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2024抖音火爆俗语,让人醍醐灌顶!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老母鸡下出凤凰蛋】(惯)比喻根本不可能有的事情。

【第2句】:大褂儿没底襟——怎么做的

【第3句】:老鸹插雉翎——装凤凰

【第4句】:【火锅】在当今的饮食活动中,火锅是最受人们青睐的饮食之一.最知名的火锅当属重庆火锅。其实,火锅并不是近代人的创举,火锅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那时不叫火锅,而是叫温鼎(翻译成现代语其实就是火锅)。它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西周时得到发展。它们均属于小型鼎,有着使用方便、易于移动、边煮边食、可涮可食的特点。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各地的温鼎器型相差较大,有方形的,有圆形的,还有带托盘的。从火膛的位置看,有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尽管这些温鼎造型各有特色,但其功能都是一样的,都是用于筵席间加热食物。因为筵席是席地而宴,用当时的鼎加热食物,会烧坏筵席,所以,发明了温鼎,炭火不直接暴露在外,放在筵席上不会造成什么火光之灾。商周时代的温鼎应该说是当代火锅的鼻祖,经过几千年的变迁,材料与外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功能本质却没有变,仍保留着原始的构造。拿出土的温鼎来涮羊肉,一样味美可口。但那是文物,价值昂贵,使不得。

【第5句】:【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经过长期准备,得到结果。语文图 书:“这就好比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等材料的搜集、研究过 程完成,论文提纲的雏型也自然而然地同时完成了。”

【第6句】:我把做好的家庭作业拿给爸爸看,爸爸看了夸奖说:“豇豆荚子下面条——清清爽爽的,做得真好!”(江苏·泰兴)

【第7句】:【骑马不撞着亲家公,骑牛便就撞着亲家公】(惯)比喻体面的时候没能让人看见,不光彩不体面时偏偏让人看见了。也比喻想让人知道的事没能让人知道,不想让人知道的事别人偏偏知道了。 也作骑马遇不着亲家,骑牛反要遇着。 骑马没碰到亲家,骑牛反碰到了。

【第8句】:【骑驴的不知赶脚苦】谓体会不到别人的困难。类似的:坐 轿的不知抬轿苦。浩然《山水情》:“他一直在倒霉!你是骑 驴的不知道赶脚的苦。”

【第9句】:【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释义:借指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为人处世的艰难。例句:“你从小没爹,浑拙猛愣的,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说话不知深浅,咱家的日子又这么穷,你干啥,啥不行,一个钱也挣不来,将来可怎么办呢?”

【第10句】:在班上举行的“小巧手”自助餐比赛中,小明打的烧饼以色香味俱全获一等奖。他自豪地介绍经验:“近山识鸟意,近水识鱼性,因为我爸妈是打烧饼的。”(河南·辉县)

【第11句】:【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不用费心寻找,眼前就能找到。袁 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嗨,不用找!远在天边,近在眼 前,现成儿就摆着一个呢!”

【第12句】:【人不识礼,多走百里】(谚)指人出门上路,不懂得礼貌地向人问路,就得多走许多冤枉路。也泛指待人粗野没礼貌,必定自己吃亏。

【第13句】:【尥蹶子】(惯)原指骡马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比喻人不服管教,调皮、捣乱。

【第14句】:【 卖瓜的不说瓜苦】不说自己的缺点,不说对自己不利的 话。类似的:卖酒的不说酒薄。刘云若《(旧巷斜阳)自叙》: “幽默杂志、论语社都有一条社章,是‘不说自己的文章不 好’。这是对的,卖瓜的谁肯说瓜苦呢?”

