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最实用俗语经典歇后语,直击心底最深处!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我有个小妹妹,整天话特别多。一次,妈妈笑着对她说:“你呀,真是个打不尽的芝麻,摘不尽的棉花,整天说个没完没了的,有时候还真烦人。”(湖南·郴州)

【第2句】:【没事人一大堆】(惯)指装作局外人,把事情推得干干净净。

【第3句】:河豚鱼撞船———肚子气

【第4句】:【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释义:比喻无论怎样狡猾的坏人也斗不过好人。例句:哼,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哇!有关联络图的事和他的口供跟野狼嗥倒是一致的。

【第5句】:【掀差了皇历,做错了梦】释义:比喻打错了主意。例句:谁要还想把穷人当成算盘珠,愿怎么拨拉就怎么拨拉,那是掀差了皇历,做错了梦!

【第6句】:【墙头草,风吹两边倒】释义:比喻立场不稳,哪边势力强就倒向哪边。“两边倒”又作“两面倒”。例句:还有肖闻喜,这个同志在正确路线下表现不错,可是错误路线一来就晕头转向了,说明他软弱,脚跟不稳,“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第7句】:【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谚)南方人不会梦到产于北方的没经见过的骆驼,北方人不会梦到产于南方的没经见过的大象。指梦幻只会反射熟悉的物相。

【第8句】:【河里淹死会水的】(谚)被河水淹死的,往往是自恃善于泅水的人。 比喻精通某一方面道术的人,常常会由于精通而疏忽大意,铸成大错。

【第9句】:【现在挥不动棒槌,将来不能举起长竿来】释义:比喻小事干不好,无法干大事。例句:今天的事要坏在我的头上,这怎么得了?雪娟哪,雪娟哪,人家是天,你怎么就是块砖哩!现在挥不动棒槌,将来还能举起长竿来?

【第10句】:百事靠人多,牌坊抬过河。

【第11句】:【 水流千里归大海】比喻汇聚,会合。类似的:千条小溪流 成河。成语:百川归海。刘云若《小扬州志》:“今天可破镜 重圆了,从此水流千遭归大海,可喜可贺。”

【第12句】:麦克风前吹喇叭——里外响(想)

【第13句】:【钉是钉,铆是铆】(惯)“丁是丁,卯是卯”。

【第14句】:【草根】“草根”现在比喻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群体。草根,世界各地除沙漠海洋外遍地都是,但作为一个比喻,它却源于英文,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寻金热流行时期,盛传有些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的地方就蕴藏着黄金。从广义上看,“草根”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和政府或者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这层含义和意识形态联系紧密一些。我们平常说的一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一般都可以看做是“草根阶层”。有学者就把非政府、非官方组织称作草根性人民组织。另一种含义就是和主流的或者说是精英的文化阶层相对应,弱势阶层群体。所以,“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众化。 “草根”有两个特点:一是顽强,二是广泛。草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独立性和大众性。从草根的喻义和特点来看,西方的“草根”和中国的“草民”很相似,都是下层弱势群体。如中国古代的贪官污吏把百姓看做草民,把农民起义称作草寇。老百姓有时也自称“草民”,这是长期受奴化的结果。至于草根的顽强生命力,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作出了高度概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真正理解“草根”的含义,追究渊源,恐怕将中西、古今结合起来更全面。 “草根”一词,在2011年春节像春风一样传遍中国大地,传向世界。因为在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现了许多“草根”演员,如农民工“旭日·阳刚组合”、“西单女孩”等,一夜成为“草根明星”。

【第15句】:【败事有余,成事不足】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第16句】:钓鱼有三得:跑得、等得、饿得。

【第17句】:茶馆里的买卖——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第18句】:钓鱼钓风头,东风钓西,西风钓东。

【第19句】:【多求不如省费】(谚)多求:多方寻求开发财源。省费:节省一切开支。财物的耗费是个无底洞,财源再广,也供不了无休无止的耗费。 指增加收入,不如节省开支。

【第20句】:八十老公公挑担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21句】:我看书总是不求甚解,匆匆翻阅而过。爸爸劝我说:“细嚼慢咽读一遍,胜过一目十行看十遍。你还是要仔细些啊?”(江苏·盐城)

【第22句】:梦里拾钞票——财迷心窍;财迷

【第23句】:【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释义:指太阳落在云层里,后半夜一般要下雨。例句:看来,今天是不该走了。谚语说:“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这也是天意呀!

