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无人区电影宣传标语锦集200条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电影《无人区》观后感

《无人区》由三个故事组成,都发生在虚拟的罪恶之城。这里,警察和暴徒已无区别,暴力摧毁一切,也保护一切。暴力,作为一种解决事情的手段,它的对立面,并不是单单持相反立场,而是着眼于它的解体。将暴力最直观地展现给观众的,是电影。暴力作为一种元素,而不是类型,各种不同的元素异态混搭起来,是导演的手段。其中透露了人性的实相,则需要观众与导演共同完成探寻。观众与大银幕之间产生的默契,犹如情人间的关系,心心相印历久弥新。

电影《无人区》观后感

电影是一门展示矛盾的艺术,法律是解决矛盾冲突的规则,所以法律元素被电影编剧们钟爱,他们充分借助矛盾线索设置情节,展示矛盾的多样性营造戏剧效果。由宁浩执导的电影《无人区》中整合了诸多法律元素,通过法治规则与丛林法则的碰撞,充分展示了在法治荒芜的旷野中人性的孱弱,其中的法治隐喻令人深思。

由徐峥饰演的律师潘肖在法庭上为盗猎分子辩护,公诉方及出庭的证人无法拿出确凿的证据,法庭只能将盗猎分子无罪释放。很多影视剧中都有坏人明明做了坏事,因为缺乏证据,法庭宣布无罪释放的桥段,有些入戏深的观众义愤填膺,误认为法官非常愚蠢、为虎作伥。但电影不是客观世界,观众在电影中扮演的是全知的上帝,而电影中的角色都是现实中的人,现实中审判只能做到形式上的正义,不可能做到理想化的绝对正义,审判只能以事实为依据,事实只能通过客观、真实、合法的证据来体现,刑法中的疑罪从无的原则就是建立在形式正义的基础之上,任何审判都不可能不顾证据而追求绝对的理想化正义,这就是电影审判与现实审判的区别。虽然说法官是最接近上帝的人,但法官毕竟不是全能全知的上帝,很多观众可能对恶人被无罪释放引发对审判的质疑,虽然这是一种嫉恶如仇的.高尚情怀,但也折射出观众对审判规律的不理解,当然也给侦查机关的证据意识上了一课。

法律规则对个体的意义在于被严格遵守,如果守法底线一旦被攻破,就会跌入无尽的深渊。律师潘肖开着盗猎头目的轿车在无人区狂奔,遇到不让道的货车司机,在超车的时候货车司机一口痰吐在了挡风玻璃上,潘肖逼停货车之后,开始对两位司机讲法律,但是被货车司机一巴掌打在脸上,之后历经加油被敲诈、货车司机的报复、无意撞晕埋伏的杀手之后,律师心中的法律火苗被彻底浇灭,竟然为了消灭证据欲烧毁“尸体”,最后走上以暴制暴的不归路。律师遵守有人社会的法律规则,甚至是文明理性的象征,迫使其放弃法律规则的不仅有逼仄的环境,还有人趋利避害的本性,更有对名利的无限追逐,他反复唠叨的关于头条的话题就能说明。现实中有很多的无奈与诱惑,都可能迫使人放弃法律底线,铤而走险,无数的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结果只能万劫不复。

整部《无人区》中充满暴力元素,无论是盗猎分子、还是加油站的经营者、还是放弃法律的律师,都奉行暴力解决问题的法则。这里的暴力不仅有车撞、开枪、锤击等硬暴力,还有所谓的捆绑经营、高额咨询费、保密费等软暴力。因为时空的转移、条件的改变,强者也可能随时变成弱者,影片中的黄渤饰演的盗猎分子更是从杀手强人到被车撞昏的弱者,再到持枪杀人的强者,最后沦为客栈傻子的锤下鬼,反观其他角色莫过于此。没有法律规制的社会中没有永恒的强者,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大行其道,这种法治真空状态下的社会十分可怕,因为你随时随地都面临各种无法预料的威慑,只能活在无尽的恐慌中,欲用暴力捍卫自己的安全,反而会接受更多的暴力。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曾说过:“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其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在无人区中主持刑罚的政法机关远在千里之外,犯罪证据的销毁在广阔的无人区轻而易举,这样在有人社会具有强大威慑力的严酷刑罚,在这里就能被轻易避免,难怪贩卖鹰隼的盗猎头目敢用车撞死一个又一个人。

