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铜窑口号和形象标识汇集60句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长沙铜官窑遗址导游词范本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官窑遗址参观。

大家知道,国外称中国人为“唐人”,称中国为“瓷之国”。这两个称呼的由来也是众所周知的,这是因为盛唐时期中国瓷器与丝绸、茶叶并驾齐驱,畅销海外之故。在朝鲜、日本、印度以及东南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甚至南非、北非和些欧洲国家都出土了大量的中国唐代瓷器。这些瓷器除了青瓷、白瓷一类的单色瓷之外,还有许多五彩缤纷、美妙绝伦的彩瓷。可是,在史籍的记载之中,唐朝仅有“类银”、类玉”、“类冰”,也就是像银一祥、玉一样、冰一样的青瓷和白瓷,并没有彩瓷的记载。文献上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彩瓷始于宋代。但是,在国外那些地区出土的彩瓷又毫无疑问是唐代的器物,那么中国彩瓷之路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呢?这个谜使得研究中国陶瓷史的专家们困惑了许多年,直到建国以后才由湖南的考古工作者揭开谜底。原来中国彩瓷之路的源它就在这里,就在各位朋友的脚下,就在湖南长沙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大家现在所在的地方当地人称之为瓦渣坪,因为这块平地上到处都是瓦砾,也就是破碎的古瓷片。瓦渣坪距长沙有20多千米,在湘江的东岸。1958年这里首次发现了古代的窑址,因为瓦渣坪隶属于铜官镇,所以称铜官窑,又因为铜官属长沙,故也有称之为长沙窑的。1965年和1978年湖南的考古工作者对铜官窑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在约30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共发现了古窑址19处,分布在从铜宫镇到石渚湖的5千米江岸地区之内。据专家推测,由于长期遭江水冲击以及进行工农业建设、开荒取土、修屋植树等缘故,窑址现存面积最多只有原面积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1000多年前的窑址面积应有100万平方米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从这个数字里大家可以想象这里当年作坊林立、工作繁忙、到处都在烧窑、满天都是浓烟的景象。从已发掘的一座长41米、宽3米、呈长条形向山顶延伸的窑址看,龙窑由火门、火膛、窑床、风道、烟囱等部分组成,具有体积大、造价低、产量高、热效率高等特点。在这里,色彩斑斓的古瓷片俯首可拾,丢弃的古瓷器形成的堆积层有的厚大4米多。从中已经清理出了上万件古瓷器,大家看到的是其中一部分精品。在出土的瓷器上有“元和三年”也就是公元808年、“大中九年”也就是公元855年等款式。这说明长沙铜官窑遗址年代上限当在初唐,兴盛于中晚唐,下限是在五代时期。在这里出土的瓷器大部分是彩瓷,其形制特征同在朝鲜、印度及东南亚等国外地区出土的唐代彩瓷相类似。经过物理化学分析;其成分也近似。因此可以说:中国彩瓷之路的源头就在这里,铜官窑的这些彩瓷和其他地区的青瓷、白瓷一道漂洋过海,对于沟通中西文化、繁荣唐代经济、开拓海外市场、提高“唐人”和“瓷之国”的知名度作出了重大贡献。

铜官窑的瓷器,在品种上,根据实际需要,应有尽有除碗、杯、壶、罐等日常用品外,还有灯、炉、台、枕、玩具等特殊用具。这些大家都可以看到。在造型上,新颖别致,如千姿百态的龙、凤、狮、虎、马、鹿、鸟、雀等玩具,几乎没有两件完全一样。这些玩具不仅造型生动,更为巧妙的是每件玩具还各留三孔可以吹奏简单的曲调。这里有一个现代的复制品,哪位游客朋友不妨来试一下,看能不能吹出曲调来。这种玩具在当时是很吸引人的。在装饰技法上,运用了划花、刻花、印花、堆花、贴花等各种技术。但是,在唐代制瓷业高度发达时期,铜官窑的瓷器在品种、造型、装饰技术上的这些特点,其他名窑也同样具有。同时,铜官窑的瓷器还存在着先天不足,那就是这里的瓷土质量并不是很好,因为铜官瓷胎质灰黄,比不上另一些名窑,不如越窑瓷器的胎质那样洁白细腻。在釉色上,铜官窑瓷器的釉色偏黄,不如越窑瓷器那样清澈如水,釉色莹润。那么长沙铜官窑为什么能够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彩瓷之路的源头呢?这是因为它具有其他名窑所不具备的几大特点:首先,长沙铜官窑瓷器的突出贡献就是发明了釉下彩技术。国外专家指出:“在中国陶瓷史上,这是装饰技法上发生的划时代的变化。”所谓釉下彩,顾名思义就是在釉的下面描彩,就是在瓷器胚胎上釉之前,先在胚胎上涂上铁和铜做的呈色剂,然后再盖上釉,送入窑经高温烧制,呈色剂与釉在高温下发生了化学反应,使得美丽的色彩从釉下显现出来,永不脱落。这是一项伟大的创新,是前所未有的。铜官窑之所以能成为彩瓷之路的源头,最主要的原因就在这里。请大家看这件泼彩壶,这是铜官窑瓷器的典型器物之一,1987年出土。它通身青釉,饰以褐彩,这种装饰性的褐彩是随意泼上去的,没有明确主题,但却打破了单色釉的单调,获得了醒目的效果,表现了明丽浑朴、梦幻般的装饰格调。这种釉下彩新技术彻底改变了魏晋以来瓷器装饰单调的局面,从此,瓷器的颜色便开始变得五彩缤纷了。

