以忍受。

【第89句】:【头三脚难踢】(谚)原指武技表演场上开头的拳脚难施展。借指任何事在打开局面之前,很难理出头绪。也指凡事开头难。 也作头三脚难踢,头茬树难立。 头三脚难踢,开锣戏难唱。 头一脚难踢,头一句难唱。

【第90句】:【经霜的扁豆罢园的瓜】释义:罢园:指瓜菜等收获完毕。比喻失势,振作不起来。例句:塘洼据点不撒咱也不怕它,他鬼子是:经霜的扁豆罢圆(园)的瓜,咱游击队是:炕头的狸猫坐地虎。好瞧的还在后边哩。

【第91句】:【办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谚)东:东家,主人。办事如果不按照主人的意旨去做,即使尽心竭力,也没功劳。指做事必须依照主人的意愿。

【第92句】:【干一行,怨一行】(谚)行(hang):行业。干哪一行营生,时间长了,往往也会对这一行产生厌烦情绪。指干哪一行,怨哪一行,是人之常情。 也作干一行,伤一行。 干啥的,烦恶啥。

【第93句】:闹钟报时辰——自鸡得意

【第94句】:拔不倒子坐车——充人

【第95句】:【 东倒吃猪头,西倒吃羊头】两方面均有利。成语:左右逢 源。刘云若《旧巷斜阳》:“玉珍这主意,可谓东倒吃猪头,西 倒吃羊头,两不落空。”

【第96句】:石头缝里长山药——两头受夹

【第97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谓能够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 清代《红楼梦》:“老老说哪里话?俗语说得好,与人方便,自 己方便。不过用我一句话,又费不着我什么事。” 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尽量帮助别人,原谅别 人。明代《西游记》:“徒弟!常言说得好:遇方便时行方便, 得饶人处且饶人。操心怎似存心好,争气何如忍气高!”

【第98句】:星期天,我在家煮汤圆吃。煮第一遍没熟。正准备煮第二遍,婆婆看见了说:“回锅不熟一世生。别再煮了。”(广西·南宁)

【第99句】:【野鸡戴皮帽儿——充鹰】(歇)比喻冒充大人物。含讥讽意味。

17142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