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穿越火线流行的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树头上的八哥——有嘴说别人

【第2句】:【一丝没了两气】(惯)指人将要断气。

【第3句】:【大师傅】常言说,工厂里师傅多,医院里大夫多,学校里老师多。那么,怎么师傅当中还有一个“大师傅”呢?而且是做饭的?这里面有一则民间故事。古时候有个皇上,一次来到修建宫殿的工地上,就让各工匠文案自己的本领,谁的本领大就封谁为师傅。众工匠都不服气,抢着去表白自己的功劳。皇上干脆把他们都封为师傅。工地上给工匠们做饭的是一对姐妹,二人见工匠们都有了封号,便也凑过来讨封。没想到,那些被封为师傅的工匠们说:“做饭的算什么行当?”姐姐很生气,就决定饿他们一次。众工匠干完活,都跑到饭棚里去吃饭,却见灶房里没动烟火,就来责问姐妹俩。姐姐说:“做饭的不算个行当,那你们就自己做吧!”众工匠向皇上报告此事。皇上问:“那做饭的到底算不算个行当?”这些能工巧匠饿得肚子咕咕叫,连忙答道:“做饭算行当,太算行当了!” 于是,皇上叫人把姐妹俩找来,准备封她们为师傅。姐姐摆摆手,指着工匠们对皇上说:“他们都是师傅,却做不了饭;给我的封号,得比他们大!” 皇上说:“那就封你为大师傅吧。”姐姐乐了,指着帮着自己做菜的妹妹,问:“她呢?”皇上顺口说:“你是大师傅,那她就是二师傅吧。”妹妹一听,也很高兴。就这样,做饭的就被称为大师傅,帮厨的就被称为二师傅了。

【第4句】:【杀人不眨眼】此语形容残暴狠毒,杀人成性。典出宋普济《五灯会元·圆通缘德禅师》。宋朝初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大将军曹翰出兵江南消灭割据政权。有一天,曹翰领兵来到九江庐山寺,许多和尚吓得仓皇逃跑,只有缘德禅师坦然静坐,旁若无人。曹翰厉声呵斥道:“难道你没有听说过有个杀人不眨眼的将军?” 缘德禅师睁开眼看了他一会儿反问道:“你怎么就不知道还有个天生不怕死的和尚呢?”

【第5句】:【开了饭店,不怕大肚汉】有了充分准备,不怕遇到困难。 类似的:卖饭的不怕大肚汉/卖酒的不怕大肚汉/卖布的不 怕扁担量。成语:胸有成竹。《小说月报》( 1983,3):“我们 开饭店的不能念这本经,假如大家不吃不喝,我们只好关 门,开饭店的还怕大肚汉!”

【第6句】:吃饭时,我把吃剩下的饭倒掉了,妈妈说我不懂得珍惜粮食。我说:“就那么一点,算什么?”爸爸说:“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一顿省一把,一年买匹马。”(河南-汝阳)

【第7句】:【金刚钻小,能钻瓷器】释义:比喻人虽年轻或没有名气,却很有本领。例句:金刚钻小,能钻瓷器。我听说那岳元帅十三岁在内黄岁武考,独占鳌头。

【第8句】:【干打雷不下雨】(惯)1比喻干嚎无泪。2比喻光造声势,没有行动。 也作干响雷不下雨。 光打雷不下雨。

【第9句】:【先到长安为君,后到长安为臣】(谚)长安:汉.唐帝王古都。在政权争夺的年代,谁先占领都城的就是君,后到的就称臣。指凡事有个先来后到,后到者要让先来者。

【第10句】:我抬头看天,说:“天上的云真漂亮,跟鱼鳞一样。”奶奶笑着说:“天上起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我问那什么样的云会卞雨呢?奶奶说:“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河南·焦作)

【第11句】:【光请客不上菜】(惯)比喻只是嘴上说得好,没有实际行动。

【第12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惯)指时光一天天流逝,并无多大改变。

【第13句】:【顺着好吃,横着难咽】见“竖的好吃,横的难咽”。

【第14句】:【采动荷花牵动藕】释义:比喻触动或牵连到了某人。“牵动”又作“动了”。例句:崔永光谦逊地说:“采动荷花牵动藕,军民本是一家人。人民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

