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常用俗语大全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属周瑜的,小壶易热气量窄】释义:周瑜:三国时吴国主将。心匈狭窄,好忌妒。比喻人心胸狭窄,没有度量。例句:雪娟说:“我是属周瑜的,小壶易热气量窄,可一半天咱们就回省城啦,一大摊子事昨整法?”

【第2句】:【打着灯笼没地方找】(惯)形容非常好,非常难得。 也作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打着灯笼都难找。

【第3句】:【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惯)形容名气很大,谁都知道。 也作“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第4句】:【不将辛苦意,难得世人财】释义:不合辛茹苦,就难赚到钱财。例句:“你看不会做买卖,那老爹托你么?常言‘不将辛苦意.难得世人财’。”

【第5句】:吃了一肚子账本——心中有数;肚里有数

【第6句】:【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谚)麝(she):又名香獐,似鹿而小,无角,腹部有香腺,分泌物名麝香,可入药。麝自然带有香味,不必借助风力张扬。比喻人的德才名声贵在深孚众望,不在于自我炫耀。

【第7句】:【把嘴磨破了】见“磨破嘴皮子”。

【第8句】:【泥捏人也要有时间晒干】(谚)用泥土捏成的人儿,也得有时间把它晒干才行。比喻做任何事情都有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第9句】:妹妹吃馒头时,吃半块扔半块,妈妈心疼地说:“浪费犹如河决口,节约好似燕衔泥。你从小要养成节约的习惯啊!”(山东·夏津)

【第10句】:【萝卜快了不洗】泥商业谚语。谓来不及应付,降低了质 量。成语:偷工减料。《北京日报》( 1981,7,8):“目前许多 消费品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企业和领导部门就实 行‘萝卜快了不洗泥’,不注意质量了。”

【第11句】:我借了小明的钢笔一直未还,总找理由想多用几天。妈妈知道了,批评我说:“你呀,怎么是刘备借荆州——千年不给,万年不还了?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嘛,快去还给人家!”(江苏·丹阳)

【第12句】:【骑驴的不知赶脚苦】谓体会不到别人的困难。类似的:坐 轿的不知抬轿苦。浩然《山水情》:“他一直在倒霉!你是骑 驴的不知道赶脚的苦。”

【第13句】:【碰钉子】释义:比喻遭到了拒绝、斥责,也指遇到了阻碍、挫折。例句:哪知东也碰钉子,西也碰钉子,一个钱没弄到,而且还受了许多闲气。

【第14句】:【 既在江边站,定有望景心】谓来者有意,有目的而来。类 似的:既在神前站,就有看佛心。刘云若《小扬州志》:“老弟 你既在江边站,定有望景心,必定是花钱找乐儿来的。”

【第15句】:【吃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见“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第16句】:【处暑后十八盆汤】释义: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八月二十三、四日。汤:指洗澡用的水。处暑以后,还得洗十八天的盆汤浴。指时令虽过处暑,天气还得再热一段时间。例句:八月又作新凉,谚云:“处暑后十八盆汤。”又云:“立秋后四十五日,浴堂干。”

【第17句】:【大有大的难处】(谚)指规模大、产业大,固然风光,可也有外人不知道的为难之处。

【第18句】:【领袖】“领袖”现在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等的领导人。如伟大领袖毛主席。“领袖”的本义是衣领和袖口。衣领和袖口在衣饰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将“领”和“袖”合并在一起使用的最早见于《后汉书》,《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中就有“苍头衣绿耩,领袖正白”的描写。第一次将领袖用来形容人的是《晋书·魏舒传》,其中写道:“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意思是说魏舒仪表堂堂,气魄非凡,如同衣服的领和袖,具有卓越地位,堪称世人之表率。后来,人们逐渐将同一类人中的突出者称为“领袖”。现在,专用于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的最高领导人。

【第19句】:【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谚)指人生上好的享受,是以自己吃极大的苦换来的。 也作不吃苦中苦,哪有甜中甜。 不受苦中苦,难有来日甜。

