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诗雪创作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古诗词创作感想

旧体诗词写作浅议  旧体诗词,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宋词中的名篇佳作,琅琅上口,易读易记。

一两句精辟的诗词句子,可以蕴藏着很深的哲理。

我自幼受到它的薰陶,一直很喜爱它,虽没成大器,但阅读欣赏和写作旧体诗词,一直是我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受命编选一部诗词选,读了很多来稿,对旧体诗词生发出一些感慨,遂写成这些文字与之商讨。

  从来稿中得知,喜欢写旧体诗词的人还不少,说明旧体诗词还有它的生命力,在当代可以与新体诗“并肩前进”。

来稿中有不少格律,严谨、意境深邃的佳作,这些作品的作者多为老年人。

但不容乐观的是,中青年作者虽也不乏佼佼者,但多数不是不合格律便是没有意境,只是文字堆砌。

有的作者可能自知律诗难写,故不敢冠上“律绝”字样,以为这样便可不讲究平仄,每句五字或七字便可,有的还冠以“古绝”“古风”字样,以为就可不讲究平仄了。

须知,“古风古绝”虽来讲平仄,但有个起码要求:顺口。

而来稿中出现了不少四连平四连仄的句子,读起来十分拗口,有的在单句(三、五、七句)还用了平声字。

我读过很多竹枝词、山歌,那些原创的民间作者们,他们也许不懂平仄格律的理论,但他们“唱出”的作品却合乎格律,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十分顺口,极少出现四连平、四连仄的。

而我们一些年青初学作者,就没有注意到这些基本常识,写出一些读得拗口之作。

有个署名作者身份是社科院副教授的“七律”,全诗56个字,竟有14个字不合格律(除开可平可仄的不算)。

我真感到“隔行如隔山”:这位作者可能在社科研究上是权威,但写成这样的“七律”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另有两首“满江红”作者“自报家门”是助理研究员,据称一首原载北方一家副省级报刊,一首曾在本省一家报纸上发表。

同样,每首字,其中一首有30个字不合律,另一首19个字不合律,两首有七字不合韵。

你不采用他,他可能有意见,“副省级的报刊都用了

”这就值得做编辑的引起注意了。

现在在报刊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诗词,我想原因可能就是许多初学诗词写作的人,以为只要对照唐诗宋词中的某词牌作品,某句某句多少字填够便可。

殊不知,每种词牌除了规定每句多少字数之外,那个位置的字是平是仄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出现不合律的词作登载在报刊上,除了作者不懂词的格律要求之外,可能有的编辑也不懂。

不懂不奇怪,编辑不可能是全才,不可能是万能,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你不知道就要问知道的人,找不到现成的就找“哑老师”。

在这里我推荐个很好的“哑老师”———小舟著的诗词三部曲中的《诗词作法浅说》,它以简明扼要的通俗文字,概括了格律诗体式和作法的原理和知识,以其短小、全面、浅白、实用、生动、有趣的特色,指导读者消除疑难登堂入室,提高古典诗词的知识水平和创作能力,该书对七、五言律绝诗中每个字是平是仄、哪个字可平可仄都排列得清清楚楚,还将40种常用词牌的每句每字的平仄也标注清楚,编辑们碰到编发这类稿件时“对号入座”便可。

三部曲其中的《古典诗词名篇浅读》精选了古典诗词中的300首,可引导读者读懂名篇原句时受到启发,提高自己的阅读欣赏和写作能力。

《格律诗词浅写》则是作者创作的100首诗词作品,可供读者鉴赏。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意境,一些作者平仄格律是注意到了,个个字都符合平仄格律要求,可就是没有诗意,味同嚼蜡,当然这是更高一层的要求,那是要经过推敲、锤炼才能做到,是根据作者本身的文化底蕴、阅历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在此就不多赘述了。

对诗歌的感受

歌的感受<参考>(一定要采的哦):  一首好诗总所突破,有所发现,有所独创人以新意,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向上的精神,让读者享受到一种新鲜的、独特的美感。

而一首诗的成功与失败则有其诸多的因素,如诗的创作者是否有生活基础,是否捕捉到美的形象,是否让思想展开翅膀,是否有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但是,愚认为,诗的创作者是否能从生活中获得独特的艺术感受,这是一首诗是否独具特色的一个重要条件。

  正因为艺术感受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本领,那么,真正的诗歌创作者总是很善于掌握这把金钥匙去开启谬斯的大门。

著名文艺理论家卢那察尔斯基赞扬海涅,说他具备任何艺术家所有的三个基本特征,而第一个特征就是“对于周围环境的特殊敏感,特殊强烈的感受性。

”华兹华斯也强调“凡有价值的诗,不论题材如何不同,都是由于作者具有非常的感受性。

而且又深思了很久。

”既然艺术感受是诗歌作者必备的一种本领,是一首诗成与败的关键,那么,弄清艺术感受的定义及其性质便是很重要的问题了。

  不可否认,诗,来源于生活,然而,又高于生活。

可是。

并不一定他了生活,就一定能够写出诗来。

诗并不是现实生活照相式的复制品。

它是现实生活在诗歌创作者心中所激起的情感的浪花,它需要创作者在生活与艺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才能通向彼岸——诗的国土。

而艺术感受便是这座桥梁。

诗人能以诗的方式接受现实印象,并且能借助幻想活动,在诗的形象中把那印象又复印出来。

高明的诗歌创作者总是善于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去摄取生活中那些诗的元素,并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对那些元素进行发酵,进行化学处理,进而酿造出诗来。

  从诗歌创作者本身的角度来看,艺术感受是诗歌创作中头脑应该具备的一种功能,从创作过程来看,艺术感受是作者对生活进行艺术认识、艺术体验、艺术发现的构思过程。

这样,愚认为,艺术感受的定义应该是:作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从而能独自发现形象化的饱含感情的思想的构思过程。

把这个定义伸展开来,便是艺术感受的性质。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全诗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歌选取了哪几类人作为描写对象来表现

当我读的《沁园春,雪》,生有感悟的时候,仿佛又看到了那个中华人民觉得出色的人物角色一一毛泽东,不由得想起毛主席写诗时心中的豪放风格,磅礴气势,广阔的胸怀,这首诗中用藏着我们祖国壮丽山河的画卷,使人读后对毛主席气壮山河的豪迈之情,佩服不已

【第1句】: 诗歌一首,仿方文山诗——素颜韵脚诗进行写作,并附上创作思路(创作感言)300字

精彩语言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

走运当然是好。

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

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 文学史上不著名词作家歌词创作感言

创作一句主题是行走的感言,可以谈谈自己的学习、成长、理想等,注意内容要原创,富有童趣。

走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足迹,是我艰苦奋斗的基石,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体验……

4126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