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句句都是金玉良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眼中钉,肉中刺】这一俗语用来比喻最可恨、最痛恶、非除去不可的人和事。它源自五代时期。据《新五代史·赵在礼传》记载,后唐明宗时,赵在礼在宋州(今河南商丘)任节度使。他为官贪婪,横征暴敛,巧取豪夺,见钱就取。宋州百姓苦不堪言,对其恨之入骨,将其比作眼中钉子,一刻也不能容忍。正巧,朝廷下圣旨调赵在礼去镇守永州(今湖南零陵),消息传开后,宋州百姓拍手称快,大家奔走相告:“眼中拔钉,乐哉乐哉!”这家伙终于走了。不料,这话传到赵在礼耳中,他不禁火冒三丈,恼羞成怒,决定对宋州百姓实施报复,马上给后唐明宗写了一个奏折,讲了一大通理由,请求继续留任宋州,不去永州履新,明宗不明就里,同意了他的请求。赵在礼的计划得逞以后,立马发出一道告示:凡属宋州百姓,每户缴纳一千文钱,自号“拔钉钱”。百姓见了哭笑不得,知道这是赵大人报复,惧于他的权势,只好缴纳“拔钉钱”。“眼中钉”由此而来。不知道谁还嫌“眼中钉”不够分量,又把“肉中刺”拿来与“眼中钉”合用,成了对句,说起来上口,进一步加重了这一比喻的分量和程度。以后,“眼中钉”、“肉中刺”常常并在一块使用。

【第2句】:【脱帽礼】“脱帽礼”多在隆重、庄严的场合下使用,如升旗、聆听尊者讲活(讲课)或悼念亡者。这一礼节源自欧洲。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战火不断,作战时与敌短兵相接,肉搏而战,头部容易受到袭击,因而不得不戴上笨重的头盔。士兵们到达安全地带就脱下头盔以减轻负担;同时,到别人家里去,来者为了表示自己不是敌人,就首先把头盔掀开,露出自己的面孔。这种习惯发展到近代,就成了脱帽礼。

【第3句】:【无梁桶——枉提】(歇)梁:提把。本指没有梁的桶,想提也提不起来;转指话说了也是白说。

【第4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惯)盲人骑着瞎马,半夜走到深水池边。比喻盲目行动,乱闯乱撞,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第5句】:【你有长萝绳,我有翘扁担】释义:说明有办法对付对方。例句:“说实话,你有长萝绳,我有翘扁担。有一条做不到,我们不光是吹灯,还要端掉乌龟楼!”

【第6句】:【砸明火】(惯)明火:点着火把。 指公然抢劫。

【第7句】:土地爷逮蚂蚱——慌了神

【第8句】:【胆大天下去得,胆小寸步难行】(谚)胆量大的人天底下任何地方都能闯,胆量小的人死守家门哪里也不能去。指胆大就会有作为,胆小不能有出息。 也作“胆大的漂洋过海,胆小的寸步难行”。

【第9句】:出土的甘蔗——节节甜

【第10句】:上午我在家看书,忘了妈妈吩咐我叠衣服的事。妈妈说:“你看你,真是一分凿打一分眼。”(安徽·长丰)

【第11句】:【甘言夺志,糖食坏齿】(谚)甘言: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指甜食吃多了,容易蚀坏牙齿;奉承话听多了,容易丧失斗志。

【第12句】:谷糠搓绳——难合股

【第13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释义:鸿鹄:天鹅。燕子和麻雀哪里知道天鹅的志向。比喻平庸的人不可能了解胸怀大志的人的抱负。例句:陈涉叹息日:“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第14句】:【擒虎易,纵虎难】见“伏虎容易纵虎难”。

【第15句】:【 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指疏忽难免,又指有机可乘,有弱 点可以利用。相关的:千年碰着虎瞌睡。邓友梅《烟壶》: “她时时留意着,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终于有一天老头出 门锁没有锁死,叫她拨开了。”

【第16句】:【鼓不敲是不响的】释义:比喻人总要有人提醒、帮助。例句:我哪里算得上响鼓。俗话说,鼓不敲是不响的,即使是响鼓,也得有人捶打,哪有不捶自响的鼓呢?如果不是海涛捶了我几下,我也会捅出许多乱子来的!