【第15句】:癞蛤蟆不长毛——天生那路种子;祖传

【第16句】:【贫无本,富无根】(谚)本:根。 穷也没个穷根,富也没个富根。指穷富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穷人勤奋也可致富,富人骄惰也可变穷。

【第17句】:【想当然】“想当然”指做事没有根据,不加考证,只凭主观想象。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太普遍了。 “想当然”源自《后汉书·孔融传》。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共争天下。有一次,曹操打了胜仗,长子曹丕私自将袁绍的儿媳甄氏纳为妾。孔融听说后写信给曹操,提到武王曾把纣王的妃子赐给弟弟周公旦。曹操没有领会到孔融是在讽刺自己,便问此事出自何典,孔融随口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意思是以今之事,想起当年。名人一句话,形成一个词。楷模“楷模”指榜样、模范。“楷模”一词源于两种树木,据《资治通鉴》卷五十五记载,东汉时期的太学生中广泛流传有“天下楷模李元礼”这样的说法。北宋人陈奕在其所编著的《履斋示儿编》一书的卷十三中说:“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为楷模。”

【第18句】:小二姐要饭——放不下脸

【第19句】:娃娃鱼上树——左看右看不像入

【第20句】:【敲竹杠】“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借某种口实抬高价格或索取钱财。“敲竹杠”是怎么产生的呢?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是清朝末年,各水陆要冲设置关卡,查禁烟土,但禁而不绝。烟贩挖空心思把烟土藏在竹制的船篙里,随船从水路运往各地。一天,一艘商船驶至浙江绍兴码头时,缉私官带人上船检查,查遍船舱每个角落,未发现烟土。这时,一个老师爷吸着长烟袋,缓步走到船艄,信手在船篙上敲敲烟灰,烟袋锅儿敲得竹篙“笃笃”直响。船上商贩心中有鬼,吓得面如土色,以为师爷已经看透了秘密,慌忙掏出大把银子悄悄塞给他,请求包涵。他这一举动,倒把师爷闹糊涂了,还是师爷脑筋转得快,看了看竹杠,这才笑纳了银子,将船放行。从此,“敲竹杠”就成了讹诈财物的代名词。二说是清代末年,市上小额交易都是用铜钱,店家接钱便丢在用竹杠做的钱筒中,晚上结账时倒出来盘点。当时上海有家店铺,老板很滑头,对待陌生主顾常常随意提价。每当伙计接待陌生顾客时,店主以敲竹杠为暗号,敲一下提价一成,坑骗顾客。三说是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为对外通商码头,中外客商云集。当时外滩的十六铺码头是国内各路客商的交汇地,一些外埠的小商贩,白天经商,夜晚为了节省开支就在码头附近路边屋檐下打地铺过夜。这就为警察局的巡捕和一些地痞流氓提供了“生财”的机会。他们以维护治安为由,向小商贩勒索钱财。小商贩就动脑筋把铜板、银元、纸币藏在挑运货物的抬杠里。可时间一长,被巡捕和地痞流氓知道了内情,不交所谓的保护费就敲敲商贩的竹杠或抬棒。小商贩们惹不起这些歹人,破财免灾,就从杠棒中倒出些银两来“开路”。从此“敲竹杠”成了强行勒索的代称。

【第21句】:碱地里的庄稼——稀稀拉拉

【第22句】:【七字两点——斗出弯来了】(歇)“七”字左上角加两点,就成了“斗”字下面加个弯钩。斗:谐“抖”。指人因境遇好转而得意洋洋起来。含讥讽意味。

【第23句】:鞭子敲耳朵——打听

【第24句】:我们村李伯伯家里很有钱,但他的儿子李冲不学好,经常打架斗殴,偷鸡摸狗,结果被公安局抓走了。我们一家人谈论这件事时,奶奶说:“千间房子万顷地,就怕没有好子弟。”(山西·平陆)

【第25句】:【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谚)打盹(dun):闭眼打瞌睡。比喻人无论怎样精明强干,也会有松懈疏忽的时候。 也作老虎也有打瞌睡的时候。 老虎厉害,还有打盹儿的时候。

【第26句】:鸡蛋掉在油锅里——滑透了

【第27句】:【家丑家丑,家家都有】(谚)指家庭内部发生丢人败兴的事,是家家都难免的。

【第28句】:【冬不可以废葛,夏不可以废裘】(谚)葛:葛麻,夏季衣料。裘(qiu):冬季皮毛衣裳。指冬季虽然不穿葛麻衣服,但不可丢弃它;夏季虽然不穿皮毛衣裳,但也要把它保管好。泛指凡事要有长远打算,不可眼光短浅。

