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女儿给妈妈系鞋带的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幼儿园一学期要结束了,宝贝们收获了什么

园,是孩子一生中步入社会环境的步。

这里,每一个在家被视为掌上的小宝贝们都会平等地在一起学习和玩耍,他们会遇到许多在父母身边不可能遇到的问题,学到许多家里无法学到的知识或常识,在能力上得到许多或者是进一步的锻炼。

这些,在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中都是受益终生的。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性的锻炼恐怕是小宝贝们在幼儿园要学习的最首要的一课。

在家里,父母们会没有什么意识地倾向于帮孩子做一些细小的生活琐事,比如扣扣子、系鞋带、梳头发,甚至爸爸妈妈们在送宝贝去幼儿园的时候,会帮他们把小书包一直背到教室。

父母的关怀无可非议也自然而然,但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就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

他们要学会渴了自己用杯子接水喝,午睡前自己脱衣脱鞋,睡醒自己穿戴好,他们要学会自己上厕所,并逐渐熟练饭前便后自己洗手,他们还会学着在每次玩具课后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位……这些早期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不仅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性,也能够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孩子在能力和心理上都更加坚强。

我们都是好朋友”“嗯,我的杯子是我舅舅给我买的。

”“我也有舅舅……”……未来的亲密挚友也许就是这样相识的。

孩子们也会从中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领悟一些社会交往的技巧,比如他会把关注点不只放在自己的身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别人,比如他会用“你如何如何……”来代替说“我如何如何……”来开始和别人的交谈。

而在群体中,他们也会慢慢学着如何能够让自己和让别人都感到快乐,以至于大家都感觉舒服。

这些与人相处的经历已经锻炼对于他将来上学乃至在集体中工作都会有着很大的帮助。

而幼儿园里也必然会遇到不愉快,和小朋友争吵或打架了,他们也可以学着怎样自己解决问题,怎样和好,怎样继续一同玩耍和相处。

人与人的相处是人生中无可避免也充满艰难和困惑的一个境遇。

孩子们能从小实习和适应这些人生难题,总是对他们有一些好处的。

老师,请你帮助我学会寻求帮助,或者说出自己的困难;学会和老师相处,其实也是孩子们可以在幼儿园里获得的一大收获。

会有这样一部分孩子,他们在集体中会过于羞涩和胆怯。

想上厕所尿尿不敢说,摔了疼了跌破了也不知向老师求助。

不会做的事情也不问。

固然这与孩子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但他们的确需要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尽管在那些比较外向又会要求关爱或关注的孩子中间,想得到更多的注意会比较不容易,但这些孩子在锻炼着寻求帮助、讲出自己的困难的同时,其实是在挖掘和发展着自己内心的强力和自信,这是有助于孩子的情商的发育的。

有研究显示,孩子如果能与他的第一个老师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爱的以及互动的关系,有利于帮助孩子在日后和其他老师或成年人建立良好的、富于建设性的、能动的关系。

如果孩子能够从家庭之外的长辈那里得到肯定、温暖和威信,那么,这种积极的经验会促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去面对和处理其他各种各样的关系。

我有一双巧巧手不要小看了孩子从幼儿园拿回家的那些他自己制作的粘乎乎的手工或者画的有点儿抽象的画儿,那不仅是他们创造性的最棒表现,更是对他们小手功能的必要锻炼。

在幼儿园的手工课上,孩子们会和大大小小的纸片、纽扣、绳线、剪子、小刀、胶水、画笔等等打成一片:剪子在他们的手中被磕磕绊绊地操作着;小刀裁出的纸片还带着毛边;那么小的扣子被他们十分精心仔细地粘在小猫眼睛的地方;给公主的彩虹裙子涂颜色,那么多颜色他们却涂得那么边际清晰而不混乱……也许有的孩子会在这时更喜欢折纸,有的孩子则更喜欢画画。

