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让人忍不住点赞收藏!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谚)纵:放纵,宽容。对于敌人,绝不能宽容,以免留下无穷的后患。指对敌对势力不能心慈手软,必须彻底消灭。

【第2句】:【观棋不语】观棋不语是看下棋时的一条纪律,它源于围棋。围棋的黑白两色,象征着日月,表示阴阳二气;棋子的圆形模拟浑圆的天象穹苍;棋盘四角比喻地象的四方;纵横各19条线,交织成361个棋位,这是旧历一年的天数;棋盘中间有9个星点叫做势眼,表示九大行星;棋盘长1尺2寸,表示12个月;白子表示白昼,黑子表示黑夜;黑子先走,表示一天从半夜的子时开始;黑白相对,表示阴阳应对之气,阴阳对应时不得混入他物。因此,下围棋时不许旁观者插嘴。可见围棋的高深莫测,是世界棋类之冠。

【第3句】:【物以稀为贵】数量少,供不应求,相对的显得珍贵。海外 张爱玲《相见欢》:“女留学生物以稀为贵,一出国门身价十 倍。”

【第4句】:【葫芦牵到扁豆藤】释义:比喻东拉西扯。例句:“我非但算不得清,而且也呼不清,真是葫芦牵到扁豆藤。”

【第5句】:【打蛇随棍上打蛇,蛇缘棍而上】指乘势而入,或招惹事 情。香港梁凤仪《西风逐晚霞》:“这么一说,义律就像广东 俗语所谓的‘打蛇随棍上’,立即回了另一纸照会。”

【第6句】:公鸡戴帽子一冠上加冠(官上加官)

【第7句】:鸭子浮水——飘飘然;暗里使劲;使暗劲;上松下紧

【第8句】:【没有孙猴子的本领,不敢取经】孙悟空随唐僧去西天取经, 事出明代《西游记》。借指:没有本领,不敢接受重任。西戎 《一个年轻人》:“你没有孙猴子的本领就敢取藏经,你看能 说过大家?”

【第9句】:【一人作罪一人当】(谚)自己犯下的罪行,由他自己承担。指刑罚只处分直接犯罪的人,不得株连他人。 也作一人有罪一人当。 一人犯法一人当。

【第10句】:【正面文章反面看】从文章、言行中,看出相反的含义。 看,也说:做。鲁迅《伪自由书》:“里巷间有一个笑话:某甲 将银子三十两埋在地里面,怕人知道,就在上面竖一块木 版,写道:‘此地无银三十两。’隔壁的阿二因此将这掘去了, 也怕人发觉,就在木版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 曾偷。’这就是在教人正面文章反面看。”

【第11句】:【 前怕狼,后怕虎】谓胆小怕事,顾虑重重。类似的:前头 怕狐狸,后头怕野猫。成语: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韩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网》:“说话、办事儿,不能总是前怕狼,后怕 虎!”

【第12句】:【狗咬狗】(惯)比喻坏人与坏人争斗。

【第13句】:飞蛾扑灯——祸由自招;惹火烧身:自取灭亡

【第14句】:【看着鱼儿下罩】释义:比喻看准了再下手。例句:小梅又安顿给崔骨碌:“听说张金龙常到你们这儿来,要是有机会,把这个铁杆汉奸—块儿抓住,那就更好了。反正看着鱼儿下罩,你瞧着办吧!”

【第15句】:【半斤荞麦皮,也想榨四两油】释义:比喻残酷地压榨勒索。例句:你从外表上一看,他一股穷酸烂气,倒像个叫花子,要说起卡脖人来,真是半斤荞麦皮,也想榨四两油。

【第16句】:背着虎皮进村寨——吓唬老百姓

【第17句】:【躲在门缝中瞧人——把人都瞧得扁了】见“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18句】:百灵牡丹——鸟语花香

【第19句】:【 爱吃萝卜不一定爱吃梨】人的爱好、需要,各有不同。《人 民日报》(1981,4,7):“俗话说,爱吃萝卜不一定爱吃梨。很 多人因职业、年龄、气质、生活习惯不同,而有独特的消费要 求,怎可强求一律?”

