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迁江供电所文化口号汇编90句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书法文化品牌建设论文精选

【第1句】:中原区域书法文化品牌建设

书法历史上,无意识的区域化品牌创建有许多例子,苏轼有言:“古之论书者兼论其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这反映了书家作品“品牌”的确立,其形成过程要受到所在时代及所处环境的影响。区域文化历史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是文化品牌区域化营造的基础,历史上明代董其昌“画分南北”到清初冯班提到的“书分南北”,再到后期“南北宗论”系统化的论述,是一个艺术风格区域品牌意识的自觉过程。书法历史上洛阳曾是一个书法文化中心,作为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见证了书体变革的关键时期,这里汇集了众多杰出的人才,他们对书法艺术的探索产生深远的影响。魏晋时期“洛下新风”这一书风是对汉末以来新体书法的接纳和效仿,成为社会交流的通行字体而取代古体篆隶。士族群体的广泛参与新书风的学习与变革,形成当时的主流文化。虽然这一区域书法变革的连续性因“永嘉之乱”而中断,后随王羲之为代表的士人南迁江左形成“帖学品牌”,以洛阳为代表的北方区域逐渐走向方整严峻的“碑派”风格,清代对帖学的贬抑之后,龙门二十品造像题记成为北派取法的重要范本。“北碑南帖”的归类为中原书法“北碑”书风的构建提供了参考。龙门造像题记以及千唐志斋等碑版洒脱不羁的字体和劲健笔法也是构建中原书法品牌的重要元素。区域书法文化品牌的创建需要有坚守传统文化的意识,认识到其发展的延续性。上个世纪中期,在全国书法艺术处于低谷时,古都开封立足丰厚的历史根基,传统书法文化的艺术辐射使得本土书家自觉的实践书法,所成立的“书画组”对凋零的全国书法起到了领航作用。之后逐渐发展壮大,所组织的多次展览吸引了国内外的注意并引起过极大的震撼,提升了这个区域的文化水准。近代沈尹默、舒同和启功等前辈书法风格具有独特性,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有显著地位。但由于对传统的经典营养汲取不足,他们所创立的品牌阻碍了复兴观念的成长。现在看来虽然学者对其艺术水准批驳不无道理,但并没不影响书法文化品牌营造这一文化现象。如今“中原书风”的集体创作意识及区域书法文化品牌正在营造之中,这些代表作品以整体的区域特征赢得视觉上的成功。侯开嘉先生认为书法发展存在俗书、官书的双线不同时的发展规律,正是俗书的不断优化导致“官书品牌”的形成,非主流的俗书一线仍然会不断向后延伸。清代作为一个书法集大成的时代,完成了从早期碑学大盛到末期碑帖双参的书学过程。当今书法因实用性衰退凸显了其艺术性的一面。因此,中原书法文化品牌营造是强化古今书法艺术中的美学要素,以传统为基础,又有明显的区域风格,而不是创造新的书体式样和脱离传统的个性挥洒。河南以书法作为文化品牌的构建有其自身的优势,中原书法历史文化氛围得天独厚,从贾湖刻符到殷墟甲骨文和商代彝器鼎文,以及每一朝代传承有序的名家名帖,洛阳千唐志斋碑版和龙门石刻千造像等地域资源。2007年以来所评选的全国书法名城开封、安阳和平顶山获此殊荣,书法之乡偃师和郸城,为中原书法文化的区域繁荣营造了良好契机。河南许多地区自发组织的书法活动也参与到了文化品牌创建中。商丘永成茴村在良好的书法传统背景下,当地的文化名人带动了人们对传统书法文化的学习与继承,并将书法作为一项文化产业,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鹤壁淇县泥河村以书法作为文化产业,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品牌意识也是风格意识,品牌的营造要防止程式化的`僵化,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品牌和风格,坚守传统而又有现代气息,所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要在“中原书风”大格局中营造品牌的多元化,树立“精品意识和代表作意识”,立足“经典”,拓展“亚经典”,尝试“非经典”。

