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谚语俗语文案生活文案很现实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第2句】:【剥葱剥蒜别剥人】 释义:剥葱皮剥蒜皮,别剥人的皮。比喻不揭别人的短处。 例句:“剥葱剥蒜别剥人,他陈鯱刺总是剥人!”闻魁气愤地说。

【第3句】: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猫骑兔。

【第4句】:【巨无霸】古代有帝道、王道和霸道之说,帝道、王道以仁治国,霸道则以刑治国。现代霸道一词变成贬义,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显然“霸道”是失道寡助的。然而,当代一些人却推崇霸道,如房地产大老板自称房地产之王,自己开发的楼盘称楼盘之霸,甚至有的幼儿园冠以“小霸王幼儿园”之名,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在这种环境下,动画片中竞出现了个“巨无霸”,岂不影响孩子们的心灵健康。 那么“巨无霸”一词是怎么来的呢?它看似现代词汇,其实古已有之。 这得上溯到中国两千年前,那时王莽篡汉做皇帝,全国各地烽烟四起,匈奴趁机入侵,王莽失道寡助,反把精力放在寻求神力帮助上。这时有位名叫韩博的官员向王莽推荐了一个生长在蓬莱仙岛的奇人,名叫巨毋霸,他身高一丈,腰有十围,吃饭时要用铁筷子,貌似神人。韩博吹嘘一番后满带讽刺地对王莽说:“巨毋霸可是上天派来辅佐新朝的,您得造一辆高车,一套巨人穿的衣服,派一员大将带着一百勇士去接他。京城里的门太小容不下他,就把它建高扩大,也让外族的人瞧瞧咱们的神人巨毋霸,这样就吓得他们不敢再来反叛,天下就安宁了。”王莽字“巨君”,韩博用“巨毋霸”这名字就是在暗示王莽不要篡汉而霸,王莽听出了韩博的弦外之音,就把他杀了,还把巨毋霸的名字改成了“巨母霸”。之后,王莽给巨毋霸加官晋爵,派他打仗出征显示威风,但目标不是匈奴而是农民起义军,《后汉书》记载了巨毋霸出场时的宏大景象:“……时有长人巨毋霸,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任何称霸者都没有好下场,巨毋霸也挽救不了王莽覆灭的下场。后来,因“毋”与“无”同音,遂有“巨无霸”。

【第5句】:【肥猪撞门,送上门的财气】 释义:比喻好处自己送上门来。 例句:见鬼啦!哪有什么敌人出动?走!能打还乡团,就不能打遭殃军?来,正是肥猪撞门,送上门的财气。

【第6句】:【开小差】(惯)原指军人擅自离开部队。比喻思想不集中或未经同意擅离岗位。

【第7句】:【逼着姑娘上轿】(惯)比喻硬逼别人做不愿做的事。

【第8句】:【害死人还看出殡的】(惯)出殡:把灵柩送往墓地。害了人还站在一边看热闹。指人丧尽天良,灭绝人性。

【第9句】:【河里冰茬响,地里萝卜还在长】 释义:河水已经开始结冰了,可萝卜还在继续长,不要拔得太早。 例句:这方面,他也有许多口诀。比如“红长、黑长、白不长,沙地种谷一把糠”,还有什么“头伏荞麦,二伏菜,阳坡种麦熟得快”,“河里冰茬响,地里萝卜还在长”。

【第10句】:【拉不出屎怨茅房】(惯)茅房:厕所。比喻自己不能干,却埋怨客观条件差。 也作拉不出屎来怨毛厕。 拉不出屎来,怪马桶不好。

【第11句】:【抬的高,跌的重】见“捧得高,跌得重”。

【第12句】:【赶鸭子上架】(惯)鸭子本不会爬高,却硬赶着它向高高的架子上爬。比喻强逼别人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也作打鸭子上架。 拿鸭子上架。

【第13句】:【爹死娘嫁人——各人管各人】(歇)指各人自己管自己,各走各的路。 也作“爹走娘嫁人——各人管各人”。

【第14句】:【楚人沐猴而冠】 释义:沐猴:猕猴。冠:戴上帽子。楚国人给猕猴戴上帽子,使其装成人样。 比喻人虚有仪表或地位,并没有本领。 例句:韩生趋出,顾语他人道:“我闻里谚有言:楚人沐猴而冠,今日果然相验,才知此言不虚了。”

