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心灵禅语文案很潮很精辟!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让心灵深入经藏,任何明枪暗箭无法让他流血,任何困难挫折都无法使他受伤,充满智慧的人,才是真正战胜自我的英雄。用佛菩萨的心代替私心,做人不难。

【第2句】: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于病子心则偏多。大王,如来亦尔,于诸众生非不平等,然于罪者心则偏重,于放逸者佛则慈念,不放逸者心则放舍。《大般涅槃经》卷二十,梵行品

【第3句】:很欣赏一种人,痛而不言,笑而不语。在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厚实涵养,不由得产生敬意。好的人缘,若茶香,清水明镜;更是禅趣里的一种静,恍若空山虚怀若谷,恬淡宁心。

【第4句】:佛言:我曾于此不说一字,汝亦不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文字言说皆远离故,由于此中说者、听者及能解者皆不可得。《大般若经》卷八十一,诸天子品

【第5句】:佛说,世上最捆人的莫过于感情,佛门里讲“三界轮回情为本”,而情不仅为轮回之本,也是成佛之本。敢于打开“情”的大门,才有可能做到把情升华为无分别的爱。天道是在人道的基础上修炼成功的,欲修天道,先行人道;天道修成后,又是在人道中发挥天道的力量。

【第6句】:在觉醒者的眼里,每个人都是珍贵的,且是独一无二的,也都有觉醒的潜能和本质。所谓接受自己的阴影,就是要爱上你自己。当你真正开始爱自己,你才能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自己:活着不要违背自己本心。

【第7句】:或许,人生随意似花落,我们只需,随着心的感觉,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追找自己想要追找的梦。守着淡淡烟火,我喜欢让日子沾染些许禅意,生活可以姹紫嫣红,也可以静如流水。

【第8句】: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如鸟空中只么飞,无取无舍无憎爱。若会应处本无心,始得名为观自在。——《慧能大师法嗣·司空山本净禅师》

【第9句】:一切法中心为主,余今不复得心原。究捡心原既不得,当知诸法并无根。(梁)傅翕《行路难》

【第10句】:空自发愿,不如说行,欺诳众生,是名欺佛。复次,一切法中不如说行,是名欺佛。(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二

【第11句】:佛教告诉我们:当我们幸福与快乐时,要想,这些幸福与快乐并不是实有与永恒,就像天空出现的彩虹既短暂又幻化。同样,痛苦与忧虑的时候,也要想,这些痛苦与忧虑也是无常且虚幻,就好比梦境中子女夭折一般。无论是我们快乐,还是痛苦,都不应该过度地在乎与执著,而应视为如幻如梦、幻化无实来看待。

【第12句】: 换位思考往往是一把打开问题之锁的灵钥。许多问题的发生 是因为单向思考造成的,如果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有些问题可 能就不成为问题。譬如微博之间因为某个观点发生对撞,假如双方换 位思考一下,对撞可能就变成了理解。推而广之,民众与政府之间, 如果也能多一点换位思考,多好!

【第13句】:佛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颗禅心。

【第14句】:以十善道为法园苑,爱乐安住,自住其中,亦劝他人令住其中。《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15句】: 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 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所以,你不 但非得接受平淡,还得为了天天拥有平淡而心存感激。因为使平淡消失 的,是唯恐避之不及的“不测风云”。事实上,你并未体悟到平淡的真味。

【第16句】:你需要的不多,可是你想要的很多,追求不到就满心的遗憾,追求到了以后呢?却觉得很空虚,成功得很失败。换句话说,得到以后,你觉得不过尔尔,因为没有想的那么有味道,但是你害怕这种生命的无力感、空虚、无奈,或者生命没有意义的感觉,所以你不断地继续设定目标,继续建筑你的梦想。一庄圆法师

【第17句】:世人枉费用心机,天理昭彰不可欺。任你通盘都打算,有余殃庆总难移。尽归善报无相负,尽归恶报谁便宜?见善则迁由自主,转祸为福亦随时。若犹时刻想为恶,此念初萌天必知。报应分毫终不爽,只争来早与来迟。(梁)宝志《万空歌》

【第18句】:【佛心禅语】 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心打开,不让任何的外在条件来打扰我们,那么 一切的烦恼与痛苦,也都不存在了。

【第19句】:人们常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个人的希望越大,目标越大,得失感就越大,挫折感就越强,也就越容易感到烦恼和痛苦。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在为一个妄念奋斗,那他的一生只能与苦痛相随。因此,人们要懂得区分“切实可行的目标”和“妄念”,抛开不切实际的妄念,为生活中切实可行的目标努力。

