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大学优秀社员获奖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姓名、学校、班级、指导老师在作文中是怎样的一个格式,写在哪里

2010—2011年度全国中小学生征稿发起单位2010--2011年度全国中小学生,由杂志发起并组织实施。

杂志,主办:专业委员会、教育发展部、全国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组、全国语文多思教学研究课题组、全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组。

由文萃杂志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国家级期刊。

一、参赛对象:全国中小学生,设低年级组(一、二年级)、中年级组(三、四年级)、高年级组(五、六年级)和中学组四个组别。

二、征稿范围及要求:大赛题目不限、题材不限、体裁不限,写人、写事、写物、记叙文、议论文、童话、日记、书信、散文、诗歌、小说和科幻作品等课内外习作均可参赛。

另外,同时征集书发、绘画、摄影等特色作品,另编辑特刊。

提倡用新的视角、新的形式、新的思维、新的想象写自己关注、喜欢和感兴趣的主题,充分展现小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大赛欢迎短文,每名参赛中小学生限投一篇。

三、奖项设置:学生奖:每个参赛组别均设立国家级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特别突出的,将被聘为形象大使。

教师奖:指导教师按学生获奖等级高低颁发国家级写作指导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特别突出的授予“全国作文名师”荣誉称号。

组织老师奖按该校最高指导奖颁给。

参赛作品处理: 凡是参赛的获奖作品均在国家级杂志《中国小作家》的小学版、中学版、专辑版上发表,并将优秀作文收录入,由国家正规出版社结集出版,向全国各校图书馆(室)赠送收藏。

凡是参赛获奖作者,均吸收为中国小作家学会会员,免费颁发中国小作家学会会员证。

四、参赛单位待遇

【第1句】:所有获奖者均由主办单位免费颁发精美荣誉证书,以资鼓励,集体成绩优异的授予“中国小作家写作实验基地”荣誉称号,由中央教科所和中国小作家杂志颁发牌匾,负责人授予“全国作文教育名校长”特别称号。

【第2句】:参赛单位免费聘为《中国小作家》理事会成员,分别聘为副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颁发理事单位证书和能悬挂的牌匾,单位领导聘为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

【第3句】:组织参赛的指导老师,聘为《中国小作家》特约记者、编辑;聘为特约编委。

来稿优先采用,推荐学生作文发表时文尾均可其署名责任编辑,学校和校长在本刊署名。

【第4句】:获得“中国小作家写作实验基地”荣誉称号的学校及领导人将择优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杂志、《中国小作家》等媒体宣传,弘扬名校知名度。

五、注意事项:

【第1句】:本次大赛属公益性质,不收取参赛费、评审费、证书费。

奖项评完后即及时免费下发证书,不发入围通知。

【第2句】:本次大赛一律为集体参赛,可由学校、年级组、班级、指导老师或各级教育行政、教研部门统一组织,统一寄发。

【第3句】:参赛作文一律采用电子稿投送,并在题目下写清姓名、学校、班级以及指导教师姓名,详细地址、联系方式。

【第4句】:大赛严禁抄袭,来稿不退,主办单位对来稿有处置权。

六、联系方式:《中国小作家》泉州采编中心咨询电话:0595-23523678在线QQ:48304305投稿信箱: qzjinseshixian@征稿起止时间:2010年4月 25 日——2011年4 月 25 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中学生》征稿信息来啦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让《中学生》成为你亲密的伙伴。

热诚欢迎大伙儿来稿。

【第1句】:文学社来稿。

(1)《中学生·高中作文》专栏:“点将文学社”,展示全国优秀文学社及作品。

来稿形式:文学社简介(200字左右)+2~5篇社员的优秀作品。

要求:署学生名和指导教师名。

(2)《中学生·初中作文》来稿主要用于“快乐作文”栏目。

【第2句】:欢迎个人来稿。

(1)《中学生·高中作文》相关栏目:①“自主写作”,专门刊登学生来稿,要求:文学性强,充分彰显个性,与课堂里中规中矩的作文明显不同;关注时代社会人生,体现新课标精神。