【第20句】:晚上,我写完作业正准备睡觉,谁知爸爸却让我把语文、数学再复习一下。爸爸说:“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安徽·安庆)

【第21句】:佛爷放的屁儿——神气十足

【第22句】:【挤油水】(惯)比喻靠施加压力来得到好处或得到所需要的东西。

【第23句】:【娶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谚)公主:皇帝的女儿。公府:官府。 娶来皇帝的女儿做妻子,就像平地里建起官署一样。指突然间大富大贵,是喜,也是愁。 也作娶妇得公主,无事取官府。 娶妇得公主,平地实公府。 娶妇得公主,无事招官府。

【第24句】:【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谚)九泉:也称黄泉,人死埋葬处。人生在世,有酒应当醉饮,须知死后连一滴酒也享用不到。 指人生当及时行乐。

【第25句】:戴斗笠打伞——多此一举;双保险

【第26句】:妈妈是教师,她每天很早就往学校赶,晚上总是天黑了才回家。爸爸心疼地说:“你每天是两头黑洞洞,中间紧绷绷,要注意身体啊!”(江苏·海安)

【第27句】:【找台阶下】(惯)比喻寻找摆脱窘境的机会或借口。

【第28句】:【砂子地里放屁——不害你那口碜】(歇)砂:同“沙”。口碜:即牙碜,因食物中有沙子,嚼时硌牙。 指说话不知羞耻。含责骂意。

【第29句】:邻居二哥高考落榜。“真是个驴不打不拉磨,人不打不成器。”大伯气得一边嚷嚷一边要抄棍子打他。“一句鼓励话,胜过十次打。”大婶忙阻拦大伯,“条条道路能通罗马,七十二行,行行阳光道,干别的也照样会有出息的!”(湖南·浏阳)

【第30句】:去年刚人秋,我就翻箱倒柜找帽子戴,妈妈看见了说:“天刚冷一点儿,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这样气温回升又得脱掉。一穿一脱,身体反而易出毛病。俗话说‘春捂秋冻,少生疾病’,‘秋不忙加冠,益寿又延年’。”(河北·行唐)

【第31句】:叭儿狗咬月亮——不知天有多高

【第32句】:白银子扔人——银(人)打人

【第33句】:【债有主,冤有头】见“冤有头,债有主”。

【第34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天下太平

【第35句】:【四面冒烟,八边着火】(惯)形容事情紧急。

【第36句】:【交椅】现在所说的“交椅”,是人们对权力的另外一种描述,“坐上第一把交椅”是指成了某地、某组织、某单位的“第一把手”。那么,“交椅”源自何处?传说“交椅”与唐玄宗李隆基有关。这位李三郎风流成性,喜好旅游,经常游山玩水。可是,出远门不能坐龙椅,那些太监设计出轻巧方便且能折叠的椅子,不用就叠上,用时再打开,而且还能灵活转动一周。玄宗坐上一试,果然舒服,比龙椅还要受用。因为这种椅子可以折叠,椅腿交在起,玄宗皇帝传旨,将此皇家专利产品命名为“交椅”。不过,“交椅”在史料中确有记载。宋代高承在《事务纪原》中引《风俗通》的话说:“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这段话明确指出,在汉代称胡床,在宋代称交椅,胡床即交椅。北方的“胡床”比较实用,样子犹如矮凳,坐上去很舒服,胡床双足交叉,可以折叠,好像现在的马扎。到随朝,因忌讳“胡”字,原先的“胡床”改名为“交床”。约在唐以后,人们在“交椅”上添加后背和扶手,制作出了原始的椅子。“交床”随即荣升为“交椅”。到了南宋时期,正式有了“交椅”之名。当时的“交椅”有直背与圈背两类,坐上去都很舒服。宋江在梁山好汉中坐第一把交椅,别忘了,那小说是明朝人写的,不过,文艺作品也不能脱离当时的生活环境。

【第37句】:【 拔了萝卜眼儿在】位置仍然存在,基础没有损失。眼儿, 也说:窟窿。沈从文《长河》:“是的,肥水不落外人田,拔了 萝卜眼儿在,占了小小便宜,少了什么!”

