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国学修身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为创建文明城市家长签名寄语。

1) 关爱,驱散阴霾,重现明媚阳光。

热情,驱逐寒冷,温暖孤独心房。

友善,驱去冷漠,双手紧紧拥抱。

文明,凝聚力量,绽放无限光彩。

  2) 讲文明,树新风,无怨无悔永追求。

人为本,德为先,任重道远分党忧。

四有人,精气神,立足岗位争优秀。

乐助人,做好人,真诚奉献创一流。

  3) 经史子集千万言,诗词歌赋美名传。

继承发扬任在肩,我辈儿女记心间。

继承发扬不懈怠,旧曲新词谱新篇。

更有才俊多坚韧,中华经典代代传。

  4) 兢兢业业做工作,闲话滥话不多说。

为人热忱不冷漠,关心别人没有错。

为人诚信增友谊,谨言慎行好声誉。

修身律己齐努力,生活事业甜如蜜。

  5) 乐善好施,慷慨解囊。

勤俭朴素,珍惜食粮;互敬互爱,相谦一丈。

戌边卫国,寸土不让;爱护同胞,宽宏大量。

面对列强,奋起抵抗;弘扬文明,中华自强!  6) 乐助人,多为善。

爱无私,德无限。

传文明,积跬步。

老吾老,及人老。

修吾身,律己心。

传经典,阅国学。

守诚信,明礼仪。

行清廉,扬正气。

  7) 品唐诗宋词,弹元曲小令,传承千载文明新辉煌;读四书五经,诵百年经典,传递国学修身好风尚;庆和谐盛世,歌家园和谐,弘扬浩然正气壮国威!  8) 和谐文明,从面带微笑做起。

修身律己,从文明用语做起。

绿色低碳,从节能减排做起。

正风正气,从友爱互助做起。

文明中国,从一点一滴做起。

  9) 古之先民,率直天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淳朴厚道,崇德尚品;揖让进退,克己复礼。

今之我们,努力学习;传递文明,爱心接力!  10) 明理明智多读史,聪明智慧多读诗。

精致精密多演算,深刻铭刻修哲理。

修身养德讲伦理,能言善辩学逻辑。

塑造人格好品质,博览群书达礼仪。

  11) 人生之福悟出爱,人生之需爱之唤。

人生之刑乃无爱,人生之悲乃爱短。

人生之美乃大爱,人生之德大爱宽。

爱己爱国爱世界,爱我中华大爱传。

  12) 人为本,德为先,先进文化引领人。

中华礼,传文明,高尚精神塑造人。

中华文,精气神,丰富文化满足人。

中华美,中华乐,崇高品德教化人  13) 留一点善意,写出美好人性;露一丝微笑,显出快乐之感;成一幅画作,绘出人间真情;作一支曲调,唱出幸福歌声;捧一片真心,映出社会和谐。

  14) 绿色低碳山河秀,华夏处处尽和美。

仁爱孝慈承传统,文明中华展新风。

放眼神州满诚信,百花迎浴和谐风。

群策群力传经典,齐心协力扬正气。

  15) 刮起文明和谐风,飘洒仁义孝慈雨,闪耀诚信礼仪光,唱响修身律己曲,高举廉洁厚德旗,喜诵国学经典热,弘扬浩然刚正气,神州处处显和美。

  16) 关怀帮扶,手拉手;传授技能,面对面;排忧解难,心贴心;合力抗灾,肩并肩!山远水遥,一线挂牵;人间有情,爱心无限!  17) 红红丝,长长线,一朝一夕绣家园;行行善,助助人,一点一滴举百善;浓浓情,深深意,一生一世效家园;让让座,微微笑,一言一行文明间。

  18) 花朵再艳,也需要绿叶衬托。

瓜果再甜,也需要大地奉献。

人们的美,需要内外兼修美。

唯有心灵美,品徳美,行为文明,才是最美的人。

  19) 华夏文明,荟萃古今;经典名人,激励精神;智慧勤奋,诚实守信;包容胸襟,和睦友邻;坦荡光明,风清气正;与时俱进,科学创新。

  20) 明礼守信以诚为贵,尊崇爱老以孝为贵,知耻尚廉以荣为贵,传承经典以德为贵,弘扬美德以善为贵,修身律己以和为贵,正风正气以礼为贵!

