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摄影界获得优秀会员的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艺术真实与真实生活的关系论文一千字

一、二者的基本概念。

【第1句】: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是文学理论概念。

文学作品中“狭义的生活真实”,主要指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和事,即人物和事件合乎生活的常情常理,也就是合乎客观生活的规律和法则。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原生态”,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是没有经过加工提练,没有经过人的大脑主观意识过滤的生活。

它是自然的,原始的,粗犷的,真实的。

广义的“生活真实”包括狭义的生活真实、历史真实和科学真实。

文学作品中的科学性,即科学真实,指的是用自然规律来检验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叙述和描写,要考虑作品中所写的景物、器物、人物的活动是否符合科学性,是否符合人与物的自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史实,对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严密性的思考不能不包含着对科学性的思考。

历史真实就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人与事,乃至历史事件。

那么,什么样的作品可以采用生活真实呢

从创作实践来看,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历史题材,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等作品要求用生活真实,如果脱离了生活真实就不符合题材要求和写作要求,观众欣赏时就会说胡编乱造,弄虚作假。

但是,即便这些题材和手法可以表现生活真实,但也与原始真实生活有距离。

文学概念的生活真实,即真实性原则,不是模拟和照录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而是概括和开掘其中具有生活意义的真实事件。

即便是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言行都全部写上。

“自然主义” ,是文艺思潮的一种。

形成于十九世纪下半叶。

要求艺术家冷静观察,单纯地记录,以追求作品的绝对客观和准确,并拒绝在作品中分析,评判,还试图用自然科学规律特别是生物学的规律来解释人和人类社会,故往往忽视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艺术概括。

“写实主义”一词早在十九世纪初的哲学领域即已出现,但直至一八三六年新闻记者蒲朗许使用这个名词,才确立了写实主义的美术基础,写实主义要求正确、完全、忠实地描写当下生活的社会环境,譬如库尔贝等画家利用写实的技法,描绘当时不太被重视的农民和劳动者,所代表的理念恰巧与学院理念反其道而行,成为具有革命性的开创之举。

超写实主义又称超级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照相写实主义,源自并兴盛于美国,其后波及世界各地。

60年代末至70年代,作为世界现代艺术的中心,美国艺坛出现了莱斯利、克洛斯(绘画)、安德烈、汉森(雕塑)等人,其作品的逼真程度让人如面对照片或真人。

日益发达的科技和丰富的材料为这种风格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新写实主义 Neorealism 。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个电影运动。

主要代表人物有罗贝多.罗赛里尼、狄西嘉、鲁奇诺.维斯康堤等。

这类的电影的主题大都围绕在大战前后,意大利的本土问题,主张以冷静的写实手法呈现中下阶层的生活。

在形式上,大部分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大量采用实景拍摄与自然光,运用非职业演员表演与讲究自然的生活细节描写,相较于战前的封闭与伪装,新写实主义电影反而比较像纪录片,带有不加粉饰的真实感。

生活真实的意义。

生活真实是基础,是文学创作的来源,任何艺术都来自于生活真实。

没有生活真实作基础,一切文学艺术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任何文学艺术如果脱离了生活真实,靠主观臆想,胡编滥造,就没有了真实性,也就谈不上艺术真实。

这就是生活真实的意义。

【第2句】: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

艺术真实是艺术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格,是艺术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是作家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

它是艺术作品善和美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力的保障。

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

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

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

比如,它就做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艺术真实的最高典范。

艺术真实的意义。

艺术真实是艺术家主观思想和客观生活真实辩证统一的结晶。

它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

它可以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基础,也可以以生活中可能有的人和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达到艺术的真实。

也可以采用典型化方法,把一类人一类事集中到某一人或某一事上,完成典型塑造。

艺术真实并不要求照像式地复制生活,也反对照搬生活的某些现象。

艺术真实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李白的诗歌,丰富的联想,极度的夸张,组成了他诗歌艺术的独特风格。

因此,艺术真实并不排斥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它允许虚构,允许写想念或幻想的事物。

但是,任何想象与幻想,都还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生活中虽然不一定有其事,但它却符合生活逻辑。

它的真谛在于艺术形象与社会生活内在规律和内在逻辑的艺术吻合。

在艺术创作中,不管运用何种艺术方法和手段,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是其共同的原则和要求。

能否从生活真实达到艺术真实,取决于艺术家是否具有进步的思想、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二、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及联系。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虽然是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简单地说,它们之间的区别是:(1)生活真实是自然形态的、纯客观的东西,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主、客观的统一。

比如中的孙悟空,他就不是生活真实中的人,他是一个猴子,但又具备人的性格与特点,有人的思维和行为。

因此,说孙悟空是一个艺术典型。

(2)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典型化和审美化的反映。

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生活真实是基础,就是说,艺术真实必须以生活真实为基础,脱离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是虚假和编造,不能引起人们的喜爱与共鸣。

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提练和升华。

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是文学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

先谈谈它们之间的具体区别。

举个例子,广大农村在新时期的生活是生活真实,一年到头,春播夏种,秋收冬藏,辛勤劳动。

过去要交农业税,国家从前年取消了农业税,作家张中把这一事件写成电视剧本,搬上了银幕,就成了艺术真实作品。

在中央一台黄金时段播出后,反响很好,收视率很高。

这就是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

  再谈谈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1句】:生活真实是基础。

这是因为,所有艺术都来源于生活。

文学艺术既不是作家头脑中固有的,主观臆断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世界上所有艺术都是生活的反映,没有不反映生活的艺术作品,不管是文学艺术还是绘画雕塑艺术,还是电影电视艺术。

不过反映的形式有所区别而已,有的直接鲜明,有的曲折隐晦,有的则错误地或歪曲地反映罢了。

热播的时候,主创人员被邀请到影视俱乐部录了一期节目。

海燕好象没去。

吴子牛以一个极为不雅的姿势坐在那里畅谈创作感言。

有观众提意见说,卢焯和蝉儿坐在城外三天就不去厕所么

许多电视剧被老百姓骂为不真实,假。

骂得好,骂得对。

在宾馆里憋出来的瞎编乱造的剧本应该直接扔进垃圾箱。

大家比较喜欢,为什么

因为写得真实,符合生活逻辑。

大家还喜欢,也是因为它的一些细节非常真实,比如梁三喜临死时掏出的帐单,就符合八十年代初农村老百姓的生活实际。

王玉梅演的梁三喜的妈,也就是广大农村老太太的典型。

反映生活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

即便是原始社会的陶碗陶罐上的图案和花纹,也是来源于原始生活的。

由于生活的原始与简单,其图案和花纹也很简单。

我在淄博看到一些汉代的瓦当,那上面有水的图案,有花草的图案,还有一人牵一只羊的图案。

其实这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中国画历来强调“以自然为师”。

社会生活是艺术的来源,而且是唯一的源泉,这是全部艺术的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也是文学创作的一条基本规律。

