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数学公开课课前口号汇总五篇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评语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评语吧,评语的内容包括被考评者的工作业绩、工作表现、优缺点和需努力的方向。你知道评语怎样写才恰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评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师素质,根据中心校的联系与统一安排,我们数学组校际交流观摩课于20xx年10月25日举行。现将活动情况小结如下:

本次活动有哲觉各个学校的数学老师、岔河、大街、黑石、五里岗等地的领导及数学老师参加,由中心校统一安排,语文、数学、英语各教研组分别组织听评课。我们数学组安排了三位老师的三节不同类型、不同年级的数学课,整个活动安排的井井有条。活动中各位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团结协作,为各校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另外,我们学校全体数学教师都参与了听课,并及时参加了讲课教师和听课教师进行的评课,对每一堂课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点评,无论讲课人还是听课人从中都有很大收获,现对教师授课情况总结如下。

课堂上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切实抓好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结合起来了。各位教师上出了自身的特色,使听课的师生受益匪浅,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第1句】:各位教师观摩课的优点及建议:

黑石镇的朱兴珍老师:在《相交与平行》一课的教学中,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创设情景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最大激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感官,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引导自然,课堂结构完整,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知识点设计连贯,重点难点突出;课堂评价即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设备,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教师特别注重学生细节的训练。

建议:语言不够精炼,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哲觉镇的江聪梅老师: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一课的教学中,从学生在已学的图形与生活实际引入,整体教学,过渡自然,流程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环节紧凑、课堂气氛活跃,恰当运用学具教具,变抽象的知识为形象生动的数学活动,学生易于接受,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语言生动,引导特别耐心,教态亲切、自然大方。

建议:在引入新课时用的不够恰当,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没有进行新课小结。

岔河乡的卯升广老师:在《找规律》一课中,课前准备了足够的学具,教具学具直观,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指导学生去学习,教育观念转变快。在有序的课堂教学中,教学重点突出,效果较好。整体教学流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动手为主线”的教学特点。

建议:课堂结构有点松,铺垫时间有点长,发现规律的过程有点快。

【第2句】: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几点不仅是这次观摩课中出现的问题,而且是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一并说明。

【第1句】: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出问题要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问题设置要科学,我们主张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要给予必要的启示、点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课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老师说得多,自然学生动得就少。有的老师可能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急盼学生快点说出正确答案,因而

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甚至于自己忙着把答案说出来;有的老师不敢相信学生,提出问题后总怕学生想不到自己设置的“正确答案”上来,于是在那啰啰嗦嗦,不断解释,结果是打乱学生思路,得不偿失。

【第2句】:加大课堂容量,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保质”也要“保量”,课堂效率不仅仅是“质”,应该包括“量”即课堂容量。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按照高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增大训练强度,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笔。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课堂容量比较小,一节课下来,内容太少;还有就是思维训练的力度不够,老师讲得太多,本应该由学生说的做的老师代办了,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太少。这样会严重浪费时间,降低课堂效率。

【第3句】: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点评要到位。多鼓励是对的,但鼓励要用的恰当,要有利于激励、鼓舞学生和鞭策其他学生。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如果启发后仍然不能答出来,既要鼓励他不要气馁,也要告诉他存在的问题以及改正的方法。比如提问的是记忆的内容,老师可不可以提示两个关键字;如果是需要学生解释的内容,可不可以提示给学生一些观点或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对学生点评不到位。对于回答好的学生喜形于色,也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卡”住时,缺少必要的启示、点拨。对于回答差的同学基本上简单化处理,让其坐下了事,缺少激励与鞭策。

【第4句】:课堂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备课中,我们必须明确哪些是大纲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必须形成的能力,哪些是学生不易掌握或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课堂上要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高考以便把握学生学习规律和方向。

我们发现在日常教学中,个别老师重点不是很突出,难点突破也存在问题,不是迎着重点难点上,而是有绕着重点难点走之嫌。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微,课堂效率极低。

【第5句】:备课注意细节,提高应变能力。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我们预料不到的问题,比如课件出了问题,或者学生提出了一个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再或者我们讲错了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应对?我们认为,一方面备课要充分,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见,并做好应对准备。有时候,我们顺着学生的错误思维推理下去,得出错误的结论,证明这样思考是错误的,这可能比正面给出结论的效果。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为体现课改精神,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上完这节试讲后,我有如下反思:

【第1句】:将生活引入课堂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学用的归宿。任何数的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第1句】:你在生活中见过用字母表示的符号吗?(如:SOS、P、M、CCTV……)电脑演示

【第2句】: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简洁明了,容易明白)

【第3句】:由儿歌引入课题,抓住学生好奇心。

通过这样地教学,学生会惊讶地发现“数学就在我生活中”,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无疑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第2句】:给学生创设情境,体会意义。

(一)猜年龄

【第1句】: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

【第2句】:提示:老师比xx大24岁。

【第3句】:让学生推算在不同年龄阶段时,老师的岁数是多少岁?并文案是怎样算的。

例如:1+24=25(岁)2+24=26(岁)3+24=27(岁)……11+24=35(岁)

(二)数数猜猜,发现规律。

【第1句】:动手操作,摆出一个三角形。

【第2句】:提出问题:摆1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10个呢?请算一算。摆a个呢?