【第29句】:六月天吹南风——热对热

【第30句】:疯狗咬月亮——狂妄

【第31句】: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块砖头砌不成墙。

【第32句】:亲邻互助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

【第33句】:【酒斟满,茶倒浅】(谚)酒席上,给客人斟酒要满杯,以示敬重;给客人倒茶不要满,以示文雅。指酒满杯、茶浅盏,是酒席茶桌上的规矩,也是礼数。

【第34句】:【重阳节】“重阳节”指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老人节。它源自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令家人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这段记载生动地描述了重阳节的起源。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被沿袭至今。究其原因,在中国人心中,“九”为大数,是个特别的数字,在古代《素文》中就有“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之说,认为“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在中国文化中也特别看重“九”。如:九宵、九洲、九重天、九九归一等,好像与九有关的都被附上了神秘的色彩。古代帝王常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称为“九五”之尊。在《易经》中,“六”被定为阴数,“九”被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之为“重阳”。古代人们认为这是个大吉大利、值得庆贺的日子。于是把九月九日定为重阳节。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中又是最大的,包含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正因为此,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又定为“老人节”。

【第35句】:【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谚)夜草:夜里给牲口喂的草料。 外财:也叫横财,不是通过正当渠道得来的钱财。马没有夜草就不会上膘,人不得外财就不能暴富。 指人的暴富,往往都是发了横财的。 也作马不吃野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发。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

【第36句】:【落圈套】释义:指中了对方预先安排好的计谋。例句:罢了罢了!我落在这畜生圈套里了。

【第37句】:两勤加一懒——不做,二不休

【第38句】:爸爸买回一斤糖果,说是给妈妈吃的,我却先吃了起来。妈妈见了说:“依了婆婆名,媳妇却吃得牙齿疼。”(江苏·海安)

【第39句】:考试成绩出来了,我拿着满分的卷子到处炫耀。爸爸见了对我说:“自满、轻信和自高自大,是人生的三大暗礁,成功的花环上必须用谦虚来镶边啊!”(广东·龙门)

【第40句】:【打狗欺主】释义:比喻惩处某人,是针对他的主人或上司的。例句:有些领导触犯不得,哪怕他的一条狗—打狗欺主哇!

【第41句】:【家有黄金,外有斗秤】(谚)家里有多少金银,四邻八舍有斗有秤给你称量得一点儿不差。指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如何,瞒不过邻里乡亲。 也作“家有黄金外有秤”。

【第42句】:【一人做事一人当】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应该负责,牵扯不 到别人。清代《红楼梦》:“我只恨他为什么这么胆小,一身 作事一身当,为什么逃了呢?”

【第43句】:大江大海都闯过来——小河沟还翻得了船

【第44句】:【有勤无俭,好比有针无线】(谚)有勤无俭,就不会有积蓄,就像有针无线,白扎针费工夫一样。指勤与俭必须并重。

【第45句】:【相交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见“交游满天下,知交有几人”。

【第46句】:【破虽破,当家货】(谚)家传之物虽然破旧,却有保存以留念的价值。

【第47句】:【狼到天边不改性】释义:比喻坏人本性不改。例句:狼到天边不改性,会同我们一条心?十年来,我们的人怎么死的,我两眼怎么瞎的?他们比狼还狠十分!

【第48句】:【跌跟头】见“栽跟头”。

【第49句】:【大六月里晒日头——念他啥晴】(歇)晴:谐“情”。指不念他什么情分。

【第50句】:【老母猪扎坛子——顾脑袋不顾腚】(歇)扎:钻进。腚:屁股。形容惊慌失措,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第51句】:【碾盘上的蘑菇——根子硬】(歇)碾盘:碾子承受碾磙子的石制底盘。根子:本指根部,转指根底、后台、靠山等。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过硬。比喻后台、靠山很硬。 也指基础雄厚,很有实力。

【第52句】:【 四两胜千斤/一两拨千斤】用力轻巧,解决大问题,事半功 倍。如同物理学上的杠杆作用。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其实没什么难的,不就是四两拨千斤么,要领我都掌握 了。”

