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十八年的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十八岁成人感言(责任篇)

回首十八年辛路历程,好似一眨眼般飞快,又像一个世纪般的漫长。

时间的掌纹记载着我们从母腹中的躁动到蹒跚学步、咿呀学语,记载着那些天真的笑容和坦然的泪水,记载着我们在每一次摔倒与战胜之间的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我曾梦想设计世界大厦,让她承载人类的文明。

我也有个愿望,就是攀上世界最高峰,在上面插上祖国的红旗。

今天梦想与愿望只有心手的距离,因为我们长大了。

十八年,我们由襁褓中的婴儿成长为朝气蓬勃的青年;十八年,我们由不懂世事的孩童成长为学会理解人生与历史的接班人。

十八岁,我们开始懂得,母亲无休止的絮叨是最深沉的爱;十八岁,我们开始清楚,不该用泪水去换取同情;十八岁,我们开始明白,不能用任性去征服世界

  这十八年来,我们应该感谢为我们辛勤付出的父母。

面对可亲可敬的父母,我们没有理由去挥霍时光,去安享生活。

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父母欣慰,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已经长大!  这十八年来,我们应该铭记给予我们知识与教诲的老师。

他们面对着繁忙的工作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让我们向敬爱的老师们真诚地说一声:老师,谢谢您!  而今面对已成人的自己,我感慨万千。

十八岁,意味着成熟也意味着责任,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身上承载了太多人的希望,我们要将这些希望变成不竭的动力,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人生原本就是在成功与失败之间的一次次反复。

天将降大任于人的时候,必然会让他的一生坎坷,以此来磨砺厚重的人生。

没有受过寒流的抽打,我们的血液里,我们的骨髓里就不能锻炼出顽强的意志。

一位失去双手的残疾人曾说过:“我们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厚实得多、耐磨得多。

”在人生的路上,坚韧让我们的信仰发光,灵魂歌唱。

  千里大堤是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春蚕吐丝是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

我们的思想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我们的意志在挫折和磨难中坚强;我们的生命在奋斗和跃进中成长。

让我们载着前辈们的期望,乘着十八岁的激情追寻梦想,让我们向着人生的梦想高亢飞翔。

【第9句】:18的感言

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

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

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

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九月十八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在国际上,这起事件经常被拿来与纳粹德国的国会纵火案相提并论。

事变背景 主要人物:张学良、板垣征四郎

【第1句】:日本国内情况 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

1921年日本的军费为七亿三千万日元,1930年则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

可是大规模裁军却引起了军人们的强烈不满。

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优先的原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

对于职业军人来说,除了军事以外他们没有其他特长,裁军等于砸他们的饭碗。

此外,裁军以前职业军人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军队是最光荣的职业。

但裁军开始后,职业军人一下变成社会上多余的人,最好的学生不再报考军事院校,一些饭店甚至拒绝穿军服者进入。

裁军给职业军人们带来的失落感和焦躁感是可想而知的。

不满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后来广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东条英机、冈村宁次等人,都是一夕会的成员。

不过当时最有名的还是石原莞尔,是他提出“满蒙生命线”的理论。

石原也是后来9·18事变的主谋。

【第2句】:日本控制东北铁路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通过日俄讲和条约,将中国旅顺、大连等地的租借权和长春-旅顺的铁路及附属设施的财产权利占为己有。

此后,日本创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并有关东军负责铁路沿线的警备。

【第3句】:田中奏折 1927年6月,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并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即田中奏摺)。

在田中奏摺中曾经提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

”这份奏摺在1929年被曝光,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以及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均认为是日本奉行侵略中国政策的证明。

田中奏摺的真实性受到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在内的学者质疑,当前的主流说法多认为其应为国民政府所伪造。

然而时至今日查考史料及历史脉络,当时日本图谋全面侵华已久确为事实。

【第4句】:皇姑屯事件与东北易帜 当初,日军与东北军阀张作霖维持了合作关系,但渐渐的,日本开始将张作霖视为障碍。

1928年,关东军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史称皇姑屯事件。

日本关东军希望籍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

皇姑屯事件并未引起日军所期待的东北混乱,相反,1928年12月29日,张作霖的继承人张学良突然宣布全东北易帜,接受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领导。

