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华东交通大学校史馆参观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华东交通大学校史馆的齿轮和牛象征着什么

齿轮象征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学校,公牛则象征二次建校时的牛劲与冲劲,饱含建校人的殷切希望。

真理中学贺校史馆观后感感

校史馆参观读后感 记得在我大二的时候,我就非正式的参观过校史馆。

当时是学长带我去的,那时只参观了校史长廊,也就笼统的看到学校的一些奖章等等东西。

那时我就有一种想再一次正式看看校史馆的想法。

今天,在校庆40周年的时间里,我终于再一次的参观了校史馆。

而且这次校史馆的开放,是在前馆翻新的后的校史馆。

现在的校史馆在前馆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从以前的一条长廊,到现在的整层楼。

整个建设更加合理和美观。

如今落成的大气庄重、设计富有创新的校史馆,便很好地记录着交大四十年的奋斗史及心血历程。

一直以来,我对学校的校史还是不甚了解。

今天参观完校史馆后,我才对交大的校史有了大概的了解。

在讲解员细心详细的讲解下,我知道了华东交通大学成立于1971年7月30日,将上海交通大学内燃机车专业和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调入上海铁道学院,改名为华东交通大学。

同年9月22日,决定将上海铁道学院迁往江西。

在这近40年里,华东交大从独立建校到系部初创,再到聚贤纳才,不为时艰,自强不息才鸿基初奠。

二十年的艰苦创业,给学校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

进入九十年代,我校主动适应形势,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励精图治,学校发展在规模、层次、质量都上了新台阶 通过这次对华东交通大学校史展的参观,我心生感叹:叹交大沧桑的昨天,辉煌的今天;更叹交大优秀杰出的领导教师队伍,奋发上进的莘莘学子

这次参观,使我知道了自己责任的重大,在未来的二年中,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的我享受交大带给我的荣耀和知识,明天的我将是交大的骄傲和欣慰。

从华东交大怎么到江西省博物馆?(具体说明公交路线)

304路—302路---1小时13分钟---15公里---步行737米从华东交通大学 步行约188米 到达双港路站;乘坐304路(15站) 到达省人民医院站;乘坐302路(4站) 到达社保大楼站;步行约544米 到达江西省博物馆 223路—18路---1小时14分钟---18公里---步行668米从华东交通大学 步行约192米 到达双港路站;乘坐223路(8站) 到达蓝天碧水购物广场站;步行约56米 到达蓝天碧水购物广场站;乘坐18路(8站) 到达省农业银行站;步行约420米 到达江西省博物馆

关于华东交通大学的一个小问题

23期,是铁路学校的实

并到交大后,做了现用途。

它建成之前,是一个小。

23栋对面的图书馆也是铁路学校的图书馆,有铁路学校的校史馆,合并到交大后,由于图书馆也合并了,由于管理原因,这个就不用了

毕业50年后耄耋之年的老同学聚会感言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您们好!  在我们初中毕业五十周年来临之际,我们60届初中、63届高中的八十几位同学和老师,从上海、苏州、嘉兴、杭州、临平等地来到塘栖,欢聚在一起,畅谈师生情,这是我们的缘份。

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十分激动。

从3月下旬同学会开始筹备时起,我已尘封的记忆被一层层揭开了……。

  岁月如流水,五十年的风雨,有太多太多的回忆,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些难忘的往事,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如同掠过的清风一般,不留一丝痕迹;有的却铭刻在了内心,想抹也抹不去。

纵然时间流逝,仍深藏心底;有些友情,纵然时代变化,仍恒久不变;有些价值观,纵然社会翻天覆地,仍烙印着我们那个年代的印记……,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辛与酸,也更懂得珍惜今天的生活。

  想当年,我们是一群顽皮不懂事的小孩子,是塘栖中学的教室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同学”的身份从此确定在每一个人身上。

当年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一起艰苦相处,患难与共,为学校初期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更可贵的是当时艰苦的环境,培养了我们不怕困难、自力更生、愤发图强的精神,这对我们能在五十年的风雨中,面对困难,笑对人生,起了很大的作用。

  50年前,国家正处于严重困难时期,人们生活也极度贫困,极大部分同学没能完成高中学业,经统计我们初三(1)班只有16位同学完成高中学业,只有7位同学进入大学深造。

我本人因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交不起学费,被-迫于1961年离开学校,未能升入高二学习。

由于家庭处境十分困难,于1961年12月参加了工作,当了一名装卸运输工,那一年才16周岁,生活在社会最低层,当时自己认为已经被社会所抛弃,情绪十分低落、失望,虽然自己多方努力,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我根本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只能默默承受着一个十几岁小孩子不应该承受的压力和煎熬。

