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佛语禅心的文案,总有一句让你心仪!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工作繁忙,生活压力日增,忽遇闲静便以为解脱之境,静缘了罢,直面 红尘中事,心又热躁。静闹皆是缘,谁在应缘?谁在感受缘生缘灭而随 之轮转?

【第2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当今很多学佛人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住处宽敞、环境优美,有庄严的佛堂、昂贵的佛像和法器及各种珍贵的佛珠。表面上看来似乎学佛的条件很具足,然而,实际上内心并没有转向佛法,也没有通往解脱和趋向菩提,只是沉迷于佛教的外表形式之中,这意味着陷入了另一个极端罢了。

【第3句】:净土唯心,心外无。……所谓十方微尘佛刹者,吾净土中之刹也;三世恒沙诸佛者,吾净土中之佛也;极乐世界弥陀世尊,亦吾净土中之一刹一佛而已。——《天如和尚文案》

【第4句】:人脱去了身上的伪装和雕饰,以一颗最简单的初心面对世界,面对自我。人在世俗社会中熏染得越久,就会越来越世故,这种天性流露的片刻也会变得越来越稀少,心灵的泉水也会接近干涸。因此,那些能够保持自己自然天性的人往往会拥有别人想象不到的幸福。

【第5句】:【天天禅语】修而不悟,轮回就在那里,或生或死,与你痛苦伴随,不解不脱。

【第6句】:禅,是要我们自我肯定,肯定自心本无一吻,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洒脱淡泊、自在无碍地,把自己的生命走出一片坦荡晴空。

【第7句】: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华严经》卷十四,贤首品

【第8句】:人们都希望身体健康,却很少人寻求精神健康;都希望此生平安,却很少人追求来世光明;都希望打败敌人,却很少人懂得降伏自心;都希望工作成功,却很少人希求修行成就;都希望事业圆满,却很少人追求福慧圆满;都希望得到地位,却很少人祈愿一切众生安置于佛果。

【第9句】:放下悭贪是布施,放下恶业是持戒,放下懈怠是精进,放下嗔恚是忍辱,放下散乱是禅定,放下愚痴是般若,放下虚伪是真诚,放下污染是清净,放下傲慢是平等,放下愚痴是正觉,放下自私是慈悲。

【第10句】:譬如王来,必有营从,若般若慧发,则一心具足万行。先开见地,后可言修证。(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

【第11句】:日用尘劳中,种种不如意事,是众生病,一念回光返照,是佛药。苟能于佛于众生,直下不生分别,则病瘥药除,始契得。——《大慧普觉禅师文案》

【第12句】:我们的精神一定要有抗体才能免疫,也才不致被外在的环境或人事所左右,这个抗体就是定力。

【第13句】:虽说你富贵得势时前呼后应,好不威风,可一旦树倒下,却是鸟兽猢狲各散去。当然也不是只有出家修行,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因此劝世人莫贪恋那盛世繁华,那些转眼成烟云的东西,若只一味迷恋,只会枉自费了神,伤了心。

【第14句】:先遮止非福,中间破除我,后断一切见,如此为善巧。(古印度)提婆《四百论》

【第15句】:如果该忍处不忍,后果不堪设想。其实,忍辱是为了负重,假如能以一时的牺牲换取回旋的余地,峰回路转之下柳暗花明,方能于困境之中走出新路、开拓新天地。

【第16句】:设一切众生,于一念中悉成正觉,与不成正觉等无有异。何以故?菩提无相故,若无有相,则无增无减。《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

【第17句】:我每天早七起床后,晚L睡觉前,最不忘念诵的四句非常重要的佛法,就是顶果法王写的:“不要忘记上师,时刻至诚祈祷;不要忘记自心,时刻观照本性;不要忘记死亡,时刻观修无常;不要忘记众生,时刻回向祈愿。”

【第18句】: 年轻时我们向往天空,希望鹤立鸡群。当岁月走过,当发染 冰霜,我们才真正理解,天空为什么永恒高远,鹤立鸡群是何等寂 寞。那时花开,生命里有无穷律动,却并不懂得人生,选择往往对错 各半。因为心性高远,我们选对了飞翔;因为生活的懵懂,却选错了 对象。大地是鸡的故乡,天空才是鹤的天堂。