张学良进一步对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并开始在南满洲铁路附近建设新的铁路设施,通过低廉的价格与之竞争,导致南满洲铁路陷入了经营危机。

感到危机感的关东军不断提出抗议,但张学良并不愿意妥协。

因此日军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人决定发动战争来夺得主导权。

【第5句】:万宝山事件 1931年,中国人郝永德,未经政府批准,骗取万宝山村附近12户农民的土地,并违法转租给188名朝鲜人耕种水稻。

这些朝鲜人开掘水渠,截流筑坝。

这一工程侵害了当地农户的利益,马家哨口200余农民上告。

吉林省政府批示:“令朝侨出境”。

然而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重德,派遣日本警察制止朝鲜人撤走,且限令于7月5日前完成筑渠。

7月1日,中国农民400余人,联合起来平沟拆坝。

7月2日,日本警察镇压平沟的中国农民,双方对峙,后日本增武装警察,在日本军警保护下,工程于7月5日完成。

同时,日本通过朝鲜日报记者金利三,捏造新闻,说朝鲜人在万宝山被杀,掀起朝鲜半岛大规模的排华活动,当地华侨死伤数百人。

日本却以此次事件诬陷中国伤害朝鲜侨民。

【第6句】:中村事件 1931年6月,日本关东军中村震太郎大尉和井杉延太郎在兴安岭索伦一带作军事调查,被中国东北军兴安屯垦公署第三团团副董昆吾发现并扣留,在证据确凿情况下,团长关玉衡下令秘密处决中村震太郎。

日本藉机宣称东北军士兵因谋财害命而杀死中村,威逼中国交出关玉衡,并在日本民众中煽风点火,用“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诬陷中国“损害日韩移民”。

事变经过

【第1句】:柳条湖事件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

夜22时20分左右,不部队长官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

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

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

南军为平田幸弘指挥关东军第2师步兵第2旅第29团,北军为岛本正一指挥的铁路守备队第2营。

当时,北大营驻守的东北军第七旅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

而事前张学良曾训令东北军不得抵抗,驻守部队并未做出激烈反击。

第七旅三个团中有两个团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铁汉的620团未及时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卫抵抗,最后突围撤走。

由于执行不抵抗命令,北大营逾万名守军被只有500多人的日军击溃。

【第2句】:辽宁、吉林主要城镇沦陷 日军在沈阳当独立守备队向北大营进攻的同时,关东军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

9月19日凌晨,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辽阳的第2师主力增援对奉天的进攻;独立守备队第3营进攻营口、第4营进攻凤凰城、安东(今丹东);第2师第3旅主力、骑兵第2团、独立守备第1营分别进攻长春宽城子、二道沟、南岭等地。

至9月19日10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

长春地区的东北军自发反击,战至次日,长春陷落。

9月21日,东北边防军驻吉林省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率部投敌,日军第2师主力占领吉林。

【第3句】:黑龙江主要城镇沦陷 10月1日,东北军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且奉日军命令派出3个团进攻齐齐哈尔。

10月16日在嫩江桥,被黑龙江省防军击退。

守军炸毁嫩江铁路桥的第

【第1句】:第

【第2句】:第5号桥,以阻止日伪军进犯。

10月26日,关东军第2师第29团占领四洮铁路沿线主要城镇。

11月4日,关东军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守军。

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长官马占山指挥3个旅,5个团共1.6万余人进行江桥抗战,战至11月18日,终因伤亡惨重而弃守省城齐齐哈尔,撤往克山、海伦。

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

【第4句】:锦州、哈尔滨沦陷 张学良在事件爆发后离开奉天,带领属下转移到锦州。

1931年10月8日,关东军派出12架轰炸机空袭锦州。

对此,南次郎陆军大臣依然对若槻礼次郎首相声称“由于受到中国军队的防空炮火攻击,才不得已采取自卫行动”,此后关东军发表公开声明,宣称“张学良在锦州集结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将对日本权益造成损害。

为了尽快解决满蒙问题,关东军有必要驱逐锦州政权。

”此后,币原主张的国际协调主义外交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挫折,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日军攻占黑龙江省主要城镇后,开始进攻辽西地区。

