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热爱教育事业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培训后感想怎么写

给你个思个人再发挥下。

通次培训,我从中学到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

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这次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学习,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

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

地区与地区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区力的竞争,综合区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

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教师 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

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

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

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

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

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

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

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

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

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教师心得体会和感悟

教师心得体会和感悟  教师心得体会和感悟(一):  在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我的思想认识也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成熟,对教育事业的感情也逐渐浓厚。

近期县教育局开展暑期教师集训活动。

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十不准》等。

经过学习,我对师德师风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十不准》要求,我认识到教师是”人师“,教育本身是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创造性劳动。

下头,结合自我教育教学工作谈一点体会:  一、要热爱教育,献身教育。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我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进取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我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本事、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职责心、爱岗敬业。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

为什么说那些有精神需求的老师才会由衷地热爱教育

一、敬业是教师的一种境界和使命爱岗敬业是教师对待本质工作的基本品质,是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使命,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且愿意为自己从事的职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出贡献。

爱岗敬业是从事教师职业、做好教师职业的前提与基础。

教师如何才能敬业

它的前提是爱岗,热爱自己的教书育人的岗位。

1 、教师首先要培养起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我们知道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用生命去热爱、去呵护的事业。

也是一项需要生命激情的事业,如果一位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那么他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乐于奉献,甘于清贫,耐得寂寞,不为名利所支配,远离世俗之浮躁,脚踏实地,勤奋工作。

体现了人民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体现出一种境界和使命。

对一件事情由衷地热爱,从做好这件事情中得到无限的乐趣,这种乐趣能驱动其努力学习,把事情做好。

这是教师道德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必备的品质。

作为教师,是否认同与追求职业的社会价值,是否具有敬业精神,是否拥有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是衡量或评价师德的重要指标或砝码。

如何培养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呢

教师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同祖国美好未来的意义联系起来,就能感到教师为此而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就会感到当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和自豪,从而培养起热爱本职工作的感情。

而有了这种热爱本职工作的深厚感情做内在基础,就会有克服困难的力量,就能在劳动的艰辛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所以说,真正要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真正当好一位合格乃至出色的教师,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热爱教师职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培养起对本职工作的深厚感情。

斯霞老师就说过:我的教学生涯说:我从事教育工作 55 年了

当看到我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向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时,我的内心是多么高兴啊

我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深深地感到,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

它对国家人才的培养,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一代的成长,起着重大作用。

我越教就越热爱自己的事业。

2 、勤恳敬业培养责任意识“敬业者,专心致至事其业也”。

20 世纪 30 年代, 梁启超先生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师生所作的《敬业与乐业》的演讲,全面地阐释了敬业的内涵,他认为敬业就是: 1 有业之必要:人人都要有职业,因为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

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2 敬的含义:凡做一件事,必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3 敬业的原因: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只有敬业才能把工作做到圆满。

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会把事情做糟,结果自己害自己。

4  敬业的表现:讲求素质。

工作的过程要专注,尊重这份工作;工作的结果就是要完成那件事。

5 敬业的方法:专心工作是敬业的态度和最基本的方法,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应聚精会神地完成工作。

同样,教育工作者也有这样的类型: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有两类教师,一类是“为生存而教育”,一类是“为教育而生存”。

如果一位教师把学校当做谋求生存的场所,把教书当做养家糊口的手段,而得不到内心的自然与和谐,那么他就把自己也塑造成为了一台机器,只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地重复自己的工作,例行公事。

他的生命内涵日益贫乏,生存品质日益下降,不仅容易在教育工作中迷失自我,也大大降低了职业幸福的可能,失去了精神支点。

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曾说过:“事业就是生命,失去了事业就是失去了生命。

必须让生命每时每刻都燃烧,才能让事业发出光辉。

如果火焰熄灭了,事业也就暗淡了,我决心用生命之光去点燃事业之火。

”是的,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终身与奉献和牺牲为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教师奉献与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

教育工作是一种极艰苦的呕心沥血的劳动。

只有情志专一、艰苦奋斗,才能承担这一重大社会责任,终生不渝地献身于这一事业。

“安贫守志”更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崇高品格。

行知精神的传承者,杨瑞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案例杨瑞清, 1963 年生,江苏南京浦口区人,现任南京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