电影的镜头能够描述故事的全面细节,观众就是角色们的全知上帝,入戏太深的上帝们喜欢做裁判的法官,脱离客观世界下判断,而需要深思和反省的恰恰是作为“上帝”的观众们。法律存在于客观世界里,对于影视剧中的法律现象,要学会落地思考,这样,优秀的电影才能触及灵魂,从中汲取守法遵法的正能量。

电影无人区观后感1000字

被一删再删了的《无人区》总算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情节紧凑,纯爷们,基调阴沉、黑色幽默,演员带劲,徐峥、黄渤,都是我喜欢的内地男演员,都是属于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实力派演员,加上宁浩这个有想法的新生派导演,即使它是大烂片我也会去看的,就冲着这几个人!

有朋友说《扫毒》比《无人区》好看,我不觉得,《扫毒》做了那么多宣传,连张家辉和人妖激吻的场面都拿来大肆夸张了,到头来就是个彻底可有可无的镜头而已,枪战激烈时开始讲基情,基情正浓时讲江湖,拜托,导演你到底是要走的什么路线?最后为了突显基情浓厚,不得不安排两个男主角充当黄继光挡枪眼的角色,反派出场的霸气侧漏收尾的却极为尿点,是被那帮人的基情给感动傻了吗?那人妖的几个兄妹动不动就冲在贩毒第一线,就那么缺炮灰吗?最后还把爸比刺激的不淡定了,导演你到底是闹哪样?那些个宣传片是耍观众用的吗?

再说《无人区》,确实,被保释出来的《无人区》再出现在众人面前就已经是受过改造教育的“乖孩子“,我想这个时候宁浩一定很想掐死这孩子,但面对这么多投资人,总归还是要通过审核弄点票房交代的吧?确实整场戏的核心不够分量,反派杀了那么多人就仅仅是为了用两只隼换个一百万,我一直以为那两只隼只是个幌子,最后一定会有比大交易才值得那老大杀那么多人,可就真的只为了一百万…是为了突显命比纸薄吗?这老大做的也太没见过世面,他要知道这点钱刚够买上海市区的一个卫生间时可能会更倾向用自己百步穿杨的枪法联合潘肖这样擅长诡辩的`律师去开个讨债公司而不是弄个同归于尽的结局吧?

再说黄渤,他是宁浩的死党,在宁浩手里就休想能人模狗样的演一回角色,所以这次惯例的疯癫和小丑,负责搞笑,算是线索人物但也不痛不痒,没有很大的发挥;余男是我喜欢的女演员之一,在里面演个经常撒谎的女人,豁得出,经常在镜头里脱衣服,乍一眼不漂亮但有韵味,擅长演神经质,是个好演员,这部戏里算是核心人物了,要不是她就不会死那么多无辜的人,徐峥最后的死换来她寻求真实的活着算是死的值吗?话说她演的戏怎么每次都会死那么多人?最后文案徐峥,这部戏里演潘肖,是个律师,无意中拿了反派的隼,被无故卷入纷争,半路遇见余男,然后就是一出互帮互助英雄救美的戏,宣扬的是人性的光辉和被逼入绝境时人性的暴露,最后他为女主角赴死的场景我没有特感动,是不是之前被删减了很多重要戏码导致这英雄救美来的有点突然?只是不得不说徐峥演技真的是不错,估计也只有他能演绎的这么好吧,他的眼神很干净但透着智慧,他和黄渤都是一块美玉,这几年彻底绽放了!

《无人区》的观后感

《无人区》是一部很容易看得懂的电影,黑色不失凝重、戏虐却不夸张是我的观感。

相较于当下电影的小资小爱,通篇的西部蛮荒、丛林法则给影片注入了十足的血性。对比花拳绣腿般的摆酷电影风潮,这部影片带给观众的是再真实不过的真实。公路电影特有的流动场景和盘根错节的叙事方法,一扫小格局电影的窒息感。

但这些并不是《无人区》的全部,在我看来最精彩的部分来自“匪夷所思”和“黑色幽默”的拿捏。片中的小道具“打火机”可以做为《无人区》精彩绝伦的注脚。

片中“打火机”每每出现时,几乎都是非常戏剧性的桥段,时而黑黑的幽默一下,时而让片中人物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改变。通过几次巧妙的安排,打火机已经成了观众脑海里挥之不去的黄金大龙套,甚至随着剧情的发展,对观众形成了心理暗示,“打火机”又该出场了。然后就是果不其然,打火机成了笑料,转几个镜头,它又成了杀人武器和救命稻草。不得不说,打火机运用的称得上精彩绝伦,一个新的经典道具从《无人区》孕育而生!