【第53句】:【精明一世,糊涂一时】见“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第54句】:【棒头出孝子】(谚)旧指要想使儿子将来孝敬老人,必须从小对他严加管教,乃至体罚惩戒。 也作棒头出孝子,箸头出忤逆。 箸头:筷子,指好吃好喝,一味溺爱娇养子女。 棒打出孝子,娇惯养逆儿。

【第55句】: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圆(源)

【第56句】:海边捞虾蟹一看潮流

【第57句】:【后生不看《水浒》,老来不看《三国》】(谚)后生:青少年。旧指《水浒传》是写造反的,青少年读了会不安分守己;《三国演义》是写争斗权谋的,老年人读了会增添奸诈贪得之心。 也作“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第58句】:箭穿大雁喉——喊叫不得

【第59句】:【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歇)唱本:记录曲艺或戏曲唱词的小册子。本指边走边看唱本,转指事情结局如何,等着看以后的发展变化。 也作骑在毛驴上看唱本——走着瞧。 骑着毛驴看书——走着瞧。

【第60句】:【一客不烦二主】(谚)指求人办事,应一家求到底,不要再去麻烦其他人。 也作一客不犯二主。 一事不烦二主。

【第61句】:【因风吹火,用力不多】(谚)顺着风向吹火很省力。比喻趁着有利形势做事,省力而又易于成功。

【第62句】:【万夫不当之勇】(惯)万夫:万人,泛指众多的人。当:抵挡,阻挡。形容人武艺高强,极其勇猛。

【第63句】:【病急乱投医】病势危急,不管医生好坏赶紧去找。谓形 势急迫,来不及考虑和选择。香港唐人《金陵春梦》:“他还 说这种病急乱投医的办法,一向是中国病人到了群医束手 时的办法,也就是把死马当活马医的做法,效果如何,不问 可知。”

【第64句】:【房东】“房东”义为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主人,与“房客”相对。那么,为什么叫房东不叫房西?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以东为上、为大,所以,东房就是上房。中国的老式房屋,一般都是一座南朝向的主屋,主屋的前面两侧再造东西向的厢房。主屋的东首房间就是上房,而上房定是主人或家中最有权威人的住房。上房晚辈和下人都不能住,就更不要说出租或借给外人住了。所谓的房东就是住在东首上房的人。可见,房东、东家都表示主人的意思。至于为何以东为主,在《礼记》中的《曲礼篇》记载:“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这句话说的是,有关主客之间礼仪的规定。从文中可以看到,“东”位就是代表主人。我们平常所说的“做东”、“东道主”中也包含了这个意思。

【第65句】:【乡里夫妻,步步相随】(谚)指乡里的夫妻,劳动、生活在一起,过的是日夜团聚的日子。

【第66句】:缚在线上的蚂蚱——跑不了

【第67句】:【抱佛脚】“抱佛脚”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抱佛脚”是佛教礼拜的一种形式。佛教徒礼拜时,双膝、双肘和头部都着地,叫五体投地;双膝、双肘着地而头顶尊者之足叫顶礼;双膝着地而举手加额叫膜拜;双膝着地而手捧尊者之足叫抱佛脚。然而,“抱佛脚”的源头还有一个故事。明代张谊的《宦游闻》记载了一个故事:云南之南有个国家,官民都崇尚佛教。有一个罪犯应判处死刑,当局追捕的急,他惊慌地逃到佛寺内,抱住佛脚痛哭,表示愿意出家当和尚,痛改前非,悔过自新,终于得到了官府的赦免。这个故事说的是悔改还不晚,后来演变为“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语义变为临时应急是来不及的。

【第68句】:毒蛇爬竹竿——绞(狡)滑(猾)

【第69句】:老太婆喂公鸡——不捡蛋(不简单)

【第70句】:【马老卸鞍,虎老归山】(谚)马老了,就应卸下鞍鞯,不再征战;虎老了,就应归卧深山,不再腾跃。比喻人到老年,就应辞去职务,颐养天年。

【第71句】:猴子吃辣椒——抓耳搔腮

【第72句】:【一人难称百人意】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称,也说: 顺、合。成语:众口难调。浩然《金光大道》:“我的心到了, 力到了。一人难称百人意,众口难调哇!”