【第15句】:【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释义:吃了人家的宴请,接受了人家的馈赠,说话办事就不容易坚持原则。例句:方亦鹏就曾屡次善意地提醒邢耀宋,要他保持应有的警惕,特别是不宜随便接受他们馈赠。“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真是一点也不假的大实话。

【第16句】:【豹子跑山巅,野猪山腰转】释义:豹子经常在山顶活动,野猪经常在山腰活动。这是猎人总结出的经验。例句:我的好猎手,你的神枪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什么豹子跑山巅,野猪山腰转,这些打猎经验使我心服。

【第17句】:【铁打衙门流水官】(谚)衙门:官署,官员办公的地方。指衙门像铁铸的一样原处不动,官员却像流水一样,一任去了一任来。 也作“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

【第18句】:【孔夫子搬家——净是韦】(歇)孔夫子:即孔子,春秋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设想家里的书一定很多。 净:只。书:谐“输”。指总赢不了,或总是失败。 也作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孔夫子搬家——都是书。

【第19句】:【大肚罗汉瞧观音——睁只眼,闭只眼】(歇)罗汉:阿罗汉的简称,佛教称断绝了一切嗜欲,解脱了烦恼的僧人。观音:即观世音菩萨。 看见了装作没看见。指敷衍了事,不认真去管。

【第20句】:属百灵鸟的——唱得好听

【第21句】:【 鸟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动物的生存都有所凭 借,强调人要有智慧。智慧决定了人的差别。刘彦林《春风 得意》:“乌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干四化要凭真 才实学,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

【第22句】:蝎子敲门——毒到家了

【第23句】:崔莺莺送郎———肚子苦说不出;一片伤心说不出

【第24句】:【学好千日不足,学歹一日有余】(谚)人要学好,长期努力还嫌不够;要学坏,用不了一天就会坏到底。指人学坏容易学好难,要时刻严防自己滑向邪路。

【第25句】:【唱独角戏】(惯)独角戏:只有一个角色的戏。比喻一个人独自去做通常不是一个人做的事。

【第26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谚)到运用知识时才恨书读得太少,事情不经过实践就不知道艰难。指书要在平时勤学苦读,事要在实践中自觉磨炼。

【第27句】:【牵一发而动全身局】部问题关系到全局。香港梁凤仪 《千堆雪》:“我自有分寸,这到底不是牵一发就动全身之事, 何用紧张!”

【第28句】:城隍爷的马——骑不得;样子货

【第29句】:门上的封条——扯不得;莫扯

【第30句】:【马不停蹄,驴不歇磨】泛指忙碌。刘云若《红杏出墙记》: “每天早起晚睡,扫院子,收拾房间,出去买东西,在家哄少 爷,整日马不停蹄,驴不歇磨。”

【第31句】:红红刚从学校回来,嫂嫂的孩子就“姑姑”“姑姑”地叫个不停。旁边的奶奶对嫂嫂说:“你和红红像反贴着的门神,孩子倒怪亲的。”嫂嫂说:“箩筐粪杈,孬好一家呗!”(山西·平顺)

【第32句】:【三脚猫】“三脚猫”形容人从艺做工技艺不精。“三脚猫”这一俗称流行于江浙沪一带,其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一武林高手经常在上海十六铺江边卖艺,他十八般兵器无所不精,最后一招是举起江边的铁锚当做武器表演。艺人走后,许多人上前试举铁锚,但均败下阵来。铁锚有三只脚,于是人们便戏称这些人为“三脚铁锚”,后简称为“三脚锚”。“锚”“猫”谐音,日久,“三脚锚”居然讹传为“三脚猫”了。二说,“三脚猫”最早出自明朝。明人郎英在《七修类稿》记载:“嘉靖间,南京神乐观有三脚猫一头,极善捕鼠,而走不成步。”“三脚猫”捕鼠技能很不错,却走不成步,所以“俗以事不尽善者,谓之三脚猫。”就这样“三脚猫”一词成了做事技艺不精的意思了。

【第33句】:【风有风头,雨有雨头】(谚)风刮来时,先有风头;雨下来时,先有雨头。比喻任何群体行动,总得有个带头的。

【第34句】:爷爷在门前移栽了一棵苹果树,可是,过了几天,这棵苹果树的叶子却慢慢枯萎了。我说:“爷爷,苹果树咋死啦?”爷爷叹了一口气说:“唉,树挪死,人挪活啊!”(河南·伊川)