1978 年,杨瑞清初中毕业,正赶上 文革 后的第一次中考。

像很多农村孩子一样,杨瑞清报考了中专。

全乡共考中了 3 个,杨瑞清是其中一个。

填报志愿时,父亲毫不犹豫地帮他填上了 晓庄师范 。

这是父亲帮儿子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最大的一件事。

做完这件事,父亲就病倒了,后来查出来是白血病。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父亲已不能说话,他紧紧地攥着那张通知书,带着一丝安慰,平静地走了 ……15 岁的杨瑞清,背着行李,带着刚刚失去父亲的痛苦,走进了晓庄师范。

在这所由陶行知先生创办于 1927 年的著名师范学校里,三年的刻苦学习,让杨瑞清这个农村来的懵懂少年有了 脱胎换骨 般的变化。

这三年最大的收获,是全面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教育思想,心中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并且慢慢萌生出一个信念“向陶行知先生学习,走行知之路

”一转眼就要毕业了,他们是 文革 后的第一批师范生,分配形势非常好,留城,到好学校去,成为很多同学争取的目标。

1980 年底,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突然有个同学提议:咱们也像 陶行知先生那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创办一所 行知小学 吧

这个提议,一下子在杨瑞清心中掀起了波澜。

整个春节,杨瑞清都是在激动中度过的,他的心完全被想象中的 行知小学 占据了。

五四 青年节这一天,杨瑞清和同学李亮一起公布了他们的《关于试办行知小学的志愿书》。

顿时,平静的校园沸腾起来,他们一时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

南京市教育局的领导专程来学校找他们谈话,在赞扬了他们的理想和激情之后,又劝他们服从分配、锻炼成长。

于是他们请求,将他们一同分配到一所最偏远、最破烂的乡村小学,领导终于同意了。

1981 年夏天,他们被分配到江浦县建设乡五里大队小学,成了名副其实的乡村教师。

这所学校地处偏僻,下了公共汽车还要步行七八里山路,一排简陋的破房子建在一个小山坡上,只有 100 来个学生,七八个教师。

杨瑞清他们就住在用芦席隔开的半间小屋里,两张木床,一口水缸,一个难伺候的小煤炉,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可两个年轻人觉得,这比当年陶行知先生住牛棚办学的境界差多了,心里甚至还有点失落。

农村学校缺老师,尽管他们毫无经验,但是,还是很受校长的器重,并被委以重任,挑起了重担。

杨瑞清的任务是教一年级,是包班(即一个人教 5 门课,当班主任还兼任大队辅导员)。

理想要落实,激情要表达,杨瑞清把自己的班级命名为 行知实验班 ,开始了他的 教学改革 。

他回忆说: 那时我用的办法虽然蠢一点,花的力气虽然大一点,但效果还是不错的。

学生流失严重,杨瑞清就一个个盯住不放,反复做家长工作;班里 70% 的学生都是留级生,学习基础不好,他就及时鼓励孩子,手把手地辅导;学生眼界狭窄,他就在班上搞了一个图书箱,摸索出一套简便易行的课外阅读管理办法,迅速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陶行知 先生说, 生活即教育 。

学校虽然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却有美丽的大自然和丰富的农村生活,这些都成了杨瑞清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使原先苍白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学生们春天游南京,夏天到长江里游泳,秋天去登山, 六一 开营火晚会,国庆节开诗会歌会 …… 以前让学生们厌烦的学校,现在成了最喜欢的地方

这些都被五里大队的农民看在眼里,相传学校里来了两个好老师。

1982 年夏天,农民们拿出改革开放后挣的第一笔巨款 7 万块钱,在小河边为学校盖了 21 间新校舍。

年底,孩子们欢天喜地地搬进了新学校。

农民的支持让杨瑞清感动万分,他从心底里盼望:就让我们这样干他十年二十年吧,就让我们这样干他一辈子吧

1983 年春天,由于杨瑞清表现突出,受到当地县委的重视,调任他到江浦县团委当副书记。

走的那天,孩子们哭成了小泪人。

大队支书说:“我们不舍得你走,但我们不能耽误你的前途” 。

到新的岗位工作以后,杨瑞清却发现自己离开了学校和学生们,感到特别空虚和心神不宁,这种感觉让他度日如年,难以忍受。

只干了几个月,杨瑞清再也熬不住了,他决定还是回去当他的乡村教师

有人说他傻,可直到今天杨瑞清也不后悔: 当年陶行知先生下乡办学,有人说他是傻瓜,他却说: " 惟有傻瓜,救得中华 " 。

我一个中师毕业生而已,为什么害怕人家说一声 " 傻瓜 "