让学生经历操作和思考,表达和交流等过程,运用学生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3句】:把游戏带入课堂

巩固练习中,出示了学生非常熟悉稚气的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

以风趣的儿歌作为学生的素材,学生在素材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中切身体验数学中的奥妙。

【第4句】:存在的.不足

【第1句】:重点不突出。在每一个环节之后,教师应及时小结,这样,学生的思路更清晰,课堂的重点也更突出。如:猜年龄之后应重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这样对后面的练习学生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第2句】:难点要分散。本节课看似简单,在实际上过之后发现,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这一内容在本节课出现,学生掌握不牢,虽然动口、动笔写过一遍,但在课后的验收中只有十位同学过关,而且课上时间不很充裕,草草收场。

结合试讲中存在的问题,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做了相应的调整。在本班讲这一课时,把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放在了练习课中,这样一来,课堂上的时间充裕,针对本班的中下生不时地提问、追问、反问,并及时地总结,学生对本课的难点掌握较好,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书上的、聪明数学的题也都做完了,教学效率较高。在下一课(练习课)中,用字母表示公式就有了充裕的时间,说一说、写一写、记一记,课后验收正确率大幅度提高。

通过这两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如果每节课都能不断的反思,在总结中提高,那么我们今后的每堂课将变得更加有效。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通用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1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为体现课改精神,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上完这节试讲后,我有如下反思:

【第1句】:将生活引入课堂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学用的归宿。任何数的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第1句】:你在生活中见过用字母表示的符号吗?(如:SOS、P、M、CCTV……)电脑演示。

【第2句】: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简洁明了,容易明白)

【第3句】:由儿歌引入课题,抓住学生好奇心。

通过这样地教学,学生会惊讶地发现“数学就在我生活中”,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无疑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第2句】:给学生创设情境,体会意义

(一)猜年龄。

【第1句】: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

【第2句】:提示:老师比xx大24岁。

【第3句】:让学生推算在不同年龄阶段时,老师的岁数是多少岁?并文案是怎样算的。

例如:1+24=25(岁)2+24=26(岁)3+24=27(岁)……11+24=35(岁)

(二)数数猜猜,发现规律。

【第1句】:动手操作,摆出一个三角形。

【第2句】:提出问题:摆1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10个呢?请算一算。摆a个呢?

让学生经历操作和思考,表达和交流等过程,运用学生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3句】:把游戏带入课堂

巩固练习中,出示了学生非常熟悉稚气的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

以风趣的儿歌作为学生的素材,学生在素材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中切身体验数学中的奥妙。

【第4句】:存在的不足

【第1句】:重点不突出。在每一个环节之后,教师应及时小结,这样,学生的思路更清晰,课堂的重点也更突出。如:猜年龄之后应重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这样对后面的练习学生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第2句】:难点要分散。本节课看似简单,在实际上过之后发现,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这一内容在本节课出现,学生掌握不牢,虽然动口、动笔写过一遍,但在课后的验收中只有十位同学过关,而且课上时间不很充裕,草草收场。

结合试讲中存在的问题,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做了相应的调整。在本班讲这一课时,把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放在了练习课中,这样一来,课堂上的时间充裕,针对本班的中下生不时地提问、追问、反问,并及时地总结,学生对本课的难点掌握较好,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书上的、聪明数学的题也都做完了,教学效率较高。在下一课(练习课)中,用字母表示公式就有了充裕的时间,说一说、写一写、记一记,课后验收正确率大幅度提高。

通过这两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如果每节课都能不断的反思,在总结中提高,那么我们今后的每堂课将变得更加有效。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2

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时间的经验和习惯。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例如:利用第二节上课的时间9:30引入,拓展应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时间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根据情境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估计时间的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认识时间的兴趣。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学生的生成进行讨论、分析、探究。例如在教学8:15分的认识。

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本堂课的缺点:

1教学时板书还不够规范,每个钟面模型下时间的两种写法板书不全。

【第2句】:在教学1小时=60分时提问的语言不够准确,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3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主要体现在:

(1)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学习活动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感受1分钟使学生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通过知识的呈现顺序使学生明白看时间的方法,并通过多种具体的活动,看一看,数一数,拔一拔,认一认等让学生直观的认识钟面,亲身感受时、分的意义及其之间的进率,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再让学生先说几时多再读出几时几分来突破认读几时几分这一教学难点。

(4)练习设计层次性强。

但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发现还有一些环节及处理方式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完善:

(1)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更多的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实际因素,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问题情境。

(2)在进行一些实践活动的设计时还应该更加的大胆放手,让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3)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4

【第1句】:生活导入,关注认知基础。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学生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数学知识的一种解读,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就能消除数学的枯燥感,使学习更主动。本节课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手”引入间隔,并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间隔,把一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数学本质,从而提炼出“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这样的导入亲切自然,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洋溢着数学气息,又让学生充分体验各种不同类型的间隔方式,为接下来的学习分散难点。

【第2句】:充分体验,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有效的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在这节课中,老师让学生经历了三次有效的探究体验:(1)先取15米种一种;(2)再取25米种一种;(3)任取一段距离再种一种。为学生提供多次体验“植树”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分析思考、建立模型的全过程,为后面理解并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3句】:数形结合,渗透思想方法。

“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总体设想之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学生画线段图、示意图能力的培养。借助数形结合,使学生发现植树问题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一一对应的教学思想方法,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这一重要的解题策略真正得到渗透。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5

本周听了几节老教师的课,自己的感受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效率低”“我们的课堂能不能达到较高的层次”一直萦绕这我为了更好的说明上面的两个问题,以及今后我们的课堂应当怎样去做,接下来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我们的备课上课能力呢?

【第1句】: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解决策略:

【第1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课前调研

【第2句】: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抓准切入点

【第3句】: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亲历过程

【第2句】: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解决策略:

【第1句】: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

【第2句】:美丽的童话情境;

【第3句】: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第4句】: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

【第5句】: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第3句】: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解决策略:

【第1句】: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

【第2句】: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

【第3句】:探究学习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

【第4句】: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状况,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第4句】: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当然,“数学双基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础,形成“花岗石的基础上盖茅草房”的局面。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盲目的。我们应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之中。”

解决策略:

【第1句】:给数学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数学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

【第2句】:根据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链”;通过横向沟通,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网络”;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

【第5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提高它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这高质量的精心预设。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机智筛选课堂生成,从而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解决策略:

【第1句】: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教,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适时准确评价。

【第2句】:关注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智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

以上是我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笨拙见解,我想,如果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中如果能够做到“教学风格朴实一点;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那么我们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高”!而我们的教师也会“名”!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1

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时间的经验和习惯。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例如:利用第二节上课的时间9:30引入,拓展应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时间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根据情境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估计时间的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认识时间的兴趣。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学生的生成进行讨论、分析、探究。例如在教学8:15分的认识。

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本堂课的缺点:

1教学时板书还不够规范,每个钟面模型下时间的两种写法板书不全。

【第2句】:在教学1小时=60分时提问的语言不够准确,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2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主要体现在:

(1)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学习活动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感受1分钟使学生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通过知识的呈现顺序使学生明白看时间的方法,并通过多种具体的活动,看一看,数一数,拔一拔,认一认等让学生直观的认识钟面,亲身感受时、分的意义及其之间的进率,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再让学生先说几时多再读出几时几分来突破认读几时几分这一教学难点。

(4)练习设计层次性强。

但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发现还有一些环节及处理方式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完善:

(1)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更多的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实际因素,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问题情境。

(2)在进行一些实践活动的设计时还应该更加的大胆放手,让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3)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3

【第1句】:生活导入,关注认知基础。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学生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数学知识的一种解读,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就能消除数学的枯燥感,使学习更主动。本节课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手”引入间隔,并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间隔,把一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数学本质,从而提炼出“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这样的导入亲切自然,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洋溢着数学气息,又让学生充分体验各种不同类型的间隔方式,为接下来的学习分散难点。

【第2句】:充分体验,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有效的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在这节课中,老师让学生经历了三次有效的探究体验:(1)先取15米种一种;(2)再取25米种一种;(3)任取一段距离再种一种。为学生提供多次体验“植树”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分析思考、建立模型的全过程,为后面理解并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3句】:数形结合,渗透思想方法。

“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总体设想之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学生画线段图、示意图能力的培养。借助数形结合,使学生发现植树问题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一一对应的教学思想方法,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这一重要的解题策略真正得到渗透。

6839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