【第2句】:书法品牌构建中书法教育的潜力

区域书法教育水平与区域书法品牌构建有直接关系,科学系统的书法教育对品牌构建有深远的意义。将书法纳入教育体制并进行常规化的教学,既是书法未来繁荣的基础,也为书法文化品牌建设创设了多种机遇,衍生区域品牌特色书法教育模式和区域书风特色,直接推动了书法文化区域品牌化的发展。书法文化发展的未来在学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多年间,这一过程注重“学”而非“创”,系统化的专业指导会对学生将来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书法教育体系的完成却起步很晚,弘陶先生在概括上世纪80年代末以前书法状况为“身份不明”“长期缺席”,由于毛笔工具日渐为书写便捷的硬笔所取代,教学中出于字体辨别的需要,多以印刷体“横平竖直”为标准,所出版的“写字”类书法教材更多关注硬笔书法,而“软笔”书法教材在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阻碍了书法发展。随着对书法认识的不断发展和专业学者的参与,书法教材有了质的飞跃。目前中小学书法教学距离普遍意义上的常规教学还很远,能够进行书法课堂教学的学校还很不成熟。为了传承弘扬民族文化,2009年“中国书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并且要把书法课开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这一政策是书法教育普及发展的良好契机,目前,许多条件好的学校开始了书法教学的常规化,社会力量也投入到学校书法教育事业上。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全国挂牌数十多所兰亭学校,并由培训部负责对学员进行书法培训,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家河南创作培训基地,今年10月份成功开班,培训全国学员数十人。希冀兰亭学校能“以点带面”,拉动所在区域书法教育的发展。然而“应试教育”是中小学书法教育普及的严重障碍,学校教育真正普遍开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这也是许多“特色”“特长”学校开设的原因。因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书法在评价机制中的比重,另一方面研究多维的评价标准,间接地激发学生对书法文化的学习,同时扶植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等社会办学。中原地区高等书法教育也在不断完善中,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均开设了美术学书法专业的本科和硕士课程。其中,河南大学于2003年开设美术学书法专业硕士课程,2006年增设书法本科专业。之后郑州大学于2009年招生第一批书法硕士,并成立了郑州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并在次年设置了书法本科专业课程。目前,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商丘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高校都设置有书法专业,其他高职院校也积极开设了书法教学课程。高等学校非专业院系要考虑书法课程的设置,能够营造良好的学生学习书法的环境,使得高雅艺术能常驻校园。

【第3句】:书法品牌构建的积极意义

书法文化品牌构建能够带动区域书法及文化产业的繁荣,而且对民众的素质也会有很大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取决于每个成员对人类优秀品质的传承程度,书法文化承载了丰富的中华文明,书法的教化功用植根于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粹。黑格尔认为:“一个缺乏美感的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是在精神领域里不健全的人”。书法艺术中对美的元素有高度概括性与抽象性,文字的创立之初,就与自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造字过程源于对自然之物的抽象比类,所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随体诘诎,画成其物”,朴素的唯物思辨渗透进汉字的造型中。汉字在书写中也力求与自然美相契合,并且把自然美延伸到与人格美相统一的伦理学意义之上,以人喻书,书人合一。所谓“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文以载道”蕴含的是中华民族的哲学观,文字书写过程的艺术化也成为思想文化发展史组成部分,因为学习书法必然要考虑到其所处的中华文化语境,书法能起到一个对中华文化链接贯通的作用,书法文化的学习体验过程融入了真、善、美等人性的品质提升过程。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毋庸置疑,近年来中原经济建设有长足发展,且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认识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根基。物质水平的单一发展,必然会引发精神家园的荒芜,导致社会畸形病态的现象上升,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往往使得民众急功近利,因此,以当前历史契机为切入点,推进书法文化品牌建设,可以提升中原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书法与中国文化论文