杨瑞清回来了。

看到希望的农民们再一次集资 10 万元,给学校建起了图书室、体育室、音乐室 …… 接着教育局又为学校调来了一批新老师,五里小学成了全江苏办学条件最好的小学之一

1985 年 1 月 10 日 ,五里小学被命名为 行知小学 , 22 岁的杨瑞清被任命为校长。

1986 年夏天, 行知实验班 的学生以良好的成绩毕业,杨瑞清开始在全校开展 不留级实验 。

那一年,他还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本科函授班 …… 那段日子,就像校园和村庄里到处盛开的鸢尾花,真是美好啊。

在一所乡村小学学校当 20 多年校长的人并不多。

杨瑞清的独特就在这里,他认同了这里,认同了自己的价值,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这样,所有对他的猜测都不攻自破,他死心塌地要做一辈子校长。

他有自己的哲学 ——“ 小里可以见大,平中可以出奇。

把小事做深、做精、做到极致,就是大事。

” 让教育回到教育本身,这是一种操守,也是一种境界。

杨瑞清把发展乡村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神圣使命,才能够坚守乡村 20 年,把奉献出自己的最美好的年华,无怨无悔。

杨瑞清把发展乡村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神圣使命,才能够有所创造,把一个把这所破旧的农村小学办成了拥有 24 个班、固定资产达 1000 多万元的 省级模范学校 。

先后他创办了行知实验班、行知小学、行知基地、开展了 不留级实验 、 村级大教育 以及 赏识教育 研究,受到全国教育界瞩目。

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先后被评为 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 、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 全国十杰教师 、 全国师德标兵 等。

二、教师在事业的奉献中成长和发展1 、爱岗敬业就意味着奉献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其中在教师道德中世人最为推崇的传统美德是在教育事业中甘为人梯、终身不渝的献身精神。

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留学返国,放弃教育部长高官不做,视三青团书记要职为粪土,终身安于“粉笔生涯”,投身教育 30 年,赢得桃李满天下,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事业而鞠躬尽瘁。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同志,从 18 岁起就从事教师职业,在他从教的 70 年中,先后经历了清末、民国初期、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统治等时期,饱尝忧患,矢志不渝,从一个为生计所迫的教书匠成长为著名的教育家,从一名民主主义战士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所走过的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中,他始终坚持“以教书为职业,教育为事业”,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被尊为“人民师表”。

国家和人民不仅需要大批的知识分子投身教育事业,而且更需要无数像陶行知、徐特立一样的忠于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教师,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立足教师岗位,去传播人类的文化知识和精神文明,去塑造青少年的灵魂,去培养和造就未来的建设者。

教育劳动是有高度责任性的劳动,它要求教师一开始就必须兢兢业业地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满足和懈怠。

教育劳动又是很繁重和复杂的,繁重的任务不断耗费着教师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教育劳动还是一种长期的连续性劳动,只要学生存在,教师就不可能脱离工作,也不可能放松和间断工作,否则班级质量将明显下降。

任何一位教师都难免利用休息时间辅导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和进行家访,也难免夜以继日地备课和批改作业。

教师的工作很难在八小时以内完成,教师在业余时间所提供的劳动几乎都是无偿的。

一位教师对其职业具有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敬业奉献精神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师要有“守摊”精神。

他说:“守”是课前认真备课,寻找传授知识的最佳方案;“守”是出满勤,干满点,给学生做好表率;“守”是认真地批改作业,绝不放过学生的一点差错;“守”还要放弃自己的好恶,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守”要收敛自己的脾性,耐心和笑脸才是教师的通行证。

总之,为了这一“摊”,教师要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守住学生。

2 、教师在奉献中不仅仅是付出,从中获得发展和成长杭州市优秀教师朱莱龄说:“我并不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在为下一代而枯萎。