我们在阅读作品时,经常见到有读者回贴说:“不真实,是虚构的”。

这就是违背了生活真实性原则。

【第2句】: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

社会生活是庞杂的,混乱的,原始的,粗糙的。

如果完全照搬生活,必然是不讨好的。

因此,要把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还必须要一番加工提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再造功夫。

作家的头脑就是加工机,就是蒸溜器,就是过滤器。

“生活真实”是艺术反映的对象,并且是“艺术真实”赖以形成的客观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材料,但“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它是典型化了的“生活真实”。

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是艺术创作的典型化过程。

作家、艺术家只有在先进的世界观指导下,对生活材料进行认识、分析、选择、概括,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才能进而完成由个别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飞跃。

正因为此,“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更真实。

这里举一首诗歌,是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网黑岩的作品:乡泥 把乡路背得滚瓜烂熟的不是书生 也不是寂寞开无主的蝴蝶 而是乡泥。

这些不仅仅是穷乡僻壤才有的 乡泥,都不是燕子为筑巢而衔来的 而是和苦菜花、青青菜一样土生土长的 因为怀乡,它把家乡揣在怀里 把家乡的路揣在怀里 把路两旁的乡野揣在怀里 不留一点点寂寞。

这些乡泥,一生要读多少书 摘取多少句子,才把自己醉在这里 它的亲昵,固然没人理睬 可它能记住多少位父老乡亲的名字 从它怀里走出的人 都要从那一点一滴的乡泥里摘取记忆 至到长成奇葩,开成花蕊,让夜雨 打湿芭蕉。

难免,从这里经过的车轮 都要从它怀里陷下去,越陷越深 用多大的引擎,也难以从胶住的思念里 拔出来。

本乡本土的,城里的,熟悉的, 陌生的人,几乎都被它养育过 难怪,从这里经过时 他们的裤腿,都要被它的热情粘住, 他们的裤脚,都要被他的朴实染湿 不论染湿一点点,还是濡湿一大片 都是一种认人为亲,都不得不让你 以双足作印,揽下对乡泥的大片情怀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由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变化过程。

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

这是因为: 第一、生活与艺术之间总有一段距离的,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要经过作家头脑的加工提炼,要有艺术实践活动。

再举一个例子,咱们的会员诗人李丹平的诗歌。

同样是在孟良崮参观,他却写下了这样的艺术作品:“不是这里最高的山,却是这里最高的碑。

枪声撤了,坟茔驻扎了下来。

满山坡的石头,都朝山头,跪着 。

”:“清瘦的,几乎只剩下骨头了。

砍了, 也有节。

” 第二、生活本身也不能说都反映了本质。

社会生活频繁复杂,有些生活是琐碎的,粗糙的,细微的,不连贯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混杂在一起。

有些生活是表象而根本不反映生活本质。

所以,对生活素材要做分析鉴别,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加工。

这就是典型化过程。

作者选材不能剜到篮里就是菜,也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生活。

要有所区别,有所鉴定,有所选择。

只有那些反映了生活本质的材料,才算得上是合格的、真实的。

否则,只不过是素材,是毛坯。

我在网络上看到许多散文作者在描摹生活方面很卖力,有点近乎自然主义的描写。

但总感到个人色彩太浓,不够典型化,与艺术真实相差悬殊。

这样的作品就达不到公开发表的水准,只能在网上传阅。

这方面的例子也有,苏铁的 临海的群山是滋润的 山里的村庄是滋润的 村乡的秋雨是滋润的 雨中的聚会是滋润的 满眼的绿怎样构图都是绿 满地的蓝怎样创意都是蓝 满天的雨怎样取景都是雨 满怀的情怎样感动都是情 他们从不同地方来 带来了丰沛的雨水 两天下了三百八十毫米 有座水库要鼓坝 防洪形势紧 是不是诗人中间有属龙的 快签署一道命令 停止了这场连绵不休的暴雨 他们从不同单位来 带来了丰收的作物 十二人出了二十本书 有位老兄荣获冰心文学奖 创作形势好 是不是作家中有属牛的 快振臂一喝 终止那文学界喧嚣的浮躁 我带着眼睛来 我带着耳朵来 我要带着心去 沉甸甸的作物画满了眼睛 看着我 看着我 一句话也不说 我得对着眼睛说好多好多话 不要让青春冷了场 这首诗也不能说不好,而是太写实,缺少概括,缺少艺术加工。

同样是参加笔会,写出来的诗歌大相径庭。

第三、必须深入生活,加强生活实践,才能获得生活本质。

经历过的就是实践过的。

试想,如果朱自清没有小时候家庭生活的经历,又怎么能够写出《背影》那样感人的散文呢

这就是真与实践的关系。

这里的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真,是反映生活本质的真;这里的实践,是艺术实践。

当然作者不可能把所有生活都体验,有些不是作者亲历亲为,是所见、所闻,这也算是实践。

把这些原始的材料提练加工的过程,反复修改的过程,也是艺术实践过程。

散文不允许虚构,不能象小说那样,可以虚构一些情节。

但是,不允许虚构不等于不容许艺术加工。

散文如果没有艺术加工,照抄照搬生活,那也必定是不讨好的,也是劳而无功的。

这个道理与照像和摄影一样,照像是复制生活,而摄影则要剪辑和蒙太尔。

也就是说,要有后期制作的艺术加工。

有些初学者不懂散文的写作过程和原理,老是将生活原封不动地照搬上来,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读者不买帐。

因为作者没有搞清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把一些个别现象当作了生活本质。

而有些作者虽然把自己经历的最悲惨、最痛苦的事写上来,也没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自己的兄弟打架斗殴被人家砍了一刀,真实倒没人怀疑,但这件事有啥社会意义呢

还是因为那仅是生活的个别现象,不能反映生活的本质。

所谓生活的本质,是指那些典型的、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性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东西。

【第3句】:艺术真实总是高于生活真实的。

第一,艺术真实是带着作者主观倾向性的生活真实。

由于艺术是经过作者头脑加工提炼生活得来的,这里边已经有了作者的思想意识活动和意识形态。

作家往往是从生活真实的原则出发,高度概括了一类人和事,是杂取了许多同类的生活,然后加上自己的思想观点,再写到作品里。

而这种倾向性是通过细节缓缓流露出来的,不是那种口号式的表白。

若不是这样,那就是作者偷懒或不懂艺术。

这也是写手与艺术家的区别。

第二,艺术真实是经过作者加工提炼后的生活真实。

它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这里的素材已经成为题材,这里的细节已经是典型化了的细节,这里的语言已经是标准规范化的语言。

借用数学上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差”,这“差”往往就是作家、艺术家所鼓吹推崇的一种道德境界,或是一种开掘的思想深度。

“差”越大,演绎的难度自然也越大;反之,“差”越小,艺术真实太接近或等同于生活真实,作品也就越是缺乏深度,缺乏感染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任何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记叙必须牢记一句话:“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第4句】: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生活真实是基础,艺术真实是追求的目标。