我失望过,自卑过,但我没有放弃过,我相信我总有一天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今天回想起这段心酸的经历,实在无法想象自己当年是怎么煎熬过来的。

  回顾自己的人生的经历,五十年代是无忧无愁的少年年代,六十年代是多灾多难的年代,刚步入社会,就承受不应该承受的压力和煎熬;七十年代是艰苦奋斗的年代,为生存而奋斗,八十年代是愤发图强的年代,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努力奋斗,九十年代进入稳步发展年代,事业有成,向更高境界冲刺,进入二十一世纪,才真正到收获成果的时代,老有所获。

在五十年的坎坷人生中愤发图强,成就事业,毕生奋斗和努力没有白费,命运最终还是被自己掌握了。

  61年我被-迫离开学校,没有完成高中学业,但读书的愿望一直激励着自己,经过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我终于在1996年通过国家大专自考获得大专文凭,圆了大学梦。

真是少读了二年书,多读了一世书,好比“范进中举”第二。

  我从事电气技术工作已经整整四十,其间我曾经到上海工大、浙江大学、浙江工大进修、培训电气专业技术。

通过自学,从搬运装卸工到中级技工,再到高级技工,1995年又通过国家电气专业技术考核,获得“电气技师”职称,2006年又通过国家专业技术考核,获得“国家一级\\\/高级技师”职称,退休后还享受国家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补贴。

  我曾在集体企业、社办企业、校办企业、外资企业、港资企业、民营企业工作过,我经历过援建非洲国家的援外工程、中国驻柬埔寨外交使馆的建设工程、上海浦东机尝杭州肖山机尝宁波机尝上海磁悬浮轨道交通等多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还有浙二医院、浙江妇保医院、奉化医院、UT斯大康公司、杭州西湖博物馆、上海国际博览中心、华东国际珠宝城和上海、三亚、苏州等地的多个五星级宾馆工程项目。

结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

  目前我虽然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仍被返聘从事电气成套行业的制造、设计、维修的技术指导工作。

  这一切都是自学、自强、自立的结果.今天我可以自豪的对我的老师说一声:我没有辜负您们的教导和期望,也为您们争了光,让我再次向您们说一声:老师,谢谢您!  我从“自卑自负”到“自信自立”再到“自强自豪”的经历,有今天的结局,我很满足,因我的社会贡献已经得到了承认,我的人格得到了尊重,我的愿望已经实现,一句话;我很自豪。

这里我要向在五十年漫长的岁月中支持、帮助我的同学,表示感谢和敬意!没有您们的的帮助和支持,也许没有我的今天。

  从少年到白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已经步入老年,这是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同学”两个字在心头的分量越来越重。

无论走到天南海北,同学情在心里总占据一席之地。

抹不去同窗共学情!  同学情谊是一种财富,这种财富首先是精神方面的。

在我们情绪低落的时候,或许最先想到的不会是我们的父母,而是从我们的同学中发展而来的好朋友,向其倾吐心声;在我们孤单彷徨的时候,我们无处可逃,或许就会逃到同学的家里……,大家一起聊聊天,一起散散步;在我们缺乏信心,非常需要人支持的时候,或许同学会给我们所需要的支持;在我们受人唾弃,受尽千夫所指的时候,或许就只有同学仍然义无返顾地相信我们,维护我们。

真的,那是一种感动,一种会让人“欲语泪先流”的感动。

同学还会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帮助,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或许某位同学就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帮我们度过难关。

  我是一个热情的人,更是一个珍惜同学友情的人,无论是对同学还是对朋友,我都能以诚相待,希望同学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的友谊源源流长。

同学们分别多年,相聚的瞬间,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大家热情的参与是同学相聚的基础,也是同学之间延续友情的机缘。

欢乐自由、轻松愉快,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主基调.  人生的舞台已经把我们演变成了各个不同的角色,人生最有趣的事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创造新的生活。

我们每次聚会总是有说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话,我们的交流是最善意、最无私、最真诚的,每次聚会都能给每个人留下美丽的瞬间,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们一路走来,学会了闯荡社会,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成就了事业,实现了人生的应有价值。

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生活是一组乐曲,而青春是其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

不愿告别,却是在告别那稚气的年月;不愿告别,总是在告别那多梦的时节。

盘点同学,已有十几位同学不幸英年早逝,离开了我们,我感到很惋惜,他们的音容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我们活着的人们应该更加珍爱生命,保重身体,享受人世间的关爱,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发扬聪明智慧,继续沿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勇往直前;我们的自豪是拥有现在,揭开记忆的尘封,追寻岁月的见证,让同学情谊更加有力地鼓起我们新的人生理想和热情。