相反,我觉得在孩子们中间我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

”是的,教师并非只是奉献,只是付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培育学生,自己也得到发展、升华,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师生共进。

有人说过: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 利于先生的完善和发展。

实质上,教师职业生活过程既是一个育人过程,也是一个育己过程;既是一个成人过程;也是一个成己过程是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生命力量不断提升与充盈的过程。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教师成长的过程。

教师的成长主要是指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生命力量不断提升与充盈的过程。

教师的成长包括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以教育智慧的养成为核心,以教师整体德行的提升为目标。

教师在奉献当中提升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丰富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实现了奉献精神与自我发展精神的统一,这又是教师教育和教师生命价值长远意义的体现。

试想,如果在工作中只感到在奉献,在不断地付出,感受不到身心的快乐和幸福,由此对职业自然会产生一种厌倦感和冷淡感,对工作也就失去了热情。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高,就很难有较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

如果教师在工作中经常体验到的是愤怒、疏离、寂寞和孤独的感觉,矛盾重重,冲突不断,那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他们培养出健康、幸福、和谐的学生呢

一位教师说过:教师要做“蜡烛”、“人梯”、“春蚕”,但不能仅仅是奉献,还要从中获得一种生命成长的体验,一种生命的意义感。

也就是说,教师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在照亮自己,发展自己。

正如 叶澜教授所说: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教育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地交融于一体的生命涌动的过程。

教师职业的崇高之处,也是其他任何职业无法比拟之处,就在于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已经不能用人的自然生命来衡量其生命的价值。

教师的生命在千万名学生的生命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在民族的生命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甘于奉献固然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总而言之,都是以教师的奉献为前提案例: 杨瑞清是这样看待教师的奉献与成长的关系:我终于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回报了关心我的人,我相信对于这种回报他们会满意的。

抓住这份感觉,我很开心很幸福。

用成长来感激,要拼命地成长。

我喜欢用三个词描绘自己的状态,自己的样子:第一个词是“坚持”,第二个词是“感激”,第三个词是“成长”。

人们对我有不少夸奖,也有不少非议,有人说“高尚”,有人说“勤奋”,有人说“聪明”,有人说“能吃苦”,也有人说“虚荣,爱出风头”,也有人说“走运”。

其实,对我的这些描述都不够准确,谈不上“高尚”也谈不上“虚荣”。

我给自己找了一个感觉最能描述我的状态的词,就是“坚持”。

我在乡村小学 20 多年没挪过步子,一直坚持走行知之路,所以就使得我所做的事情似乎有了一个好的局面。

我坚信任何一个人只要肯把 10 年、 20 年的生命集中起来做一件事,都一定会有一个大气象。

一心坚持,使我在行知之路上找到了人生的立足点。

这个立足点实际是生命的根基,你把这个根基扎在事业上面,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源不断的滋养,从而生长出自信心来。

诚心感激 ,使我在行知之路上找到了人生的平衡点。

找到了这种平衡点之后,就不会再自负了,再自以为是了。

人既不自卑又不自负,就真的很轻松,很快乐了。

因为感激而快乐,因为快乐而感激,不是为感激而感激,不是好像欠人家的才感激,所以这种感激是真诚的,是从内心深处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

全心成长 ,使我在行知之路上找到了人生的制高点。

这个制高点不是一定跟别人相比,主要是对自己的生命而言。

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拓展生命的空间,就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制高点。

而且,这个制高点是没有限高的,成长是没有止境的。

坚持、感激、成长要处理好几对关系: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才能够坚持;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才能够感激;处理好行与知的关系,才能够成长。

坚持、感激、成长三者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不可以割裂开来去对待。

我是在坚持、感激、成长的状态中走过来的,我还将弘扬行知精神,在坚持、感激、成长的状态中走向未来。

三、在敬业中感悟教师的幸福有学者认为,教师的职业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是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是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

显然,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

也可以这么说;作为一个教师所追求的职业目标应该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或者幸福地做一个教师。

案例被周总理称为“国宝教师”的霍懋征,一干就是 60 年。

霍懋征老师为什么在小学教师的岗位无怨无悔地奉献 60 年

首先 ,来自于她对教师这一职业价值的深刻认识:“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在我眼里更是一项事业。