摘要: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精髓的表现。每一个方方正正的汉字都是艺术的载体。汉字的表意特征使书法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用毛笔书写汉字是民族独特的审美艺术,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文章通过对汉字与中国书法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的了解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之间紧密的联系,最后通过举例说明书法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关键词:书法;中国文化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人类文明史中是一个极为独特的现象,原本它就只是对文字的书写和信息的传达,这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中的书写是没有差异的。但是,以书写工具而言,中国的毛笔是一种神奇的书写工具,它的形状是锥形,它的尖、齐、圆的特性决定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鹅管笔,由于毛笔的这个圆锥的形状,使得运笔在不同的方向出峰,而表现出粗细不同的轻重变化。而那种鹅管笔就不能像毛笔一样表现出如此多变的变化。书写者在蘸墨的同时已经将宣纸规划,于是方块字就在纸间驰骋,而书写者的意志也在书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宣泄。这整个的书写过程将中国文化的精髓表现了出来,法官前总统曾经这样评价中国书法:“在中国,书法乃艺中之艺,祖祖辈辈它一直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我们画与书极少融合的西方文化中,尚鲜为人知,它既使人惊诧,也使人着迷”。写汉字的方式之所以被推崇为“艺中之艺”在于汉字具有独特性,一个单字就是一个符号,全世界的文字也就只有汉字能达到这样的一种艺术的层次,虽然世界其他的文字同样可以书写的很漂亮,但是由于它们都是一个一个字母组合起来的关系,所以它们看起来就没有方方正正的汉字看起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汉字虽然偏旁可以写在上下左右各个地方,但是每一个写成的字都有很强的艺术感,所以对于书写者来说写字本身就是一种接受艺术的教养。虽然世界上有很多书写优美的人,但是这和中国书法是不能媲美的,因为书法是对人的性格的陶冶。书写的优美和流利是每个文字都追求的,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文字的书写在于意境的.营造。每个面对中国书法作品的人即使对书法作品一无所知也会被它的外形和结构所吸引,会把它想像成一幅幅小型的抽象画,这是由汉字的表意特征决定的。正是汉字的这种表意特征,书写者在完善书写技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因为有意境美的存在所以中国书法在创造初始就在实用之外同时走上了艺术美的方向,成为了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中国书法通过毛笔的运用更好地表现出了上下、有无、虚实、阴阳。在落笔的刹那一个生动的世界便跃然纸上,虽然只有两种色彩但是时间与空间在这一瞬间成为永恒。

【第1句】:书法的文化内涵

这样对于书写者来说,书写本身就是对自身的一种艺术熏陶。不同时代的生活习俗、社会文化的信息、科技发展水平,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书写产生着影响,塑造着文化的品格。中华民族传统的学术思想、宗教信仰、规章制度、风俗习惯、文学艺术,都和毛笔书写的书法艺术密切相关,可以说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全面的映射。在中国文化的漫长历史中,毛笔书写满足了在当时的年代里书写文化、记录语言和历史的实际需要,为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精神、艺术的价值取向来看,毛笔书写汉字的书法艺术具有超越实用书写的价值内涵,成为民族独特的审美艺术,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另一个窗口。

【第2句】:书法中的人格精神

病榻上的唐太宗要求儿子给自己寻找《兰亭集序》,他曾经形容王羲之的作品是“尽善尽美”可见唐太宗对王羲之的景仰之情。唐代具有较为完整的书法教育体系。《新唐书》记载书法考试的要求是:“凡书学,先口试,通。乃墨试《说文》、《字林》二十条,通十八为第。”不仅书法学生必修书法,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要“日纸一幅”。除了考试选拔学生进入书学学习,还为贵族子弟提供到弘文馆接受书法教育的机会。唐代科举制度兴起,书法的优劣就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唐代的科举制把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合二为一,“楷法遒美”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开启了楷书书写兴盛的时代。当时考生众多,吏部不能一一考察看考生的为人和言行,于是就出现了仅凭书、判的现象。书、判其实是选人判案的两个方面,书写水平就是看他们的书写是否端正,笔记是否优美,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判案的质量,因此书法又是试判的关键。唐朝在中国书法史上被称为“法的时代”,以书法为依托将知识分子的思想凝聚在“中和之道”上。同时,书法也体现出了一个人的人格,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不强的精神,在笔墨书写中可以得到极大的熏陶,颜真卿捍卫了唐王朝的尊严,他的书法是唐代的典范,他的人格是中国人的楷模,反面人物的书法作品单纯从书写美的角度来说是很好,但是和人品结合起来的话,人们是不会接受他们的艺术作品的,因为他们的为人和做事方法与态度不被世人接受,所以他们的书法作品同样被人们拒绝在了书法艺术殿堂之外。

【第3句】:书法在清代的发展

到了清代,书法的主流是取法碑版,科举制倡导“馆阁体”,“馆阁体”成为入仕的基础,“黑、大、圆、光”是馆阁体的特点。当馆阁体发展到极致的时候物极必反自然会出现一种新的书法艺术形式—碑学中兴,尊崇北魏的碑帖。书法的审美取向也得到了普遍的改观。

中国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中国书法既具有精神文化性质,又具有物质文化性质;既具有心态文化、行为文化的性质,又具有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的性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毛笔的丰富内容和深厚蕴涵,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创造的结晶。虽然毛笔的时代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但曾经作为中国人不可离开的书写用具,至今仍有着活的生命。在毛笔文化中所蕴涵的审美形态、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

参考文献:

【第1句】:《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刘守安《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

【第2句】:《中国书法文化精神》工岳川新星出版社2002年版.