【第38句】:【一亩三分地】“一亩三分地”意为只注重个人小天地,利己主义严重,常常被大家讥讽,批评为“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什么个人的小天地被说成是“一亩三分地”呢?它源自皇帝祭祀先农,这“一亩三分地”原来是皇帝耕种的。清朝皇帝耕种的这“一亩三分地”,位于永定门内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在太岁殿南面的观耕台前,竖立着一块“一亩三分地”的标牌,上写“一亩三分地为皇帝亲耕祀的籍田,长11丈,宽4丈,分为12畦,中间为皇帝亲耕之位,三公九卿从耕,位于两侧,依古制,皇帝左手扶犁,右手执鞭,作出示范性耕耘,以此劝天下从农。” 皇帝怎么亲耕?藉耕仪式相当隆重,皇帝在“一亩三分地”前,面向南站立,由户部尚书跪进农具,顺天府尹跪进鞭子,皇帝左手扶持农具,右手执鞭,前面的老者牵牛,旁边有两名农夫扶犁,后边顺天府丞捧装种子的青箱,户部侍郎负责播种,由礼部、太常寺和銮仪卫的六个官员导引护架,在一片乐声中,往返三个来回,即完成“三推三返”的皇帝亲耕礼。皇帝亲耕的目的,是以此劝民重农务农,以示皇帝对农耕的重视。久而久之,变成了亲耕秀。

【第39句】:鹅吞鸡头——卡壳了

【第40句】:急需的图章——刻不容缓

【第41句】:蜜蜂的眼睛——突出

【第42句】:【得意夫妻欣永守,负心朋友怕重逢】(谚)指相亲相爱的夫妻,终生相守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忘情负义的朋友,最怕的是再相见时会尴尬难堪。

【第43句】:曹操借人头——多个屈死鬼

【第44句】:爸爸是一厂之长,一个工人常在背后说他的闲话,妈妈很生气,非让爸爸开除人家。爸爸说:“大笔写大字,大人办大事,咱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砸了人家的饭碗。再说,斤斤计较也显得咱鼠肚鸡肠的,只要咱站得端,行得正,怕什么闲言碎语?”(河南·新密)

【第45句】:【不三不四】称不正派、行为不端正的人为“不三不四”。显然,人们对三与四这两个数字有很大的好感。它源于古人对三和四的认识,古代,人们对三和四的解释有着特殊的意义。据史料记载,古代将天看做“一”,将地看做“二”(水陆合计为二),“天地相加为三”。“三”不仅作为一个数,而且还作为事物整体象征,有的甚至把三看做事物的本源。由于三的这个特性,常把事物的约数用三来表示,如“三军”、“三思”等。汉字的构成也有一个特殊现象,三人成众、三木成森、三金成鑫、三土成真、三日成晶、三口成品,三火成焱,三牛成舞、三水成淼等,组成的新字都与本字有关,且字义更深刻。此外,还有许多BBB、名剧与三有关,如“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师”、“三省吾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光日月星”等。名剧有“三打”、“三气”、“三顾”、“三让”等。细细品味,其味无穷,含义深远。古人认为“天地相加成三”,“三”自然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而对于四.则另有一番说法,谓之“周全”、“称心”。故古诗原以四式为主;西天如来佛旁必是“四大金刚”;《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人为伍,西天取经;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古之文人操四世:琴、棋、书、画;汉字有四体:真、草、隶、篆;楷书有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频;唐初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北宋文坛有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至于其他方面,如春、夏、秋、冬四季,东、南、西、北四方之类,举不胜举。纵观“四”,可以发现,人们把“四”视为吉祥,取“四”而呼之,成为习俗。古代文化中的“三”与“四”,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结晶,“三”与“四”的用法,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誉。好与坏只差一个字——“不”,不好就是坏,不坏就是好(如这东西不赖),而形容行为不端的人为“不三不四”,大概就是这个缘由。

【第46句】:【隔着皮儿看不透瓤儿】(谚)瓤(rang):皮或壳里包着的东西。指隔着表层看不透内里。比喻人或事物的内情与本质不容易了解清楚。 也作“隔着皮看不见瓤”。

【第47句】:妈妈常对我说起她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她外祖母家很穷,外祖母还常生病。外祖母就对妈妈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这两件事都让咱摊上了。”(山东·临清)

【第48句】:毛毛虫弓腰——以曲(屈)求伸

【第49句】:【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谚)安:怎么。汤饼:水煮的面食。再巧的媳妇也做不出没有面料的汤饼。 比喻再有才干的人,离开基本条件,也无法做成事情。 也作巧媳妇做不得没面馎饦。 馎饦:面食的一种。 巧媳妇煮不得没米粥。 巧女难为无米之炊。

【第50句】:【打核桃捎带了枣】(惯)比喻打击某个人,也连带伤害了另一个人。

【第51句】:【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谚)是是非非的闲言碎语天天都有,只要不去听它,自然就没有了。指不闻不问,是对付是非的最好方法。 也作“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

【第52句】:小鬼叫门——要命

【第53句】:【打开天窗说亮话】(惯)天窗:开在房顶上用来采光的装置,似窗。 比喻有话明讲,不隐讳。 也作“推开天窗说亮话”。

【第54句】:【作幌子】(惯)幌子:旧时店铺门外悬挂的所卖商品的标志。比喻假借某种名义。

【第55句】:【自骑马自喝道】(惯)自己骑马,自己吆喝着开道。比喻自己给自己壮声威。

【第56句】:【朋友妻,不可戏】(谚)对于朋友的妻子,要尊重、严肃,不可有任何轻浮的表现。指朋友之间义气为重,对朋友妻尤其不得失礼。 也作朋友妻,不可欺。 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灭.