这种观念在我的脑子里越来越清晰。

”霍懋征认为,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

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

当记者问起 霍老师做了一辈子小学教师,放弃了那么多“高升”的机会,后悔不后悔时, 霍老师坚定地说:“不后悔,因为我喜欢小孩子。

”其次, 来自于她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爱。

霍懋征认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爱这个事业”。

教育是一项事业,不是一种职业,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好教师的标准”,在霍懋征看来,只有深沉的四个字:“敬业”,“爱生”。

再次 ,来自于她对教师这一职业自觉地克服困难,排除障碍而进行行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精神。

霍懋征一生扑在基础教育事业上,经历几番打击都未放弃: 1962 年 6 月, 霍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时,二女儿病逝; 1966 年 6 月,她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不能回家,孩子们丢在家里无人照管, 13 岁的儿子被人轧死, 15 岁的小女儿吓傻了;在一年零九个月的“牛棚”生活后,她没有屈服,依然坚持着基础教育事业。

组织上希望她能出任北京市实验二小校长,霍懋征的态度无比坚决:“不

我的生命在课堂上,我的事业在课堂上,我要重新回到课堂中去,而且,我要教语文。

”从“职业”到“事业”,这也许是一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

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支撑就是信念的支撑。

也只有这样的支撑,一个人才能在自己选择的区域内排除万难取得成就,忠诚地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道德义务。

这是霍懋征的座右铭:“当教师是最辛苦的,但也是最光荣的,最幸福的。

当你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时候,你获得的欣慰是任何人也理解不了的。

”霍懋征对自己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60 年感到无悔。

1993 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霍懋征从教 50 周年研讨会”上,霍懋征老人将自己的感受归结为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

她说:“做一名教师实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这也是霍懋征优秀的个体道德品质最充分的体现。

第二,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创造 。

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创造的过程,教师每一天创造者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教育场景,面对每一个富有个性的孩子,他巧妙地施展因材施教的艺术,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性格阳光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光明起来。

而教师从中体会到满足与快乐。

教师还每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课程,把“干瘪”的教材丰盈起来,把抽象的教材生动起来,统一的教材鲜活起来,当他们在课堂上词采飞扬,诗情洋溢时,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效果的突破,都能给教师带来成就感,令教师幸福不已。

当教师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传递爱与自信,以自己的真情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时,作为教师伴随着热情和激动,感受着幸福,体会着幸福。

相反,一个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人,每天都是机械的重复,没有刑期的劳役,那么,他只有痛苦和绝望。

所以,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快乐。

”第三,教师的幸福来源与学生的成长。

学生活泼、健康、全面地成长、发展是教师劳动的根本指向,也是教师幸福感的源泉。

全国特级教 师张学钊老师说;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师的成功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超过自己。

对教师而言,学生的成长进步,就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也是他们全部付出的价值所在,更是他们的最大的快乐与幸福。

学生是教师幸福的源泉,当学生在难题面前豁然开朗时,当学生的精神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时,教师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师的幸福表征。

这种幸福在教育教学中随处可见:当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明白了生命的价值,从而羞愧满面,流下热泪时;当学生不再萎靡不振,充满自信时,教师体会超乎口体之奉的精神享受,由于教师的点拨,学生想出了解题方法;由于教师的帮助,学生改掉了不良习惯,变的积极上进;由于教师的辅导,使学生在各种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这些都能给教师带来金钱买不到的幸福。

学生快乐成长的过程正是教师生命增值的过程,是教师灵魂的延续,是教师价值的实现,是对教师生命的肯定,法国作家雨果说过;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

教师由于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爱的回报,这就是教师拥有的最大的幸福。

总之,教师职业是教师人生幸福的源泉。

教师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与智慧的桥梁,教师的劳动铺就了一条学生成才之路。

为了学生早日成才,优秀的教师总是呕心沥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耕作,岁月消逝了他们的青春,劳累熬白了他们的鬓发。

他们不企望成为显赫的名人,但当他们看到学生一批批成才时,却感到无限的喜悦。

因为他们从成才的学生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看到了事业的兴旺发达,看到了光辉灿烂的美好前景。

总之,时代对教育寄以厚望,对教师赋予重任,教师要以国家、社会的大业为己任,珍视自己所承担的职责,爱岗敬业,乐于为之奉献自己的宝贵年华。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