12月15日,关东军进攻锦州。

12月1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

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今大虎山)。

1932年1月3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

驻锦州的东北军第

【第12句】:第20旅和骑兵第3旅已奉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

1月28日关东军第3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犯,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2师增援。

当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本在国际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了一·二八事变。

1月31日,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

激战五天,自卫军伤亡惨重,撤往宾县。

2月5日,日军攻陷哈尔滨。

【第5句】:满洲国成立 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武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考虑建立傀儡政权。

当时担任特务机关负责人的土肥原贤二大佐游说了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

当时关东军以复兴满清为条件,说服溥仪回到东北。

11月10日,溥仪从天津出发,11月13日到达营口,最后停留在驻守旅顺的日本军营内。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正式成立。

溥仪担任国家元首,首都定在「新京」(现在的长春),年号定为「大同」。

上述宣言都在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张景惠的公馆发表。

国际联盟强烈谴责日本政府的行为,并不承认满洲国政府的合法性。

日本表示抗议并且脱离国际联盟。

3月9日,溥仪登基仪式在新京举行。

1932年9月15日,日本与伪满洲国签订《日满议定书》,满洲国承认日本的既得权益,并允许关东军在满洲国内驻军。

各方反应

【第1句】:国民政府

【第1句】:外交努力 9月19日,中国驻国际联盟的全权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报告事件,请国联主持公道; 9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正廷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严重抗议; 9月21日,施肇基正式向国联提出申诉; 9月23日,中国政府就此事照会美国政府,希望对方「深切关怀」。

【第2句】:不抵抗政策 1991年其重获自由后,张学良在各种场合多次承认“不抵抗”的决策完全是其一人所为。

与蒋介石无关。

尽管日本在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多次挑衅,张学良仍于9月6日致电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及东北三省政务委员会:“现在日方对我外交渐趋积极,应付一切,极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

希迅即密电各属,切实注意为要。

” 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落下了“不抵抗将军”的评价。

然而对于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后来逐渐评价为:他错误判断日军目的,若其知道日军并非“寻事”,而是要吞并东北。

作为东北少帅,他不至于会将东北拱手让给日本。

张学良1990年接受日本国营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当时认为「战争不合乎日本政府的利益,日本政府应会约束关东军」。

【第2句】:中国共产党 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侵略。

9月22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向全党指出:“立刻发动与组织广大工农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是党的中心任务,特别在满洲应组织武装力量,“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打击”,并连续多次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声讨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罪行,揭露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以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和独立。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一些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掀起了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北平、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汉、太原、广州、济南、福州等地的大中学生和市民纷纷集会游行,通电抗日救国,并结队赴南京请愿、示威,要求政府出兵抗日。

【第3句】:日本政府

【第1句】:内阁不扩大方针 1931年9月19日,日本政府召开紧急内阁会议。

南次郎陆军大臣强调这是关东军的自卫行动,但是币原喜重郎外务大臣(男爵)怀疑这是关东军的阴谋,并且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这次事端。

9月24日,内阁会议决定了「不将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方针。

然而关东军无视政府的决定,以自卫为名,不断扩大战线。

【第2句】:若槻礼次郎内阁总辞 12月11日,若槻礼次郎内阁总辞。

次日,犬养毅任首相兼外相,荒木贞夫任陆军大臣。

6五一五事件 1932年3月12日,犬养毅内阁作出决定“满蒙市从中国本土分离独立的统治地域,今后,(日本将)帮助其建立国家体制。

”事实上,日本政府在这次事件上被动地被独断专行的关东军制约。

(同年日本爆发五・一五事件,犬养毅被暗杀。

【第4句】:国际社会 国际联盟及李顿调查团 国际联盟派出调查团调查事变始末。

1932年10月2日,该调查团发表李顿报告,指出日本发动的事变是侵略中国的行为。

由于国联拒绝承认满洲国为独立国家,令日本撤出国联。

调查团在事变后一年多后才发表报告,诚然是为时已晚——日本不理会国联的谴责,继续侵略行动。

我国驻英公使郭泰祺在国联特会上演说,反对国联对中国问题不顾多数国家的反对,仅秉英、法两国之意旨草拟袒日报告书。

【第5句】:美国 1932年1月7日,美国国务卿亨利·史汀生向日本和中国发表照会,宣布日本对满洲的侵略是对中国领土内政的干涉,违反了凡尔赛和约,因此美国政府对此不予承认。

