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谚语俗语文案适合发个性文案的经典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将军额前跑开马】(谚)将军的前额很宽阔,足以跑开马匹。指有地位、有度量的大人物,最能宽恕别人,最有容人之量。 也作“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第2句】:【是真难假,是假难真】(谚)真的就是真的,不能变成假的;假的就是假的,不能充成真的。指真与假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不容混同。 也作是假不能真,是真不能假。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第3句】:【千金难买一句话】(惯)形容人沉默寡言,不轻易说话。

【第4句】:【不问青红皂白】 释义:不问是非曲直,不管三七二十一。 例句:“金不换……不问青红皂白……扔过一个绳套……勒住我的脖子,又给吊在了树上。”

【第5句】:【交情是交情,买卖是买卖】 释义:做生意不能讲个人交情。 例句:老棒子要跟他在账上找齐!——账可是一笔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交情是交情,买卖是买卖。何况他跟这个“黄毛”算什么交情?简直是他身上的一块牛皮癣,想起来就痒。

【第6句】:【鼻涕往上流】(惯)比喻事情被颠倒了。

【第7句】:【开绿灯】 释义:交通信号中,绿灯表示准许通行。比喻让通过。 例句:有人反对,认为小说已经“过时”,有人认为作者没有给读者指路,作品有缺点。争论不休之后,终于给小说开了绿灯。

【第8句】:【乌龙球】“乌龙球”指自进本方球门的球,特指足球等得分方式的球类比赛。 “乌龙球”源自英语,是音译。由香港球迷将其称为“乌龙球”。其实,它是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自有“乌龙”,有个成语叫“自摆乌龙”。它源于广东的一个民间传说:久旱之时,人们祈求青龙降下甘露,以滋润万物。谁知青龙未至,乌龙现身,反而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摆乌龙”引用到足球赛场上,指本方球员误将球弄人自家大门,不仅不得分,反而失分,这与民间的传说主旨十分吻合。香港又属粤语方言,从语言的角度说,粤语“乌龙”有搞错、糊涂等意思,自此,“乌龙球”便流行起来。

【第9句】:【弟兄协力,土块变金】(谚)兄弟之间如果同心协力,一起奋斗,就能创造出黄土变金的奇迹。指兄弟同心最难能可贵。 也作“兄弟同心,黄土变金”。

【第10句】:【阳沟里翻船】(惯)阳沟:露在地面上的排水沟。比喻在不该出问题的地方出了问题。

【第11句】:【日落三条箭,隔天雨就现】 释义:太阳落山时,天空如有三条箭形云,第二天就会下雨。 例句:麦子收到第四天,竞赛正搞得热火朝天,我们发现有雨情了。先是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我们发现天空上有三条箭形云,按照农谚说:“日落三条箭,隔天雨就现。”

【第12句】:【大水都过得去,小沟沟还能趟不过去】 释义:比喻大困难都能克服,小困难更不在话下。 例句:想这些干啥!这几年,大水都过得去,小沟沟还能趟不过去!共产党有好章程,怕啥。

【第13句】:【冤家路窄】(谚)指仇人往往相遇,想避也避不开。也指心里讨厌的人总容易碰见。 也作冤家路窄,狭路相逢。 冤家路窄,在劫难逃。

【第14句】:【高田宜黍稷,低田直稻麦】 释义:高田:地势高的田。低田:地势低的田。指黍稷性耐寒,宜种在高田:稻麦性喜暖,宜种在低田。 例句:然麦性微寒,以为金,则徐氏之说优矣。古称:“高田宜黍稷,低田宜稻麦。” ………

【第15句】:【戏台上出大恭——唱不成】(歇)出大恭:排泄大便。本指唱不成戏,转指办不成事情。

【第16句】:【掌刀把子】(惯)比喻掌握权力。

【第17句】:【杀鸡骇猴】(谚)当着猴的面,杀鸡放血,使猴子害怕。比喻严惩某人,儆戒其他人。 也作杀鸡给猴子看。 杀鸡给猢狲看。猢狲:猴子。

【第18句】:【不识路能走千里,不识人寸步难行】(谚)不认识路可以向人打听,分不清好人坏人就得上当受骗。 指在社会生活中识人最重要。 也作不识字也有饭吃,不识人却无生路。 不怕不识字,就怕不识人。

【第19句】:【吃饱了撑的】 释义:谓吃饱了饭不干正经事,爱管闲事。 例句:小曼听了也生气地哼了一声说:“说这话的人是吃饱了撑的,闲着没有事放屁辣臊。人们愿意好,谁也管不着,偏要好!一块活一块死,非好一辈子不行呢!”