【第19句】:【佛心禅语】 万事皆有缘,人生当随缘。随缘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忧,不 躁进,不强求。以佛心保持平和,能处变不惊,并能体会到生活之乐 之关。

【第20句】:念佛念心,念心念佛,佛不外心,心不是物。自性光明,心心照烛,妄想潜踪,形骸空谷。净土不离目前,莲花常衬两足。何必待死后方生,即现前不出不入。此正普光三昧,只在当人一嗾。(明)憨山《念佛铭》

【第21句】:佛教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一个人从出生后发出第一声啼哭,到去世时留下最后一抹微笑,几十年都无法逃避人生的重重劫难。

【第22句】:若诸菩萨于大乘中发趣修行,日初分时有所犯戒,于日中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若日中有所犯戒,于日后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

【第23句】:父母过分爱子女的心力会反射成子女的烦恼,对子女放心,他们才能安心。——《佛陀的格言》

【第24句】:真正的圣人,既强又柔。他的强是柔中带刚,刚中带柔;柔能调伏众生,刚能坚强己志。

【第25句】:戒度无极如金刚,不毁不犯无漏失,持心护戒如坏瓶,此名戒度不应弃。《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

【第26句】:欲成就大的事业,必须具有豁达的人生观。豁达是一种超脱,是自我精 神的解放。禅指引我们,努力开拓人生,增进众生的福报,但却让我们看清 楚,没有一样东西在生命终了时能带得走,所以要懂得达观,懂得放下,不 要执着。

【第27句】:参禅用功,并非只是坐禅观静,对于看话禅法门,能够将心意识与话头 时时厮磨,做到万缘顿息,又不于顿息处有所住,一句干屎橛提持不放, 方能趣入觉悟之径。此时,放下万缘而不落空,提起万缘而不著有,提 放自如,堪称大自在。

【第28句】:生活中没有任何困难或逆境可以成为我们畏缩不前的理由。当我们陷入困境、一蹶不振时,一定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拿出勇气走过人生的灰色地带,让自己勇敢地再来一次。这样才能大步向前,推开成功的大门。

【第29句】:佛祖说:欲望微小的人,内心坦然,没有什么担心和害怕的事,遇到事情总可从容应对,没有什么缺憾。

【第30句】:不管是人间还是天堂,都不能满足我们难填的欲壑和过分的奢望。能够尽量使自己豁达些,不因任何琐事而烦恼,就会使我们心境恬适,安之若素,使我们周围荡漾着神圣的和谐之声。这才是幸福人生的真谛。

【第31句】:很多时候我们做人失败,修行不成功,其原因是我们对自己缺乏智慧的自醒和自察,反而对他人投入了丰富的鉴别和想象。对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糊里糊涂;对他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却一清二楚。其实我们应该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才能使我们进步和成功。

【第32句】: 开始和结局我们决定不了,过程我们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主。这就是 人生。

【第33句】:能说会写,知识渊博,却不知信佛念佛,是人脑子灵,但心却笨得要命;因为脑夺了权,一切它说了算,心完全被脑幽闭,起不了作用。不识字、脑子也笨笨的,喜欢念佛,即是心灵,心做主。

【第34句】: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并不只是解救生命,而且能生起对生命的爱心。对生命生起爱心而解救生命,才是真正的无畏布施。如果具备慈悲心的前提下,能做到长期吃素,这是最好的无畏布施。大宝法王说:“最好的放生就是做到吃素。”

【第35句】:胜义谛有五种相:一离名言相,二无二相,三超过寻思所行相,四超过诸法一异性相,五遍一切一味相。(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

【第36句】:(一)观心为修证枢机善自观心,善自知心,善取善舍。《中阿含经》卷二十七,自观心经善知心界,知心生界,知心住界,知心自在界。《大般涅槃经》卷十八,梵行品汝等当自观内,莫外驰骋。《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第37句】:生活也是如此,人生路上,留一点遗憾在生活中,也许比完美更觉得美。佛语,天地本不全,人间便不可能完整,也算是对不完美的缺憾,一种自我安慰吧。佛且这么说,何况我们人呢。

