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好看视频火爆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蠓虫飞过都有影】 释义:蠓虫:蠓科的昆虫,比蚊子小,能叮咬人、畜,传染疾病。比喻人经过某处或做什么事情,总会留下形迹。 例句:“蠓虫飞过都有影,何况是常常圣旨来到,能够瞒住谁?”

【第2句】:【防人之心不可无】(谚)防范别人伤害自己的心不可没有。指人不可有害人之心,但防人害己的警惕性总要经常保持。 也作防贼之心不可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第3句】:【贼偷易家】(谚)易:容易到手。 指贼偷东西,总拣易于上手的人家。 也作“贼偷方便”。

【第4句】: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第5句】:【恶犬护三村】(谚)恶犬:勇猛的狗。指一条勇猛的狗,能守护周围的几个村庄。比喻一个见义勇为的壮士,可保得周围村庄不受侵扰。

【第6句】:【光听辘轳把响,不见井在何处】(惯)辘轳:安在井上汲水用的工具。 比喻只听到些风言风语,未见事实。

【第7句】:【新安茅厕香三天】(谚)茅厕:茅房,厕所。新砌好的茅房总能保持三天没臭味。比喻素质差的人或事物,开头还好,往后就一天不如一天。 也作新开茅厕三天香。 新砌茅厕三天新。

【第8句】:【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谚)指知道满足就能永远保持快乐,能够忍让就能永远保持安宁。 也作知足心长乐,能忍身自安。 知足身常乐,能忍心自安。

【第9句】:【高足】“高足”指优秀的门生(学生)。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 “高足”本义是指骏马,怎么从马演变成优秀的学生呢?我们的先人用高足、中足、低足来评判马的优劣的。高足是最好的,在古代就是指骏马。那么高足怎么又用来评价人呢?魏晋时的《世说新语·文学》中记载:“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又,《世说新语·规箴》有:“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这里的“高足弟子”、“高足之徒”就是指才高优秀的弟子,都是把优秀的学生称为“高足”。例如,宋代的高俅在与高丽人踢球时,在大宋的球队落后的情况下,一个人踢进了三球而反败为胜。宋徽宗感慨地称高俅为他的高足。看来有其师必有其徒,君臣一对混入。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对于一些敬辞用法是很多的,像“高足”一词就是用“骏马”比喻学生当中的高才生。

【第10句】:【蛤蟆蝎子屎壳郎,各人觉着各人强】(谚)蛤蟆、蝎子和屎壳郎,全都是有毒或有害的昆虫,可它们各自还觉得它们了不起。比喻素质低劣的人往往还盲目自大。

【第11句】:【好马不吃回头草】 释义:比喻有志气的人不走回头路。 例句:常言:好马不吃回头草,料想延寿寺自然不肯相留,决无再入之理,却到何处去好?

【第12句】:【常赌无赢客】(谚)经常赌博的人,没有一个是赢钱的。指凡赌博,最后都是以输钱为下场。 也作“久赌无胜家”。

【第13句】:【胡床】的使用始于两汉。《太平御览·风俗通》载:“灵帝好胡床。”裴注《三国志》引《曹瞒传》云:“公将过河,前队适过,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唐代“胡床”的使用普遍起来,民间已不少见。李白的《寄上吴王三首》提到“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杜甫的《树间》诗云:“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白居易《咏兴》诗云:“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由此佐证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是坐具。

【第14句】:【揭不开锅】(惯)形容家里非常穷,经常挨饿。

【第15句】:【揭开皮看瓤儿】(惯)比喻揭开事物的外表看它的本质。 也作“揭皮看瓤儿”。

【第16句】:【程咬金的斧子——就这么三下】(歇)程咬金:唐初大将,古代小说《隋唐演义》、《说唐》中的人物.传说惯使两把很重的板斧,头三下很厉害,后来就差劲儿了。比喻本领不怎么样,就开头几下子,使不出新的花招。也用来表示自谦。

【第17句】:【食人之禄,忠人之事】(谚)禄:禄粮,饭食。指吃了人家的饭,拿了人家的俸禄,就要尽心竭力地报效人家。 也作食人之禄,必当终人之事。 食人之禄,当尽其心。

【第18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第19句】:【两好合一好】(谚)指双方都有友好的诚意才能结成良好的关系。

【第20句】:【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释义:痛快人说话痛快,干脆。 例句:武当说:“快马—鞭,快人一言,说干就干,说走就走.今天动身!”