【第20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释义:宋代某州官名叫田登,忌讳和“登”同音的字,令百姓改称“灯”为“火”,每逢正月十五“放灯”,官榜写作“放火”。百姓讽刺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后用以比喻只许自己胡作非为,不许别人正当行动。“不许”又“不准”、“勿许”等。 例句:尤耿不禁开怀地暗暗笑道:“好,击中要害!什么四大自由,三大民主,全是假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第21句】:【晓行夜住,饥餐渴饮】见“饥餐渴饮,夜住晓行”。

【第22句】:【杨令公的儿子——一个赛过一个】(歇)杨令公:对北宋名将杨继业的誉称,相传他有七个儿子,一个比一个英勇善战。指一个更比一个强。常用于赞美。

【第23句】:【五花八门】“五花八门”一语,多用来比喻花样繁多,变化多端。它源出两说。 一说“五花八门”是古代战术中变幻多端的阵势:“五花”即五行阵;“八门”则是八门阵。 五行阵是古代根据五行排布的战阵。 八门阵也称八卦阵。这个阵势,原来是按照八卦的次第列为阵势的。但是,八八可变为六十四卦,常使对方军队陷入迷离莫辨之中。相传春秋时期的孙武、孙膑最早运用八卦阵。后来,三国时的诸葛亮又将八卦阵改变成八阵图。 二说认为“五花八门”指从事十三种行业的人。 “五花”是:金菊花——卖茶的女人;木棉花——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青楼上的歌女;火棘花——玩杂耍的人;牵牛花——挑夫。 八门是:一门巾——算命占卦者;二门皮——卖草药者;三门彩——变戏法者;四门挂——江湖卖艺者;五门平——说书评弹者;六门团——街头卖唱者;七门调——搭篷扎纸者;八门聊——高台唱戏者。 这时的“五花八门”已经包含了社会上的许多行业,泛指各行各业的繁杂和众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五花八门”扩展到其他各种事物。

【第24句】:【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谚)比喻只有缺少智谋的人. 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第25句】:【有一利即有一弊】(谚)弊:弊病,坏处。凡事存在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就有不利的一面。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纯粹的好或纯粹的坏都是不存在的。

【第26句】:【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谚)拙夫:笨拙的丈夫。俊美的马往往驮着个痴呆的汉子,美貌的女子常常嫁得个蠢笨的丈夫。 指在婚配问题上,遗憾的是好女总嫁不上好男。 也作骏马每驮村汉走,娇妻常伴拙夫眠。村汉:粗俗鄙野的汉子。 好马却驮痴汉走,巧妻偏伴拙夫眠。

【第27句】:【四两棉花八把弓——细细弹】(歇)弓:弹棉花的绷弓儿。弹:谐“谈”。指仔细地倾谈。 也作“四两棉花八张弓——细细地弹”。

【第28句】:【只拣有头发的抓】(惯)比喻专门挑能够捞到好处的事做。

【第29句】:【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惯)既没有房屋,也没有土地。形容非常贫穷。 也作上无片瓦,下无立锥。 上无片瓦,下无站脚之地。 上无片瓦遮身,下无锥地立足。

【第30句】:【裹脚布围脖子——臭一圈儿】(歇)裹脚布:旧时女子缠足用的布条。臭:本指气味难闻,转指坏的(名声)。形容人名声不好,让周围一带的人都厌恶。

【第31句】:【日头打西出来】(惯)比喻绝不可能有的事情。也指事有反常。 也作日头从西天出来。 日头从西山出。 太阳从西边出来。

【第32句】:【灯盏不亮有人擦,事情不平有人说】(谚)灯盏:旧时油灯下有灯台高擎,上有盛油的碟状灯具。指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自会有人出面评说。

