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谚语俗语文案100条令人深思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有理言自壮,负屈声必高】(谚)占理的人说话自然理直气壮,含冤的人叫屈必定声高气急。 指情绪激动的人,言语自然也随之激烈。

【第2句】:【为人无主见,吃亏在眼前】(谚)为人处世没主见,随时都会吃亏。 指人应有主见,行事不能随风倒。

【第3句】:【春秋】“春秋”本意是春天和秋天。其实在古代,春秋也指季节,但并非和现在一样,古代所说的春秋,本指一年。中国商代及西周前期的相当长时期,一年只分春秋两季,没有冬夏,所以,春秋就是一年。而一个个的春秋就成为历史了,引申义即历史。 说起作为历史含义的春秋,它的起源与孔子有关。古代,朝廷设有不少史官,史官又分成左史官和右史官。右史官负责详细记载帝王的谈话言论,例如《尚书》即这类著作,可以说是帝王的文案。左史官则负责记载国家之事,他们把重要大事记人“策”中,小事写在“简”里。鲁国的那部《春秋》就是策和简合编而成的一套编年史。据说,《春秋》是由孔子亲自修订的。后世则把《春秋》记载的这段历史时期称为“春秋时代”了。这部《春秋》影响很大,如果阅读《春秋》,可能会觉得概括而简单,犹如一份大事记,不过,它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学术价值。后来出现左丘明的《左传》、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即为解说极其概括简约的《春秋》而作,“传”即解说之意。《春秋》的写作方法还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成为后世效法的典范。

【第4句】:【人心隔肚皮】(谚)人的心隔着一层肚皮,谁也看不到、摸不准是在谋算着什么。指人心最难猜测,更不要说认得清、识得真了。 也作人心隔肚皮,里外不相觑。 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 人心隔肚皮,对面两不知。

【第5句】:【军礼】“军礼”即军人的礼节气,通常包括举手礼、注目礼、举枪礼等。军礼潇洒英姿,整齐划一,甚是好看。 军礼最早是从英国开始的。当年,英国海军在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凯旋的将士们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在大会上,女王亲自为有功将士颁发奖章。当时,为了维护女王的尊严,特规定参加授奖将士不得平视女王,要用手背遮住眼部。这个动作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今天各国军队的军礼。

【第6句】:【蛤蟆跳在戥盘子里——自称自赞】(歇)戥盘子:戥子(一种测定贵重物品或药品重量的小秤)一端盛放所要测定重量的物体的小盘子。称:本指测定重量,转指称赞。 指自己称赞、夸耀自己。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蛤蟆跳在戥盘——自称自赞”。

【第7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惯)形容花费了极大的力气。

【第8句】:【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坚】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9句】:【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见“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

【第10句】:【有同行的货,没有同行的利】(谚)同行(hang):同一行业。卖出同样的商品,得到的利润却不相同。指经商中全靠个人的智慧和管理能力。

【第11句】:【有的向灯,有的向火】(惯)指有人向着矛盾的这一方,有人向着那一方。

【第12句】:【入火海,上刀山】见“上刀山,下火海”。

【第13句】:【路不平,有人踩】 释义:事情不公平,就会有人过问。 例句:“路不平,有人踩。他做的不对,别人就要说话。”

【第14句】:【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谚)纵然树长到千百丈高,树叶总还是要落到树根下。比喻人不可忘记根本。 多指久居外地的游子,到年老时总想回归故里。 也作树高千百丈,叶落要归根。 树高干丈叶归根。 叶落归根,人老还乡。

【第15句】:【好鸟占高枝,能人找福地】 释义:比喻哪里好到哪里去。 例句:高富才神秘地说:“好鸟占高枝,能人找福地,人往高处走,咱朝山里搬。”

【第16句】:【步子迈得正,不怕影子歪】(谚)指为人处世大公无私,正道直行,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第17句】:【头齐脚不齐】(惯)谦称自己准备得还不够齐全。也形容人多,步调不一致。

【第18句】:【耍骨头】(惯)1指故意调皮捣蛋。 2指开玩笑。3指表示亲热。

【第19句】:【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琢芝麻】 释义:比喻人不不在大小,有本事就办得成事。 例句:杨叔叔,有什么事,你就吩咐吧。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啄芝麻。 别听哥哥的话,他总是说我年龄小。