【第3句】:《汉字与书法文化》姚淦铭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版.

【第4句】:《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5句】:《汉字何以成为艺术》聂振斌中国书法,1997年4月版.

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旅游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本文从绵山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现状开始研究,结合绵山文化现实情况,提出了绵山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中的建议。文章的主要写作意义在于将山西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体的品牌形象加以提升,对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绵山;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第1句】:导论

目前,绵山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既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又存在很多缺陷,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山西省经济转型,绵山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与挑战。消除制约绵山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关键障碍,并向外推广,使山西旅游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第2句】:绵山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自然景色与人文风光结合。特殊的地理特点与气候使绵山景区树多草茂、水清幽静,环境幽美,空气清新,这种美不胜收的景观被称为人间仙境,甚至被誉为“天然森林氧吧”。从北魏时期开始,绵山就被历代圣人所追捧,更有春秋介子推,他的功不言禄、志在政治清明的精神使得绵山称为名山,多年来深受大众喜爱,享誉海内外。

(二)忠义信仰同宗教文化融合。绵山有丰厚的人文精神和宗教文化。绵山的信仰文化特点是:崇尚大道,认为儒、道、释等教不同,但起源相同,始终追求“大同世界”。同时崇奉“真神真佛”。神指春秋介子推与隋唐尉迟恭,佛是北魏净土宗先驱昙鸾和隋唐高僧志超。绵山将忠义文化结合于宗教文化中,并融合于历史大河,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三)旅游设施设备逐渐完备。景区设备关乎游客旅行质量,绵山景区愈发愈重视景区设施的完善,结合游客的需求提供贴心服务。现景区已开辟了12公里旅游专用公路和15公里盘山公路,方便游客自驾游,更有缆车、电梯等安全设施协助于游客。景区内还设有宾馆、饭店、接待车辆等,利于游客吃住行,设置电话、安装广播、开通电视服务于游客,保证其安全。①

【第3句】:绵山文化旅游形象品牌缺失

(一)品牌观念不足。树立品牌观念是发展旅游业的关键,只有注重品牌经营,才能发挥品牌的隐形作用,挖掘旅游业的巨大潜力。绵山文化旅游资源雄厚,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化旅游品牌经营战略,尚未对绵山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开发,没有进行一致的旅游品牌建设规划。绵山需要更深一步完善环境,针对分析市场、细化市场,规划出绵山品牌的战略部署,以此获取更多客源,更大的扩展绵山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②

(二)旅游产品欠发展。首先,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以风景观光型为主,而其他类型旅游产品过少。其次产品趋势老化,且层次不高,绵山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仍停留在对设施的建设、改善旅游产品粗浅层面上,产品类型过于单调、缺乏新意,产品层次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高质量需求,导致客流量的损失,不利于绵山的长期发展。

(三)营销推介能力不足。旅游的目的在于让游客身心愉悦,满足游客的精神享受,这就要求给予游客大量的文化资源信息。绵山以“介子推精神”为主打旅游产品,由于它的历史性、神秘感,景区“实物”所赋予的信息量有限,并未能真正满足游客信息需求。同时绵山文化旅游产品缺乏亲和力,资源橱窗式的陈列使产品与游客间的距离被拉大,不能使游客真实的感受旅游文化,降低了绵山文化旅游产品的亲和力。③

【第4句】:绵山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基本对策

(一)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产品是旅游品牌建设的基础,只有满足各个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旅游产品才有其发展的空间,才能以此带动旅游品牌的建设。文化旅游品牌产品开发要注重多样化、人性化、现代化,突出民俗风情旅游,宗教文化旅游,为绵山的旅游产品增添色彩。同时,提供高质量的食、住、行、观、娱、购全方位的服务,并设置专门化活动,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游客。④