风格向时尚青春文学靠拢。

②“本期新星”,展示优秀小作者(有若干作品在报刊上发表过)及其作品。

要求形式: 生活照片 3-5 张(封二或内文黑白);特色小档案;写作感言;原创文学作品二三篇。

③“长篇连载”刊登最新原创青春 文学故事小说。

要求: 内容积极向上,适合中学生读者。

(2)《中学生·初中作文》相关栏目:①

社团优秀会员荣誉证书 社团聘书算是获奖证书么

社团的优秀会员算是是获奖证书,但是社团聘书不算是获奖证书,社团聘书只作为你在学校、在这个组织是一个干部的证明。

而优秀会员是对你在这个社团的肯定,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不叫获奖证书,就应该是荣誉证书,获奖证书一般指的是参加比赛竞赛获得的,而荣誉证书则是参加活动组织长期表现良好获得的,但是价值都差不多看落款和公章的级别。

优秀员工发言稿

各位同学,各位老社员,各位新社员,还有理事会我亲爱的朋友们:欢迎你们所有人的到来!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我叫张继消,来自05级新闻学专业,文学是我的生活方式,而文学社却是收容我的地方.我现在是洱海文学社的负责人.作为洱海文学社的社长,我觉得我应该先要祝贺大家,祝贺你们从今天开始即将成为一个拥有22年历史22年积淀的社团的一员,而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要感谢大家,感谢大家在文学日益边缘化的今天还能够带着对文学的执着和我们一起固执着,而作为一位朋友,请原谅,在你们走进这间七大教室的时候,我已经把你们当作了朋友,对,作为你们的朋友,我非常乐意毫无保留地和大家一起分享文学能够带给我们的快乐. 撇开别的不说,我觉得我应该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文学社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我可以也应该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洱海文学社校园文学绚丽花丛中的一朵奇杷, 2005年10月21日,在云南省首届校园文学联谊会上,我们的社刊 “洱海文学”以他博大的胸襟与古老的芳华脱颖而出,赢得了其他与会文学社团的赞许。

并在全省的评比中获奖。

我想说的是,我们社员的文字能够得到最广泛的肯定,因此我相信我们这一届的社员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也许在我们招新的时候你们对文学社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我现在想要系统地想大家介绍一下.大理学院洱海文学社简介大理学院洱海文学社成立于1985年1月,其前身为大理师专洱海文学社。

是我院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最具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文学社团。

回望二十二年的风雨历程,1985年的洱海文学社、社员主要以下关师专中文系5班的同学为主,也就是由当时洱海文学社闻名的“洱海五才子”所倡导发展起来的。

这个刚刚诞生的文学生命得力于当时学校中文系系主任舒家骅和赵怀仁老师的扶持与指导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滥觞弥漫于整个大学校园文坛。

在一届届社员的默默耕耘下,洱海文学社已经成为一朵绽放于苍洱大地校园文学园地里的奇葩。

忆往昔峥嵘,社内曾有过“侯宝林、魏巍、刘心武、景宜、金庸、晓雪、庞中华”等名人的身影。

一种难以割舍的洱社情结也已成为文学爱好者在大学求学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见证洱海文学社风雨兼程的二十年,有着太多的感慨与激动。

刚开始的洱海文学社可谓是步履维艰,一份厚重的历史也铭记了文学社前辈们筚路蓝缕的创业艰辛。

洱海文学社作为大理学院第一个学生社团,也是大理州及滇西最有影响力的文学社团之一。

刚起步的洱海文学社在一群热衷于文学的社员们艰难、简陋的办社条件中发展着,社员们以黑板报、墙报为阵地,以传统的手刻、手抄代替了今日的电脑印刷。

那些粗糙而又发黄的印纸承载了他们的心血与汗水,苍白的印纸上那跳动的文字也铭刻了文学前辈们如何倾心于他们崇高的文学梦想,使得以往文学的涓涓细流汇集成今日的磅礴大河,使得昔日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

自1992年全州各大中专文学社团在我社联合成立“苍洱校园编辑部”以来,我社便一直走在各文学社团的前面;1995年经上级批准,在我社正式成立“大理州文学技能研究会分会”,1997年文坛泰斗金庸先生莅临大理,特地与我社社员讲学。

2003年10月,云南省作协李钧龙、汤世杰副主席,著名诗人于坚、《边疆文学》副主编何真、范稳等作家莅临我校,与文学社编委社员座谈交流并寄予殷切厚望。

2004年被评为“大理学院优秀学生社团”;2005年6月,被评为“大理学院社团之星”;2005年8月,我社被云南省30家文学社团收录,社团简介及社员习作入选《云南校园文学习作选》;同年10月,我社社刊《洱海文学》被评为“云南校园文学优秀社刊”。

2006年,我社再度被评为大理学院社团之星,并且在第一届辩论赛中荣获第一名.