【第20句】:【鹭鸶不吃鹭鸶肉】(谚)鹭鸶(lusT):又名白鹭,长腿直嘴,捕食鱼虾等。指同类不相残或同行不互相伤害。

【第21句】:【将心比心,强如佛心】(谚)佛心:佛祖大慈大悲的心。人只要能处处用自己的心去推比别人的心,就会比佛心还要慈悲。指人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就是高尚的人。

【第22句】:【上梁不正下梁歪】(谚)上梁:房屋建筑的主梁。下梁:主梁下面的分支短梁。上梁如果不端正,下梁必定歪斜。比喻上层人物做事失体,下属势必效尤。 也作上梁不正下梁差。 上梁不正,下梁参差。参差:不齐整。

【第23句】:【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谚)三寸气:呼吸。无常:死去。人活着时靠一口气,可以有种种作为;一旦停止呼吸断了气,那就一切全完。指人要想有作为,首要的条件是保有生命。 也作三寸气在干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 三寸气在干般用,一遇无常万事休。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气万事休。

【第24句】:【老和尚看嫁妆——下辈子见】(歇)指这辈子没指望,看下一辈子。 也作“老和尚过嫁妆——来世再见”。过:过目,看。

【第25句】:【撞倒南墙不回头】(惯)形容人固执,不知变通或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也作撞到南墙不回头。 碰到南墙不回头。

【第26句】:【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谚)指年景是旱还是涝,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就见了分晓;农业是丰收还是歉收,在农历的八月十五就有了定局。

【第27句】:【老头子】“老头子”在现实生活中是个常用词,有多种用意。年纪大的男子常被称为“老头儿”或“老头子”。在北方,“老头子”一词,多是上年纪的妻子对老伴的昵称。在某些场合下,还指权威高、有威望、岁数大的人。 但有时候“老头子”却似乎含有一些轻视的意思,让被叫者认为是嫌自己太老,不中用了。甚至还带有蔑视或谩骂的意思,如“那脏老头子。”那么,它源出哪里呢?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三十六年,纪的被任命为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负责编修《四库全书》。盛夏的一天,纪的因体胖,经不起炎热酷暑,便盘起发辫,脱掉上衣,袒胸露背地坐在几案旁校阅书稿。不巧的是,乾隆帝这时踱步走进馆来。纪的想穿衣服已经来不及了,便一骨碌钻人案下,用帏幔裹住身体。过了一会,纪的以为乾隆帝已经走了,便探出头问馆中人:“老头子已经走了吗?”话音刚落,他就发现“老头子”还在他身旁坐着,两眼正瞪着他在看呢!登时就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乾隆听见这句话后一脸冰霜地质问纪的:“‘老头子’三个字作何解释啊?”大家都为他捏着一把汗,因为如果被视为对皇帝不敬,是犯杀头的死罪。谁知纪的跪在地上,灵机一动,非常从容地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渭‘头’,父天母地之谓‘子’,故简称为‘老头子’。”乾隆听罢他的解释,虽然知道是巧言辩解,但这番话也着实中听,就转怒为喜地说:“朕就原谅你这样信口乱叫之罪了。” 从此,纪晓岚发明的“老头子”三字便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官场中,常有人效仿他,背后称自己的上司为“老头子”。从它的出处看,“老头子”是一种调侃。

【第28句】:【名取西川,暗夺荆州】 释义:名义上说是去夺取西川,实际上暗中去夺取荆州。比喻声东击西。 例句:“你真是鬼主意多!我就依了你的,看你的什么名取西川,暗夺荆州”。

【第29句】:【棉袄改被窝——两头儿苫不过来】(歇)两头儿:本指头和脚,转指两边、两个方面。苫(shan):用席、布等遮盖。比喻顾此失彼,两边都照应不过来。

【第30句】:【希望】“希望”是指人们期望达到某种目的,或者盼望某种情况的出现,是实现某种目标的欲期。毛泽东曾对青年人说“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其实,“希望”这个词最初指的是期待看到月满月圆,并无它义。 为何“希望”最初特指期待月满月圆呢?这还得从“望”字说起。“望”字的产生与月亮有关。众所周知,月有阴晴圆缺,造成圆缺的原因是月亮本身不发光,我们之所以能看见月光,是因为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月亮绕着地球转,农历每月月初之时,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月亮正对着地球的那一面因为照不到太阳,使得我们无法看到它,这就是新月,古人将其称为“朔”。随着月亮的转动,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越来越大,月牙一天比一天“胖”,等到向地球的一面全部照到太阳光时,就成了满月,古人称之为“望”。《说文》解释:“望,月满也。”“望”在农历的十五六,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满月之后,月亮又逐渐变“瘦”,至完全看不见,新月时期又开始了。就这样周而复始,永无止境。因此,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再从“望”到“朔”的时间。月圆月缺一个周期. 恰好一个月。 正因为“望”是月满月圆之意,“希望”自然就是期待月圆之日的意思了。宋范仲淹在《十四月夜》中写道:“天意将月圆,人心等满时。已知千里共,犹讶一分亏。”表达了人心等满,愿月满无缺,花好月圆。圆月是美好光明的象征,自然“望”是大家所期(希)盼的。 “希望”一词逐步引申演化为期望达到某种目的,实现某种目标,而达到一个“圆满”的结果。