小学生背诵古诗的收获与感想

《古诗文诵读心得体会》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从《诗经》到诸子散文,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无一不蕴涵着丰富的哲理,高远境界. 时间是宝贵的,我们的古人就非常珍惜时间,同时告诫人们“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生待明月,万事成蹉跎”。

这些千古名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我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就把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

而我们个别青少年整天沉溺虚拟网络世界,荒废学业,一事无成。

如果你们读了这些古诗文,有很多的人会受到启迪和教育,从此珍惜时间,发奋读书。

是啊

通过经典诵读,你会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体味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你会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领略古人的豪迈气概。

又会从“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体会到清新婉约的韵味。

爱上经典诵读吧

你会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领略到塞外奇特的大漠风光。

会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体味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壮志豪情,还会激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强烈的爱国之心„„《传承经典修身养性》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

我们临沂自古就有尊老爱幼,崇德尚善的良好风气。

国学诵读的开展,我们小学生受益匪浅。

“民不信不立”,“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这些名言警句教育和警示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可见诚信的重要性。

《弟子规》又曰:“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通过经典诵读,我们一定会受到启迪和教育,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经典诵读让我们学会自律。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择其善者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还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弟子规》曰:“读书法,有三要,心眼口,信皆要”.即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古诗文就连写字的要领阐述的入木三分:“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读书的选择及信心的培养也精辟入理:“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

如此种种,让我们叹为观止,终生受益。

《经典古诗文诵读体会》这学期,我校开展了国学朗诵,我们异常高兴。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博大而精深,一首首、一曲曲气吞山河的诗、词、赋如群星璀璨、华光四射。

朗诵经典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你能感受到一颗颗民族心和一段段爱国情。

李白的诗笔,把你带进激情的山川;王维的诗情,把你融入如画的意境;经典浩如烟海,让我们从小选取经典古诗文来朗诵,或许我们现在有许多还无法解读,但我们重在濡染经典的灵气,让经典长相伴随,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也许会豁然顿悟。

我们在这次古诗文经典诵读中得到了全面发展的机会。

学习方面,我们对古诗文经典又熟悉了;做人上,我们得到了教育;平日中,我们也通过读背来检验自己的记忆力。

我们决心从今以后背诵更多的中国古代文化结晶。

《诵读经典体验美丽》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渊远流长,古诗文是艺术精品是民族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通过经典诵读,你会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体味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你会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领略古人的豪迈气概。

又会从“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体会到清新婉约的韵味。

经典诵读让我们学会自律。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择其善者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还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弟子规》曰:“读书法,有三要,心眼口,信皆要”.即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灵家园。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读国学经典,扬民族文化》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

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规范。

他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言慎行。

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这是儒家的基础,更是我们人性的基础。

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道出了毛泽东的所思所想,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现代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

做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引以为傲,它是我们中国人的国粹

我们应该一起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中国这条巨龙永远腾飞在世界的东方

走进国学,亲近孔子,家长感言怎么写

国学的深刻和广泛需要我们一辈子去学习、去感悟。

国学是以儒释道三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总称,涉及诸子百家的典籍,是一门心性之学。

让我感到我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而对于教学方面呢,孩子们能从中学到的益处也很多,包括孩子为人处事的导正,知识的积累等等。

一、借“国学”知识的教学,教孩子学礼、懂孝。

《三字经》运用了大量历史典故,言语简练,意义深刻——“昔孟母,择邻处……”“养不教,父之过……”当我们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顾此失彼,茫然失措时,这些古老的语言可以给我们指引方向,相信一个从小就能对“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耳熟能详的孩子,一定能讲礼貌 ,尊敬长辈的。

在今后的岁月中不会对亲人、对社会冷漠无情,会有着美好的情操和积极进取的心态。

《弟子规》中“孝则弟”更是以“孝”的意义为主题,教给孩子们如何为人子,为人女。

这不禁让我想起那年六一,学校为六年级毕业生组织的一次活动。

活动之前那些孩子还淘气顽皮不遵守纪律,当听到耳边响起《懂你》这首歌时,操场上慢慢沉静了下来,所有人各自思考,联想到自己的母亲。

孩子们不再调皮的笑了,抽泣哽咽充满了整个校园。

在操场上观礼的我,感同身受,并思绪万千……为人师的我也是仅仅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而已,至于他们二老爱吃什么

爱做什么

烦恼又是什么

爸妈养了我几十年了,我却从未主动去关心过。

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自己是一个多么不孝顺的孩子啊……虽然这只是一群纯洁无瑕的孩子,但那次活动对他们的触动却并不比我们成年人少。