【第33句】:【付之东洋大海】(惯)比喻丢得远远的,不再理会。

【第34句】:【拜天地】在民间的结婚典礼上,一对新人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人洞房”。那么,拜天地是怎么回事呢? 拜天地的习俗,来源于民间神话。相传,女娲造人的时候,开始只造了俊俏的后生,这后生虽说有吃有穿,逍遥自在,但孤孤单单一个人,总觉得很闷,所以常唉声叹气。一天晚上,小伙子望着天空圆圆的月亮,自言自语地对月亮说:“月老月老你细听,给我找个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领你情。”他刚说完,忽然月亮一闪,一个白眉长须老人领着一个姑娘飘悠悠地来到小伙子面前,对小伙子说:“我又让女娲造了一个女的,给你领来。你们先认识一下,一会儿,我给你们办喜事。”说完,老人就不见了。小伙子见姑娘脸腮绯红,像月季一般,不禁喜上眉梢,愁容云消雾散。姑娘见小伙子眼睛明亮,诚实坦白,也觉得情投意合。二人四目相对,一见钟情。正在这时,长须老人领着两个白发白须的老人站在两人面前,指着两个老人说:“这是天公和土地,你们以后的生活都离不开他俩。现在,我给你们办喜事,首先,给养育你们的天公、土地拜三拜。”小伙子和姑娘对“天地”拜了三拜。随后,月下老人笑着说:“我给你们牵红线,你们还得给我拜拜哩!”于是小伙子和姑娘又对着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刚拜完,三位老人就不见了。从此以后,人们在结婚时必须一拜天地,二拜月老,三拜父母。习俗遂成,“拜天地”一词也随之出现了。现在稍有不同,媒人不拜了,换成了夫妻对拜。

【第35句】:【打人一拳,防人一脚】(谚)打人家一拳,要防人家一脚。指向人进击要防人反扑。 也作“打出一拳去,谨防一脚来”。

【第36句】:【二十四孝】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的“二十四孝”就是中华孝道的典范和样板。那么,它始于何时,都包括哪些内容呢? 二十四孝在历史上曾有不同的版本,但不同版本重合的比例相当高。在现在流行的版本中,共包括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这二十四个故事,涉及的人物则有帝舜、郯子、老菜子、子路、闵损、曾参、汉文帝、董永、江革、黄香、姜诗、丁兰、郭巨、杨香、蔡顺、陆绩、王裒、孟宗、王祥、吴猛、庾黔、唐夫人、黄庭坚、朱寿昌等二十四人。二十四孝的最后两位——黄庭坚和朱寿昌都是宋代人,所以,这个版本的写定不能早于宋代。一般认为,二十四孝是由元代的郭居敬辑录,并且每个故事都赋诗一首,作为课训童蒙的教材。不过,根据最近的研究,二十四孝至少在北宋中期就已经形成,甚至可能要到唐代。在宋代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以孝子为主题的壁画或砖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二十四孝的故事。不仅如此,保存在敦煌的唐末写本中,已经出现了“二十四孝”的名目,其中甚至包括释迦牟尼。看来,二十四孝故事的流传不是一两个人的有意创作,而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文化传承。

【第37句】:【进了仙观,忘了旧庙】(惯)比喻人生活环境好了,就忘了过去。

【第38句】:【摆迷魂阵】(惯)比喻设下迷惑对方的计谋、圈套。

【第39句】:驴骑后,马骑前,骡子骑在正中间。

【第40句】:【吃子孙饭】(惯)民间认为,做坏事的人会连累子孙后代,折他们的福分,好像把子孙的饭都吃绝了。 指做坏事,赚不正当的钱。

【第41句】:【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见“劁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第42句】:【越热越出汗,越冷越打战】(谚)打战:颤抖。越热得出汗就越热,越冷得打战就越冷。比喻有钱的就越有钱,贫穷的就越贫穷,或走红的就越走红,倒霉的就越倒霉。

【第43句】:宁可身冷,不可心冷;宁可人穷,不可志穷.