这都没有关系,只要孩子每天都会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事就行了。

这些剪剪贴贴、涂涂画画能够更好地锻炼孩子小手的肌肉和筋骨。

这种训练在学龄前是十分关键的:它会给孩子在上学之后写字这项突如其来且每天必有的体力活儿提供一定的基础。

而制作手工,也能进一步深化孩子从小婴儿时就开始发展的精细动作。

而手部精细动作的强化还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

这些精致的工作,同时培养了孩子的细心、观察力和分辨相类、相似事物的能力。

我也算是一个学生呢幼儿园里的纪律性和规矩,还有集体生活带给孩子们自律的自觉意识,都为他将来的学校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淘气包马小跳中的优美语句

幼小衔接,家长你准了么

对于从幼儿园升上小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一切都很好,上小学肯定没问题。

其实,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一年级以学习为主。

上小学后,孩子在精神上、体力上的压力明显增加;情感、意志上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在生活和活动方面都有了硬性的规定,很多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无法适应小学生活,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那么怎样做好幼升小衔接,让宝宝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呢

国内众多知名的儿童教育专家给出了几个方法和建议: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

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比如,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

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跳舞、学知识。

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 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

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

”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

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

”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国内外心理学研究都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

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

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孩子走进校园以后,难免和同学发生小矛盾,孩子受了委屈回家告状也在所难免。

不少家长往往领着孩子去找老师或同学理论,甚至为孩子打抱不平。

这样做的结果其实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父母必须抑制自己帮孩子解决问题的欲望。

碰到这样的情况时,可以多启发式的问问孩子:你觉得别的同学(自己)这样做对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呢,别人会喜欢这个同学(自己)这样做么

有没有别的方法能做得更好呢

这样,孩子就能逐渐锻炼出的见解、选择和判断的能力,也养成了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的习惯,发展了自我管理、时间管理、领导能力等情商方面的才能,更好地在小学环境中成长。

家长要做的是,从日常的点滴中在旁观察和协助孩子的成长,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使他成为主角。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一年级以学习为主。

小学每节课时间为40分钟,因此,对刚入小学的孩子的注意力要求提高了不少。

学会认真倾听是孩子入学以后专心听讲的重要前提。

家长应该在家里就要逐渐培训孩子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比如,当家长向孩子提要求时,孩子就应放下手中的玩具,眼睛看着家长,在讲完后最好让孩子再复述一下,克服边玩边听、漫不经心的坏毛病。

家长也可尝试着给孩子布置任务,比如给父母讲故事、绘画等,并要求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以增强孩子的时间意识和约束力。

四、生活及调整作息 孩子在幼儿园里,事事有人照顾,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

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

从早上起床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休息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上床睡觉时间……小学生的作息时间是这样环环相扣的。

为了适应小学较为紧张的学习生活,一定要培养好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要提前调整好作息时间。

开学前两周,安排孩子完全按上课时间起床、吃饭和睡觉,特别要注意训练孩子的上厕所时间,为适应40分钟的课堂教学做准备。

坚持让孩子进餐,不少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或吃的满桌都是,或吃得时间太长,这些习惯产生的源头就在于家长的“顾虑”。

五、培养孩子遵守规则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小学对孩子提出了更多的规则要求,比如课堂的学习常规,课间与同学的交往,放学上学排队的纪律,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家长要尽量要了解小学的规则要求,通过示范、游戏、故事等形式告知孩子。

谦恭有礼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比如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跟别人讲话,眼睛要看着对方;在学校里对老师,对同学都要有礼貌,说礼貌用语;出入老师办公室如何敲门等等。

孩子的安全是必须放在首位的事情。

教孩子上小学前,学会熟练写自己的名字,熟记家庭和家长信息,知道自己所住的小区名字、第几楼第几层,是所有家长必须要做的事情。

眼睛里面进了小虫子怎么办,小腿磕伤了怎么处理,天冷天热自己穿脱外套,女孩子背心和小裤衩盖着的地方老师和陌生人都不能摸等等,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向孩子讲述这些安全知识。