【第31句】:【山高高不过太阳】(谚)再高的山,也比不过太阳高。比喻地位低下的人,无论怎样攀附,也总在地位高的人之下。

【第32句】:【扣帽子】(惯)指给人无端加上罪名或不实之词。

【第33句】:【打破脑袋用扇子扇】 释义:比喻把生死置之度外,满不在乎。 例句:黄金湖一看,来者不善,又是老对头。心里一横,想起金山大哥的那句话:“打破脑袋用扇子扇,上肖县长、常专员那打官司去!”

【第34句】:【属狗熊的——记吃不记打】(歇)指人只贪图眼前利益,不记取挨打吃亏或受苦难的教训。含讥讽或责骂意。

【第35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释义:谁敢干谁就得利。多指坏人得便宜,好人吃亏。例句:懒虫说:“你用不着害怕。这年头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第36句】:【有饭大家吃,无饭大家饿】(惯)比喻同甘共苦。

【第37句】:【喝了蜜——嘴甜】(歇)嘴:本指嘴巴,转指说话。甜:本指味道甜美,转指使人感到愉快、舒适。指人嘴上说得动听。常含讥讽意味。

【第38句】:【穷生虱子富生疥】(谚)疥:一种因疥虫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 指旧时穷人没有换洗的衣服,身上的虱子多;富人生活奢侈放荡,染上疥疮的多。 也作“穷长虱子富长疮”。

【第39句】:【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谚)原指佛教徒聚会在佛门下,都是有缘分的,泛指人与人能相聚一处,就是有缘分。

【第40句】:【十里不同俗】(谚)指一处有一处的风土民情,即使两地相隔很近,也难求一致。 也作十里乡俗不同。 十里乡俗不一般。

【第41句】:【少年木匠老郎中】(谚)郎中:中医医生。木匠重体力,要年轻;郎中重经验,要年老。指木匠是年轻的好,郎中是年老的好。

【第42句】:【疑心生暗鬼】(谚)怀有疑心,看什么都似乎有鬼附身一样。指疑心重的人,对一切都疑神疑鬼。

【第43句】:【是药能治病,当今无死人】(谚)如果说,只要是药就能把病治好,世上就没有死人了。指服药不能包治百病。

【第44句】:【错把红土当朱砂】 释义:比喻看不准,把差的当成好的。 例句:“那我也得亲眼相看相看。”花三香嬉皮笑脸,“媒婆子一张嘴,装罢神来又闹鬼;我倒不是信不过小姑奶奶热心肠儿,好心眼儿,就是怕小姑奶奶自幼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见过井口大的天,错把红土当朱砂。”

【第45句】:【身在福中要知福】(谚)身处在幸福之中,要知道珍惜这幸福生活。 指人必须知足惜福。

【第46句】:【脑袋掖在裤腰带上】(惯)比喻冒着生命危险做事情。也形容人勇敢,不怕牺牲。 也作脑袋拴在裤腰带。 脑袋挂在腰带上。 脑袋掖在腰里。

【第47句】:【讨便宜处失便宜】(谚)讨别人的便宜,结果往往是被别人占了便宜,自己反倒吃了亏。诫人不可有贪占便宜的念头和行为。

【第48句】:【兔子尾巴——长不了】(歇)本指兔子尾巴很短,长不到哪里去;转指某势力不会长久存在下去,或某人好日子不会长久了;也指某种状况不会持久。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兔子尾巴上的一撮毛——长不了。

【第49句】:【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谚)熊:窝囊,无能。当兵的无能,只是一个人,影响不大;将领无能,就会影响全军的战斗力。指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将领的指挥是关键。也泛指凡是领头人无能,事业就非破败不可。