【第20句】:期中考试结束,我回家后才想起做一道数学题时点错了小数点。妈妈说:“这真是吃完了饭,想起盐;打完了仗,记起来拳。”(甘肃·永登)

【第21句】:【风不吹,树不摇】释义:风要是不吹,树不会摇动。比喻事出有因。例句:马长胜说:“风不吹树不摇,说你有缺点,也不是平白无故的。”

【第22句】:【墙上的泥坯——去了一层又一层】(歇)泥坯:抹在建筑物表面的泥层,掉了一层可以再涂一层,旧时歧视妇女,把妻子比作“泥坯”。 指妻子死了一个又再娶一个。

【第23句】:【翻手是雨,合手是云】(惯)比喻玩弄权术,反复无常。 也作翻手为云覆手雨。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第24句】:佛爷的眼珠——动不得

【第25句】:【不种百顷地,难打万石粮】(谚)顷:百亩为一顷。指种的地广,打的粮才会多。也泛指下的本大,得到的收益就丰厚。

【第26句】:一根竹子撑不起一幢竹楼,千根竹子能够搭起通天云梯;一滴水珠掀不起一个浪头,千万滴水珠能够汇成滔天洪流。

【第27句】:放学后,我回到家,肚子很饿,平时最不爱吃馒头的我,拿起一块馒头就吃起来。妈妈看着我笑笑说:“真是饥不择食啊!”(河南·沈丘)

【第28句】:【大佛三百五,各有成佛路】(谚)三百五:泛指多。比喻人在修行或事业的进取方面,各有各的门路,各有各的办法。

【第29句】:【见台阶就下】(惯)比喻及时寻找机会摆脱困境。

【第30句】:【草窝里飞出金凤凰】(谚)比喻环境条件差也能出杰出之人。

【第31句】:【耳闻不如目见】(谚)耳朵听来的,不如亲眼看到的准确可靠。指耳听是虚的,眼见是实的。 也作耳闻不如目睹,目睹不如身受。 耳闻不如目睹,目睹不如亲历。 耳听不如眼见,眼见不如手摸。

【第32句】:吃晚饭的时候,我用手抓菜吃,爸爸说了我几次,我仍没改,于是爸爸不再说了,只是盯着我看。这下子我害怕了。妈妈看着不顺眼,就说:“你不要这样嘛,孩子都被你吓着了。”“我怎么啦?又没说什么做什么。”“是没说什么没傲什么,你这是狗不咬人样子丑。”妈妈笑着说。(广西·河池)

【第33句】:【心去意难留】(谚)指当人决意要离开时,就不必勉强挽留,因为即使能留住他这人,也留不住他的心。 也作心去意难留,留下结冤仇。 心去最难留,留下结冤仇。

【第34句】:村里有一对夫妻,男的秃女的瞎,却生了一个又漂亮又聪明的小孩。村里人惊叹地说:“这真是烂猪窝里出好笋。”(江西·余江)

【第35句】:【国难显忠臣】(谚)指国家到了危难之际,才能显出谁是真正的忠臣。 也作国难见忠臣。 国乱显忠臣。

【第36句】:核桃仁子——不砸不出来

【第37句】:【重打锣鼓另开张】敲锣打鼓,庆祝重新开始。类似的:另 扎台子另唱戏。成语:重整旗鼓、另起炉灶。浩然《艳阳 天》:“得,从今天起,你就提起精神,重打锣鼓另开张。”

【第38句】:我的学习成绩总是上上下下,有人严格管我的时候就上去了,一放松又下来了。妈妈生气地说:“你真是核桃变的,要敲打着。”(四川·康定)

【第39句】:【 雪里埋不住死人】真相迟早会暴露。类似的:雪里埋小 猪,总会露出蹄爪来。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康有富受 了这么大害,就是今天不说,以后也会说的。雪里埋不住死 人呀!”