这被称为“史汀生主义”。

中国和当时欧洲各国对此都普遍表示赞同,但是日本却无视这一通告。

美国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应,经历了一个由消极观望,到与国联合作,再到“不承认主义”的过程,总的趋势是朝着逐渐强硬的方向发展。

但由于美国没有采取强有力的实质性行动,美国的反应对日本的遏制是软弱无力的。

民间运动 东北抗日联军 ⑴游行集会 9月28日,北平20万人举行抗日救国大会,要求对日宣战,收复失地。

9月28日,南京、上海的二千多学生请愿,冲击国民政府外交部。

外交部长王正廷被学生打伤,后被迫辞职。

⑵抵制日货运动 1931年7月,由于万宝山事件,日本煽动朝鲜排华反华,中国国内再次爆发抵制日货运动;九一八事变后,运动愈演愈烈。

文艺作品 张寒晖《松花江上》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驱赶“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

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 。

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

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竟有数万名官兵听后落泪。

“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而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

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悲壮的歌声令人断肠。

张学良听了,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

” 抗战开始后,周恩来曾代表中共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席东北军军官会议。

会议结束时,周指挥与会军官唱了这首歌。

悲愤的歌声激起了大家思念故乡的情绪。

当歌声进入“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时,全场军官有的热泪盈眶,有的低头哭泣,有的举起了拳头,“一定要打回老家去

”的决心,充溢着歌唱者的胸膛。

《松花江上》初由省立二中唱起,后流传东北军,并迅速唱遍了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

当时,这首歌曲并没有出版,而且谁也不知道作者是张寒晖,可是,那旋律中凝聚的血泪却强烈地感染着爱国的中华儿女们,人们争相传抄传唱,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到处飘荡着歌曲中的呼号。

1938年7月7日晚,武汉举行了抗日周年的盛大活动,十多万群众分乘几百条木船,举着火把汇聚在长江之上。

这时候,不知是谁领头唱起了《松花江上》,立即引起大家的呼应,十几万人的歌声掀起了巨大的声浪,汇成了人间罕见的、血泪凝聚的感情的交响。

一直埋头苦干的革命音乐家张寒晖,就是这样代表着人民倾吐呼号,为我们留下了这首不朽的战斗性的悲歌。

歌曲赏析 这首歌以带尾声的二部曲式为结构。

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并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

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伸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

当尾声唱出呼天唤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

歌词全文: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纪念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1991年9月18日在沈阳开放了九一八事变陈列馆。

前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1997年访华时拜访过这个地方。

9月18日被不少中国人认为是「国耻日」,而中国民间要求将9月18日定为国耻日的诉求也不时出现。

沈阳市从1995年始,每年在9月18日晚上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以警示民众勿忘国耻。

事变思考 1931年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

今天,面对第76个“九一八”,勿忘国耻,我们思考的应当更多、更深。

其一,勿忘国耻当思国运。

走进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让人深思再三的莫过于“国运”二字。

从高耸的残历碑到蜿蜒的展厅,如同是用一串串“难”字勾画出的国难图,国家的灾难、民族的苦难、抗争的磨难……抚今追昔,百感化作一念:当苦日子离去的时间越久远,当富日子光临的越急匆,我们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如何才能让国耻一去不复返

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人心支撑,而要把十三亿人的力量凝集起来,惟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其二,勿忘国耻当思发展。

76年前,我国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国门洞开、生灵涂炭的一个重要原因。

看昨天知国耻,看今天想国兴,看明天盼国强。

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强食”,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前追赶。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经济总体规模虽然比较大,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

面对现实,倍感发展之急迫,不思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不抵抗,有发展才谈得上民族尊严,才能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真正巍峨挺立。

其三,勿忘国耻当思忧患。

古往今来,我们的民族不乏“忧论”:忧国忧民、居安思危、先忧后乐、进亦忧退亦忧,等等。

忧,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然而,这个道理,似乎没有“直奔主题”,没有“坐落”到目的上——忧患是为了图强,而图强又必须先进。