【第24句】:【爬高枝】(惯)比喻攀附有权势的人以提升自己的地位。 也作爬高门坎儿。 攀高枝儿。 飞到高枝上。

【第25句】:妈妈买了几块西瓜,弟弟吃了一块又一块,看起来非吃完不可。妈妈指着弟弟说:“你呀,有了狠着,没有忍着。”(河南·淮阳)

【第26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情越少越好。意即怕麻烦,不愿负 责任。海外陈若曦《二胡》:“祖父绝口不提孙子要出国的愿 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不希望牵扯到自己身上。”

【第27句】:妈妈这样说爸爸:“你这个人啊,说话的时候,是隔着皮儿看见瓤,没那么多心眼儿;做事的时候,又是只见皮儿不见瓤,不会多转个弯想想。这事有这么简单?”(江苏·丹阳)

【第28句】:【在刀子刃上过日月】见“刀尖上过日子”。

【第29句】:床底下打拳——起手不高

【第30句】:晚上没有电,妈妈点着蜡烛,放在酒瓶上。我问妈妈为什么放那么高,妈妈说:“这叫高照低明。放得高了,照的地方大。”(河南·获嘉)

【第31句】:【吉人自有天相】(谚)吉人:善良的人。相:扶持,帮助。旧指善良的人,遇有危难自有老天佑护。

【第32句】:【抓条岔道跑到底】(惯)比喻坚持走错误的道路而不悔改。

【第33句】:属猴儿的——没个老实气儿;会跳

【第34句】:羊肠小道——弯弯曲曲;绕来绕去

【第35句】:【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释义:比喻人多,情况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例句:范克明似有同感,说:“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什么样的全都有哇。”

【第36句】:独柴难引火,蓬柴火焰高。

【第37句】:小华明明知道小强在搞小制作,却故意问:“你这是在摆弄啥呢?”小强说:“你是和尚戴个道士帽,装啥迷瞪僧呢?”(河南·邓县)

【第38句】:【肚子里装着二十五只小耗子——百爪挠心】(歇)百爪:二十五只耗子共一百个爪子。形容人心烦意乱,心神不定。

【第39句】:【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儿】(歇)道儿:本指通道,转指门路、办法。指各人有各人的办法。

【第40句】:【撒野火儿】(惯)指故意闹事。

【第41句】:【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谚)做菜要是不放盐,这菜吃起来就没味道;说话要是不占理,就没有说服力。指说话要人信服,必须有理有据。

【第42句】:妈妈听说有家儿女长大后不管自己的爹娘,就大发感慨:“一个娘肚子里有十个崽,十个崽肚子里没有一个娘啊!”(湖南·永州)

【第43句】:妈妈让我和哥哥去换米,我俩都不想去。妈妈说:“真是龙多思翘,人多思靠。一个和尚水多,两个和尚水少,三个和尚无水啊!”(河南·郏县)

【第44句】:我的新衬衫被火烧了个洞,妈妈就在上面绣了只小花鹿,可漂亮了。邻居阿姨见了,直夸妈妈绣得好。妈妈却说:“唉!远看是朵花,近看是个疤。”(安徽·临泉)

【第45句】:【三魂不附体,七魄在他身】(惯)附体:附在身体上。魂魄到了他人身上。形容人不能控制自己。

【第46句】:【 愁死没人给树碑】发愁也没有用处。王统照《山雨》:“你 别老向木头心眼里钻,把精神打起来!你愁死难道还有人 给你树碑不成?”

【第47句】:小车子不走——加油

【第48句】:【馋猫没有不偷嘴的】释义:比喻人没有不贪便宜的。多指男女偷情。例句:俗话说,馋猫没有不偷嘴的。她黄花鱼宫月宝在幼小年轻的时候,就是个爹娘不管也管不住的娇小姐,也是时代的风气吹到了她的头上,在娘家,她就跟一些公子少爷“自由”过。

【第49句】:【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人在社会上磨练,能增长才干。 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缺点是有,那不要紧,克服了缺 点,这是优点。古语说得好: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你 们今天就好好儿检讨检讨吧!”