【第57句】:木头脑瓜挨了刀——不记疼

【第58句】:【 瘦狗莫踢,病马莫欺】指不可欺侮弱者或倒霉的人,要有 同情心。古华《芙蓉镇》:“瘦狗莫踢,病马莫欺,倒是胡玉音 觉得他落魄,有些造孽。”

【第59句】:【无厘头】“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方言,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粗俗随意,没有中心,令人难以理解。这种“无厘头”形式,后来被运用到电影艺术上,成为周星驰为代表的一系列喜剧电影中的一种表演模式。“无厘头”的语言或行为实质上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透过其嬉戏、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可以触及事物的本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大话西游》中的对白便是“无厘头”式的语言。随着网络的发展,“无厘头”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很多青少年将其奉为圭臬。“无厘头”一词便由方言传播到全国各地。

【第60句】:【牡丹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谚)指牡丹花再美,离开绿叶陪衬,也显不出它的艳丽。比喻本事再高强的人,离开得力人的辅佐,也成不得事。 也作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牡丹虽好,绿叶扶衬。扶衬:扶持,帮衬。 牡丹花少不得绿叶扶。

【第61句】:【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见“单丝不成线,孤树不成林”。

【第62句】:【红皮萝卜白心子】释义:比喻假装进步,表里不一。例句:谁他妈的要红皮萝卜白心子,可别怪我二光不讲交情。

【第63句】:虎坐莲台——假充善人

【第64句】:带刺的鲜花——好看又扎手

【第65句】:铁锤打在橡皮上——不声不响

【第66句】:【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谚)树:栽种,培植。指作一年打算的,最好种谷,当年就可收益;作十年打算的,最好栽树,十年就可成材。

【第67句】:两口子吵嘴——讲不清的理

【第68句】:【好借债,穷得快】(谚)喜欢借债的人,借得容易花得快,加上付出的利息,必然很快变穷。指生活中宁可艰苦度日,不可轻易借债。

【第69句】:【当面鼓,背后锣】释义:比喻人耍两面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例句:吴书记听了,马上沉下脸来,说了句:“当面鼓,背后锣,尽搞破坏!”

【第70句】:我不爱锻炼身体,可我的理想却是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妈妈说我是“鸡娃吃黄豆,想吃咽不下;九十岁的老翁学打拳,心有余而力不足”。(河南·浙川)

【第71句】:小叔看我每次订本子都找他要钉,就说:“你真是吃惯了嘴,跑惯了腿。这条路,看来是让你跑顺了。”(河北·承德)

【第72句】:柴禾垛上拉屎——狗嘎杂种

【第73句】:我爱笑,按妈妈的说法是“痴笑、傻笑、苦笑,样样占全;狂笑、冷笑、微笑,一样不落;皮笑肉不笑,也是行家”。(山东·招远)

【第74句】:【人言可畏】释义:流言飞语令人生畏。例句:大兴营是个二百多户人家的大村,可不是小事。常言说‘人言可畏’,…一

【第75句】:【逼公鸡生蛋】释义:比喻要求苛刻,强人所难。例句:袁廷发头也不回,抵塞他:“你们简直在逼公鸡生蛋哕。”

【第76句】:我是跟姥姥长大的,现在我跟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一次去姥姥家,姥姥对我说:“今晚别回你家了,在我家睡吧!”我说:“我要回我家睡,不在这里睡。”姥姥说:“你真是一只喂不熟的狗。”(陕西·西安)

【第77句】:老鼠蹲粮仓——吃住不愁

【第78句】:【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释义:鹌鹑:一种小乌,也叫鹑,雄性好斗。比喻人失利后,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例句:“是啊,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这家伙上不了阵势。”老孟也附和道。