【第35句】:【平不过水,直不过线】建筑业行话。建筑要找直线,找水 平。借指为人处世要公平正直。电视剧:“搞建筑和做人是 一个理。平不过水,直不过线。”

【第36句】:【千年文字会说话】(谚)文字:文据、契约。年代久远的文字,像活人一样能发言作证。指文据、契约作为证据,是非常有力的。 也作千年文约会说话。 千年纸墨会说话。

【第37句】:特快列车过隧道——长驱直入

【第38句】:【山有山主,水有水霸】释义:比喻各个地方都有称霸者把持。例句:“这三河镇旧社会是啥样?”姚春心酸地说,“真不敢想。”“山有山主,水有水霸。三汤五虎震山河,三河灾难多。”

【第39句】:【不怕凶,只怕穷】(谚)凶:蛮横。 指不怕欠债人不讲理,就怕他穷得一无所有,债主也就毫无办法。

【第40句】:【树林子大,什么鸟都有】释义:借指人多的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例句:“真是树林子大,什么鸟都有,居然有人诬告卢华。”

【第41句】:我在订本子,怎么也弄不好订书机,妈妈说:“窍门满地跑,看你找不找。”(辽宁·朝阳)

【第42句】:脚踩西瓜皮,手抓两把泥——能滑就滑,能溜就溜

【第43句】:【飞蛾扑火——自讨死吃】(歇)飞蛾向火焰扑去,必定被火焰烧死,指自招祸害,自去送死。

【第44句】:【呼风风来,挥雨雨去】具有驾御形势的高超能力。成语: 呼风唤雨。张洁《无字》:“朦胧中……我又看见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呼风风来、挥雨雨去的诸葛亮,如何地运筹帷 幄。”

【第45句】:【牵牛鼻子】(惯)比喻抓住关键或要害。

【第46句】:【人拉着不走,鬼拉着飞跑】(惯)指责人不跟好人学,光跟着坏人干坏事。

【第47句】:【打白赖】(惯)指抵赖,耍赖。

【第48句】:【慢工出细活】(谚)指工匠活做得慢而精细,成品自然精美。也指凡事循序渐进,不急功近利,事情就会办得完满周到。 也作“慢工出细货”。

【第49句】:【城隍庙的鼓槌——一对】(歇)本指鼓槌成对,转指青年男女相般配。也指人品、能力等相当。

【第50句】:不知为什么,李叔叔这几天满脸的不高兴,说起话来火药味十足。爸爸说:“这人是怎么搞的,像是人人借了他的米,还给他糠似的!”(安徽·宣州)

【第51句】:【神怕敬,鬼怕送】(谚)旧指神怕对它敬奉,受到敬奉便不好降灾;鬼怕对它祝送,得到祝送便不能作祟。比喻对邪恶的人,消极的态度便是敬而远之。

【第52句】:【光棍遇着没皮柴】(惯)没皮柴:剥了皮的木柴,一根光光的棍子。 光棍遇到光棍。比喻遇到了对手。 也作“光棍撞到没皮柴”。

【第53句】:【兵贵神速】(谚)神速:人们料想不到的快速。指行军用兵,贵在行动极其迅速。

【第54句】:【咬菜根】(惯)比喻过清苦的日子。

【第55句】:【一跳三丈高】形容发怒。成语:暴跳如雷。池莉《来来往 往》:“康伟业的几个副经理一听这话,气得一跳三丈高。” 无明火三丈高形容突然大怒。《艾芜短篇小说选》:“不 要提了!提起就叫我无明火高三丈!”

【第56句】:小松近来总是闷闷不乐的,他妈妈说:“他呀,好像别人借他的好大麦,还了他老鼠屎似的。”(四川·达县)

【第57句】:吃米不记种田人——忘本

【第58句】:【汉子外边走,带着老婆两只手】见“男人往外走,带着娘们手”。

【第59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释义:不经历一番艰苦,就不能获得美满幸福。例句:正叫做: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礼别了小峰,到京会试,中了第二名会魁。

【第60句】:板上钉钉——变不了;没跑;实实在在;稳打稳扎

【第61句】:野狗跑进狼窝里——没好事

【第62句】:【煞上裤腰带就充贞节女】(惯)比喻刚干了坏事,转脸就假装好人。

【第63句】:【有钱买马,没钱买鞍】有钱买马,不肯花钱买鞍,可没鞍配 不了套。能够花大钱,舍不得花小钱,而小的方面也不可忽 视。类似的:有钱买条牛,没钱买犁头/买得起马,配不起 鞍。清代《醒世姻缘传》:“你看这有钱买马、没钱买鞍的事 么?有本开铺子,倒没有橱柜了。”

【第64句】:【大海里捞针】释义:比喻难找到,难碰到。“捞”又作“寻”。例句:可是,大海里捞针,到哪里去摸姓周的影儿呢?