【第50句】:行夜路吹口哨——自己壮胆

【第51句】:【好汉就怕病来磨】(谚)即便是身强体壮的英雄好汉,也抵抗不过疾病的折磨。指疾病对人的生命极具杀伤力。 也作英雄只怕病来磨。 硬汉子怕病磨。

【第52句】:嘴巴上挂油瓶——油嘴滑舌

【第53句】:稻谷成熟了,我和弟弟到乡下的姑姑家去帮着收打。看到弟弟没有捡起落在田里的谷子,姑姑说:“记住,细收要细打,颗粒要还家!”(广东·龙门)

【第54句】:【天也不空使人】(谚)连老天也不白白派遣人做事。指要人去办事,总要付给报酬。

【第55句】:二嫂同女儿拌起嘴来,女儿的嘴一点也不饶人。二嫂说:“你这个属鸭子的,煮烂心煮不烂嘴。”(山东·莱西)

【第56句】:【十里长亭】在戏曲、影视中常常见到“十里长亭”送别的场景,但只见一亭,不见长亭,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十里长亭”不是十里,而是每隔十里设一个亭子。秦汉时每隔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歇脚,亲友远行也常在此话别。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亭设有住宿的馆舍。按秦法,亭应及时负责信使的马匹给养、行人口粮、酱菜和韭葱,类似驿站。 “十里长亭”原意并非送别,后来表示送别,这是怎么来的呢?古人长途远行,或乘车船,或骑马,或步行,山河阻障,跋涉艰难,风餐露宿,路上有各种风险,一旦离家,很多事情都难以预料,通讯又不发达,所以,亲朋远行是件大事情。送有饯行,到有洗尘接风。特别是送行,必须先祭祀路神而后登程,其意是祈求一路平安,称之为“祖”。后来这种风俗一直延续下来,一般都是在路旁亭舍或路边临时设立帷帐,准备酒肴送别行人。饯行送别是古人怅惋兴悲、触动心灵之事,在古代诗词、戏文中有很多吟咏。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三折:“今日送别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是在十里长亭;中国名剧《梁祝》送别一场,也是在十里长亭,虽然没有筵席,却送了一程又一程,谓之“十八相送”,场景感人泪下。文人墨客多用“长亭”这一特定场景表达离情别绪,逐渐为世人所接受,所以,一般送别时都安排在十里长亭。

【第57句】:【兵无粮自散】(谚)兵:指军队。 军队要是断绝了粮草,自然就会解体。指粮草是行军用兵的生命线,缺粮断草就意味着不战自败。

【第58句】:一天早上,我起床迟了,顾不得吃早饭背起书包就往学校跑。中午放学回家,端起饭碗就吃。我对奶奶说:“今天的米饭做得真香。”奶奶笑着说:“不是今天的饭香,是肚饥好下麦仁汤。”(湖北·钟祥)

【第59句】:【人多一技有益,物裕一备有用】(谚)人多掌握一种技能,总是有好处的;器物能多准备一件,总有用得着的。指人的本事不嫌多,物的备件不可少。

【第60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谚)山再高,总有人走的路;水再深,总有渡人的船。指上山有山路,渡水有水路,世上没有人走不通的路。

【第61句】:【好客主人多】(谚)好客:有钱人。指对有钱的客人,愿以主人身份接待的就多。

【第62句】:【临桥须下马,过渡莫争船】见“逢桥须下马,过渡莫争先”。

【第63句】:天渐渐地冷了。早晨,我总是坐在床上先暖和一会儿才起来。妈妈说:“你真是早晨难出窝,夜晚难脱壳。”(河南·内乡)

【第64句】:【吃官饭,打官鼓,官鼓打破有人补】(谚)官:公家的。旧时指干公家事不必过分认真,对公物也不必仔细爱护。

【第65句】:【烂泥糊不上墙】(谚)指毫无黏性的烂泥,无法将它抹上墙壁。比喻平庸无能的人无论怎样扶持,也难以成事或走向正路。 也作烂泥扶不上壁。 烂泥巴扶不上墙。

【第66句】:【浑浊不分鲢共鲤,水清才见两般鱼】释义:在浑浊的水中辨不清是鲢鱼还是鲤鱼,水清才看得出两种鱼。比喻混乱中难辨真伪善恶。例句:娘亲,孩儿此时也难以分辩,有口也难以分诉。这叫浑浊不分鲢共鲤,水清才见两般鱼。