【第38句】: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第39句】:意乱当数息,意定当相随,意断当行止。得道意当观,不向五阴当还,无所有当为净也。《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卷上念诵苦行等,虽常时修习,心余散乱者,佛说为无义。(古印度)月称《入菩萨行论》

【第40句】:乞讨也要动脑和找窍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是不需要动脑、不遵循一定的规则就能够很好完成的。

【第41句】: 决心易下,坚持很难;目标易定,实现很难;诺言易许,践 行很难;小善易施,持久很难;小恶易除,积德很难;相识容易,相 知很难;相恋容易,相忘很难;投胎容易,活着很难。

【第42句】:一切诸佛,于信于毁二种众生,大悲普观,平等无异。《华严经》卷四十六,佛不思议法品

【第43句】:逢师不学去后悔,遇贤不交别后悔,事亲不孝丧后悔,对主不忠退后悔,见义不为过后悔,有财不施失后悔,因果不信报后悔,佛道不修死后悔。《禅门日诵》

【第44句】:若心体灭,则众生断绝,无所依止。以体不灭,心得相续,唯痴灭故,心相随灭,非心智灭。(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第45句】: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应当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为亡失月轮,亦亡其指。《楞严经》卷二

【第46句】: 忽然想起辜鸿铭的一句话,大意是:我的辫子长在头顶,你 们的辫子长在心里。辜的话像一把长矛,戳破了当时国人的虚伪。我 不知道,百年过去,国人是不是已经都变得实诚了,心里已不再长辫 子。有人告诉我,当下心里长辫子的人其实比辜时代的人还要多,辫 子也更长。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第47句】: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中阿含经》卷十七,《长寿王本起经》

【第48句】: 我答应试试,但我一个人写不了,只能在这里抛一块砖,请大家不吝 献出美玉,满足一下这位年轻博友的愿望。

【第49句】:人生,有时候需要沉淀,也需要历练。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也要有足够的阅历去成长,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睿智,更具有成熟淡然的魅力。

【第50句】: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修炼人生,也就是改善思想与行为,提高素质和道德。人生的旅途上,在生活的点滴中,满怀爱心服务一切众生,让福德资粮更加增上圆满;觉悟宇宙生命的真理,让智慧资粮更加明亮观照。人生的修炼成功,就是成就;人生的道德圆满,就是成佛。

【第51句】:【心境】 身外的环境要天天清理和打扫,心的境界要经常保持清净。我们要做 好社会环境的保护,也要做好心境的保护。忏悔是心灵的慰藉,也是精神 垃圾的大扫除。

【第52句】: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第53句】:成功,是依靠坚忍的力量,潜蕴蓄积长期奋斗而成就的果实;并非仅凭一点血气或一时的冲劲而侥幸得来。

【第54句】:修行人要发大愿、立大志。只有把自己这一点点心力都奉献给众生,才会有无穷无尽的动力去战胜困难、攀登高峰。

【第55句】:烦恼如同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疾病,淡定从容的生活态度,则是免于烦恼的健康生活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并非每个人都有,即使是得道的高僧也会偶尔心生妄念,自寻烦恼。

【第56句】: 佛问人什么叫做“和谐”,人答道“和谐”就是两个人对事物都有相 同的认识,能够共进退,比较默契。佛笑了,说道“和谐”是两个不同的 人在相处中的互补和相安,而那个“相同”不叫“和谐”。人们每时每刻 都关注着世间万物,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与其保持“和谐”呢。

【第57句】: 选择做什么,怎么做,都要有自己的主见。因为你一旦选择, 就必须承担后果,没有人能够替你承担。因是你种,果也是你收。

【第58句】:于诸财物中,信财第一胜;于诸滋味中,实语为第一。于诸寿命中,慧命为最胜,如法善修行,能得快乐报。《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

【第59句】:一切众生实成就不思议定。何以故?一切心相即非心故,是名不思议定。是故一切众生相及不思议三昧相,等无分别。《文殊说般若经》

【第60句】:【天天禅语】少欲,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知足,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裕;爱心,才是人生最好的良伴;智慧,才是人生最好的明灯。幸福与快乐不存在于外境,而来源于内心的宝藏。如果你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不要向外找求,应当从内心中发挥与挖掘。

【第61句】:现代社会,人人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任何一个身体健康、智能足备而又勤勉自律的人,都有希望过上富足的生活,坏习惯却能使人希望破灭、落入穷困潦倒的境地。因此,培养优秀的习惯比什么都重要。

【第62句】: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弟子买盐回来,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他喝,弟子说:咸得发苦。接着禅师把剩下的盐都倒进湖水里,弟子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满意道: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第63句】: 国足的历任和现任球员不代表国足,我对国足的未来有信 心。不相信中国这么大就真的挺不起一个国足。需要足球的冲击力!