【第21句】:【避风头】(惯)指躲避不利的势头。

【第22句】:【当众教子,背后教妻】(谚)教育子女,可以当着人们的面,批评妻子却要避开他人。指教育批评的对象不同,方式方法也要随之改变。

【第23句】:【端铁饭碗】(惯)比喻从事有固定收入的、非常稳定的职业。 也作“捧铁饭碗”。

【第24句】:【百病从脚起】(谚)百病:各种疾病。指人的脚底有涌泉穴,直通心脏,故脚底受寒,容易引发多种疾病。

【第25句】:【哪根指头也是自己的肉】 释义:都是自己的儿女,都一样心疼。 例句:“哪一根指头也是自己的肉,当老人的自然用不着偏谁为谁!”

【第26句】:【人老三不贵:贪财、怕死、没瞌睡】(谚)贵:稀奇少见。指老年人有三种常见的毛病:一是贪图钱财,二是担心死去,三是睡眠很少。

【第27句】:【拔出脓来,才是好膏药】(谚)膏药:一种胶状的外用中药。指能把脓血从患处吸出的膏药才算好膏药。比喻能解决最棘手的问题的,才是好办法。

【第28句】:【裤带长,寿命短】(谚)裤带长:指胖人肚子大。指过于肥胖的人,往往活不长。

【第29句】:【人老猫腰,树老焦梢】(谚)猫腰:像猫一样弓着腰。焦梢:树枝的末梢焦黄干枯。指人老了腰就伸不直,这和树老了枝梢干枯一样,都是自然的生理现象。 也作“树老焦梢,人老猫腰”。

【第30句】:【外披羊皮,内藏狼心】(惯)形容人外表装得善良,内心却十分狠毒。

【第31句】:【衙门钱,一燧烟;生意钱,六十年;种田钱,万万年】(谚)一燧烟:一股烟。衙门内挣的钱像一股烟,顷刻消逝;生意赚的钱,可享受一辈子;种田挣的汗水钱,可世代享用。指靠辛勤劳动挣的钱最踏实,最长远。

【第32句】:【给小鞋穿】(惯)比喻有权有势者暗中刁难、限制或报复他人。

【第33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见“千里相送,归于一别”。

【第34句】:【上坡骡子下坡马】(谚)指骡子有蛮力,拉车上坡,彪悍得劲;马腿蹄灵便,骑马下坡,平稳飞快。常比喻人做事风风火火,强猛而有魄势。

【第35句】:【老牛老牛,打死不回头】 释义:比喻人态度坚决或脾气执拗。 例句:马友良又一手扳住他脖梗说:“老牛,老牛,打死不回头。——看后面!这要拍上电影,准不错吧!”

【第36句】:【鸟瘦毛长,人贫志短】 释义:人在穷困时常常没有办法挣脱困境。也说“马瘦毛长,人穷志短”,意为人在穷困时,常常丧失志气。 例句:春儿又好笑又好恼,忍不住骂道:“你常常—躯男子汉,不}旨望你养老婆,难道一身一口,再没个道路寻饭吃?”可成道:“贤妻说得是。‘鸟瘦毛长,人贫志短。’你教我那—条道路寻得饭吃的,我去做。”

【第37句】:【泼出的水,说出的话】(谚)泼到地上的水,再也收不回来;话从嘴里说出,再也咽不回去。指人说话必须讲信用,话一出口,就要负责。

【第38句】:【一人摊重,十人摊轻】(谚)摊:分摊。指一个人干起来负担很重的事,十个人分摊干就轻快得很。

【第39句】:【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谚)渔父:也称渔夫,以打鱼为职业的人。指没有渔夫的指引,怎能见识大海中的波涛。比喻从事某种活动,离不开知情人的指引。

【第40句】:【恨不得爷娘多生两只脚】(惯)形容恨自己跑得太慢。 也作“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第41句】:【满嘴跑舌头】(惯)比喻信口胡说。

