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佛心禅语文案句句箴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禅语人生】因为已经有过一刹那,感受到的深情和宠爱,就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当你离开。

【第2句】:以自然的眼光看人看事,以不思量的心观人观事,一切就都自然了,心态也随之而转,烦恼就变成了无烦无恼!

【第3句】:以平常心对待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但平常心并非“四大皆空”,平常心更不是消极遁世;平常心是一种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

【第4句】:【佛心禅语】四祖道信说:“性虽无形,志节恒在然。幽灵不竭,常存朗然,是名佛性。。悟佛性者,名菩萨人,亦名悟道人,亦名识理人,亦名得性人。”

【第5句】:延参法师:人生的那些是与不是,不是让谁疲倦或者痴迷,用你的心态去活过生活的那些咯咯噔噔。不是,多反思自己的不是;是,自己活过才是。

【第6句】:人情似纸张张薄,世情如棋局局新。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记得幼年骑竹马,白驹过隙白头翁。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第7句】:【禅语人生】以清晰的理解力(正知)有正念地住着,经常保持警觉,并精确、严谨地做每一件事。

【第8句】:所有的人都受死神控制,所有的人归宿都是死亡。你不知道来路和去路,也看不见两者的尽头,悲伤也徒然。《经集》第三品,第八章《箭经》

【第9句】:【佛心禅语】不执愈法相,独超物外,乃至绝对无碍,是为禅宗之境。悟道切戒强解强悟,为事切记不得强攻强取,是为大不易也。

【第10句】: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终多是手忙脚乱,呼爷叫娘。(印光法师)

【第11句】:【禅心佛语】禅悟人生:陆亘大夫问南泉禅师:家有一片石,时坐时卧,欲镌做佛,可否?禅师答:可。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即一片石,无非一片心。

【第12句】:【圣经文案】382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弗4:15)

【第13句】:【禅心佛语】谎言起初是甜美的,但结果是苦涩的。真相起初是苦涩的,但结果是甜美的。

【第14句】: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慈庵守净

【第15句】:生活有时候是需要等待的,尤其是在命运的门前,不妨多拿出一点耐心,哪怕多等一天、多等一个小时、多等一分钟,结果可能就会截然不同。

【第16句】:【佛语摘抄精选】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长阿含经》卷十一)

【第17句】:【禅心佛语】人生有三样东西是不该回忆的:灾难、死亡和爱;你想回忆,却苦不堪言。

【第18句】:【禅心佛语】人类的痛苦有身苦与心苦,身体有痛苦的人只是少数,而心理上存在痛苦的人是普遍的。

【第19句】:【禅心佛语】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和禅的风采。

【第20句】:生命与身体,苦受与乐受,只是一心相应,刹那迅速而灭。纵使存续了八万四千小劫的诸天,也不得二心生存于一起。南传(锡兰)觉音《清净道论·说道非道智见品》

【第21句】:一个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自然不敢做丧理败德的事情。所以,修行学佛一定要有惭愧心,知羞耻。

【第22句】:二十一、净土为归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入楞伽经》卷九

【第23句】:送肉给人家,是不净布施。“杀生”是佛家大戒,送肉虽不是杀生,也等于鼓励杀生。

【第24句】:时光浅白,听风数雨的日子,我用一研素墨,绘一曲云水禅心,在岁月的平仄中,体味时光的冷暖。

【第25句】:【禅语人生】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第26句】:不得妄证人,含人罪法;不得传恶言,转相斗言语,不得中伤人意;勿不闻言闻,勿不见言见。《阿含正行经》

【第27句】:佛教微博经典:“没有不被议论的事,没有不被猜测的人。做真实的自己,依心而行,别管别人说什么,比不上你的才会议论你,比你强的,人家忙着赶路,根本不会理你。

【第28句】: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讲良心不是由于社会的强迫,而是出自对自身生命的关怀和承担。——净慧

【第29句】:【佛心禅语】总而言之,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缘份很重要。你要想在社会中树立良好形象和事业大成,就应该广结善缘,融和尊重、团结包容、互赞互助、乐观进取。

【第30句】:不求减轻责任,只求增加力量——如来家业,任重道远。因此不求事事轻松、减轻负担,只愿增加力量,肩负重任,广结善缘。

【第31句】:【佛心禅语】财富、地位等任何一种实体,它本身都不是幸福的实质,只是引发人生幸福的某一种因缘。

【第32句】:【禅心佛语】看看十年前的种种计较,今觉可笑,若十年后反观今日的争执,应会莞尔,由此可知对于时间每个动点上的执著,只会徒增我们的烦恼而已。

【第33句】:【每日一禅语】恒秋:慈悲地观察生活,善待那些误解和冒犯,找到自己能够把握生命的方法,用一份坦然和坦率去投入,散去那些生活的浮华,找到自己内心的归宿。