【第20句】:许多人,穷其一生才弄明白,原来在我们追逐物欲,被欲望左右时,往往忽略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人生是个漫长的过程,每处细微都值得好好珍藏。

【第21句】: 各有各的专长,各有各的短板。有短板没有关系,你可以力 所能及地补齐。倘若实在没有能力补齐也不要紧,发挥你的专长就是 了。一个人只要尽力做好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就没有虚度人生。不 能原谅的是,能够做好的事却不愿也不屑去做。世上没有完人,不脚 踏实地者则往往成为废人。

【第22句】: 成功皆有理由,失败均有原因。人生总是面临成功失败的交 替,无论何种理由和原因都需要一颗强大的心灵去承受。

【第23句】:福不可享尽,享尽就无福;苦可受尽,受尽则没有苦。无论你是家财万贯的富豪,抑或穷困潦倒的乞丐,都无法预知未来的祸福,所以有福当惜福,有苦当消苦。不溺福乐间,不惧苦祸来,只有这样才能让福气延续得长久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在困苦中,乐于接受挑战,这样便不会有怨恨,也不会产生对现实的不满。

【第24句】:钱财,如果妥当使用,能让我们迈向幸福;如果使用不当,会让我们趋向痛苦。钱财乃一切善与恶的媒介,具有爱心与智慧之人,能善用钱财;自私与愚昧之人,则会使用不当。

【第25句】: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实受益之处。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尽情看作毒药、毒箭。(蒲益大师)

【第26句】:只有正确地闻、思、修佛法,才会有体认到诸法空性的智慧,只有体认到诸法空性的智慧,才有能力彻底根除内心的无明。

【第27句】: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大般若经》卷四一二,乘大乘品

【第28句】:佛的智慧,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不仅有精深的禅理,也蕴藏着玄妙的哲理,可以开发人们的心智,涤荡人们的心灵,引导人们进入超脱的自由世界。

【第29句】:然而,生活中的人们非常吝惜自己的微笑,往往只把微笑给自己熟悉的人,给予陌生人的表情则是紧张而严肃的;而且,大多数人对于突如其来的微笑会感到不适应,要么认为对方认错了人,要么觉得对方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一,于是非但不回报以微笑,反而会本能地加强警惕。

【第30句】:我、法非有,空、识非无,离有离无故,契会中道。(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七

【第31句】:生活在凡尘俗世,难免与人磕磕碰碰,难免遭到误会猜疑。你的一念之差、你的一时之言,也许会被别人加以放大和责难;你的认真、你的真诚,也许会被别人误解和中伤。如果非得以牙还牙,拼个你死我活,如果非得为自己辩驳澄清,就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那还不如拔除愤怒的毒根,做一个轻松之人。

【第32句】: 你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让别人去做;你不想公开自己的隐 私,就不要期望别人公开;你不愿被人侮辱谩骂,就不要去侮辱谩骂 别人,这叫尊重。

【第33句】:布施就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当我们辛勤地工作,把人待好,把事做好,生活过得恬淡喜悦时,我们同时为自己和别人布施,布施使自己和别人在生活层面上得到圆满交会的禅悦。——郑石岩

【第34句】: 一群人见一个鬼匆匆赶路,就奚落他:又要赶到哪个有钱的 人家投胎呢?鬼边走边摇头,我正忙着为你们办签证呢,死到临头了 还想着钱。话音刚落,一阵阴风吹过,那群人不见了,地上都是白花 花的票子。鬼叹息道:看他们挣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再多的钱最终都 不过买一张死亡签证而已。

【第35句】: 安乐来的时候,千万不可贪恋;苦难来的时候,千万不可怨恨。对于 乐事不恋,对于苦事不怨,这样,道业自然天天增长。如果真实修行之 处,能够做到的话,一定能得大受用。当你修到了欲望寡、心清净的时 候,便可以顶天立地了。

【第36句】:能够忍受一切毫无争议的善法而经常施舍仁慈,即是忍辱。毫无争议的善法有何难忍呢?例如,“人总是要死的”,“人总会变老”,这都是毫无争议的善法,要做到不怕老、不怕死,还是不容易的。

【第37句】:【什么是智慧三】 智慧是生命的真谛和本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抽象的,我们仍然无法把握。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并不知道自己长得什么样一样。但是,只要找到一面镜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第38句】:一人一切人,一切人一人;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一行。是名他力往生。十界一念,融通念佛。亿百万遍,功德圆满。回我所唱,透通众人;众人所唱,融摄于我。是融通念佛也,其功德逾独称焉。(日本)良忍《融通念佛章》