【第42句】:【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释义:比喻人总是追求进步,向往幸福。 例句:在这个地方,何苦呢?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你要讲点实在,心里想的是做不到的。

【第43句】:【矮子里选将军】(惯)比喻在能力较差的人中间挑选相对出色的。 也作矮子队里选将军。 矮子里拔将军。

【第44句】:【天不怕,地不怕】(惯)指什么都不怕,无所畏惧。

【第45句】:【瓜无个个圆,人无样样全】 释义:比喻人不可能十全十美。 例句:只是,正像人们常言说的那样:瓜无个个圆,人无样样全。老成厚道的农村实干家罗祖华,对于为人处世方面的学问简直少得可怜。

【第46句】:【三亩棉花三亩稻——晴也好,落也好】(歇)落:方言,下雨。晴天对棉花生长有利,雨天对稻子生长有利。比喻不论出现哪种情况,都没有什么不好。

【第47句】:【起脚饺子落脚面】(谚)起脚:人出远门,离家时称“起脚”。落脚:从远方归来,脚进家门称“落脚”。 指民俗讲究远出离家前吃饺子,归来时吃面条。

【第48句】:【死诸葛骇走了生仲达】 释义:诸葛:指诸葛亮。仲达: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曹魏政权的掌握军权的大臣。死人吓跑了活人。形容威名大,让人听了就害怕。 例句:这是北伐当年的旧官衔,就和“死诸葛”骇走了“生仲达”一样,这旧官衔却骇走了防护团。

【第49句】:【没丝都有寸】(惯)丝:谐“私”。 指多少有些瓜葛、交情。

【第50句】:【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谚)人无论到了哪里,都要尽量留下自己的好名声,就像大雁经过哪里,都要留下叫声一样。指人活一世,应留下好名声。 也作“人过留名传后世,雁过留声待来春”。

【第51句】:【骑马随鞍,入乡随乡】见“到乡随乡,骑马随鞍”。

【第52句】:【捞一把】(惯)比喻趁着某种机会得到非分的利益。 也作“捞一票”。

【第53句】:【火车不是人推的,牛皮不是人吹的】(谚)火车不是靠人推着跑的,牛皮不是靠人吹着涨的。指大话、空话无用,有真本领、干出成绩来才能使人信服。 也作“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

【第54句】:【骑着脖子拉屎】(惯)比喻欺人太甚。 也作骑在人头上拉屎。 骑到脑瓜顶上拉屎。 骑在脖子上屙屎撒尿。

【第55句】:【不怕红脸关爷,就怕抿嘴菩萨】 释义:关爷:关羽,三国时蜀国的名将,性格耿直。性格爽直的人容易相处,表面和善的人难以对付。 例句:“我们的对手是这样一只九尾狐。常言道:‘不怕红脸关爷,就怕抿嘴菩萨。’我们对付这样的敌人,可要动动脑子才行啊!”

【第56句】:【摘桃子】(惯)比喻攫取别人的成果。

【第57句】:【城墙上跑马——难掉头】(歇)本指难以掉转马头往回跑,转指面临困境,难以退缩或走回头路。

【第58句】:【乳老鸦笑话猪儿足——原来灯台不照自】(歇)乳老鸦:小老鸦。 本指小老鸦笑话小猪的足黑,转指人只看别人的短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常含讥讽意味。

【第59句】:【拾进篮子里就是菜】见“搭在篮里便是菜,捉在篮里便是蟹”。

【第60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谚)象牙:大象的门牙。比喻庸人的嘴里不会说出高雅的词语。也比喻恶人嘴里没善言。 也作“狗口无象牙”。

【第61句】:【花木瓜——外看好】(歇)花木瓜:即木瓜,果实成熟时呈橘黄色,味道很涩,不供食用。宋代以宣城花木瓜最有名,相传宣城人刻花纸粘于木瓜上,成熟后以果面花纹供玩赏。本指花木瓜外表好看而无实际用处,转指人徒有其表。常含讥讽意味。

