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网红空间的歇后语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春雷第一声】一年中最早的雷声。指初次爆发,创举。 梁斌《红旗谱》:“他像埋在土里过日子,今天一提起春兰的 事,他的心再也在土里埋不住了。像二月里第一声春雷,轰 隆隆地敲击着他的胸膛。”

【第2句】:【生伢的不急,急死催生婆】(惯)催生婆:助产婆,帮助接生的妇女。 生孩子的人不急,接生的却非常着急。指当事人不急,旁人却替他着急。

【第3句】:跛脚青蛙碰上瞎田鸡——难兄难弟

【第4句】:【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释义:这里待不下去,可以到别的地方去。“自”又作“更”、“会”。 “人”叉作“爷”、“依”。侬:我;你。例句:希真对女儿道:“我儿,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何必执著,去休,去休!”

【第5句】:【树大分权,人大分家】(谚)树长大了,自然要分权:人长大了,自然要分家。指兄弟长大成人,各分门户各成家是顺理成章的事。 也作树大开权,男大分家。 树大分枝,家大分居。 树大分权,女大离家。

【第6句】:【话是开心的钥匙】(谚)指有针对性的谈话就像钥匙一样,能解开入思想上的疙瘩。 也作“话是开心斧”。

【第7句】:【二月的韭菜——头一茬】(歇)韭菜: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一般农历二月割头茬。比喻头一次。

【第8句】:【蝗虫吃过界】(谚)蝗虫:昆虫,善飞善跳,农作物的害虫。指蝗虫结队飞行,作践庄稼,不分地域。 比喻贪官污吏肆意侵吞,损国害民。

【第9句】:【时来谁不来,时不来谁来】(谚)时:时运。时运来时,飞黄腾达,谁不来巴结奉承;人倒运时,穷愁潦倒,谁也不会来走动。旧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第10句】:【千年大道走成河】(谚)指长年走人的大道,因为被践踏得多,越来越低陷,终有一天会变成河道。

【第11句】:妈妈买了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试了试,衣袋小了点,想去商店换一件。奶奶说:“世上哪有无核的枣,一点小毛病就算了。”(湖南·浏阳)

【第12句】:【爱之深,妒之切】(谚)爱得越深,嫉妒心就越强。专指男女间越是爱情浓烈,排他的意念就越重。

【第13句】:【不以成败论英雄】(谚)指不用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来评定英雄。

【第14句】:【扯下水】见“拉下水”。

【第15句】:佛爷放的屁儿——神气十足

【第16句】:【好汉难打三面鼓】(谚)手脚再利索的汉子,也不能同时敲响三面鼓。借指人不论怎样精明能干,也难应付同时发生的多起事情。

【第17句】:【道三不着两】(惯)三件事,就有两件说得不对。形容人说话不着边际,语无伦次。也形容人糊涂,不明事理,做事颠三倒四。 也作“着三不着两”。

【第18句】:【死猪不怕开水烫】(谚)猪已经死了,任开水怎样烫都毫无知觉。比喻人身处绝境,无计可施,索性横下一条心,任由事态发展去。

【第19句】:案板底下放风筝——飞不起来

【第20句】:【风吹连檐瓦,雨打出头椽】(谚)连檐瓦:瓦房上放置在檐口的瓦。 出头椽:露在房檐外的椽头。指连檐瓦风来先吹着,出头椽雨来先打着。比喻冒尖人物往往容易先受冲击。

【第21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谚)旧指人的生死与贵贱,都由天命决定。

【第22句】:【使功不如使过】使用有功劳的人,不如使用有过错的人。 有过错的能吸取教训,感恩图报。图书:“真正有胆识的领 导者,反而觉得犯过错误的干部有个很大的长处,就是有犯 过错误的经验,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会更加谦虚谨慎。从 这个意义上讲,使功不如使过。”

【第23句】:【有本不愁利】(谚)要做生意,只要有本钱,就不愁求不到利。指要想谋取到利,本钱是基础。

【第24句】:【是狼是虎,来到面前再说】不必先发愁,遇到困难再想办 法。柳青《创业史》:“走!打你的土坯去。是狼是虎,他奔 你身来再说。”

【第25句】:这学期的期末考试我是全班第一名,回家后,我得意地把成绩单拿给妈妈看。妈妈见我如此骄傲,语重心长地说:“碟子外面有盆,盆外面有缸,别太得意了!”(安徽·繁昌)