今天我们要保重身体,安渡晚年,看淡名与利,看轻财与贵,知足者常乐。

为我们人生的最后一章节,增添灿烂、绚丽的篇章。

  最后祝老师和同学们健康长寿,快乐每一天!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副贡生诰封奉政大夫是什么官

大界曾氏名人录  大界曾氏名人辈出。

曾元吉公六个儿子都读了书。

至第六十七派后不仅代代有读书之士而且房房有人在朝中做官:以下资料录辑[大界曾氏五修族谱]曾国藩、曾国荃、曾国葆、曾国华、曾纪泽、曾纪鸿、曾昭燏、曾昭抡。

曾约农、曾宝荪。

曾宪植、曾宪杰、等在论坛已有专述。

下列名录不再重复。

末入谱的名人当有遗漏。

  曾尚榜:曾元吉第三子。

名文炳字兴榜、号静轩。

清从九品。

  曾尚怀:曾元吉第四子。

字兴怀、号明德。

清诰封建威将军。

配贺氏,诰赠一品夫人。

  曾尚烈:曾元吉第六子。

字兴烈。

号戌若。

清诰封建威将军。

配龙氏,诰赠一品夫人。

  曾衍胜:尚庭长子。

字儒胜。

号竟希。

清诰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候一等义勇伯。

配彭氏。

清诰赠一品夫人一品伯太夫人。

  曾衍寀:尚庭次子。

字儒,号同寅,别号桂亭。

清诰赠奉政大夫。

配彭氏。

诰赠宜人。

  曾衍霖:尚榜长子,字儒霖,号琼芳。

清貤赠通奉大夫。

配彭氏,清貤赠夫人。

  曾衍雅:尚榜次子。

字儒雅、号仲醇。

清诰赠建威将军。

配高氏。

清诰赠一品夫人。

  曾衍达:尚怀六子。

字儒达、号尊三。

清诰赠建威将军。

配左氏。

清诰赠一品夫人。

  曾衍才:尚烈长子。

字儒才,号际盛。

清诰赠建威将军。

配左氏。

清诰赠一品夫人。

  曾衍铎:尚烈次子。

字儒铎。

号金声。

清诰赠中议大夫、武翼都尉、建威将军。

配贺氏。

清诰淑人一品夫人。

  曾兴仁:衍政长子。

字于心。

清诰赠武义都尉、晋赠建威将军。

配刘氏。

清诰赠淑人晋赠一品夫人。

[衍政系尚梁长子]  曾兴教:竟希长子。

名民升。

字为教。

号重五。

清太学生,貤光禄大夫。

配彭氏。

清貤赠一品夫人。

  曾兴致:字为致。

号中和。

清貤赠荣禄大夫。

诰赠振威将军。

配肖氏。

清貤赠一品夫人、诰赠一品夫人。

  曾星冈:名玉屏。

号星冈。

清太学生。

诰封中宪大夫荣禄大夫、诰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候一等毅勇伯。

配王氏。

清诰封一品夫人、诰赠一品候太夫人、一品伯太夫人。

  曾兴旭:衍寀长子。

字东阳、号阳谷。

清诰封奉政大夫。

配聂氏。

清诰封宜人。

  曾兴晟:衍寀次子。

字日成。

号紫云。

清太学生。

  曾兴国:衍霖长子。

字民惠。

清诰赠奉政大夫貤赠通奉大夫。

配唐氏。

清诰赠宜人她赠夫人。

  曾兴渠:衍雅子。

清诰赠建威将军。

配彭氏。

清诰封一品夫人。

  曾兴渤:衍魁次子、清诰赠奉直大夫。

配胡氏。

清貤封宜人。

  曾兴炬:衍达次子,清诰封武显将军。

配赵氏。

清诰封夫人。

  曾兴松:衍才子。

清太学生,诰封武义都尉,诰赠建威将军。

配刘氏。

清诰封淑人诰赠一品夫人。

  曾兴蚊:衍铎次子。

清武庠生诰封奉政大夫。

晋封中宪大夫。

配杨氏。

清诰封宜人晋封淑人。

  曾兴甲:衍铎四子:清诰封建威将军。

配刘氏。

清诰赠一品夫人。

  曾兴楚:衍铎五子:清诰封武又义都尉、晋封武显将军。

配刘氏。

清诰封淑人晋封夫人。

  曾毓岱:兴仁次子:字瞻岳、清诰封武义都尉、晋赠建威将军。

配彭氏。

清诰赠一品夫人。

  [尚梁曾孙]  曾毓裔:兴教次子,清敕授文林郎诰赠奉政大夫晋赠中宪大夫。

配彭氏。

清例封孺人、诰赠宜人、晋赠恭人。

  曾敏羔:兴教四子。

清五品衔侯选训导诰授奉直大夫诰赠资政大夫。

配朱氏。

清诰封宜人诰赠夫人。

  曾毓公:清诰赠武显将军诰赠振威将军。

配朱氏,清诰封夫人诰赠一品夫人。

  曾毓圭:清诰赠昭武都尉。

配彭氏。

清诰封恭人。

  曾毓壁:清诰赠武显将军。

配彭氏。

清诰赠夫。

  曾毓济:名麟书。

号竹亭。

清邑庠生。

诰封中宪大夫荣禄大夫光禄大夫诰赠建威将军。

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候一等威毅伯。

配江氏。

清诰封恭人一品夫人诰赠一品候太夫人一品伯太夫人。

  曾毓驷:名骥云。

字高轩。

清太学生貤封荣禄大夫光禄大夫。

特旨诰封通奉大夫。

配罗氏。

  清诰封一品夫人特封夫人。

  曾毓龙:清从九品。

  曾毓玟;清从九品。

诰封奉政大夫晋封通奉大夫。

配王氏。

清诰赠宜人晋赠夫人。

  曾毓璋:清诰赠武功将军。

配高氏。

清诰封夫人。