【第65句】:死榆木头——不通电;不通气

【第66句】:【气不打一处来】(惯)指心中所有的怒气一起爆发出来。

【第67句】:小鸡下蛋——憋红了脸

【第68句】:【黄牛过河——各顾各】(歇)指各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也作“黄牛过水——各顾各”。

【第69句】:在我们楼下的小卖部门口,一位叔叔一手拿着十元钱,一手拿着几片饼干,在逗一位小男孩。小男孩毫不犹豫地把手伸向了饼干。叔叔说:“这就叫宁要草料,不要黄金。”(山东·汶上)

【第70句】:【巫咸虽善祝,不能自祓也;秦医虽善除,不能自弹也】(谚)巫咸:古神巫名。祓(fu):古时除灾祭祀仪式。秦医:秦越人,古神医。弹:针灸。巫咸虽然善于祈祷,却不能自我免祸;秦医虽然善于治病,却不能自我治疗。指再有本事的人,也必须有别人的扶持。

【第71句】:【不蒸馒头也要蒸口气】释义:“蒸”:谐音“争”。指不为别的只是为争一口气。例句:气死、饿死、等死、打死,不如跟敌人拼死!卖掉孩子买蒸笼——不蒸馒头也要蒸口气。

【第72句】:【鸡啄鸡食袋,狗咬狗骨头】释义:鸡食袋:鸡嗦子,即鸡的嗦囊,鸡的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在食道的下部,像个袋子,用来储存食物。比喻自己人互相倾轧,自相残害。例句:他有什么事对不起你?我这做娘的有什么事对不起你?只有我屋的人淘气,鸡啄鸡食袋,狗咬狗骨头。又不是吃饭的人多了,咸的、辣的分不匀!

【第73句】:【十分惺惺使五分】(谚)惺惺:聪明机敏。指聪明不可使尽,否则祸及子孙。 也作十分惺惺使九分,留着一分与儿孙。 十分聪明使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

【第74句】:小明评上了“三好”学生,便得意洋洋地逢人就讲。他妈妈对他说:“你呀,锣鼓才敲响,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江西·萍乡)

【第75句】:【大白菜倒了秧——打根上坏】(歇)倒了秧:植物幼苗因病虫害等而枯萎。本指植物从根部坏死,转喻人从根本上变坏了。

【第76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是长期形成的,由来已久。 刘绍棠《藏珍楼》:“春回大地,换了人间。但是,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的两度春风还没有 将坚冰完全融化。”

【第77句】:天平上称体重——把人看轻了

【第78句】:摩天楼上说大书——高谈阔论

【第79句】:妹妹这一段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大家刚一表扬她,她就骄傲起来。叔叔对她说:“不踏实的人,犹如水上的浮萍;贪虚荣的人,犹如昙花一现。你刚有点进步,可不能骄傲啊!”(河南·郑州)