父母的生养之恩,我们难以用语言去表达,“孝”这个字的真正意义需要用行动和心灵去体现。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会让我们心里充实、愉悦。

二、借“古典诗词”的教学,引孩子感悟文学。

古典的诗词,国学中的一朵奇葩。

她引领着我们倾听一段段经典,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后动人的历史画卷。

我们读着这些文字,与文字同喜、同悲……诗词中可以表达人的任何感情。

比如:友情、亲情、思乡情……只不过,诗比人的感情多了一份惆怅,少了一份悲切。

李白写的《赠汪伦》中:“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意思是说桃花潭水数千尺深,但还不及汪伦送给我情谊那么深。

你看,诗句恰如其分的用夸张、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和汪伦深厚的友情,是不是很妙

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

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是:在遥远异乡的我,知道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每个人都插戴着茱萸,却唯独少了我一个人。

王维很容易就将思念亲人的心情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呢

而思乡之情,我们从小就开始背诵它了。

“举头忘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静夜思》从圆月联想到故乡,真是妙不可言

三、借“国学”知识的教学,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手捧一卷古籍,凝神静气,神交古人,心飘万里,那是何等的怡然自得,何等的心神俱醉

每读一本,自己的知识库里又补充了新的血液。

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又多了一份了解、少了一份无知,如若在和学生交流时被学生问到相关知识,更少了一份面红耳赤的尴尬。

老师为了在“国学经典”教学中把课讲好,达到较好的效果,一定得多花时间静下心来读经典。

潜心的阅读和刻意的积累,会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远离浮躁,更加具有人格魅力和智慧,还能有利于我们在课上、课下,有意、无意地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而使教育发展保持旺盛的朝气与活力。

老师自身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自己的谈吐间流露出的文化气息会自然地辐射到学生身上,使孩子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此时,老是在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经典书目,带领学生阅读、领会,那么,低智的动画卡通片或无聊的电视剧将不会再成为学生们课余生活的重点。

当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经典达到一定时间后,孩子们在口语表述中的词汇量,语言的驾驭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这对孩子表述内心、认识世界以及人际情感沟通与交流的丰富性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它让我们拥有渊博的知识,让我们足够坚强,使我们树立起清晰的人生目标。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更要传承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让我们一起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中开启我们智慧的人生

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为我们的人生指引正确的方向,使自己的平凡人生积极而充实

传承的感想感悟怎么写

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8月23日—29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由肇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7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深入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弟子规》等课程。

教授们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让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一、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

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是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结晶。

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对为人处世有了新的认识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因此,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

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中华文文明的结晶,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一是认的转变。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

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

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

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

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

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

孔子在《论语》这部书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

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普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

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

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什么是好事情,什么事情是坏的。

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

尤其是我们园长面对老师,尤其女性,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

对员工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身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一是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

要给学生做出表率,正确引导员学生的行为,树立良好的风气,只有员工心平气顺,工作才能有积极性,才能达到和谐共处,更好的工作。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园长发言稿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收录了十八首古诗和六则千字文,其中古诗有六种类型:采莲、清溪、劳者、边塞、气概、沧桑。

我喜欢采莲这类古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它描写了夏秋之际江南水乡采莲的时节,采莲姑娘们劳动时欢快的心情,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景象。

书中收录的千字文均为四字句,读上去朗朗上口,而又字字深奥。

它从开天辟地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学子,从社会历史到礼乐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娓娓道来。

虽然这本书中作品的创作时间离现在很远,但是在诵读它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渊远流长,既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

非常幸运,与几位朋友(海光夫妇、伟哥、慧小姐)一道,应成都市机关二幼贺园长和成都市十六幼儿园余园长的邀约,参加了她们组织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联合团队启动仪式的活动。

这一活动,让我看到了成都市最优秀的幼儿园与最杰出的幼儿园园长所精心设计与组织的活动,让我对成都市的幼儿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活动中,“跟世界冠军学跑步,向国学经典借智慧。