【第26句】:出门戴口罩——嘴上一套

【第27句】:【行有行风,帮有帮俗】(谚)行:行业。帮:帮派。指行业也好,帮派也好,都各自有着一套习俗和讲究。

【第28句】:【百人之堡,干人不能攻】释义:堡:城堡。一百人防守的城堡,一千人也难攻下。比喻地理形势的重要。例句:百人之堡,千人不能攻,其势便也。

【第29句】:【老虎屁股——摸不得】(歇)比喻人自以为了不起,惹不得。也指人很蛮横,冒犯不得。常含讥讽意味。

【第30句】:【久赌无胜家】见“常赌无赢客”。

【第31句】:野猪刨红薯——全凭嘴硬

【第32句】:【话柄】被他人当做谈资的言论和行为,称为“话柄”,也有叫“话把儿”的。“话”怎么会有“柄”呢?《辞源》的解释是:“古人清谈,多执麈尾,僧人讲法或执如意,故有谈柄之名。”“谈柄”即“话柄”,有的地方叫“话把”。这就告诉我们,“话柄”源有两物,一为麈尾,一为如意。麈尾说。宋人笔记《天禄志余》有云:“古人清谈多执麈尾,故有谈柄之名。”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用麈(一种大鹿)的尾毛制成,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为平直状。魏晋名流清谈时必执麈尾,以助谈锋。《晋书》和《世说》记载,孙盛与殷浩谈论很久,端上饭来也顾不上吃,彼此大甩麈尾,尾毛都落在饭上,最后吃不成。《陈书·张讥传》记载,陈后主在钟山开善寺使清谈家张讥“竖义”(大约是竖佛经中之义),取麈尾未至,临时找松枝代替。可见,麈尾是清谈的必备工具。名士、清谈、麈尾,三者是紧密相连的,由此,后人遂把谈资叫做“话柄”。如意说。谈资称作“话柄”,还与和尚讲经时手执如意有关。如意是一种器物,早在汉代就已出现。最早的如意用骨、角、玉、石、竹、珊瑚等制成,长一尺许,柄端多为手指形,也有心字形和云叶形。古代和尚讲经时手执如意,有的把经文记于其上,以防遗忘。因而这也成了“话柄”的又一个起源。

【第33句】:【皇天不负苦心人】释义:只要肯下功夫,愿望就一定能实现。例句:她从衣服堆里翻找着,辨认着,呵,皇天不负苦心人,瞧,找到了,这件衣服是他的!

【第34句】:【瓜从瓤里烂】释义:比喻从内部开始瓦解。例句:沉住气!老子什么关口没闯过?管你文来武打,有这口气,老子就要招兵买马,教你瓜从瓤里烂!

【第35句】:【起头容易结梢难】释义:比喻事情要完满结束不容易。例句:那员外拦住道:“老师,放心住几日。常言道:起头容易结梢难。只等我做过了圆满,方敢送程。”

【第36句】:【神不知,鬼不觉】没有动静,没有人发觉。神,也说:人。 成语:不知不觉、悄无声息。冯德英《苦菜花》:“悄悄从山上 小路走,人不知,鬼不觉,去来一点事也没有。”

【第37句】:【输棋不输品,赢棋不赢人】(谚)输了棋,人品却不可输;赢了棋,要保持虚心,不可显得傲气凌人。指下棋既要讲究棋艺,更要讲究棋德。

【第38句】:【草窝里飞出金凤凰】(谚)比喻环境条件差也能出杰出之人。

【第39句】:【上不得台盘】(惯)台盘:席面。 1比喻自身素质差,不能在正式或公开的场合露面、应酬。2比喻见不得人的话或主意。 也作上不得高台盘。 上不得台面。

【第40句】:【虎进深山,龙归大海】见“龙归沧海,虎入深山”。

【第41句】:脚底板抹酥油——溜得快

【第42句】: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第43句】:某叔叔在卖橘子,我正要去买一些,小陈一把拉住我说:“别去,鸡蛋过过他的手也要轻三分的。”(广西·苍梧)

【第44句】:崽大,爷难当。

【第45句】:休息休息再说——歇后语

【第46句】:扳不倒儿坐车——左右摇晃

【第47句】:【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谚)鸡口:鸡嘴。牛后:牛的肛门。宁可做小而能进食的鸡口,不愿做大而出粪的牛后。比喻人往往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受制于人。 也作宁为鸡头,勿作牛尾。 宁为鸡尸,不为牛从。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第48句】:【马勺子吊起来当锣打——穷得叮哩当啷晌】(歇)叮哩当啷:拟声词,本拟敲打马勺的声音,转以形容人穷得一无所有。

【第49句】:小姨是个列车员,每天五点钟上班。可这天上班前她突然病倒了,姨父要去给她请假。姥姥说:“一个捻儿一个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去请假,领导找谁替班?”(河北·石家庄)