谁也离不开谁,不能把它们搞成两张皮。

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度,是一个创作难题。

中国文学史上有“形似”与“神似”的争辩,形似太过,则会产生自然主义,太强调神似又容易脱离实际。

齐白石有一段著名的说法:“作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

”后来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以形似为基础,重在神似。

艺术真实以不脱离生活真实为原则,脱离生活真实的东西如空中楼阁,如沙滩上的建筑。

但盲目地追求生活真实,而忽略了文学创作的目标,也会迷失方向。

三、如何处理好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生活真实,什么是艺术真实,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那么,接下就要探讨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

一个成熟的作家,应该是把二者完美结合的艺术家,既有深厚的生活阅历,又有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善于从生活真实中提练加工出富有本质意义的创作素材,从而创作出优秀文学作品。

前人总结了很好的经验,谈创作体会的文章也很多,但根据我的研究,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

为什么搞文学创作也要懂哲学,因为哲学是指导一切科学的科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难以写出真正的艺术品。

比如,写历史题材的作品,你要反映或再现那个时代的历史真实,如果没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的指导,可能就会歪曲历史,违背历史真实性原则。

再比如,你写现当代的社会生活,如果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作指导,你对现实的把握可能就要走样,因为你的思想不正确,你没有把握住现实生活的主流和本质,抓住了一点支流末节,就大做文章,结果犯了政治上的错误,或者说主题思想不过关。

反映现实生活,如果没有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不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规律,就有可能滑向反现实主义的泥坑。

因此,作家要多学点哲学,不断开阔眼界和思想,成为生活的思想家。

有的作者告诉我,老是觉得个人写的东西缺乏思想和深度。

什么原因呢

我看主要是读哲学太少,理论思维和逻辑思维不够。

除了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

我建议多读点中国儒家、道家和禅学,或者印度传来的佛教,这对文学创作是很有益处的。

不读儒家著作,就不知道中国的伦理道德和为人处事方法;不读道家即老庄的著作,就不知道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就会陷入人生的种种苦恼;不读禅学和佛教,就不知道人生六道轮回之说,就难以理解禅意人生,禅是一种境界,一种机锋,一种棒喝。

读了禅学,诗歌的品位就上升一个台阶。

孔孚的新田园诗大家都喜欢,他的诗好在什么地方

其实,就是好在他的诗歌有一种禅学的意蕴。

第二,坚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提练生活,把生活真实当基础和源泉。

深入生活,是老生常谈,有的会员会说,我们整天都在生活,吃喝拉撒睡一样也不少,怎么还要俺深入生活

但是,我敢肯定,即便你天天都在生活,却不一定发现生活中的美,也不一定认识了生活的本质。

作家就是要从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开掘生活的本质。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

因此,深入观察生活,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

一是要善于观察。

作家要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繁杂琐碎的事物中发现美,即便是别人观察过写过的事物,也能找到新的角度和能成为艺术的东西。

艺术家总是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某些人和事中蕴涵的艺术特质。

怎么样使艺术真实不脱离生活真实

古今中外不少文学艺术家都作了探索。

苏格拉底说:“看来我们对于写作这些故事的人,应该加以监督,……因为他们所讲的既不真实,对于未来的战士又是有害无益的。

我们应该把真实看得高于一切。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再现生活是艺术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

”二是要高度概括,典型化就是高度概括的手法。

杂取各种人共同的性格特点,然后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比如《阿球正传》,就是杂取了众多农民的性格,然后集中到阿球身上,把中国农民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是模拟现实生活。

这是允许的,性格塑造可以高度概括,但细节却要模拟生活。

我最近看到一个留学生写的文章,里边谈到三种方法,即直接的感官刺激、语言同调、思维同步。

我是比较赞同这个观点的。

散文也好,小说也好,要想获得艺术真实的巨大感染力,就必须在细节上模仿生活,在语言上做到同生活中的原型人物一样的语言语调。

在思维上也要同步,一个农民的思想不可能有市民的思想,一个将军也不同于一个士兵。

有些作品叫小孩子说大人话,就有点滑稽可笑。

关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鲁迅先生曾说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话。

他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必竟原来有雪花,就含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那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

” 不仅要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而且要主动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提炼、挖掘、概括本质性的东西。

有的作者觉得没的写,我看主要就是缺少生活积累,生活的底子不够。

那么,深入生活就成了补课的第一任务。

有的作者不是没有生活,他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但还是写不出,肚子里有货倒不出,这就是善不善表达的问题。

还有的作者有了一段生活,也写了一些东西,但再写下去,就感到捉襟见肘,没多少写头。

这说明他已经透支了生活,需要赶快深入生活,补充养料。

我曾劝一位作者多出去走走,见多识广才有写头。

老是身边的人和事,等把亲朋好友都写完啦,还写什么呢

有的作者说,我有生活,也有观察生活的能力,也掌握了一些艺术技巧,那为什么写出来的东西还是不受欢迎呢

这是因为缺少创造,你写的东西,人家也写了,你没有超过人家的地方,所以就雷同,就一般化。

艺术具有不可模拟性,是这一个。

即个人风格、个人气派,独立思考、独出心裁、独辟蹊径,独树一帜。

三是遵循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要把艺术真实作为追求的目标。

文学艺术说到底是意识形态范畴,既然是意识形态,是精神产品,那么,精神产品就有精神产品的创作规律。

从哲学上讲,是逐步深化自己的认识,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样的认识规律。

因为任何作家对客观存在和客观真理的认识都不是一次完成的,都有一个从表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

有的老作家劝青年作家要沉得住气,不要看到一点就写,有一点小感想就写大部头,要多读书,多积累,思考成熟再写。

写诗歌要遵循诗歌的创作规律,诗歌是高度概括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讲究意境和意象的创造。

有的作者写的诗歌,没有诗味,把分行的诗歌连在一起就是散文,就在于对诗歌这门艺术还不了解,对其创作规律还没有把握。

写小说讲究人物塑造,一篇小说,人物塑造任务完成了,性格突出了,血肉丰满了,人物写活了,小说就成功了。

有的作者小说只讲故事,不塑造人物,故事讲完了,人物还是没有站立起来,那么这篇小说就是失败的。

有的作者注意了塑造人物,但由于对生活观察不够,写的人物雷同化,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那也不算成功。

还是对生活真实没有体验好。

有的作家受文革“三突出”的影响,写出来的人物是“高大全”式的人物,还是因为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缺乏深入了解,不能把这一个与那一个区别开来。

写散文,要讲究思想、在场和诗意,这是我这几年在网络上学到的新散文理论。

所谓思想,就是思想到位,一篇散文如果没有思想,就像白开水,那是没有味道的,读者是不买账的。

那种无主题散文更是误人子弟的提法。

思想是散文的神,所谓形散神不散,这个神就是思想。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这是唐代韩愈提出来的。