申请先进个人 事迹简历怎么写

写自己这些年的一些先进事迹,如参加了院系的什么活动,得了什么荣誉,在学习方面有什么进步,比如拿了讲学金或者通过了国家的什么证书考试.当然优秀团员,还有点缀上自己思想上的进步,如给予哪为同学帮助或者参加了什么公益的活动(如无偿献血),最后还要加上对以后表现的确定.如果你是班干部什么的,要写一些在职期间的出色表现,以及在班或系里得到的肯定.

我得了一个类似于乐于奉献,有爱心的奖,这个获奖感言怎么说,急

The best kind of giving is that which inspires others to do the same !——题记 每当读起题记中的这句话,总是细细的品味它的含义:服务社会 奉献爱心 推己及人 薪火相传;同时,亦会对一位远在美国的老人升起一种感激之情,在这种深深地感激与祝福之中,伴随着对自己人生与责任的思考。

我于2006年荣获唐仲英德育奖学金并随之加入唐仲英爱心社。

光阴荏苒,转瞬已经三年。

在这三年之中,有迷惑、有失落、更有兴奋与快乐。

然而最为重要的收获却是对于感恩、对于责任的认知:由从关心自己生活的每一笔开销到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奉献爱心。

记得刚刚加入唐仲英爱心社的时候,听着学长学姐对于社团的介绍,怀着刚入大学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亦在解除了学费后顾之忧的欣喜之余,所思所想,是好好的利用社团这个平台,努力的提升锻炼自己。

现在回想,当时参加了许多的活动,有义务支教,有帮扶孤寡……可是,却没有去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而参加社团

为什么要参加公益活动

这一切,难道仅仅是为了锻炼自己

为了使自己的大学有事可做么

时光流逝,慢慢地体味到了许多,酸甜苦辣,不一而足。

蓦然回首,才发现今天的我,已经难以割舍对唐仲英爱心社的感情,对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

社团在成长,逐渐形成了“村主任助理系列活动”、“唐仲英爱心小分队系列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特色活动,伴随着社团的发展,自己也在成长。

每一次参与活动,都会有不同的感触与体会:坐在破旧拥挤的公交车上,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房屋,走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望着苍茫起伏的山川,自己的心紧紧挂念的是村中的孤寡老人和贫困儿童,想到老人欣慰的笑容,孩子们雀跃的身影,村民们热情的称赞,总会有无穷的动力;走进周至县的一所所乡村中学,听到孩子们热烈的掌声,看到他们隐藏于害羞面庞上的一双双渴望了解世界的大眼睛,翻着他们塞给自己表达渴望交朋友意愿的纸条,思考着他们朴实的问题……总会油然而生一种感动;暑期社会实践中虽然睡的是课桌拼起来的床,晚上遭受无数蚊子的攻击,但看到孩子们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来上课、放学后又舍不得离开时的依恋,看到孩子们为自己送来家乡特产渴望被接受时的诚恳以及写满“老师我们爱你们”纸条上的真情,总会默默地加油并为孩子们祝福…… 此时此刻,我已经离不开这一份份真情,已然体会不到参与活动锻炼自己的兴奋,取而代之的是对周至县这片土地上农村与中学的爱恋,是盈满双眼的泪水中蕴含的感动。

此时此刻,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义务,是一种与生命息息相关的跳动。

想起唐仲英先生的话:一个成功的人,绝不是以财富或视野来衡量的,而应以一个人是否为社会尽了一份他的责任,为大众做了什么,有什么贡献而定。

获得唐仲英德育奖学金并加入唐仲英爱心社这么多年,听周围社员说得最多的是:“得诸社会 还诸社会”,或许,换另外的一句话更为合适:不要问这个世界能给我什么,而要问我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唐仲英先生设立德育奖学金致力于德育的苦心终有了成果:不仅仅影响了我,亦影响了其他受助大学生,并由点及面,使爱心传承到更多人的心中

假若我不曾获得这份资助,我的大学乃至整个人生将会是另外一种轨迹。

幸而,这种假设不曾成立过。

“服务社会 奉献爱心”使我投入到一项项的公益活动中去,学会了感恩社会;“推己及人 薪火相传”则让我在帮助别人中感受到传承,在传承中体味到人生的责任与意义。

感恩社会,传承爱心,乃是人生的一种责任与义务,时至今日,已然无法割舍,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尽心去做,传承这一份“薪火”。

9699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