如今,我国人民先进意识大大增强,国家也正在欣欣向荣地强大起来。

这是个大醒、大幸。

然而,世界风云变幻,“落后就要挨打”还将是一个长久而严酷的现实。

因此,面对76年后的“九一八”,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居安思危”应成为我们须臾不可忘却的忧患意识。

史路迢迢,多有一鉴:“兢兢以强,迤迤乃亡”;“盛世不怠,奋发图强”。

惟有人人不怠,才有举国不怠;惟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策动人员 “九一八”事变的策动者及其结局 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我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是“九一八”事变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

坂垣征四郎被称为关东军的“大刀”。

他1916年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后,任陆军参谋本部中国课课员,1919年任中国驻军参谋,之后任云南、汉口等处日军特务机关长,1929年任关东军高级参谋。

1930年6月,坂垣征四郎在与石原莞尔进行了多次密谋后,组织了横跨中国东北三省的“参谋旅行”。

“参谋旅行”是他们策划“九一八”事变的前哨战。

他们在哈尔滨、锦州、旅顺等地制定了日军在这些地区作战的攻防战略,在“旅行”中提出了日本占领满蒙的计划,并称,“在对俄作战上,满蒙是主要战场,在对美作战上,满蒙是补给的源泉。

实际上,满蒙在对美、俄、中的作战上,都有最大的关系”。

石原莞尔被称为关东军的“大脑”。

1918年,他以全校第二名的总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当时曾有人评价说,石原莞尔的头脑是陆军大学“有史以来第一的头脑”。

1922年,他留学德国,研究过拿破仑军事思想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但他的全部兴趣和爱好,都集中在如何完成日本的侵略扩张方面。

1928年10月,他由日本陆军大学教官调任关东军作战参谋,与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形成团伙,策划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土肥原贤二是日军中的“中国通”。

他1912年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后,任职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随即被派往中国,开始了长达30年的特务生涯。

他能讲一口流利的北京话,还会讲几种中国方言,1930年任天津特务机关长,“九一八” 事变前30天,他调任沈阳特务机关长。

虽然“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他不在沈阳,但由他主持的土肥原特务机关却是发动事变的中心。

事变发生后3天,土肥原贤二即从东京返回,就任沈阳市市长。

“九一八”事变后,坂垣征四郎任沈阳特务机关长、伪满洲国军政最高顾问,1936年任关东军参谋长,并在1937年以日军第五师团长的身份率日军入侵中国华北。

战后,他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为甲级战犯,并于1948年12月23日被处以绞刑。

事变后,石原莞尔被任命为关东军副参谋长,后升任日本陆军中将。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石原莞尔见风使舵、混淆视听,逃脱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

1949年8月15日,他因膀胱癌病死家中,终年60岁。

“九一八”事变后,土肥原贤二还参与策划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阴谋事件,如“华北自治”、扶植汪精卫伪政权、“张北事件”“七七”事变等。

日本战败投降后,土肥原贤二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为甲级战犯,并处以绞刑。

1931年日军为取得更大利益,于当年9月18日突然对东北军发动攻击。

在不抵抗命令下,东北军撤出东北,日本策划伪满州国成立,从此东北民众开始了日军统治的14年悲惨生涯。

抗战胜利后,每年的9月18日被中国人视为国耻日!参考资料:

18岁的感悟 800字

十八岁的感悟 我十八岁了,说这句话时,我感到心酸.   浑浑厄厄地玩了几天,才想起我真的成年了,才来想前十八年我做了些什么,后面的日子我又该做些什么.   前十八年中,有四年基本上是没有记忆的,有五年记忆是模糊的,还剩下九年是比较清晰的.但在这清晰的九年中,我好象也是碌碌无为的.   十三岁开始我变得虚荣.总以为自己就是优秀就是天之娇子,看了几下书就说自己对心理学有研究,明明只有1.70却说自己1.75。