我国先秦散文的巨大成就,就在于思想深刻。

所谓在场,就是要求作者在生活现场,不是现场办公,而是现场体验,写出你的感受,写出你的亲历亲为,写出你的思考。

这一点与写小说不同,小说要求作者退场,要退避三舍,退得越远越好。

散文却要求作者在场,现场感强的散文,必定是有真情实感的散文,有深厚的生活阅历,有高兴或痛苦挫折的亲身体验。

所谓诗意,就是富有激情,用诗的语言写散文,整篇散文充满了浓厚的诗的意境。

关于虚构问题。

这是文学艺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法。

即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为了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对于观察积累的生活素材,予以调整安排,加工提练,集中概括,并运用丰富的想象,创造意境,塑造人物的整个过程。

除了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等不能虚构外,各种小说和诗歌都是可以虚构的。

但是,虚构绝不是脱离生活的随心所欲的凭空捏造,而是借助分析综合,联想想象,对现实生活的加工改造。

使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既像现实生活那样真实可信,又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更强烈、更集中,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这就是说,我们在运用虚构手法时,一定不要凭空编造,要以生活真实为依据,要反映生活的本质,要善于发现美,做到“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要让读者在你所塑造的人物中看到自己或某类人的影子,这样的文学作品才算是成功的作品。

有人向我提出散文能不能虚构的问题,我认为,在总体上来说,散文是不允许虚构的,散文的生命在于其真实性。

但是,如果照像般地复制或模拟生活,那就谈不上艺术真实。

既然散文是经过加工创造出来的艺术,那么,在一些细节上就应当允许虚构,人名地名也可以虚构,其中的人物也不必受真名实姓的限制,只要符合生活逻辑,虚构就是允许的。

如果说散文注重艺术真实了,那必定是遵循了这一创作规律的,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

就是说,散文的基本材料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

散文的意境和情景是虚构的。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对自己所选专业没兴趣怎么办

你好,请阅读贺利坚老师的书《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的正能量》这本书。

楼主可以去豆瓣网看看书评。

下面是这本书对于专业没有兴趣的解决办法。

《逆袭大学》

【第8句】:4《大学生,不要再拿兴趣说事》在大学生中间有一种特别的景象,一些同学刚入校就进入轨道,多方出击,大学的一切机会似乎都为他开放,全部被他收入襄中。

而也有一部分同学,过了大学的新鲜期后,来什么拒绝什么,对学校组织的活动躲躲闪闪,猛然间发现大学已经在抛弃他,发誓言要过一种积极的生活,痛扁那个藏在内心深处阻止自己前进的小人时,却时时感觉有心杀敌,无力回天。

大学的生活就在这种时而想奋起,经常被击落之中,进入了无味的阶段。

每天 最重要的事是学习,却发现自己对所学的知识并没有兴趣。

老师们成天在耳边吹风, 要培养对专业的兴趣,也有人到处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然而,事实是我没有专业兴趣,专业不是我的兴趣。

就在写作中,我在百度搜索框中输入“专业没有兴趣”, 我几乎没有看下去的勇气,每一个链接后面都是一个悲剧。

对专业没有兴趣,一个最简单的做法:换一个专业。

然而,在当下的髙校中,并 不能实现自由转专业。

我所在的学校,每年新生入学一个学期后,由各专业报计划,可以接收多少人,然后由学生选择想要转去的专业。

然而,各个专业能够接受的人 数非常有限,其中还有些所谓“冷门”专业想要人,但只有转出不见转入。

有些高水平的大学凭借其丰富的资源,按大类招生,在大二的时候再选择具体专业,也听 见不少在大类专业的兴趣上大倒苦水的。

专业兴趣是我们不敢提起,但也是我们必 须面对的问题。

不管兴趣的专业选择在现行的髙考招生制度下,准大学们需要在选择学校的同时选择专业,这个过程叫做填报志愿。

招生办的工作人员根据上了分数线的考生的志愿,参考是否服从 调剂的选项,决定其进入大学后学习什么专业。

上大学选专业是一件非常慎重、非常理性的事。

这里有所谓专业对口的期盼, 也有此处要谈的对兴趣的追求。

然而事实是什么

髙考以后的放松是一定要有的, 报哪个学校上什么专业是可以交给家长的,有的家长说了,这事要听他的。

志愿, 有志于并情愿。

然而事情并非这样,这个“志”值得推敲。

报什么学校,学什么专 业,是家庭生活里的一件大事,是全家的事情,名为“志”的意愿中实则加入了个 人志向以外的很多成分,例如,是否好就业,能否挣大钱,轻松、体面。

“别的事都 别管只管好好学”的当事人,在选专业的事情上也并没有提前做好功课,在疯玩一 段时间之后还想不好自己的志向,有的在长辈等过来人的指点下,随着情绪变化, 隔几天志向就会有一个过山车式的变动。

2024年高考来临之前网络上有了 “最痛苦 专业”排行榜,计算机、医学、数学、机械等十专业上榜。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 我对表示痛苦程度的那些指标和数字笑而不语,其中隐含的选择专业的标准耐人寻味。

还有的,充满了对“好学校”的信任,选了专业,写下了同意调剂的承诺。

有些人如愿以偿,报什么,录什么。

第一志愿第一专业,笑逐颜开。

因为高考中一个选择题该是A但选了 B,又因为在志愿上选择了不服从调配,从此就可能与这个学校擦肩而过。

总之这一个过程中,可能的一切,似乎用缘分解释更为恰当。

得知被某一所大学录取了,大家都可以松下一口气来,接下来就可以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展开遐想了。

做决定是全家,甚至是全家族的事,有千挑万选的,有头脑发热的,有想到点子上,也有事后发现不靠谱的。

最终,进到大学之后,这一切只能由一个人去面对。

填过的志愿不能更改,进入的大学不能改变,录取时确定上什么专业,就是什么专 业。

在这诸多的环节中,每一环节都对应着承诺,形成的都是契约。

最让人难过的莫过于大学的新鲜劲过去之后,有个声音从心中传出:大学生活并 不好玩。

看到正在学习的内容,一个念头油然而生:我对专业没有兴趣。

专业兴趣可以是逃避的最好借口有些大学生坐在教室中幡然悔悟:报志愿时为何没有坚持我的兴趣

为什么父 母决定时我没有提出异议

有人迷惑不解,这专业不是当时当初决定时想象的样子。

有人这时候才知道,原来专业学习是需要有兴趣的,想不出究竟对什么有兴趣,反 正不在的这个专业。

有人想不清楚也就不想了,大学生活也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

到处都在说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产生的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会进一步强化兴趣。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状态。

但是,这个最好的老师为何不来眷顾命苦的我

回想我的大学年代,那时在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中可能发生的故事,并不弱于当前的情形。

但那时的大学生为什么能够普遍安下心来,接受命运的安排努力 读书呢

我看到了时代的进步,进步让我们知道个性是需要被尊重的。

生存不再是 那么地艰难,“好死不如赖活着”式的思维已经彻底远去。

社会的进步,让我们由有 一个学校收留就欣喜万分,走到了凡事可以评头论足一番的程度。

在我们享受进步成果,在各种条件改善之时,一种求“最”的意识悄然成了选择的目标,尤其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