【第39句】:西方故国早回还,人命无常呼吸间。有限光阴当爱惜,今生蹉过出头难!(明)一元《净土十要》

【第40句】:善人死者,福应生天,受五欲乐;恶人死者,应入地狱,受无量苦。善人乐死,如囚出狱;恶人畏死,如囚入狱。《未曾有因缘经》卷上

【第41句】:人心的欲念,好比被太阳照射的沙漠一样——干燥饥渴;而佛法恰似甘露法水,时时滋润众生干涸的心田。

【第42句】:爱有两种:迷恋与慈悲。迷恋的对立面是憎恨,多数人就陷在这个循环里。慈悲的背面是宽容,一个佛是慈悲的,但他更是宽容的。遵循自然起伏变化规律,合拍自然生存节奏,顺遂缘分而安乐,你才能寻求到属于自己生活的真正幸福快乐。

【第43句】:【天天禅语】有些人为了钱财与名利而引发亲人之间的纠纷、朋友之间的背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有些人为了亲人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友好、人与人之间的与谐而善用钱财、广结善缘,忍让与包容。你选择哪一种,取决于你自己。

【第44句】:人间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民国)太虚《怎样建设人间佛教》

【第45句】:守一方净土,只种竹菊梅兰;栖一隅寒舍,只伴诗酒茶禅;铺一纸平仄,只写风轻云淡。抚一指琴弦,只弹流水高山;续一段前缘,只为若如初见。

【第46句】: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

【第47句】:中国禅宗提倡“即心即佛”,是说心本身就是佛;“非心非佛”表示无心也无佛,这种心境就是佛的心,因此,“非心非佛”的意思其实相同于“即心即佛”。慧勤禅师引僧人进入的境界是万物皆空,无差别无对立的境界。

【第48句】:许多问题并非急务,拖一拖,冷一冷,没什么大不了,却可以使当事者的情绪冷却下来,自己看清问题的要点,那么,一场可能的争辩也避免发生了。

【第49句】: 这个世界上你是唯一,绝对找不到第二个你,造化交给你的 任务只有你才能完成,任何人无法取代。不要抱怨,不要幻想依赖别 人,造化同样给了别人必须完成的任务,所有的别人也是唯一。靠自 己,能悟出这三个字的人,算是洞悉了人生的真谛!每个人的人生都 是自己的,绝无例外。

【第50句】:应知菩萨发菩提心,所修行愿,所有志乐,广大如法界,究竞如虚空,虚空究竟无穷尽故,我愿究竟亦无有尽;法界广大无边际故,我愿广大亦无边际。诸众生界究竟无尽故,我愿究竟亦无有尽。“四十华严”卷八

【第51句】: 离开世俗生活的灵魂生活是镜月水花,缺失灵魂生活的世俗 生活是梦幻泡影。世俗生活补给肉身,灵魂生活滋养心灵。没有灵魂 的肉身,无论美丑胖瘦都是一具空壳;没有肉身的灵魂,再高洁纯净 无非空中楼阁。肉身应该成为灵魂的容器,灵魂应该成为肉身的主 宰。

【第52句】: 静谧的夜晚,精灵们在看不见的天幕飞翔,我睡意全无地等待, 梦的君临。我知道你就在那些精灵之中,翅膀缀满我的魂魄,你隐秘的 心思仿佛震颤的琴弦。我情感的羽翼早已生锈,飞不动了,你却仍然要 带我飞!飞向黎明,飞向山里的柴扉,飞向另一个早晨,另一缕霞光。

【第53句】:菩萨成就四法,得大财富,何谓为四?乞者不逆;于所施物不生爱惜;恒愿众生获多财宝;舍离诸见,顺于正信。《大宝积经》卷-。,无垢施菩萨应辩会

【第54句】: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实的劳动是禅,正确的进取是禅,正当的追求是禅……

【第55句】:见一切色,乃至触法,若美若恶,不生爱憎,心得自在。无诸过失,广大清净。《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第56句】:犹如奴仆事其主,利于众生亦如是,如仆事主心专注,虽被瞋辱而无对,凡所动止常在心,唯恐役主责其过。《佛母宝德藏般若经》

【第57句】: 能看得破,更忍得过 认清了世间的是非善恶喜乐,更要放宽肚皮,坦然接受。好坏、冷 热、饱饿、老病、荣宠怨恨、有理无理、快心失意事都接受。接受得了, 才有心思寻求解决之道,善因好缘就会随之而来。