”并以三句诗加以形容——“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最终境界。

实际上,这不只是做学问的境界,从事创作的境界,也是我们生活的境界,事业的境界,人生的境界。

做教师也是如此。

教师之道,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大受追捧时不发烧,也就是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

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就是实干加巧干,既踏踏实实地工作,为学生倾尽心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又做一个有心人,时刻动脑子,探索规律,发现真理,追求成功。

第三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艺术。

把教师当作一种艺术,就是要晓古通今,博采众长,信手拈来最恰当的事例,将其融入课堂,天衣无缝,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汲取知识的芬芳,不再有学习之苦,不再觉背书之累。

这种境界,是每一位教师都要追求的,但是,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和坚持,才能体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乐趣。

这是师德境界的最高层次

教师学习名师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名师体会  通过对《以名师》的学习,让我在领略名采的同时,深刻感受名师对学生、对教育行业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凝聚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无微不至的关怀。

我为身边拥有这么多业务精、工作能力强、有远见卓识的同行而感到自豪。

在21世纪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尤其是要做一名优秀的老师,这段路还很漫长。

在专业上要有所追求,要坚持不懈地脚踏实地地学习,不断钻研,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现谈谈我的体会。

  首先,教师要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

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做代价的。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其次,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作为教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这种热爱,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的。

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入职思想汇报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

“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

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

漫画《感言》告诉我们 [ ] ①老师就是一根蜡烛,他为教育事业点燃了自己,照亮了

楼主你好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教育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师,教师的教育理想与学生的未来、学校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

在即将进入教师行业之际,我沉思细想:我的教育理想是什么

我用五个字总结了我的教育理想,那就是:用心做教育。

我想,有了理想才有了奋斗的方向,理想就像指明灯一样,照亮前方,引我前进。

我深信,只要心存高远,所有的理想都会成为现实。

用心做教育俗话说:只要肯认真,铁杵磨陈振。

无论做人做事,只要用心,就没有做不好的人,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做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

要做好教育,必须要用心,因为教育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感受,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全心全意。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的堆积。

”教育不只是知识层面的交流与探索,它是一项启迪心灵的大工程。

这项工程的成功有赖于我们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为灵魂的教育“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用心做教育必须做到敬业、奉献。

敬业,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美德,孔子称之为“执事敬”,朱熹解释敬业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我认为敬业是对所从事行业的热爱与追求,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对工作负责的崇高精神,是对自己负责的主人翁意识,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

有人说过这样一番话:选择了高山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就选择了孤单,选择了成功就选择了奋斗,既然选择了远方,也就选择了风雨兼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那么就要做好燃烧自己的准备,就要负起对社会、对未来,对国家的承诺与责任,就要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自己的职业。

爱岗敬业是做好一名人民教师最基本的操守。

雷锋同志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我想,当一名教师也应当如此,把有限的生命奉献到无限地为学生服务当中去。

奉献自己,并不是让你无休止地工作,而是在爱惜自己的同时去追求教育的更高境界。

李镇西老师说:“爱心和奉献必须同教师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联系。

”如果仅是一味地奉献,那么春蚕总会有“丝方尽”,蜡炬总会有“泪始干”的一天,到时候又拿什么去奉献呢

有人说:“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把黑斑留给它自己;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教师把自己奉献了,留给世界的是祖国的未来。

”教育工作者享受着如此的赞誉,更应该身体力行,精益求精,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用心做教育必须做到“四心”。

第一,要有良心。

长辈们常说:“要凭良心做人。

”那么,教育工作者就要“凭良心做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才会产生良知。

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台湾作家三毛在《雨季不再来》这本书中也写道:“教师并不是飞蛾扑火的烈士,教师本质上是有良知的生意人。

”教师有了良心,就会捧着良心的饭碗,端着良心的天平,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对国家高度负责的心态去教书育人,热爱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工作,教好书,育好人。

第二,要有爱心。

用爱心去教学,用爱心去浇灌,用爱心去体验。

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体谅学生、关心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谅学生的作业繁重,体谅学生的压力山大;关心学生的家庭生活,关心学生的情感生活。

教师对学生有爱心还要求教师应该与学生多加沟通,增进了解,培养感情。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