(二)营销策略的构建【第1句】:加大形象宣传力度。要使绵山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宣传手段进行大幅度的推广与传播,必须利用传媒进行高层次、大范围的传播和推广活动。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以下有几个可行的形象推广策略:如表:(1)设计符合绵山形象的广告,通过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介进行宣传,传播绵山旅游信息;(2)树立绵山特色的旅游形象,在全国范围甚至世界进行友好宣传,推广绵山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与丰富的文化资源;(3)委任旅游形象大使,借势于形象大使,协助绵山进行各种形象宣传活动,通过其良好的形象与声望来为绵山增添名气,赋予绵山亲和力,以此吸引客源;(4)拍摄以绵山文化为题材的影视或微电影,以显示绵山文化底蕴,或拍摄以绵山为背景的节目,更形象的展示绵山的自然风光;(5)邀请名人参加绵山景区的观光游览,通过名人效应提升绵山知名度;(6)参加或者举办海内外相关的旅游博览会、展销会等,通过各种平台展示绵山魅力;(7)举办研讨会,并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多种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扩大绵山的影响力;(8)向多地酒店、车站、旅行团、民航局等自由场所免费发放赠予绵山宣传材料,鼓励人们亲自来绵山体验旅游。【第2句】:举办旅游节庆活动。旅游节庆活动能让游客更深层次的感受绵山文化特色,使其参与其中,全面获取体验感。节庆活动的多样性也能满足不同需求的观光者,全方位提高游客满意度,获取认同感,提升绵山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扩大感染力。同时也能增进游客与当地居民的相互了解,促进沟通。

(三)注重旅游人才的培育。人才是第一资源,绵山的长期发展离不开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强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是绵山发展的重中之重,注重人才知识的获取,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与认知能力,培育其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锻炼人才谋略能力。这就要求有一套完整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选择人才、应用人才、培育人才,也需要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为所有的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第5句】:结论

绵山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既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如何把握机会,克服瓶颈是绵山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中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绵山文化旅游品牌在建设过程中要避免资源开发中的浪费,明确绵山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道路和方向,指引绵山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朝着合理化、高级化的方向发展。

文艺创作下文化品牌建设的论文

【第1句】:辽宁文艺创作与文化品牌互动发展的必要性

(一)文化品牌意识薄弱

辽宁文化基础雄厚,特色文化品种丰富,在文艺创作方面,诸如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等成绩显著,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不论是文学著作还是民间工艺都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但是,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文艺作品量多繁杂,但是缺少代表辽宁地区特色的文化品牌项目,缺少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很多文艺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只局限在某一或几个县城范围,跨省名气不大。通过对省内文艺资源的归纳与整合可以发现:辽宁文艺资源中有相当多的文化载体具有品牌潜质,但是其中可以成为与众不同、出类拔萃或不同凡响、并在辽宁文化发展建设上产生巨大价值的文化品牌,却是凤毛麟角。此外,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对文艺创作与文化品牌互动发展的认识不足,很少强调双方的共建性和关联性,创作更多地集中在创作主体的主体性意识层面,集中于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特征,将文学创作单纯视为一种纯粹的精神文化创造行为,缺乏将文艺作品视为文化品牌进行市场营销的意识。

(二)文艺创作品位和质量有待提高

铁岭二人转原本是活跃在东北民间的一种表演形式,因为内容贴近生活,表演方式灵活多样,深受群众喜爱。但由于在表演过程中,有些演员为了迎合部分观众的心理,表演低俗,屡遭诟病。还有一些文艺作品存在着定位趋同,个性不明显,缺乏创新能力,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这两个典型事例充分表明,建设文化品牌要立足长远,追求长期效益,不能只图“眼球经济”而放弃高质量高品位的文艺追求。追其根本在于缺乏辽宁特色文艺资源的深入挖掘,文化品牌意识薄弱,急功近利,盲目创作。这不仅造成文化产品在市场上的“短命”后果,而且使辽宁原生态传统文化面临被解构的危机,造成辽宁特色文化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有损辽宁的文化形象。所以,加快辽宁文化品牌建设,提高文艺生产的质量,对于辽宁文艺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促进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三)互动才能双赢

一方面,辽宁文艺创作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辽宁作为文化大省,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宝藏,这些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是辽宁文艺创作的重要来源,也为推进辽宁省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文艺创作为文化品牌的创建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艺创作不仅是文化品牌建设的素材基地,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也能为文化品牌的建设提供宝贵的建议,承担文化品牌建设的职责。另一方面,推进文化品牌创建活动,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群众文化基础,整合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强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文化品牌,打造属于辽宁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不仅能提高文艺创作的质量和品位,为文艺作品走向市场指明方向,使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代表辽宁文化特色的文艺精品,而且能增加文艺作品的附加值,提高文艺作品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文化消费市场的占有率,提升辽宁文艺作品的知名度、影响力,促进辽宁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实现辽宁文化发展空间合理布局,从而有效促进辽宁经济健康、持续增长,推动辽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2句】:文艺创作为文化品牌建设提供资源和动力