【第34句】:【禅语人生】有梦想,就要坚持捍卫它。很多人和你说不可能,只是因为他们自己办不到。想追求什么,就去努力吧,无需对任何人解释。

【第35句】:【禅心佛语】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

【第36句】:稻田里难免有稗子,不能因为稗子就不种田;出门难免遇雨,哪能因为怕遇雨就不出门?是农民,种好田是本分;是旅人,该上路还得继续上路。

【第37句】:【圣经文案】463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雅1:12)

【第38句】:【经典佛语】不用牵挂过去,不必担心未来,踏实于现在,就与过去和未来同在.

【第39句】:【禅心佛语】每个顺其自然的背后都是想要改变却不得的努力,每个洒脱的背后都藏着不舍,每个放下前都是挣扎,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可言说的秘密。

【第40句】:【佛心禅语】不尽责任、不尽义务,这是罪过。真正能尽到责任、尽到义务,这是修行,这是功德。

【第41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既然一切皆为虚空,又何必事事抓牢,不肯放手呢?

【第42句】:束缚我们不得自由的,是我们自己固守的观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我们还须从缠身的事物中跳出来,才可能看得更真切。

【第43句】:佛教所说的破除执著,照见五蕴皆空,不是要去消灭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是要改变我们主观世界的观念。

【第44句】:基础教育应该重在育人,一个人品质与习惯的养成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的。教会良好习惯,培养高雅兴趣,塑造优良品质是基础教育的首要责任。

【第45句】:【禅心佛语】达到生活的最高境界______证悟空性、溶解万物,靠的是一棵慈悲心和淸贫的美德,而不是欲望的满足,更不仅仅是禅定的加深。

【第46句】:【禅心佛语】脱虚妄缠缚,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轩豁,次办长久不退之心。

【第47句】:福慧资粮:人世间有富与贫、福与祸的差别;为何人生有这些差异呢?那是由于各人过去所造的善恶业不同,因果酬报自然也不同。

【第48句】:【禅心佛语】拼命渴望得到的财富、爱人、地位等,在历尽艰辛、刚刚拥有时,会觉得幸福万分,但慢慢地,这种幸福就不断缩水,用经济学的话来说,这叫“边际效益递减”。

【第49句】:笑是一种表情,皱眉也是一种表情;呵斥是出声,说话也是出声。但是笑比皱眉好看,说话比呵斥自然。

【第50句】:【禅语人生】因缘法中人的作用是关键,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劳动,离开了人的智慧,因缘法的法则无从发现和认识。尊重因缘法的规律性,就可以少走弯路,少碰钉子。

【第51句】:【佛心禅语】当制度不足以约束权力,当教育不能够哺育良知,当文化失去自由和创造力,就意味着一个社会从它的未来中抹去了两个字:希望。

【第52句】:【圣经文案】82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诗133:1)

【第53句】:有所求的爱,是无法永久存在的。能够永久存在的,是那分无形、无染且无求的爱。

【第54句】:【禅心佛语】禅悟人生:将军的马寄养在禅院,对驴子十分傲慢,不久马病了,不能上战场,被卖到农庄拖粪车。禅师:不要因一时富贵而不可一世。

【第55句】:【禅心佛语】当人活着的时候,无穷的创造力就会出来,无穷的智慧就会出来,无穷的福气就会出来,生命中的一切美好都会出来,这就是真正地活着。

【第56句】: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第57句】:勤营生谓善男子种种工巧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疏算画,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第58句】:【禅心佛语】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但当满地都是金子的时候,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颗了。

【第59句】:【禅心佛语】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

【第60句】:【禅心佛语】所谓心地法门,万法皆依此心建立,遇境即有,无境即无,不可于净性上转作境解。

【第61句】:【禅心佛语】时下有一类人,自称密续行者,而以守持别戒脱戒意义微小,行止甚为放逸。此类人显然是于密续三昧耶毫无所知,即便修持密法恐亦难得其门而入。

【第62句】:【禅心佛语】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可俗话又说:寸金难买寸光阴。

【第63句】: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圆觉经》卷下

【第64句】:【禅心佛语】吉慧长老:作为一个出家人,要住丛林。不住丛林,不懂规矩不行。

【第65句】:【禅心佛语】若希望人际关系相处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

【第66句】:【禅心佛语】今天自己不太好,是过去别人对我们太好。要想未来变得更好,就不要奢求别人对自己太好。

【第67句】: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不好的,对自己缺乏基本的满意,那么变得更好的愿望本身,就应该算是我们所有的“不好”中最坏的一种。