【第58句】:禅不是佛教专有的,也不是佛陀创造的;但是禅是佛陀发现的,是每一个人都有的。说穿了,禅就是人间佛教。

【第59句】: 本就是俗人,俗一点没人说你,却偏要装风雅,装倒是可以 装装,但能装出格调吗?凡人没什么不好,大家本就都是凡人,为什 么偏要扮圣贤,扮也可以扮扮,但能扮出圣贤的德行吗?背着这一身 皮囊,谁能不食人间烟火?尽管食就是了,吃相过得去就行,为什么 要半推半就,推就假了。

【第60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大烦恼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维摩经》

【第61句】:【心境】 身外的环境要天天清理和打扫,心的境界要经常保持清净。我们要做 好社会环境的保护,也要做好心境的保护。忏悔是心灵的慰藉,也是精神 垃圾的大扫除。

【第62句】:事预为之则易,卒为之同难。古之贤哲,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者,诚在于斯。(宋)圆通居讷禅师

【第63句】: 一日,一作家山中访狐。狐日:陪聊一百,陪宿三百。作家 问蒲先生时的行情,狐嗤日:如今不若蒲先生当年,普天下一大市场 耳,实无免费午餐。作家默然。狐复日:当今之世,虽清风无钱不能 买,何况灵狐?行者言:《聊斋》既成绝唱,岂可怪乎?

【第64句】:佛家讲一切唯心造,我们的生命历程完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的一思一念,都在创造我们的未来。生活的沉淀,心灵的反省,固然是人生改变的主要法则,而迷茫君子在人生关键路口是否还应该有些我们能去主动把握、主动调整的有形方法和规律呢?

【第65句】:“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武侯如是说。静是什么?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大胸襟,也是大觉悟,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

【第66句】:【禅语感悟】 佛说:“送礼物与他人,别人若不接受,如何?只得自己带回。恶口 向人,欲污人,若人不为所动,那么所有恶言,将如数带回自受自污。”

【第67句】:法师对信众,最好不远不近。譬如地球距离太阳即是不近不远,所以适宜生存人居。过近则日光暴烈炙烤;过远则日照不足,阴冷酷寒:皆不宜生命生长。

【第68句】:以其男女追胜福,有大金光照地狱,光中演说深妙音,开悟父母令发意。忆昔所生常造罪,一念悔心悉除灭。口称南无三世佛,得脱无暇苦难身,往生人天常受乐,见佛闻法当成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第69句】:行念佛者,如大力士,抛心王枷锁,到慧彼岸。……行是定者,住过去佛实际海中。《观佛三昧海经》卷九

【第70句】:欢喜是佛教真理的本质,欢喜是佛法修行的精髓。能知觉到欢喜,进而能够创造欢喜,散布欢喜满人间,这就是人性的开发,人类素质的提升。(当代)星云《佛光教科书》

【第71句】:我们能够安分,就能发挥生命力,创造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才能提升自己的角色。如果扮演不好现在的角色,那也就无法扮演更高的角色了。——耕云先生

【第72句】:一块铁必须先经过洪炉烈火的熔烧和锻炼,才能炼制成一件精美的器具。同样的,一个成功的人,也必须经得起别人的恶骂和批评,就像在洪炉烈火中燃烧一般,要经得起烧、经得起打,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就。

【第73句】:净尘问禅师:师父,虽善恶有报,但为何恶人总迟报?禅师答:未迟,当下已报。净尘言:请师父开示禅师说:为恶之人,殃虽未至,心性已损;为行善积德,身心泰然如处天堂,为非作歹,衣影抱愧当下犹在地狱。净尘说:失心果报甚重。禅师叹: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又曾绕过谁?。

【第74句】:佛教徒不怕做事,而且能积极投入人间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心灵不被环境所转,能勇敢突破万难,难行能行;做到别人不能忍而我能忍,别人不能舍而我能舍的地步,这才是“藉事练心”。

【第75句】:天堂本来是黑的,只有天使才是亮的。天堂因天使之纯净而显现美好,地狱因魔鬼之邪恶而显现恐怖。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天堂地狱随心而现,随识而变。

【第76句】: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楞严经》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斗,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楞严经》

【第77句】:【佛心禅语】 人为善,福虽未至而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而福已远离。所 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做一个好人更重要的事了。

【第78句】:对别人能多原谅一分、多让一分,就能得到十分的福。所以说:“心宽就是福。”

【第79句】:世界上存在着众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与空性双运的见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脱大道。