长沙铜官窑瓷器的第二大特点便是把绘画、诗歌、书法等艺术与瓷器装饰艺术结合起来,形成丰富多彩的釉下彩绘。这在长沙铜官窑以前还没有见到过,也是它的一大创新。釉下彩绘的绘画内容丰富,有各类花鸟、植物、人物、山水等题材。其绘画技巧娴熟,用笔简练、淡雅,属于绘画艺术上写意范围。请大家看这把青釉瓜棱壶。这把壶也是1978年出土的,壶口稍有缺损。壶上有婴戏图一幅,用褐色线条勾勒,近于白描,一枝莲杖,一根飘带,形象生动,线条流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是一幅难得的唐代人物图。大家再看这边这把瓜体执壶上的这只天真的小鹿,工匠们选择了小鹿最有代表性的姿态,它正在淘气地伸颈回头,翘尾腾跃,脚下流云升起,显示出它正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在瓷器上写字题诗,也是铜官瓷器的空前之作。在唐以前,在瓷器上很少写字,只是在瓷器上刻画年号、简单的吉祥语或工匠的名字,而铜官窑瓷器上则有大量的文字,或是明白如话的小诗,或录以谚语、格言。虽只寥寥数语,往往发人深思。像这边这件瓷器所题“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有?”诗意是鼓励男子汉当志在四方。大家再看这件青黄色瓜棱形壶上以春为题的五言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生。”朗诵这首诗能够在无形之中将人带到春意盎然的大自然美景中,使你联想到那里潺潺的流水,嫩绿的芳草,温暖的阳光,悦耳的鸟鸣,还有那香醇的美酒。这些题字题诗均用毛笔书写,书法流畅,布局大方,富有观赏趣味,保留了1000多年之前的唐人墨宝。唐人的墨宝保留至今的为数很少,经过千年的转拓传临,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真,而这些书法自从书写后就没有变过样,是非常难得的。铜官窑瓷器把书法引入瓷器装饰,是我国瓷器装饰上具有民族特色的一项创新。

长沙铜官窑瓷器的第三大特点便是瓷器的生产以外销为主,极力开拓和占领海外市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具有强烈的国际市场意识。为什么说铜官窑瓷器是以外销为主呢?首先,铜官窑瓷器在国外普遍被发现而在湖南本地的唐代、五代的.墓葬中却极少见。1979年以来,在长沙发掘的三百座唐代、五代的墓中,没有出土一件铜官窑的典型器物,在全国其他地方也不多见,只在一些重要的江河、港口,如汉口、宁波、扬州才有大量出土。特别是在扬州曾出土整船尚未起运的铜官窑瓷器。可见长沙铜官窑的产品主要是经汉口沿长江而下到扬州、宁波再销往海外的。这条路正是唐代进行海外贸易的主要路线。请大家看这幅唐代长沙铜官窑瓷器外销路线图:从长沙出发沿湘江经洞庭,到汉口,再沿长江而下,到扬州、宁波,出海后往北到日本和朝鲜,往南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再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地区的伊朗和伊拉克,从阿拉伯半岛,穿过红海就到达了埃及。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出土了大量的唐代瓷器,其中包括相当部分的铜官窑彩瓷。这是从瓷器出土地点和销售路线来看的。从出土的铜官窑釉下彩瓷器的造型和装饰来看,它们具有浓郁的热带和亚热带特色。如人物多赤身裸体,有不少卷发女郎,类似东南亚人和西亚、阿拉伯人,在走兽中,有狮子、大象等热带动物,还有椰子树、槟榔树以及西亚所特有的椰枣树等植物图案。特别是1983年在扬州出土了一件背水壶,上面有以阿拉伯文书写的“真主最伟大”的字样。这样做显然是为了迎合买者所好,表现销售地的风土人情,可以说是极具商业头脑了。在朝鲜龙媒岛出土的两件唐代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瓷壶,一件的上面写有卞家小口天下第一”,另一件写有“郑家小口天下第一”的字样。卞、郑等姓大概就是当时窑场主人的姓氏,小口是提壶的别名。这用现代的广告词来说就是:“啊,我的产品质量是天下第一的,大家快来买呀,来晚了可就没有了呀!”可惜有两个天下第一,不知到底是卞家的天下第一真呢,还是郑家的天下第一名副其实。由此也可见当时商业竞争的激烈程度。1000多年前的唐人就已经开始为自己的产品作广告,并且把目光瞄准了国外市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相信大家都会有所感受的。