【第79句】:【砍倒大树有柴烧】(谚)比喻朝着大的经济目标下手,自然就能得到很多利益。

【第80句】:【助一臂之力】(惯)指给人一些帮助。

【第81句】:大洋马生骡子——杂种

【第82句】:斜角看电影——把人看扁了

【第83句】:【一根筷子吃面条——单挑】(歇)指自己单独干或独自一人生活。

【第84句】:【依葫芦画瓢】“依葫芦画瓢”比喻一意模仿,没有创新,不求上进。它源于宋太祖赵匡胤。《东轩笔录》记载了一个宋太祖与文人的故事:五代时有个人叫陶毂,自幼喜好学习,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文翰为一时之冠”。宋太祖时,陶觳做了翰林院的学士。当时的宰相都不是出自翰林院,而这些人的文采声望都不及陶毂。陶毂心中不平,指使党羽向太祖上疏,说其久在翰林,出力实多。他自己也上书表示不满。宋太祖笑日:“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何宣力之有?”太祖认为翰林学士只是玩弄文字,不会创新,因此没有功劳可言。陶毂对这个评价很不服气,乃作诗,书于玉堂之壁:“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太祖见其刻薄怨望,更是决意不用他了。后来人们就用“依样画葫芦”比喻刻意模仿,没有创新,今口语变作“照葫芦画瓢”。这个故事表面看来是宋太祖出身军人,对文人有所鄙视,其实,宋太祖追求的是实际有用,反对墨守成规。宋太祖对文人治国的作用是很清醒的,宋太祖是文人政治的树立者,宋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第85句】:【猪来穷家,狗来富家,猫来孝家】(谚)旧指猪来使家穷,狗来使家富,猫来使家死人办丧事。一说猪常到穷人家,狗常到富人家,猫常到耗子多的人家。

【第86句】:每次写作业的时候,我总要请爸爸帮我想问题。外婆说:“刀子不磨要钝,脑袋不用要笨,自己的作业应该自己完成。”(四川·广元)

【第87句】:爸爸想把爷爷奶奶从乡下接到城里住,可爷爷奶奶就是不肯来,说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河南·确山)

【第88句】:【啄木鸟找食——全凭嘴】(歇)嘴:本指嘴巴,转指说话。指人光会耍嘴皮,说漂亮话。含讥讽意味。

【第89句】:【老鼠尾巴熬汤——油水不大】(歇)油水:本指所含的脂肪质,转喻可以利己的好处。比喻可赚的钱不多,或可拿出的财物不多。 也作老鼠尾巴熬汤——没什么油水。 老鼠尾巴——没有多大油水。

【第90句】:【吹鼓手掉井里——响着响着下去】(歇)本指一边吹着乐器一边落到井里,比喻人的名声由大逐渐变小。

【第91句】:【小卒子过河不回头】原为象棋规则,卒子不能后退。借指 只能前进,不能后退。香港唐人《金陵春梦》:“偶有几茎白 发,心情微近老年;做了过河卒子,只得拼命向前。” 艺高人胆大技艺高超,心里沉着,就增添了勇气。海外 陈若曦《二胡》:“司机是个年轻小伙子,仗着艺高人胆大,把 一部半新旧的日本小丰田当做跑车驶。”

【第92句】:爸爸正讲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可讲到动人处,却突然不讲了。妈妈说:“怎么不讲了?嘴上贴封条了?”爸爸还是故意卖关子。“好,不说就留在肚里沤粪吧!你再想说,我还不听呢!”(河北·青县)

【第93句】:【外头赶兔,屋里失獐】(惯)獐:獐子,哺乳动物,像鹿而比鹿小,头小而尖,毛较粗,没有角,皮可制革。外头赶着捉兔子,家里却丢了獐子。比喻贪小而失大。

【第94句】:【剪牡丹喂牛】(惯)比喻糟蹋、浪费贵重的东西。

【第95句】:吃着黄连长大的——苦人儿

【第96句】:【逢人且说三分话】(谚)对人,特别是对初次接触的生人,说话只能说三分,绝不可毫无保留地倾诉心里话。指和人说话要做到多想少说,慎而又慎。 也作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人前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第97句】:【守着井喝不到水】(惯)比喻有现成的东西却没有办法享用。

【第98句】:【开不了张】(惯)做买卖的卖不出货物。比喻事情无法开头。 也作“开不了台”。

【第99句】:【赤脚的赶鹿,着靴的吃肉】(谚)赤脚的:光着脚板的穷苦人。着靴的:穿着官靴的权势者。指穷苦人辛辛苦苦劳作,权势者则坐享其成。 也作“赤脚撵兔,穿靴吃肉”。

17385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