考最高的分,上最好的学校,享受最好的教育,找到最理想的职业。

在对“最”的追求中,一切从起跑线上争起。

在一系列的 “最”中,没有达到最好就是失败;起跑线上输了,那就是失败;起跑失败,也便没 有了指望。

在现实中,我们的各种选择却并不总是要达到“最”的标准。

我们真的是在一 直退而求其次的,甚至次次的结果也能接受。

能一直走在“最”字的巅峰是一件令 人羡慕的事,但遭遇障碍的一天不可避免。

跨越了障碍,就是成长。

在退而求其次 中,不少事情也来得自然,这是生存的必要6在退而求其次中,目标、方向需要调 整,一扇门关上了,新的一扇窗户就此打开,迎接的是未来一个新的可能。

立足于 当下,着眼于未来,人生的种种可能,人生的不可预知,造就了不同人不同的成长 历程,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精彩。

然而,在面对“没有兴趣”时,很多大学生沉浸在了对“最好” 一厢情愿的空想中不能自拔。

传说中最好的老师没有来,天似乎就塌了,次好的老师、说得过去 的老师都是无济于事的,至于无师自通,更是传说了。

需要明确的是,在学习这样 的事情中,学习者自己是主要因素。

在对最好的老师的企盼中,一再地想着当初怎 么会有那样的决定,一直结着当初同意调剂却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在心中不 住地怨恨着学校,给我换个专业到底会有多困难。

我们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热情赞颂,却造成了有些人对兴趣的完全依赖。

离开了兴趣,大学的学习似乎就可以免谈了。

中小学时,兴趣一再被振振有词地压制,在升学的目标下,兴趣是可以没有的。

而到了大学,遇到了专业与兴趣不符, 却将兴趣视作全部,如此也便寸步难行了。

兴趣曾经可以被极度地漠视,而一旦让 其浮出水面,这就是天大的事。

因为有专业与兴趣不符的现实,未来就是一片黑暗。

对专业与兴趣不符的同学,我们可以给予他们无尽的同情和安慰。

然而,我却想不留颜面地揭开一个他们内心深处也知道的事实:兴趣本来是前行中最好的老师, 但现在也是为逃避现实,不去努力找到的最好的理由和借口。

大学生在入学之后, 在适应期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

即使成功地度过了适应期,为了学业也需要付出努 力,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

其实,只要在前行,就没有一帆风顺。

在大学中开始要 独立面对了,也能自由安排了,遇到了困难,出于人的本能要去躲避,在诸多的借口中,兴趣这位最好老师的缺失,成了能摆在桌面上的最好的理由,这个理由可以 告诉自己,告诉别人,可以博得同情。

于是,一切也就心安理得,理所当然了。

兴趣是等不来的。

进入到大学阶段,有没有兴趣,有什么兴趣的话题重又被提起。

然而也要知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年龄歧视的。

年龄越小,越见其珍贵的价值。

兴趣这个很 纯的心理感受本不应该掺入各种世俗的杂质,但随着长大,我们不得不去考虑现实 的各种约束以及各种功利的追求。

兴趣到某种时候就不能占据主导了。

对我们这些 已过不惑之年的大多数人而言,在养家糊口和自己的兴趣之间,优先哪个,答案不 言自明。

在大学,重新找回兴趣这个话题是可贵的,大学生过了谈兴趣的最佳年龄 段,选择空间已经小了许多,但资格仍在。

然而,抱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 一柄尚方宝剑排斥应该接受的现实,拒绝需要做出的改变,那是一种教条和对自己 的一种新的限制。

鉴于兴趣可以不是唯一的,兴趣是可以发生改变的,兴趣结合现实条件是可以 培养的,我要提醒未来具有多种可能性的在校大学生,用一种变通、豁达的心态去 请这个最好的老师。

这个老师架子很大,你不追,他不来;这个老师特博学,你要什 么,他就给什么,但你不要,他什么都不给。

这样一个老师,可以有,也终归是可以有的。

我很关心同学们的兴趣。

在不同的场合,无论演讲,还是针对个体进行的辅导, 我都大力推崇学生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兴趣,追逐自己的梦想。

面对声称没有专业兴 趣的同学,了解情况的第一个问句一定是:“那你的兴趣是什么

”面对一些有自己 明确的兴趣,但报错了专业或被调剂而来的大学生,我会和对方一起探讨再发展一 个新兴趣的可能性,或者找到本专业与旧兴趣结合的途径。

这是面对现实最为积极 的应对,在次好的和说得过去的老师的带领下,找到最好的老师。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阶段,转专业的途径并不通畅,接受和尊重这样的事实是前 行的起点。

专业要学,这是拿到那张毕业证的需要;兴趣要追,这是人生的乐趣和未 来发展大计之所在。

专业和兴趣不相符时,两者的结合点总是可以找到的,只要你 愿意。

喜欢摄影的上了地质专业,多好的条件;喜欢经济的上了数学专业,金融界缺 的就是高水平数据分析师;喜欢计算机的上了法学专业,未来研究高科技犯罪,或者 做IT企业的法律顾问,甚至自修技术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应用开发,都是可能的追求。

现在缺乏交叉学科人才,这不光是给未来有特色的工作提供了好的基础,而且可以 兼顾个人的兴趣。

立足现实,只要愿意发现,这种交叉总能得到。

而谈到我们万金 油式的计算机类专业,地球上哪个角落不需要,何苦要闷在那里逼着自己痛苦呢

实际上,专业对口之类的观念已经需要改变。

但不少人忠贞无比,从那个夏天 收到那一张纸开始,就已经将自己完全交了出去:生是这个专业的人,死是这个专业 的鬼。

想一想,至于吗

再想想,会这样吗

上大学所学的专业完全可以作为背景, 在个性化的学习安排中,让兴趣的门一直敞开着。

在大学让自己有所准备,未来的人生仍然把握在自己手中,在精彩的人生中,有专业,也有兴趣。

也有同学在“那你的兴趣是什么”的追问下,只能挠着头说自己也不知道。

这 是一件让人觉得有些悲哀的事情。

在应试的压迫下,居然只顾着应试,把可能的兴 趣统统抹杀了。

这不是学生的错,但也不必抓住万恶的应试教育不放。

一个要面对 现实的人,必须原谅过去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要有这种大度。

用这种宽容,臝 得自己立即着手做事的空间,获得从自己开始突破的良好心态,立足现在,是要创 造未来。

没有兴趣的同学,培养兴趣是首要任务。

既然兴趣还是空白,何不在体验 中优先培养出自己的专业兴趣呢

不必等待和徘徊,要的只是立刻行动起来。

拆掉你思维中的那堵墙,将自己解 放出来。

立即行动,着手改变

在任何事情的起步时期遇到困难是正常和必然的, 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起步了,有了好的体验,兴趣就会到来。