六、正确看待幼小衔 家里有幼儿园大班孩子,很多家长不想孩子进入小学就“慢人一步”,就算价钱再贵也要上幼小衔。

然而,上幼小衔真的能帮助到孩子吗

提前学过的孩子进小学后,一开始是会显出优势,但这种优势很快就会就被追平。

其实,小学的拼音、算术课时都很充足,只要学习能力正常的孩子,按照老师的教课进度,掌握好都没问题。

低年级的孩子力不太强,部分提前学的孩子反而会因为已经学过了,上课不好好听,养不成专注倾听的习惯。

提前学习拼音的孩子如果教得不规范,出现发音不标准等问题,之后就很难改变。

幼小衔接有必要,不过不是提前学拼音、算术,重要的是在生活、学习习惯等多方面衔接;知识方面,让孩子在入学前对拼音不陌生,在生活中接触一些数字,学会简单的加减法就够了。

这是众多儿童教育专家的一直看法。

当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孩子没有读学前班,直接读小学,没有接触过汉语拼音,简单的加减法也没有学过,这样的孩子去参加一些正规幼教机构开办的假期幼小衔还是很有必要的。

品质教育训练读后感想

**一只丑小鸭的悲剧 博士非常喜欢思考,虽然他没有眼镜、烟斗和手杖,他只是一只年纪很大的鸭子,但就因为他年纪大,知道的事情多,所以被这个鸭族的成员尊称为博士。

他是一位很善良的老人,一点儿也不摆架子,对所有的晚辈都很好。

这时,远处有一只年轻漂亮的母鸭带着她的出世不久的孩子们向这边走来。

她的脸上现出兴奋的表情,她要带孩子们去见见这个鸭族中德高望重的博士,让孩子们都向博士学习,做受人尊敬的人。

在她身后跟着一行小鸭子,他们长得那么可爱,只有一只例外,他长得很丑,浑身干巴巴的,脸上也皱皱瘪瘪的,可骨头架子挺大。

他的妈妈待他与兄弟姐妹没什么两样,但是他不满足,他认为作为一只鸭子,尤其是一只很丑的鸭子是很别扭的事。

他们走到博士跟前,所有的小鸭子都显得有些拘谨,但当他们看到博士那样和蔼可亲,就不再害怕了,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而慈祥的老入。

博士也看着他们,包括那只长得非常丑的小鸭子。

“我希望,希望您能教他们一些知识,让他们都做有出息的鸭子。

”这位年轻的母亲恳求道。

“当然可以。

以后让他们每星期二和星期五来我这吧。

” 于是星期二,鸭妈妈带着小鸭们来了。

天气非常好,阳光柔和地照着大地,空气中有一股小草的清香味。

小鸭们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

各种各样的野花星星点点地开在草丛中,就像星星点缀着夜空一样。

蚂蚁们忙忙碌碌地干着活儿,走在最后的小蚂蚁去搔前面一只蚂蚁的腋窝,被队长看见了,挨了一顿训。

纺织娘穿着绿外套,轻盈地从这片草叶子上跳到那片草叶子上。

两只田鼠相遇了,他们互相友好地打招呼。

哦,他们的样子显得多有礼貌,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

一只蜗牛慢吞吞地爬着,他爬得太慢,这可怜的人儿唯一可以妒忌的就是蚯蚓,因为比蚯蚓走得快的动物他连想都不敢想…… 他们来到博士住的地方。

所有小鸭都整齐地在草地上坐成一排,博士站在他们面前。

“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美丽的故事,这是写一只小天鹅出生不久,他不被群鸭所认识,他们把他当做一只丑小鸭,但他毕竟是一只天鹅,而且长成了一只最美的天鹅,”博士闭了一下眼睛,“那是我年轻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听到一个小姑娘给别人读的故事,是一个名叫安徒生的人写的,名字叫‘丑小鸭’……” 于是博士开始讲这个故事,小鸭们听得人了神,连鸭妈妈也被吸引住了。