  曾毓官:清由军功五品保外委把总赏戴蓝翎加守备都司游击赏换花翎升参将副将总兵记名提  督刚勇巴图鲁御赐奖武银牌赏穿黄马褂诰赠建威将军。

配王氏。

清诰封一品夫人。

  曾毓华:清军功五品。

  曾毓聘:清从九品以军功保县丞府经历加同知衔即选知县由蓝翎赏穿花翎加三品封典奏留两江补用同知直隶州知州。

浩授中议大夫。

配周氏。

诰封淑人。

  曾毓衢:清六品军功。

诰授振威将军。

晋授建威将军。

配欧阳氏。

清诰封一品夫人。

  曾传家:毓岱长子。

原名嘉。

号进贤。

清诰赠武义都尉晋赠建威将军。

配陈氏。

清诰封淑人晋封一品夫人。

  曾传芹;清六品军功加五品顶戴。

配王氏。

  曾传薰:清诰授通议大夫。

配李氏。

清封淑人。

  曾传芳;清太学生诰封昭武都尉。

  曾传唐:清赏给二品封典,诰授武显将军。

  曾传盛:清太学生加同知衔,候选知县升用直隶知州,赏戴蓝翎。

  曾传黄:清由军功保外委把总。

千总守备,都司尉游击赏戴花翎。

  曾传俊:赏给一品封典。

诰授振威将军。

赏骑都尉世职。

追赠建威将军。

  曾传巨;清五品顶戴。

世袭骑都尉。

  曾传里:清由军功保至都司。

貤封武义都尉。

  曾传纯:清以军功,历保至参将,浩授武义都尉、建威将军。

  曾传宠:清赏五品功牌,历任江苏太湖水师哨长。

  曾纪辉:传冢次子。

清由军功保外委把总千总守备赏戴蓝翎升都司游击赏换花翎。

补授江南孟河营都司加参将副将总兵记名过缺简换提督敢勇巴图鲁。

诰授建威将军。

配李氏。

清诰封淑人晋封一品夫人。

  曾纪纲:传家三子:字趾祥原字祯祥。

清由军功保外委把总千总守备加都司衔赏戴蓝翎。

二十六岁,同治六年丁卯二月十八日午时在湖北蕲水县阵亡。

  曾纪麟:传家四子。

清太学生。

  曾纪兰;清五品顶戴。

  曾纪铎:清五品顶戴。

  曾纪梁:曾国潢长子。

清县学附生、貤封中宪大夫。

  曾纪湘:曾国潢三子。

清县学附生。

诰赠奉政大夫。

  曾纪渠:曾国潢次子[抚曾国葆]清二品荫生。

奉旨记名出使大臣。

诰授中宪大夫。

累赠光禄大夫。

  曾纪寿;曾国华次子。

钦加三品衔、二品顶戴,诰授昭武都尉、奉政大夫、晋封资政大夫。

  曾纪瑞:曾国荃长子。

一品荫生。

兵部员外郎,钦加三品衔、诰授奉直大夫。

通议大夫、诰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曾纪官:曾国荃次子。

正一品荫生,户部员外郎,云南司兼广东司行走,钦加三品衔,诰授奉直大夫。

通议大夫。

貤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曾纪禄:诰授奉政大夫。

晋封中宪官夫。

  曾纪福;清从九品。

  曾纪和:清贡生、遵例纳捐中书科中书。

  曾纪策:诰授武显将军、振威将军、建威将军。

  曾纪范:例授武显将军。

  曾纪笏:赏给正四品封典。

诰授昭武都尉。

  曾纪典:清太学生加同知衔。

诰封奉政大夫。

  曾广勋:清诰封奉政大夫,太学生蓝翎五品衔,安徵候补知县。

  曾广祺:清五品顶戴。

  曾广祜;国民党中央陆军讲武堂毕业、历任连长、营长、高级参谋、江苏句容县公安局长。

  曾广俊:清太学生。

德国陆军大学毕业,囝国民党陆军部航空署上校科长。

保定军校上校教官。

  曾广坛: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陆军少将。

  曾广銮:纪泽三子。

清正一品荫生。

花翎郎中衔,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曾广鎔:纪鸿三子。

花翎二品衔湖北侯补道,湖北牙厘局总办。

简授湖北施鹤兵备道、署理湖北按察使。

  曾广祚;纪梁四子。

江苏侯补道,诰授中宪大夫。

  曾广汉:纪瑞长子: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承袭一等威毅伯。

钦派留京师大臣。

  曾广河:纪瑞三子:特赏员外郎,邢部奉天司行走。

诰授中宪大夫。

  曾广江;纪官长子:特赏举人,一体会试花翎郎中。

钦加三品衔、二品顶戴。

安徵候补道。

诰授通议大夫,晋授资政大夫。

  曾广敷:纪渠长子。

诰授通议大夫。

  曾广泰:清太学生,国民党陆军少将。

  曾广镇:西南联大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后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中国科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广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陆军少校。