有一位打了四年游戏而面临开除的大学生“不是我对游戏有兴趣,是我对专业 真没有兴趣。

”他的感言似乎有理,也很值得同情。

但需要质疑的是,除了去玩并不 是有兴趣的游戏之外,再无别的选择

在不多的有机会转专业的学生中,我倒是见 识了一位幸运儿,在第二个专业学习了两个月后,发现对新专业也不感兴趣。

他的 原话是:“没想到这个专业也不好学。

”如此兴趣,大有人在。

求学,是需要行动的。

有不少人在等待中指望着兴趣会从天而降,这样的大学 生不要再笑话守在树旁等兔子的农人了。

有人在抱怨向佛祖祈祷了无数次却总中不 了大奖,佛祖委屈地说:“我有心帮你,但你至少得买一注彩票吧。

”更何况,学有所 成并不似买彩票那样简单,前行路上的困难,需要一一克服。

写到这里,我不断地想到不少曾经因为没有专业兴趣而过着迷茫的生活的同学, 有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或者按老师、学长的建议改变了自己,而后快乐地 宣称找到了感觉,有的让迷茫持续,时间久了,丧失了大好的进取机会。

已经毕业了的W同学一入学就称对专业不感兴趣,连连挂科。

直至大三快要结束了,他意识到必须要面对现实了,去上海参加了培训,三个月写了比前三年总和多几倍的代码。

我所在的学院毕业答辩中争优的和保及格的需要进行 第二次答辩。

当他的名字上了学院二次答辩名单时我不意外,让我意外的是他 参加的是争优的答辩。

单独交流时,W同学对我说:“早些真正意识到就好了。

” 能找到工作,毕业设计还能有争优秀的机会,他是幸运的。

早改变,结果会更好。

同年级的还有一位Z同学,我的帮助没有能让他回到正轨。

大学不再是强 扭的阶段,我只能关注着他。

Z同学的名字也出现在二次答辩的名单上,他参加 的却是决定能否及格的答辩,最后我看到他的成绩是零分。

我问班长才知道他 两次答辩都没有去,毕业照也没有照,根本没法毕业。

据和Z同宿舍的同学说, Z已经开始在工地上干体力活。

到大学阶段,意味着已经失去孩童时代的无限空间,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仍然 可以值得期待,但也不是拿兴趣说事的时候了。

不要等着兴趣从天而降,不要将兴 趣当麻醉剂,不要再将当初报专业或录取环节的错误作为消沉的理由。

用积极的态度,用务实的行动向一切让你不能将学习和积累进行下去的因素发起挑战,夺回期望中的大学和未来。

选择了某一个专业,清清楚楚为之而来的,我们要祝贺他;歪打正着还正合适 的,我们羡慕他的运气;能做到既来之则安之的,他们的大学也能有一个好的开端。

在专业起步的阶段,各人都会有各自需要克服的困难,对待困难的态度不同,与困 难共处的方式不同决定了在起步阶段不同的感受,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关于兴趣,我更多地要求因此而迷茫的学子能够先放下这个话题,用学习的行 动找到兴趣,找到专业与兴趣的结合点卩以兴趣为理由放慢前行的脚步是对青春的 —种亵渎,兴趣很重要,但其作用并没有大到成为决定性的和唯一性的因素。

兴趣 可以是一个助推器,利用不好也可以成为一个包袱。

大学生已经在面临很多现实问 题,如果是包袱就抖掉,只留下助推的成分。

可以脚蹢两只船面向自己心仪的专业,可能的途径包括转专业、辅修或者双学位、跨专业考 研。

转专业的机会并不多,需要有一个好看的成缋单,还要对心仪的专业真正地了 解。

不能如愿转专业的,辅修或者双学位是可行的办法,不同学校的情况有所不同, 同时学两个专业的知识,课业压力会变得更大,周末的时间将与休闲无关,除了选 择的勇气,还要有坚持下去的毅力,但这也是形成交叉学科知识体系的方式。

跨专 业考研也是一种选择,在为达到这种目标的学习路上,我提醒学子们切忌为考而考, 要获得在学业上真正的提高。

选择跨考的专业最好能与本专业有结合点,例如不少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考取了信息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做出难度不小的跨考决定要听从 自己的内心,不要出现上了研究生却再陷入专业与兴趣矛盾的境地了。

有一位和我 关系非常密切的学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大学生,体弱多病的他在大学期间受益于中医 和传统文化,立志学医,并考取了中医专业的研究生,即将毕业时在圈子里已经小 有名气。

每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放弃,谨慎选择,认真实施,不管什么样的选择,都 至少需要对自己负责。

上面的途径,围绕的是学历教育的模式,会按照另外一个培养方案展开学习。

另外的途径是可以自主地设计和创造条件,皮排个性化的学习,这就要求在课外自 主性学习中,找到本专业和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的结合点,设计好学习内容并有效执 行。

不求专业对口,但求志趣对路。

人生并不只是一条路,人生也没有回头路,这 样一种不受约束的行进,恰好能找到独特的自己。

有一位软件工程专业的女生,有 强烈的意愿学习生物。

我和她共同探讨了计算机和生物的种种结合点,以及通过课 外阅读、蹭生物类专业的课程和实验、和生物类专业的学生交朋友等种种可能方法, 她如释重负。

我不知道她后来情况怎样,在“两全”的追求中,需要找到合适的折 中点,这是她自己的事,只要放下包袱前行,这个点能把握好。

修双专业和跨专业考研需要借助外力去安排学习,而自主的安排全凭自己,这 两个极端各自的优劣自然分明,这也成了不少同学难以把握的根源:依了双专业毕 业要求或考研要求,可能会走入新的应试,而完全自主常常坚持不下来。

折中下来, 一种合适的方式可以是自学再加上考取专业资格证书。

我知道不少非计算机专业喜 欢IT技术的大学生在考“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证书。

考 试大纲可以帮助学习者设计学习内容,一次考试涉及多门课程,且考试内容中有实 践性的要求,这样的考试可以作为检验阶段性学习目标的依据,但不至于被考试、 课程束缚得太紧。

至于学计算机类专业对其他行业感兴趣的同学,不妨也据此思路 找到机会。

曰子不能这样过如何度过大学这段光阴

在这个多元化发展和充分尊重个性的时代,有一些大学生在积极快乐中度过,也有一些自己也并不满意。

没有兴趣,不了解专业,学不 懂,老师不好,氛围不浓,没有地方,网络和手机坏事,DotA,他们老叫我出去。

理由很多,以至于世界之大,竟然找不到一个安心读书的地方。

静夜思的时候也常纠结:父母,学费,大学前的寒窗十二载,曾经的理想,家族的荣耀,弟妹的榜样,中学老师的厚爱,大学老师的关心,表面的荣光和内心的空 虚,还有以后的生活……一觉睡醒之后,新的一天的开始,面对的还是没兴趣,不了解……然后是兴趣 真的没有了,该看的书越来越多,不懂的也越来越多。