等这个故事讲完了,博士说:“好了,今天就到这儿吧。

你们回去尽量回忆这个故事,要把它记住。

” 回到家,小鸭们开始热烈地谈论那篇故事。

只有那只丑小鸭独自呆在那里冥思苦想,鸭妈妈走过去问他:“你怎么啦

我的孩子。

” “我——是一只——天鹅。

”小鸭做梦似的自言自语。

“哦,天哪

你在说什么,你怎么会冒出这样的怪念头。

依我看,小孩子就不应该独自冥思苦想,不然他便会产生奇异的想法。

” “不,我是一只天鹅:我肯定

从鸭子的眼光看,我长得很丑,身子也大,毛发灰,跟别的小鸭根本不一样。

” “那是因为你父亲的毛色发灰。

”母亲解释道。

“这话谁能信,别的小鸭就不这样

” “听我说,孩子,你的的确确是只鸭子。

你要想想作为鸭子怎样度过一生,而不应该去考虑与你毫无关系的事情。

”母亲耐心地说。

“不,你没有权力管我,我不是你的儿子,”小鸭的态度非常粗暴,“我不愿做蠢笨的鸭子,我是天鹅

” 从此,小鸭就离开了家。

他的母亲特别难过,经常独自在那里流泪。

别的小鸭已经能单独去博士那里学习了。

这可怜的母亲不想让博士知道儿子的事,就让他们告诉博士长得难看的小鸭有事不能再去学习了。

这只长得丑的小鸭已经来到远离家的一条河边。

他每天从河里捉小鱼吃,然后就躺下来睡觉。

就这样吃了睡,睡了吃,日子过得满悠闲的呢。

这会儿,他刚吃得饱饱的,觉得肚子胀,就想沿着河边散散步。

他站起来,身子打了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倒,因为他长得太胖了。

接着他一摇一摆地走着。

他看见河边上开着的漂亮的野花,它们随风舞动着纤细的腰枝。

“是的,这些花儿很美,”他想,“我以前见到它们也会赞美它们,可是有一天当我变成一只洁白的天鹅,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时,任何花朵也比不上我。