【第50句】:【叫化子买米——只有这一升】(歇)升:容量单位,10升等于1斗,谐“身”。指衣服只有一身。

【第51句】:【撒了芝麻捡个西瓜】见“丢了芝麻,捡了西瓜”。

【第52句】:车临头,马挂角,将帅活不了。

【第53句】:【往伤口上撒盐】(惯)比喻对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恶意伤害,使其更加痛苦。

【第54句】:【的】“的”本是助词,不和其他词语结合无意。这里讲的“的”,已经在20世纪初左右升任成名词了。这个“的”字,源于“的士”,其发音也发生了变化,发“di”音。它是“的士”的简化,港语用于计程车(内地叫出租汽车)的音译之字。内地人先是将“的士”拿去照用,能彰显特殊的时髦就行了。接着,令香港人吃惊的“打的”(乘坐的士)发明出来,而且传遍全国。可见“打”字的特殊功能,一有机会就“打”一下,不仅打醋、打酱油、打酒、打电话,这不,又开始“打的”了。开“的士”的人,被人们称作“的哥”、“的姐”,这新名词传播速度也颇快,人们兴致勃勃地使用时,又创造了“的士”的不同分类简称呢。他们把充当“的t”的小型客车起名“面的”(意思是面包车的士);内地还有摩托车载人的收费服务,被人们称为“摩的”;自行车载客收费服务也开始叫“单的”了。面包车称“的”还接近“的士”,摩托车、白行车称“的”也真的是太绝妙了,发明者是太有才了。

【第55句】:我指出表弟的缺点,他不但不听,反倒说起我来了。在一旁的妈妈说:“真是病人凶过先生。”(广东·博罗)

【第56句】:云里伸拳头——露一手

【第57句】:狗赶鸭子狗撵鸭子——呱呱叫

【第58句】:【 终日打雁,叫雁啄了眼睛】谓有经验的人,做事偶然失利。 或说:天天打雁,倒叫雁啄了眼睛。清代《小五义》:“两家寨 主一装醉,再上来的酒就有蒙汗药了。智爷也是终日打雁, 教雁啄了眼睛。”

【第59句】:套马杆子钩月亮——差的远;想头不低:心高妄想(内蒙古)

【第60句】:【背黑锅】释义:比喻代人受过,通常指受冤枉。例句:王立言:“都不准走!事情必须弄清楚,不能教全家的人都背__£黑锅!”

【第61句】:【再过二十年,又是好汉一条】见“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第62句】:【不打无准备的仗】泛指做事情要有准备,要有成功的把 握。莫应丰《将军吟》:“不打无准备之仗,情况是复杂的,我 们要做复杂的准备。”

【第63句】:农贸市场上的烂冬瓜——随行就市

【第64句】:【掌刀把子】(惯)比喻掌握权力。

【第65句】:【杀风景】(惯)破坏美好的景色。 比喻破坏人的兴致与情绪。 也作“煞风景”。

【第66句】:【急出来的主意,逼出来的祸】(谚)指人在急迫中容易想出应急的办法,在被逼到走投无路时容易发生祸端。

【第67句】:【墙上挂竹帘——没门儿】(歇)门:本指门户.转指门路、办法。指事情根本办不到或行不通。 也作“墙上挂帘——没门”。

【第68句】:对着镜子作揖——自己恭维自己;自尊自大;自我崇拜

【第69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第70句】:【 千金小姐作丫头卖】指贵重之物,低价处理。海外梁厚甫 《海客随笔》:“港中鼠须笔售价不贵,每枝不及百元,千金小 姐作、丫头卖矣。”

【第71句】:【千日锛子百日斧】(谚)锛(ben)子:木匠斫削木料的工具。指木匠使用工具,三年才能练好锛子,一百天才能练好斧子。泛指各行业要练好基本功并非易事。

【第72句】:我进步很快,老师夸我是锅炉烧足了的压力表——直线上升,我的心里美滋滋的。爸爸却说:“以后可要继续努力呀,希望你能凤凰头上戴牡丹——好上加好。”(河南·许昌)

【第73句】:我去姥姥家吃饭,姥姥说:“今天我们做鱼吃。”从来不做饭的舅舅说:“今天我给你们来个老鼠掀帘子——露一手。”(河南·焦作)

【第74句】:【戳穿西洋镜】(惯)西洋镜:也叫西洋景,民间文娱活动的一种装置,可上下或左右推动若干画片,观者从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多为西洋画。比喻揭穿假象或谎言。 也作戳破西洋镜。 拆穿西洋镜。

【第75句】:【风不吹,树不摇】释义:风要是不吹,树不会摇动。比喻事出有因。例句:马长胜说:“风不吹树不摇,说你有缺点,也不是平白无故的。”

【第76句】:【拿钱往水里打漂漂】(惯)比喻白糟蹋钱。

【第77句】:【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见“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炉香”。