【第44句】:【往伤口上撒盐】(惯)比喻对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恶意伤害,使其更加痛苦。

【第45句】:【耗财买脸儿】(惯)指耗费钱财是为了面子上风光。

【第46句】:【数黄瓜道茄子】(惯)指数落别人的不是或说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也作数东瓜道茄子。 数黄瓜道萝卜。 数了黄瓜数茄子。

【第47句】: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第48句】:【嘴是嘴,眼是眼】(惯)比喻分清谁是谁非,毫不含糊。

【第49句】:【猫儿头差事】(惯)猫儿头:元代民间指勾结官府、称霸一方的人,转指讹索钱财的人。差事:被人派遣而去做的事情。比喻有利可图的差事。

【第50句】:【抱佛脚】“抱佛脚”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抱佛脚”是佛教礼拜的一种形式。佛教徒礼拜时,双膝、双肘和头部都着地,叫五体投地;双膝、双肘着地而头顶尊者之足叫顶礼;双膝着地而举手加额叫膜拜;双膝着地而手捧尊者之足叫抱佛脚。 然而,“抱佛脚”的源头还有一个故事。明代张谊的《宦游闻》记载了一个故事:云南之南有个国家,官民都崇尚佛教。有一个罪犯应判处死刑,当局追捕的急,他惊慌地逃到佛寺内,抱住佛脚痛哭,表示愿意出家当和尚,痛改前非,悔过自新,终于得到了官府的赦免。这个故事说的是悔改还不晚,后来演变为“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语义变为临时应急是来不及的。

【第51句】:【怀里揣着兔子】(惯)形容心里害怕、慌乱。

【第52句】:【一辈子不剃头,也不过是个连毛僧】(惯)指不过如此,没什么大不了。

【第53句】:【乌眼珠见了白银子】(惯)黑眼珠看见了白银子,死死地盯着不放。形容人见钱眼开,十分贪婪。

【第54句】:【杀人一万,自损三千】(谚)两军对战,即使打了胜仗,杀死敌方一万人,己方也得损伤三干。指打仗就得有牺牲,纵然是战胜的一方,也免不了要付出伤亡代价。 也作杀人一千,自损八百。 杀人三干,自损八百。

【第55句】:【哑子做梦——说不得】(歇)指无法说或不能说。

【第56句】:【大丈夫膝下有黄金】(谚)男子汉的双膝像黄金一样贵重,绝不能轻易折膝向人下跪。指不恰当的下跪有辱人格尊严。 也作“男儿膝下有黄金”。

【第57句】:【筷子插在豆腐里——稳当当的】(歇)形容稳妥可靠。

【第58句】:【吃皇粮】(惯)皇粮:旧指朝廷发下的粮食。比喻吃公家的饭,靠工资生活。 也作“端公家饭碗子”。

【第59句】:【山高皇帝远,各人顾眼前】 释义:比喻各人顾自己,谁也管不了。 例句:爸爸,话说多了一包水,又不是卖打药。管她地委的中央的,山高皇帝远,各人顾眼前,砍!

【第60句】:【不打不成交】 释义:不经过冲突,彼此不了解,就不会成为朋友。 例句:有一次因为背错了“文案”差点没被红卫兵作“现行反革命”送到公安局去。不打不成交,由于错背“文案”事件,各派红卫兵组织连连审讯和批斗梁有德。