【第17句】:苍蝇飞进牛眼里——找泪(累)吃

【第18句】:【孩儿不嫌娘丑】见“儿不嫌母丑”。

【第19句】:【春天孩儿面】(谚)孩儿面:小孩的面部表情,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没个定准。指春天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一样多变,阴晴风雨,说变就变。

【第20句】:【破财免灾】(谚)破费了钱财,可以免除灾祸。旧指丢失或耗费了钱财,能换来人的安乐。用来安慰失盗或意外破财者的常语。 也作“破财消灾”。

【第21句】:地球安把——大梨一个(大梨:吹牛或指吹牛的人)

【第22句】:【方木头不滚,圆木头不稳】(谚)指方木头放置时稳实,可有不便滚动的缺点;圆木头容易滚动,但放置起来不稳当。比喻世间人和事,有优点就有缺点,不会完美无缺。

【第23句】:【鹅子石塞床脚——不稳】(歇)鹅子石:即鹅卵石,一种表面光滑的卵石。本指用鹅卵石垫床脚不稳固,转指事情不稳妥。

【第24句】:还清了房钱——且住

【第25句】:驴子拉磨牛耕田——各干各的活;各走各的路

【第26句】:急性子喝热粥——烫嘴

【第27句】:【重打锣鼓另开张】敲锣打鼓,庆祝重新开始。类似的:另 扎台子另唱戏。成语:重整旗鼓、另起炉灶。浩然《艳阳 天》:“得,从今天起,你就提起精神,重打锣鼓另开张。”

【第28句】:对空撒灰——害人害己

【第29句】:农闲时,村里喝酒打架的事多了起来,村长生气地说:“驴闲啃槽帮,人闲生是非,这样下去可怎么行!”(河南·汤阴)

【第30句】:升不离斗,秤不离砣,筛子不离筐和箩——各有各的搭档

【第31句】:【一手掩尽天下耳目】个人凭借权势,企图封锁消息,掩盖 真相。《民国通俗演义》:“思以强暴污人,以一手掩天下耳 目。”

【第32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原为佛教用语,谓回心转意皈依佛 教,就能脱离苦难。借用来劝人改过自新。刘绍棠《二度 梅》:“她的发言也遭到其他发言者的批驳,说她对洛文看似 无情却有情,劝告她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第33句】:山上的黄麋——专走老路

【第34句】:铁匠炉里的料,庵堂寺庙的钟——不是挨打就是挨敲

【第35句】:【寒食节】现在寒食节是一个为故去的亲人(特别是父母)烧纸钱的节日,是一个全国性重大的民俗节日。唐代大诗人杜牧有首描写清明节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后来,清明节与寒食节混为一谈,甚至有些年轻人只知清明,误把寒食当十月一(与故去的亲人烧纸送寒衣)。 “寒食节”始于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历史事件。寒食节本是个禁忌性的节日,也是一个纪念性节日。所谓禁忌,寒食节也叫禁火节、禁烟节,是在节日不准生火做饭,而要冷吃事前做好的饭或水果之类,所以叫寒食节。所谓纪念,是相传这个节日起源于纪念介子推。两千六百多年前,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后母骊姬的陷害,在国外流亡多年。一次路过卫国的时候,重耳和他的随从被人追击,慌不择路,逃到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甚是饥饿。这时重耳发现大臣介子推不见了,别人说他乘危逃脱,重耳相信介子推不是那种人。果然过了一会儿,介子推给公子端来了一碗肉汤。重耳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一饮而尽。这汤原来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的肉熬的。公子得知此情,表示即位之日,一定重加封赏。后来重耳真的即位成了晋文公,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犒赏功臣时却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邀功请赏,悄悄地到山林里躲了起来。人们赞赏介子推的这种行为,同时也对晋文公不满,于是,有人在他的门上挂了封信。晋文公见到信,猛然想起介子推,遂派人去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不从。有人给晋文公出主意放火烧山撵他出来。不想,介子推在大火中抱树而死。晋文公有感于此,下令以后每年介子推被烧死的这天,全国禁火,吃干粮、冷饭。关于禁火的日期,也就是寒食节的节期,历来说法不一。它不是固定在一年的某月某日,而是给出一个相对的参照点推算。参照点有两个,一是清明,一是冬至。一般说法是清明前一天或两天为寒食节。另一种说法是以上年的冬至为基准,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或一百零六天为寒食,所以寒食节又叫“百五节”、“百六节”。《荆楚岁时记》云:“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两种推算方法都与清明相邻,所以,现在无论是给亲人烧纸还是给英烈扫墓都在清明前或清明进行。俗谚有“早寒食,晚十月一”之说。