【第40句】:我们村有一家人,去年办厂,今年办店,结果借满了债。人们都说,他们这是烂泥中搬石头——越搬越往下陷。(江苏·无锡)

【第41句】:【忠孝不能两全】原指封建社会中为君尽忠与为父母尽孝 常有矛盾,借指公私难以兼顾。曹禺《北京人》:“我这公公 也要顾,家里的生活也要管,我现在是忠孝不能两全。”

【第42句】:【水清无鱼,人清无朋】释义:水过于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太苛察了,就没有人与他交往。例句:在今天,“清如水”是做不到的。“水清无鱼,人清无朋。”不但无朋,而且会四面树敌,使你连正常的工作也干不下去。

【第43句】:小陈总是不遵守纪律,三天两头出问题。老师批评他:“难道你真是‘红米舂不白,性情改不得’吗?”(湖南·武冈)

【第44句】:【疑心生暗鬼】谓多疑,疑神疑鬼。成语:杯弓蛇影。海外 张爱玲《连环套》:“梅腊妮与霓喜做一房歇宿,一夜也没睡 稳,不时起来看视,疑心生暗鬼,只觉得间壁墙头上似乎有 灯笼影子晃动。”

【第45句】:墙上的壁虎——见缝就钻;会钻空子

【第46句】:【一鸡死后一鸡鸣】(谚)一只声音洪亮的公鸡死后,另一只公鸡才能接替鸣啼。比喻占着岗位的人离开了,其他人才能补上来。

【第47句】:奔腾的洪水——拦不住

【第48句】:【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谓各有各的做法,方法不 同。成语:异曲同工。鲁迅《伪自由书》:“俗语说,戏法人人 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其实是许多年间,总是这一套,也总 有人看,总有人huazaa,不过其间必须经过沉寂的几日。”

【第49句】:宣传车演节目——载歌载舞

【第50句】:【请神容易送神难】(谚)把神请来不难,把神送走却不容易。比喻请人容易,把人打发走却很难。 也作“接神容易送神难”。

【第51句】:【走一步,看一步】(惯)指做事情心中无数,边干边作打算。

【第52句】:午饭,小丽嫌萝卜不好吃,小嘴翘得老高。爸爸见了说:“萝卜是消气的,多吃一些还有好处呢!有句俗话叫做‘萝卜担上街(街读gai),药铺就搬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四川·合川)

【第53句】:【嚼舌头】(惯)指传闲话,拨弄是非。也指闲聊或互相逗着玩。 也作嚼舌根。 嚼舌头根。

【第54句】:【上午三十一,下午脚无力】(谚)指人的年龄一过三十岁,生命的活力就在逐渐减退。

【第55句】:【嘉年华】“嘉年华”这个词现在使用频率很高,什么汽车嘉年华、房产嘉年华,还有以“嘉年华”命名的大型娱乐场所和活动等等。那么,“嘉年华”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嘉年华”源于《圣经》中的一个故事:有一个魔鬼把耶稣困在旷野里,四十天没给耶稣吃东西。耶稣虽然饥饿,却没有接受魔鬼的诱惑。后来,为了纪念耶稣在这四十天中的荒野禁食,信徒们就把每年复活节前的四十天时问作为斋戒及忏悔的日子。这四十天中,人们不能食肉,不能娱乐。所以在斋戒期开始前的一周或半周内,人们会专门举行宴会、舞会、游行等联欢活动,纵情欢乐,以应付抵消即将来临的沉闷。这就是传统的狂欢节,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节日。嘉年华最初译名是“狂欢节”,“狂欢节”这个意译,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后来,狂欢节传到香港,有人又将它改译为“嘉年华”。但是,相对于“狂欢节”而言,“嘉年华”无论听起来还是看起来都显得优雅文气,似乎与热烈狂放的气氛不符。不过,事实也如此,狂欢节到香港后,已经变得比较文雅温和,与巴西式的狂欢节殊途异趣,大不相同了。 “嘉年华”是西风东渐的产物。