【第62句】:【老妈妈睡着吃干腊肉——是恁一丝儿一丝儿的】(歇)干腊肉:腊月里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 恁:那样。一丝儿:谐“意思儿”。 老妈妈牙齿不好,躺着吃干硬的腊肉,只好一点儿一点儿地撕扯着吃。指不必多说,点到就行。

【第63句】:【鸟为食死,人为财亡】见“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第64句】:【有明白儿子,不如有明白媳妇】(谚)有个明理孝顺的儿子,不如有个贤惠的儿媳妇。旧指男主外,女主内,在料理家务、照顾老人生活方面,儿好不如媳妇好更实际。

【第65句】:【喝粥要等豆儿熟】(谚)要喝粥,必须等到粥里的豆子煮熟方可。 比喻做事不能性急,必须耐心等到条件具备、时机成熟。

【第66句】:【疑心生暗鬼】(谚)怀有疑心,看什么都似乎有鬼附身一样。指疑心重的人,对一切都疑神疑鬼。

【第67句】: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第68句】:【放虎容易擒虎难】 释义:比喻敌人一旦放走,再不易抓获。“容易”又作“归山”。“擒”又作“捉”。 例句:你怎么把龙涛放了?俗话说,放虎容易擒虎难。他们一走,你拿什么救爹呢?

【第69句】:【生子莫生多,生多换破锅】(谚)破锅:比喻困于生计,开不了火。 生育子女不宜多,多了就难以维持家庭生计。指要节制生育,多生不如少生。

【第70句】:【和气生财】(谚)指待人和气,彬彬有礼,自然就能得到顾客的满意,生意好,多赚钱。为商业场中的常语。

【第71句】:【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见“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72句】:【吐坏水儿】(惯)比喻出坏点子,耍狡猾手段。

【第73句】:【你拿刀子挡,我用斧头开路】 释义:比喻强行通过,阻挡不住。 例句:他王春山要是归顺了,咱也就不管他了;他若是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咱可就不客气了:你拿刀子挡,我用斧头开路,反正这回咱非进城里去干它一场不可了!

【第74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75句】:【冤有头,债有主】(谚)报仇找对头,讨债找债主。指报仇讨债,各有其主。也指出了事,总有人要承担责任。 也作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冤有冤家,债有债主。 债有主,冤有头。

【第76句】:【不将辛苦意,难得世人财】 释义:不合辛茹苦,就难赚到钱财。 例句:“你看不会做买卖,那老爹托你么?常言‘不将辛苦意.难得世人财’。”

【第77句】:【朝三暮四】“朝三暮四”形容做事情反复无常,颠三倒四。为什么早上是三,晚上是四,这些数字代表着什么呢? “朝三暮四”的故事出自《庄子·齐物论》。宋国有一个非常喜欢猴子的人,他养了一大群猴子。在和猴子的长期相处中,渐渐有了感情,他能猜出猴子们的各种要求,猴子也似乎很能懂得他的心思。养猴人的日子并不宽裕,他宁可减少家人的食物,也尽量去满足猴子的要求,给它们充足的食物。可是养猴人渐渐人不敷出,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决定减少猴子的食物供应。 这些猴子非常喜欢吃橡实,养猴人打算减少橡实供应。他能猜透猴子们的心思,生怕猴子们不同意,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对猴子们说:“从今以后,就要减少橡实的供给了,你们不得不少吃橡实了。早上可以吃三个橡实,晚上吃四个,这样可以吗?”猴子一听不高兴了,怎么才这么点儿,它们纷纷跳起来表示反对。这在养猴人的预料之中,于是他又说:“那么这样吧,给你们的橡实改为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样总可以了吧!”猴子们一听,都乐呵呵地趴在地上,同意了养猴人的安排。 橡实的总数还是一样的,可是猴子却有不同的态度,看起来再聪明的猴子也不能和人相比啊。后来,人们就以此来形容善变了。

【第78句】:【三寸不烂之舌】(惯)形容人能言善辩。 也作三寸不烂舌。 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俐之齿。

【第79句】:【穷灶门,富水缸】(谚)灶门:烧锅灶的火口。灶门口要少积柴火,以免引起火灾;水缸里要经常放满水,以备灭火。指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要有高度的防范。

【第80句】:【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谚)演员在台上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假戏实做,活像个疯子;观众在台下忽儿怒,忽儿骂,感情投入,活像个傻子。指舞台表演真实感人。

【第81句】:【乱弹琴】 释义:弹琴不按节拍。比喻乱来一气。 例句:你这个警卫员真是乱弹琴,连首长也看不住。要是旅首长碰到特务出了差错,保卫科会砍你的头!