噢,对了,还有那些小鸭子,他们将和我有多么大的差别呀

亏得我当初离开了他们,现在我的生活多自在。

”他想着便在水边照了照自己的影子,那是一个又胖又壮的鸭子的形象。

“现在还不到时候,到时候我会成为天鹅的。

”他安慰着自己。

他觉得累了,便躺下来,仰望着天空中的云朵。

因为现在正值黄昏,所以云朵被夕阳染成了可爱的玫瑰色。

有一块云朵,他怎么看都像一只展翅的天鹅。

后来他觉得自己也变成了白天鹅,飞上天去,与那玫瑰色的云彩天鹅在一起,再后来他就睡着了。

一个胖胖的妇人走过河边,发现了他。

她高兴极了,因为她家晚上要来客人,她正愁没什么好菜呢,现在这道好菜送上门儿来了。

她猛地抓住小鸭,就往家走。

小鸭挣扎着,他的力气很大,妇人不得不拼命抱着他,幸好她家离河边不远。

回到家,妇人就动手宰小鸭,小鸭疯了一样地挣扎,还狂喊着:“不要这样,我是天鹅

”妇人什么也听不懂,她只是用力按住他,终于把他宰了。

“这是我宰过的鸭子中最难对付的一只。

”她咕噜了一句。

然后,妇人用她的很好的烹调技术把小鸭做好。

现在,他被摆在桌子中间,看上去那么诱人,他成了饭桌上最出色的一道菜。

**孤独的熊猫咪咪 在一座高高的山上,长满了密密的竹子。

这里住着熊猫的家。

家里有熊猫爸爸、熊猫妈妈和他们的小宝宝——咪咪。

因为只有咪咪这么一个孩子,爸爸妈妈把他看做是掌上明珠,对他百般宠爱。

咪咪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也摘下来给他。

从早到晚,爸爸妈妈都围着他转,听他使唤,咪咪简直成了家里的小霸王。

一个晴朗的日子,黑熊妈妈带着小黑熊来到熊猫家做客。

熊猫妈妈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还拿出一串黄澄澄的香蕉请小黑熊吃,咪咪猛地从妈妈手里夺下香蕉:“这是我的

”他把香蕉全抱在怀里,一根接一根地剥着吃,嘴里还故意发出“叭叭”的声响。

爸爸又拿出花皮球给小黑熊玩,咪咪扔下香蕉,又抢过皮球:“不给

不给

” “咪咪,不许这么没礼貌

”妈妈生气了。

看着爸爸妈妈今天没依着他,咪咪放声大哭,遍地乱滚,无论对他说多少好话他都不肯起来。

真扫兴

黑熊妈妈只好带着小黑熊回家了。

咪咪这般无礼,谁也不愿再到他家做客了。

可是,咪咪偏偏爱热闹,家里太寂寞了,他就跑出去找小伙伴玩。

刚走出门,他听见一只百灵鸟在歌唱: “圆溜溜的太阳爬上坡……” 他朝东边一看,鲜红的太阳才露出一半儿,明明是扁的嘛

这小小的百灵乌竟敢乱唱,咪咪大喝一声:“住嘴

太阳是扁的,不是圆的。

” “什么,太阳是扁的

哈哈哈

”树上的百灵鸟大笑起米。

“你敢笑我

”咪咪抱着树猛摇起来,一边摇一边叫:“我说扁的就是扁的:” 百灵鸟被吓跑了。

咪咪来到草地上,一群小猴子正在那里骑车玩。

咪咪走过去:“我们来比赛骑车

, 比赛开始了。

小猴子们把车蹬得飞快,咪咪笨拙地蹬着丰,远远地落在了后面,他把车重重地摔在地上:“骑车不算数,我们来比爬树

” “一、二、三……”咪咪才爬了三步,小猴子们已上了树顶。

“咪咪输了

咪咪输了

” 咪咪恼羞成怒,他一掌打在一个小猴子的脸上,小猴子捂着脸呜呜直哭,他却像一个胜利者似的,大摇大摆地走了。

从此,没有谁再理睬咪咪了,只要见他来了,大家都躲得远远的。

味咪失去了所有的朋友,感到十分孤独。

他找到老象爷爷,向他诉说心中的痛苦,还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老象爷爷慈爱地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好好想一想,大伙为什么不愿和你在一起

想明白了,你就不再是孤独的咪咪了。

” **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 在成人前每个人都要经过儿童期,但儿童期的致残、致死的概率是人一生中最高的。

因此凡为父母者,把关注儿童的目光聚焦在学习、饮食和心理等“重要领域”的时候,对儿童的安全必须充分注意,不可掉以轻心,以免后悔终生———3月25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我们邀请教育界人士,以为人父母的角度,为读者们来个现身说法。

“女儿小时候,我就经常讲‘大灰狼’类故事给她听。

” 关键词:故事 让孩子懂得自己保护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家长必修的一课。

我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讲一些如何认识坏人、如何不受欺骗的比如“大灰狼”类的故事给她听。