【第15句】:【五十步笑百步】(惯)两个士兵从战场败逃,退了五十步的讥笑另一个退了一百步的,说他没用。比喻与他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点,却讥笑他人。

【第16句】:【喊人不费本,舌头打个滚】见“叫人不蚀本,舌上打个滚”。

【第17句】:【出水才见两腿泥】 释义:比喻事情到最后才能看出结果。 例句:“我不服他这个,走着瞧,出水才看两腿泥哩!”

【第18句】:【把狼羔子当亲人】 释义:比喻把坏人当成好人。 例句:你这会儿迷着,回去趴在被窝里想想,你是个什么人,像不像个队长,像不像个复员军人,你别把狼羔子当亲人看。

【第19句】:【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惯)指人下落不明,不知生死。

【第20句】:【有三门穷亲戚不算富,有三门富亲戚不算穷】 释义:亲戚之间,关系密切,要富都富,要穷都穷。也说“有三门富亲穷不了,有三门穷亲富不了”。例句:“你看他那会儿穷吧,他给妹子找的婆家是富农;通过富农绕来绕去,又跟一个小土地主攀上亲,把大闺女嫁过去了;再一绕,二闺女成了北京一个小铺家二掌柜的儿媳妇。常言说,有三门穷亲戚不算富,有三门富亲戚不算穷。”

【第21句】:【水豆腐——不经打】(歇)打:本指拍打,转指打击。形容虚弱,经不住打击。

【第22句】:【混账】“混账“是句训人或骂人的话,是对无理、无耻一类言行的指责或训斥。 说起这个词的来历,既可笑又有意思。以前,我国北方蒙古族,过着群居的游牧生活,蒙古包群落就像游动着的小村庄,经常搬迁。为了寻找有水草的地方放牧,牧民们不得四处游荡。一旦碰到有水草的地方,就把蒙古包支起来暂时定居。白天,男人们外出放牧,留下老人和妇女儿童看守帐篷。 于是,一些年轻小伙子趁此机会,为了找姑娘们谈情说爱,就混进姑娘家的帐篷里去。一些老年人看不惯,便会严厉地训斥道:“你又来混账了”;“你这混账东西又来了。”小伙子碰了钉子,自知没趣,就急忙退出帐篷。爱情的力量使他下次混账更隐蔽了,或许能够收获爱情。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混账”变成了训斥或骂人的词了。

【第23句】:【长虫钻竹简——死不转弯】(歇)本指蛇钻进竹筒后身体不能转弯,转以形容人固执,死不改变主意。

【第24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谚)浮屠:也作浮图,梵语,即佛塔。能救活一条人命,那功德比建造一座七层高的佛塔还大。指救活人命是功德无量的事。 也作救人一命,胜过造佛七尊。 救人一命,胜造一座宝塔。

【第25句】:【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释义:比喻人生一世,兴衰无常,变化很大。 例句: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单家桥这几年竟然转了风水,出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变化。