《无人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正常的`,不多见的,好的国产电影。相对于大多数故事背景发生在公路上的电影,它其实已然节奏明快,悬念制造的幅度合理,人物性格塑造得充分,动机合理,情感递进升华让人信服,西部片里原本就有的黄金配角,在这里也够多管饱。

更为重要的是,走出了自己的安全区域,放弃了擅长的多线叙事的宁浩,并没有让故事散掉,他最好的节奏感和故事氛围的把握,仍抓在手里,考虑到转型一刻翻阴沟,永远只有一招鲜的中国导演如此多,这点尤其宝贵。

电影快结束的时候,明明知道是煽情了,却还是有点小小的动容了——我觉得,仅凭这点,说明《无人区》是合格的类型电影,点赞。

看完心里会有点压抑,不过压抑了是好事啊,代表着我确实有被电影打中。冲着导演,我来到了电影院。宁浩带来的的确是部好的国产片,好演员,好剧本,当然还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西部景色。虽然我中途也打了几次哈欠,可是还是挡不了我对它的点赞。电影甚至也可以叫做“蛮荒时代”,在那样一片无人区中,文明是最不应该出现的东西,当它和野蛮或者是人类表现出的动物本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时,我还是被惊到了。其实想想,竟然还会有些真实的害怕,因为纵然我们生活在现代文明的社会下,身边还是会有这种最不该出现的所谓的为了钱可以不惜一切的事情发生。看了下影评,其中不少说宁浩复制好莱坞大牌导演复制的过分,其实好的东西是可以从复制开始的,到最后说不定还会超越它,不到最后谁又知道呢?觉得黄渤演的角色给了其他人,还就是演不来,演技大赞。反派一号的眼神也有秒到我哦,对于这种粗犷型的,导演刻画的还好啊

无人区就像是一只雏鸟,羽翼虽然尚未丰满到可以翱翔,但你可以看到,它会长成鹰隼。《无人区》的镜头还受限于三秒一切换的规则,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个人风格,所以,我用“距离大师,一步之遥”来形容。这一步,可长,可短。

《无人区》不是喜剧,但会让你发笑,被它的黑色幽默感染,笑得前仰后合。

《无人区》不是悲剧,它不会用黑暗笼罩大地,你仍能见到文明的火光。

《无人区》不是心灵鸡汤,它不会不痛不痒的慰藉你。

《无人区》不会让你大彻大悟,它像是大师往茶杯里倒水的过程,最终你得到了什么就是什么。

无人区观后感

01

这部电影就像是一个寓言故事,谈到了善与恶的故事。五百里无人区,没有规则,似乎只有弱肉强食。宁浩的电影总能给人剧情上的惊喜,处处都是掩藏的伏笔。一个小小的意外,却能让剧情合理的翻转。

《无人区》就是中国的西部片。苍凉的大漠,稀少的人群,让我们这些已经习惯大中华地大物博、人流拥挤的人们大跌眼镜。原来我们中国还有这样的地方,五百里的无人区,也就是五百里没有规则的地方。

我写这篇影评已经距离电影上映过去了五年的时间,从一些支言碎语中了解到这部电影历时四年才允许上映,中间经历了无数的补拍和重新剪辑,终于最终顺利通过审查。这部电影无论是风格还是类型,在国产电影当中,都是非常少见的。观看完整部影片以后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是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发生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整个故事的剧情非常有意思,简单点说就是,你让我来,你要去追我,我遇上了他们,他们又来追我,你又去追他们,我又去找你,再后来大家终于聚到一起。大决战大结局!