【第68句】:【禅心佛语】失眠定律:越是想睡,越是睡不着;越是不想睡,就越是犯困。

【第69句】:【禅心佛语】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第70句】:学佛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佛教知识,也不在于你在山洞里闭关多少年,而在于佛陀教导我们的人格标准你能做到多少。

【第71句】:【禅心佛语】肉体是精神居住的花园,意志则是这个花园的园丁。意志既能使肉体“贫瘠”下去,又能用勤劳使它“肥沃”起来。

【第72句】:有翅膀就该去飞翔,有梦想就要去追逐。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却不能没有梦;可以一次次跌倒,却不能一蹶不振。能够傲视风雨的人,必是生命的强者。

【第73句】:【禅心佛语】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第74句】:佛教的出发点就在于慈悲,慈悲是最好的武器。故事中的盲人是慈悲的,他告诉我们:对别人慈悲,事实上就是对自己慈悲。

【第75句】:【禅心佛语】假如一个人手未负伤,他碰到蛇的毒液也不会有问题,健康的手,毒液对他并无危险。自己不制造恶,恶对他就没有毒害。

【第76句】:【禅心佛语】佛法如大海,在佛法开显的真理当中,直到今天,也仅有少部分为科学家所认知,大量未知领域尚有待于科学家去认识。

【第77句】:我直抒胸臆,将自己全部坦露给所有人看,其实也有自己小小的企图,就是希望看的人不要白看,每看一次都能有所体悟。

【第78句】: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第79句】:【禅心佛语】当他人想做恶事而还没开始做的时候,我们可以劝导他不要做或者加以阻止,我们就有福了。

【第80句】:【禅心佛语】懒惰游戏:有的妇女好吃懒做,成天沉迷方城之战,或是和二三朋友竟日醉心于各种跳舞嬉游的玩乐,弃丈夫孩子的生活起居于不顾,有亏家庭主妇的职责。

【第81句】:【禅心佛语】佛说:大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第82句】:念佛:念一声“阿弥陀佛”,是集一切善言、爱语、利行。一句无量佛,即包含宇宙一切善法。

【第83句】:【禅语人生】我们点的两只蜡烛,那代表我们的双眼及双耳。无论你看什么或听什么,如果你能如实地看或听、能明白真理,那就是圣眼与圣耳。

【第84句】:佛言:若有菩萨以胜意乐,能于我所起于父想,彼人当得入如来数,如我无异。《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中

【第85句】: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的过生活。——海涛法师

【第86句】:水深流去慢,贵人语话迟;黄金非为贵,安乐值钱多。积极不着急,尽心不担心。怕人知道不要做,让人敬重在勤学。

【第87句】:当知一切宗教,各有其长处,皆能令人向善。彼等有信仰之诚,是吾所敬;彼等有求真之心,尤吾所爱。但惜其不如佛法广大精微,真究竟耳。(民国)弘一《佛法大意》

【第88句】:真正体会义理是“得一善而拳拳服膺”,日于斯,夜于斯,时时刻刻依理行事。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言谈举止、行为动作,能时刻合于道理,精进坚卓,方能恪守人生之真谛!

【第89句】:【禅心佛语】当你和别人相处时全身心投入,去聆听他们,那么你就会是一个更好的父亲、丈夫、朋友、女儿或是朋友。你们可以更好地对话,令关系得到维系。

【第90句】:【禅心佛语】如果你想走的快,那么你就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的远,那么就一起走。

【第91句】:伎乐放逸,恶习日增。《法句经》卷下,广衍品去恶从就善,避酒知自节,不淫于女色,是为最吉祥。《法句经》卷下,吉祥品

【第92句】:【禅语人生】因缘果报是整合不能分割的,是不能用边见、成见执取的。

【第93句】:【禅语人生】用感恩的心,面对一切的世间境界,你的生命将会大大的不同。

【第94句】:【禅心佛语】扼杀人的不是工作,而是烦恼。烦恼如同铁锈—机器的损毁,不是肇因于不停的转动,而是因为铁锈,才导致故障的。

【第95句】:【禅语人生】愿我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报,众生有恶悉能容受,终不以此舍誓愿。

【第96句】:【圣经文案】381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3)

【第97句】:【禅语人生】一,要有慈悲心。二,试着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三,要有智慧,就是了解自己所感知的东西只是从自己的角度看到的,并不是实相。

【第98句】:佛说: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第99句】:【禅语人生】我们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为不信自己,就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发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3814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