想重新开始却无从下口了。

很多时候,静夜思也没有了:通宵游戏过瘾啊,K歌过了夜半,倒头睡了,哪有时间 去思

其实心里清楚,就是没有把这个理由端出来:日子不能这样过

日子应该怎么过,每个人非常清楚,周围其实也有很多榜样。

眼睛往哪儿看, 人就去哪里扎堆。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

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 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常有人说:“大家都这样。

”其实这些人也并不是不知道该如何过 好大学的生活。

入学时不知道,两月过后还不知道

一年、两年之后还不知道

在 生理上把自己当海伦凯勒了吗

西方有句古话:你可以将马拉到河边,却不能按下它的头去喝水。

什么

你不 渴

骗人,葡萄都是酸的呢

立足于独立面对,用一段时间的坚持让改变发生。

更重要的是,要乐于做出改 变。

习惯的方法不成,那就换种方式。

这个秘笈似乎人人都知道,但有人就是抱着 屡战屡败中用熟的办法不放。

天天用脑袋往城墙上撞,指望真能把城墙撞个大口子 来,却不知围着城墙转一转,找一下城门在哪里,或者去看一看是否有人已经用大 炮轰开了城墙。

振作这件事情说复杂真是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

振作只需要一个理由:日子不 能这么过

说开始就开始,说改变,就从现在开始。

关于钟汉良

最近当然放羊了~~~马上就要过生日了,应该会在家里和家人一起过吧~~~放羊回来后应该就要进行一些宣传了吧,玫瑰江湖ms还没有正经宣传过。

再再接下来……希望准备唱片

好吧我承认我在做梦= =不过接部好的电视或者电影来拍还是有可能的吧~~~

钟汉良的成长

钟汉良  英文名:Wallace Chung  出生地 :中国香港  昵称:小哇(由其英文名音译而来)(还有一说:女生见到他都会情不自禁地喊:哇,好帅

)  家庭背景: 爸、妈、两姐一妹  生日:1974年11月30日  星座:射手座  血型: A  身高: 183CM  体重:75KG  会说的语言:粤语、国语、英语  嗜好:网球、跑步、摄影、玩计算机剪接及绘图软件  口头禅:可、如何、你说  座右铭:努力追求的能见度,来自于随时自省的爆发力。

  对自己的评价: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更因为有趣而激起好学心。

  最大的梦想:以原始的方式环游世界  最讨厌的事:无意识的听到某个地方发生了可怕的天灾人祸。

  最难忘的事:离乡背景一个人搬到台湾发展演艺事业。

  最害怕的东西:蟑螂小强  最喜爱的运动:网球  喜欢的演员: 任达华、张国荣、Jude Law、Natalie Portman  喜欢的歌手:谭咏麟、梅艳芳、Michael Jackson、Usher、Justin Timberlake  喜欢的季节:春天  喜欢的颜色: 黑、白、灰  喜爱的食物:妈妈做的菜  最想去的地方:北极、撒哈拉大沙漠、西藏。

  最喜欢的饮料:水  喜欢的女生类型:长头发、会煮菜  会以何种动物来形容自己:猫  最喜欢的动物:老虎  喜欢的植物:蒲公英、伦敦海德公园的大树  喜欢的收藏品:登机证、太阳眼镜、好看的英文小说  对幸福的认识  喜欢的人在同一个时间也喜欢你,享受简单的生活方式,例如摊在沙发上。

  最想尝试的演出角色:拥有古堡的伯爵、绝顶聪明的天才人物  最想跟每一个fans说的一句话:你们这么热情的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当有一天我们慢慢变老的时候,我一定会清晰地记得大家窝在一起的时光。

  对人生的愿望:相信自己,就有奇迹。

(这句话是我的专辑“奇迹”的主要概念,分享给每一位朋友)  慈善事迹一览  他是一个真诚善良的人,对慈善事业从来不吝啬时间和精力,对自己的演艺事业永远热爱而执着,有着成年人的稳重隐忍和百折不挠,又有着一颗不随世事沧桑而泯灭的永远飞扬着理想的少年人的心。

  2006年6月22日,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二十五周年暨第五届“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公益活动表彰,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组委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授予钟汉良中国儿童慈善之星称号,名字镌刻在北京八达岭长城的“中国儿童慈善功德碑”上。

  2006年9月3日,钟汉良接受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颁发的聘书和爱心天使荣誉纪念牌,正式成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形象代言人。

在当天进行的红十字书库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他为了号召全社会向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捐献书籍,不遗余力。

钟汉良认为应该使这么有意义的活动让更多人知道。

  2006年11月,钟汉良作为第一期闪电星感动的嘉宾,为一位患尿毒症的小朋友筹集手术费,制片人尹晓葳念念不忘这次节目的录制:见到小朋友遭受的痛苦,堂堂183的男儿忍不住流下眼泪。

他站在宣传卡车上进行爱心宣传,从南京路到静安寺、从五角场到东方明珠……大冬天的,偏偏下雨了,钟汉良穿双薄底帆布球鞋站在雨水里,非常投入。

有“粉丝”打车一路跟着他跑,他就下车劝,别冻感冒不要再跟了,打车的钱,不如作爱心捐款吧

《人民日报》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并大为赞扬。

  2007年3月11日,在上海举办的新娱乐慈善群星会颁奖礼上,钟汉良获得最具动力闪电之星。

  2007年7月,钟汉良加入李连杰的壹基金计划,成为基金永久义工。

  2007年8月12日,赛车技术相当那个啥滴钟汉良毅然参加李连杰发起的“壹基金”杯慈善明星赛,筹得善款用于各种自然灾害的紧急支援和救助、辅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心灵阳光工程以及符合红十字会的人道主义救援。

  2007年12月,莱卡风尚大典,钟汉良获得爱心风尚人物奖,获奖感言话不多,一如他惯常的风格:给人关爱,跟人方便,给人快乐,给人希望,也是一种正面的风尚态度。

有人问:您认为爱心与世上有什么关联吗

还是觉得多做善事将会成为时尚

钟汉良说:现在越来越流行健康的人生,戒掉不良的嗜好,做善事、环保也是流行,两者确实有关联,希望这个风气越来越流行,大家都像我一样,随时带着自己的免洗环保餐具。

  1990  于香港拍摄麦当劳广告  1992  参加香港无线电视台舞蹈训练班,并担任舞蹈艺员,为期一年。

  1993  于香港拍摄富士胶卷广告  于香港拍摄维他柠檬茶广告  于香港演出港剧《少年五虎》  1994  于香港演出港剧《第三类法庭》  于香港演出港剧《亲恩情未了》  主持香港无线电视台综艺节目《K-100》  1995  于台湾拍摄统一奥雷特广告  于台湾拍摄孔雀香酥脆广告  于台湾拍摄Soda服装平面广告  七月出版个人第一张国语专辑《O.R.E.A.》  十二月出版第二张国语专辑《在你身边》,也成为95年台湾最受瞩目的男歌手。