令人感到非常可惜的是,铜官窑到了五代时就急剧衰落,北宋初就销声匿迹了,再加上它是外销为主,在国内影响不大,史书上根本找不到关于它的一星半点的记载,它在地下沉睡了1300多年,一直到解放后才又与世人见面,这是什么原因呢?到目前为止,说法很多,有的说铜官窑的兴起是因为创新,其衰落也是因为它本身渐渐失去创新,质量下降,以致被其他名窑超越直至取代。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古来如此。有的说铜官窑位于湘江东岸,经常洪水泛滥,是因为水患才逐渐衰落的。还有的说铜官窑的产品是以外销为主,而唐末五代天下大乱及军阀割据的局面,阻断了位于内陆的铜官窑瓷器的外销途径,产品无法销售,生产自然也就衰落了。还有其他种种说法,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专家们尚未形成定论。

在历史长河中,铜官窑的存在只是一朵浪花,但时至今日却光彩夺目,对我国瓷器史、美术史、文学史、书法史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生活习俗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铜官窑游记作文

铜官窑游记作文1

今天早上的天气非常凉爽,阿姨和妈妈带着我跟朱梓浩一起到铜官窑游玩。

我们在去铜官窑的路上,天空下起了雨,可这并没有阻挡我们前行。铜官窑附近的道路旁有稻田,稻田里的禾苗郁郁葱葱,远远望去还有几头牛在田间吃草,好漂亮的田园风景啊!经过1个多小时的路程,过了彩塘桥看见烟囱上写着“长沙铜官窑”几个大字,我们终于到了。这时天空中的雨越下越大。阿姨载我们直接到觉华塔。觉华塔四周树木茂盛,共有五层高。我们走进觉华塔,每层楼都有两扇木门和长凳供人们休息。我们一层一层的往上爬,来到塔顶,美丽的湘江和遗址公园全景尽收眼底。

走出觉华塔我们来到谭家坡遗迹馆,一进遗迹馆就看见“化泥为宝”四个大字,顺着围栏往前走看到一个遗迹现状和复原后的'沙盘。再往上走看见液晶屏上演示着做陶瓷的工艺流程。展示厅里摆放着各种出土陶器,碗、罐、瓶等文物,让我看得目不转睛。那些陶器堆满墙角,在灯光的照射下,好像还在烧制。看着栩栩如生的烧窑师傅正往外搬烧制好的陶器,仿佛自己回到了古代制陶现场。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该吃午饭的时间了,于是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遗迹馆。

今天我们到铜馆窑游玩,参观了谭家坡遗迹馆,觉得很开心!

铜官窑里欢乐多初一作文

“哇!好美啊!空气真新鲜!”下了车我心里特高兴,哦呵呵,我们到铜官窑了。

本以为铜官窑是一座很大的山,一看才知道,原来,铜官窑是一个巷子,里面的房屋都装修的很古朴,几乎每一家的墙上都有着瓷器,五彩缤纷,形成了一条有特色的小巷。

走在铜官窑里,我们真要去做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你们猜一猜?对了!就是去做瓷器,走了大约四五分钟后,我们到了做瓷器的房子里,“这里真大啊”里面有着三张长长的木桌子,一排能坐十几人,在每一个座位的前面都摆着一团大大的泥巴,一根替补渐渐的木棍和一碗黏黏的泥浆,陶艺哥哥已经站在了讲台上,一本正经的望着台下的我们。

“好!请大家安静,现在大家看一段视频,然后我问问题,答对了有奖品。”“哇”有奖品。“大家议论纷纷。视频开始了,台下立刻鸦雀无声,大约看了十几分钟的视频,就开始做瓷器了。