【第50句】:【生在福中不知福】见“人在福中不知福”。

【第51句】:【闰】过几年农历就要多出一个月,多出的一个月就叫“闰月”。那么,闰月是怎么来的呢? 置闰是为了解决阴阳历的矛盾。阳历一年3【第65句】:25日,而阴历一年只有354日,积19年,两者的差数就达7个月。因此,19年就有7年每年要多置一个月,这个月放在某月后,并同某月同名,后边同名的月就叫闰某月。闰月一般是29天。那么,为何称为闰呢?“闰”本义是余数,引申为历法中的余日、余月。

【第52句】:【人情若像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谚)人和人的相交,最后如果能够保持初识时的那股热情,就不会彼此怨恨了。指人情往往善始不能善终,开始相亲,久后相怨。

【第53句】:【四菜一汤】“四菜一汤”当前是指全民或集体企、事业单位用公款招待宾客的菜肴规格,以防止用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产生腐败现象。实际上,“四菜一汤”并非现在的创造,古已有之,且出发点和举措也是防止官员腐败,它源出朱元璋。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廿八年(即公元1368年)当上明朝第一位皇帝后,全国范围内遇上天灾,粮食歉收,加上战争带来的创伤,百姓生活非常困苦。那些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却终日花天酒地,大吃大喝,百姓极为不满。出身贫苦的朱元璋对此非常恼火。他下决心要整治一下这种腐败现象。 一天,适逢马皇后生日,朱元璋趁众大臣朝贺之机,设宴答谢文武百官,当十桌客人的席位坐齐后,传令侍女上菜。第一道菜为红烧萝卜,朱元璋对群臣说:“萝卜百药之本,民谚就有‘萝卜进了城,药店都得停’之说,请众卿品尝。”第二道是炒韭菜,朱元璋又说:“韭菜剪而复生,有蓬勃的生命力,四季常青,象征着长治久安。”然后是两道青菜,朱元璋提醒众臣道:“为官要清正廉明,两袖清风。”寓意明白。紧接着朱元璋指着最后一道葱花豆腐汤说:“只有清廉,大明江山才能传万代。”宴后,朱元璋问侄子朱涛,“这次你的贺礼是什么?”朱涛说:“……翠珠两串,玉镯一双,金佛八座……”朱元璋又问:“你年奉多少?此物何来?”朱涛不语,太祖喝令:“拿下!”众大臣见皇上先拿自己的亲侄子开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敛声屏气。此时,朱元璋当众宣布:“各位所送来贺礼一律用于赈济灾民,各位大臣从政务须洁身自律,多为百姓着想,凡今后祝寿待客,只能是四菜一汤,谁若违犯,严惩不贷。”从此,四菜一汤形成了规定,并由宫内传到宫外,从官方传到民间,从古传到今。

【第54句】:【铁嘴豆腐脚】(惯)说话厉害,但底气不足。形容人外表厉害,实际上是软骨头。

【第55句】:【身正影不斜】(谚)身子端正,身影就不会歪斜。指人的行为正大光明,就不怕别人飞短流长,说三道四。 也作身正不怕影子斜。 身子立得正,不怕影子斜。

【第56句】:【丑人多作怪,黑馍多就菜】见“黑馍多包菜,丑人多作怪”。

【第57句】:【荒旱三年,饿不死厨子】 释义:荒旱:闹灾荒。厨子:厨师。灾荒再重,也不会饿死厨师。 例句:老王,俗话讲,荒旱三年,饿不死厨子。你这个伙头军怎么搞的,比我还瘦?

【第58句】:【秦椒炒豆腐——外面辣,里面软】(歇)秦椒:细长的辣椒,非常辣。辣:本指味辣,转以形容人厉害。软:本指柔软,转以形容人柔和慈善。比喻人外表很严厉,内心却柔和善良。

【第59句】:【打打闹闹,白头到老】(谚)指夫妻之间发生冲突争吵,是正常现象。 也作“吵吵闹闹到白头”。

【第60句】:【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释义:比喻当面对人热情,背后却陷害人。“盆”又作“把”。 例句:我告诉姐姐,一辈子别见他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第61句】:【死狗——扶不上墙】(歇)比喻人素质太差或没有志气,别人想扶持也扶持不起来。 也作“死狗——扶不到墙上”。

【第62句】:【吃水不忘打井人】见“喝水的别忘了掏井的”。

【第63句】:【铁不磨要锈,水不流要臭】(谚)铁要打磨,才不会生锈;水要流动,才不会发臭。比喻人要经常运动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第64句】:【过鬼门关】(惯)鬼门关:迷信指阴阳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指经历艰险或磨难。

【第65句】:【鸡蛋碰石头——白白送死】(歇)指不自量力,作无谓的牺牲。

【第66句】:【兵不离营,马不离站,放羊不离破羊圈】 释义:做什么工作不离什么岗位。 例句:李宝泰用鼻子重重“哼”了一声,说:“兵不离营,马不离站,放羊不离破羊圈。吃上人家熟哩,拿上人家生哩,也不知道是总管回家干甚!”