【第56句】:【牛圈里头伸进马嘴来了】(惯)骂人多嘴多舌,多管闲事。 也作牛圈里插进马嘴来。 牛槽里伸进马脑壳来。

【第57句】:狗啃骨头——津津有味;死不放松;嘴上的劲

【第58句】:【入行三日无劣把】(谚)劣把:对业务完全生疏的行外人。人进入某一行业,有三天工夫就能基本懂行。指精通行业的业务难,懂得行业的一般知识易。

【第59句】:【一正敌千邪】(谚)正:正气。 邪:邪气。只要有一派正气,就能镇压住各种各样的邪气。指任何邪恶总是惧怕正气的。 也作“一正压百邪”。

【第60句】:妈妈让爸爸去附近的商店买酒,爸爸去了很久才回来。妈妈说:“你真是菩萨心肠爱生灵,害怕踩死蚂蚁啊?”(四川·资阳)

【第61句】:炼钢吃生铁——不怕硬

【第62句】:【扯葫芦倒秧】释义:比喻说话絮叨,翻来覆去。例句:这老婆说起话来就没个头,刘永义知道要是不打断她,她扯葫芦倒秧,东家长西家短,不知道要说到什么时候。

【第63句】:人情一把锯——有来有去

【第64句】:【择日不如撞日】(谚)选择吉日不如碰上的日子好。指事不宜迟,要抓住时机,不必专选吉日。 也作“择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今日”。

【第65句】:【钱财如流水,流去还流回】(谚)钱财如同水流一般,能流出去,也能流回来。指钱财本是流通之物,流进来别喜,流失了别愁。

【第66句】:【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释义:求别人很不容易。例句:回去,是的,现在就是路费问题了。怎么张口,怎么要?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她跟谁提头呢?表姑?表姑父?根本不行。

【第67句】:【打破砂锅问到底】流传在民间的这句俗语,用来形容十分认真的态度,一心要把事情弄个明白。 “打破砂锅问到底”源自生活中的自然象。砂锅即用含沙的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煨烫火锅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据说,药熬好后;从火上取下来不能马七往木头制品上放,一放就裂,而且一裂就会裂到底。实际上是打破砂锅“纹”到底,变成了漏锅。因为裂纹的“纹”同“问”谐音,后来就变成了“问到底”了。

【第68句】:【黄瓜茄子不能一揽子抓】释义:比喻要区别情况,不同对待。例句:要知道,你是你,他是他,黄瓜茄子不能一揽子抓。我们的政策是有区别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待方法。

【第69句】:一个雨后的早晨,我走出屋门一看,外面雾蒙蒙的一片,两米外的东西就看不清。“呀,好大的雾啊!看来今天又要下雨了。”我刚说完,就听妈妈说:“谁说今天要下雨了?早晨浓雾天,晌午晒死獾。天黄才有雨!”(山东·枣庄)

【第70句】:【十七不能常十七,十八也不能常十八】总要长大,借指不会 停滞不前。李准《李双双小传》:“十七不能常十七,十八也 不能常十八,双双,我孙喜旺今后一定要赶赶你,食堂炊具 改革这件事,我要下点工夫。”

【第71句】:【山河易改,本性难移】释义:移:改变。山河容易改造,人的本性却很难改变。比喻多年形成的思想、习惯、作风等不易改变。“易改”又作“好改”、“可改”。“本性”又作“秉性”、“禀性”、“狼性”。例句:高大泉说:“山河易改,剥削阶级的本性难移。恶毒凶狠,不知羞耻,只认金钱不识人,就是他们的本性。”

【第72句】:【鸡皮鼓能经几敲】释义:用鸡皮做成的鼓面,经不住敲打。比喻人体质衰弱,经不住折磨。例句:笑君王仪容衰老,没来由将精神消耗,连宵搂着如花貌,籴的籴粜的要粜,而今看看瘦了,笑你鸡皮鼓能经几敲。

【第73句】:背着哈哈镜走路——不怕后人见笑

【第74句】:【挨上染坊尽点子,挨上铁匠尽眼子】(谚)挨近染坊,衣服上不免沾上颜料的斑点;挨近铁匠,衣服上不免有被火星烧出的许多小孔。 指生活在什么环境下,就会受到什么影响。