【第67句】:【白天游街走四方,夜晚熬油补裤裆】不抓紧时间,不务正 业。或说:白天逍遥走四方,夜里熬油补衣裳。类似的:白 天满街打话,下晚点灯剥麻。成语:游手好闲。刘江《太行 风云》:“呀,白天游门走四方,黑夜点灯补裤裆,也不知道你 活计是多是少。”

【第68句】:毛毛的自行车还没骑多久,就又要买新的。他老爹说:“你都二十多了,还不知道锅是铁打的?”(河南·郏县)

【第69句】:【黄鼠狼夸它孩儿香,刺猬说它孩儿光】释义:比喻谁都觉得自己孩子好。例句:“这大概就叫黄鼠狼夸它孩儿香,刺猬说它孩儿光。然乎?”江学辉笑嘻嘻地插上说。

【第70句】:【芝麻掉到针鼻儿里——赶巧】(歇)针鼻儿:针头上的小孔。指凑巧、巧合。

【第71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惯)比喻说话没有条理,做事不按章法或次序,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比喻这事干一点儿,那事也干一点儿,什么事都干。 也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东一榔头,西一棍子。 东一榔头,西一杠子。

【第72句】:【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味名贵的中草药。它的名字听起来挺古怪,它到底是虫还是草?1723年,法国人巴拉南在中国发现了冬虫夏草,把它介绍给了世界。1842年,真菌学家伯克利初步弄清楚了这个怪东西的真面目,发现它是一种叫虫草菌的子囊菌寄生在蝙蝠蛾的幼虫上形成的。蝙蝠蛾在冬天到来时,把虫卵产在土里,一个月以后就差不多孵化成一条条胖胖的幼虫。这时候,早在一旁等候多时的一种叫虫草的真菌便使劲往幼虫的体内钻,开始专门吸取幼虫体内的营养。于是,整个冬天,幼虫体内都有这种寄生菌大量繁殖,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等到第二年的5—7月,幼虫早已死亡,这种寄生菌就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在虫体顶部长出了3~5厘米,甚至10厘米的“草”,这“草”粗0.4—0.7厘米。这时候的虫体像三眼老蚕,外表深黄色,粗糙,背部有不少皱纹,腹部还有8对足,其中中部的4对足最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冬天看它是虫,夏天看它是草,人们也因此给它起了个“冬虫夏草”的怪名字。冬虫变草虽然可以说是虫和草的结合体,却既不属于虫,也不属于草,它是一种菌藻类生物,大多分布在中国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区。冬虫夏草除含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虫草酸外,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所以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最近由于商家炒作,身价蹿升,直逼黄金。

【第73句】:【漏眼不藏丝】有目共睹,没有营私舞弊。明代《金瓶梅》: “你两亲家都在此,漏眼不藏丝,有话当面说,省得俺媒人们 架谎。”

【第74句】:【绵羊不叫暗口死】(惯)绵羊没有叫出声来就死了。比喻事情悄悄地了结。

【第75句】:【收船好在顺风时】(谚)收船:收起船上的风帆。帆在顺风时容易收。比喻做事要见好就收,在顺境中收场是最明智的。

【第76句】:【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形容想主意,多指用心机。民间说 书的常用此语。清代《红楼梦》:“凤姐越想越气,歪在枕上, 只是出神。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第77句】:【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拖】木头造寺。寺、事谐音,谓出 事,出了问题。明代《西游记》:“这是玉旨来拿你,不当小 可。我父子只为受了一炷香,险些儿和尚拖木头,做出了 寺!”