电影一开始,通过徐峥的背景音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两只猴的故事。两只猴进化成了猴群,猴群又进化成了人群。故事正式开始,一片荒漠的西北地区,光头而又粗犷黄渤刚刚抓到了一只鸟,这只鸟就是鹰隼。接着,黄渤就被抓了,被一位拿着AK的公安抓获了。这就叫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你好人呢,但是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坏人大Boss出场,警察领了盒饭,黄渤被救。这就是团队作战的好处。话说敢动警察叔叔的,肯定就是悍匪了!悍匪杀完警察之后,计划逃跑。我们的男主潘肖律师(徐峥哥哥饰演)就正式出场了,那时候,徐峥哥哥还很帅呢!

“人做所以为人,不是因为放弃了自私,而是因为学会了用火”。徐峥是一位律师,一位野心很大、唯利是图的律师。徐峥凭借殉职警察酒驾的借口成功帮助悍匪洗脱了罪名(这说明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真的很重要)。后来因为尾款的问题,与悍匪起了争执。徐峥不给悍匪情面,硬是开走了那辆红色法拉利。“这车你是开不走的”,惹谁都不应该去惹亡命的悍匪。

离开的路上,得意的潘律师又遇上了另一伙“坏蛋”,说白了就是“路怒”引发的小争端。后来,股市真正开始了。徐峥不小心误撞了黄渤,其实黄渤本来就是在哪里埋伏着徐峥的。徐峥仓皇逃窜来到“夜巴黎”加油,遇上了捆绑销售,被迫看歌舞表演,就遇上了女主(佘男饰演)。

女主求徐拯救自己,加油店老板又强买强卖,这些事情让徐峥彻底蒙了。他本来是城市中的一匹狼,在这无人区,他却变成了一只羊,处处受人宰割。

后面的剧情更加扑朔迷离,徐峥误带女主逃跑,黄渤苏醒,卡车司机追赶,两方交火,黄渤领了盒饭,卡车司机领了盒饭,加油店老板出现,坏人老大后面追赶,加油店老板的儿子领了盒饭。最后,在一处荒漠的废弃房子里,大家聚头,开始大决战!

这部电影让人反思的地方有很多,究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在那无人区的世界里,究竟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呢?

02

这是一部2013年的片子,因为我没有为电影贡献票房的习惯,所以没有去电影院。五年之间,我多次听人说起这部片子,这“人”只是一个人,我的一个朋友。他喜欢徐峥,《疯狂的石头》,《人在囧途》都不是丢人的作品。而且在他看来,《无人区》大概是徐峥最好的作品之一。当然不止是徐峥,同样对我有吸引力的,还有黄渤和宁浩。所以在五年之后的一个夜晚,我终于鼓起勇气在我热得灼人的lenovo上提心吊胆地看完了这部“大西北公路片”——提心吊胆是因为六岁高龄又经过换脑手术的lenovo,随时会死机。

也许赵葆华所说能代表部分审查委员的看法:“为了好看,为了艺术极致,不惜违背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最主要的失误是丢失了艺术家的一份社会责任。”委员的思维总是奇异地平庸,这种对“一个好人也没有”的反感,对没有树立榜样意识的遗憾,是属于不知道什么世纪的中学教师的审美。何况,也并非一个好人都没,那个陶虹不就是个好人吗?——也许是听了赵委员的建议加上去的吧?

而事实上《无人区》涉及的最严重的“政治正确”问题,并不在此。那种黄沙万里的地界,我们虽不一定都见到过,但大概都知道那是什么地方。电影里没有明确给出地点,只说是西北,这是聪明而且礼貌的。但或许正因为说是“大西北”,辐射面积反而更大。这不是那个孙悟空他这五彩祥云的侠骨柔情的西北了,而是一个狰狞恐怖的.西北。“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徐峥为名利远赴西北,就是一个文明人进入了蛮荒世界。不仅是贫穷、粗野,更是狡诈、残忍。“无人区”不是真正“无人”,而是无政府,无法制、无文明。我能明白导演的苦处,并不是他硬要把这顶帽子扣在“西北”头上,而是在偌大的中国,要找到这么一块“无人区”,只能是“西北”。

“政治正确”成为一种纠结,就在于美好的理念与坚硬的现实之间的残忍的撕裂。而现在西北的某一部分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才在某些境况下,言说变得更加坦白。