教育孩子遇见陌生人来时不要开门。

一次,一位农民朋友送来几个他自己种的大西瓜。

他敲了门,女儿从窗口看了看,但就是不开门。

那人一生气,就说:“那我的西瓜就送别人了。

”女儿一听,赶紧灵机一动说:“你把西瓜放在我家门口,你先走。

我会拿的。

”那人一听哭笑不得,只得听从。

女儿见那人走开后,下来费了好大劲才把西瓜滚进屋里。

“在家里,我注重在生活中进行教育。

” 关键词:游戏 我常和宝宝玩“对与错”的游戏,我说出我们家家庭成员的名字、家庭地址、电话号码,说对了宝宝就给我一百分,说错了就帮我纠正。

我还利用家里的动物玩具进行相关内容的故事情景表演,让宝宝边听故事边讨论为什么会遇到危险

遇到危险该怎么办

怎么做才能保护好自己

等等。

关键词:习惯 有一次,宝宝自己去饮水机接水喝,结果被热水烫着了。

等他哭完之后,我就干脆让他来做个家里的危险物品的督察员,我出示一些家中的用具和物品,让他找出危险的、孩子不能随便玩的物品。

当然孩子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训练 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几次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

我平时就尽量注意生活小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孩子呱呱坠地起,我就重视孩子安全教育。

” 关键词:故事书 我在孩子的不同年龄段购买适合不同时期心理特点的安全教育故事书籍,通过讲故事灌溉安全知识。

婴幼儿时期,我从《婴儿画报》中的“过马路走人行道”,讲到《宝宝独立能力训练》中“坐公共汽车要注意双手扶栏杆、不在马路上玩耍、在幼儿园里家人没来接怎么办”等,还给孩子买了《幼儿安全小百科》、《幼儿心理健康活动24例》等;孩子上学后,我又陆续买了《大鼻头告诉你》(彩图儿童安全教育故事)、《我的第一本安全护照》(避险手册)、《我的第一本安全护照》(校园手册)、《急中生智的智慧》、《自救99招》等安全教育故事书,供孩子阅读。

关键词:日常生活 如教育孩子手拿铅笔时,不能用笔头指人;手拿剪刀时,不能挥舞;不能买学校门口流动摊贩的食品。

我把如何使用电插头、煤气灶的注意事项详细告诉孩子,还反复给孩子讲不能攀高、攀上窗台等道理。

特别是告诫她水果冻要注意搅拌了吃,以防噎住,在食用有外包装的食品、饮料时,我能引导孩子识别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识,培养她的食品安全意识。

常言道:“言传不如身教。

”作为人民教师,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非常遵守交通规则,从不闯红灯,从不乱穿马路。

关键词:新闻事件 报纸上报道的有几位年龄不满10岁的孩子在被绑架的情况下,沉着冷静,机智应对,赢取时间,使自己得救等,我及时利用这类事例来教育孩子遇到险情不慌张,想办法脱离危险。

再如:我及时结合报纸上报道的由于电热水器漏电或煤气淋浴室缺氧而致人窒息的事故,教育她今后使用家里电热水器时,先放水入盆,再漱洗,并向她介绍家中煤气淋浴器安装在室外的道理。

“教育孩子懂得自我保护是一个现实问题,我尝试着” 关键词:“自我体验”法 从小,孩子就习惯了遇到险事就哭喊着爸爸妈妈;步入幼儿园,我才意识到“远水解不了近渴”了。

我便开始思考并改变引导方式——我在孩子面前扮演一个弱者的形象。

手破了,我嚷嚷着向他求救,他便忙乱地寻找创可贴帮我处理伤口。

过马路时,我会表现出踯躅不定的样子,他便伸出他的小手领着我过马路,并告诉我:“不要害怕,先看左边,再看右边”,或作停车手势,引起司机对他的注意。

关键词:“情境教育”法 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我很注意在生活中采摘教育内容。

记得有一天我们一家人开车回家,广播报道着一段入室偷窃的新闻,小偷被主人逮个正着,在搏斗中主人受伤,小偷逮捕。

我便抓住这个案情告诉他,小朋友要如何保护自己,借此问他:如果你现在到家时发现有一小偷刚好从我们家中出来,而爸爸妈妈又不在你身旁时,你该怎么办呢

只见小家伙眼珠子一转,答道:“喂,叔叔,潘弘哲家住这里吗

”“他一定说不知道

”我就说:“哦,我走错了。

”于是赶快逃离…… 这是我复制过来的 ╮(╯﹏╰)╭

德育作业 关于父母的 600字

不要溺爱孩子 ^^有点长的话,你看着删点 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因而,家长加倍地疼爱自己的孩子。