  1996  六月出版第三张国语专辑《奇迹》首张专辑为先发行先预售的行销方式,并铸造纪念金币。

  七月拍摄第一部电影《超级班长》担任男主角并演唱主题曲二首,此部电影为96年台湾暑假最卖座电影。

  九月担任台湾教育部“蓝天项目”大使。

  十月推出首张粤语专辑《一千种不放心》,成功反攻香港市场,并于短短半年内以优异成绩夺得许多奖项。

  新城电台第一季优秀国语歌曲奖  香港电台开心印象大奖  商业电台十大健康偶像奖  商业电台跳得最Yeah奖  香港电台娱乐满天下十二星座舞蹈星奖  香港电台本年度进步奖等荣誉  十一月荣获“1996年十大最受欢迎偶像”。

  1997  一月出版第四张国语专辑《亲热》,并同时出版个人第一本写真集《旋转人马》。

  一月拍摄由关锦鹏导演所监制的电影《飞一般爱情小说》此为自台湾走红之后返港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

  五月拍摄龙祥辅导金电影《英雄向后转》 担任男主角,是一部以本土两代黑道家族对抗为主的乡土喜剧。

  六月出版个人第一张国语Remix舞曲专辑《自恋舞星级》,首创五款封面同时上市。

  七月经由春晖影业的邀请,为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经典之作《狮王大帝》改编而成的同名动画电影配音,饰演一只美洲鼠——杰克,生动有趣,颇受好评。

  十二月荣获“1997年十大最受欢迎偶像”。

  1998  一月出版第六张国语专辑《你爱他吗》。

  二月拍摄堂娜的音乐电影《别恋》,担任男主角并远赴上海实地拍摄。

  六月参加中影98年首部独资拍摄三段式电影《恶女列传》担任第三段《阿狗阿猫》男主角。

  八月大成报校园巨星榜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十月出版第七张国语专辑《Hello,How Are You》  1999  三月扩大举办全省小太阳能源总部歌迷大会并邀请彭佳慧一起现场演唱,同期推出全新改革版小太阳能源总部独立发行的专属会刊。

  六月出席喜愿儿协会之喜愿大使圆梦活动。

  八月与小太阳能源总部的会员到关岛四天三夜游。

  十月参加飞腾影视公司所拍摄的《白手风云》,担任男主角并于2000年12月13日由三立电视台播出。

  2000  三月钟汉良组BAND把第一次表演献给小太阳能源总部的会员,0307私人演唱会,钟汉良和自己所组成的BAND并邀请特别来宾彭佳慧一起来做最精彩的Live演唱。

  六月与滚石国际经纪部签约,成为经纪部旗下第一位签约艺人并将演艺规划多方发展,未来唱片,戏剧,主持,电影全方位经营 。

  九月参加独立发行商时代彩虹公司所投资拍摄的电影《今生有约》男主角。

  十月参加台视八点档连续剧《上错楼梯睡错床》担任男主角。

  2001  二月赴上海参加《花样年华》(又名《风尘舞蝶》)担任男主角的演出。

  七月《流星花园》客串演出剧里扮演一个居住在小渔村的少年阿松。

  十月赴上海徐汇区拍摄由黄以功执导年度大戏《千丝万缕》与大陆女星陈雨莳担任男女主角,该片被视为黄以功导演继《秋水长天》《海角天涯》之最新年度代表作。

  2002  八月首播于华视八点档播出之优质偶像剧《偷偷爱上你》中担任男主角江承飞一角,并演唱该剧主题曲。

  十月赴上海拍摄武侠大戏《四大名捕会京师》饰演腿功厉害无比的追命。

  2003  四月《Hi

上班女郎》第5集至第8集客串Johnny一角精彩演出  九月赴宁夏银川,拍摄一出国产武侠电视剧《逆水寒》。

钟汉良在《逆水寒》剧中扮演一个反面角色,个性阴险毒辣的顾惜朝。

  2004  一月推出第八张国语专辑《Soul Man流向巴黎》,有5年没有推出全新专辑的钟汉良,重回歌坛确实已经成熟不少,散发一股优雅的绅士气质,“小太阳”转变成“Soul Man”。

  三月大陆古装侠义剧《魔界》在河北涿洲盛大开拍,钟汉良在《魔界》里饰演为父寻仇的少年侠客 。

  六月海岩阳光三部曲的《午夜阳光》在上海开拍,人气颇旺的钟汉良担任男一号于佑和。

  2005  六月,在《侠骨丹心》中饰演厉南星,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侠客,面对着既是结义兄弟,又是情敌和仇人的金逐流,颇有些茫然无助,直至与丐帮帮主仲长统的孙女儿仲燕燕相知相恋,才实现情义两得。

  2006  三月,赴北京顺义拍摄《康朝秘史》,柔情出演满清第一才子纳兰性德,翩翩君子,温润如玉,与康熙是君臣,是朋友,是情敌。

  八月,与著名导演张纪中合作拍摄《鹿鼎记》,在剧中饰演康熙一角。

  十二月,与音乐才子李泉合作,推出单曲《风和日丽》,远赴英伦自导MV,整张单曲曲风清新,音乐,带着伦敦雾蒙蒙的感觉,温暖却又潮湿。

  2007  三月,在北京接受多家杂志访问及拍照,录制《光影星播客》节目。

  五月,在上海胜强影视基地,拍摄《上海王》,原著虹影,饰演男一号余其扬。

  八月,参加于上海举办的壹基金慈善明星赛。

  十月,在北京拍摄数码电影《夜玫瑰》,原著蔡智恒,饰演男一号柯志宏。

  十一月末,钟汉良饰演2008年年度大戏《玫瑰江湖》中男一号——沐晟。

该剧已于08年2月下旬顺利杀青。

  《玫瑰江湖》 出品人\\\/制作人:谭新国 监制\\\/编剧:于 正  2008  二月,赴上海参加《舞林盛典》,表演探戈。

  三月, 赴北京拍摄《舞动心灵》,饰演主角—— 黑池国际拉丁舞比赛的冠军楚思南。

  三月, 凭借《康朝秘史》中饰演的纳兰性德一角,获河南电视台“我的剧爱我作主”风尚男艺人奖。

  -------------截止2008年3月------------------------------------------------  英俊小生钟汉良因其热力无限的舞姿与笑容可掬的娃娃脸,在娱乐界素有“小太阳”之称

  虽然因合约的关系钟汉良沉寂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前这个永不言败的射手座男生再次整装出发,在偶像剧《流星花园I》中饰演了一个年轻潇洒的艺术家。

他以出色的演技向所有人宣布了自己的决心,成为一个全能艺人

如果从外表来看,钟汉良的确十分适合向多方位发展,因为他本就长有一张讨喜的年轻面孔,无论时间怎样流逝,都无法在他脸上留下些许迹痕。

再加上他拥有较强的可塑性,可以随时应外界需求进行调整,也就是常人所说的极具适合能力。

难怪自从他现道以来,无论是在歌曲中还是影视里从没有任何过分严肃的主题,没有任何虚伪矫情的风花雪月,全部都是自然而真实的聚集。

  此外,钟汉良出演《四大名捕》也颇受好评。

5121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