【第78句】:【山恶人善】(谚)山势是险恶的,但居住在山里的人是善良的。比喻人的相貌虽然丑陋,心地却很和善。

【第79句】:【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样千变万化,本质上一样。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吴为才一时劝解,一时威胁。软一套, 硬一套,万变不离其宗。”

【第80句】:【 方的不来来圆的】变换手法。菡子《纠纷》:“你别看楼志 清就这么‘熊’掉了,他的鬼点子可多呢!方的不来来圆的, 硬的不来来软的。”

【第81句】:【千口吃饭,主事一人】(谚)主事:主管事务。指一个群体里入员再多,出面主事的头领只能是一个。

【第82句】:【用时不当】当时不用该用时没有,有了又不一定用得上。 言外之意:还是有准备的好。成语:备而不用。孙犁《风云 初记》:“用时不当,当时不用,多学一桩本领,又不担什么沉 重。”

【第83句】:一次,白天只顾玩,晚上才想起写作业。我说:“天黑得这么快,要再迟黑一个小时多好啊!”坐在一旁的奶奶说我是“晴天不晒谷,雨天怨天毒”。(广西·宣州)

【第84句】:【不知道是方是圆】不知道情况,不知道什么性质。菡子 《纠纷》:“叫刘二这种老实人到哪里去公开,要大家不给刘 二说话,他自己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是方呢还是圆呢!”

【第85句】:我放学回家后,妈妈让我去写作业。爸爸说:“是蝈蝈也得歇歇鞍,是老虎也得打个盹儿。”妈妈说:“累不着!”(河南·平顶山)

【第86句】:【打破沙锅问到底】释义:“问”与“璺”谐音,璺是瓷器、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沙锅打破了,裂纹直通到底。比喻刨根问底。“沙”又作“砂”。例句:张金龙说:“咳,你看你这个人!打破沙锅问到底,紧着问什么呢?”

【第87句】:光底鞋走冰道——滑得厉害

【第88句】:【拔出脓来,才是好膏药】(谚)膏药:一种胶状的外用中药。指能把脓血从患处吸出的膏药才算好膏药。比喻能解决最棘手的问题的,才是好办法。

【第89句】:【上午三十一,下午脚无力】(谚)指人的年龄一过三十岁,生命的活力就在逐渐减退。

【第90句】:【八戒】提到猪八戒,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他为什么叫“八戒”?因为猪八戒也是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佛教人物,他是唐僧的徒弟,取名自然和佛教有关。其实“八戒”是佛教名词,全称“八关斋戒”、“八斋戒”,指佛教为在家的男女信徒制定的八条戒条: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眠坐高广华丽之床;七不装扮、打扮及观听歌舞;八不食非时食(正午过后不吃饭)。

【第91句】:【 打人不打脸,骂人别揭短】吵架也不能失去控制,不能欺 人太甚。孙犁《风云初记》:“打人别打脸,骂人别揭短。谁 不知我们,我们脏,我们自己兜着,沾不到你的身上去!”

【第92句】:【小家碧玉】金枝玉叶、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都是形容女子的词。不过,她们的出身不同,差别可谓三级跳。金枝玉叶一般指皇族之女,大家闺秀指官宦巨富之女,小家碧玉指平民百姓之女。而小家碧玉又特指小户人家年轻美貌的女子。那么,小家碧玉是从何说起呢?小家碧玉源自晋朝孙绰的《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诗中的“碧玉”是一个女子的名字。此后,“小家碧玉”即成为小户人家年轻美貌女儿的代称。她们一般生长在平民家庭,容貌俏丽,性情或温柔或活泼,但因从小家贫失学,又不与外界接触,所以不会附庸风雅,但对一些家务女红往往比较精通。小家碧玉虽不及大家闺秀学问深,懂礼仪,但绝不比大家闺秀品行差,且更具心灵手巧的优势。

【第93句】:【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见“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

【第94句】:【药不对症,参茸亦毒】参茸:人参和鹿茸,中药里最有滋补功能的两味药物。指用药如果和病症不相投,再名贵的药物也会对身体有损害。

【第95句】:【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富贵需要努力争取,不是轻易 得来的。明代《西游记》:“师父,你常以思乡为念,全不似个 出家人。放心且走,莫要多忧。古人云:欲求生富贵,须下 死工夫。”

【第96句】:两位阿姨来我家串门儿,妈妈刚想介绍,没想到她们已经搭上话了。妈妈惊奇地问:“你俩认识?”其中一位阿姨说:“我们俩呀,是炒面捏的面人儿——早就熟透了。”(陕西·横山)

【第97句】:【占着茅坑不拉屎】(惯)指占着职位而不办实事。

【第98句】:【瞎子放驴——不撒手儿】(歇)本指怕驴跑掉,不敢松手,转指紧紧抓住某人或某事物不放。

【第99句】:阎王奶奶绣荷包——鬼花招

17116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