(一)文化资源基础良好

辽宁文化资源及其所蕴涵的文化力量是进行文艺创作的资源储备,也是未来文化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推动力。辽宁文化资源不仅数量繁多,分布广泛,内涵丰富,知名度大,而且地域特色浓郁、民族文化鲜明。有各类文物遗址1130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1878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08处。此外,有历史文化名城9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总体来看,辽宁文化资源档次高、类型多、品种全、地方特色鲜明,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这也为辽宁文艺创作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例如,依托本土优势资源,辽宁逐步形成了以鞍山岫玉、阜新玛瑙、本溪辽砚、大连大清集团的青铜工艺品为主,以朝阳紫砂、抚顺煤雕、锦州满族刺绣、辽阳女娲石和铁岭美术工笔画为辅的具有辽宁特色的工艺美术品牌;培育和打造了沈阳鲁园古玩市场、盛京古玩市场、锦州古玩城、阜新玛瑙宝石城等民间工艺品市场,一些工艺美术品和工艺品交易市场已经在国内外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朝阳的紫砂、抚顺的煤雕、锦州的满族刺绣和大连青铜雕先后在上海世博会、台湾周等活动中亮相,辽宁特色文化瑰宝的知名度日益扩大。

(二)文艺形式多样,成绩斐然

辽宁是一个文化大省,历史文化、工业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独具特色,优势明显。辽宁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大举措,使辽宁省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全省各县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县域文化建设,打造了一批富有本土特色、展现辽宁形象、深受群众喜爱、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文化品牌。例如,瓦房店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积淀,产生了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东岗剪纸、复州皮影戏影人制品、复州鼓乐表演,已在全国小有名气;铁岭县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古名人辈出,享有“红楼文化之乡”“小品艺术之乡”的美誉,是文学巨匠曹雪芹关外祖居故里,孕育了一代指画宗师高其佩、清代书法家魏燮均等文化名人。在区域产业布局上,在沈阳中心城市的带动下,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辽东半岛地区以大连为龙头的外向型文化产业风生水起;西部地区打造的“辽西历史文化走廊”魅力无穷。出版印刷、影视音像、演出娱乐、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正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三)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资源使辽宁具备了发展特色文化的良好基础,同时也意味着辽宁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空间巨大。特色文化尚有巨大的潜在优势有待充分发挥,文化品牌所蕴含的巨大产业潜能有待发掘。市场前景方面,省内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是文化品牌尚且处于生长期,在文学创作、书法、摄影、绘画等领域可供开发的市场潜力巨大。全省来看,能够代表辽宁特色的'文化品牌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市场尚未饱和,知名品牌空白点多,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文化产业方面,通过发挥岫玉、玛瑙、辽砚、化石、紫砂等艺术品资源和产业优势,健全工艺美术品产业链,可以培育出一批以鞍山岫玉、阜新玛瑙、本溪辽砚、朝阳化石、喀左紫砂等为代表的全国知名工艺品美术品牌,以品牌为依托,形成一些较大规模的文化产业。文化活动方面,全省具有发展成产业和知名品牌潜质的文化品种非常多,给予政策支持,经过一系列具体运作,可以建设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仅从调研的几个县看,瓦房店市复州皮影戏、复州鼓乐、辽剧团,阜蒙县的蒙古贞文化等,都可以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品牌,也具有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潜质。

【第3句】:文化品牌建设为文艺创作培育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

深入挖掘利用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代表性强的文化品牌,让辽宁文化资源焕发生机和活力,提升辽宁文化形象,激发辽宁文化魅力,以此带动辽宁文艺创作的新提升新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定位市场,明确创作方向

以文化品牌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建设将文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文艺创作定位在具有巨大市场价值的品牌板块和重点项目,基于辽宁特色文化资源,立足几大品牌板块进行文艺创作,使文艺创作具有明确的方向,有的放矢,集中力量创作发展文化品牌产品,而不是面面俱到,克服漫无目的的创作弊端。文化品牌建设为文艺创作提供明确的主题和核心价值,在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把握生产定位,即给文艺创作明确一个主题,主题就是作为辽宁省文化特色、核心价值、优势资源等集中反映“魂”。然后,再根据主题提炼出辽宁的核心价值,而核心价值是具有根本性的、不可替代性意义的价值,是一个地区差异性和地区精神的核心源泉。从目前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来看,除了已经具备较好产业基础的少数几个品牌,目前县域大多文化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不强,很多还处于只在本县有较大影响的状态。创建文化品牌,有利于集中众多的文化品种中选取特色明显、潜力大的重点培养。在具备了一定基础之后,就可以重点培养向产业运作转变,最终形成产业品牌。比如,瓦房店的辽剧团,以前曾出过一些精品节目,代表着辽宁特色。目前迫切需要提高影响力,要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加强节目开发,走出瓦房店,走向全省,走向全国。另外,瓦房店的民族乐团、复州鼓乐,铁岭地区的二人转,阜蒙的民族艺术团等,经过培养壮大,都具有走向全国的潜力。