  曾广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毕业,陆军中校。

  曾昭懿:广祚第四女。

南京金陵大学理科学士。

北平协和医院博士。

  曾昭繗:广祚第五女。

西南联大经济系学士。

  曾昭楣:广祚第六女。

长沙艺芳女校高中毕业,西南联大生物糸学士。

  曾昭佑;广荣三子。

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陆军中校。

  曾昭粟: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陆军中校。

  曾昭敦;广泳三子。

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党政班十三期毕业,陆军第四十九师军需处主任。

陆军上校  曾昭垂:字启球。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6期毕业。

新疆建设兵团离休干部。

著有[评说曾国藩]。

入选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和世界名人录。

  曾昭谏:广鎔六子:交通大学公务管理科经济学士。

  曾昭杭:广钧钧子,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

华东美术学校校长、湖南省政府参议。

  曾昭桦:广钧三子。

香港大学文学士。

广西省高级顾问、  曾昭柯:广钧四子。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五期毕业。

军政部外事局少校参谋。

  曾昭亿:广鎔次子:国立南洋大学铁路管理科学士。

北平铁路管理学院交通博物馆主任。

  曾昭建:广鎔三子:湖南大学商科学士。

川滇公路局宣威段会计主任。

  曾昭明。

中央陆军官学校毕业。

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参谋班毕业。

陆军少校。

  曾昭棉:广鎔五子:上海无线电专门学校毕业、汉口公路局无线电台台长。

新中国建立后任湖南常德无线电厂高级工程师。

  曾昭权:广钟长子: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士。

北平电灯公司西山新厂主任工程师。

新中国建立后任湖南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主任。

  曾昭桓:广钟次子。

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

美国意利诺大学铁路土木工程学士。

复旦大学教授、广西大学教授、交通大学教授。

  曾昭承:广祚长子。

美国威斯科康新大学经济硕士。

国民政府会计处科长。

  曾昭拯:广祚五子。

大夏大学商科学士。

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财务科科长。

国民政府交通部秘书。

  曾昭六:广汉九子。

上海复旦大学商科学士。

历任国民政府兵工署科长。

  曾昭籛:广河长子:国民政府邮传部员外郎路政司行走。

  曾昭南:广汉次子:清太学生、花翎同知衔。

湖南私立第一法政专门学校毕业。

  曾昭河:广江长子。

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

  曾昭义:广江四子:日夲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士。

国民党中央考试院检定高考及格会计师。

  曾昭祁:广江五子:日夲东京大学商科学士。

国民党中央铨叙部甄审合格经济部特许会计师。

  曾昭茂:广敷次子。

清太学生。

花翎三品衔。

日夲法政大学毕业。

国民党政府河南省鹿邑县县长。

  曾宪惠: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第一期毕业。

陆军中校。

交通部人事处审查委员。

  曾宪模:湖南私立明德中学毕业。

辽宁铁道管理学校毕业。

  曾宪栋:国立湖南大学理工科学士。

全国运输总司令部上校电信主任。

  曾宪朴:昭和长子。

国立中央大学农科学士。

英国伦敦大学理科硕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办公厅主任。

  曾宪柱:昭和次子。

湖南私立明德学校高中部毕业。

华西大学毕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曾宪楷:昭和长女。

曾宪植之姐。

湖南大学文学士,私立燕京大学文科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终身未嫁。

  曾宪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校区毕业。

美国联合大学硕士,台湾国防部电视制作中心主任。

国大代表。

  曾宪援:立军军官学校气象科第十二期毕业。

台湾民航气象中心简任主任。

少将衔。

  曾宪衡:湖南医学院毕业。

历任湖南医学院教授。

卫生部外医学杂志社编审。

  曾宪枚:湖南私立明德中学初中毕业。

广雅中学高中部毕业。

  曾宪枢:国立湖南大学商科学士 。

  曾宪根:湖南私立明德中学初中毕业。

岳云中学高中部毕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西分校毕业。

  曾宪涤:昭承次子,字雅恂、号子静、行二。

著名导演(代表作: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大界曾氏名人录中:曾兴仁、曾毓岱、曾传家、曾纪纲、曾纪辉、曾纪麟、系夲人直系长辈。

  家谱  曾姓的最早家谱修于何时,已无从可考,《宋史·艺文志》记载的曾肇的《曾氏谱图》一卷,算是曾姓的最早族谱了,该谱已佚。

  现存族谱大都是明以后所修;从地域上看包括安徽、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山东、四川、湖北、江苏、江西、香港、台湾等地区,尤以福建、广东、四川、江西为多。

  其体例大多采用前序、后跋、中正文的体例,分别阐述修谱源起、家族起源、各支谱系、族规家法、宗祠祭祀等内容,其中尤以谱序最具影响和家族特色。

  另外,修谱往往都要请学者名流、政界要人或本族名人作序,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明代刑部尚书何乔新都曾为曾姓族谱作序。