【第26句】:【疯痨臌胀膈,阎王请下客】(谚)旧时认定,凡患疯、痨、臌、膈这类病的,都属于不治之症,必死无疑。 也作“疯痨臌膈,阎罗王请的上客”。

【第27句】:【人面虎狼心】(惯)形容人外表慈善,内心凶狠。

【第28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据说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叛国驾机出逃的消息报告毛泽东后,毛泽东沉思片刻,随口说了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这是从何说起呢? 传说古代有个名叫朱耀宗的读书人,此人天生聪慧,满腹经纶,进京赶考高中状元。皇上殿试见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长得仪表堂堂,便将他招为驸马。按古代的惯例,朱耀宗一身锦绣,是新贵还乡光宗耀祖的时候了。临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他的母亲养大自己不容易,请求皇上为守寡多年的母亲树立一座贞节牌坊。皇上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准奏。 当朱耀宗把树立贞节牌坊一事向母亲述说之后,原本欢天喜地的母亲露出了不安的神色,于是说出了想要嫁给朱耀宗的恩师张文举的想法。毫无思想准备的朱耀宗顿时被击倒了,“扑通”一下跪在娘的面前:“娘!这千万使不得,你改嫁叫儿的脸往哪儿搁?再说,欺君之罪难免杀身之祸啊!”其母听后不由长叹一声:“这件事就听天由命吧。”她随手脱下一件罗裙,告诉朱耀宗说:“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干净,一天一夜晒干,如果裙晒干,我答应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你也不用再阻拦了。”这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谁料当夜阴云密布,天明下起暴雨,裙子始终干不起来。朱耀宗心中叫苦连连,知是天意。朱母则严肃地对儿子说:“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事已至此多谈无益,朱耀宗只得将母亲和恩师的婚事报告皇上,请皇上降旨治罪。皇上连连称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他去吧。”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要遵循一些事物和自然的发展规律,强扭的瓜不甜,有时候顺其自然反而能得到很好的结果。林彪则不然,天意难违,折戟(机)沉沙,死无葬身之地。

【第29句】:【猴子不上竿,多敲两遍锣】(谚)指猴子不肯做爬竿表演,是锣声催得不紧。比喻事情不成功,是措施不力,压力不够。 也作“猴不上竿紧打锣”。

【第30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释义:原指下棋。比喻当事人有切身利益,容易执著一端:旁观者置身事外,能比较全面、清醒地观察问题,判断是非。 例句:“从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姐姐细想;这宝砚雕弓岂不是天生地设的两桩红定?”

【第31句】:【倒挂葫芦顺放瓢】(谚)葫芦锯成两半,就是瓢。指葫芦要倒着挂,瓢要顺着放。借指凡处理事情,都有约定俗成的常理,不可任意违拗。

【第32句】:【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释义:无房无地,一无所有,形容非常穷困。 例句:三间烂草房也让马大头夺了去。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她们母女只得沿街乞讨,漂泊他乡。

【第33句】:【浅水里养鳖——早就看透是什么货】(歇)货:本指物品、东西,转指人(骂人的话)。指早就清楚某人不是什么好人。

【第34句】:【花木瓜——外看好】(歇)花木瓜:即木瓜,果实成熟时呈橘黄色,味道很涩,不供食用。宋代以宣城花木瓜最有名,相传宣城人刻花纸粘于木瓜上,成熟后以果面花纹供玩赏。本指花木瓜外表好看而无实际用处,转指人徒有其表。常含讥讽意味。

【第35句】:一瓶子水不响,半瓶子水乱晃.

【第36句】:【不怕红脸关爷,就怕抿嘴菩萨】(谚)关爷:关云长,红脸直性。抿嘴菩萨:喻假装慈善的阴谋家。指性格刚直的人好相处,伪装慈善的人难对付。

【第37句】:【如入无人之境】(惯)形容就像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毫无阻挡。 也作如践无人之境。 如入无人之地。

【第38句】:【冒烟不起火】(惯)比喻心中生气但不发作。

【第39句】:【孔子家儿不识骂,曾子家儿不识斗】(谚)孔子:姓孔名丘,儒学创始人。曾子:姓曾名参,孔门大弟子。 孔子家的子弟不会骂人,曾子家的子弟不会斗殴。指在教养程度很高的环境里,不会发生粗野行为。

【第40句】:【岩鹰不打窝下食】见“老鹰不吃窝下食”。

【第41句】:【土居三十载,无有不亲人】(谚)在同一块土地上居住了几十年的人,没有不亲密的。指共同的劳动生活容易使人们亲近和睦。

【第42句】:【独拳难打虎】 释义:比喻一个人力量小,办不成大事。 例句:虽然闻长山住院之后,徐庆春如“砍掉一只有手”,觉得“独拳难打虎”。但他毫不犹疑地保证道:“没问题,亲自负责就亲自负责。”