十四岁开始我变得狂傲,无礼.当有我不喜欢女孩向我表白时,我会说,你走开

结果两人反目成仇.我还喜欢跟妈妈顶嘴,妈妈常常会很生气.   十五岁开始我变得自负.无论在什么人面前,我都会抬头挺胸,趾高气扬,许多人都讨厌我.   十六岁开始我变得懦弱.说好了明天就向她表白,但每次写好的情书还是被我撕了.说好了要努力考全级前五十名,但我上课还是在看小说.   十七的我开始玩世不恭,对什么事都没兴趣,整天昏昏噩噩的过没有意义的生活。

而今,我十八岁了,真的十八岁了~~~~~~真的心酸,我就这么长大了吗

带着如此多的悔疚与遗憾就十八岁了

  但是现在~~~我1.80,却说自己1.79。

  向我表白的女生跟我成为了好朋友,因为我会笑着对她说,我理解你,但我希望我们只做最好的朋友好吗

  我也学会了低头,因为很多人比我厉害.当我不会把音乐弄到空间上来时,我会很谦虚地问别人,尽管别人教了我以后,我还是不会.   剩下的就还有一段完整的恋爱了,以前我总会说随缘来掩饰我的懦弱,但现在我明白恋爱这东西对于我这种不是特别帅的人来说,是要争取的.等待原来是个屁,我等了这么久,喜欢的女生还是没有来向我表白,结果被别人泡了. 十八岁了,想一想高中都要毕业了,我居然连女生手都没握过,和女生说话时居然还是不敢看着她们说话。

不管怎么样,我真的十八岁了. 笑一笑吧,我发现除了远方的繁星很漂亮以外,路边的小花其实也很不错,以前我忽略了它们,现在好好珍惜吧,不算太迟.   十八岁了,想对一个人说,请你放心,我不再喜欢你了.再执着下去也场空.况且有一大票MM在等我,哈哈‘~~~我只希望,我唱了那么首歌给你听,有其中一首能令你想起我,就足够了.   我真的十八岁了 呵呵 这个 不知道行不行

帮忙写个18岁的生日感言

我先给你写一篇实质性的 你看行么 ? 不行我再给你写。

28号就是我18岁的生日拉..终于要成大人拉..哎.人一天一天的长大.时光一天一天的过去,以后就很少有玩的时间啦..得工作..赚钱养家拉. 终于十八岁,终于成年啦

以后自己也是成年人了,虽然还是比那些有的同学要小许多,但以后他们再叫我“小屁孩”,我可不会再听之任之啦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首先要感谢我的母亲

在十八年前的今天,母亲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

对人来说,生日是最幸福的日子,因为它是完全属于你的节日,它会使你记得n年的今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诞生。

过生日的时候,人最该想起得人应是自己的母亲。

当初母亲冒着付出自己生命的危险,给矛我以生命。

十八年中,母亲毫不保留地用她的爱呵护着我、浇灌着我。

她从来都是不计回报的,甚至连句“谢谢”也不奢望。

每当听见母亲在自己身旁唠唠叨叨,曾经的我显得是那么的不耐烦。

而如今离家在外求学,自己反而又怀念起那种感觉了。

母亲唠叨也是因为它爱我啊

想想从小到大,母亲向来都是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地鼓励我,帮我渡过了个个难关。

母爱有多么伟大,我想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就不再赘述了。

今天,我只想说:母亲,谢谢你,我爱你。

下面,我还要感谢这么多年关心和支持我的朋友,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也许是由于性格的原因,我从小就喜欢与别人##,因此也结识不少朋友。

我一直以为交朋友应将心比心,不该有太多的私欲和虚伪在里面。

否则,那友谊不会长久的,对方只会是成功时的朋友而不是你失意时的朋友。

这么多年自己一直遵守着上述的原则,我也很庆幸上天给了我许多好朋友。

活到现在,人生的三分之二的时光都是在求学中渡过的。

所结交的朋友也很局限,大部分都是些学生,还有一些通过其它途径所认识的朋友。

现在朋友们大都督上了大学,彼些的距离都逐渐疏远起来,联系也不像原来那样频繁。

我想在这时问一下:亲爱的朋友,你在远方还好吗

##感谢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上对我这个“小弟弟”的帮助,同时也衷心地希望你们各自开开心心每一天、快快乐乐每一刻。