【第80句】:当有慈心于天下,有慈心于佛,人骂不得应,不得恨。持慈心向天下。如狱中有系囚,常慈心相向,人处世间,亦当慈心转相怜悯。《佛般涅槃经》卷上

【第81句】: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在学禅,但学禅不只是为了开悟,更重要的是为了得到解脱。试问为什么要“破执”?为什么要“开悟”?因为人有一些与生俱来的人生困惑,唯有通过“悟”解决了这些困惑,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第82句】: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故步白封……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第83句】:在禅者所谓的一炷香里,心能横遍十方,机能竖穷三际,心机能与无为法响应,虽然「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了。

【第84句】:人生路上,如果只是路过几个尖酸刻薄的人,你要告诉自己,你是幸运的。因为,一条狗最多吠你几嗓子,你冷眼相对后,即可从容走掉。若是遇上一匹豺狼就不一样了,你得使出浑身解数招架。也许,它最终吃不了你,却耗掉了生命的全部。做了一件好事,不要苛求对方能看到,能感知得到。

【第85句】:生活再忙,总有休息的时间,利用休息时间,就可以静心打坐,也可以参禅悟道。甚至忙着作事,也是修行,如百丈禅师所说,搬柴运水无非是禅。因此,不要怕没时间,只怕无心。

【第86句】: 希望有可见度,我们宁愿相信天上某个闪烁的星星就是自 己;希望灵魂不灭,我们内心深处笃信生命的轮回。现实和虚妄仅仅 隔着一层纸。

【第87句】:如来无上医,所可疗治者,拔毒尽苦际,毕竟离生死。如来治眼病,过于彼世医,能以智慧鎞,决无明眼膜。《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三

【第88句】: 或问,如果不小心爱上了荆棘丛中的一朵花,摘还是不摘? 答:真爱就别怕被荆棘划伤。爱有时候就是一道道伤,伤得有多重, 伤得有多痛,局外人无法体会。爱和成功具有同一属性,没有人能随 随便便成功,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爱。

【第89句】:以心悟意,于一袅烟尘里皈依,原来,禅意不在寺院,不在古佛,不在俯首叩拜间,亦不必钵盂声声。双手合十,心,沉静于阡陌红尘,拂尘,拈花,听风,或许某一粒微翊的存在,皆入禅意。

【第90句】:佛学里把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翻译过来便是能容纳许多缺陷的世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没有缺憾就不会被称为“人世间”。

【第91句】:坐禅只是一种进入禅定的途径,假使只为坐禅而坐禅,即使枯坐成骨,心不曾抵达禅的深处,成佛的愿望也不过是空梦一场。

【第92句】:穷人的烦恼,不是源自房子太小,也不是因为孩子太多,更不是因为太太的性格暴躁,而是因为他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第93句】:先德有言:出家者,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也。……今剃发染衣,便谓出家,噫!是不过出两片大门之家也,非出三界火宅之家也。出三界家而后名为大丈夫也;犹未也,与三界众生同出三界,而后名为大丈夫也。(明)莲池《竹窗随笔》

【第94句】:客观事物的存在不会尽善尽美,尽如我意。关键是自己的心中要有与人结缘的愿望和热情。你的心是怎样的,你就看到了怎样的人生。你想寻找敌人,你就会找到敌人;你想寻找朋友,你就会找到朋友。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认为别人难以相处。善于与人相处的人,见到任何人,都会融洽相处。

【第95句】:过度的欲望会导向贪婪——一种极度扩张的欲望,根植于不切实际的期盼。想要矫正贪婪,只能从内在的满足开始。保持少欲知足的人不但没有痛苦、无有疲劳,还会获得身心自在。

【第96句】:法界之内,“南无阿弥陀佛”的旗帜插到哪里,哪里便是佛的领地。现在这一面旗帜已深深地插在我的心里,我的心便是佛的领地了,何其幸福。

【第97句】:若人信心,无有智慧,是人则能增长无明;若有智慧,无有信心,是人则能增长邪见。《大般涅槃经》卷三十六,迦叶菩萨品

【第98句】: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喜欢的人欣赏;我,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我心赏着喜欢的人。我在夜里清歌,音脆里袅娜着清香的味道,唇滋着古朴抑或淮芳,婉约成一曲空蒙的洁净,勾勒着禅隐的生活。我隐谷在那片室香里,缱绻着寂寞,伴着风儿对饮着天露,一半清醒,一半醉,你若懂得,便知道我的心思。

【第99句】:人生不必求全责备,有道是: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那些你受的苦,流的泪,吃的亏,担的责,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18079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