【第61句】:【花架子】“花架子”比喻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行为或中看不中用的用具。现在的机器为什么用“架”来表示,如一架飞机等。这和古代的纺车、织布机有关,它们的形状都像“架子”,时称一架织布机。“花架子”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 据说在元朝时,松江纺织家黄道婆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远近闻名。而和黄道婆同在一个镇上的李秀才,他不愿意从事认为低贱的体力劳动,生活不下去,就到浙江湖州乡下当私塾先生.以此维持生活。 这个秀才教书的地方也是个纺织之乡,大家听说李秀才是黄道婆家乡的人,就纷纷找他请教纺织新技术。李秀才对纺织技术一窍不通,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就撒谎说自己是读书人,没动手亲自纺织过,但他可以把黄道婆的织机图纸画给乡亲们,让他们改进工具,提高技术。乡亲们拿着秀才画的图纸,请木工做_了一架织布机。织布机看起来很漂亮,很新颖,但是却不好用,根本没法工作。大家去问秀才,他却说你们的手艺不行,对最新的机器理解不透,所以才织不出布来。 后来,黄道婆发明的织机传到这里,人们才知道李秀才画的织布机只是样子好看而已,根本不具备实用性,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花架子”。

【第62句】:【背着牛头不认赃】(惯)偷来的牛头就背在身上,却不承认。比喻干了坏事就是不认账。

【第63句】:【相马以舆,相士以居】(谚)舆(yu):车。居:平素待人接物及生活表现。指相马要从它拉车的表现上判断它的耐力,相士要从他的平素为人处世上判定他的品行。

【第64句】:【一遭情,两遭例】(谚)第一次行赏是恩情,第二次就会认为是定例了。指赏不宜多,奖赏如果被受赏人看作是惯例,就失去了意义。

【第65句】:【娶媳妇儿打幡——瞎凑热闹】(歇)指瞎胡闹。也指跟别人一起闹着玩儿。常含讥讽或责骂意。 也作“娶媳妇打幡——跟着凑热闹”。

【第66句】:【一跺脚四街乱颤】(惯)形容人势力大,威风八面,称霸一方。

【第67句】:【女大自巧,狗大自咬】(谚)指女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心灵手巧,就和狗长大自然会吠叫一样。

【第68句】:【谷怕八月风,人怕老来穷】 释义:谷子怕八月天刮大风,人怕老年时受贫穷。 例句:这两年您家劳力少,生活困难,我对您老人家照顾不够,以后,缺什么,就打发扎西吉来取好了,一家人嘛,就不要分彼此。谷怕八月风,人怕老来穷啊!

【第69句】:【大姑娘上轿——头一遭】(歇)指初次经历某事。

【第70句】:【急婆娘嫁不下好汉家】(谚)婆娘:北方对妇女的俗称。指急着想嫁出去的女子,往往找不到如意郎。泛指做事急于求成的,往往结果很不满意。 也作急婆娘难嫁如意汉。 忙婆娘嫁不到好汉子。

【第71句】:【水有源,病有根】 释义:比喻事情发生总有根源。 例句:吴为才也哭丧着脸说道:“都是你爹的罪过,可是水有源,病有根,你爹昧了良心也是日本人逼的呀!”

【第72句】:【反说反有理,正说正有理】(惯)反面正面都有理。指人狡辩,无论怎么说,自己都有理。

【第73句】:【打狗不怕狗咬,杀猪不怕猪叫】 释义:比喻要干,就不要有顾忌。 例句:打狗不怕狗咬,杀猪不怕猪叫,树叶掉下来砸不着脑袋!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团结起来怎么能斗倒地主恶霸。

【第74句】:【人望高头,水望低流】(谚)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之理;人往高处奔,这是人情之常。指人总是有向上的心理。 也作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高处水往低。

【第75句】:【土地庙里长草——荒神】(歇)土地庙:供奉土地神的小庙。荒:荒芜,谐“慌”。神:本指神灵,转指心神。形容人心慌意乱。

【第76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释义:比喻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例句:“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尚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

【第77句】:【男到三十一枝花,女到三十老人家】(谚)男子到三十岁时,风华正茂,像花一样开得正盛;女子到三十岁时,已经过了青春期,像老人一样色衰。指女性的青春期是短暂的。 也作男过三十一枝花,女过三十烂冬瓜。 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一个疤。