求一篇十八岁感言,班会演讲用的

今*月*日,我年满18岁了。

经历了花季雨季礼,懵懂和幼稚不知何时在心里历炼成了一种和感恩。

18岁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度过了充满无限憧憬和激情的高中时代,我怀揣着梦想与壮志,体会受到尊重的喜悦,享受获得成功的快乐,领略集体带给我的冲击与考验,在岁月的流逝中缓慢地成长,并最终开始了独立地思考,尝试着自己处理问题了。

为了18岁的到来,我做了将近一年的准备。

其间我有过困惑,也经历了坎坷。

妈妈突然的生病,一度使我悬在了精神崩溃的边缘。

然而最终一切都过去了,我平静地承担了这些压力和苦闷。

回头想想,其实正是在那段日子里我开始学着自己处理一些以前堆给妈妈的事情,并且明白了妈妈对我的重要,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更加懂得了珍惜,感觉到了立足社会的不易和追逐梦想的艰辛。

我学会了如何冷静地面对困难,如何周全地处理问题,还有怎样用心地与人沟通。

我变得独立了,我还明白了做人需要一颗平常心。

于是我努力用宽容的心对待别人,用坦然的心面对不利,用感激的心接受嘉奖。

18岁的我,立志要做一个独立,令父母放心的孩子。

在学校里,当我和同学发生了矛盾或是考试失利的时候,我不会再跑去给妈妈打求助热线,痛哭流涕,让妈妈也和我一起难受,为我担心。

我试着自己找原因,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

于是在困惑,迷茫,心情不快的时候,我会一个人坐在升旗广场的台阶上,静静地仰望天空,坐看云起云落。

我会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巧妙的搭成一个长方形的框,看框中的景物,我设想假如现在有一台相机,我会照整个的房屋,用蓝天衬出那个建筑的华美。

或者只擦上一角屋檐,显示出古典风格的精巧。

有的时候,我也会低下头来,看看校园中的花花草草,想着古人的那些关于花草的诗句,以排解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虽然只是我一个人,但那个时候,我是自由的,所以我也是快乐的。

我就像一个身在园林中的游客,欣赏着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我暂时地抛开了烦恼与压力,解脱了缚着我心思的缰绳,自由地奔跑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游走于红白相间古色古香的廊子里。

我沉浸在自己创造的境界里,悠然自得。

这并不是一个小孩子做的白日梦,而是十八岁的我排解失落、迷茫的一种方法。

我没有因自己的迷茫而羞愧自责,因为我知道每个人成长的路都不是完全平坦的,年轻的我就在这一次次的迷茫与困惑中成熟起来了。

所以当我18岁真正到来的那天早晨,我起得很早,自己静静地坐在床上,凝视着钟表的走针,直到时针对准7点,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起身走到镜子前看着自己的身影,从容而且青春。

我笑着对自己说了声:“生日快乐。

” 18岁的生日没有蛋糕,爸爸送的礼物也很简单,但我很喜欢。

全家人洋溢着灿烂的微笑,祥和的四口之家坐在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我很满足了,因为我长大了,成人了。

我不想再一味地向家庭索取东西了,我要回报我的父母18年来的生育之恩、养育之恩、教育之恩。

就在生日那天,我很想对妈妈说几句心里话,感谢她让我的心自由的成长,但我不是一个善表达的女孩,准备了很久的话,最终也没有勇气说出口。

直到返校后,我才给妈妈发了条短信,很短很短的短信,但其中倾注了我对妈妈全部的爱:“妈妈,亲亲”

我想,现在的我,还没有能力用世俗的方式回报我的父母,即使有,他们也不会接受。

可是我已经十八岁了,我真的应该给那些爱护过我的人一些回报了。

我希望用我的成绩和最终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作为我成人后的第一份回报,献给我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渴望梦想成真,我也会为我十八岁的梦想付出心血。

我喜欢憧憬未来,喜欢想象,喜欢旅游,喜欢摄影,喜欢将心情连同行装放置在背包里,扛在肩上……我梦想大学毕业后的我能够云游四海,用手中的快门记录下走过的每一段路程,记录下未来日子里有价值的分分秒秒。