【第78句】:【男怕穿靴,女怕戴帽】释义:穿靴:指腿脚发生水肿。戴帽:指头部水肿。男人腿脚水肿,女人头部水肿,表明病情严重,有危险。例句:雁雁,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我脚肿成这样子,看来是回不了老家了。

【第79句】:【自唱曲子自做戏】(惯)比喻事情由自己干,没有旁人参加。

【第80句】:每天早晨我总要在被窝里磨蹭着多睡一会儿,眼看着上学的时间到了,妈妈急了:“你这是肥猪钻在案板下,躲得了时辰躲不了挨刀,还不快起床?”(陕西·户县)

【第81句】:【黄鳝坭鳅一篓装】释义:坭鳅:即泥鳅。比喻不加区别,混为一谈。例句:李青山过去拦住,想缓和他,被他触了一鼻子灰:“噢!青菜萝卜一锅煮,黄鳝坭鳅一篓装!没有那么安逸!”

【第82句】:早睡早起,没病惹你。

【第83句】:【挨闷棍】(惯)闷棍:在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狠狠打出的一棍。比喻突然遭到沉重打击。 也作“挨闷棒”。

【第84句】:家雀进笼子一有翅难飞

【第85句】:【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谚)腋(ye):狐腋下的一小片细绒毛。 一千张羊皮,也抵不上一狐腋下的绒毛有价值。比喻庸人再多,也抵不上一个识见高远的人才。

【第86句】:草上露水瓦上霜——不久长

【第87句】:【大姑娘裁尿布,闲时做下忙时用】谓抽时间作准备。成语: 未雨绸缪。梁斌《红旗谱》:“这放机关枪,对咱穷人本来没 有好处,可是大姑娘裁尿布,闲时做下忙时用。将来咱用着 这机关枪了,拿起来就能放。”

【第88句】:【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活着,就不能停止学习。强调学习 的重要。此句后面还可接:还有三件学不到。古语:学而不 已,阖棺乃止(见《韩诗外传》)。老舍《茶馆》:“要不怎么说,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呢!我还得多学!”

【第89句】:【 吃过河豚,百样无味】河豚味美。谓见过大世面,对一般 事就看得淡了。清代《孽海花》:“俗话说得好:吃过河豚,百 样无味了。若是做了上海道,也是百官无味了。”

【第90句】:干池里的泥鳅——看你滑到哪里去

【第91句】:【一字入公门,千牛不能拔】(谚)公门:衙门。指诉讼状一经递入衙门,一字也不能更改。告诫人们写诉讼状应特别谨慎。

【第92句】:【东扯葫芦西扯瓢】借喻说话漫无边际,闲聊天。成语:东 拉西扯。马烽《刘胡兰传》:“二寡妇见胡兰不给她开收条, 只好坐在板凳上,和那些等着交鞋的妇女,东扯葫芦西扯瓢 地扯起闲话来了。”

【第93句】:三叔分家都两年了,可由于不勤快,好吃懒做,到如今家里还是四壁空空的。奶奶看着三叔那不争气的样子,数落道:“穷富没扎根,就怕吃饱蹲。懒人能发,谁还用力扒?孩子,听娘的话,快埋头实干吧!”(山东·单县)

【第94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原词比喻愁多。长江的水向东流 去,借指向东转移。《光明日报》(1986,7,10):“有的边远地 区本来人才奇缺,由于内地出价高,曾出现‘一江春水向东 流’的征兆。”

【第95句】:【说溜了嘴】(惯)指不加思考顺嘴就说出来了。

【第96句】:阎王讨债——催命鬼

【第97句】:【天有不测风云】此语比喻人有难以预料的灾祸。它典出《元曲选,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小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好像现在的“躲猫猫”。没过多久,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便引用了此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周瑜与曹操大战于三江口。诸葛亮和周瑜英雄所见略同,采用火攻。一切准备就绪,但冬季少有东南风,周瑜发愁病倒。诸葛亮去探望他,他又不想说实话,只说:“人有旦夕祸福,谁又能保证不生病呢?”而诸葛亮却故意神秘地说:“天有不测风云,人又怎么能料得定呢?” 周瑜觉得诸葛亮言外有意,便连忙问有何药方可治他的病,诸葛亮写了十六个字递给周瑜。这十六个字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看了,眼前一亮,病竞好了。这才引出好戏“借东风”。看来,到明代“天有不测风云”一语已经比较流行。

【第98句】:【 买酱油的钱,买不得醋】专款专用,借指不打乱原来的计 划。《敌后武工队》:“常说打油的钱不买醋,你俩怎么在枪 子底不还东张西望的?”

【第99句】:【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谚)指早餐要讲究营养、注重质量,午饭要吃饱一些,晚饭少吃为好。

17319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