【第43句】:【县官不如现管】“县官不如现管”其意不言自明。那么,这个“县官”和“现管”各是指谁呢?此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源出有二。 一说这个“县官”是指天子。据地理学专家考证,上古时代的“县”,指的是帝王所居之地,即王能(国都),以后又逐渐发展到泛指全国。如有一个词叫“赤县神州”,毛泽东有诗句“长夜难明赤县天”。所以,古代的天子自然又称为“县官”。《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云:“庸知其盗买县官器。”司马贞解释说:“县官为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夏官》王能内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日县官也。”因此,“县官不如现管”的本义应该是:即使做了皇帝,在许多方面也不如掌握实权的地方官。 二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一天,县衙门口贴出告示,说三月进行乡试,金秋进行大考。 不巧的是,县太爷病了,无奈,只好把这个美差委托心腹县主簿单淦。 这个单淦是个地道的财迷。得到这个美差后,他就想方设法捞一把。 再说准备应试的这些人,想通过给主簿送钱送礼的方式得到个一官半职。 在这其间,单淦已经收到了不少财物礼金,但贪心不足的他仍不满足。最后一天正要关门时,一个衙役报告说来了一个后生,要来应试。单淦非常高兴,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再捞一把。可出乎意料的是来人身穿绸缎却是个“铁公鸡”——一毛不拔。单淦怒由心生,便不搭理那个人了。那人也不示弱,问道:“老爷,今天难道不报名了吗?”单淦冷笑一声,说:“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进庙不烧香,时间过了!”那人说:“我是……”。单淦一下子火冒三丈,吼道:“快回去吧,枉读诗书不知礼,哪配应试?”说罢,转身走了。 原来那个身穿绸缎的人是县太爷的小舅子,他冲到县太爷家,把事情的本末说了一遍。县太爷在病中有感而发,唉声叹气地说:“真是县官不如现管呀!”这句话不胫而走,迅速流传开来,到今天仍在使用。

【第44句】:【是亲必顾】(谚)指只要沾亲带故、关系亲近,总不免要徇情顾面。 也作“是亲都有一顾”。

【第45句】:【吃错了药】(惯)讥讽人脑子出问题,做错了事。

【第46句】:【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 释义:比喻目前的情况还不好判断。 例句:六伯着急了:“我说呀,这会儿还不能去,咱还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呢!”

【第47句】:【好意反成恶意】(惯)指以善心待人,却被人误解为歹意。

【第48句】:【吃人饭拉狗屎】(惯)吃的是人饭,做的不是人事。斥人做尽坏事。 也作“吃人饭不拉人屎”。

【第49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惯)指人下落不明。

【第50句】:【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 释义:没有学习过,不知道其中的知识。 例句:“这里面有个原因,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现在兴的这号洋码字,我就不会写。”

【第51句】:【菩提树】“菩提树”是经常碰到的一个名词,特别是影视剧中经常出现。菩提树是佛教中的圣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慧能写了这么一首关于菩提树的偈子,流传甚广。那么,菩提树到底存在不存在呢?菩提树不仅存在,而且又名“觉树”、“道树”、“思惟树”、“佛树”,属于桑科,原产于东印度,为常绿乔木。其叶呈心形而末端尖长,花隐于球形花囊中,花为囊熟时呈暗橙色,内藏小果。 “菩提”为古印度语(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菩提树与佛教渊渊颇深,据传说,两千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轻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天七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佗。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第52句】:【家有黄金,外有斗秤】(谚)家里有多少金银,四邻八舍有斗有秤给你称量得一点儿不差。指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如何,瞒不过邻里乡亲。 也作“家有黄金外有秤”。

【第53句】:【老君爷叫蛇咬——法尽了】见“太上老君叫蛇咬——法尽了”。

【第54句】:伶俐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棒打不回.

【第55句】:【寺破僧丑,也看佛面】(谚)纵然看不上破烂的寺院和丑陋的和尚,也应该看在佛祖的面上照顾他们。 比喻瞧不起当事人,也应顾及与他有关的人的情面。

【第56句】:【站干岸儿】(惯)比喻冷眼旁观或站在一旁不介入。

【第57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谚)朱:朱砂,红色颜料。指接近朱砂的,自然就会被染红;接近墨的,自然就会被染黑。比喻人接近好人会变好,接近坏人会变坏,习染是非常要紧的。