【第67句】:【货有高低三等价,客无远近一般看】(谚)货物可以有高有低,分开等级;顾客却不能分远近薄厚。指对待顾客必须一视同仁,热情招待。

【第68句】:【亮红灯】(惯)红灯:安装在交叉路口,禁止车辆通行的红色信号灯。比喻出现了问题、麻烦或事情无可挽救。

【第69句】: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无成.

【第70句】:【身在福中不知福】见“人在福中不知福”。

【第71句】:【是这鸟,叫这声】(谚)什么样的鸟会叫什么样的声音。指鸟的种类各异,叫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 多比喻哪个层次上的人,会说哪个层次上的话。

【第72句】:【上贼船易,下贼船难】(谚)比喻和坏人一起干坏事容易,弃邪归正难。

【第73句】:【提起一条,放下一堆】(惯)形容人麻木、不上进,无论怎样对待他都无所谓。

【第74句】:【打尖】古时候,人们把在旅途中休息进食叫“打尖”,现在上岁数的人仍旧使用打尖一词。 据考证,“打尖”系“打火”之误。清代福格所撰《听雨丛谈》卷十一:“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皆不喻其字义,或日中途住宿之间,乃误间而尖也。谨按《翠华巡幸》谓中顿日中火。谓途中之餐日打火,自是因火字而为尖也。”意思是中午饭叫中火,旅途中吃饭叫打火。误将住宿之“间”而为“尖”也。“间”、尖”同音。因此,打尖包括旅途中住宿、休息、吃饭。如《水浒传》中有:“你母子二位敢来打尖,叫庄客安排饭来。” 再如马致远《黄粱梦》云:“兀那打火的婆婆,央你做饭与我吃。行人贪道路,你快些儿。” “打尖”一词,至今使用。

【第75句】:【脚打着脑勺子】(惯)脑勺子:后脑勺。形容跑得极快。也形容非常慌乱或非常忙。 也作脚踏着脑勺子走。 脚后跟打着脑勺子。 脚后跟打后脑勺。

【第76句】:【人串门子惹是非,狗串门子挨棒棰】(谚)串门子:到别人家走动游串。人爱串门,总不免要招惹是非;狗爱串门,总不免要受棍棒苦。 指串门闲游没有好处。

【第77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惯)形容奄奄一息,即将断气。

【第78句】:【葱辣嘴,蒜辣心,韭菜光辣舌头根】 释义:吃葱辣嘴,吃蒜辣心,吃韭菜辣舌根。 例句:三平正吃得有劲儿,听见两个姐姐在外面议论,她是一句不让,对着门外说道:“葱辣嘴,蒜辣心,韭菜光辣舌头根。这辣子,真好吃!”

【第79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第80句】:【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惯)三尸神:又叫三尸,道家称能在人体内作祟的一种神灵。七窍:指眼、鼻、口、耳。形容十分暴怒、着急、生气。 也作三尸神暴躁,七窍内生烟。 三尸暴跳,七窍生烟。

【第81句】:【翘辫子】“翘辫子”比喻死。我国江浙一带的方言,方言更需要传播,为的是交流方便。 “翘辫子”一词源自清朝,当时国人都留辫子。这辫子在人活着时是自然下垂的,这是常识。而死后则要编结起来,置于头部上方,末端竖起;清朝时,处决人犯,为行刑方便,在行刑之前用胶水把犯人的辫子粘结成一根棍儿样,干后直挺挺地翘着。因此,“翘辫子”就成了“死”的同义语。砍下的脑袋常用辫子绑着,挂在城门口示众。这整个过程中辫子都是上翘的。因此,用“翘辫子”比喻死。

【第82句】:【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83句】:【麻秆儿打狼——两害怕】(歇)麻秆儿:指剥掉皮的麻秸秆儿,又细又脆,容易折断。用麻秸秆儿打狼,狼害怕,打狼的人也害怕。指争斗双方对对方都有所顾忌。 也作麻秸秆打狼——两头害怕。 麻秸秆打狼——两头怕。