陶艺哥哥先不要我们玩泥巴,等看他做完再让我们做,陶艺哥哥拿起一块你把,放在了木板上,在轻轻地把它压平,用棍子在泥巴上画出一个图形,把旁边剩余的泥巴拿走,用一些泥巴做成条形状,一层一层地向上放,就完成了。

“现在你们可以开始动手了”陶艺哥哥的话还没说完,我们就开始做了。我拿起一块泥巴,左边比一下,右边比一下,也放在了木板上,压了大半天,好不容易把泥巴压平,陶艺哥哥又说:“泥巴不能比木板薄,差不多就够了。”“哎~真是的,有得重做了。”我默默地把泥巴拿起来放下去,有压了大半天,我思考了很久才想出来要做什么图形,只不过有点难度,我用木棍试着画了两个连在一起的爱心,就像丘比特的'箭,然后我又把泥巴做成泥条,一条条地粘上去,粘上去可麻烦啦,还得用泥浆,泥浆看起来特别脏,可一听到陶艺哥哥说泥浆有美容的作用,我们毫不犹豫地用手来粘泥浆,时间一分一秒的流动着,终于,我把我想要做的东西做好了,即使不好看,但我也挺喜欢。

来铜官窑不止要做瓷器,主要是采访,瓷器做完后,一大群人拥向陶艺哥哥,我安排我们小组的成员先在外面等,不用着急,等到里面只剩下两三个人的时候,我带领我们小组的成员一起去找陶艺哥哥进行采访。

我先做了一个自我介绍,在开始问问题:"请问铜官窑里出土瓷器品种之多,那种最珍贵呢?“陶艺哥哥答道:”每一种瓷器都有它自己的珍贵之处,哪一种都不差。“我又问道:”那么您知道在铜官窑里发生过什么趣事吗?“陶艺哥哥笑着回答到:”趣事?那就多啦,但是我认为最有趣的事是交你们小记者做瓷器,这样不仅能让我快乐还能让大家都快乐。“”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冲陶艺哥哥笑了笑,挥挥手走出了门。

到吃午饭的点了,我们七八个人一桌,边吃边笑。就这样,快快乐乐的回了学校。

参观铜官窑作文400字参考

今天,我们班到望城的铜官窑进行了体验采访活动。我们一下车刚刚在车上所有的疲倦都烟消云散,个个都精神百倍。排好了队伍我们就跟着老师还有导游进入了铜官窑,可才一进去我们就不安分了,有的同学拿着相机在拍照,有的同学在津津乐道的讨论墙上毛主席的文案。而我呢,正在看着那墙上的一道道奇异的“风景”----瓷器,这些瓷器都被粘在了墙上,一排排的,一竖竖的,各色各样的,都组成一道道引人注目的“风景”。

参观也结束了,我们下面就进入了动手环节-----陶艺制作。老师和导游带我们来到了一所陶艺制作坊,我们一进去就看见了桌上摆放着陶泥、竹签,中间还摆放着一小碗泥浆。你们知道这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当然是用来做陶艺品的工具啦!这可是不是由我们自己来乱弄,当然还有老师来教我们如何做。老师先给我们讲了铜官的由来,这铜官还跟古代的大将关羽有关,当年关羽打攻长沙,想把远方的母亲接到长沙,可因为路途遥远交通工具也不方便只能坐马车。可这一坐就是三个月,关羽的母亲也在到达目的地时去世了,关羽万分的悲痛,请人为他的.母亲做了一个铜官,这里也就被叫为铜官窑。

我们的动手时间终于到了!而老师也在细心的为我们说明着,我们也就开始了。有的同学将泥土上都弄满了泥浆,手变得脏兮兮的,衣服也变得脏兮兮的。全班都玩疯了,一个个都像“小花猫”似的,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呢!最后我们将陶艺作品放在一起让老师拍照,我东看看西看看,各色各样的稀奇的作品让我看的眼花缭乱,我们班的“童鞋”可真是想象力无限啊!

最后也就到最重要的环节------采访啦!我们这一组匆匆忙忙的开始准备,相机、笔、采访本都准备好啦。就开始寻找目标啦!而我们的眼睛一定就定在了教我们做陶艺的老师身上,于是采访就开始了。组长开始问问题,可负责记录的我精神却又提不起来了,到最后采访记录本上的字零零碎碎,看都看不懂,而我们这次的铜官窑采访体验活动也就告一段落了!

5623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