  曾姓家谱文献目录  曾姓家谱一:  《温陵曾氏族谱》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兴宁曾氏族谱》  广东梅县《曾氏族谱》  香港新界《曾氏历代宗亲谱》  晋江《武城曾氏族谱》  《清源曾氏族谱序》  福建《上杭曾氏族谱》  《江阴曾氏续修宗谱》  《海虞曾氏家谱》  汉寿《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宁乡《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湘乡《武城曾氏榔山族谱》  湘乡《武城曾氏榔山族头江房谱》  湘潭《淦田曾氏六修族谱》  四川富顺《西湖曾氏祠族谱》  福建德化县浔中镇《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民国三十七年重修)  德化县浔中镇《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安海《武城曾氏族谱》  曾姓家谱二:  曾氏宗谱口口卷 明隆庆活字印本 北京大学卷  安徽旌德·旌阳曾氏宗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王昌期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崇本堂活字本四册北图  湖南湘潭·石莲曾氏六修族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曾自通、曾海南纂修清同治五年(1866年)追远堂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河北大学  曾氏(族谱)世系表不分卷曾水照 1976年铅印本 精装一册 北文献会附注在台曾氏裔孙谱系  曾氏族谱人事编、谱系编不分卷 游有财 民国1971年创译出版社铅印本 精装一册 北文献会 附注在台曾氏裔孙谱系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间刊本 福建师大 注:谱始修于清嘉庆十一年曾毓樽、曾衍泳  福建古田·曾氏家谱续修 (清)曾新修四年(1907年)稿本 一册 福建图  海虞曾氏家谱不分卷 曾达文 清光绪—一册 哥伦比亚大学  海虞曾氏家谱六卷 曾达文民国十三年清光绪三十十年活字本铅印本  曾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附 曾传着 清光绪二十六年活字本 十四、十六册 哥伦比亚大学  广东潮洲·潮郡九邑曾氐宗祠祠簿一册 (清)光绪十七年曾董理等纂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刊本 广东汕头市档  广东兴宁·曾氏族谱不分卷 曾庆良 民国十三年油印本 一册 广东兴宁、日本静嘉堂  广东·蕉岭曾氏族谱不分卷 (清)曾毓郯重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刻本 广东中山图 注:版心作《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广东·梅县曾氏祠不分卷 (清)曾祖禹、曾景行纂修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序刻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注:封签作《梅城凤尾阁曾氏大宗祠谱》  广东·南海曾氏家谱不分卷绪三年(1877年)钞本 广东中山图  广东·南海曾氏族谱不分卷绪五年(1879年)刻本 广东中山图 (清)曾梦鸿等编 清光 (清)曾毓郯重修 清光注:版心作《武城曾氏重  广东潮洲·潮安敬慎堂曾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曾清河修 民国十八年(1929年)石印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广西容县文管 注:残存本载有山东嘉祥、湖南宁乡、广西容县三地曾氏  曾氏族谱不分卷 曾氏族谱编委会 1971年创译出版社铅印本 精装一册 国史馆 附注曾氏裔孙谱系  福建·长乐县感恩村曾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曾尊椿等修 民国十九年(1930年)长乐曾氏石印本 四册 哈尔滨师大、福建图 注:清乾隆四十六年曾承苞始修  海虞曾氏家谱不分卷 曾达文 清光绪二十年木活本 一册 哈佛大学  曾氏四修族谱十六卷 曾传着 1967年影印本 哈佛大学  曾氏族谱不分卷 游有财、曾氏族谱编辑委员会年铅印本 一册 哈佛大学  