(二)文化品牌建设提升文艺作品的附加值

文艺作品的制作成本决定着它在市场中价格的高低,在辽宁文化品牌的建设中,独特的辽宁文化内蕴,是辽宁文艺作品的品牌建设的亮点所在,可以提升辽宁文艺作品的附加值。对辽宁文艺创作进行品牌建设,其中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提升文艺作品在市场上的附加值,提高辽宁文艺作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提升辽宁文艺作品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提高辽宁文艺作品的附加值,扩大辽宁文化品牌的影响和知名度。以辽宁民间工艺品为例,在今天的民间工艺品市场中,竞争能力比较弱,价值不是很高,一个手工艺品按照成本售卖的话,利润空间有限。但如果它是辽宁民间工艺品中的精品品牌,它的价值就不是成本的体现了,还涵盖了辽宁民间工艺品的文化价值因素在里面,具有品牌性质的这样一个民间工艺品,在市场中的价值就远远超过它原来的市场价格,甚至几倍于它的成本价。因为辽宁民间工艺品文化品牌建设的更多优势在于它的情感价值,这种情感价值也包括文化价值,是提升辽宁民间工艺品附加值的根源。辽宁文化品牌建设加深了消费者对辽宁文艺作品的印象,使消费者信赖并依赖独具特色的辽宁文艺作品,并在情感上感到亲切,提升文艺作品的品牌附加值。

(三)文化品牌建设为文艺创作搭建发展平台

品牌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是对消费者的承诺。文化品牌一旦树立,就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社会,“注意力”本身就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文化品牌建设是文艺生产进入市场争取消费者的一个重要方法。文化品牌建设可以为文艺创作创建平台,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和环境,培育消费市场。此外,诸如书法、摄影、民间手工艺品等几大文艺形式品牌的建立,有利于形成文化品牌聚合效应,提高知名度的同时,有利于培育市场。以品牌融合资源,以文化创造价值。瓦房店的平台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县里经过多方协调,建立起了辽南古玩市场,为县里农民画、剪纸、皮影、鼓乐等各项文化品种提供了集中展示、创作、销售的场所,通过免税等政策给予支持,运行半年多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些文化品种已经通过这个市场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从全省县域看,有非常多的特色文化品种需要这样的平台,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四)以文化强省形象带动文艺生产的连锁反应

文化品牌是一个地方和城市内涵和形象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战略举措,是扩大城市和地区文化影响力的关键所在。而文化形象的辐射能力,又可以让更多的人认可和信赖该地区的文化产品,扩大需求,从而带动文艺生产,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发展。品牌的功能之一在于品牌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宣传。通过文化品牌的建设让消费者能够对辽宁文化自身的文化内蕴和所传播的信息产生强烈而深刻的记忆。辽宁的每一个文化品牌,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信息资源,可以将辽宁文化所蕴含的辽宁精神和辽宁魅力传递出去。与此同时,文化形象是文化产业发展建设中具有广泛影响和辐射的强大推动力量。辽宁优秀的文化形象代表着在国内外社会公众心中的总体形象和评价,代表了辽宁文艺产品的品位和质量,体现了辽宁文艺作品的核心竞争力,对文艺创作具有巨大的提升和带动作用。因此,在辽宁文艺创作与文化品牌建设的互动发展实践中,以文化品牌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成功塑造辽宁文化形象,是推动文艺生产发展,提高辽宁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第4句】:推动辽宁文艺创作与文化品牌建设良性循环的措施及建议