【第75句】:【小鸡下大蛋】(惯)比喻小人物干出大事情。

【第76句】:【站在河边上,要防水湿鞋】(谚)比喻经常和坏人打交道,要时时提防被腐蚀或被暗害。

【第77句】:【人老不算老,心老才算老】(谚)指生理上的衰老不能算老,心理上的衰老才是真正可怕的。

【第78句】:【耗子给猫捋胡子——溜须不顾命】(歇)溜须:本指捋胡须,转指溜须拍马。指冒险谄媚奉承人。 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耗子给猫捋胡子——舍命溜须”。

【第79句】:【刀快不怕脖子粗】(谚)只要砍刀锋利,哪怕脖子再粗也能砍断。比喻只要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就不怕敌手强硬,不怕困难重重。

【第80句】:标点符号的位置——字里行间

【第81句】:【拜错了庙门】(惯)比喻求错了人。

【第82句】:【棉袄改被窝——两头儿苫不过来】(歇)两头儿:本指头和脚,转指两边、两个方面。苫(shan):用席、布等遮盖。比喻顾此失彼,两边都照应不过来。

【第83句】:【男儿膝下有黄金】黄金贵重,男子汉不应该轻易下跪屈 服。刘云若《小扬州志》:“知道除了再作进一步赔礼更无别 法,便也顾不得男儿膝下有黄金,双膝一屈跪在她面前。”

【第84句】:【天塌了,还有撑天大汉哩】(谚)天塌下来,自有撑天大汉顶着,伤不了大家。比喻天大的事自有当事人承担。也比喻问题再大,自有解决的办法。 也作天掉下来,有长人去挡。 天塌下来,高个子顶。

【第85句】:【当面抹蜜,背后扎刀】(惯)比喻当面给甜头,背地里下毒手。

【第86句】:【扫帚戴帽——顶个数儿】(歇)指勉强凑数,顶上个名额,

【第87句】:穿山甲过路一孔孔(空空)洞洞

【第88句】:【一不做,二不休】(谚)指要么就不干,要干就干到底。

【第89句】:【 老鼠走到猫口】边比喻落人险境。明代《初刻拍案惊 奇》:“那岛上有小喽罗数百,正在那里使枪弄棒,比箭抡拳。 一见有海船飘到,正是老鼠在猫口边过,如何不吃!”

【第90句】:【骄子不孝】(谚)指在骄奢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子弟,不会孝敬父母。

【第91句】:【壁间犹有耳,窗外岂无人】(谚)墙壁里谈话,墙壁外会有人听;窗里面说话,窗外会有人听。指私下密谈的话语也有可能泄露。 也作“隔墙须右耳,门外岂无人”。

【第92句】:去年刚人秋,我就翻箱倒柜找帽子戴,妈妈看见了说:“天刚冷一点儿,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这样气温回升又得脱掉。一穿一脱,身体反而易出毛病。俗话说‘春捂秋冻,少生疾病’,‘秋不忙加冠,益寿又延年’。”(河北·行唐)

【第93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释义:要从大的方面考虑问题,从小的事情上做起。例句:“……俗话说,杯杯酒吃垮家当,毛毛雨打湿衣裳。咱办厂就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点一滴地节约。”

【第94句】:【一不做,二不休】做事下狠心,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 茅盾《子夜》:“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 了!”

【第95句】:哥哥没把手洗干净就去拿馍,我说:“看你不讲卫生。”妈妈笑着说:“大哥别说二哥,秃子别说老明;蚂蚱咬蛐蛐——一块地里的虫。”(安徽·利辛)

【第96句】:【舌头带钩子】(惯)讥讽人说话带刺或话里带着不满、挑拔的意味。 也作舌尖带刺儿。 舌尖子蜇人。

【第97句】:【贫家富路】(谚)贫家:居家贫穷。 富路:出门在外带足盘费。指居家节俭容易度日,上路窘困无处呼救。 也作“穷家富路”。

【第98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释义:水能使船航行,也能使船翻沉。比喻百姓可以扶持君主,也可以推翻君主。例句:想到这里,嘴里不禁冒出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句BBB,心也随着越发紧缩了。

【第99句】:【倒挂葫芦顺放瓢】(谚)葫芦锯成两半,就是瓢。指葫芦要倒着挂,瓢要顺着放。借指凡处理事情,都有约定俗成的常理,不可任意违拗。

17555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