【第80句】:【口甜如蜜钵,心苦似黄蘖】(惯)黄蘖:即黄檗,一种乔木,木质坚硬,树皮可入药,味苦。指人嘴上甜言蜜语,心地却非常狠毒。

【第81句】:【玻璃罩里的苍蝇——眼见光明,没有出路】(歇)指虽然看到光明的前景,却找不到现实的出路。

【第82句】:【令尊】“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敬称,在交往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称谓。 “令尊”原指自己的父亲,源出宋代陈叔方《颍川语小·上》:“世俗称谓,多失其义,唯以令尊呼父,以内称妻,尚可通。”可见,自古以来“令尊”称为自己的父亲就是正确的说法,“以内人称妻”现在还有这种说法。后来,“令尊”词义逐渐发生了变化,由自己的父亲变为指别人的父亲了。如果辨别不清,可能出现笑话。清代石成金《笑得好初集》载:有个父亲教导儿子说:“做人说话要活脱些,不可出差错。”儿子问:“怎样说话才算活脱?”恰巧邻居来借东西,父亲随机应变道:“比如这家要借什么,不可说多有,也不可说没有,只说也有的在家,也有的不在家,这就把话说活脱了,今后遇事这样回答,就不会出现差错。”儿子点头牢牢记下。几天后有客人登门,问这家儿子说:“令尊在家吗?”儿子答道:“也有在家的,也有不在家的。”客人闻言大惊,以为这个后生出了什么毛病,急忙离去。笑话本不可当真,但类似这种情况并不鲜见。今人如不注意,也可能出错。这类生活常识,说来并不复杂,在“令尊”这个称呼里,“令”是对别人亲属的敬称,如“令兄”、“令弟”、“令爱”(别人的女儿)等;“尊”是尊长、长辈,这里说的正是父亲。加上“令”字,“令尊”就是别人的父亲,自己的父亲不可称为“令尊”。如果说到自己的父亲以及比自己年长的家人,则需要在前面加个“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兄”;比自己小的家人,在前面加个“舍”字。如“舍弟”、“舍妹”。对别人的家人称呼用敬称,对自家的家人称呼用谦称,不可发生颠倒。在谦称与敬称上有个小小窍门,只要记住,保谁不差:“家大舍小令他人。”

【第83句】:【骑上毛驴找毛驴】(惯)比喻到处寻找就在自己身边的东西。

【第84句】:【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歇)夜猫子:即猫头鹰,益鸟,头部有角状羽毛,眼睛大而圆,昼伏夜出,常在夜间发出凄厉叫声,民间以为是一种不吉祥的鸟。指来人准不会有好事,凶多吉少。 也作夜猫子进宅——不会有好事。 夜猫子进门——不是好兆头。

【第85句】:扁担做桨用——划不来

【第86句】:【北上、南下】说到“北上、南下”人们自然联想到当年红军北上抗日或解放军南下解放海南岛。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说呢?这种以北为上、以南为下,对方位的称谓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在我国古代的礼仪中以北为尊,尊者为上,其位置为“上位”,也叫“上首”。帝王会见群臣时,坐北朝南,叫做“南面称王”;臣子们朝见帝王时,则须背南面北,叫“北面称臣”。例如《易经-说卦传》日:“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古代拜师学艺,以及其他一些庄重场合,在行礼时也均按北南方位为尊卑、上下施礼。在建筑上也是以北为上,北屋为上屋。由于在我国古代礼仪中,北为上,南为下,人们在称渭北、南地理方位时,便借用礼仪中的称谓习惯,称北方为上,南方为下,久而久之,约定俗成,遂成了地理方位的称谓用语了。如地图上的方位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87句】:【三魂掉了二魄】形容人害怕,发呆,精神恍惚。类似的:. 失了三魂,丧了七魄。成语:魂不守舍、魂飞魄散。菡子《纠 纷》:“她已经怀了身子了呀!她少不得怨恨自己,怨恨刘 二,每天担着一笔心事,三魂掉了二魄似的。”

【第88句】:【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美好的时机难得,应加爱惜。 台湾歌曲:“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宵离别后,何日君 再来?”

【第89句】:槽头上买马——看母子

【第90句】:不吃羊肉沾羊臊——白背臭名

【第91句】:【囤底上省不如囤尖上省】(谚)囤:盛放粮食的器具。指节约粮食,要在粮满囤的时候节省,不可等到囤中存粮快见底的时候。泛指一切财物的节约贵在平时。 也作“囤尖省才是省,囤底省一场空”。

【第92句】:鸡飞蛋打——双重损失;一场空

【第93句】:【天塌下来有地接着】(谚)比喻事情再大,自有人承担责任。 也作天塌下来有地顶。 天塌了,自有地接。

【第94句】:【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卖,兼指卖弄,自己卖弄或夸耀,自 我吹嘘。老王,也说:王婆。成语:自吹自擂。老舍《四世同 堂》:“你看,要是对别人,我决不会说刚才那一套话,怕人家 说我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第95句】:木头脑瓜挨了刀——不记疼

【第96句】:揪着草绳当蛇打——上当

【第97句】:三十晚上盼月亮——没个指望

【第98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第99句】:【送顺水人情】(惯)指不用费劲,顺便送出的好处、人情。

17853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