不过,这片子本身的立意不是为民族团结呐喊。必须要落在某一个特定空间里的事件,也不是特定空间本身的属性。一部好片子,脚踩在地上,手却必须想要“摸着天”。《无人区》是想有一点“升华”的企图的。毕竟盗鹰的老大多布杰说过,“你出你的书,我贩我的鹰,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文明与野蛮的区别只是有了刀枪,可以不用,但必须要有。电影一开头就用猴子的故事,来说明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应该是放下自私,互相帮助。而年轻的律师却用一件纯技术的——似乎是更科学的看法,来推翻了这种道德说教。他说是火,才让人成为人。其实电影的立意与孔孟之道无别。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啊!要的是互相帮助,与人为善。所以从结构上看,整部电影好像是在完成一个不大高明的由遗失到重获的道德说教。但如果真以为这是一部德育片,未免太迂腐了。因为无论宁浩还是徐峥、黄渤都不是写出《复活》的托尔斯泰。

他们不是托尔斯泰,所以年轻律师必须得死。潘肖逃不了法律的审判。只有大师能抵抗流行意识,面对法制的责难,宁浩们聪明地选择了另一条路,让他壮烈牺牲——然而,难道只有“大团圆”才是俗套吗?壮烈牺牲也是另一种流行情绪。所以如果有人认为这是电影审查的问题,我是不能同意的。比电影审查更可怕的,是民意。比民意更可怕的,是牢笼中的自己。

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更陈旧的问题的延续,“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即便是已经重新做人,也必须去死。因为接受法律的审判,远不如慷慨就义伟大光荣。因此我们也就无缘看到更精彩的展开。

03

无人区中的“人”,按剧中人物潘肖的说法,是指不会用火,也就是指不会用火的野蛮人。导演应该是把学会用火作为文明的开端。本剧中太多巧合,这是宁浩导演一贯的风格,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这一点也是可以原谅。本篇影评就我的观影感受结合四年的法学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法律代表秩序,但是法律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维持秩序的作用。从影片中,法律发挥作用的条件有二:其一是个人的遵守,如果个人不能遵守,则必须出现使得法律得到强制实现的力量,剧中的警察就代表这种力量。在无人区,除了潘肖,无人遵守法律,瘦弱的警察代表国家强力的式微,因此这里游戏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

其次,我并非表达法律就是好东西。潘肖借助法律帮有罪的人脱罪,自己也想借此名利双收。他懂得现代社会的游戏规则,明的暗的都知道。

最后,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在为名利奔波,所以那个卖隼的人告诉潘肖他们是一样的。

整部电影沉重却不压抑,渲染了太多卑劣的人性,可能作者的世界中这些东西太多。

04

徐峥第一次用火,是烧前面大货车上的茅草;

第二次准备用火,是焚烧黄渤的尸体;

第三次用火,是为了救余男。

这三次用火,从乱用,到会使用,到会用,感觉就是经历了一个从动物到人的进化过程。

第一次,徐峥仿佛是初识火种的野蛮人,知道火可以用于焚烧,但不知道焚烧的后果是什么。

把打火机丢向装满枯草的大货车,虽然提醒了司机俩兄弟,但他没考虑过满车干草损失扑灭不了的后果。

在这里,火起到了人类给他最原始的定义的作用:焚烧

第二次,徐峥用火的意图是销毁,进化到了使用火这一阶段。到仍旧不会用火。

他希望使用火销毁自己的过错,希望一切随着黄渤的消失化为尘埃,希望火能带走一切,却从头到尾没想过投案自首,这是人之本性,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人很多时候是遵循本性来生活的,好逸恶劳,贪生怕死等等,这些只有通过教化后才能改善。

徐峥在这次用火前后,不正是遵循本性而走么。

第三次,救人,这次是会用火。

上面说过,人要通过教化才能走向文明,而教会徐峥用火的人,是余男,或者说和余男在一起经历的事情,让他有了领悟。最终决定牺牲自己救下余男。

这时候我突然有种想法,火,或许象征着你手上的一切东西吧,或者说,一切工具。

比如字,识字不算厉害,有的人可以用文字来引发战争,有的人可以用文字唤醒诗人。

《无人区》这部电影探讨的东西挺多的,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导演没才华,也不是导演被资本束缚住了手脚,是时局不让拍。

28144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