【第36句】:【窝里反】(惯)指家族或团体内部发生矛盾和斗争。 也作窝里斗。 窝里发炮。

【第37句】:【小时不防,大了跳墙】(谚)跳墙:越墙入室,偷窃作案。指孩子小时不管教,不防范,长大后就有可能为非作恶,触犯法律。

【第38句】:【不蒸馒头也要蒸口气】释义:“蒸”:谐音“争”。指不为别的只是为争一口气。例句:气死、饿死、等死、打死,不如跟敌人拼死!卖掉孩子买蒸笼——不蒸馒头也要蒸口气。

【第39句】:小明想出风头,到朋友家借了辆摩托,刚骑到马路上就摔倒了,结果伤了腿。邻居大妈说:“看来风头、霉头两隔壁啊!”(浙江·温州)

【第40句】:【自己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见“各人自扫门前雪”。

【第41句】:【囊漏贮中】(谚)囊:口袋。贮:储存。装粮食的口袋破了,粮食仍漏在粮仓里。指财物流通在内部,不算什么损失。

【第42句】:【虎无伤人意,人有伤虎心】(谚)老虎本没有伤害人的打算,但人却有伤害老虎的心意。比喻人与人相处要有警惕,你对他一片善心,他却可能暗里算计你。

【第43句】:【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见“单丝不成线,孤树不成林”。

【第44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各随其便;奈何不得;你管不着;随他的便;有什么办法

【第45句】:毛驴碰门——来的不是人

【第46句】:【东葫芦扯到西架上】释义:借指把不相干的事混在一起。例句:“嘿嘿嘿!这叫把东葫芦扯到西架上了!”老队长不以为然地笑笑……

【第47句】:【不图三分利,不起早五更】(谚)五更:天色未明的时刻。指人不是为了生活,为了谋利,谁也不肯起早睡晚,辛勤苦干。 也作“不为谋利,谁肯早起”。

【第48句】:【家累千金,坐不垂堂】(谚)垂堂:靠近堂屋的檐下。拥有千金家财的人,不肯坐在屋檐下,以防屋瓦掉下砸伤身体。指财富多的人懂得自我保重。

【第49句】:老虎屁股——摸不得

【第50句】:【 砍倒蒿子显出狼】指彻底暴露。成语:原形毕露。申跃 中《挂红灯》:“砍倒蒿子就显出狼来了!除了抢的,就是偷 的,最后一棵也跑不了。”

【第51句】:【唇亡齿必寒】见“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第52句】:【青菜豆腐保平安】(谚)指青菜和豆腐既富有营养,又不增多脂肪,常吃能保持身体健康。

【第53句】:鳄鱼生疮——瞒不住

【第54句】:【开空头支票】(惯)空头支票:不能兑现的支票。常比喻许不能实现之诺。 也作给空头支票。 发空头支票。

【第55句】:我弟弟和小光吵起架来。我刚劝了一句,就听小光冲着我吼道:“鱼向鱼,虾向虾,鸡婆婆不向扁嘴鸭。你别帮他来对付我!”(河南·淅川)