”这一标语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很显然,跟世界冠军学跑步,一下子就把自己的起点定位很高,一下子就让自己的跑步技能进入最优秀的行列;向国学经典借智慧,一下子就给自己的“智力大背景”涂抹上一道最为靓丽的底色,一下子就把自己的发展建构在一个很高的平台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常常让自己与伟人们在一起,想不伟大都难呀!”老师们有关幼儿园引进国学经典诵读利与弊的辩论,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幼儿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冷静地看到了在幼儿园推进国学经典诵读的困难,还让我深深感受到两个幼儿园老师的整体素质的优秀;现场的诵、画、写、舞、说……让我看看这两个幼儿园老师的多才多艺。

听着两个幼儿园老师的辩论,我进入了沉思……我思考着,国学经典诵读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到底应当如何认识?我思考着,国学经典诵读到底能否走近幼儿园?幼儿园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国学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显得特别地无知、肤浅;经典的底蕴厚重、气息宁静,让我们显得格外地浮躁、喧嚣。

走近国学经典,我以为,它最大的特点是:宁静、潜心。

只有具有类似特征的人们,才能真正走近国学经典;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

当我们被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心灵、手脚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除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朋友们,让我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浮躁的心态道声再见,与快餐文化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仅走近、更要走进国学殿堂,与大师为友,和经典同行!国学经典高屋建瓴,国学经典朴实无华。

当我们走近国学经典的时候,我们发现,它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很有价值,我把这种价值归纳为“修身、养性、培气、弘志”。

从“修身”来看,国学经典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尤其是让我们的智慧含金量大幅度提升、纯净,系统学习国学经典,可以为我们奠定坚实的人文素养基础,可以不断增加我们语言的、情感的、音乐的、审美的智慧;从“养性”来看,国学经典可以有效地培植我们良好的心性,让我们面对生活更加快乐、与人相处更加友善、对人对己更加宽容、面对工作更有信心,使我们面对一切更加开朗、乐观、大方、自信;从“培气”来看,国学经典可以很好地培育我们做人做事所需要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底气、“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大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骨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灵气;从“弘志”来看,国学经典可以让我们从小立下“鸿鹄之志”,从“格物致知”做起,经过“修身养性”,最终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目标。

博大的国学经典,让我等胸怀逐渐宽广,让我等心性逐渐纯净,让我等人生志存高远,让我等生活品质卓越。

从国学经典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我们以为它完全可以走近幼儿;从国学经典所承载的格律音韵,我们以为它完全可以为孩子接受。

尤其是当我们把孩子看做是一张张白纸的时候,作为家长、作为孩子成长历程中最早的最重要的见证人——幼儿教师,责无旁贷应当为孩子铺垫上最靓丽的、最智慧的、最经久的生命底色。

用人类公认的、千百年历史已经见证的国学经典作为这样的生命底色,是我们对孩子一生真正负责的表现,是我们这一代成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千百年来的儿童教育历程告诉我们:在幼儿时代,孩子们的学习很多时候、很大程度上,并不需要理解其本意,因此“不求甚解,只求熟读”这一重要的幼儿诵读教育原则至今仍然有用。

当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了不少经典以后,我们做大人的需要的是一份等待,这是一份美丽的等待;这是需要战略眼光的等待,需要我们付出时间与心血的等待。

亲爱的朋友,你可知道:在动物生长中的反刍原理,那就是一些哺乳动物预先吃下去的一些食物,在其胃里慢慢蠕动、消化,最后成为它所需要的养料。

将这一原理引申到人们的学习中,那就是知识的学习性消费是自然人的天赋本能,是自然人大脑对他人生产的知识产品的理解、消化、掌握、储存的一种思维,称之为大脑思维的反刍。

芬芳的白酒,往往都是人们等待需多年以后才能品味的,因为它必须在所有的原材料经过充分的发酵以后,才能酿成醇香的美酒。

幼儿时候囫囵吞枣的东西,积淀在我们神秘的大脑里,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无形的酒窖,囫囵吞枣的东西会在时间里悄悄发酵,最后芬芳四溢。

我们今天与孩子们一起学习、诵读的国学经典,就是我们为孩子们在未来酿成醇香美酒所准备的最优质的原材料,时间会丢掉很多信息,但经典在记忆和精神里发酵。

忘记是正常的,具体话语忘了不要紧,重要的是把一种精神留下来了,语言感觉已经在心里留下。

朋友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孩子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一道走进国学经典,在人类最好的精神家园中找到回家的路,在中华最美的精神营养中滋养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精神更健康、情感更富有、人生更绚丽!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永远有温馨相依,有温柔相伴,有温润相随,有温软相融,一路芬芳四溢,一路快乐幸福,一路……

8513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