(一)依托本土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

文艺创作与文化品牌互动发展,首先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形成特色文化品牌,促进二者双向循环发展。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为辽宁文艺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此为依托和纽带,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内涵,建设辽宁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比如满清文化为辽宁的特有文化,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地,辽宁的满清文化历史悠久,建筑林立,服饰鲜明,饮食丰富,浓郁的清代民俗风情闻名遐迩。以建筑为例,辽宁的沈阳故宫、盛京三陵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更是成为沈阳的一个地标性建筑。众多的清前史迹为满清文化品牌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以沈阳为主线辐射至辽宁多个地区,比如辽西地区的明清战史遗迹等,并将清前历史、萨满文化、八旗文化等融入其中,形成区域文化品牌。此外,在辽宁丰富的文化资源基础上,还可以创建专业文化品牌,引导文化培训、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民间艺术、动漫游戏、文化创意、演艺娱乐等品牌持续发展。比如支持辽宁特色的书法、版画、雕塑等文艺产品,支持鼓励市歌舞团和辽宁民间艺术团走向市场,不断提高辽宁本土文化品牌的艺术水准和知名度。

(二)突出特色,突出重点,创新思维

实现文艺创作与文化品牌建设的互动发展,要分析自身各方面文化资源,研究确定本省文化品牌的整体定位,确立文化品牌打造的重点,以典型促发展,多措并举,做大做强本省文化品牌。文艺创作应突出特色,个性鲜明,因为只有个性鲜明,才能深入人心,只有深入人心,才能使文化品牌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所以,文艺创作应鲜明地表现出自己的创作个性,创作集观赏性、参与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独一无二的优秀文化作品,避免同质化、低水平和无序性竞争等无谓的浪费,提高打造文化品牌的效率。此外,文化品牌建设应突出重点,细分市场,实施品牌建设的差异化战略。打造文化品牌需要精细化的市场目标选择与定位,培育文化品牌需要以差异化战略眼光来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尽可能地避免同质化、低水平和无序性竞争。让不同地区的文化产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以差异战略和“错位式”策略实施文化品牌建设,这样,才是开拓品牌生长空间的应变之道。

(三)形成文化产业链条,扩张文化产业链的产业带动能量和覆盖范围

辽宁文化品牌建设应形成产业链思维,独具辽宁特色的满清文化可以制作相关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等。当年一部电视剧《闯关东》,让大家了解了山东人闯关东的故事,倘若我们有关于满清文化的好剧本,可以尝试拍出精彩的以满清文化为背景的电视剧,甚至也可以开发出与满清文化相关的网络游戏。在对外宣传上,我们还可以创办关于满清文化的特色网站,创作相关公益性广告,开发出更具创意的满清文化纪念品。还可以将满清文化宴席上的各种菜肴推向各大酒店,或制成各种成品、半成品进入市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品尝的美食。在服饰的开发上,可以设计现代化的满族服饰,尤其是满族旗袍,能充分体现出中国女性的魅力,可以在文化节和其他活动中充分展示,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给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满清文化品牌的影响力逐步扩大,让更多的人了解辽宁满清文化。

(四)重视现代科技和创意

在我们所处的知识经济时代,任何文明成果不与现代信息传播科技以及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等高新科技联姻都会逐渐丧失生命力。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以创新为灵魂的内容产业,内容、形式的创意与传播、交流的渠道任何时候都是文化产业腾飞的两翼。在当前这个科技为主的信息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科技与创意的催化剂作用在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中尤为重要。辽宁文艺创作应紧跟时代步伐,敏锐察觉现代市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重视与现代科技和创意的结合,鼓励文化产品的创新创意,创作符合时代特色的文艺作品。运用创意与科技这两种能量探寻和发掘传统文化资源中包含的现代审美价值,通过全新的创意生成和高新技术手段的包装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进行现代化的转换,推动价值内涵和审美偏好的再发现,从而在当代人的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在对文化品牌进行市场营销方面也要有现代宣传意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对辽宁文艺作品进行整合营销,根据文化品牌的传播目的和受众群体的特点,整合各类传播媒介、公关资源与营销渠道,围绕城市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以强化对城市文化品牌的认知为目的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营销活动;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微博、微信、游戏营销等新型媒介加大对辽宁文化品牌建设的宣传力度。

(五)加强文化人才培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基层文化人才的培训。文化人才是支撑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省市相关部门要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发现和培养文化骨干人才。通过举办骨干培训班、建立专业辅导基地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培训和辅导,并随时跟踪指导,着力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能人和骨干,带动区域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其次,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文化企业联合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养、培训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经纪人才。最后,还可以设立品牌文化发展突出贡献奖,对发展县域品牌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1920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