【第56句】:【原钥匙投原锁——一开就上】(歇)比喻一拍即合。

【第57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释义:水能使船航行,也能使船翻沉。比喻百姓可以扶持君主,也可以推翻君主。例句:想到这里,嘴里不禁冒出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句BBB,心也随着越发紧缩了。

【第58句】:淘气的小表弟把刚买的塑料管划了一个大口子,结果挨了妗妗一顿揍。妗妗还说:“犯了错就该打,打是亲骂是恩,不打不骂是远人。”(山西·太原)

【第59句】:【鸡蛋往石头上碰】强弱相差悬殊,肯定失败。成语:以卵 击石。清代《红楼梦》:“他撒个娇儿,太太也得让他一二分, 二奶奶也不敢怎么。你们就这么大胆子小看他,可是鸡蛋 往石头上碰!”

【第60句】:【狂风不竟日,暴雨不终朝】(谚)竟日:整整一天。终朝(zha。):从早到晚。狂风暴雨虽然猛烈,但不会持续一整天。比喻苦难的日子不会长久。也比喻人力量越猛,越不能持久。

【第61句】:【茶不思,饭不想】释义:形容十分思念,不想饮食。例句:我如今未曾读书。心意还丢他不下,坐不宁,寝不宁,茶不思,饭不想,梳洗无心,神思恍惚。

【第62句】:【皇帝不差饿兵】见“朝廷不差饿兵”。

【第63句】:八月里的石榴——合不上嘴

【第64句】:悬崖边上打太极拳——临危不乱

【第65句】:荷花出水——显高低

【第66句】:钢珠落玉盘——当当晌;响当当

【第67句】:喝生水,拿赃钱——早晚是病

【第68句】:【卖关节】(惯)指利用职务之便,暗中受人贿赂,给人办事。

【第69句】:秋后的蝈蝈——没几天吱吱了

【第70句】:【老勿入川,少勿入广】(谚)川:四川。广:广东。旧指老年人不可进四川,四川山多路崎岖;青年人不可进广东,广东有麻风女,青年男子容易被勾引染病。

【第71句】:【各走各的路,各投各的店】各干各的,互不相干。浩然《艳 阳天》:“咱们是井水不把河水犯,后脊梁对着后脊梁,各走 各的路,各投各的店儿!”

【第72句】:木偶不叫木偶——傀儡

【第73句】:【尿不到一个壶里】(惯)比喻合不来,不能合作共事。

【第74句】:【猴子屁股坐不住】形容不安稳,也指不能持久。或说:属 猴子的,坐不住。《短暂的春秋》:“我看他是猴子屁股坐不 住……顶多也是三五年的事。”

【第75句】:【捉到强盗连夜解】(惯)比喻事情紧急,要立刻动手。

【第76句】:【月亮底下打灯笼——空挂明】(歇)空:本指空中,转指虚而不实。 明:谐“名”。指只挂个虚名。

【第77句】:鲤鱼吃水——吞吞吐吐

【第78句】:【城狐不灌,社鼠不熏】(谚)城墙上的狐狸窝不可用水灌,不然会毁坏城墙;社庙的老鼠洞不可用火熏,不然会烧毁社庙。指邪恶有所凭借便难以清除,常借指帝王左右的佞臣无法铲除。

【第79句】:【经风雨,见世面】(惯)比喻经历各种磨难、考验,增长知识才干。 也作“经风浪,见世面”。

【第80句】:【三十年的寡妇——好守】(歇)守:守寡,谐“手”。指好手。常用来赞叹人手段高强。

【第81句】:【驴唇不对马嘴】见“牛头不对马嘴”。

【第82句】:我没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跟客人搭话。姐姐说:“你不要蚂蟥听水响,夜蚊子听巴掌,把事情搞清楚再发言。”(湖北·长阳)