【第64句】:不求在俗世中暮鼓晨钟,千年坐禅,但可随着音乐放纵遐思,坐看云起,养一份释然。

【第65句】:少欲知足非常重要,轮回中的痛苦及生死疲劳都来源于贪欲。譬如你一直想要得到更多的财富,这表示你心里一直不满足,有了还要更多,多了还要更好……结果会达到一个极限,最后你就会变得和现实抗争。如果你的抗争失败了,你就会跌入失望的深渊,变得沮丧不已。这就是欲望最可怕之处。

【第66句】: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黄檗

【第67句】:谓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不见色异我,不见我中色、色中我;不见受想行识是我,不见识异我,不见我中识、识中我,是名得无身见。《杂阿含经》卷二十一,第570经

【第68句】: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其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维摩经》卷上,佛国品

【第69句】:以茶见静,非静不能得茶气;以茶见清,非清不能得茶韵;以茶见与,非与不能得茶理;以茶见虚,非虚不能得茶意;以茶见宽,非宽不能得茶识;以茶见真,非真不能得茶律;以茶见诚,非诚不能得茶德;以茶见禅,非禅不能得茶悟;以茶见心,非心不能得茶道。

【第70句】:与老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与男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与女人沟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绪;与上级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尊严;与年轻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直接;与儿童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一种态度走天下,必然处处碰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多怀感恩心才能四海通达。

【第71句】:一般人的心是很不稳定的,它很容易受引诱,更会在光怪陆离的社会中 迷失。人抱着我执或自我中心的意识,一心追寻占有,既得不到清闲,也失 去生活的快乐。结果,带来更多精神生活的困扰和烦恼。

【第72句】:实则能将平常人爱身爱家之心推之一乡一国,即菩提心;但此心仍是自我之贪痴所起,有所爱执心则不平,不平则不能安然,如能将此心开放至无际,尽虚空众生界皆等于一家一乡,即是大悲菩提心矣。故菩提心非自外求,但将吾人本有之心扩充之而已。(民国)太虚《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73句】:如人一身居,去其故室中,神以形为庐,形坏神不亡。精神居形躯,犹雀藏器中,器破雀飞去,身坏身逝生。《法句经》卷下,生死品

【第74句】:爱,犹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永远牵引着在情感中迷失航向的人们。爱情色彩暂时消退,只是因为你还在黑暗的隧道中行走。有朝一日,当你和伴侣历经风雨,相扶着走过人世的沧桑,面对夕阳下白发苍苍的彼此,或许那时,你们就会体悟到爱情真正的含义。

【第75句】:我们不定要在心外寻找财富,真正的财富,应该是内心源源不断的能量、人们追求财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然而,真正的财富并非外在的金钱与物质的堆砌,而是内心的满足和充实。

【第76句】:心是禅的关键,禅是成佛的阶梯,心的悟力是长流不断,而非停滞一处的。因此,每个时候对事物的领悟都不相同,心境提升到某地就到达某一个禅天,此乃成佛之阶梯也。

【第77句】:好人的标准是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怎样避免伤害他人?佛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威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无量寿经》

【第78句】: 佛善良且热心助人,经常帮助那些在困境中的人,同时也会让自己感 受到幸福的味道。

【第79句】:忠臣不畏死,故能立天下之大事。勇士不顾生,故能成天下之大名。衲僧家透脱生死,不惧危亡,故能立佛祖之纪纲。——《圆悟佛果禅师文案》饶你官高青树林,富有万钟,功盖乾坤,名喧朝野。三寸气断,一火洞然,收得一摄冷灰,埋向一堆黄土。平生英雄豪杰,果安在哉?——《天如和尚文案》