【第58句】:【走后门】(惯)比喻利用私人关系或行贿等不正当手段达到个人目的。

【第59句】:【树不打权要歪,人不教育要栽】(谚)树不剪修权枝,就会长得歪歪斜斜;人不加强教育,就容易走向邪路。指教育对成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60句】:撒网要撒迎头网,开船要开顶风船。

【第61句】:【倒胃口】(惯)本指因腻味而不想再吃。比喻因所听或所见次数太多而心生厌烦。

【第62句】:【剪彩】现在,剪彩之风大时兴,小到店铺开张,大到国家重点工程奠基,都要剪彩;下到店铺老板,上到国家领导人,持刀剪彩。那么,它源自哪里呢? 剪彩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美国商人有一种古老的习俗:新店开张前,清晨打开店门并横系一条布带。这样既可防止开张前被闲人闯入,又可引人注目,招徕顾客。布条取走,宣告商店正式开张。1912年有个叫威尔新的商人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市的华狄密镇开了一家大百货公司。按照传统风俗,清早便在门前横系一条布带,等待正式开张的时刻。威尔斯十岁的小女孩牵着一条狗匆匆走出店门,无意中碰断了布条。顾客以为公司已经开张,于是蜂拥而人,争先恐后地购买货物,给开张之日迎来了大吉大利。后来竟在第二家百货公司开张时,有意让其幼女碰断布带,果然开张大吉。于是人们互相仿效,大为推广。后来,布条被五彩缤纷的彩带取而代之,人们在开张时刻用剪刀郑重地剪断彩带,“剪彩”因而得名。

【第63句】:【痴人前不得说梦】(谚)指面对痴呆的人,不可说梦,以免其当真而惹出是非。也指痴人没有正常人的理解能力,对有深层含义的话没法理解。

【第64句】:【山鸡不敢配凤凰】(谚)山鸡:野鸡。凤凰:古代传说中百鸟之王。 比喻在婚姻上,地位低下的人家不敢高攀名门望族。

【第65句】:【老虎吃蚊子——枉张空口】(歇)指白张嘴求人,没效果。

【第66句】:【碗里不见青,肠胃倒钩心】(谚)青:青菜。饭碗里如果不见青菜,肠胃就会闹病,牵动得心神不宁。 指常吃青菜,有益于身体健康。

【第67句】:【留得在,落得怪】(谚)主人好意留客,留住了,自然大家高兴;留不住,就不免见怪生嗔。指客随主便,主人既然挽留,就不必执意辞行。

【第68句】:【人不宜好,狗不宜饱】(谚)待人不可过好,喂狗不可太饱。指处人处事,贵在适度。

【第69句】:【大盗沿街走,无赃不定罪】(谚)偷抢财物的大盗明目张胆地走在街上,没有真凭实据,就无法给他定罪。指惩办罪犯,要有证据。

【第70句】:【缺胳膊短腿】(惯)短:缺少。形容残缺不全。也指人肢体残废。 也作缺胳膊少腿。 缺胳膊断腿。

【第71句】:【不管三七二十一】(惯)1指不顾一切。2指不问是非曲直。 也作不问三七二十一。 不分三七二十一。 管他三七二十一。

【第72句】:【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此语的意思是指稍微相差一点点,结果会造成很大错误或损失。此语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记》:“失此二策,羌人致敢为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既然矣。” 讲的是西汉时代的赵充国,奉汉宣帝的命令去西北地区平定叛乱。他到了那儿,一看形势,叛军力量虽大,但军心不齐。他就决定采取招抚的办法,避免兵士遭受重大伤亡。经过他的努力,果然有一万多叛军前来投诚。赵充围打算撤回骑兵,只留一部分部队电田,等待叛军全部¨j顺。 可是还未等到他把情况卜报皇帝,皇帝却已下达厂限时全面攻击的命令。 经过再三考虑,赵充国决定还是按照自己原来的打算去做招抚叛军的工作。 结果皇帝不同意,派了不懂军事的义渠安国带兵,结果被匈奴人杀得大败。 有一年,金城、湟中粮食大丰收,谷子的价钱很便宜。赵充国向皇帝建议收购三百万石谷子存起来,那么边境上的那些人见到军中粮食充足,人心归顺,他们想叛变也不敢动了。皇帝只批了四十万石,义渠安国又轻易地耗费了二十万石。 正是由于做错了这两件事,才发生了这样大的动乱。赵充囤想到这些,深深地叹了口气说:“真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啊!”于是赵充国再次把他撤兵、屯田的设想奏报皇帝,宣帝接受了他的主张。最后招抚了叛军,达到了安邦定国的结果。

