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说课临别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怎样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说课稿

「结爱(一作古结爱)」孟郊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求《回延安》说课稿

教学设想诗诗歌重在诵读。

通过朗读,可以逐步由认知生字词,深化到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等。

可以将朗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或范读,或齐读,或分组读,或对口读,变化形式让学生反复诵读,并由浅人深进行朗读指导,启发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二、朗读全诗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引导学生逐步由表及里地体会到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有关方面的知识要点。

1.教师范读全诗。

(1)教师范读。

(2)疏通字词障碍。

参照“教学设计(A)”。

2.学生初读全诗,体会诗歌的基本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2)要求学生说说:这首诗和自己以前所读的新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3)教师介绍“信天游”的基本特点。

明确:①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

②韵律上:几节一韵,或一韵到底。

③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④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

对于“比兴”的艺术手法,教师可以适当多加介绍,以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生再读全诗,逐步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采用问题组合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问题组合一:(1)学生自行回想诗歌整体内容,然后思考:这首诗的结构层次该如何划分?(2)概括各个部分的中心意思,并填写下表:口延安→口延安→口延安→口延安→口延安(3)体会:你认为洋溢于全诗中的感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2.问题组合二:(1)学生齐读第一部分内容,然后标画出表现诗人回延安心情的动词。

(2)请选用其他意义相近的动词来替换你所标画的动词,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

(3)指名学生朗读第二部分内容,思考:诗人写过去延安的生活,有什么意图?(4)自读第三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这一部分内容想像诗人与延安亲人相见时的场面,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

(5)在写与延安亲人见面的场景时,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出这个热闹的场面的?(6)女生齐读第四部分,然后从中选用一个词语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7)男生齐读第五部分,然后画出表明延安的历史功绩或者影响的词语或句子。

(8)回答:诗中写道:“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徒着咱英雄几辈辈人……”这两句话如何理解?3.问题组合三:(1)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怎么样?请大胆谈谈你的看法。

四、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由于这是一首民歌体裁的诗歌,在语言上有它自身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认真体会。

体会时注意结合前面有关的介绍。

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引入新课时的学习二、指导朗读,要求读出诗歌中的感情1.指名学生朗读全诗,然后教师引导评判朗读在感情表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2.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背景的把握,领会作者对延安的真挚感情,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增强朗读的情感表达力。

3.学生自由地散读全诗,要求尽量读出感情。

4.听朗读带,比较自己与朗读带中的朗读在感情方面的表达差距。

有关朗读的指导请参照“教学设计(A)”。

5.指名学生朗读全诗,或者学生齐读全诗。

学生朗读后,教师注意及时准确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优劣,进一步把握朗读的要点。

三、体会诗歌中修辞方法运用的效果1.学生默读全诗,思考: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哪些?明确:主要有比兴和夸张。

特别是比兴手法的运用,为诗歌增色不少。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诗句体会各种修辞手法运用的效果。

四、学习迁移1.课前布置:上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有关延安的资料,然后整理成小故事或者小散文的形式。

2.交流。

指名学生讲述与延安有关的故事或介绍有关延安的资料。

3.要求学生在课后利用自己查找出来的资料,自由组合,5—10人一组,编一个“延安特刊”,比比哪一组编得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李叔曲:J·P·奥德威(美国)李叔同有一首的代表作就是传遍大江南北的《送》,其影响十分之广。

长期以来,《送别歌》几乎成了李叔同的代名词,而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的插曲或主题歌采用《送别歌》后,这首歌更是家喻户晓。

然而对于《送别歌》,长期以来却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宣传失误。

由于人们对此歌宣传得多,研究得少,所以大多数人都以为此歌的词与曲皆为李叔同所作。

其实《送别歌》的曲子原本是美国通俗歌曲作者JP奥德威所作,歌曲的名字叫《梦见家和母亲》。

由于此曲十分优美,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1884~1905年)便采用它的旋律填写了《旅愁》。

《旅愁》刊于犬童球溪逝世后的1907年,此时正值李叔同在日本留学且又热衷于音乐,他对《旅愁》当有较深的印象。

李叔同作词的《送别歌》《送别歌》采用了《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但歌词却是受了《旅愁》的影响。

《旅愁》的歌词是这样写的: 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

独自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

忆故土,思故人,高堂念双亲。

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归梦新。

而李叔同的《送别歌》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由此可见,《旅愁》《送别歌》两首歌不仅旋律相同,歌词意境也相近。

至于说到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的插曲或主题歌采用《送别歌》,这又是很有意味的事了。

《早春二月》是根据柔根据柔石小说《二月》改编的影片《早春二月》采用《送别歌》作为 主题曲,影响深远。

初中语文《藤野先生》说课稿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处:龚自珍《已亥杂诗》。

龚自珍(1792—1841)。

一名巩祚,字璱人,字定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

政治家、文学家。

诗气势纵横,有《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

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急求下列语文篇目的说课稿

现在效率还算不错啦 尽量在下午6点之前发给你 你交给我的任务就可以全部完成了精简部分:《我的四季》《巩乃斯的马》《十八岁及其他》《报任安书》《敬业与乐业》《激情人生》《过万重山漫想》新增部分:《幼学纪事》《行路难》《水调歌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雨霖铃》说课稿

说课导语:在中国灿烂的文学史上,在国学经典的百花园中,真可谓花团锦簇,芳香四溢。

其中有一朵绚丽绽放的奇葩——宋词,宋词两大流派风格迥异。

如果说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苏轼如巍巍昆仑,雄伟壮观,令世人景仰的话;那么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柳永就如山间清泉,碧如兰,澄如练,为世人所钟爱。

他那融情于景的妙笔,他那至正至善的情感,无不折射出艺术和人性的光芒。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二中学语文教师张建玲。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现在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第1句】:教材分析《雨霖铃》这首词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它是婉约派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离别词,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分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层层深入,离情别绪,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有助于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宋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①诵读讨论法

【第11句】:

3828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