【第84句】:【肩不动,膀不摇】(惯)形容什么也不干。

【第85句】:【只有错拿,没有错放】(谚)指案件中往往捉人比较随便,而放人特别谨慎。

【第86句】:【下地狱】(惯)地狱:某些宗教指死后灵魂受罪的地方。比喻遭受痛苦和折磨。

【第87句】:【碰钉子】(惯)比喻遭人拒绝、斥责或遭受失败、挫折。

【第88句】:【露水见不得太阳】 释义:比喻存在不会长久。 例句:“嗨,小鬼子是露水见不得太阳,就要完蛋了!”

【第89句】:早睡早起,怡神爽气。贪房贪睡,添病减岁。夜里磨牙,肚里虫爬。

【第90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释义:比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例句:文如月小声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把锁,还得马厂长那把钥匙才能开。我去找马厂长。”

【第91句】:【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 释义:比喻少数人,危害大,影响了集体。也说:“一粒老鼠屎,打坏一锅汤”,“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yipinjuzi.com)。 例句:“咱要那个货做啥嘛?一个老鼠坏了锅汤!你收他,你和他互助去! 我退!”

【第92句】:【赶着羊群攻猛虎】 释义:比喻让大家白白去送死。 例句:你们几个先引大伙走吧,别无头苍蝇似地乱飞。弄不好,那成了赶着羊群攻猛虎了!

【第93句】:【铁公鸡】“铁公鸡”形容人极其吝啬小气,一毛不拔。 铁公鸡的来历,与一毛不拔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兴起了很多哲学流派。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意即要兼相爱交相利。可是当时另一位哲学家杨朱却讲究“贵己”,他的主张强调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的生存与利益,人人为己但不侵犯他人。孟子对杨朱学说颇不赞同,《孟子·尽心上》记载:“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是说如果从杨朱身上拔下一根汗毛就能有利于天下,杨朱也不会这么去做,真是一毛不拔。孟子将杨朱利己学说揭示得淋漓尽致,“一毛不拔”这一成语就源于此。 一毛不拔的行为,被后人形象地喻为“铁公鸡”。因为铁铸的公鸡,可拔不出一根毛来。清代小说《七侠五义》中就描述了一个铁公鸡的故事。有一个人叫卞龙,他自称是铁公鸡,生性刻薄,一毛不拔。若非怕自己饿死,连饭也是不吃的。他的儿子也是如此,真是家传的吝啬。这一词语在清代已经较为流行,人们争相传诵,很多作品都反复提及铁公鸡。“铁公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它形象生动,至今使用频率颇高。

【第94句】:【恶人先告状】(谚)指恶人做了伤害别人的事,为转移目标,洗脱自己的罪名,往往抢先告状。也指人自身做了缺理事,反在人前制造舆论,指责别人。 也作“坏人先告状”。

【第95句】:【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惯)荆山玉:即和氏璧;相传楚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抱玉岩得璞玉,后把它琢磨成价值连城的美玉。不认识荆山宝玉,把它看作顽石。比喻没有眼力,错把好人看作坏人,或把有才干的人当作无能的人。

【第96句】:【既敢挠熊毛,当然不怕咬】(谚)既有胆量在熊身上挠毛,就不怕熊咬。指既有胆量敢冒险,就不怕承担可怕的后果。也指既敢做某件担风险的事,就有几分成功的把握。

【第97句】:【背靠背】(惯)指不当着有关人员的面检举揭发问题或提出批评意见。

【第98句】:【破蒸笼——不盛气】(歇)盛:谐“成”。气:谐“器”。指没有出息。

【第99句】:【明星】“明星”现多指在文体等方面成绩突出、受人追捧的人,如歌星、影星、球星等。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它上源自天,下源自地。 首先说天。“明星”,古书上指金星,又叫太白星,这是肉眼能观察到的亮度较高的星。有月,众星捧月。无月,明星耀眼。这是“明星”一词的最早出处。 其次再说地。《太平广记·采仙录》日:“仙女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明星”原是华山仙女的名字。 不管太白金星也好,仙女明星也好,都是光彩耀目,众人仰慕。所以,近代人们常以“明星”比喻成绩卓著、出类拔萃、引人注目或某一领域知名度很高的人。如”电影明星”、“歌星”等。众明星参加晚会叫“今夜星光灿烂”。

17623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