安徽黄山·太平曾氏重修族谱二十九卷首一卷 (清)曾书之,曾高望纂修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守约堂木刻本 三十九册 河北大学  安徽黄山·曾氏文献存征五卷 曾士璋辑 清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注:版心作《太平曾氏通介房谱》  湖南衡阳·曾氏六修族谱 (清)曾育才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宗圣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山东历城·曾氏家乘略二卷 (清)曾自尚增辑 清乾隆二十年(1755)钞本 一册 河北大学  四川成都·曾氏通谱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修民国三年(1914年)重镌本 一册 河北大学(二部)  湖北新洲·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民国)曾百容等续修 民国十九年(1930年)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大渡乡 注:清光绪三十一年曾少衡创修  湖北新洲·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一卷 (民国)曾毓南、曾广发重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红旗乡曾寨村 注:清咸丰十一年曾毓楷、曾红万等首修(湖北新洲)武城曾氏宗谱八卷 (民国)曾志益重修民国十二年 (1923)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徐古镇万岗村  武城曾氏族谱二卷 木刻本 湖南来凤县志办 注:该族散居湖南龙山、湖北来凤等地  湖南·湘乡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曾嘉言、曾大型等修,曾林书、曾克能等纂修 清嘉庆四年(1799年)刻本 一册 湖南图  湖南·曾氏支谱齿录不分卷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写本 湖南图 注:该族散居衡山、湘乡等地  湖南湘乡·武城曾氏续修族谱口口卷首一卷 (清)曾贯之、曾得宗修,曾志坚、曾纪英等纂清同治八年(1869年)活字本 湖南图 存八卷  湖南湘乡·曾氏田宅族谱口口卷 (清)曾瀛、曾尚录等纂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刻本 湖南图 存卷

【第1句】:

【第2句】:3  湖南·武城曾氏七修族谱四卷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活字本 二册 湖南图(存卷

【第1句】:2,又一部存卷首)  湖南湘乡·曾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首四卷 (清)曾传着、曾怀柳等修,曾毓绪、曾广镕等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9)、美国  湖南·湘乡田田曾氏续修族谱口口卷首二卷 (民国)曾芸阁、曾茂才纂修 民国六年(1917年)武城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上)  湖南益阳·曾氏四修族谱口口卷首四卷 (清)曾昊继纂序清光绪十八年(1892) 活字本 湖南图(存七卷)  湖南湘乡)武城曾氏衍湖南湘乡大界五修族族谱十九卷首一卷 (民国)曾广杰纂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活字本 湖南图(存十七卷)  湖南湘乡·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四卷首一卷 (清)曾心德、曾连胜修,曾连峰、曾祯祥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活字本 十二册 湖南图(又一部存二册,又一部存三册)  湖南衡阳·衡西曾氏五修族谱不分卷 (民国)曾祉续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养志堂活字本 七册 吉林大学  曾氏宗谱不分卷 曾星炳等续修 民国五年(1916年)活字本 一册 吉林大学  江苏常熟·曾氏家乘不分卷 (清)曾彬文辑 民国钞本 一册 江苏常熟市图 注:曾彬文卒于清咸丰十年,后人增辑记事至宣统间  江苏南京·武城曾氏派衍金陵族谱口口卷苏南京市档(存卷