【第80句】: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心很疼。可是,整个冬天,它让心在平静中积蓄力量。春天一到,芳华依然。只要生命还握在手心,人生就没有绝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第81句】:生活的禅法,来自于对生命的感知与尊重,它是一种对生命关切与理解的一开始,也是在烦恼中突破与觉醒的一盏灯火,悲欢交错,苦乐叠加,活成了一场生命朴素、自然、活泼的向前。是一条长路,也是一场期待,改造生命的质量,就此一开始。

【第82句】:若眼见色,于可念色不起欲想,不可念色不起恚想,次第不起众多觉想,相续住,见色过患,见过患已,能舍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律仪。《杂阿含经》卷四十三,第1170经

【第83句】:若能至心生大怜愍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

【第84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佛教认为,心是一切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想要修行,想要真正地人定,必须先从修心开始。

【第85句】: 另一位朋友的合作关系论: 1.与德才兼备者放心合作; 2.与有德无才者放手合作; 3.与有才无德者放胆合作。

【第86句】:是不是帝王将相的苦少一点,黎民百姓.的苦就多一点呢?不是的,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净慧

【第87句】:杜宰相“听到”的是老鸦叫声,而无住“听到”的是内心的感悟。这种内听,是一种精神的高度专注,是一种排除了外界干扰的静心内省。用宁静的心态,观大地众生相,听大地众生声。

【第88句】:吹嘘自己,蔑视他人,因骄傲反显渺小。《经集》第青树林,第七章《无种姓者经》

【第89句】:【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毅力:水具备非常大的毅力,每一个滴水滴到坚毅的石头上的时候,久而久之连石头都穿透,这就是所谓的滴水穿石。我们人类也应该有毅力,做任何事情时候,无论如何,要做到坚持,直到成功为止。

【第90句】:修身,不但能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与不邪淫,还要做到爱护生命、布施财物与持守净戒;修口,不但能做到不妄语、不恶口、不挑拨离间与不绮语,还要做到言谈忠实、谈吐文雅、劝人与睦与言必及义;修意,不但能做到不嗔恚、不贪欲与不邪见,还要做到修持慈悲、保持少欲知足与树立正知正见。

【第91句】:有无一般:有固然很好,无也非常丰富,真空生妙有,从“无”之中可以生出千万个“有”。

【第92句】:关怀生命,使爱心博大宽广;闻思佛法,让智慧展现发挥;实修实证,令佛性全然显露、大彻大悟。

【第93句】: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观于远离,而身心修善。观于无生,而以生法荷负一切。

【第94句】:风水格局之形成:人是风水的灵魂!如果“我”小,心的空间就大,容量就大。对应的房子里,东西也放得多,非常的拥挤,自然格局也不大!福人居福地,什么样的人住什么样的房。

【第95句】:为什么有的人运气很好,而自己凡事总是不顺利?佛日:云何小因而生大果?从小种子而生大果,是故从于小因而生大果。——《佛说大乘稻秆经》

【第96句】:【天天禅语】真正的英雄,并不是能打败敌人的人,而是能降伏烦恼的行者。打败敌人,只是一时的战胜。降伏烦恼,才是永恒的胜利。打败敌人其实会制造更多的敌人,降伏烦恼等于彻灭一切,也战胜一切:064。

【第97句】: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育,感恩医生的治疗。更要感恩佛陀引导我们踏上解脱之路,感恩佛法帮助我们解决烦恼,感恩僧宝陪伴我们一路修行。父母、老师和医生的恩德只能带来暂时的世间的幸福和快乐。佛、法、僧三宝的恩德不止于此,三宝还能解决永恒的问题,更能使我们获得解脱和证悟佛果。感恩三宝!

【第98句】: 以赤子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世界一片清澈;以赤子的心 去爱这个世界,世界便充满爱。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内心留一角赤子的 纯真,那么人世间或许就不会这样浑浊、肮脏、动荡和绝望。

【第99句】:学不难有才,难有志;不难有志,难有品;不难有品,难有眼。惟具超方眼目,不被时流笼罩者,堪立千古品格。品立则志成,志成,才得其所用矣。(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三

17707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