用真实的作品反映生活,在探索与追求中承担自己的责任。

我的梦想不是荒诞的,拿破仑说过:“只要你想象得出,并且坚信它能够实现,那么通过你的不懈努力,你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 18岁的青春,是色彩斑斓的蝴蝶破蛹展翅;18岁的青春,是坚硬的岩石,有棱有角;18岁的青春,宛如生活在宇宙中有星星闪烁;18岁的青春,宛如处身于城堡,有童话般的梦想。

我愿变成一只雏鹰,这双翅膀曾因稚嫩而无暇。

承载梦想在18岁到来的时候开始飞翔。

深信青春无畏,所以执着向前,伤痕泪渍,让羽翼变得更加坚实,回头看起飞的地点:18岁的天空横跨过一道绚丽的彩虹,它的光芒可与日月同辉,在宇宙中与天地共享生命的崇高和自然的博大

十八岁的青春生日感言

十八岁的天空  永远继续的走下去,那就永远的迷茫,永远的疯狂探索。

  回忆,痛。

现实,痛。

迷失,痛。

痛过了,恨过了,只剩孤独了。

当我们毫无知觉的忙忙碌碌时,我们已无奈的变为了平庸的基石,成为了平庸的个体,因为当我们与朋友们外出闲逛已不再是那么的随意了,当别人天真烂漫的笑时,我才发现自己缺了什么东西,是快乐。

我们变了,变的是那么彻底,有时候在学校当同学冲我微笑打招呼时,却因为我的迟疑而无言以对,弄的气氛很尴尬,很龌龊。

直到威胁到自己的面子时才发现自己竟变得如此这样,如此的平淡。

变的那么突然,那么的随意,真发现时间消逝的明显,时光倒流的由缘。

才知道回到过去的悲哀,才发现日益渐长的我是如此的孤单。

  泪与笑是衡量一个人的多愁善感,哀与伤是表现一个人的致命药方。

可当哭并不代表哀伤,笑不再是为了幸福时,我们独立在大海中央,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个性犹在,即使孤独,也如此豪放。

如果问我拿幸福换孤独你愿意吗

我愿意。

点烟抽孤独。

  摆摊卖幸福。

  装。

  我不喜欢做勉强的更何况“装”,但搭乘着随大流的航船,我们学会了点烟假装伤感,喝酒放纵自由,整着非主流,自认为是“罗密欧”。

有时还蹲在墙角,幻想着被遗忘的世界,被遗忘的墙角,被遗忘的孤独,直到睁开双眼,回到生活。

  我们在日益复杂的生活罅隙中喘息,忘记了小时候一本正经对妈妈所说的烂漫梦想,也忘记了幼时默默向别人许下的跨越世纪的诺言,我们倒在混合着天真、浪漫、哀伤、忧愁的血泊中,…面目全非的我也要承受别人的异样目光。

  走到哪都要背负生活的累赘,日益增多地拖向黑暗,拉向孤独。

让无情的黑洞一点,一滴的吞噬着我的躯体,慢悠悠的让我感觉到丝丝镇痛,就这样,布遍全身,传递着同样的疼痛信息。

痛夹杂着孤独,比翻越珠峰时需要的毅力还要深层。

  痛夹杂着孤独,比等待下个世纪的爱情还要矜持。

  抚摸爱情时不经意触碰伤口,是痛。

  别人的尴尬并不理解时,是孤独。

  十八年的痛,愿意让天空分忧,  十八年的孤独,愿意让风此刻带走。

  也许这是我唯一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

  绝对不会是抄袭之作,我们年龄差不几岁,相信我们会产生共鸣,  如果太过于伤感,请稍加修改。

求一篇 观看十八大感言

已经帮了很多人了,你看看能不能用吧不折腾,不搞短期经济。

一个小时40分钟的讲话,涉及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胡总书记的这些话都是结合中国几十年尤其是最近五年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得出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次总结和升华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一次重大的理论实践和思想实践。

就像媒体中评论的那样,十八大的报告浓缩了全党智慧的结晶,在充分分析了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情况下,向国内外,党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的重大问题。

即将分配到各个岗位的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应该看一看。

4107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