【第3句】:4)  江西吉安·梅山曾氏重修族谱 木刻本记事至清光绪十六年  江西·曾氏宗谱四卷 江西铜鼓县丰田木刻本江西档 (江西)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三十三(1907年)木活字本一册 江西图 残  江西·袁郡曾致昌祠谱口口卷 (民国)曾大方等纂修民国四年(1915)鲁国堂木活字本 江西图  江西吉安·曾氏族谱不分卷 (清)曾世珍等纂修庆三年(1798年)木活字本 一册 江西图  江西萍乡·萍邑曾氏祠册一卷 (清)曾元善等纂绪间木活字本一册 江西图清喜清光  江西修水·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曾照临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木活字本 二十八册 江西图  江西·袁祠曾氏族谱四十三卷前编二卷后编一卷 (清)曾挺森等纂修 清同治元年(1875年)鲁国堂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七卷)  江苏常熟·海虞曾氏家谱不分卷 (清)曾达文纂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常熟曾氏义庄活字本 一册 历博、上海图、江苏常熟市图、江苏苏州市图、日本、美国 注:首修于明曾玉梁  四川成都·曾氏通谱蜀支谱不分卷 (民国)曾启濂、曾尔楷等修民国三年(1914年)成都曾氏墓祠刻本 历史所、河北大学(二部)、南京大亨、四川图 注:清乾隆五十八年曾痴园始修  曾氏族谱不分卷 游有财1967年创译出版社铅印本精装一册 林添福 附注在台曾氏裔孙谱系  湖南·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曾容光等重修影印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刊本 四册 美国  香港·新界曾氏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写本 一册 美国  香港新界·沙田曾大屋三利祖族谱不分卷 写本 一册 美国  武城曾氏家乘一卷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序木活字本 美国  武城曾氏谱原残口口卷 (清)曾文王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刊本 美国(存卷1)  武城曾氏家乘十卷 编修者不详清乾隆四十六年木活本六册美国国会  武城曾氏续修家谱不分卷 清刻本 一册 南京大学  江西吉安·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曾毓蹲、曾衍咏同修 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刻本 南开大学、南京大学  江苏常熟·海虞曾氏家谱六卷 (民国)曾达文等纂修民国十三年(1924)常熟曾氏义庄排印本 三册 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江麻苏州市图、江苏常熟市图、美国  山东嘉祥·武城(曾氏)家乘八卷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序刊本 六册 日本  广东兴宁·曾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曾庆良等重修 民国十三年(1924年)油印本 一册 日本、美国  武城曾氏谱原残一卷 曾文玉 清光绪二十二年刊本日本东京帝大  曾氏家训八卷 曾克专 民国铅印本 一册 日本东京帝大  山东嘉祥)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四卷(清)曾宪柘主修 清官统二年(1910年)木刻本 山东嘉祥县满洞乡南武山村  江西吉安·庐陵曾氏家乘口口卷 (明)曾孔化辑 明嘉靖刻本 上海图 存五卷  江西吉安·庐陵曾氏家乘六种三十二卷 (明)曾孔化编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刻本 上海图、天一阁  富顺·曾氏宗圣支谱 曾昭煌等编修 民国石印本 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绵竹·曾氏家谱不分卷 (清)曾文生续修 清咸丰间刻本 一册 四川图 注:此谱首修于清乾隆年间曾仁山  四川·富顺曾氏宗圣支谱不分卷 (民国)曾昭煌编纂民国间石印本 四川图(存一册)  四川简阳)曾氏宗谱不分卷 清刻本 四川图(存一册)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钞本 四川图(存一册)注:记事迄同洽年间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忠谋堂刻本 四川图 (存一册)  武城曾氏全国通谱七卷 (民国)曾贡三、曾介圭重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石印本 四川宣汉县档(缺卷7)

长安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急需客观比较

在线等

谢谢

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山红红一行访问长安大学,与长安大学探讨相互交流借鉴办学经验。

  长安大学校长马建向山红红一行详细介绍了长安大学的情况。

山红红指出,中国石油大学与长安大学一样,都是部属重点特色大学,都有多个校区,在发展战略和思路上也有许多相通之处,有很多值得相互借鉴学习的东西。

两校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必将会加快双方的发展。

山红红与马建分别就学科建设、多校区管理、两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随后山红红一行参观了长安大学校史展,考察了长安大学的教学科研设施。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三所部属院校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兼有经济、管理、人文多种学科,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

在公路、汽车、地质、土木等学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学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有全国高校唯一的汽车高速试验环道和综合测试场。

近年来累计承担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50余项,省部级重点项目120余项。

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0多项,年科研经费2亿多元。

长安大学与我校在学科建设等方面有过多次成功的合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8297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