为了孩子,不吝惜金钱,有求必应,一切孩子说了算。

有一天,一位爷爷去学校去接孙女。

孙女出来了,看见爷爷来了就非常高兴。

爷爷就把孙女的书包拿下来,放到自己的手里,然后撑开雨伞走了。

爷爷心想:孙女最爱吃冰淇淋了。

于是,爷爷就带着孙女来到了超市 买了冰淇淋,接着就回家去了。

在回家的路上,爷爷大汗直冒,他一手拿着书包,一手撑着雨伞,而孙女却不是这样,她在雨伞下一边吃着冰淇淋,一边唱着歌儿。

这时,我的心不惊一颤,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只会考虑自己,不会为别人着想,一点儿都不懂得尊敬长辈,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依赖性。

我想: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做自己的事,不能让他变成娇生惯养的“小王子”或“小公主”。

现在,很多家长都惯孩子,凡事都依着他,要什么,买什么,过分宠爱子女。

而我要说溺爱子女不等于爱子女,其实,溺爱子女=害子女。

“爸爸、妈妈,别这样溺爱我。

”顺着声音,咱们把镜头转向小树一家吧

这是阳光明媚的一天,天上飘着几片棉花糖似的云朵,怪可爱的。

在这蔚蓝色的天空下,绿油油的草地上,就有这样一家——小树之家。

原来,小树从小就被父母的爱包围着,所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由于父母的溺爱,小树经不起任何风雨,体质等各方面素质都很差。

突然,洁白的云朵上多了不少乌云,看来要下大雨了,“孩子,快到爸爸、妈妈怀里来,别冷着。

”树爸爸关切地说。

小树本想自己去迎接这场挑战,可树爸爸硬是把拉进了自己的怀里。

雨小了,小树好不容易从爸爸怀里挣脱,可小树因为没有适应能力,被那蒙蒙细雨给淋病了。

可从这以后父母就更加溺爱小树了,小树每天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

……… 若干年后,小树长大了,但在一次雷雨交加的天气中,不幸夭折了。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有何感想

家长们,您们觉得爱是不是要改变方式了呀

记得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里面说:一名12岁的女孩,做任何事情父母都不放心,生怕她伤着。

一次,她要去参加同学的生日午宴,母亲却提出要陪同女儿去,女儿说:没有事的,再说我们有很多伴,加上都是同学。

但母亲却执意地跟着女儿去了,并造成了一个很尴尬地场面。

我认为,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的父母来说,过份的爱和过多的保护将会使孩子失去适应社会的能力。

应该让我们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去成长 我听别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妈妈十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百般娇惯。

当孩子偷来一件衣服时,她笑着说,多好看。

”就这样孩子一次次偷东西,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听完这个故事,我想:如果孩子第一次偷东西,妈妈就教育他这是不好的行为,那他就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爱孩子不是一味地娇纵孩子,应该和他讲道理,教育他怎样做人。

如果什么事都顺着孩子,就会使孩子形成任性的性格,凡事以我为中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理解别人。

容易做出极端的行为。

另外家长们应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扫地等,这样会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也让孩子在劳动中得到锻炼。

在我们同学中就有不会叠被子,不会系鞋带,不会装书包等,他们凡事都依赖家长,一旦离开家长,就像断翅的小鸟。

难以飞翔。

家长们,你们一味溺爱子女,只会害了他们,你们的溺爱会毁了他们的一生,别让孩子成为你们溺爱的牺牲品啊

6423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