【第83句】:【红颜多薄命】(谚)红颜:美貌女子。薄命:命运不好。指旧时的美貌女子往往遭受厄运。 也作红颜自古多薄命。 自古红颜多薄命。

【第84句】:【伸着脑袋让人弹】谓不会处理事情,老是被动,吃亏。浩 然《艳阳天》:“他有什么谋略,光会伸着脑袋让人弹。”

【第85句】:【三个和尚没水吃】自己只顾自己,没有团结合作精神,不 愿意多出力,互相推委。《鲁迅书信集》:“办小刊,我的意见 是不要贴大广告,却不妨卖好货色,编辑要独裁,一个和尚 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中国人的老 毛病。”

【第86句】:下雨挑稻草——担子越来越重了

【第87句】:【人各有志,不可相强】释义:各人有各人的志向,别人无法改变。例句:“岂不闻语云:‘人各有志,不可相强’?便是妇人女子的志向,也有个不同。”

【第88句】:【吐坏水儿】(惯)比喻出坏点子,耍狡猾手段。

【第89句】:【独占鳌头】见“占鳌头”。

【第90句】:【没有脚底风,刮不倒人】(谚)脚底风:从脚下卷起的旋风。比喻要搞垮对方,必须先从收买他身边的人入手。

【第91句】:小姑要嫁人了,直嫌爷爷给她置办的嫁妆少。爷爷的态度很坚决,说:“陪不尽的闺女,办不尽的年。你甭挑剔了,就这了!”(江苏·赣榆)

【第92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词语的意思是说成败乃由一人为之。此语典出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原是项羽的部下,因为屡屡献策,都未被采纳,于是就弃楚归汉,在刘邦那里做了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后来韩信遇到了萧何,萧何听韩信谈兵头头是道,极为赞赏,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军事奇才。萧何就向汉王刘邦推荐,初不被用。韩信就趁机逃跑了。萧何听说后,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并向刘邦极力推荐,才拜韩信为大将军。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他辅佐刘邦打败了项羽,被刘邦封为齐王、楚王,此乃“成也萧何”。后来因为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把他降为淮阴侯。这还不算,汉高祖十一年,陈稀谋反,刘邦亲率大军前往讨伐。这时有人密告韩信与陈稀通谋,如韩、陈里应外合,汉朝江山将不保。在这紧急关头,相国萧何为吕后献计,假称陈稀已被击败,由萧何出面召韩信入宫庆贺。韩信不知是计,信以为真,进入未央宫后,吕后下令将韩信捆绑起来,不经审问,就处以死刑。此乃“败也萧何”。后来人们哀叹韩信之死,就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加以总结,用来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归于同一个人。

【第93句】:【保饭碗】(惯)指保住职业,使生活有基本保障。

【第94句】:两个分力的尖角越小,合力越大:一个集体团结越紧,攻关力越强。

【第95句】:【三年郎中妻,抵得半个医】(谚)郎中:中医医生。指医生的妻子经常见识医生治病用药,自然就懂得些药性和医理。也泛指长期经见事物,就会熟悉懂行。

【第96句】:人字双着写——不从也得从

【第97句】:【人不识礼,多走百里】(谚)指人出门上路,不懂得礼貌地向人问路,就得多走许多冤枉路。也泛指待人粗野没礼貌,必定自己吃亏。

【第98句】:【驴皮影子,由人耍】驴皮影子,指皮影戏中的人物,由演员 在幕后操纵。比喻傀儡。浩然《艳阳天》:“你哩,主任,主任 还是副的,屁味儿,挂牌子的,跑龙套的,驴皮影子,由着人 家耍。”

【第99句】:【 树叶掉下来怕砸破脑袋】形容胆小怕事,或把事情看得太 严重。类似的:听见树叶响,就低头转弯/黄叶飞来怕打头。 王朔《编辑部的故事》:“还单纯。本来胆就小,树叶掉下了 怕砸头。”

17491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