【第82句】:【亲不亲,邻不邻】(惯)指与亲人、邻居关系都不好。 也作“亲人不亲,近人不近”。

【第83句】:【好马不用鞭催】(谚)好马上路,会自觉奔驰,不需主人用鞭催赶。 比喻有高度自觉性的人,做事认真负责,用不着别人指使督促。 也作好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槌。 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

【第84句】:【有三家好亲戚不算穷人】(谚)亲戚在经济上能相互帮助,有几家好亲戚的帮助,就不会贫穷。指不怕一人一家贫穷,怕的是周围环境都一样贫穷。

【第85句】:【忍个肚子疼】(惯)指自认倒霉,受了气只能忍着。 也作忍个肚里疼。 忍着肚子疼。 忍着肚子痛。

【第86句】:【上门买卖好做】(谚)找上门来愿意和你做交易的,这种生意最容易成交。指送上门来的事容易办成。

【第87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这句俗语表示互不相干,并不因为你的道路宽敞而盲从或屈从。它源于民间谚语。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因在玉门关之南,所以叫“阳关”。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阳关县,唐设寿昌县。 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为“敦煌八景之一”。 而今,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遗址。但“阳关道”却穿越时空,由原来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引申为宽阔的长路,比喻光明的前途,又称“阳关大道”。 “独木桥”则较常见,用以比喻并不是坦途、比较难行的窄路。 有了阳关大道,有了独木桥,在民间就形成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的谚语。

【第88句】:【有志者事竟成】(谚)竟:终究。 有志气的人,事业终究会获得成功。指事业的成功,全在于人的立志,和能否始终不渝,坚持到底。

【第89句】:【只吹冷风,不添热火】(惯)比喻只说某人的坏话,不说好话。

【第90句】:【吃酒的望醉,放债的图利】(谚)喝酒的总想图个一醉方休,放债的总想得到丰厚的利息。偏指放债图的是牟利。 也作“吃酒望醉,放债图利”。

【第91句】:【树枝交叉才有荫凉,人有交情才会顺当】 释义:要注重人情交往,与人互相帮助。 例句:凡事都从长远着想,树枝交叉才有荫凉,人有交情才会顺当……我问你,家里是不是还缺粮?有什么为难的事,你尽管跟我来商量。

【第92句】:【惜福积福】(谚)人要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这幸福生活才能持续不断。指有福不可享尽。也指人不可身在福中不知福,任意挥霍。

【第93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释义:鸿鹄:天鹅。燕子和麻雀哪里知道天鹅的志向。比喻平庸的人不可能了解胸怀大志的人的抱负。 例句:陈涉叹息日:“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第94句】:【千个屠夫一把刀】(惯)屠夫:旧时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屠夫再多,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刀。比喻大家的做法都一样。

【第95句】:【骑着马找马】(惯)比喻一边干,一边寻找新的出路。也比喻占有旧的,同时物色新的。

【第96句】:【砸牌子】(惯)比喻遭到失败,毁了声誉。

【第97句】:【拿得起,放得下】(惯)1指人有本领、有技能。2指人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3指处理问题果断、灵活,有能力承担,也舍得放弃。

【第98句】:【画虎不成反类犬】 释义:想画老虎,结果画得像条狗。比喻想把事情办好,结果反倒弄糟了,惹人耻笑。“反类犬”又作“反类狗”、“像只犬”。 例句:他很想飞起一脚,踢掉林榕手里的枪,但又担心画虎不成反类犬。因此,他听到林榕的命令之后,不得不挪动起脚步。

【第99句】:【从来好事多风险,自古瓜儿苦后甜】 释义:美好的事总要经历许多风险。 例句:有句俗话说,“从来好事多风险,自古瓜儿苦后甜”,辛镇也不是避风谷,田家凤投入了另一个斗争的旋涡。

17192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