【第73句】:【红牛黑牛,能曳犁的都是好牛】 释义:比喻不看外表或形式,而从实际效果判断好坏。 例句:有时候,他将不这样直说,他只含蓄地说:“红牛黑牛,能曳犁的,都是好牛。”庄稼人一听,都能明白他的意思啦。

【第74句】:【一箭就上垛】(惯)垛:箭垛,即箭靶。一箭就射中了靶子。比喻一次成功,一拍即合。

【第75句】:【两耳不闻窗外事】(惯)指人不关心外界的事情。 也作“两耳不闻天下事”。

【第76句】:【上山容易下山难】(谚)指上山时重心在前,好用力;下山时脚步不稳,易打跌。也比喻人的社会地位上升时神情慰悦,下落时颜面无光。

【第77句】:【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惯)自以为平安无事,却遭受了意外灾祸。 也作关着门儿家里坐,祸从天上来。 无事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第78句】:【喝酒见人心】 释义:一起喝酒,边喝边谈,往往能吐出心里话,加深相互了解。 例句:俗话说,喝酒见人心。一边喝一边谈,岂不更痛快?

【第79句】:【空着肚子打饱嗝——硬装门面】(歇)指内里不行,表面上还硬要装得好看。

【第80句】:【强盗遇着贼偷——大来小往】(歇)指昧良心得来的大宗钱财又被坏人一点一点地暗算走。

【第81句】:【人贫智短,马瘦毛长】(谚)人穷困,受着经济的掣肘,就显得智谋不足;马瘦了,肌肉不丰,毛就显得又长又乱。指贫穷能使人智谋受到限制。 也作人贫志短,马瘦毛长。志:志气。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第82句】:【撇在脑背后】(惯)指认为人或事情无关紧要,放在一边或丢弃不管。

【第83句】:【买香囊吊泪——睹物伤情】(歇)香囊:盛香料的小囊,旧时常挂在腰间,可作赠品或传情的信物。指看到与已有关的物品,引起伤感之情。

【第84句】:【参谋一群,当家一人】(谚)对问题出谋划策的人可以有很多,但归纳意见、作出决断还要靠一人做主。指遇事需要集思广益,但最后必须主事人拿定主意。

【第85句】:【阎王判你三更到,定不容人到四更】(谚)人该在三更死的,就活不到四更。旧指人的生死由阎王掌握,生有时辰死有地,丝毫不差。 也作阎王注定三更死,断不留人到五更。 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第86句】:【福从此起,祸从此起】(谚)福是从这儿起的,祸也是从这儿起。指福与祸从来都是相倚相伏的。

【第87句】:【狗咬月亮——不知高低】(歇)指说话、做事不知深浅轻重。常含责骂意。

【第88句】:【猜枚的吊谎——两手都脱空】(歇)猜枚:古代饮酒时助兴的一种游戏,取钱币、棋子、瓜子、莲子等小物件,握在手中让人猜测单双、数目或颜色,猜中为胜,不中的罚酒。吊谎:撒谎,这里指弄手脚,捣鬼。本指两手空空让人猜,转指空的,什么也没有。

【第89句】:【豆腐】“豆腐”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家常菜。豆腐不仅味美价廉,营养丰富,还具有相当的养生保健作用,自问世以来,颇受大众的喜爱。 中国是豆腐的故乡,这种传统美食的历史可追溯到汉朝。据五代谢绰《宋拾遗录》载:“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亦始传其术于世。”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叶子奇的《草目子》,罗欣的《物原》等著作,都把豆腐的发明权归功于西汉淮南王刘安。有诗为证,明代一个名叫苏平的人创作了一首豆腐诗:“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去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有沸汤中滚雪花。瓦缸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得知,多在僧家与道家。”这首诗通俗易懂,只有两个地方需要稍作解释,一是“淮南”,指淮南王刘安;一是“蟾”,指明月。 据说,刘安的这项发明得益于他的神仙梦。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被封为“淮南王”。他生性喜好炼丹之术,潜心炼丹欲求长生不老。众所熟知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和他有关。刘安一生耽于修炼丹药,他在一次炼丹过程中用磨制的豆汁来培育丹苗,结果豆汁与盐卤意外凝结成美味可口的“豆腐”,并最终走进了千家万户,还漂洋过海到了日本、朝鲜、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现在恐怕遍及全世界。