【第73句】:【聋子放炮仗——散了】(歇)炮仗:爆竹。聋子听不见炮仗声,只看见炮仗爆炸时炸散了。散:本读san,转读san。指散伙了。 也作“聋子放炮竹——散伙”。

【第74句】:矮梯上高房——搭不上檐(言)

【第75句】:【撞到老虎窝里】(惯)比喻闯进极危险的境地。

【第76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释义:比喻只要保住根本的东西,将来就能达到目的。后句也说“不愁没柴烧”。例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是遭此大祸,儿子官职还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第77句】:【下坡容易上坡难】(谚)人走下坡路不费力,要走上坡路却是每一步都得使劲的。比喻退步容易进步难。

【第78句】:罐子里养个王八——没出息;出息不大

【第79句】:肚里藏生铁——心情沉重

【第80句】:【吐坏水儿】(惯)比喻出坏点子,耍狡猾手段。

【第81句】:【见上黄河也不死心】(惯)形容非常顽固,即使知道错了也不改变。

【第82句】:鹅卵石掉刺蓬——无牵挂;无牵无挂

【第83句】:【脑袋上没疤拉,屁股上没疖子】(惯)比喻没有辫子可抓,没有短处可指摘。

【第84句】:【将军额前跑开马】(谚)将军的前额很宽阔,足以跑开马匹。指有地位、有度量的大人物,最能宽恕别人,最有容人之量。 也作“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第85句】:邻居大婶在和奶奶说闲话。大婶说:“你整日操心,这两年显得老多了。”奶奶说:“活到六十六,不死也要掉块肉,何况我都快七十的人了。”(江苏·盐城)

【第86句】:举重场上比高低——斤斤计较

【第87句】:【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谚)指宁肯饿死也不做贼,因为偷窃是担贼名、丧人格的;宁肯屈死也不告状,因为官府衙门敲诈勒索,不为民作主。

【第88句】:崔莺莺患病——心病还得心药医

【第89句】:【 阎王不嫌小鬼瘦】贪婪榨取。类似的:老虎不嫌黄羊瘦/ 黄鼠狼不嫌小鸡瘦。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阎王不嫌鬼 瘦,虱子也不嫌我们的血苦。”

【第90句】:【呆子有呆福】(谚)指呆笨的人心眼单一平实,往往有福气交好运。 也作“憨人自有憨福”。

【第91句】:【耳朵是棉花做的】耳根软,无主见,易为别人的话所影 响。明代《醒世恒言》:“刘公耳朵原是棉花做的,就依着老 婆,忙去叮嘱张六嫂不要泄露。”

【第92句】:【空着肚子打饱嗝——硬装门面】(歇)指内里不行,表面上还硬要装得好看。

【第93句】:【好饭不怕晚】要善于等待。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 “好孩子,别着急,好饭不怕晚。你瞧着,妈给你做个好看 的。”

【第94句】:李大伯教训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儿子:“不要认为家里富了就可以浪费,钱是一元元积成万的,米是一斤一两装上担的,你可不要把这每天花出的三五元零花钱不放在眼里!”(广西·崇左)

【第95句】:吃了鸟枪药——火气冲天

【第96句】:【天不收,地不留】(惯)指无人收留,无处容身。

【第97句】:【豆腐拌成肉价钱】花费太大,成本太高,不值得。类似 的:萝卜花了肉价钱。茅盾《子夜》:“好!为了舍不得那四 成烂账,倒又赔上十倍去,那真是豆腐拌成肉价钱的玩意!” 肥水不流外人田为自己人着想,不让外人占便宜。海 外张爱玲《沉香屑》:“这回子可趁了心了,自己骨血,一家子 亲亲热热的过活吧,肥水不落外入田。”

【第98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释义:比喻想算计别人的人,又被另外的人所算计。例句:正当快活得意的时节,哪晓得钻出一个奚笃的老婆郭氏来,不惟抵盗的他财物精光,且把个性命拐得了去。这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99句】:【人不凭嘴,狗不凭尾】(谚)人好不好,不是看他嘴头上如何说道;狗好不好,不是看它见了人尾巴摇得欢不欢。指看人要看他的实际行动。

10982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