”教师和学生要经常沟通,只有沟通,老师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只有沟通,学生才能明白老师的含辛茹苦;只有沟通,才能更加体谅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一点体谅就少一点争执。

我相信,有爱的教育,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第三,要有感恩心。

感恩是爱的根源,是快乐的源泉。

感恩生活,感恩工作,少一点牢骚和抱怨,多一点和气和满足。

不懂得感恩,工作便没有了激情,生活便没有了滋味,人生也便没有了意义。

常怀感恩之心,才能知足常乐。

当我哭着没鞋穿的时候,才发现别人没有脚;当你抱怨工作不顺时,你才发现别人还在待业中。

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就是一个人不知感恩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

’”所以,教师应该常怀感恩之心,这样你才比较容易快乐,怀着感恩的心情去教书育人,才能收获桃李满园的芬芳。

第四,要有平常心。

平常心是一种冷静的睿智,是一种客观的理智,是一种忘我的心态。

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平平凡凡才是真,真真切切才是美。

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不要好高骛远,见异思迁。

看到别人赚钱了,发财了,就想着跳槽,想着发财。

在职称评定上对同事斤斤计较,不讲情面,明争暗斗,伤了和气。

这是很不值得的

选择做教师,也就选择了一份平淡与恬静,平淡看待一切,凡事以平常心对待,凭良心做事,享受这份恬淡的愉悦,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用心做教育还要做到用激情育人。

美国伟大哲学家爱默生说:“不倾注激情,休想成就丰功伟绩。

”激情是一种强劲的情绪,能激发潜能,释放能量。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面对展示的内容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作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教师需要激情,因为没有激情的教师,备不出活力四射的课,教不出思维敏捷的学生。

没有激情的教师,就像一潭死水,漾不起半点涟漪。

没有生命力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

中国著名教育家于漪说:“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

”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话:“想要成为好教师可能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

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

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

”伟大的学者们告诉我们:胸怀激情,教书育人,乃教书之道也。

人不能没有激情,教师更不能没有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教育的震撼;没有激情,就没有教育的共鸣;没有激情,就没有教育的创新。

当一个人没有激情的时候,他的生命意义也就完结了;当一个教师没有激情的时候,他的教育也就没有意义了。

教育因激情而精彩,教师因激情而优秀。

所以,我要当一名有激情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点燃心中的激情,做一份有激情的工作,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感染同事,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让这份激情不断传递,绽放光彩。

理想是神圣而崇高的;理想是行为的动力;理想是人与动物的界限,理想使人成为万物之灵;理想是伟大与平庸的分野,理想使人与众不同。

理想是力量的源泉、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

我的教育理想是:用心做教育。

真正做到敬业奉献;真正做到有良心、有爱心、有感恩心、有平常心;真正做到用激情育人。

也许,随着我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的教育理想也会随着改变,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开阔,更有前瞻性、创造性、建设性。

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我深知实现理想的艰难,但我绝不放弃。

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有愿望的、最渺小的人,也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曰不能,心向往之。

”让我们怀着教育理想,坚定信念,展翅高飞,拥抱未来。

读《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心得体会,谢谢了

我们了教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努力创新。

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立志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交给教育事业,积极进取,立足本职,努力工作。

\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

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的时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学、心理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在工作中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和需要。

\ 二、热爱学生\ 要当一名好教师,一方面我们要热爱教育这一职业,另一方面我们要热爱学生,这一条最重要。

好的教师必须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教师的“爱”是真诚的。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做到一视同仁。

教师的“爱”是公正的。

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

教师的“爱”是严格的。

严师出高徒。

爱学生就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中有度,真正地做到宽严相济。

教师的“爱”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教师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 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渊博的学识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关键。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但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我要说仅仅有一桶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时刻充实自己。

教师如果不具备广博的学识见闻,学生问你问题你竟不曾听说过,反而要向学生“取经”\ ,这可大大折损了教师的威望和形象。

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加上扎实的专业技能,这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在教学中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做到深入浅出,收放自如,游刃有如,保证教学质量。

对于一个教师的最高评价莫过于学生在课堂上求知若渴,赞赏和佩服的眼光了

\ 四、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现代教育。

所以做一名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

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大胆突破,敢于向传统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从而培养其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 我十分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教师这个集体,更喜欢活泼可爱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

努力做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6041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