【第90句】:【与人不睦,劝人盖屋】(谚)睦:和睦。与别人有思想隔阂,就劝说他盖新房。指盖新房最能使人劳累伤财,不得安生。

【第91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第92句】:【涮羊肉】重庆火锅最有名,然而,“涮羊肉”并非源自重庆。那么,它是谁最先制作出来的呢? 相传,“涮羊肉”的问世与忽必烈有关。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前往和林征讨其弟阿里不哥。宿营途中,忽必烈突然想起草原美味——清纯羊肉来,于是就命厨师宰羊。谁知正当厨师准备将羊肉下锅时,忽然探兵来报,“敌军大队人马蜂拥而来,已离此不远”。按照正常的烹调过程,清纯羊肉要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然而在这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哪能坐等进餐呢?饥饿难耐的忽必烈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着“羊肉,羊肉!”厨师在这个时候急中生智,手持菜刀,将一块生羊肉切成薄片,放在沸腾的水中,搅拌了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再加些调料,送到忽必烈的面前。忽必烈饥不择食,连吃几碗后,翻身上马率军迎敌,有这几碗羊肉垫底,力气大增,旗开得胜,生擒敌将。忽必烈得胜还朝,嘉奖了这位厨师,并让他做羊肉片大宴群臣。这位厨师选取了上等的羊肉,又精心调配了多种作料,加入香油、麻酱、辣子、韭花等,使羊肉的味道更加鲜美。群臣大饱口福后,赞不绝口。忽必烈高兴无比,便赐名为“涮羊肉”。

【第93句】:【凤凰飞在梧桐树】(惯)比喻英雄或有功之人,地位得到提升。也比喻漂亮的女子找到了好归宿。 也作凤凰飞在梧桐上。 凤凰落在梧桐树。

【第94句】:【九重天】古人常说九重天,来代表天之高远,不可莫测。天到底有多远呢?《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天“去地五亿万里”。古代人说的九重天,虽然含有玄远之意,可这并不是指天有九层,而是依据方位将天划分为九个部分。 秦《吕氏春秋》中记载:“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川。”将天分成九部分,这九部分最中央是钧天,东方是苍天,东北是变天,北方是玄天,西北是幽天,西方日颢天,西南日朱天,南方日炎天,东南日阳天,每一层天,都有其代表的星象。 古人认为皇帝是天帝之子,秉承上天旨意来治理天下,所以,常把皇帝称为天子。皇帝本人也被称为“九重天”或“九重天子”。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名诗《左迁到蓝关示侄孙湘》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当时皇帝派遣使者迎佛骨入京,韩愈反对此举,故而向皇帝上《谏佛骨表》一篇,可是却被贬到八千里之遥的潮州,这里的九重天即指皇帝。

【第95句】:【半天云里的风筝——半点不由己】(歇)指失去自主能力,受制于人。

【第96句】:【棒头出孝子】(谚)旧指要想使儿子将来孝敬老人,必须从小对他严加管教,乃至体罚惩戒。 也作棒头出孝子,箸头出忤逆。 箸头:筷子,指好吃好喝,一味溺爱娇养子女。 棒打出孝子,娇惯养逆儿。

【第97句】:【错公穿了错婆鞋——错上加错】(歇)指原有的错误尚未改正,又犯了新错误。

【第98句】: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第99句】:【砌墙千朝,拆屋一日】 释义:借指建设困难,毁坏容易。 例句:毛头星君狠狠心,吩咐把花厅拆去。俗话说,砌墙干朝,拆屋一日。瓦木匠七手八脚,一霎时,一座楠木花厅就墙坍壁倒,屋顶翻身。

17324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