【第78句】:【不见棺材不下泪】(惯)比喻不到穷途末路就不死心,不后悔。

【第79句】:【明人不吃眼前亏】见“光棍不吃眼前亏”。

【第80句】:【君子不夺人之好】(谚)好:爱好,喜爱。指品德高尚的人不夺取别人所喜爱的人或东西。 也作君子不夺人之美。 君子不夺人之所爱。

【第81句】:【猫口里挖鳅】(惯)鳅:泥鳅。从猫嘴里把它吃进的泥鳅掏出来。 比喻事情难度大,办不到。 也作“猫嘴里挖鳅,虎头上做窠”。

【第82句】:【变戏法】(惯)本指表演魔术,比喻耍弄骗人的手段。

【第83句】:【老虎跟着猫学艺】 释义:民间故事说,老虎拜猫为师学艺,当它学会一些本领以后,就想吃掉猫,幸亏猫还没把上树的本领教给老虎,才得以上树脱险。比喻忘恩负义,学会了本领反过来加害于传授者。 例句:孙大伯磕了烟灰,把烟管吱吱地吹了两下,又指着虎子说,“小伙子呀,咱先说明白——我怕你老虎跟着猫学艺,最后要吃你孙大伯呐!”

【第84句】:【袖扣】西服的袖口上各缀有一排扣子,看似没有实际用处,纯属装饰。 其实不然,它的来历是大有作用的。 在十八世纪,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非常重视部队的军容。但由于士兵们常常用袖子擦脸,甚至擦鼻涕,制服的袖子往往很脏。于是,他下令在所有士兵的袖口上钉上金属扣子,来改变士兵用袖子当手巾擦脸的习惯。命令发出后,整个部队的仪表果然变得整洁多了。没想到这样一来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不仅改变了部队士兵的不良习惯,还起到了装饰作用,显得更潇洒。从此,这种服装很快流行开来。

【第85句】:【刀靶付与外人】(惯)刀靶:即刀把,比喻把柄。指给别人提供把柄或口实。

【第86句】:【开口告人难上难】(谚)告人:求人。指张嘴求人是非常为难的事。 也作“开口求人难”。

【第87句】:【麻布袋上面绣不得花】(谚)粗糙的麻布袋上面无法绣花。比喻基础太差、秉性粗疏的人,无法培养提高。

【第88句】:【年纪活在狗身上】(惯)指人白活了一大把年纪。

【第89句】: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第90句】:【挤牙膏】(惯)比喻靠外界施加压力才肯交代问题。

【第91句】:【大人不责小人过】(谚)指有修养有地位的大人物,不和下人计较。 也指宽宏大量的人,能宽恕下人的粗鄙行为。 也作大人不记小人过。 大人不见小人怪。 君子不记小人过。

【第92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谚)师傅:传道授业的人。修行:学业、技艺的进取与长进。指师傅只起着引导作用,学业或技艺上的钻研与提高,还得靠学子自身的努力。 也作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第93句】:【缺胳膊短腿】(惯)短:缺少。形容残缺不全。也指人肢体残废。 也作缺胳膊少腿。 缺胳膊断腿。

【第94句】:【冤杀旁人笑杀贼】(惯)杀:表示程度深。指冤枉了无辜的人,让坏人高兴。

【第95句】:【舍得珍珠换玛瑙】(谚)珍珠、玛瑙:两种珍奇的宝物。用此一宝物,才能换彼一宝物。指要想获得高规格的人与物,必须舍得付出同等价值的代价。

【第96句】:【青天里一个霹雳】(惯)比喻突然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事情。 也作青天打下一个霹雳。 晴天里一声霹雷。

【第97句】: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

【第98句】:【官不威风牙威风】 释义:爪牙仗势欺人,更可恶。 例句:七郎在京都,一向撒没有名,一旦得了刺史之职,就有许多人来投靠他做使令的。少不得官不威,牙爪威,做都管,做大叔,走头站,打驿吏,欺行客,诈乡民,总是这一千人了。

【第99句】:【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谚)没兴:倒运,败兴。指从前做过的见不得人的丑事坏事,到破败时就会一件不漏地全部清算到自己头上。 也作从前作事,没兴齐来。 从前作过事,败落一齐来。 从前作过事,不幸一齐休。

18473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